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间小故事 推荐度:
- 民间小故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荐)经典民间小故事13篇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1
孙思邈年幼时体弱多病,深受病痛之苦,他立志学医识药,于是到深山去,向一位有名的药师学习。
出师的时候,师父嘱咐他说:“要做个好大夫,可绝不能贪图安逸。你须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云游四方,广采众长,学习医药之道。等到脚下的鞋子七斤重时,你才可以定居行医。”
孙思邈听从师傅的教诲,背上药囊云游天下,年复一年,不知道翻过多少山,走过多少路,采了多少药,医了多少人。
有一天,他回到故乡耀州,天下起大雨,那会儿孙思邈正走在山路上,路上满是泥泞。孙思邈步履艰难,沾在鞋子上的泥越来越多。他走进路旁的龙王庙避雨,庙里正好有个菜贩子,孙思邈脱下鞋子,对菜贩子说:“麻烦你帮我称一下这双鞋子,看它有多重。”
菜贩子一称,笑着说:“大夫,你这鞋子呀,连泥带水,不多不少,正正好七斤哩。”
“七斤就对了,我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从此立地生根吧!”
于是乎,孙思邈在山脚住下来,定居行医。他医术高明,药到病除,很快誉满耀州,人人称他为“药王”。那座山呢,因为有药王居住,也变得灵验了,从那时起被唤作“药王山”。
话说耀州有个霸道的土大夫,听到人人夸赞孙思邈,个个唤他“药王神医”,心里酸溜溜不服气。有一天,他用槐子水涂在面上,去见孙思邈:“孙大夫,我脸黑得厉害,你可知道我患了什么病?”
孙思邈一看他的脸,吓了一跳:“你病得很重……”
那土大夫大笑着打断他:“我哪有什么病,你这浪得虚名的家伙!”
说完,土大夫掉头回去了。
“哎,你别走,你中了槐毒,得马上医治……”
可那土大夫已经走远了,没听见。
过一会儿,只见四个壮汉用门板抬着土大夫来求救:“孙大夫,他中毒了,说只有你能救他。”
孙思邈即刻给他开药,那土大夫喝了草药汤,才算转危为安。
又有个垒墙的师傅,也不相信孙思邈的医术,见孙思邈从路上走来,大笑着从高墙跳下,问他:“药王神医,你看我有病么?”
孙思邈一看他的神色,大惊道:“怎么能从那么高的墙上跳下呢?不笑还好,这一笑,你的肠子就被顿断了!”
话音刚落,那垒墙师傅倒地翻滚,果然肠子顿断了。
又有一日,孙思邈在路上遇到有人出殡,那棺材底部滴出血来,孙思邈就问抬棺材的人:“馆内的人是难产死的么?”抬棺的人回答:“是啊!”
孙思邈断定那个妇人还活着,就让人放下棺材,打开馆木一看,果然婴儿已经离开母体了,产妇却昏迷不醒。
孙思邈撬开产妇的牙齿,灌她喝了一碗药,不久就听到她微弱的呼吸声,不一会儿,那个产妇哭泣起来,刚出生的婴儿也大声哭了。
母子俩死里逃生,众人无不叹服。“药王孙思邈”的美名,从此名扬耀州。
话说有一回,药王孙思邈上山采药,一个壮汉迎面走来,拦在他面前,问他:“你这位采药的先生,也为路人诊病么?”
药王见那壮汉身材壮硕,满面病容,就对他说:“我是大夫,医者不问贵贱高低,当然为路人诊病。请在路边石上坐下,让我给你把一把脉。”
那壮汉在石上坐下,伸出手来请药王把脉,药王一摸脉门,这脉好奇怪啊,脉起时就好像虎啸山林,脉落时又像是虎落平阳。
药王对那壮汉说:“你让我诊治,就要说实在话,你不是人类,对吗?”
“我不是人类,是什么呢?”
“你是人类的话,这个病我治不好——你不是人类的话,就要现出原身,这病我才能治。”
壮汉一听,额头冒出大粒大粒的汗珠:“药王神医,我现出原身,只怕要吓着你哪!”
药王说:“医者对病患一视同仁,我不害怕。”
“那好,只是这路上人多,你跟我深山树林去。”
药王跟随壮汉走进深山树林,来到一棵老松树下,那壮汉就地一滚,平地立即生起一阵腥风,地上的落叶“呼啦啦”飞起来,迷住了药王的眼。药王撕开树叶,睁开眼一看,眼前哪有什么壮汉,分明是一只猛虎!
那猛虎张开血盆大口,望着药王。药王见老虎喉咙红肿,虎口也发炎肿胀。孙思邈怕老虎吃不得疼要咬人,就在林中找来一根樟木棍,牢牢撑住虎口,然后他伸手进老虎咽喉深处一摸——果然,老虎喉咙里插着一根金钗,吐不出,咽不下。药王一碰金钗,那老虎疼得眼泪水直流。
“你忍着,我给你取出金钗。”
药王把金钗取出来,又取下撑虎口的木棍,又对老虎说:“你跟我来,我摘些消炎的草给你吃,很快就能消肿止痛。不过,你是山中凶兽,这次我治好你的病,希望你不要再吃人了。”
那老虎说:“遵从药王教诲,我发誓,以后再不吃人了。”
“不吃人就好,你走吧!”
“我不要走。”老虎说,“我要跟在你身边,在你需要时帮助你,在你危难时保护你。”
“好吧,你先待在山林,我以后有事叫你,你来就是。”
于是老虎吃过草药,拜谢离去。
这老虎重情重义,后来果然时常来到药王身边,药王上山采药,老虎为他衔药锄,药王出门诊病,老虎给他当坐骑。
话说又有一回,药王孙思邈下海采药,走到海边,迎面走来一位白衣公子。公子衣饰华美,但是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白衣公子拦住药王,问他说:“你这位采药的`先生,也为路人诊病么?”
“我是医者,当然为路人诊病。”药王说,“请在这海边礁石坐下,让我把一把脉。”
那白衣公子在礁石坐下,伸出手来让药王把脉。药王一摸脉门,这脉好奇怪啊!脉起时好像腾云驾雾,脉落时又像翻江倒海,药王大吃一惊:“你要让我诊治,就要说实话,你不是人类,对不对?”
