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故事

时间:2024-06-22 16:15:01 好文 我要投稿

【热】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 篇1

  有年夏天,一个下雨的午间,李时珍采药途中来到河边一条小船上避雨。老渔翁和他的两个孙子热情接待了他,也从包里拿出一壶酒,与主人共酌。渔翁把自己知道的药物知识都告诉了。

【热】李时珍的故事

  饭毕,老渔翁微显醉意,对李时珍说:“这里还有一种良药,能治身痒、癣疮、麻疹,你晓得不?”

  “它长在何处,有何特征呢?”

  “它长在水上,离我们很近。”

  “愿闻其详。”

  老渔翁捋捋胡须,笑哈哈说:“我出条谜语,你猜猜看。天生灵草无根生,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飘水面。”正猜想着,旁边渔翁的大孙子也说要出谜,随口吟道:“有根不带沙,有叶不开花。最爱随风飘,江河都是家。”没等反应,一旁的小孙子也抢口摆头吟道:“有根不着地,见叶未见花。整日被风逐,亲水便落家。”

  听完,望着水面,思索片刻,忽然眼前一亮,他指着船外那种在风雨中飘飘悠悠,团聚不散的水草,对老渔翁说:“老人家,您祖孙三人的谜语乃同一谜底。就是浮萍。”渔翁点点头,连同他的'孙子,都笑了。

  后来,在《本草纲目》详细记述了浮萍的形状与功用,并接着渔翁的谜语诗续写道:“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

  这只是个传说。其实,浮萍入药首载于《本草纲目》,系水生漂浮草本植物紫萍的全草,全国分布广泛,夏季捞取,晒干使用。其性味辛寒,有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之功,可治疗风热感冒、发热无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等病症,是临床常用的发散风热药。

  李时珍的故事 篇2

  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里。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背着药箱、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铃医。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父业,勤奋好学、努力钻研,是蕲州一带很有名气的医生。父亲李言闻不仅饱读经书、医术高明,而且十分注重实践,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李家在蕲州地区深受当地人们的敬重。

  李时珍从小便喜爱花草。李家后园里种满了父亲李言闻从各地收集来的药草,像牡丹、芍药、水仙、贝母、山茱萸、款冬、剪春罗等等,小小的后院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开满了花。

  6岁的李时珍那时候经常跟在爸爸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培土。很快他就认识了许多草药:开黄花的是蒲公英、开白花的是土茯苓、开喇叭形紫花的.便是牵牛花。李言闻看到儿子出奇地喜爱花草,就十分耐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父亲也给他讲了许多关于花草治病的功用。父亲的启蒙教育在李时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艳美丽的花草不仅好看,而且能够治病。于是,李时珍对花草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李时珍渐渐长大了,便跟哥哥果珍和其他小朋友走出家门,到更广阔的大自然里去。李家门前的雨湖,附近的凤凰山都是他们经常去玩耍的地方。山上繁多的花草树木,湖滨各种花鸟鱼虫,都是那时李时珍认识自然的好场所。渔民、樵夫、农民都成了他的老师,李时珍从他们那里不仅得到许多丰富的知识,而且养成了虚心学习、追求真知的好习惯。这对他以后立志学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时珍的故事 篇3

  明朝时,江西湖口县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姓刘的郎中,他见自己儿子身体瘦弱,就开了人参、燕窝等补药,叫家人煎给儿子喝。不料,儿子吃了补药后,反倒落得全身浮肿。老刘慌了神,赶快请了个走方郎中来为儿子治病。

