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考察体会

时间:2024-10-29 14:29:5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华东考察体会

华东考察体会1

  4月7日至4月16日,由阿左旗政协组织的部分嘎查、社区、宗教界、科技、文化旅游等各行各业的42名政协委员赴华东五市进行考察学习。在近10天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和上海,一路上所见所闻,使我们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触动很深。下面就此次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作一浅谈。

  一、华东五市的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旅游业各具特色,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华东五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是江南鱼米之乡,山清水秀之处,历史文物之都,名人荟萃之地。这条旅游线将都市风光与名山名水融为一体,是集风景名胜游,文物古迹游、佛教文化游为一线。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无锡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旅游资源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

  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充分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全力打好了白居易,苏东坡,白娘子传奇等文化品牌,其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为其增色不少。乌镇水乡古镇凭借水阁而天下闻名。南京市政府依托“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的花车巡游驶进了上海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南京旅游的一大特色。苏州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苏州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苏州丝绸节”推销苏州旅游;无锡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中国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太湖第一渚——鼋头渚;上海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杭州以“三江两湖”树立杭州旅游形象。夫子庙、“闻钟声,烦恼清,智能长,菩提生”的寒山寺、“夫妇归田隐居”的藕园等无不如此。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

  (三)以名优品牌为依托,创地方特色的经济模式

  华东五市作为长江下游的几个沿江城市,依据自身的特色,既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又不断加大区域间的.横向联系,交通发达,从沿路的风光既可感受到城市集群的魅力。苏州的丝绸享誉胜名,杭州的蚕丝制品、西湖的龙井茶也是声蛮国内外,华东五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作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助推器。

  二、我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纵观以上,我旗作为一个人口密度较小,资源型企业为主的县域经济地区,外来人口不多,受交通及地域的限制,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如何挖掘地域特色推动全旗旅游业发展,以此来推动全旗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在开发旅游资源上要有我们的地方特色,要有我们自己的城市名片。虽然现在我们有广宗寺、福因寺、延福寺等藏传佛教的宗教寺庙,但其规模和知名度远远不及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和拉萨布达拉宫,所以不能彰显我们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作为全国版图中能够被人称道的地域名称,就是我们独有的自然资源,以月亮湖旅游景区为代表的沙漠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更能突出我们的地域特色,“国家沙漠地质公园”的成功申报,更为我旗大力发展以沙漠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提高了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到的沙漠,打造令人向往的中国“撒哈拉”,以我们自己的特色来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增加知名度,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城市规化要与发展旅游相结合。乌镇的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水阁古镇的一道风景,它的生产工艺、制作场景在乌镇都向游人展示;还有杭州的蚕丝制品,享誉国内外,在产品推介的购物区,也是能看到如何从茧到蚕丝制品的全过程,即直观又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宣传和发扬。同样,我们阿拉善的仿古地毯、呼麦等一些宝贵的民族遗产,我们也可以规划建设一条民族旅游街,通过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过程的展示、民间艺术的表演、阿拉善服饰的试穿等,让游客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的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另外,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我旗现在的旅游产品地方特色不突出,“吃、住、行”要素所占比重较大,“游、购、娱”结构不尽合理。游客构成单一,周边游客多,国内游客相对较少,旅游购物不尽人意,产品种类少,叫得想称得上的地方品牌几乎没有,旅游购物也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对第三产业的拉动还有很大的空间,仿古地毯、沙画、奇石在产品的包装、种类、用途等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开发,使其观赏价值通过商业价值得到更广泛地体现,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阿左旗旅游。

