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为你骄傲》教学实录
《我为你骄傲》教学实录 篇1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请向四周望一望,看看今天的课堂与往常有什么不一样?
生:今天的教室很大。
生:有很多老师听课。
师:是呀,台下坐着远道而来杨东教授,也有很多领导和老师,他们都是来关心我们的,你想对他们说点啥吗?
生:欢迎你们来参观我们学校。
生:你们在路上辛苦了!
生:谢谢你们来听我们上课。
师:同学们,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学生兴奋地说)
师:想不想展示我们最好的一面,(生答:行)我们有小小舞蹈家、小小歌唱家-----我们掌声有请小小舞蹈家上场。
生: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跳曲舞,名字叫《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掌声中,你们猜猜他们心里会想写什么呢?
生:我想他们一定在想是二四班是最棒的。
生:我想他们一定在夸我们。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的 表演真的很棒!想不想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呢?你想展示什么呢?
生:积极发言。
生:朗读课文。
生:专心上课。
师:孩子们,相信自己能行你就能行。
教学流程:
师:(出示挂图)孩子们,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来到了一座小院,院子里树木葱郁,绿草荫荫,掩映着金黄的栅栏,白白的墙,红红的瓦,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在着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我门去看看吧!
师出示词语),(学生惊讶)。咦,在哪儿呢?孩子们,别着急,动人的故事就藏在优美的词语中,谁来读一读?请你吧!
生:玻璃、破碎、伙伴、顿时------
师:你读得真准确。孩子们,每个词语都是有情有味的,如果你读词语时加上你的感情那会更棒的!谁再试试看?
生:伙伴、玻璃(轻声读得好)、破碎、攒钱、害怕-----
师:谁还想读“害怕”这个词?
生1:害怕(读得较快)
师:谁再读?我听听谁读得最好?
生2:害怕(读得好)
师:我也感觉到害怕了,再读这个词(请生1)。
师:好样的,孩子们,你们能像他这样把词语读得有情有味吗?
生:齐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有一句话送给你们——《我为你骄傲》,孩子们可以动动手,跟着老师书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师指着课题。
生:齐读课题《我为你骄傲》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句话是谁为谁说的?
生:一位老奶奶对小男孩说的?
师:你能加上我认为是------
生:我认为是一位老奶奶对小男孩说的。
师:进步大。
师:贴奶奶和孩子头像。为什么老奶奶对男孩说这句话呢?
师: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看一看。请大家打看书,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奶奶为男孩的什么事感到骄傲?
生:齐读课文。
师:孩子们,自由读比齐读更好,自由读便于思考问题,你愿意自由读吗?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读了课文,你思考了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好,你已经高高举起小手了,请你说。
生:男孩能知错就改,所以奶奶为小男孩感到骄傲。
师:你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而且还从文章中明白了,其他同学呢?我想知道是什么事情。
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个小男孩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奶奶家的玻璃,开始没承认,后来主动向奶奶认错,所以奶奶感到骄傲。
师:小男孩从玩耍到打碎玻璃再到改正错误,男孩心情发生了变化,文章中哪些词描写了男孩的心情呢?
师: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男孩心情的词语。
生:勾画,随机指一名学生上台板书(开心、害怕、不自在、轻松)
师:谁来说说?
生:有“开心”。
师:如果你这样说“我在哪个自然段找到了哪个词,让大家都明白”。
生:我在一自然段找到了“开心”。
师:不错,哪个孩子接着说?
生:我在3自然段的末尾找到了“微笑”。
师:(摸着学生的脑袋)你再听听问题“是找心情的词”,“微笑”是不是心情的词?再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我在3自然段的找到了“担心、害怕”。
师:还有没有?往后看。
生:我在五自然段找到了“顿时”。
师:“顿时”是心情的词吗?你再想想。请你说。
生:轻松。
师:你觉得“顿时”是,还是“轻松”是?
生:顿时。(若有所思)
师:听了别人的发言能纠正自己,很棒!
师:小男孩的心情由开心、害怕、不自在变为轻松,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的心情发生的这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勾画出表示小男孩心情的句子。
生:勾画句子,(师巡回检查,并参与学生活动)
师:想不想同桌交流一下?
