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

时间:2024-11-06 15:51:0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1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2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气?

  生:大雪。

  师:对!那你们感觉到冬天很冷吗?

  生:不冷!

  师:是啊,我们地处江南,气候适宜。现代小说家、诗人郁达夫南迁杭州后,对江浙一带的山水极为赞赏,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江南的冬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说出景物及其特点

  (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重点词语。)

  师: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板书方法指引:抓重点词)

  生:可爱、悠闲、迷人。

  师:很好,我们就用“可爱、迷人”来概括。(板书)

  师:为什么说是“可爱、迷人”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先请大家读1-4节,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江南的冬天的“可爱”的。请大家看看,除了写江南的冬景,作者还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学生速读后回答)

  生1:还写了北国之冬。

  生2:还写了南国之冬。

  生3:还写了江南的晚秋。

  师:很好。(板书以上内容)那写这些地方的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生:这是比较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

  师:很好。那具体一点讲,突出江南冬天的哪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温暖。

  生2:明朗的情调。

  生3:适宜。

  师:很好。老师再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板书晴暖温和、明朗情调、冷暖适宜)。

  师:让我们再读5-8节,看作者又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的?请各选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后面再加一个“图”。

  (学生速读后回答)

  生1:江南山野图、冬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

  生2:还有江南雪景图。

  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没有!那行,老师觉得大家概括得很好。(板书江南山野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图)

  师:这些画面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一个词语来回答。

  生1:生气、悠闲。

  生2:江南雪景图是为了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板书生气、悠闲、美丽)同学们找得很准。好,老师小结一下,以上环节,我们学会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同时学会了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问题。

  三、抓关键句,探究作者情感

  师:面对这么可爱、迷人的冬景,作者产生了一种什么愿望?请同学们齐读第10节回答。

  (生齐读,齐答):想要散步。

  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散步的呢?读读,画出关键句。(板书:析关键句)

  生:第6节、第9节。(教师让学生读读关键句子)

  师:作者渴望散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借助阅读提示后回答: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挚爱江南的冬景的感情。

  师:很好。(板书:挚爱)

  师:下面老师小结一下。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热爱江南的感情,同时,文章还直抒胸臆,把两者结合了起来。(教师板书景语皆情语、直抒胸臆)

  四、精读赏析,品味诗情画意

  师: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说明郁达夫的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我们还是先看看“画意”吧。

  1、师生共赏“冬雨农村图”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教师引导大家欣赏“冬雨农村图”。先让学生齐读第7节,初步感受画意)

  师: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微雨”,画面上有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

  生1:长桥、远阜、树林、白雨、乌蓬小船。

  生2:还有酒客、红黄、月晕。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景物中含有哪些色彩?

  生:白、黄、黑、绿、红。等等。

  师:老师补充一下,还有垂暮、月晕所体现的颜色,以及淡墨的背景。

  师:这幅画面能产生怎样的一种意境?

  生:悠闲。

  师:很对。那你们说这像一幅什么画呢?(提示从国画的角度思考)

  生:(齐答)水墨画!

  师:很对。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讲究写意,这正像语文中的白描,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景物的特征。(板书:白描)

  1、学生欣赏“江南山野图”

  师:通过刚才大家对第7节的赏析,我们感到了郁达夫散文浓浓的画意,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节,评点赏析“江南山野图”。

  生1:本段主要写了芦花、红叶、乌桕树、草色成了赭色。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桕子。

  生1:这段主要写了红、乌、白、赭、绿等颜色。整幅画面充满生气,我觉得这也是一幅水墨画。

  师:很好。老师补充一下,表色彩的还有“青天碧落”一词,整幅画面充满春意,确实也是一幅写意画。但问题是,本段除了用白描的方法粗笔勾勒外,有没有细笔描绘呢?