“我不是人类,是什么呢?”白衣公子冷汗直冒。
“你如果是人类,这个病我看不好;你如果不是人类,必须现出原身,我才能为你诊治。”
“现出原身,我怕吓着你啊。”白衣公子轻声叹息,空气中响起风雷的声音,晴朗的天空下起毛毛雨,药王于是猜到他是一条龙。
“医者对病患一视同仁,你只管现原身,我不害怕。”药王说,“不过,这一带的人都没见过龙,我担心你惊扰百姓。这样吧,你先到我家去。”
“好的,我等会儿就来。”白衣公子化作一阵白烟,不见了。
药王回到家,刚刚走进院子,突然听得“通”一声响,山壁上出现一个大洞,洞中伸出来一个巨大的龙头。
龙说:“我看后山没人,就从那边穿山过来了。现在,我的龙身龙尾都藏在山肚子里,这下不会惊扰到百姓了吧?”
药王赶紧给龙诊症,把了龙脉,看了龙舌,又闻了龙吟。龙说:“我这半年总觉得神气痿顿不振,虽然还能变化,但总是使不上劲,肚子里头又隐隐作痛,不知是什么缘故?”
药王用大水桶装了半桶药,提到龙面前,对它说:“你喝了它,就知道缘故了。”
龙闻到那桶药一股酸臭,摇头说:“这药气味不好,真要喝吗?”
“喝吧,良药苦口利于病。”
龙咬一咬牙,一口气把那半桶汤药喝下肚,只听得腹内“咕嘟嘟”一阵翻腾,喉头忍耐不住,“哇”一声吐了,吐出来满满一桶的污秽物。
一吐完,龙顿时精神爽利,肚也不痛了,劲也有了。它低头一看,只见那秽物中有一条长蛇。
龙抓起长蛇,一下把它拉成两段:“原来是这长蛇作祟,使我不得安宁。药王神医果真名不虚传,不知你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
孙思邈“哈哈”大笑:“我这灵丹妙药,只不过是陈醋拌蒜泥。陈醋加蒜泥,又酸又辣,一进肠道,那蛇自然待不住了。”
龙听了这话,拜谢道:“药王神医你妙手回春,除我病痛,解我灾劫,我没什么报答你,龙宫珍藏一部《龙宫奇方》,我自己也看不懂,送给你吧!”
药王得到龙赠送的《龙宫奇方》,专心钻研,医术变得更为精湛。他又收集各种民间验方,写成一部著名的《千金方》,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无数病患解除病苦。
这条龙也重情重义,常常跟随药王,为他寻药引路。当他远行出诊,龙就飞来为他当坐骑。
药王孙思邈医龙治虎,一龙一虎就成了他的跟班。他唤“龙”,龙就来了;他唤“虎”,虎也来了,有了龙虎护持,药王威风凛凛,各路神仙鬼神尊崇他,地下阎罗王头痛脚疼也得求他,所以他活呀活,一直健康地活到140多岁。
孙思邈离世后,成了药王菩萨。
人们在那穿龙洞前建了一座药王庙,让药王菩萨坐在里面,庙面前有个龙石墩,又有个虎石墩。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2
蒋士铨,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蓉,是清朝戏曲家、文学家,乾隆年间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风神俊逸,时人称他有魏晋风度。
他擅长诗词古文,诗作气体雄俊,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此外,他还工于作曲,就连乾隆皇帝也对他深感佩服,称他为“江右才子”。
蒋士铨早慧,又勤奋好学。深得先生喜爱。先生常说能作蒋士铨的老师,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先生除了教他儒家经典,有时还传授他一些吟诗作对的基本方法。蒋士铨接受能力很强,没多久就达到能和先生对句的程度了。
渐渐地,许多人都风闻蒋士铨善对工诗,附近的一些文人也登门相试,结果个个叹服离去。就这样,蒋士铨就被封作“小神童”了。
有一年,葛仙山老道人出外云游,途经蒋士铨的家乡。他好奇于这个小神童的诗才,决定亲自证实一下。
他来到私塾时,蒋士铨刚刚散学,他拦住小神童说道:“葛仙山有座虎岩,贫道这里有一句关于它的`上联,至今没能对出下联,不知小神童肯不肯为我试对一下?”
蒋士铨是个机灵的小孩,听出了老道人的意图。于是很恭敬地对他说:“道长且出上联,我愿小试一下,若有不妥的地方,还望您多多指教!”
老道人见他如此谦恭有礼,点头赞许,接着吟道:
虎岩无虎,呼虎成名,赵公元帅;
蒋士铨听后,便觉这上联出得奇绝。但他并不紧张,转头之际,忽见远处塔山上,宝塔高耸,随即灵机触动,高声吟道:
塔山有塔,托塔为神,李靖天王。
老道听后,惊喜异常,说道:“小神童果然名不虚传。”
之后,他又仔细端详了蒋士铨的面庞,说道:“小子有福相,将来一定非富即贵,希望你潜心立学,日后必定大有作为。”
说完,哈哈大笑,转身飘然离去。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3
清朝末年,小李村有个人叫李顺子,有一手好木工手艺,就有一样,胆小。天一黑就不敢出门,怕遇上鬼,人都叫他“李小胆”。
有一天,李小胆的舅舅来找他,说是儿子要娶媳妇,叫他去给表弟做几件家具。舅舅家离小李村有八里地。本来李小胆不到五里以外干活儿,可这是舅舅家的事,不能推辞。到了舅舅家,李小胆就急着破板、截料。到了后半晌,他对舅舅说:“晚饭早点吃,别叫我走夜路回家。”舅舅说:“你表弟的喜事快到了,晚上别回去了,省得把工夫都费在路上。我知道你胆小,晚上叫表弟陪你睡。”李小胆只好硬着头皮住下。
紧赶慢赶,五天以后家具做成了,眼看日头偏西了,李小胆一边收拾工具,一边对舅舅说:“活儿干完了,剩下的杂事叫我表弟拾掇拾掇。今天我早点回家,七八里地的路,我怕走夜路。”
舅舅说:“急啥,活儿干完了,我要犒劳你,特意割了肉,宰了鸡,吃了再走。”
李小胆只好急急忙忙地吃了晚饭。抬头一看,日头离西山不过一竿子高了。他把碗一扔,背起褡裢扛上锛锯,匆匆忙忙回家去了。
不料他刚出了村,就听见舅舅在村口喊道:“小顺子——小顺子——你把铜墨斗落在窗台上啦!”李小胆心里话:“唉!越着急越出事。”有心不回去吧,明儿干活儿还要用。再说了,这铜墨斗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一色黄铜做的,有钱也没处买。他只好连踮带跑回去接过墨斗,慌慌张张往背后褡裢里一掖就往回走。
这时候日头已经落下山,天眼瞅着暗了下来,路上的行人也少了。李小胆走了二里路,漫荒野地里一片漆黑。他心慌意乱,总觉得身后有鬼跟着。他越想越怕,撒腿就跑,跑了一段,猛听身后“啪嗒”响了一声,好像谁朝他投了一块砖头。李小胆不敢跑了,也不敢回头看,只管快步朝前走。又听身后有“吱扭、吱扭”的`声音,一会儿又变成“哧啦啦、哧啦啦”的声音。他走得慢,“哧啦啦”的声音也慢,他走得快,那声音也快,反正紧紧追着他。李小胆心里想:我今儿真被鬼跟上了。就觉得,鬼很快要抓住他了,吓得他尿了一裤裆。
李小胆好容易到了家门口,推开门迈进来,喊了一声“快来打鬼!”一头栽到地上不省人事了。他媳妇端着灯过来一看,男人躺在大门里边,她扑到李小胆身上大哭。公公、婆婆听到儿媳妇哭喊也跑过来,见儿子背的褡裢上挂着铜墨斗线勾,顺着墨线一找,铜墨斗就在门外。原来李小胆身后的响声是墨斗拖在地上的声音。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4
腊八一大早,凤儿回了娘家。凤儿前脚刚进门,男人金柱后脚就撵了进来。两个人谁也不说话,绷着个脸,好像有谁欠了他们几斗米似的。凤儿的脸上还挂着泪痕。
正在做腊八粥的六婶一看这架势,慌了:“大腊八的,你们……这是咋啦?”
