教育着,信仰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时间:2023-04-27 14:16:23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着,信仰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的温室里是一片鲜花的王国。一年级小学生季娜一大早就来到温室。温室里一个人都没有。季娜进了温室,向“快乐花”——一朵淡蓝色的花朵走去。除了学校的温室,哪儿也没有这种花。季娜的奶奶病了,病得很厉害,季娜想给奶奶带去快乐,减轻她的痛苦。季娜刚摘下一朵“快乐花”,门就响了,老师来了。看到季娜手里的花,老师显得很惊讶。季娜的眼睛在哀求,老师明白了。他走到季娜跟前,拥抱了她,对她说:“季娜,你再摘三朵花吧,一朵留给自己,因为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一朵给爸爸,一朵给妈妈,因为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善良的孩子。”

教育着,信仰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这个故事出自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的故事》。暑假原本并没有计划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因为他的大部分书我已经读过了,有的甚至阅读多遍。可是,我常常在不经意间会想念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那些可爱的孩子,那些让人回味无穷的小故事。这似乎成了我近年的一种习惯,每当要深度思考一些教育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地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博大而又深邃的教育情怀。

再来分享一个故事:

11岁小女孩塔马拉,为了给奶奶祝贺八十大寿,早在几个月前就悄悄种下了一丛玫瑰。她每天都去给玫瑰灌溉、施肥、精心地修剪花枝。奶奶过生日的那天早晨,塔马拉来到自己的花坛,她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剪着花枝,枝头上盛开着极其罕见的紫色花朵,花朵上闪烁着晶莹的露珠。小姑娘的眼里闪耀着欢乐的光芒。

故事的结尾,苏霍姆林斯基深情地写道:这熠熠的光芒永远留在我的心坎。我爱这姑娘,正是爱她在那个多露的清晨我看到的模样。

故事的结尾,苏霍姆林斯基深情地写道:这熠熠的光芒永远留在我的心坎。我爱这姑娘,正是爱她在那个多露的清晨我看到的模样。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记录,这样的深情,在苏霍姆林斯基著作里俯拾即是。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常常让我想起两个字:信仰。因为对教育的深刻信仰,他像虔诚的圣徒一般,矢志不渝地追随心中的教育理想和信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对教育的深刻信仰,他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为孩子们缔造了童话般的教育生活。因为对教育深刻的信仰,他始终心怀悲悯和爱,呵护着每一个生命,他的教育因而焕发出夺目的人性的光辉,直到今天仍感动和震撼着我们。

这是一个初秋的日子,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孩子们来到田野,他们的面前展现出一派迷人的景象:

田野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树林犹如一座座绿色的小岛。鳞次栉比的盆地,连绵不断的丘陵,此起彼伏的浪涛,庄严肃穆的陵墓,错落有序的树林,所有这一切就像那神奇的海底王国一样向远方伸展。而那辽阔的天空,田野上空微微晃动的雾气则像被太阳所照耀的透明的水底一样……

可以想象,孩子们看到这一切是多么惊奇和喜悦啊,于是小女孩莉达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慨叹:“老师,活着真好啊!”

作为教育者,相信有一个问题是常常缠绕我们心头的,那就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故事,我想,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地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用他真实的、踏实的实践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和口号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又一个五彩斑斓的教育童话。河岸边,田野里,夜间的篝火旁,灿烂的星空下,淅沥的秋雨中,茂密的森林深处……苏霍姆林斯基书写的教育童话无处不在。听,他正用柔和优美的乌克兰语,轻轻对孩子们说:

你们看,我们面前多美。草上有蝴蝶飞舞,蜜蜂在嗡嗡唱,远处的牛群像玩具一样。看上去,牧草地好像一条淡绿色的河流,而树木像是深绿色的河岸。牛群在河里洗澡……听见小飞虫的嗡嗡响和蝈蝈的歌唱了吗?