  生:(读文思考后回答)有。本段第3句就用了细笔描绘的方法,写了“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的情形,观察非常细致。

  师:这位同学不简单。确实是的,本段用了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方法,行文与第7段又有所变化,色彩也很丰富,充满了画意。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板书:细描画意)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画意)

  2、品读“江南雪景图”,欣赏“诗情”

  师: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本文的“画意”,下面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本文的“诗情”。请同学们齐读第8节,说说本段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生:引用了大量的诗句,不过我们都不太熟悉。(生笑)

  师:是4句诗。你们发现了作者引用的诗句的内在规律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生1:我发现这4句诗写雪的程度不一样,分别是“欲雪”、“微雪”、“风雪”、“深雪”。

  师:非常好,你钻研得很深。

  生2:我发现这里的诗句写景有个时间顺序,从日暮到冬宵到更深人静到第二天早晨。

  师: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很善于发现。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然后思考一下,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写景有什么好处。可以先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生:本段最后一句很能说明问题,作者认为“更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师:对,这是作者的一个目的,这样写还有其他好处吗?如果大家觉得有点难,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生1:这样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美丽。

  师:你讲得不错。你这是从内容上考虑。请大家再从写法上考虑一下,好吗?

  生2:这样写能弥补作者抒情上的不足,比直接写景好。

  师:不错,还有吗?老师提醒一下,上文两幅图都是正面写景,属于实写,那这一段呢?

  生3:这一段是虚写,借诗句来抒情。

  师:知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告诉你们,这样写能使整个文章行文上跌宕多姿,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板书:画意)

  3、教师小结,归纳

  师:这篇散文语言清新、纯朴,运用细描、白描的.方法,融诗入景,充满诗情画意,确实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4、释疑解惑

  师:同学们,郁达夫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学完本文后,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生1:第4节中的“和暖原极和暖”是什么意思?

  师:你把它读成“和暖--原--极和暖”就懂了,意思是南国的冬天太暖和了点不令人喜欢。

  生2:第5节引用雪莱的诗句有什么用?

  师:你问得好,引用雪莱的诗句主要是为了突出江南冬景的春意,这样你懂了吗?

  生3:文章第6段写到了在德国冬天散步的情形,这在本文中有什么用呢?

  师:你问得真好,说明你很善于动脑筋。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在德国冬天散步舒服吗?

  生:(齐答)舒服!

  师:那这对写江南冬景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什么写法?

  生:明白了,这是衬托的写法,衬托了在江南的冬天散步的悠闲、逍遥。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而且这属于正面烘托。好,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先进行到这儿,如有疑问,我们课后再交流。

  五、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用本文学到的方法,把第8节的江南雪景图描绘出来。要求写本地的雪景,用到细描、白描的方法,带有诗情画意,100字左右。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各位同学,下课!)

  附:板书设计

  方法指引:

  1、抓重点词晴暖温和北国之冬

  析关键句可爱明朗情调江南晚秋比较

  2、景语情语冷暖适宜南国之冬

  直抒胸臆江南的冬景

  3、白描郁达夫江南山野图生气

  细描迷人冬雨农村图悠闲画意

  4、实写江南雪景图美丽诗情

  虚写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精心,教学思路教为清晰,板书设计颇具匠心,上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选材难,起点高,令人赏心悦目,感到一种诗意的美,文学的美,这都得宜于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本课的亮点之一是注重方法的指导,在黑板的左边作了清晰的板书,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一点东西。另外,本文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也教为精心,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在面上处理了本文所写的主要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后,重点带领学生欣赏了本文诗情画意的美点。本文在处理预设与生成上有亮点,如最后让学生提问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提问非常精彩;但也有不足,如教师课堂过于拘谨,急于完成预设的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不太流畅。在板书设计上也过于呆板,难以处理学生回答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0xx-12-7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相关文章:

冬景的作文09-23

关于冬景的作文09-12

冬景的作文10篇04-28

《Tomorrowwillberainy》的优秀学案05-15

冬优秀作文07-04

忆江南作文[优秀]09-17

(热门)冬优秀作文07-05

《夜晚的实验》优秀导学案03-06

江南的作文(优秀15篇)11-24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1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2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气?