  那走方的游医原是个“冒牌货”,压根就不懂医道,怎能治好这种疑难杂症呢?他心中一急,便假装上茅厕,想办法怎么蒙混过关。蹲在茅坑里,他忽然来了灵感,把一撮泥土拌上一摊稀鸡屎,搓成几粒丸子,要病孩服下。第二天,病孩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老刘非常高兴,立即大摆酒席,宴请游医。席间,老刘再三恳请游医公开“秘方”,游医没法子,只好对他实话实说。老刘听后大惊:鸡屎丸子何以能治好儿子的.病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几天后,名医李时珍行医来到这个小镇。老刘连忙把李时珍请进家门,虚心向他请教鸡屎丸子治病的道理。李时珍经过详细询问之后,沉思片刻,推断说:“令郎浑身浮肿,八成是中毒了。中毒的原因可能是药中混入了有毒的虫子,那毒虫很有可能是一条大蜈蚣;而鸡屎能解五毒,茅厕里的泥土沾有人尿,也有解毒作用。所以,鸡屎丸子这味‘秘方’能治好令郎的中毒症,也就不足为怪了。”

  老刘听了,半信半疑。于是,他去查看倒在屋旁的药渣,果然在药渣中找到一条被煮死的大蜈蚣。老刘对李时珍的料事如神十分佩服。后来,他逢人就夸李时珍医道高超。

  李时珍的故事 篇4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出生于公元1518年,明朝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以著作《本草纲目》被称为“药王”。

  其实,这位驰名全世界的“中国药王”,在他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被称为“小药王”了。

  小药王李时珍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祖父是铃医(即走乡串户的乡村医生)。他的父亲叫李言闻,不但继承和发扬了其父的医术、医德,而且对药草很有研究。他所开的处方和配制的草药,治病疗效很高。李时珍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喜欢读医学书籍。

  起初他的母亲教他识字背诗,他都过目不忘,记得很快,也很爱学。可是,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兴趣便转移到中草药的名字上来了。这是因为他的父亲为了给百姓治病,每天要去山上采集各种药草,回来后,又把药草名字和功效一一记到本子上。每当这时,小时珍便好奇地站在旁边看,并不时地摆弄着药草玩耍。此后,父亲每次采药回来,他便问这种药草叫什么名字,那种药草有什么功效,连各种药材采摘和炮制方法他都要问。李时珍就用这种方法,日积月累,掌握了不少医学知识。

  在他六岁那年的一天,父亲外出治病未归。恰巧在这一天,本村一个叫小宝的孩子不慎跌伤,疼得哭叫不止,家人急忙来请李时珍的父亲前去医治。当他们听说李大夫外出未归时,立即四处派人,去各村寻找,但都未得到李大夫的信息。一家人围在小宝的身边,眼睁睁地看着他哭得死去活来,一个个急得流下了泪水。

  就在这个时候,小时珍拿着父亲那个记草药的小本本跑来说:“叔叔婶婶们别难过,我在父亲的小本上,翻到一种叫‘景天三七’的药草,是专门治跌伤的,可惜家中没有了,我现在就去采,你们等着吧!”

  小宝的父母一听,自然高兴,遂又问道:“孩子,你认识这种药吗?到哪儿去采呀?”

  小时珍一边往外跑一边回答说:“请放心,去年我跟父亲上山采到过这种药!”

  众人闻言,也跟着跑了出去。

  小时珍来到一个山坡上,爬呀爬,找呀找。

  山坡下的人不断提醒说:“要当心,不要滑下来摔着了。”

  小时珍也一边找,一边回答:“放心吧,不会的!”

  大家正眼巴巴地望着小时珍,只见他忽然站起身来,手中拿着一把草,高兴地对大家喊:“草药找到了,小宝可以不疼了。”

  不料,就在这一瞬间,小时珍一脚没踩稳,一屁股跌在地上,接着便叽哩咕噜地滚了下来。

  小时珍顿时晕了过去,脸上、手上、腿上都是血,手中却死死地抓着那把草。

  小时珍被抱回了家中。

  不一会儿,小时珍醒来了。大家问他:“孩子,身上疼吗?”

  小时珍顾不上回答,从床上一下子跳下来,跑到父亲的药房,把草药碾碎,接着又飞快地跑到小宝家中,把药敷在了小宝的伤处。

  不一会儿,奇迹出现了,小宝止住了哭泣。

  众人立时欢呼起来,小宝的父亲一下子把小时珍抱起,举在了空中,大声说:

  “真是可喜可贺啊,我们村又出了个小药王!”

