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做教师教书育人的同路人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室建设大家谈:做教师教书育人的同路人
长期以来,教学与研究一直存在脱节的现象。许多教育研究者没有意识到日常教育实践的价值,而亲身创造教育实践的教师们,在生产理论的专家面前又显得底气不足。教研员,在教师——教育理论的消费者与学者——教育理论的生产者之间,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我想,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教研员,不仅要善于向上看,更要善于向下看,要将自己的价值始终定位于一线实践——教育理论的实践车间(其实,学校也是教育理论的原料车间),发挥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帮助、引导教师将理论具体化为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理论。基于此,一年前我萌发了到学校支教的念头。
我选取了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以支教学校为主要工作地点,兼而负责全市分管的学科教研工作,以点丰富面。在学校里,我充当着《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和教研员的双重角色。
在上课中自省
离开了课堂,教研员的价值就失去了根基。诠释教育理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自己也参与实践。长期以来习惯于听课的我,还能游刃有余地将理论用于实践吗?我有点担心。
我担任三年级三个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第一堂课上的是《我爱我的家》。我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学生反应比较冷淡,我想:莫非是我的教学出现了问题?对,我首先应该起个示范带头作用。在我的示范下,学生的热情明显提高了。
接着,我让学生分组活动,各自向组员讲述自己家里发生过的高兴的事、难过的事、委屈的事等,每组推选一人上台向全班同学汇报。各小组汇报完毕后,一个小组突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为了鼓励他,我特意让他上台并热情地表扬了他,没想到其他组同学也纷纷举起了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对举手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叫大家把手放下,开始了下一个教学任务。下课时,有学生找到了我,说我偏心,为什么一组多一个人发言?第一节课,学生就说我偏心,我心里有一丝不快。想了想,只怪自己,在学生的热情面前,随意破坏了每组只准一人上台发言的课堂规则。
课下,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对爸爸妈妈说“我爱您”。我很欣赏外国孩子对长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爱自己的家就要从爱爸爸妈妈开始。没想到进行作业情况反馈时,全年级200余名学生,能够很好完成作业的不足100人。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不说呢?难道今天的孩子面对父母,吝啬得连一句话也不说吗?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进行了总结反思:
首先,学生情感体验不到位。孩子们在家受长辈的宠爱,在他们眼中,长辈对自己的爱是应该的。上课时,学生们虽然讲述了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但这些道德认识还没有真正内化为他们的道德情感,因而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道德行为。
其次,我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东西方文化不同,人的性格不同,导致他们处事的方式也不同。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孩子比较含蓄。中国的孩子中也有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人外向,喜欢口头表达;有人含蓄,喜欢书面表达,或是为父母做一件事来表达爱意。我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时,对不同孩子应该持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评课中换位思考
作为教研员,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评课。长期以来,教研员一直以理论丰富者的姿态对教师执教的课“指指点点”,形成了“教研员是权威,教师认真落实”的“话语霸权”。
我所评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五(3)班的宁老师执教的《夕照》。《夕照》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如诗如画的日落美景,编者也有意将这篇文章安排在《日出》这一课之后。宁老师对这节课非常重视,不但搜集了许多资料,还准备了小黑板。上课伊始,她用简洁的导语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提示教学目标,并出示四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朗读学习。随后通过让学生画出不同时间的夕照图和体会文章的语言来深入学习课文。由于在这两个环节上用了过多的时间,其他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程序有点乱,课堂上也没有书声琅琅的感觉。下课时,宁老师意识到效果不佳,心情十分沉闷。
评课会上,有学校领导、听课教师参加。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都表达了同样一个主题:都是自家人,有什么缺点尽量提出来。宁老师听着大家的评课,眼里掠过一丝自责。我意识到,评课不应仅仅是“批判”,而是学术之间的探讨,探讨也需要建立在尊重与信任基础上。宁老师的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的,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在于对教材把握不到位,导致这节本应洋溢着激情和恬美的课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色彩。
因为我是教研员,大家把最后总结发言的机会给了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以我的意见为主。我想:如果我再延续刚才的气氛,会给授课教师造成极大的压力。我应该站在授课教师合作者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
我首先肯定了宁老师的一些好做法。然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考,讲述了本课的教学流程。我说:“假如我上这节课,大家看看可不可以这样上?”先理清层次,从整体入手,到局部,再回到整体;把握重点,紧抓“读”、“说”、“悟”、“想”,体会语言文字美,感悟文章意境;培育激情点,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日出》,搜集有关夕照诗句,通过教师激情领读,学生有层次朗读,享受文章及教学散发出来的美。之后,我再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文章适不适合研究性学习?学生上台绘画的目的是什么?语文的本质是什么?最后,我总结说:“这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还可以展开讨论。”
在我有意创设的自由交流空间里,宁老师慢慢变得平静了,也参与了讨论。走出会议室,她显得十分从容。我突然想到,在以前的推门听课中,我常常以教研员的评判角色自居,会令教师感到不安;而在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彼此之间消除了距离,评课也就是在为他人着想,从换位思考中达成彼此的交流,更多地体现了平等与尊重。
在对话中彰显民主与自由
在支教学校,我由衷地感受到了民主与自由带来的快乐。
学校将我安排在教导处办公,我与分管教学的校长和具体负责教务工作的主任同在教务处办公。我们时常就教研工作各抒己见。
我十分庆幸,学校领导、老师们都把我当成了学校的一员。特别是老师们,在大家眼中,我是他们信任的伙伴。我知道,这不是来自教研员的“官”角色,而是业务上的一种信任。在办公室,在课下,甚至吃饭时候,老师们都在与我探讨一些教育教学问题。当得知我想观察几位教师的教学时,高年级语文组的组长宋老师说:“到我的课堂上去吧,我不怕丑!”望着比我年长的宋老师,我被他们的求知若渴感动。为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我也不断地提升自我,广泛涉猎,努力做一个全面的教研员。支教给我的教研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和高涨的热情,让我认识到什么是教研员:“教”,既教教师,也教学生,最终是为了学生。“研”,既研究教育,也研究教学;既研究教材,也研究人。“员”,界定了教研员非官即员,是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普通一员,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普通一员。我期盼着更多的教研人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一线的教学实践中来,让教与研真正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让教研员真正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同路者!(■湖北省武穴市教研室 夏祖瑞)
【做教师教书育人的同路人】相关文章:
同路人04-29
青春同路人作文04-30
教师教书育人事迹03-29
自考同路人:无悔自考路04-30
同路人:我的漫漫自考路04-29
同路人:小区里的“秀才”保安04-29
浅谈教师如何教书育人的论文10-01
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总结11-26
教师教书育人心得体会05-31
同路人故事:自考助我成为一个好老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