  生:大雪。

  师:对!那你们感觉到冬天很冷吗?

  生:不冷!

  师:是啊,我们地处江南,气候适宜。现代小说家、诗人郁达夫南迁杭州后,对江浙一带的山水极为赞赏,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江南的冬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说出景物及其特点

  (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重点词语。)

  师: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板书方法指引:抓重点词)

  生:可爱、悠闲、迷人。

  师:很好,我们就用“可爱、迷人”来概括。(板书)

  师:为什么说是“可爱、迷人”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先请大家读1-4节,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江南的冬天的“可爱”的。请大家看看,除了写江南的冬景,作者还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学生速读后回答)

  生1:还写了北国之冬。

  生2:还写了南国之冬。

  生3:还写了江南的晚秋。

  师:很好。(板书以上内容)那写这些地方的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生:这是比较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

  师:很好。那具体一点讲,突出江南冬天的哪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温暖。

  生2:明朗的情调。

  生3:适宜。

  师:很好。老师再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板书晴暖温和、明朗情调、冷暖适宜)。

  师:让我们再读5-8节,看作者又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的?请各选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后面再加一个“图”。

  (学生速读后回答)

  生1:江南山野图、冬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

  生2:还有江南雪景图。

  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没有!那行,老师觉得大家概括得很好。(板书江南山野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图)

  师:这些画面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一个词语来回答。

  生1:生气、悠闲。

  生2:江南雪景图是为了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板书生气、悠闲、美丽)同学们找得很准。好,老师小结一下,以上环节,我们学会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同时学会了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问题。

  三、抓关键句,探究作者情感

  师:面对这么可爱、迷人的冬景,作者产生了一种什么愿望?请同学们齐读第10节回答。

  (生齐读,齐答):想要散步。

  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散步的呢?读读,画出关键句。(板书:析关键句)

  生:第6节、第9节。(教师让学生读读关键句子)

  师:作者渴望散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借助阅读提示后回答: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挚爱江南的冬景的感情。

  师:很好。(板书:挚爱)

  师:下面老师小结一下。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热爱江南的感情,同时,文章还直抒胸臆,把两者结合了起来。(教师板书景语皆情语、直抒胸臆)

  四、精读赏析,品味诗情画意

  师: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说明郁达夫的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我们还是先看看“画意”吧。

  1、师生共赏“冬雨农村图”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教师引导大家欣赏“冬雨农村图”。先让学生齐读第7节,初步感受画意)

  师: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微雨”,画面上有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

  生1:长桥、远阜、树林、白雨、乌蓬小船。

  生2:还有酒客、红黄、月晕。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景物中含有哪些色彩?

  生:白、黄、黑、绿、红。等等。

  师:老师补充一下,还有垂暮、月晕所体现的颜色,以及淡墨的背景。

  师:这幅画面能产生怎样的一种意境?

  生:悠闲。

  师:很对。那你们说这像一幅什么画呢?(提示从国画的角度思考)

  生:(齐答)水墨画!

  师:很对。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讲究写意,这正像语文中的白描,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景物的特征。(板书:白描)

  1、学生欣赏“江南山野图”

  师:通过刚才大家对第7节的赏析,我们感到了郁达夫散文浓浓的画意,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节,评点赏析“江南山野图”。

  生1:本段主要写了芦花、红叶、乌桕树、草色成了赭色。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桕子。

  生1:这段主要写了红、乌、白、赭、绿等颜色。整幅画面充满生气,我觉得这也是一幅水墨画。

  师:很好。老师补充一下,表色彩的还有“青天碧落”一词,整幅画面充满春意,确实也是一幅写意画。但问题是,本段除了用白描的方法粗笔勾勒外,有没有细笔描绘呢?