  最后,我旗旅游资金投入仍需加大。华东旅游业发展快,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基础建设上舍得投入,这些地方都舍得投入资金发掘独特的旅游主题,形成我有人无的旅游项目优势。比如,杭州的茶文化旅游主题和江南水乡文化旅游主题等等。我旗的旅游业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发掘旅游主题上的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差,同时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旅游大格局。在旅游主题的开发上,没有注意塑造城市的个性,旅游发展缺乏准确定位,旅游资源核心价值不突出,缺乏大策划,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不够,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历史文化景观打造乏力,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美食购物、文化娱乐、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旗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对外宣传力度应进一步加大,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和深度,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一个好的商品需要好的推销术,旅游产品更是如此。阿左旗要依托各种活动载体、现代新闻宣传媒体,筹划热点,精心包装,制造轰动效应,刺激旅游消费热点,培育品牌,吸收游客,不断拓展周边客源市场,带动我旗第三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华东考察体会2

  20xx年底,我们有幸在刘校长的带领下,远赴山东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成果,杜郎口中学,一所边远的乡镇中学,几年之间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茌平县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我们一行人带着激动、期盼的心情,带着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疑问赶赴杜郎口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经过深入课堂听课,听取校领导的专题报告,对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本人深受启发。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个人体会。

  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平等的启迪者。

  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在我听到的两节数学课上,第一节课直接没有听到老师的声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学内容;第二节课只在临下课时听到了老师那三言两语鼓励性的评价。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他们或坐或站,甚至站在崭新的桌子上,甚至坐在桌子上翘着二郎腿展示自己的成果,他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地知识体系和网络,充满热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三面黑板的课堂上,那密密麻麻排列有序书写规范的字体展现了他们精神上的.财富,我想这精神上的财富带给他们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必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二、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是自己的主人。想说就有口若悬河的展示舞台,想唱就有引吭高歌的优美曲调,在整个教学楼内处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就像走进了闹市,而“闹市”的熙熙攘攘丝毫没有打扰那些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在“闹市”中保持着一份宁静。无论是自信的言谈举止,还是阳光般的笑容,无不体现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他们像沃野中的花朵,为了自我生长,拼命地吸取着养分。所有的课堂几乎见不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三面墙壁上悬挂着的黑板,成了学生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阳光地带。

  三、学生分小组研究学习,有效地缩小了学生间的差异

  分小组学习,我们也曾有过,但我们的做法并不象他们那样。他们由班主任同科任教师协商,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六、七个学生,而且固定人员,做到好差结合,男女结合。开展人与人、对与对、组与组之间公开、公平竞争,鼓励学生互教、互学。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分数高的为优胜者。这样有效缩小尖子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板书展示等方面,老师更是千方百计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而且是给以学生充分的表扬的鼓励,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反观教学现状,课堂上演的仍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反思我个人的课堂教学,虽然也试着把新课改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仍摆脱不了教师讲为主导,满堂灌,对学生不放心,学生被动地听,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论你设计的课有多精彩,有多新颖,学生还是在你的引导下步入你所设的陷阱之中,你所设计的,并不一定是学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为主体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杜郎口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

  金无足赤,我认为杜郎口中学也有不足之处:英语老师口语使用较少,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另外它是一个初级中学,以后学生的高中教学方式如果不一样,学生能否适应等。总之,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我们要虚心学习。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要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促进自身课堂效益的提高。相信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华东考察体会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叫,是XX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负责人。

  前不久,我镇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华东五市学习考察,这次考察既使我兴奋又让我担忧,兴奋的是我在中国比较发达的华东片区学习到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感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镇的落后,担忧着我镇能否快速的发展,实现xx的小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的步伐。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导致出现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的现象。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群众娱乐场所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三)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四)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由于没有发达的工业及煤矿等矿产资源,我镇的财源较少,对小城镇建设投入的资金少。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我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面临着以上的种种问题,但是赶上了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国发2号文件和**党发15号文件多次提到**中经济区,多次提到了**,也提到了**,xx镇作为安普同城化的重点地段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对于白岩镇小城镇建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是争取上级项目支撑,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

  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制定一套高档次的小城镇规划。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发展助力。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为小城镇发展奠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动。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重加**镇管理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

  谢谢大家!