师:同桌互相读读勾画的句子,读完后,可以谈谈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生:交流。
师:同学们这么热烈,我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哪位同学最先汇报?从那些句子感受到孩子的开心?
生:“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师:谁再来开心地读读这句话?
生:“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师:谁比他更开心?
生:“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两个“很”字强调了。谁再来读读?
生:“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师:我从你的表情中也感受到了开心,掌声送给他。我们像他这样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这句话。
师:在开心地玩耍中,意外发生了,发生什么事呢?请看2自然段。
生:男孩把奶奶的玻璃窗打碎了。
师:当玻璃窗打碎以后,小男孩的心情、动作又是怎样的?哪句话告诉你?
生:“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飞快地逃走了。”
师:你觉得你读得怎样?
生:还可以。
师:挺自信。你们见过兔子逃跑的情形吗?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
师:从刚才的读中,你体会到小男孩的心情怎样?
生:害怕、担心。
师: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也感受到男孩的担心、害怕呢?
生:“我一想到奶奶家打碎的玻璃-----
师:是呀,那天晚上,当我吃晚饭时,我一端起饭碗,就想到老奶奶家被我打碎的玻璃,我很害怕;当我睡觉时,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老奶奶家被我打碎的玻璃,多么担心。我也想读读这句话,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吗?先给我掌声吧,好,我有信心读了。
(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你认为我那些地方读得好?
生:温老师,你读“一想到奶奶家的玻璃”这儿读得好。
师:谢谢你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
生:我觉得温老师读“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这句读得好。
生:我认为温老师强调了“担心、害怕”,很棒。
师:这样就能体会男孩的心情了。那你们能这样读吗?
生:能!
师:只要认真体会,你们比我读得更好。
生;齐读这句话。
师:这个段中还有哪个词也表明小男孩害怕?
师:你举手又放下,请你说,大胆一点
生:很不自在。
师:我不理解什么叫很不自在?不自在是什么感觉?(很多同学举手)谢谢你们,这么多同学想帮助我!
生:不好意思。
生:很惭愧。
生:不安。
师:再读读句话,感受男孩的很不自在!
师:男孩如此害怕,为什么后来变得一阵轻松呢?一起看到4、5自然段。谁来读?
生:读4、5自然段。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小男孩为什么后来感到轻松吗?
生:因为他知错就改。
师:从哪儿感受到他知错就改?
生:“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生:我从句话知道小男孩明白错了,并且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
师:这张便条上会写些什么呢?
生:奶奶,我打碎了你的窗户,请你原谅!
生:奶奶,对不起
生:我有补充,信封后面有我攒起来的7美元,拿给你修窗户。
师:这就叫真诚地道歉。
师:你们的方式很好,老师想这样开头,你愿意帮我说完吗“在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又————
生:我不小心打碎了你的窗户,我攒了7美元,拿给你修窗户。奶奶,对不起,我错了,请你原谅!
师:一起再读读5 自然段,感受小男孩的真诚,感受小男孩的知错就改。
生:齐读5 自然段。
师:现在,你想对怎样夸小男孩呢?
生:小男孩,你真棒,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生:小男孩,你知错就改,我要向你学习。
生:小男孩,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希望你继续努力!
师:你们所夸奖的也正是奶奶想夸奖的,她收到男孩写的信和7美元时,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很感动。
师:文中的奶奶是怎么做呢的?自由读读6、7自然段。
生:奶奶拿了一袋饼干给男孩。
生:奶奶写了一张便条。
师:便条上会写些什么呢?
生:我为你骄傲。
师:为什么而骄傲?
生:为男孩的知错就改而骄傲。
生:为男孩的诚实而骄傲。
师:奶奶收到这张便条怎么不感动呢?他早已原谅了小男孩,因为男孩诚实、知错就改。难怪奶奶这样写道:
生:我为你骄傲。
师:假如你就是奶奶会怎样说这句话?