  生:(读文思考后回答)有。本段第3句就用了细笔描绘的方法,写了“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的情形,观察非常细致。

  师:这位同学不简单。确实是的,本段用了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方法,行文与第7段又有所变化,色彩也很丰富,充满了画意。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板书:细描画意)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画意)

  2、品读“江南雪景图”,欣赏“诗情”

  师: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本文的“画意”,下面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本文的“诗情”。请同学们齐读第8节,说说本段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生:引用了大量的诗句,不过我们都不太熟悉。(生笑)

  师:是4句诗。你们发现了作者引用的诗句的内在规律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生1:我发现这4句诗写雪的程度不一样,分别是“欲雪”、“微雪”、“风雪”、“深雪”。

  师:非常好,你钻研得很深。

  生2:我发现这里的诗句写景有个时间顺序,从日暮到冬宵到更深人静到第二天早晨。

  师: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很善于发现。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然后思考一下,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写景有什么好处。可以先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生:本段最后一句很能说明问题,作者认为“更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师:对,这是作者的一个目的,这样写还有其他好处吗?如果大家觉得有点难,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生1:这样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美丽。

  师:你讲得不错。你这是从内容上考虑。请大家再从写法上考虑一下,好吗?

  生2:这样写能弥补作者抒情上的不足,比直接写景好。

  师:不错,还有吗?老师提醒一下,上文两幅图都是正面写景,属于实写,那这一段呢?

  生3:这一段是虚写,借诗句来抒情。

  师:知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告诉你们,这样写能使整个文章行文上跌宕多姿,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板书:画意)

  3、教师小结,归纳

  师:这篇散文语言清新、纯朴,运用细描、白描的.方法,融诗入景,充满诗情画意,确实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4、释疑解惑

  师:同学们,郁达夫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学完本文后,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生1:第4节中的“和暖原极和暖”是什么意思?

  师:你把它读成“和暖--原--极和暖”就懂了,意思是南国的冬天太暖和了点不令人喜欢。

  生2:第5节引用雪莱的诗句有什么用?

  师:你问得好,引用雪莱的诗句主要是为了突出江南冬景的春意,这样你懂了吗?

  生3:文章第6段写到了在德国冬天散步的情形,这在本文中有什么用呢?

  师:你问得真好,说明你很善于动脑筋。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在德国冬天散步舒服吗?

  生:(齐答)舒服!

  师:那这对写江南冬景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什么写法?

  生:明白了,这是衬托的写法,衬托了在江南的冬天散步的悠闲、逍遥。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而且这属于正面烘托。好,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先进行到这儿,如有疑问,我们课后再交流。

  五、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用本文学到的方法,把第8节的江南雪景图描绘出来。要求写本地的雪景,用到细描、白描的方法,带有诗情画意,100字左右。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各位同学,下课!)

  附:板书设计

  方法指引:

  1、抓重点词晴暖温和北国之冬

  析关键句可爱明朗情调江南晚秋比较

  2、景语情语冷暖适宜南国之冬

  直抒胸臆江南的冬景

  3、白描郁达夫江南山野图生气

  细描迷人冬雨农村图悠闲画意

  4、实写江南雪景图美丽诗情

  虚写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精心,教学思路教为清晰,板书设计颇具匠心,上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选材难,起点高,令人赏心悦目,感到一种诗意的美,文学的美,这都得宜于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本课的亮点之一是注重方法的指导,在黑板的左边作了清晰的板书,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一点东西。另外,本文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也教为精心,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在面上处理了本文所写的主要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后,重点带领学生欣赏了本文诗情画意的美点。本文在处理预设与生成上有亮点,如最后让学生提问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提问非常精彩;但也有不足,如教师课堂过于拘谨,急于完成预设的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不太流畅。在板书设计上也过于呆板,难以处理学生回答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0xx-12-7

【《江南的冬景》学案优秀】相关文章:

冬景的作文09-23

关于冬景的作文09-12

冬景的作文10篇04-28

《Tomorrowwillberainy》的优秀学案05-15

冬优秀作文07-04

忆江南作文[优秀]09-17

(热门)冬优秀作文07-05

《夜晚的实验》优秀导学案03-06

江南的作文(优秀15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