凤儿一屁股坐到炕沿上,抢先说:“金柱他……他打我……”
六婶是村里出了名的厉害茬儿,一听这话,火“腾”地蹿上脑门,手里的锅铲差点戳到金柱的鼻尖上:“凤儿长这么大,我都不舍得动她一指头,你敢打她?说,你凭啥打人?今天你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打凤儿一巴掌,我拍你三锅铲!”
金柱往后挪了下身子,朝凤儿翻翻眼,嘟囔着说:“你问她。”
六婶扭脸看着凤儿,凤儿不吭声。六婶不满地对金柱说:“你们结婚两年,你在城里打工,家里就撇下凤儿一个人,春种秋收,打鸡喂狗,还要伺候你那有病的老娘……”
“她伺候我娘?算了吧,怕是我娘伺候她哩。”金柱嘴一撇,打断六婶的.话,“听邻居花嫂子说,她饭不做,锅不洗,推了饭碗上牌桌,连我娘得了阑尾炎都不管,幸亏我昨天赶回来……”
六婶一愣:“啥?你娘得了阑尾炎?哎哟,我的亲家母,可遭了大罪哩。”
金柱说:“村卫生室的医生让到县医院做手术,说再迟了怕有生命危险。我回家拿钱,凤儿不给钥匙,还和我大吵大闹。一气之下,我才动手打了她一巴掌。”
六婶瞪着凤儿,等着她说话,可凤儿的嘴像上了封条,就是不吭声。六婶明白了,又气又急地对金柱说:“她不给你钥匙,你就没辙啦?不就一把锁吗?你砸呀!亏你还是个大男人,撵着媳妇往我这里跑,瞧你那点出息!”
金柱的一张脸臊成了腊八粥,窘迫地“嗯嗯”两声,转身便走。凤儿呆若木鸡。
六婶丢了锅铲,狠狠地瞪一眼凤儿说:“丢人现眼的东西,还有脸回娘家?你娘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就是罪人,还不快滚!”
金柱和凤儿一前一后出了门。屋外,大片大片的雪花落下来。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5
傻瓜(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有个小孩子放学回家高兴地对他爹说:“爹: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别人就不知道。你看我多聪明,别人多傻瓜!”
“你错了!”其爹说;
过了几十年,这孩子长大因偷东西进了牢狱。其爹去探望。
“爹:我是个大傻瓜!”这孩子后悔说;
“对!你想啊!别人东西丢了能不知道,能不找嘛!败露那是迟早的事情。不是别人傻,是你傻!”其爹深情地说;
“我现在总算弄明白了:胡来邪去、弄虚作假是傻瓜,老老实实做事才是聪明人!”这孩子醒悟地说;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6
传说古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下只彩色的金凤。玉龙和金凤是邻居,每天早晨他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打个照面就忙着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俩一个在天空飞,一个在天河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仙岛上,在岛上他们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玉龙也很喜欢 ,就对金凤说:“金凤金凤,我们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金凤点头答应,他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抓,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俩真的把石头琢成了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衔来许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喷呀,喷呀,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了。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他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天河东边的石窟去了,金凤也不愿再回到天河西边的那个树林,他俩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岛上,日夜守着自己的明珠。
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珠光照到哪里,那里的树木常青,百花齐放,山明水秀,五谷丰收。王母娘娘走出宫门,一下就看见这颗明珠的宝光,心里非常羡慕,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个亲信的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候,悄悄地把这颗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欢的不得了,连看也不舍得给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宫里头,外面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现明珠不见了,他俩真着急呀!东寻寻,西寻寻,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他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爱的'明珠找回来。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宫来祝寿。王母娘娘摆下盛大的蟠桃会请众神仙。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祝贺王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时高兴,就对众神仙说:“各位仙长,我请你们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说着,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从里面取出那颗明珠,用金盘端着放在厅堂中间,明珠亮晶晶,光闪闪,神仙们看了都叫好。
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到处寻找他们的明珠,金凤发现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龙:“玉龙玉龙,快一来看那不是我们明珠放出来的亮光吗?”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一看:“是呀,一定是我们的那颗明珠,快把它找回来!”玉龙和金凤立刻朝着明珠的亮光长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玉龙上前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金凤也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王母娘娘一听火了,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亲娘,天上的宝物都有是我的。”玉龙和金凤一听也来了气,一同向王母娘娘说:“这颗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王母娘娘一听,又羞又急,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盘, 喝叫天兵天将,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玉龙见王母娘娘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掉到地下去了。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游着,金凤飞着,他俩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到地上,立刻变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雄伟的玉龙山守护它;金凤也舍不得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站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两句古老的歌谣: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7
王道士是山西河北一带的捉狐高手,他不仅法术高强,脑子也十分灵活,善于巧取智胜。
这一天,在河北农村出现了一只狐妖,一年之内,先不说年轻后生,就是老头子都被它整死了十个了,最恐怖的是那些人被折腾的瘦骨嶙峋奄奄一息,临死时还当着床边老婆的面说:“死而无憾!”