  公元1532年,李时珍十四岁,到黄州府参加考试,一举得中,可谓少年得志。随后,他被选入县学读书。可是在此期间,李时珍无心仕途,从思想上反对八股时文,对应付科考那一套更是从内心厌恶。表面上他虽然在读八股文,而精力却放在了对医学著作的涉猎上。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李时珍在父亲的督促下,又连续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结果都没有考中。中不了举,自然就跨不进做官的`门坎。直到此时,他的父亲李言闻才放弃了让他读书做官的愿望,遂了他的心愿,让他一心一意地学起医来。

  就在李时珍弃官从医的这一年,他的家乡遭了一场洪水灾害。水退之后,疫病流行,李时珍父子日夜奔忙,救治百姓。当时,上门求他们父子治病的大多是穷苦人家,他们父子总是尽心尽力,精心治疗,不计报酬,百姓无不称赞李氏父子是穷苦百姓的好医生。

  二十多岁以后,李时珍医术日益精深,于是正式行医。从这时起,他一面行医,一面开始钻研中国古代的医学典籍。

  在医学方面,上至《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金元四大家名著,他都一一阅读。在药学方面,他读过《神农本草经》,觉得书中记载的药物味数不多,只有三百六十五种,其依药性、药效分为上、中、下三品的药物分类法,已经很不实用;他读过《神农本草经集注》,感到这部书虽出自齐梁时代的名医陶弘景之手,记载的药物增加了一倍,但其中也有不妥之处;他还读过宋朝曹孝忠的《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觉得这本书虽收药一千五百二十八种,算是集中药学之大成了,但仍嫌不够完备。又因为这部书成书后已有四百余年,新的药物大量发现,他认为很需要补充,对原有药物的性质、效用,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药物分类也须大加改进。基于这些思考,特别是又积累了十多年临床辨证和药物考察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掌握了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李时珍于1552年(时年三十四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毅然决定结束单纯的行医生涯,把主要精力用在担负起重修本草的科学重任上来,开始撰写一部新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于1578年,在他六十岁时,终于最后定稿。全书52卷,计190万字,收药1892种,附绘药图1100幅,附药方11000个,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光辉的里程碑。

  《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日文、英文、法文等多种文字,成为全世界研究医药学的经典著作。

  李时珍的故事 篇5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走遍了全国各地,寻找各种能治病的中草药,为民解除疾苦。

  有一年,李时珍骑着一头驴路经野猪沟,在一家小店里住下。他每到一地就打听当地有什么药物,细心地把它采集下来,亲自尝一尝是个什么味道。晚上住在店里问店掌柜:“这叫什么地方?”店家回答:“这个地方叫野猪沟,属宁夏安华管辖。”李时珍又问:“此地有了什么药材?”店家答道;“我们只管开店,不认得药材。不过,山河沿上长了一种东西,不知叫什么名字,一身刺,每年春天开花,夏天结出又红又香甜的红果子,可好吃了,明天我领你到山河沿边去瞧瞧。那里可多啦!”

  第二天店家把李时珍领到山河沿,那里崖头上长满了茨(注:茨——宁夏民间俗称、枸杞为“茨”、枸杞园为“茨园”、种植枸杞的农民为 “茨民”)树。时逢芒种刚过,树上稀稀拉拉地结着几个红果子,水灵灵的,又红又好看,树上还开满了紫色的五瓣小花。蜜蜂飞来吃去,采个不停。李时珍高兴极了,顺手摘了几颗一尝,香甜可口,没有一点怪味。于是他下功夫摘了几天,带回店里晒干,十后色泽鲜红,十分好看。他还在山河沿边,挖了许多土参,给店家介绍说是一种补药,虽说味苦,能治老年喘咳。他把红果子,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细心地作了记录,带回去细心研究,写到药书上。红果子果实能滋补健身,益寿延年,根上的皮叫“地骨皮”,能清凉解热;叶子、果把子炒一炒,蒸一蒸,泡上开水,颜色淡红是上好茶水,书上写的红果子全身是宝,正式定名为“枸杞”。