《华东考察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华东考察体会】相关文章:

考察名校体会08-27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_考察报告12-18

外出学习考察体会08-09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09-09

外出学习考察体会15篇[优选]08-09

学习考察函06-07

安吉幼教考察有感03-07

做生意如何考察市场06-20

学习考察函集合【9篇】06-07

华东考察体会

华东考察体会1

  4月7日至4月16日,由阿左旗政协组织的部分嘎查、社区、宗教界、科技、文化旅游等各行各业的42名政协委员赴华东五市进行考察学习。在近10天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和上海,一路上所见所闻,使我们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触动很深。下面就此次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作一浅谈。

  一、华东五市的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旅游业各具特色,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华东五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是江南鱼米之乡,山清水秀之处,历史文物之都,名人荟萃之地。这条旅游线将都市风光与名山名水融为一体,是集风景名胜游,文物古迹游、佛教文化游为一线。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无锡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旅游资源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

  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充分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全力打好了白居易,苏东坡,白娘子传奇等文化品牌,其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为其增色不少。乌镇水乡古镇凭借水阁而天下闻名。南京市政府依托“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的花车巡游驶进了上海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南京旅游的一大特色。苏州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苏州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苏州丝绸节”推销苏州旅游;无锡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中国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太湖第一渚——鼋头渚;上海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杭州以“三江两湖”树立杭州旅游形象。夫子庙、“闻钟声,烦恼清,智能长,菩提生”的寒山寺、“夫妇归田隐居”的藕园等无不如此。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

  (三)以名优品牌为依托,创地方特色的经济模式

  华东五市作为长江下游的几个沿江城市,依据自身的特色,既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又不断加大区域间的.横向联系,交通发达,从沿路的风光既可感受到城市集群的魅力。苏州的丝绸享誉胜名,杭州的蚕丝制品、西湖的龙井茶也是声蛮国内外,华东五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作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助推器。

  二、我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纵观以上,我旗作为一个人口密度较小,资源型企业为主的县域经济地区,外来人口不多,受交通及地域的限制,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如何挖掘地域特色推动全旗旅游业发展,以此来推动全旗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在开发旅游资源上要有我们的地方特色,要有我们自己的城市名片。虽然现在我们有广宗寺、福因寺、延福寺等藏传佛教的宗教寺庙,但其规模和知名度远远不及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和拉萨布达拉宫,所以不能彰显我们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作为全国版图中能够被人称道的地域名称,就是我们独有的自然资源,以月亮湖旅游景区为代表的沙漠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更能突出我们的地域特色,“国家沙漠地质公园”的成功申报,更为我旗大力发展以沙漠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提高了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到的沙漠,打造令人向往的中国“撒哈拉”,以我们自己的特色来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增加知名度,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城市规化要与发展旅游相结合。乌镇的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水阁古镇的一道风景,它的生产工艺、制作场景在乌镇都向游人展示;还有杭州的蚕丝制品,享誉国内外,在产品推介的购物区,也是能看到如何从茧到蚕丝制品的全过程,即直观又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宣传和发扬。同样,我们阿拉善的仿古地毯、呼麦等一些宝贵的民族遗产,我们也可以规划建设一条民族旅游街,通过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过程的展示、民间艺术的表演、阿拉善服饰的试穿等,让游客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的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另外,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我旗现在的旅游产品地方特色不突出,“吃、住、行”要素所占比重较大,“游、购、娱”结构不尽合理。游客构成单一,周边游客多,国内游客相对较少,旅游购物不尽人意,产品种类少,叫得想称得上的地方品牌几乎没有,旅游购物也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对第三产业的拉动还有很大的空间,仿古地毯、沙画、奇石在产品的包装、种类、用途等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开发,使其观赏价值通过商业价值得到更广泛地体现,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阿左旗旅游。