王道士被从山西请来捉妖,王道士全副武装的出城去仔细寻找了一圈,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回来说:“这老狐非同一般,迷人之术已经登峰造极, 迷人之术已经登峰造极,需赶紧收了!”
接着引幡的指引,王道士很快找到了一户人家,进去一看老狐狸果然在缠着一位年轻小伙,于是赶紧亮起法器,双手掐着诀,口中念念有词,拿着驱邪宝剑和老狐大战,没想到这老狐确并不害怕,跳出窗外,与王道士面对面斗法,仔细一看,这老狐居然变换成了一个绝色丽人,与王道士大战好久,最后全身而退。
王道士见此,只得恨恨收场。晚上,王道士,在一个小庙中思考,这老狐不能力敌,看来得想个法子智取!
想了半天,王道士突然灵光一闪,将灯剔亮了,然后将道士袍脱了下来,换上普通衣服,然后又喝了几口小酒,然后用筷子敲着碗,对着窗外的月亮,唱起小情歌来。王道士本来就是唱道情出生,嗓音很好,曲声穿过窗户,在窗外的荒野上空飘荡。
不一会,轻轻的抠门声想起来了,王道士开门一看,居然是个模样漂亮的女人,披散着头发,红着脸说:“师傅,能在这借宿一晚吗?我和丈夫吵架被赶了出来,无家可归了!”
王道士见状,打量了女人一番,然后将女人让进了屋,笑了笑然后将门插上了。然后进来给女人倒了一碗酒,说:“天冷,喝点驱寒!”
女人点了点头,接过碗喝了一大口,脸色通红,走路都摇摇晃晃的,王道士赶紧上前去扶,没想到女人趁势倒在王道士怀中。王道士默不作声,暗中冷笑着点了点头!
“我扶你上床上休息吧!”王道士不动声色的说道。女人嗯嗯了两声。突然不知从哪刮来一阵妖风,将蜡烛吹灭了。
黑暗中,王道士赶紧伸出手在枕头下面摸去,就在这时,那女人的十根手指猛然长到2尺多长,正要扎进王道士的脊椎和后脑勺时,一张朱砂写的黄符纸贴在了女人的脑门上,女人一声哀嚎,发出了兽吼。
王道士下床重新点上灯,只见一只硕大的白狐头顶一张黄符,正惶恐的窝在床上瑟瑟发抖。王道士从行囊中拿出来一把沾了黑狗血的桃木剑说:“不是我心狠,只怪你作孽太多,天理难容,只能送你去轮回之地走一遭了!”
这时,白狐却哭着口头人言道:“我承认我罪孽一生,但是所迷惑的所害的都是那些好色之徒,如果他们不动坏心思,我又怎能迷惑的了他们,你们常常说众生平等,我是妖精,杀人就该死,可是你们人杀了我们那么多狐族同类,吃它们的肉,还扒它们的皮做围脖,你们可曾觉得残忍,你们认为杀人就该死,而杀狐杀其他的`动物就觉得理所当然?算了,今天我命该如此,能死在你手里,也是罪有应得!你快动手吧!”这白狐嘤嘤切切,落泪入珠。
王道士听此,心软了下来,迟疑了下,手中剑也垂了下来,不料这时,白狐挣脱了黄符,放了一个粉红色的胭脂屁,顿时异香扑鼻,粉红色的气体弥漫整个房间,然后白狐趁机破窗而出。
王道士追出去的时候,早已没见了狐影,气的他回到屋里,一脚踢翻了桌子,然后拿起一根信香点着了,向师傅求救。
三日后,白发白眉但却无须的师傅找到了他。
“收了?”他问!
“灭了!”师傅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然后用手抓着尾巴从口袋里提出那只已死的白狐。
“您是怎么做到的?”王道士问!
“降服狐妖不能只靠法术,也不能只靠计谋,更重要的是要有定力。为师在出家前是前朝的太监,早已不吃他们那一套,这定力你们后辈哪个能比?”
王道士连连点头,这时,他看到那白狐眼角还噙着一滴泪!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8
乾隆下江南,打扮成一个老道模样,到处私访。这一天来到桐州。这里有一个二百多口人的大家,乾隆知道后就去了。谁知进了这家的门,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孩儿接待了他,乾隆没看上眼,要找当家的。
小孩儿说:“我就是当家的。”乾隆心想,一个小孩儿能当什么家,就和小孩儿唠了起来,一直唠到天亮,小孩儿的话说得滴水不漏。乾隆临走时,出了一道题:一个柿子,全家二百多人都吃一口,看你怎么分?”说完就走了。
两个多月后,乾隆又回到了桐州,来到小孩儿家,间小孩儿那道题做上没有。小孩儿说:“我把柿子用磨磨了,倒在缸里大伙儿喝了。”乾隆觉得这家的小孩儿实在了不起,就又出了一道题,拿出一个梨,让小孩儿去分。小孩儿说:“这个梨我不能分,我们这么一个大家怎么能分梨(离)呢!”乾隆一听,觉得是那么回事,就不再说什么了。
乾隆回到京城,把这件事跟西宫娘娘说了。西宫娘娘说:“你寻思这是好事呢,将来夺了你的江山,看你咋办?”乾隆一惊,立刻带兵去洞州,要抄家问斩。到了那家门口,还是那个小孩儿出来挡驾。乾隆心里纳闷儿,便间道:“你家为什么总是小孩儿当家了”小孩儿说,“人长大了,娶了媳妇,就听媳妇的话了。媳妇有媳妇的心眼儿,会把家搞乱的`。”乾隆一听,啊,我也是听了媳妇的话来抄家的,不也会把“家”搞乱了吗?乾隆想到这儿,就把兵退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9
小气鬼(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小气鬼,因事设席筵,一客人吃喝完毕,典着大肚子打着饱嗝摇摇晃晃似醉不醉地走出门。小气鬼怕客人倒下给自己带来麻烦,急忙出去上前搀扶。店主以为小气鬼要逃跑,大声喊道:“快那五百两银子饭菜钱!”
