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有力的竞争者,必须走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中国企业全球化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发展过程,其中显现出很多问题: (1)没有清晰的全球化化战略; (2)管理体制落后是最大障碍 ;(3)面临艰难的文化整合风险;(4)人才缺乏成为全球化软肋。推进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1)制定并实施跨国公司战略;(2逐步形成与跨国公司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 ;(3),实施国际名牌战略;(4)目前可以考虑投资带动出口。
关键词:企业全球化 中国
一 全球化的定义
究竟何谓“全球化”人们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多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的一体化,指大公司的跨国经营、金融的国际化,相互依赖的加深。政治学家指的是国际干预的不断扩大,建立世界新格局的全球战略。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更多关注的是全球性问题。
全球化的定义: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亦即世界范围各国成长中的经济通过正在增长中的大量与多样的商品劳务的广泛输送,国际资金的流动、技术被更快捷广泛地传播,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其表现为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
作为一种现实运动,“全球化”可以区分广义和狭义二层。狭义的“全球化”是指的从孤立地域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而广义的“全球化”,则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或趋势。
二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积极防身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发展跨国经营,使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发展。1979—1995年这 16年中,我国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9.1%,远远超过同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1997年起,我国外贸出口总额达1827亿美元,首次进入世界贸易排名第十位。1999年我国出口总额为 1947亿美元。2000年1—6月出口1145亿美元,外贸出口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成为驱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但总体看,出口创汇依然是对外投资的最大动因,而“厂商利润最大化”还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我国现有的跨国企业,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企业经营活动向国际市场的自然延伸,而是政府行为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没有清晰的全球化化战略。
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是失败的,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带有很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在中国企业近年的国际化实践中,有的企业由于投资决策失误,不仅没有获得预想的收益,反而付出了巨大代价。
2003年,国内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花2000万欧元收购德国支线飞机厂事件曾喧嚣一时,却以梦碎告终。这是一个典型的缺乏成本概念的盲目行为。德隆只看到2000万欧元的收购价不高,却没有通盘考虑被收购方的研发成本、债务、现金流等其他因素,更致命的是对未来的市场销售没有实在的把握。
“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并非个别现象。据跨国经营研究部组织的一次专题调
研显示,多数企业在回答“走出去的首选目的”时,填的是“开拓国际市场”。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跨国经营行为要付出多大成本,就贸然行事,面子上轰轰烈烈,骨子里却在吃亏。
因此,现在我国的企业战略虽然做得不少,但真正达到国际水平,能够按照现代战略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把成为跨国公司、超越竞争对手作为目标的企业发展战略,还不多见。
(二)管理体制落后是最大障碍。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外投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海外投资和企业跨国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海外投资经济效益较低、重大投资损失事件时有发生,正是管理体制落后的直接反应。2004年年末,长虹发布惊人消息:长虹在美国的进口商APEX公司拖欠账款高达
4.675亿美元,而可能收回的资金仅有1.5亿美元,这意味着最高可达3.175亿美元的欠款白白流失,也意味着长虹 2004年的坏账损失将超过27亿元。长虹的惨痛教训是管理模式中没有股权关系的控制,特别在产品发送过程中没有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风险不在外部环境,而在自身管理。一家国际化的企业与一家本土化的企业,两者的企业组织架构图和管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企业国际化,必须全部打乱旧有秩序,重新调整。
我国已经提出了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中国的企业在决策、资源配置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差距很大,中国企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按照一个国际惯例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上都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三)面临艰难的文化整合风险。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兼并过程中所面临的另一项巨大挑战则是文化无法兼容的风险。在跨国并购中,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并购后整合过程绝不可官S仅仅是一小部分领导参与便可以完成的,必须要大量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成功,因此企业又不得不面临突破文化障碍的艰巨任务。
2004年,当联想宣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后,中国媒体及分析家们马上从战略的角度对此次并购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及分析。这些分析似乎都暗示着一个假设:如果企业并购在战略上是最佳的,那么并购就是成功的。而海外的舆论却有着不一样的声音。IBM的员工十分担心他们是否会被新的公司所认可并得到公正的待遇。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文章写到:中国的许多企业仍然面临许多内部问题,企业的成功往往来源于某个具有领导才能的个人,而整个公司的管理仍然十分粗放。