无论是作为孩子的家长,还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是如此羡慕并用一种尊敬的目光仰视着这样的教育生活。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我抑制不住心里澎湃的激情,写下了《我心中理想的学校》这篇文字,我要告诉自己:永远心怀信仰与理想,努力追寻真善与美好,一定能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童话。

再来聆听一个故事:

萨沙是个五年级学生,他的一个同班同学有几支彩色铅笔,这在当时是十分贵重的。这位同学把彩色铅笔放在教室的柜子里,有一天,彩色铅笔突然不见了。大家十分难过。毫无疑问,除了本班同学外,谁也不可能拿去。苏霍姆林斯基想,拿走彩色铅笔的可能是最喜欢画画的萨沙。

“谁也没有拿走彩笔,”苏霍姆林斯基竭力使孩子们相信,“只是出了个差错。有人忘了把彩笔放回柜子,他把彩笔带回家了,现在彩笔正在他家的桌子上,明天他一定会放回原处的。”

清晨,苏霍姆林斯基来到学校,突然听到有人翻篱笆进来了,是萨沙。“发生了什么事,萨沙?”“彩笔……”“放回柜里去吧。”“教室门关着,该怎么办呢?”孩子绝望地问道。“给我吧。不要和任何人谈起这件事……也不要对别人讲你犯了错误。我把彩笔拿回家搁一天,使用一下。”

萨沙松了口气,紧张的心情缓和下来了。他们进入教室时,从孩子们的眼神中,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期待与不安。

“彩笔在我家里。”苏霍姆林斯基愉快地对孩子们说,“我自己也弄不清这么会把彩笔放进我的皮包,我要画一棵水池塘旁的小白桦。明天我就把彩笔带回来。”苏霍姆林斯基和萨沙两人目光相遇了,萨沙那闪闪发光的眼神流露着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感激。

这是一个关于慈悲的故事。读着,我仿佛置身于苏霍姆林斯基慈悲的目光里,他用一个教师深沉的悲悯之心和宽容的爱心融化着、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听听“差生尤拉”的故事吧。

尤拉是个在老师和学生看来智力有缺陷的孩子,但是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老师始终告诉他:“我和你一起思考,我们一起解决问题。”“快了,快了,瞧,我们快成功了。”终于,尤拉把正确答案写在纸上了!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记录尤拉成功后的样子:孩子为他的成功而欢欣鼓舞。在他的精神上,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欢乐:这胜利是他经过艰苦努力而得来的!正是这种发现的欢乐,这种靠自己的努力而完成作业的欢乐,才是人的自尊感的源泉。这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在儿童的心灵中激发出新的思考的能源。我们要珍惜这种力量。

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陆续写下这些文字:

作为教育者,我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我更清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尊重和敬畏每一条生命。生命是无所谓高低贵贱,无所谓贫富优劣的。而尊重和敬畏生命需要的是来自我们心灵深处那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

因为悲悯,所以善良。教师的善良,不仅体现在不欺弱怕强,不伤害无辜,更体现在宽容平和、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有教无类,千年前孔先生就如此告诫我们的。

因为悲悯,所以善感。如果你从不曾为一丛怒放的鲜花或一棵发芽的小草而欣喜,你从来没有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而感动,你从来没有为生命中的人和事而喜悦或忧伤……你如何能发现站在你面前那弱小生命的微妙变化?你如何会体谅和感受他内心的悸动和涌流?

因为悲悯,所以善待。善待孩子的差异,善待孩子的错误,用宽阔的心包容孩子,谅解孩子。教育,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的惺惺相惜,是人与人的互相拥抱与彼此喝彩。

只有这样,教育才会真正渗透到孩子的骨骼、肌肉和血液中,还原人性美的本质,一代一代,让人变得更美好……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无疑,苏霍姆林斯基懂得孩子!他关注孩子心灵中的每一次震颤,并以惊人的爱与悲悯倾听每一颗向这个世界发出呐喊的心灵,注视着每一张面对这个世界微笑或流泪的脸庞。

清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亲爱的尤拉来了,他的眼睛清澈活泼,我看到了他心底的快乐。哦,卡娅,脸上沾有面包屑的可爱的小家伙。我终于听到小玛拉的问候了,那是天使般的愉悦的声音……

新生开学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观察孩子们:

我凝视着一双双乌黑、淡蓝、墨绿、浅灰色的眼睛,觉得每个儿童此刻都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小窗口,在入迷地观看着蓝天和大地,太阳和月亮,鲜花和飞鸟,而每一个小窗口互不相同,各有特色。

在苏霍姆林斯基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每天这样观察、记录着孩子的点滴成长,写下41部教育论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等文艺作品。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信仰。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也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者的信仰。

惟有如此,教育才能让每一个生命开出绚丽多姿的花朵。

惟有如此,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着,信仰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相关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精选11篇)10-0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4-1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32篇)09-29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通用23篇)11-20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01-07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热03-31

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5篇)09-30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范文(通用21篇)10-1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8-10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