生:自豪地说
生:(声音洪亮)读“我为你骄傲”。
生:(做手势)读“我为你骄傲”。
生:齐读“我为你骄傲”。
师:文章中男孩知错就改令奶奶感到骄傲,那奶奶在男孩犯错误时,奶奶一直是微笑着。
师:让我们看看那个感人的场面吧!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奶奶拿了一袋饼干给男孩,
师:你观察到动作。
生:我看到奶奶微笑着。
师:从奶奶微笑中,你想对奶奶说什么?
生:奶奶,你心胸宽广,我为你骄傲。
师:你不仅课内知识学得好,课外知识也很丰富。
师:小男孩的诚实值得骄傲,老奶奶的宽容值得称赞。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或者人吗?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弥补我这次过失?
师:你喜欢交流哪个问题,就思考哪个问题,想好后就和邻近的伙伴说说看。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交流第一个问题,有一次,我打碎了碗,我就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个。
师:有没有像老奶奶一样宽容的人呢?
生:我把妈妈给我买的钢笔弄烂了,我就写了一封信给妈妈,妈妈看了感动了。
师:你用这种方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怎能不令妈妈感动呢?老师也很感动。
师:孩子们,宽容是一种美德,诚实也是一种美德,让我们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宽容的人,让我们为自己而骄傲,让别人也为我们骄傲。
自我反思:
在这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文本内涵。我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始终是主体,文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凭借。同时,我尽量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我的激励的话语和赞赏声中保持探究读书的热情。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发展,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注意读书的目的性、趣味性问题,从而通过读书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提高。
省师培中心专家杨东点评:
1、值得倡导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书,挖掘教材,说写结合。
2、值得研究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如何超越讲读课,即:课堂上老师讲话的时间不能过多,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俗话说“留点口水样牙齿”就是这个意思。
(2)如何让学生学会真实表达,即: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反对老师引导学生说套话、假话。尤其是这种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老师要明白,教学生做人是教不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做知识传授是不对的,只有自己去感悟,自己去体验才能学会。
《我为你骄傲》教学实录 篇2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小故事。写了一个孩子不小心闯了祸,但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去改正错误。老奶奶为他骄傲,我们也被他的诚信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更值得我们称赞。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验人物感情变化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词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骄傲,指生读。
2、指导书写“骄傲”。其中“傲”是重点指导的字。(左中右结构)
3、理解“骄傲”。师:你什么时候有过骄傲的感觉?
预设:
●学生如果自己能说出骄傲的另一种意思,那么教师顺势而导。
师:你们理解得真好!我为你骄傲。
●学生如果说不出,则留到明理导行时再理解也不迟。
4、齐读课题,质疑。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①“我”是谁?“你”是谁?
②为什么而骄傲?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
出示词语:
光滑 玻璃 破碎
攒钱 道歉 顿时
信封 信箱
①自由读
②指名分行读,其中第一行:玻璃读轻声;第二行:注意是前鼻音;第三行:后鼻音。
③开火车读词语
④齐读
3、轻声读课文,说说你解决了哪个问题?
解决刚才问题,指生交流。
随机板书(老奶奶 送报的男孩),练习说话(谁为谁骄傲)。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故事就发生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
三、研读课文1-2小节
1、学习第1小节
①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重点读出开心。其中可抓住两个像,感受快乐,读出快乐。
2、学习第2小节
突然,发生了意外。
①引读第2小节
②师:从哪里可以知道这是一件意外的事?(一不小心)
③如果你就是那位把老奶奶家的玻璃砸碎的小男孩,当时,你会怎么样?
④交流,随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最后一句。读出当时的心情。
师:发生了这件意外之事,我又是如何面对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书写指导:“玻璃、破碎、继续”
1、让学生看田字格读词 “玻璃、破碎、继续”,说说这三个词的字形特点。
(共同的偏旁、左窄右宽)
2、师指导难写字:继、璃,学生练写,评议。
板书设计:
我为你骄傲
老奶奶 送报的男骇
开心 害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4个词语。
二、感情朗读,想象感悟。
1、感悟“我”的心理变化:默读课文,划出有关描写“我”心情的变化。
2、感悟有关句子:让学生朗读我的心情变化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1)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2)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3)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4)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其中(1)(2)两句读过即可。
不自在:这以后,……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说说为什么会不自在?