这客人走到门外一听,心想:今日不拿一文钱,体体面面吃席筵,酒足饭饱肚儿圆,好像过个大新年!痛快!痛快!
小气鬼听到店主喊这么多银子,心里一“咯嗵!”。再看看眼前这位客人吃饭后的模样,心想:看你吃的多开怀,盘盘饭菜是银钱,不进山林哪得柴,辛辛苦苦银钱来!不该!不该!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10
明朝永乐年间,黄庄大洼深处有一个解家湾子村。村上有一个庄稼财主,叫解共起,他为人十分吝啬,常常昧着良心压榨长工,所以人们都不叫他解共起,叫他“铁公鸡”。
铁公鸡家有庄田几百亩,宅院四层,骡马成群,长工、短活长年不断,富得流油,是大洼最有钱的财主。贫苦人为了生计,明知到他家打长工、做短活有圈套,也得硬着头皮去。这一年春耕前,铁公鸡放出话说:“我解共起今年要雇全年的活,只要听话,勤恳干活,年底算账加工钱二成。”听了这个消息,本村王贵等几个人便来到解家门前求活。
铁公鸡走出门,看了看来的这几位,都是本乡本土的庄稼汉,寒暄了几句后板起面孔说:“谁要偷奸耍滑,工钱可就两说着。”
这几个人只想卖苦力养家糊口,根本没有其他的想法,就这样,王贵他们成了解家的短工,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地耕作。铁公鸡看到苗青禾壮、膘肥马壮,心里很是高兴。转眼间这份短活接近尾声,丰收在望,农活渐少。“不能让这些穷光蛋吃闲饭!”铁公鸡又打起了歪点子,他把早盘算好的“妙招”拿了出来。他先是对王贵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后来干脆夜起拔苗、三更偷料来诬陷,说什么“垅大苗稀,庄稼不齐,缺苗断垄,收不够种,马无夜草,几天瘦倒”。王贵他们看出铁公鸡的心思,几个人一商量,干脆算账回家,从此不吃解家饭。他们去找铁公鸡,铁公鸡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板起面孔说:“当初我说过,谁要偷奸耍滑,工钱两说着!算账要钱,你们赔得起我的`庄稼吗?”大伙一听,原来铁公鸡连工钱都不愿意给,没办法,只能干生气。当时,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王贵他们只能憋着一肚子窝囊气各自回家了。铁公鸡见占了这么大的便宜,自然好不欢喜。
转眼秋收季节已到,解家又放出了招工的消息,别人上过铁公鸡的当,谁也不敢来,只有一个年轻人早早来到解家。铁公鸡一看:几年不见,王贵的儿子王小贵都长成棒小伙了,小伙子有力气,能吃苦,是他爸的儿子,不过我还是得提防他点。
铁公鸡一边想着,一边说道:“小贵呀,咱这秋收庄稼多,什么活都得干,你顶得住吗?”
“请老东家放心,碾磨耠子车,锄耪打轧活,我是样样能行。”铁公鸡心里有鬼,于是又说:“那我先考考你,我北洼有一处积水高粱地,你会划船吗?”
“讲划船我忒(推)会,走上几十里也不累。”
“旱地拉运庄稼要赶车,你行吗?”
“要赶车我就(舅)会,拴车套马样样会。”铁公鸡满意地笑了笑,接着又问:“场上打轧,你会扬场簸簸箕吗?”小贵也笑着说:“老东家那您说着了,扬场簸簸箕别提。”
“扬完场,粮入袋,那装八斗多的大口袋你扛得动吗?”
“八斗半的口袋一摸就走,老东家您连瞅都别瞅。”
“收完秋,咱还得种上冬小麦,你种得好吗?”
“提篓下种我保证走在前头,干上几天也落不后头。”
“我西院有一片(篱笆)已烂,你会重新夹好吗?”
“夹寨您别提,准让您过得将去。”
铁公鸡越听越高兴,心想这回可雇着好短工了,接着又说:“小贵啊,粮食随便吃,可水酒咱大洼少点,不见得够你量。”
“老东家,您说哪里去了,说喝酒呀,我一提就够了。”就这样铁公鸡满意地收下了王小贵。
第二天,王小贵与另外几个打短工的开始秋收了。早起后,铁公鸡带着王小贵等人先去西洼积水地划船收高粱。“小贵啊,划船的工夫就属你了,开船吧。”铁公鸡说完,王小贵接过桨,故意高一桨,低一桨,船在水中打转转,气得铁公鸡着急地问:“王小贵,你怎么不好好划呀?”王小贵不慌不忙地说:“老东家,我不是跟您说了吗?划船推会,就是会推着船走,不会划。”铁公鸡没办法,船上的其他短工都是外乡人,不会划船,他只得自己动手划船。
过了一天,铁公鸡又让王小贵赶车拉运庄稼,王小贵笑着对铁公鸡说:“老东家又忘了吧?我不是跟您说赶车舅会,要赶车我得去李庄找舅舅去,我舅舅那可是内行的老把式呀!李庄离咱这太远了,一天回不来,还得耽搁活,还是您先受点累吧!”
几天后,场上打轧高粱,要借风扬场,本来憋着一肚子气的铁公鸡指着王小贵大声道:“王小贵,你不是说你会扬场簸簸箕吗?趁风快扬吧!”王小贵又是故意东一簸箕西一簸箕地乱扬,真是皮连粒,粒掺皮。铁公鸡急得抢过王小贵手中的簸箕,干脆自己扬了起来。王小贵笑着对铁公鸡说:“老东家,好记性,您倒是记住了一样,扬场簸簸箕别提,就是我不会的意思。”再看铁公鸡,嘴撅得可以拴头牛。等粮食装入口袋,铁公鸡用夜猫子眼瞟了王小贵一眼,并指着粮袋不出好气地说:“王小贵,这回该你扛了,卖点力气,晚上有酒喝。”王小贵似乎也着急了:“老东家,您这不是难为我吗?一进门我就说了,八斗半的口袋我一摸就走,就是用手摸摸就走开了,得让别人扛,我可扛不动。”铁公鸡的脸气得由青变紫,由紫变青。
晚上吃饭时,铁公鸡端起酒盅自满自饮起来,王小贵笑呵呵地说:“老东家,您不是说晚上有酒喝?我也陪您两盅。”说着,从酒坛中舀上一提倒入碗中,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下去半碗。铁公鸡正窝着一肚子火没处发,一看王小贵喝酒,更是火上加油,冲着王小贵吼道:“你说你一提酒就够了,怎么比我还能喝?那是钱买的,不是大河的水。”王小贵也像生气似的说:“老东家,您一喝酒就犯糊涂了,我跟您说得多清楚,说喝酒,我一提就够,这不刚喝下一半吗?这一提差不多了,别害怕。”
转天,铁公鸡又想到王小贵说过提篓下种走在前头,是个快手,于是他领着小贵来到南洼种冬小麦。刚拴好马,铁公鸡就让王小贵快提篓下种扶耠子。可王小贵一下子跑到了前头,手牵马缰绳往前走。铁公鸡一看,吹胡子瞪眼地问:“王小贵,谁让你牵马呢?快提篓下种扶耠子!”
