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变革
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变革 2006年09月19日 02:43 香港商报一、面对经济社会需求,高等教育面临三大难题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就业问题、科技创新问题以及高等教育发展途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已经逐渐暴露出来。
从国家就业形势来看,我们面临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就业压力。当前就业形势呈现四大特点,即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消化往年的失业劳动力压力大。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212万人,2006年已超过41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2001年的90%一直下降到2004年的73%。高校只有加快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才能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带来的挑战。
从科技发展来看,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较弱,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9%左右。在科技体制方面存在资源配置比较封闭,产学研合作渠道不畅等原因。据有关统计,在中国科研课题中,自行研究课题占70%,高校与企业联合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比例极低。为了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高等院校应重视产学合作,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除了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作用外,还要积极参与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高等教育研究功能的扩大和提升,必将引起高等教育新一轮变革。
高等教育发展途径问题面临新的选择。2005年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到达23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成为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事实。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初级阶段,今后应该采用哪一类方式发展高等教育,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还是以‘外延式’发展为主,我们将面临新的选择。
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面对大学生就业、提升科技服务和选择新的发展模式等问题,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二、面对时代的挑战,高等教育四方面的突破
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以及知识经济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冲击着世界高等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预言:‘高等教育自身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必须进行从未要求它实现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中国高等教育也只有进行彻底的变革,才能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要求。我们认为,高等教育面临如下四方面的突破: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关系将实现新的突破。高等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在日益强化,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国或一个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政策举措。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将发生变革,原来过于依赖政府计划,过于注重内部封闭配置的模式,将被市场化的、开放的配置模式所取代。
(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模式将出现新的突破。区域化、地方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一种有效的途径。为了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高校需要建立区域特色的专业、学科结构,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专业、学科特色方向。高校要建立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在办学设施与设备、师资、课程开发、科技攻关等方面实现开放、共享和联合。高校还要建立经济社会需求‘倒逼’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分析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根据产业链对人才、科技等方面的需求,整合各校的专业、学科资源,形成区域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机制。
(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有新的突破。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中国形成了学科导向型而不是需求导向型的专业建设模式,存在按现有教师定专业,为满足教师发展需要设专业的现象。这种学科导向型或者教师导向型的专业设置,直接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建立就业导向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适应问题,并在产业结构与教育结构之间建立某种联接机制,通过专业结构调整适应产业发展,通过能力结构调整适应产业发展。
(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将有新的突破。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是‘内涵式’发展。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整个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得以贯彻和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发展创新型经济工作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具有新的含义。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将从原来注重教育自身发展转为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从原来的注重自身条件的改善转为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紧紧围绕服务能力提升,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整合资源,是新一轮‘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特点。
三、面对宁波的现实,急需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几年宁波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结构日趋合理,高等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经济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形成的‘倒逼’态势首先在宁波形成,这为实现高等教育深层次变革,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重大突破,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新思路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
(一)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内涵
2005年8月,宁波市提出要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型教育体系,通过着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产学研结合体系和教育培训服务体系,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服务型教育体系是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就业、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区域高等教育制度与机制。与其他教育体系相比,服务型教育体系突出强调服务,即教育要更加主动、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地为经济社会服务。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一项核心功能,服务反映出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服务型教育体系是区域化的、有特色的教育体系。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
(二)宁波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主要措施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紧密配合,协力推进。在推进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1)转变一个观念。要认识到教育只有不断增强自身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加快自身发展。在教育发展理念上,要努力实现从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在办学模式上,要努力实现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在办学层次上,要努力实现从学历化向终身化的转变。通过转变观念,形成服务社会与发展自身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2)创新两个机制。一是创新教育投入机制。强化财政投入引导作用,改革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突出投入绩效评价,建立健全教育财政拨款的追踪问效、动态管理和公共监督机制,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引导企业、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学校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二是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制定包括规模、质量、能力、特色等四方面的指标体系,突出学校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和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的考评权重,将教师为地方服务作为工作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制定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奖励办法,每年投入500万元,对推进服务型教育的学校、企业先进单位和个人的给予奖励。(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服务地方经济与发展学校自身之间的关系。各类学校要找准自己的服务位置,明确服务的职能、方向和发展目标,打造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不断创新政府服务的模式,搭建政府服务的平台,努力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市场化的运作,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调动起学校、企业、社会对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其在此过程中获得双赢。三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努力的长期目标,根据近期社会对教育需求热点主动进行调整,以便为社会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4)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建设10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突破传统教育体制。每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为地方主导产业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创新高校学科专业体制,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出发,打破封闭式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终结学科、专业割据式的自我发展格局,形成开放的、交叉的学科专业体制和区域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支撑地方产业链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成功耦合。二是建设10大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突破传统办学模式。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与企业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挂钩资助补贴,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阂,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让产学研结合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校企合作的稳固机制,使人才培养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所用。每年投入1500万元,资助与企业挂钩的高级经营管理科技人员深造和在职职工岗位培训,拓展高校服务领域。三是建设四大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传统资源配置。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三馆一体‘的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产学研网站及网上技术市场、人才市场进校园的建设,打破以往单位、部门所有制的资源配置模式,实现开放式、社会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资源共享的新理念,面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内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经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四是突破传统办学特色。以服务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更加强调高校的服务能力和特色,更加注重项目的绩效评估,积极推进校企科技合作,通过服务经济社会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形成学校办学特色。高校通过特色发展,将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以及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从而形成地方办学特色,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摄影:钟尧飞
作者:华长慧
【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变革】相关文章:
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建议04-26
三峡区域应急管理体系构建04-29
构建安全文化体系促进矿井安全生产04-26
余杭区: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04-27
构建灾害护理学教育体系的思考04-29
服务型大学管理文化构建研究04-29
创业教育理念下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与实践04-29
新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新体系的构建04-28
主动风险防御体系的构建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