轻松:为什么会轻松?体会并感情朗读。
3、汇报小男孩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说说便条上的内容。
4、假如你是课文中老奶奶,当你看到小男孩写的信和送来修理窗户的7美元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让生充分说。)
5、文中的老奶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让生自由读课文的'6.7自然段。
(1)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的结果。在慈爱又善良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质——诚信、孩子的诚信。
(3)说说读到这里最让你感动是什么?
(4)你想对老奶奶,“我”说些什么话?
三、理解“骄傲”的另一层意思。
预设:
●针对上面学生已理解骄傲的两种意思的情况:
出示句子:因为-------,所以我为你骄傲。
●师:学到这儿,题目中的骄傲又是什么意思?
换词理解—-自豪。
出示句子:因为-------,所以我为你骄傲。
四、扩展延伸
1、你觉得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这次过失?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错了事,应当怎么办?
五、写字指导:报、拾、滑、封
板书设计:
(勇于认错……)我为你骄傲
开心 害怕 不自在 轻松
作业:
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跟爸爸妈妈交流在生活中你遇到的类似事情。
动手写一张便条。
教学反思:
文中的“我”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玩得开心,不小心砸碎玻璃而害怕,担心,心里感到不自在,攒钱,真诚道歉,心里感到轻松,小男孩的心理变化是本课的线索。教学中可让学生体验这种情感变化。而对于文中的“奶奶”的感悟,又是另一条线索。“微笑地打招呼”“微笑着接过报纸”,两处的“微笑”,可是对人物感悟的切入口。
《我为你骄傲》教学实录 篇3
一、复习
直入文题并板书。复习本课的生词,认读词语。
质疑课题,教师问:
“我指的是谁?“
老奶奶。
“你指的是谁?
小男孩。
二、整体导读
教师引导:
为什么老奶奶为小男孩骄傲?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一说。
指名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三、深入研读
1、教师再问: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惹祸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读懂的相互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教师点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那么你能开心的读一读吗?
(学生读,评议后再读)
教师抓住“……像……又像……”让学生仿句说话。
学生读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心情”。教师引导:谁见过兔子逃跑的样子?(学生模仿)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
(指名读,读的不好,激励学生再读。一起读)
2、教师引问:
小男孩惹了祸,会怎么想呢?学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不自在”的感受。(学生多元的理解)教师指名学生读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全班读。
教师学小男孩的样子读这段,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激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学生向学生挑战。小组向小组挑战。
3、教师引导:
小男孩后来是怎么做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几个学生的看法不同),这时,一个学生问:“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教师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换算,一学生算出折合人民币60多元。老师再让学生体会60多元的价值。
4、教师继续引导:
小男孩还完钱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理解。
让学生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孩子?(学生从多方面来回答的),这时,一学生提出要读一读课文,并且要求男女生比赛。老师及时扇情。
5、引导:
老奶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5、6自然段。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你认为老奶奶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很活跃,谈出各自的看法)
四、归纳领悟
教师小结:
老奶奶是宽容的人,小男孩是负责任的人。
五、巧妙拓展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拿出一封信,说是老奶奶给寄来的(学生问:“是真的吗?”,老师说是真的。)在学生好奇的状态下,打开,要学生读一读。(勉励小男孩学习的话),这时,一学生提出要给老奶奶回信。一学生提出写信要把字写好,要求老师指导写字。
六、写字指导
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写字。首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观察生字,让他们自己提出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范写生字,边写边讲。学生“描和写”生字。
七、课后作业
让学生给老奶奶写信。
《我为你骄傲》教学实录 篇4
教材分析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一个星期。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的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描述(大致)
一、复习
直入文题并板书。复习本课的生词,认读词语。
质疑课题。教师问:“我指的是谁?(老奶奶)”“你指的是谁?(小男孩)
二、整体导读
教师引导:为什么老奶奶为小男孩骄傲?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一说。
指名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三、深入研读
教师再问: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惹祸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读懂的相互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教师点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那么你能开心的读一读吗?(学生读,评议后再读)
教师抓住“……像……又像……“让学生仿句说话。