王小贵像是真着急了:“怎么?老东家又忘了,我不是说好了吗,担篓下种走在前头,干上几天不落后头,您看这不是走在前头吗?您要是看不上我干这活,那我明天给您西院夹寨子去。”铁公鸡明知上了王小贵的当,也只是冻豆腐——没法办啊。只好让王小贵牵马,自己提篓下种扶耠子,这真是奴变主,主变奴了。
第二天中午,铁公鸡来到西院,再看看王小贵的最后一个绝活——夹的寨子怎么样。到那一看,篱笆七扭八歪,大洞小眼,能钻过人,更是气得没半死。他戳着王小贵的鼻梁骨:“这是人干的活吗?”王小贵却笑呵呵地说:“老东家,您看,这样的洞眼,就您的身段准钻得过去,不信您来钻钻?”
这下,铁公鸡被气得死去活来,瘫软在地,变成了泥公鸡。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11
从前,在西藏一座城镇里,住着一对穷苦的老夫妇,还有他们的儿子顿珠扎西。全家仅有的财产,只有一把不知用过多少辈子的旧斧头。
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雪花飘飘,老头子每天带着这把斧头,爬上很高很高的山岗,砍回来一大捆木柴,卖给城里的饭馆,换点糌粑和茶叶,供养儿子和老妻。
真是穷人命苦、雪上加霜,顿珠扎西十五岁那年,阿爸砍柴摔死了。老阿妈抱着儿子伤心痛哭道:“儿呀,往后咱俩的日子怎么办呀”顿珠扎西说:“阿妈,不要难过。从明天起,我上山砍柴就是了。”
从第二天开始,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雪花飘飘,儿子拿着阿爸留下的斧头,每天到深山砍柴,背回来卖给饭馆,换点糌粑茶叶,维持两个人的生活。邻居们都夸奖说:“顿珠扎西是个好小伙子。”
有一次,顿珠扎西砍柴砍累了,看见身边有块大石头,圆圆鼓鼓的,象狮子脑袋,便躺在上面歇息。谁知道这块大石头,忽然讲起人的话来了:“少年!少年!请从我的头上下来,你要什么宝贝,我都可以给。”
开头,顿珠扎西吓了一跳。过了一会儿,胆子就大了。他想:“我是人,他是石头,怕什么呢”便说:“石狮大哥,我什么宝贝都不要,请给我一件砍柴的家什就行了。你瞧我这把斧头,跟老太婆一样,成了缺牙巴了。”
说完,只听得“咣啷”一声,从狮子脑袋似的大石头里,吐出一把金斧头,又明亮,又锋利,小伙子喜欢得蹦起来了。他抬起金斧头,顺手在大松树上砍了一下,手磨粗的树,跟着就“哗拉拉”地倒下来了。他把斧头藏在怀里,连跑带蹦回到家中,把这件喜事告诉老阿妈。
有了金斧头砍柴,母子俩生活慢慢好了起来。过了些日子,顿珠扎西砍柴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卷过来一股大得可怕的狂风。羊头大的石块,刮得满山乱滚;顿珠扎西刚刚砍下的柴火,更是吹得四分五散。他一边叫骂,一边把柴火捡回来,想不到一根树枝上,绊着一只非常精巧的小鞋子,缎子的鞋帮,绣着七种颜色的花,还嵌满了闪闪发光的珍珠。
小伙子十分惊讶,便带着这只鞋子,去请教一位平日跟他要好的厨师。厨师是见过世面的人,他拿起珍珠鞋翻过来看三次,倒过去看三次,最后说:“啊啧啧,这是只宝贵的鞋子。到底是谁穿的我也弄不清楚。西街那边有座门朝南的茶叶店,店里有个叫强久的商人,你去问问他吧!”
强久是个走南闯北的人,他的骡马队年年到内地运茶叶和绸缎。他看了看鞋子,满脸皱纹里立刻填满笑容,拍着顿珠扎西的肩膀说:“哈哈,朋友!你发财啦!这是内地皇帝公主穿的绣花鞋呀。走,我们到京城去,把鞋子卖给皇帝,可以赚很多的银子。”
小伙子想了想,说:“不行呀,我到京城去了,谁养活阿妈呀”强久说:“美味到了嘴边,别用舌头顶出。你阿妈的吃用,我让店里的伙计接济一点就行了。”
顿珠扎西跟着商人强久,骑马走了好多天,终于来到了皇帝居住的京城。他们看见黑石岩一样高耸的城墙上,贴着白帐篷那么大的一张告示。两个人都认不得汉文,就找一位白胡子老人打听。老人摇晃脑袋,连声叹息道:“唉哟!我们的天子皇帝,只有一位宝贝千金,不久前被妖风刮跑了。找了几个月,还是一点影子也没有。告示上说:‘谁能找到公主,愿意当官的,给他内相的官职;愿意发财的,给他满斗的金银。’”
商人听了,更加高兴,赶紧拉着顿珠扎西去见大皇帝。他们走过许多街市,穿过许多门楼,前面出现了许多金顶红墙的大房子,小伙子觉得比雪山彩云还要美丽。强久说:“这就是皇宫。”正在他们俩个人说话的时候,一大群金盔金甲的武士。用长矛拦住去路,高声喊道:“不准吵闹!”顿珠扎西吓了一跳。商人连忙上前说道:“嘿嘿,我们是从西藏来的。知道一丝丝公主的消息,专门赶来报告的。”
武士禀告了皇帝,皇帝说:“快!快!请他们进来!”