  野猪沟的`店家见人就说山河沿边出了贵重药,要是家家种上就好了。一年山河发洪水,把山河沿边的树也给冲下来淌到聂湾。第二年树开花结果,人们非常喜爱。又经过不知多少年代,人们想出了种的法子,用手将红果子捏到草绳上面,埋在土里,让它长出嫩条。第二年再移栽,就这样栽种枸杞的习惯从中宁聂湾开始了。

  经过人们的精心培育,把枸杞树修理得像一把伞,结的果实又大又红,价值干金。枸杞名扬四海,成为宁夏五宝之首“红宝”。

  李时珍的故事 篇6

  明朝名医李时珍,医德高尚,在民间流传着关于他的许多动人故事。

  这天,李时珍来到了湖口县,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上门找他看病。

  这天,湖口县官令衙役抬着八抬大轿,请李时珍为他的太太看病。

  恰在这时,有位年已六旬的老翁,推着个小车,也来请李时珍为老伴看病。

  老翁一见县官在前,心里立时凉了半截子。这不是明摆着么,人家是官请,他是民求;人家是八抬大轿,他是小车;人家有钱有势,他却是个穷老头犛谑,对天长叹:"唉犝庖缴不请了。"驾起小车扭头欲走。

  忽然,李时珍唤住老翁,然后走到八抬大轿跟前对衙役们说:"你们来得不巧,今儿个,我姐姐有病,必须马上去看看,回去禀报给老爷,明日专程到府给太太诊断"

  衙役们没话可说,只好抬着八抬大轿回去了。

  老翁万万没有料到李时珍这么作事,感动得连话都说不成了:"李医生,您……您……"

  李时珍微笑着催促:"老人家,别说了,赶快上路吧"

  老翁驾起小车说:"来来,快请上车,让我推着您"

  李时珍看着老人家那年迈、驼背、瘦弱、无力的身躯,怎能忍心坐车呢犛谑,恳切地谢绝了,步行10里路来到了老翁家。

  经过仔细诊断,老伴并无什么大病,只因饥饿过度,体虚所致不能下炕。李时珍随手开了两剂滋补药。

  天近中午,老翁双手颤抖着捧出一碗菜粥说:"李医生,您一路辛苦,我家也没什么好吃的,请把这碗粥喝了吧"

  李时珍看着这碗可以照见人影的稀粥,内心酸楚地推了过去:"老人家,还是留给病人吃吧,你老伴需要补养"说着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了三两银子,放在桌子上。

  老翁见李时珍往桌子上放银子,急忙说:"李医生,放着八抬大轿您不坐,假称与我家是亲戚,徒步前来治病,不收药费,不吃饭,怎么还能倒要您的银子"死活不收银子。

  李时珍耐心地解释:"老人家,你不要再推辞了,我光治好了病,你老伴没有吃的`还是保不住命啊"

  老翁"扑通"双腿跪下说:"李医生,我到九泉之下,也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

  李时珍的故事 篇7

  当我读完《李时珍的故事》时,被深深的感动了。

  李时珍的父亲是李言闻,他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李言闻希望儿子去考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官,也比做医生强。可李时珍却不那么想,他说:“看着乡亲们受着病痛的折磨,我怎能有心整天读哪些没用的东西呢?还是让我学医吧!”李言闻只好答应了他。李时珍跟父亲学医十分勤奋,医术越来越精。后来,因为一个人吃了他开的药以后竟然死了,原来是病人由于不认识药而抓错了药。李时珍就想编一部书叫《本草纲目》。经过了27年,李时珍终于编成了这本书。《本草纲目》一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而且每种药物都详细的'记载了产地、形状、气味儿、公用、采集、制作的方法,对不常见的和易混淆的药,还附有1160幅形象逼真的插图,使人容易辨认。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宝典啊!