学生读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心情”。教师引导:谁见过兔子逃跑的样子?(学生模仿)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指名读,读的不好,激励学生再读。一起读)
教师引问:小男孩惹了祸,会怎么想呢?学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不自在”的感受。(学生多元的理解)教师指名学生读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全班读。
教师学小男孩的样子读这段,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激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学生向学生挑战。小组向小组挑战。
教师引导:小男孩后来是怎么做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几个学生的看法不同),这时,一个学生问:“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教师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换算,一学生算出折合人民币60多元。老师再让学生体会60多元的价值。
教师继续引导:小男孩还完钱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理解。
让学生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孩子?(学生从多方面来回答的),这时,一学生提出要读一读课文,并且要求男女生比赛。老师及时扇情。
引导:老奶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学生读5、6自然段。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认为老奶奶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很活跃,谈出各自的看法)
四、归纳领悟
教师小结:老奶奶是宽容的人,小男孩是负责任的人。
五、巧妙拓展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拿出一封信,说是老奶奶给寄来的(学生问:“是真的吗?”,老师说是真的。)在学生好奇的状态下,打开,要学生读一读。(勉励小男孩学习的话),这时,一学生提出要给老奶奶回信。一学生提出写信要把字写好,要求老师指导写字。
六、写字指导
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写字。首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观察生字,让他们自己提出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范写生字,边写边讲。学生“描和写”生字。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给老奶奶写信。
教学评析
综观时璐莉执教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注意了语文基础性的把握。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过于夸大了人文性的功能,淡化了语文的基础训练,使语文教学变得浮躁、拖累、复杂,语文教学演变成了思想教育课、问题分析课、知识拓展课、实践表演课。而惟独不见文章的品读,词句的积累,句式的训练。这样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实质,“荒了自己的田,肥了别人的园”
天津师范大学高恒利教授在上海语文教学改革会议发表论文指出“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乐山教材培训会议中指出:课改以来,有人在强调人文性的时候,不恰当地“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孩子”即语文本体。这样做又陷入了片面性,必然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败俱伤。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表与里、皮与毛、血与肉的关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工具性是载体,人文性是灵魂。没了工具性,便没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
恰切地做法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时璐莉执教的这节课,力求体现这样的教学思想。譬如,开课伊始,从复习字词入手,巩固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把词句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语文的基础。过去阅读教学,尤其是第二课时,往往忽视字词的复习。我们知道孩子记忆生字快,忘得也快,记忆生字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的复现,所以我主张,每课都学习生字,每课都巩固生字,每课都写点生字,反复的强化、记忆。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也紧扣语言的训练展开教学活动的'。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态、心理、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练习说话;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情感,练习朗读;等等,都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训练意识,注重了基础性的把握。
二、教师先发挥了导学的作用,然后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学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在教学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但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自主异化为自流,合作学习变成自由活动的苗头,这不是课改期望中的自主学习。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的方式决定“学”的方式。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教师起着关键的导航、定向的作用。(崔峦)
这节课,执教者先是从文题中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读书,概括要义。接着又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价值的问题——小男孩和老奶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以后,教师采取的策略是顺学而教。例如,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小男孩在玩时是怎么做的?”,老师问:“你想读一读吗?”学生说:“想读。”学生读后,教师再问:“读得怎么样?”其他学生参与评价。一学生抓住“开心”这个词来体会,教师就引导说:“那你就开心的读一读吧!”又如,学生读课文时,发现有一句话表达了小男孩“不自在”的心情。老师顺势而导:“不自在是什么感觉?”“从不自在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带着不自在的情感读一读吗?”在这样的学习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的,教师就怎么教。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合作、对话、交流。课堂教学既没有失控于学生,又没有教师的牵强附会。