顿珠扎西和强久跟着武士,又上了许多许多石阶,穿过许多许多殿堂,最后总算见到皇帝了。皇帝坐在金椅子上,看样子是个和气的老头。他仔仔细细地听了小伙子的讲述,又翻来复去地看了鞋子,断定这个消息没有错。便派出一位红鼻子大臣,领着一百个兵士,请顿珠扎西带路,用最快的速度去寻找公主。
顿珠扎西想了一下,说:“皇帝,不行呀!我天天要上山打柴,供养年老的阿妈。我寻公主去了,她老人家吃什么呀”
皇帝听了,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很高兴,夸奖顿珠扎西有孝心。他说:“小伙子,用不着担心。”当场吩咐商人强久,从国库支取足够的财物,回去好好照顾顿珠扎西的阿妈。
再说顿珠扎西领着大臣和兵士,骑在马上飞快地赶路。这些马都是皇帝和将军们骑的,跑起来比飞鸟还快。他们白天跑,晚上也跑,总算赶到了顿珠扎西砍柴的地方。他们在一块石头上,看见一滴血,沿着血迹找呀找呀,找到一块抬头才能见顶的大石崖旁边,血迹不见了。崖下有个洞,黑古隆咚的,象野兽的嘴巴,看不见底。
红鼻子大臣说:“看样手,魔鬼就住在这个洞里了,谁下去看看”兵士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没有一个报名。顿珠扎西说:“那么,我先走一趟吧!”
兵士们赶快解下自己的腰带,连成一根很长很长的带子。顿珠扎西抓住带子,慢慢往下滑,不知过了多久,双脚才触到地面。
洞里漆黑漆黑,伸手不见五指。顿珠扎西摸索着前进,忽然看见有颗红色的火珠子,在远处一闪一闪。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太婆,蹲在那里做饭。老太婆看见小伙子,惊奇地伸出了舌头,说:“这是魔鬼住的地方,你进来找死吗趁魔鬼正在睡觉,你快快地逃命吧!”
顿珠扎西说:“我不走,我是专门来找公主的。她只穿了一只鞋子,还受了伤。老阿妈,你见过她吗”
老太婆说:“见过!见过!我是给魔鬼做饭的,哪能没见过呢!公主不愿意给魔鬼当老婆,魔鬼很生气,很快就要吃掉她呢!”顿珠扎西给了老太婆一把炒青稞、一块干牛肉,紧接着又问:“老阿妈,快快告诉我,公主关在什么地方,魔鬼又住在什么地方”老太婆瘪着嘴,一边吃着炒青稞,一边指点方向。
小伙子按照老太婆的指点,走进魔鬼住的石屋。他从怀里摸出金斧头,轻轻挥舞了几下,忽然金斧头象燃烧的火把,闪射出千百道灿烂的金光。借着斧头的光芒,顿珠扎西看见满屋子都是人骨头、人脑壳。在一堆人皮上,摊手摊脚地睡着一个魔鬼,蓝脸膛、红胡子,鼾声比闷雷还响。魔鬼的额头两边,蹲着两只癫蛤蟆,肚子一鼓一缩,眼睛又大又圆,那是魔鬼的命根蛙。
刚开始,顿珠扎西吓了一跳,和恶魔打交道,他还是头一遭呢。慢慢的,便不那么怕了。他想:“我是人,他是鬼,怕什么!”顿珠扎西在手心吐了几口唾沫,高高扬起斧头,朝蹲着两只蛤蟆的额头上砍去,魔鬼痛得大叫,翻身跳了起来。小伙子没有退缩,窜到魔鬼后边,在他的后脑勺上,又砍了一家伙。魔鬼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象倒下一很大柱子。
顿珠扎西高兴得快跳起舞来,他趁势推开里边的右门,看见一位明月一般可爱的姑娘,正坐在右头上伤心落泪。右脚上没有鞋子,雪白的脚踝上血迹斑斑。
公主不知道他是谁,吓得索索发抖。顿珠扎西行了个藏族礼,恭恭敬敬地说:“公主,不要怕,我是皇帝派来救你的。”公主害怕地问:“那么,魔鬼……”小伙子哈哈大笑道:“魔鬼吗,给我两斧头砍死了。”
公主太高兴了,一头昏倒在顿珠扎西的怀里,亮晶晶的泪珠,滚落在他的身上。顿珠扎西背着公主,用金斧头照着路,回到刚才用腰带吊下来的地方。这时,公主苏醒了,又害臊、又感激,不知怎样报答小伙子才好,便取下自己手上的钻石戒指,戴在顿珠扎西的手上。
这时候,那个给魔鬼做饭的老太婆爬过来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请求带她出魔洞,小伙子大大方方地答应了。
顿珠扎西打了个信号,洞口上放下了腰带。头一次拉起老太婆,第二次拉起公主。这当儿,红鼻子大臣起了坏心服,他想:“顿珠扎西出不来,功劳就归我了。美味的食物,冲死也要吃;有利的勾当,缺德也要干。”于是,扔下顿珠扎西,护送着公主,日夜不停地赶回京城请赏去了。
公主回到皇官,全城象过年过节一样欢庆。皇帝忽然想起了顿珠扎西,便问:“那个拾珍珠鞋的藏族少年,为什么不见呢”红鼻子大臣长长叹了三声气,说:“皇帝呀,别提那个知恩不报的小子了!他走到半路,就象老鼠一样溜掉了。这回是我豁出老命,杀死魔王,搭救公主的呀!”皇帝相信了红鼻子的话,奖赏了他很多金子,还提升他当了内相。只有可爱的公主,倒常常思念搭救她的藏族少年。但是,她住在深宫后院,不明白红鼻子的阴谋,再说,她毕竟是公生呀,怎么好意思跟皇帝说呢。
那一天,勇敢的顿珠扎西,在洞里左等右等,怎么也不见有人接应他,知道是大臣玩了诡计,心里非常生气。他坐在石头上,想念自己的老阿妈,也有点惦记美丽的.公主。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
忽然,附近传来“扑腾”、“扑腾”的声响,顿珠扎西想:“好家伙,洞里还有魔鬼!”赶紧摸出斧头,朝发出声响的地方跑去。借着斧头闪射的金光,看见一口很大很大的铁箱子。他举起斧头,在铁箱子上砍了一下,只听得“达扎卡”一声,箱盖冲开了,里边蹦出一条小青龙,摇头摆尾、左右翻腾。
小青龙流着眼泪说:“少年呵,我被恶魔关在铁箱子里,不知多少年了,多亏你救了我的命!”顿珠扎西说:“救命的话,现在说来还太早了。要是出不了魔洞,咱俩都活不成了。”小青龙笑嘻嘻地说:“这好办,看我的。”便让顿珠扎西骑在它的背上,大口一张,尾巴一摇,随着一阵山崩地裂的吼声,他们已经升到了地面。
小青龙对顿珠扎西说:“金子不会被扔掉,恩情不会被忘掉。我没有什么送给你,留下一只角做纪念吧!”说完,把自己的脑袋,在黑石崖上一碰,黑石崖碰得左摇右晃,一只龙角蹦落在顿珠扎西跟前。小青龙呢,恋恋不舍地飞回高高的天上去了。
顿珠扎西拾起龙角,回到城里,看望了自己的阿妈,果然在皇帝的关照下过得很好;又找到了商人强久,把自己进魔洞救公主和得到龙角的经过告诉他。强久拍着他的肩膀,祝贺他说:“哈哈,朋友,你又发财了!这只龙角,是世界上最罕见的珍宝,我们拿去献给皇帝,别说能得到很多很多奖赏,还能戳破红鼻子的谎言。”
他们再一次赶到京城,见到了皇帝。顿珠扎西恭恭敬敬地献上龙角。皇帝说:“这不是上回拾到珍珠鞋的藏族小伙子吗”顿珠扎西说:“正是我。”皇帝不高兴了,说:“上次你当着我的面,发誓要救出公主,怎么走到半路,就象老鼠一样溜掉了呢”
红鼻子大臣看到顿珠扎西,当时吓出一身冷汗,接着他想:“天大的谎言,牛大的真理,只要我不改口,这小子是没有办法辩清的。”便接过皇帝的话头,把顿珠扎西数落一顿。唾沫象冰雹一般,飞落在少年的脸上。
顿珠扎西上前一步,对皇帝说:“皇帝,我说我救出了公主,他说他救出了公主,这件事跟打破一个鸡蛋一般容易,请公主出来做证就行了。”
公主和老太婆走进大殿,马上高兴地同时说:“啊啧啧!搭救我们的少年来了!”
红鼻子大臣听了,又害怕,又焦急,三步两步迎上去,说:“公主,是不是当时洞里太黑,你的眼睛看花了救出你的是我呀,怎么会是他呢!”
顿珠扎西对红鼻子大臣说:“很好,你说公主是你救出来的,那么,把你的凭证拿出来看看吧!”
红鼻子回答不上,“这……那……”地结巴了半天。皇帝便问少年:“那么,你又有什么凭证呢”
顿珠扎西说:“当然有!”很快就把公主给他的钻石戒指),从怀里掏出来。