  我要学习李时珍为民着想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也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坚持做一件事,不成功就不做第二件事。不能像我学跳舞那样,觉得太苦就不学了。如果你坚持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李时珍的故事 篇8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李时珍》,讲的是李时珍克服千难万险,刻苦钻研医学,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对李时珍坚持不懈的精神无比佩服,李时珍为了修改古书,造福百姓,去太医院当官,当他知道在太医院无法修草本时,毫不犹豫辞官而去,连荣华富贵都不要了,可见他修草本的决心。后来,李时珍走遍大江南北,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看看李时珍的坚忍不拔,再看看自己,觉得差距太大太大了,我之前的梦想很多,其中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不过我并没有为理想而努力。今后我要向李时珍学习,有了目标就不放弃,相信只要不懈的努力,我的梦想就能变为现实。

  李时珍的故事 篇9

  医生,在现代社会里被人尊称为“白衣天使”,可在明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却很低很低,甚至与“巫卜”一起列入“九流”那类职业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竟出现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名医——李时珍。

  李时珍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重修《本草》是他为医学作出的最巨大的贡献。李时珍为了重修《本草》,历尽了千辛万苦:他观察动物,核实前人的记述;他采集矿物,研究药用矿物;他为了了解药用后的反应过程,甚至拿自己当试验用体会药力……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艰苦没有白费,他成为了世界人民公认的伟大医学家!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学,可以不顾生命危险。可是我,在困难面前总是低头,没有恒心,没有耐性,不好问也不好学……想到这里,我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儿向李爷爷学习!

  我,一名小学生,之前对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很是迷茫。但是,当我读完《李时珍的故事》后,我终于明白了:只要你“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只要你有目标、有行动、有恒心;只要你能像李时珍那样不折不扣地学习,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真难!”我又为了一道难以计算的数学题而头痛。“是做?还是不做?”我犹豫不决。就在这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尝百草的情景,心里想到了他所遇到的更大、更艰辛的困难。“我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静下心,“对,我的'目标是作对它!”学着李时珍,我认真分析起这“病”的“病因”,一边又拼命思考这“病”的“治法”,开什么“处方”……一切手段都尝试过了,怎么?我这笨脑袋就是不开窍呀!“好!软的不行来硬的!”我将上课时所有的“治病法”都一下子抬了出来。在我的“非常手段”下,“病魔”不得不束手就擒。“谢谢你!伟大的老师,不,是引路人!你让我这只迷路的小羊羔,又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路!”

  科学的巨人——李时珍,连同你的《本草纲目》,将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上,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世界人民的心上!

  李时珍的故事 篇10

  一次,李时珍在路上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经死了,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李时珍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李时珍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人群顿时欢动。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于是人们都传言李时珍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这就是李时珍开棺救母子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 篇11

  《李时珍》写的是李时珍成长的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很早之前,在苏州中医李月池家,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从小就热爱医学,在家的.后院里缠着爸爸问这问那,那是因为爸爸家的后院里有很多草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时珍一天天地长大,他八岁时,后院的草药全被他认完了,但是他认为这还不够,还要继续认,他爸爸没办法,就只好带他去山上见识见识各种草药,父亲每次实地讲解草药以后,小时珍都记在心里,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父亲再问他时,他都能回答正确。就这样,李时珍长大后,将《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

  读完《李时珍》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很多知识,特别是知道了李时珍从小热爱医学,爱得如痴如醉,平时总是缠着父亲不放,勤奋学习,记住了很多花草的药性、用途。李时珍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这样耳濡目染,为民行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他的勤奋努力,让他将前人写下的《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真是了不起。

  我要向李时珍学习,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将来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时珍的故事 篇12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采。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了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升起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是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的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李时珍和夫人的两封情书巧用了二十四味中药名串联成篇,毫不牵强,妙趣天成,读来情趣无限。