同时由于这些被并购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十分成熟的企业环境,他们往往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其结果往往是处于“独立”的各持己见状态。这样会使双方在业务及组织上的整合都受到阻碍,整合的难度将大幅度增加。
(四)人才缺乏成为全球化软肋。
人才问题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瓶颈。由于缺乏具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企业很难有效实施国际化战略。据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到目前为止很多以失败告终。
人才问题是中国国际化面临的一个难题。国际运作相当复杂,而国内的企业经理人普遍缺乏相关的财务和法律经验,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往往过于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一些国外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中国企业的正确、及时、科学的决策,有时候还会因会同缺陷等原因上当受骗。
三、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战略选择对策与建议
第一, 制定并实施跨国公司战略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有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战略远景,只有在思想上形成了这种战略远景,才能够真正形成长期的全球经营意识,并因此制定有步骤、有重点的国际发展战略。
第二,逐步形成与跨国公司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要按照真正的跨国公司的经营哲学和行为模式、规范公司的经营机制和决策方式。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跨文化管理的机制和习惯,因此,企业必须以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的胸襟进行持续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
第三,实施国际名牌战略
中国企业一次又一次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例告诉我们,企业低价竞争方式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已经没有前途,不建设一个强大的品牌、单纯靠低价竞争发展不成为跨国公司。因此,有实力的企业迫切需要实施国际名牌战略,企业要更多地通过提高核心能力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形成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美誉度。目前,中国的海尔、TCL、长虹、华为、中兴通讯等公司,以及众多的日用品公司在国内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它们在自己的家门口已经战胜了前来挑战的跨国公司,说明它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但是,国内市场上形成的著名品牌不会自然发展成为国际市场著名品牌,它需要企业长期艰苦的努力,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很大损失。
第四,目前可以考虑投资带动出口
产品出口只是国际化经营的一种初级形式,而跨国公司更多的是采取海外投资方式带动产品出口。近年来,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扩大海外投资带动出口已成为一种普遍发展的趋势。韩国在出口条件日益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向海外投资,带动了工业产品的出口。当前中国企业规避反倾销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以投资带动出口,扩大中国产品的出口销售渠道。
在企业内部建立反倾销机制企业建立反倾销快速反应机制的关键是培养熟悉国际反倾销法律的人才,另外,企业内部要配置应对反倾销的高效信息沟通体系。上海宝钢在最近几年应对国外反倾销案件中积累了很多重要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它们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沟通系统,能够使企业在遭受反倾销时,迅速调用有关产品生产、营销的信息,以便于正确决策、迅速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
与国内同行、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
国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不仅仅是针对个别企业,而是针对所有中国企业而言的,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是可以壮大声势,对调查委员会施加压力;其二,可以降低单个企业单独应诉的涉案成本,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某种程度上,反倾销是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较量,因此,企业只有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通力协作才能有效应对反倾销案件,处于国际化经营低层次的中国企业尤其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在欧盟针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案件中,政府和新闻媒体积极施加影响是促使欧盟最终与中国企业达成价格承诺协议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争取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待遇方面;在改革外贸体制、谴责扰乱出口秩序的不负责任厂商方面;在参与WTO新一轮谈判、纠正国际反倾销不合理规定方面,政府和行业协会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掌握斗争策略才能处变不惊反倾销将是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长期面对的问题,企业随时可能面临不同国家的指控,因此,企业要有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积累经验,企业才能在反倾销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 鲁桐著,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2. 李岚清谈中国对外经贸成就和国际经贸规范接轨[J]. 国际经济合作,1993,(04).
3. 孙月平,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市场[J],引进与咨询,1993,(02).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战略选择】相关文章:
从战略思路到战略规划的10大检核03-15
如何选择合适的沙发选择沙发09-14
无悔的选择12-17
危险的战略等于危险的公司03-15
企业的战略合作意向03-11
选择正确的路03-09
木门怎么选择03-10
选择希望人生03-13
导师选择方法12-19
企业战略规划模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