同时,公主双膝跪在皇帝面前,羞怯地呈述了自己被少年救出的经过。红鼻子做梦也没有想到,公主会把戒指留给顿珠扎西。他看见皇帝满脸怒气,吓得象一团湿牛粪,趴在皇帝的宝座前面,不停地磕头求饶,眼泪鼻涕流满地。因为他非常清楚,欺骗皇帝会有什么下场。
皇帝十分赞赏顿珠扎西的勇敢、诚实,吩咐大臣们用最丰盛的宴席款待他。在摆满一百零八个菜盘的酒宴上,皇帝问他是想当内相呢,还是要满斗的金银呢顿珠扎西真心实意地答道:“皇帝,我不当内相,也不要金银,只求把公主嫁给我做妻子,吉祥欢乐地度过一生。”
皇帝同意了少年的请求,为他们俩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结婚后,顿珠扎西领着公主,高高兴兴回藏地探望阿妈去了。那么,商人强久呢,皇帝送了他许多金银财宝,他的商队在西藏和内地之间,返得更勤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12
北宋年间,有一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无限,苏东坡携书童前来泰山游玩,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佑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铺庙,欣赏碑林。
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认真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苏东坡赶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
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欣赏碑文,一边答复:“只许你这位大诗人欣赏泰山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喧闹?”苏东坡赶忙辩白:“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笛庙碑林,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这是书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轻人,说:“我的书童学智!”
王安石话音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紧不慢边看碑文,边朝前走去。来到一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石碑面前时,四人止步,评头品足。福德因刚刚看了学智的脸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学智何等聪慧,一听人家福德在挖苦自己的仆人抛岂肯罢休,脱口接道:“东坡前倾根基斜!”
听见两位书童斗嘴,王安石插话说:“学智说得一点没错,此碑的确由于根基斜了,才东坡前倾啊!”苏东坡“嘱”了一声,说:“王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说完,王安石与苏东坡相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见仆人大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 篇13
相传大约在5000年前,我国曾发生过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正值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面向茫茫大水,人们束手无策,只得逃到山躲避。为解除水患,部落联盟首领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决定推举鲧去完成排水任务。由于鲧采取“堙”、“障”等堵截的办法,治水9年,劳民伤财,不但没有治好,洪水反而越来越大。尧死后,舜当部落联盟首领。他巡视治水情况,发现鲧对治水无能为力,耽误了大事,就给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选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精明能干,办事认真。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和涂山氏的一位姑娘结婚,但他觉得治水大事刻不容缓,便毅然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来到治水工地。 大禹请来长者和同他父亲鲧一同治水的人,商量治水办法。
他们总结了鲧治水的经验教训,认为采取堵截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根据地势高低,顺着水流方向,开挖河道,把水引出去,才是最好的'办法。大禹根据大家的意见,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继续加固和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过去“堵塞”为“疏导”的办法来根治水患。为便于治水,大禹把整个地域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9个大州。
大禹亲自带领27万治水群众,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劳动。他不仅指挥整个治水工程,而且身先士卒,同群众一起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 由于长期的辛勤劳动,他手上长满了老茧,小腿上的汗毛也全磨光了。长年泡在水里的脚指甲也脱落了,更可贵的是在治水过程中,大禹曾三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看。在大禹领导下,经过13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顺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入大海。主体河流疏通后,又疏通各地的支流,让水流入主河道,从而制服了洪水灾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事业。在治水的同时,大禹还带领治水大军帮助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使大家安居乐业。
【经典民间小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民间小故事08-19
中国民间小故事11-15
民间的故事03-12
民间的故事[精华]03-12
民间传说故事03-11
中国民间的故事03-25
(优选)民间传说故事09-28
经典小故事05-13
民间故事作文3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