  李时珍的故事 篇13

  明朝嘉靖末年夏天,李时珍穿着草鞋,背着药筐,在徒弟庞宪和儿子建元的陪伴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集民间验方,观察采集药物标本。

  这一天,他们一行三人来到了大同县的地段,在一个靠近采凉山的聚乐堡里住下来歇息。说来也巧,正赶上村子里的人闹一种怪病,全身浮肿,四肢乏力,眼瞅着农田大忙季节,不能下地干活,庄户人心急如焚而又无可奈何,他们到处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

  听说村子里来了郎中,人们报着得病乱求医的想法,去找大夫给瞧治。李时珍一看这么多病人,基本上是一个病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他们三人经过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地方病,是体内缺乏一种东西所至。李时珍告诉大家:“各位请不要担心,我们能把大家的病治好,轻者三日下地干活,重者七天全愈。明天我们上山采药、熬治,保证药到病除。”众人将信将疑,有人甚至说这也许是几个江湖骗子,没抱多少希望。

  第二天一大早,李时珍一行三人早早起床,准备上山采药。出的村来,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片、一簇簇开着金黄色花儿的植物。李时珍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就是萱草,经过仔细辩认,虽说与他所见到的萱草不太一样,但是这里的比他见过的更好,角长、肉厚、六瓣、七蕊、色泽金黄。李时珍向来就有品尝百草的习惯,他把黄花摘下来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感觉味甘而气微凉,这绝对是萱草之中的`上品。对治五淋、消乳肿,清热、利尿、止血、安神都有疗效,尤其是块根疗效更为明显。他们三人当下就采摘了一筐萱草,又挖了一筐萱草块根,没费多少工夫,汤药就熬好了,分发给各家各户的病人,趁热服下。

  不出所料,三天之后一部分症状轻的病人浮肿全消,能下地干活了。到了第七天头上,全村的病人都痊愈了。这时候,李时珍把采凉山的沟沟岔岔转了个遍,发现了不少新药材品种,进一步丰富了他老人家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一行三人见人们的病好了,悄悄地离开了聚乐堡。当人们知道是李时珍救了他们的命,一个个感激涕零,泪流满面,从心底里感谢这位匡世名医。后来,人们开始大量种植萱草,一方面当菜吃,一方面当药材卖。再后来,有好事者自告奋勇,广为募捐,在采凉山上盖起了一座药王庙,在庙里专门为李时珍塑了像,以此作为对李时珍的纪念。

  李时珍的故事 篇14

  一次,李时珍经过一个山村,看到前面围着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人醉醺醺的,还不时地手舞足蹈。一了解,原先这个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药酒。“山茄子……”李时珍望着笑得前俯后仰的醉汉,记下了药名。回到家,他翻遍药书,找到了有关这种草药的记载。但是药书上写得很简单,只说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罗”。

  李时珍决心要找到它,进一步研究它。之后李时珍在采药时找到了曼陀罗。他按山民说的办法,用曼陀罗泡了酒。过了几天,李时珍决定亲口尝一尝,亲身体验一下曼陀罗的功效。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头以至整个口腔都发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阵阵傻笑,手脚也不停地舞动着;最后,他失去了知觉,摔倒在地。

  一旁的人都吓坏了,连忙给李时珍灌了解毒的药。过了好一会儿,李时珍醒过来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醒来后的李时珍兴奋极了,连忙记下了曼陀罗的产地、形状、习性、生长期,写下了如何泡酒以及制成药后的作用、服法、功效、反应过程等等。有人埋怨他太冒险了,他却笑着说:“不尝尝,怎样断定它的功效呢?再说,总不能拿病人去做实验吧!”听了他的话,大家更敬佩李时珍了。就这样,又一种能够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

【李时珍的故事】相关文章:

李时珍的故事06-22

李时珍作文11-21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实录03-13

《李时珍夜宿古寺》语文教学实录03-12

《李时珍夜宿古寺》语文教学实录[精选]03-13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实录必备3篇03-13

经典的故事03-09

经典的故事【经典】06-08

乌鸦的故事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