  最后,我旗旅游资金投入仍需加大。华东旅游业发展快,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基础建设上舍得投入,这些地方都舍得投入资金发掘独特的旅游主题,形成我有人无的旅游项目优势。比如,杭州的茶文化旅游主题和江南水乡文化旅游主题等等。我旗的旅游业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发掘旅游主题上的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差,同时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旅游大格局。在旅游主题的开发上,没有注意塑造城市的个性,旅游发展缺乏准确定位,旅游资源核心价值不突出,缺乏大策划,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不够,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历史文化景观打造乏力,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美食购物、文化娱乐、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旗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对外宣传力度应进一步加大,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和深度,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一个好的商品需要好的推销术,旅游产品更是如此。阿左旗要依托各种活动载体、现代新闻宣传媒体,筹划热点,精心包装,制造轰动效应,刺激旅游消费热点,培育品牌,吸收游客,不断拓展周边客源市场,带动我旗第三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华东考察体会2

  20xx年底,我们有幸在刘校长的带领下,远赴山东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成果,杜郎口中学,一所边远的乡镇中学,几年之间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茌平县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我们一行人带着激动、期盼的心情,带着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疑问赶赴杜郎口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经过深入课堂听课,听取校领导的专题报告,对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本人深受启发。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个人体会。

  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平等的启迪者。

  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在我听到的两节数学课上,第一节课直接没有听到老师的声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学内容;第二节课只在临下课时听到了老师那三言两语鼓励性的评价。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他们或坐或站,甚至站在崭新的桌子上,甚至坐在桌子上翘着二郎腿展示自己的成果,他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地知识体系和网络,充满热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三面黑板的课堂上,那密密麻麻排列有序书写规范的字体展现了他们精神上的.财富,我想这精神上的财富带给他们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必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二、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是自己的主人。想说就有口若悬河的展示舞台,想唱就有引吭高歌的优美曲调,在整个教学楼内处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就像走进了闹市,而“闹市”的熙熙攘攘丝毫没有打扰那些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在“闹市”中保持着一份宁静。无论是自信的言谈举止,还是阳光般的笑容,无不体现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他们像沃野中的花朵,为了自我生长,拼命地吸取着养分。所有的课堂几乎见不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三面墙壁上悬挂着的黑板,成了学生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阳光地带。

  三、学生分小组研究学习,有效地缩小了学生间的差异

  分小组学习,我们也曾有过,但我们的做法并不象他们那样。他们由班主任同科任教师协商,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六、七个学生,而且固定人员,做到好差结合,男女结合。开展人与人、对与对、组与组之间公开、公平竞争,鼓励学生互教、互学。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分数高的为优胜者。这样有效缩小尖子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板书展示等方面,老师更是千方百计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而且是给以学生充分的表扬的鼓励,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反观教学现状,课堂上演的仍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反思我个人的课堂教学,虽然也试着把新课改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仍摆脱不了教师讲为主导,满堂灌,对学生不放心,学生被动地听,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论你设计的课有多精彩,有多新颖,学生还是在你的引导下步入你所设的陷阱之中,你所设计的,并不一定是学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为主体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杜郎口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

  金无足赤,我认为杜郎口中学也有不足之处:英语老师口语使用较少,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另外它是一个初级中学,以后学生的高中教学方式如果不一样,学生能否适应等。总之,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我们要虚心学习。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要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促进自身课堂效益的提高。相信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华东考察体会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叫,是XX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负责人。

  前不久,我镇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华东五市学习考察,这次考察既使我兴奋又让我担忧,兴奋的是我在中国比较发达的华东片区学习到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感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镇的落后,担忧着我镇能否快速的发展,实现xx的小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的步伐。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导致出现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的现象。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群众娱乐场所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三)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四)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由于没有发达的工业及煤矿等矿产资源,我镇的财源较少,对小城镇建设投入的资金少。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我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面临着以上的种种问题,但是赶上了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国发2号文件和**党发15号文件多次提到**中经济区,多次提到了**,也提到了**,xx镇作为安普同城化的重点地段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对于白岩镇小城镇建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是争取上级项目支撑,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

  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制定一套高档次的小城镇规划。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发展助力。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为小城镇发展奠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动。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重加**镇管理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