三、注意多元的理解,实现文本价值。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只有放飞学生的思想,注意多元的理解,才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然而,个性的体验,多元的解读,不等于不尊重文本的价值。课改以来,我们发现,当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问题产生异向的时候,老师再也不敢否定,反驳,而是一味的鼓励、认可。正确的我们认可,难道错误的还要坚持吗?语文教育的重要指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什么样的个性?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个性。“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母雷特”,但是,以教育为目的的阅读,不同于自由式的阅读。以教育为目的的阅读,首先要考虑文本价值的实现,文本的价值是旗帜,是航帆,是路灯。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呢?我的想法是,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见解和创新的思想,然后在多元的理解中,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通过研讨、反思、辩论,达成理性的认识。当然不一定统一,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我们就尊重他们。可能有人问:“什么样叫有道理?”这就在于教师智慧的把握。
这节课,教师注重了学生多元的理解。例如:老师问,不自在是什么感觉?学生:不舒服、心里不是滋味……。有如:你认为老奶奶是怎样的人?学生:宽容、大量、善解人意……再如:当小男孩看到“我为你骄傲”的便条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高兴、激动、内疚……
四、注意联系生活,利用移情让学生产生体验。
移情是情境教学重要的理论之一。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实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或幻想,或搜索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激发出情感,然后进行嫁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说明这个理论是有争议的,我暂不拓展,只说有利的一面)。例如,一个学生理解“开心”一词时说:“上学期,我们到大宫去上课很开心。”老师引导:‘是啊!老师也非常开心,那大家开心吗?开心的同学读一读吧!“又如,当学生感受到老奶奶是个宽宏大量、慈祥的长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即是生活,生活既是语文。
五、有了生成更精彩。课堂教学是预设的,同时又是生成的。
一节好课,其中一条重要的标志是,看在预设的框架内,学生生成了那些问题,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教案而是在用教案;好的教师不是注重预设程序而是注重生成的过程。如果能达到背弃教案而教,也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思想,那是最好的。
这节课,虽然没有背弃教案而教,但教学过程中,确实生成了新的问题。例如,一个学生针对“小男孩将7美元赔偿给老奶奶”提出:“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这就是一个意外生成的问题,老师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把7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从而体验到小男孩积攒的多么不容易,也让孩子充分得体会到小男孩的诚信。又如,教师设计了替老奶奶给学生写一封信,学生感到非常的好奇,在学生的好奇中,教师公布信的内容——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学生马上生成了一种情感,想给老奶奶写回信,另个学生说,写信要把字写好。老师顺势进行写字指导。这个环节,老师是预设的,但学生的情感是生成的。
《我为你骄傲》教学实录 篇5
师:小朋友,上课之前,看老师写个词,注意看,马字旁要写得瘦长一点,右边写个“乔,”;“傲”字左边是单人旁,中间部分要先写横折钩,再写一撇,右边加个反文旁,一起来读一读。(边范写边讲解)
生:(齐读)骄傲
师:真好听!要是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更了不起了。谁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看?
生:小明得了第一名,小丽得了最后一名,小明有点骄傲。
师:噢,这个“骄傲”的意思是有点翘尾巴了,是吧?谁再来说?
生:我考了一百分,妈妈为我骄傲。
师:这个“骄傲”有点自豪的意思。还有谁想说?
生:小丽今天穿得很漂亮,她有点骄傲。
【“骄傲”一词的教学包含两项活动:示范书写、用词说话,简单、朴实,显得干净利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词说话,旨在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骄傲”的两个义项:自以为了不起;感到自豪。从理解水平来说,“运用”高于“解释”,但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所限,会用的词语不一定能作具体解释,与其纠缠于词语的意思,不如让学生运用说话,鲍老师的教学就落实在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运用上。如果在“小明(得了第一名)有点骄傲”之后,教师及时补一句“得了第一名不骄傲,得了最后一名不自卑,那才是好孩子!”就显得更完美了。因为用词说话不但要求“对”,更要求“好”。“对”重在表达形式的规范性,“好”重在思想内容的道德性。既“对”又“好”,文道统一。】
师:也很好,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故事。(师板书课题)来,一起读。
生:(齐读)我为你骄傲
师:这句话是一位老奶奶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拿起你的课文纸,放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生放声读书,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已经读完了,朗朗的读书声真好听!你们看,这里的六个词你们会读了么?咱们先不急,同桌先合作,试着读读看。
生:(各自练读)
师:好,现在大家都更有信心了。谁来读第一行?
生:(读第一行三个词语)
师:读得真好!大家注意“玻璃”这个词的后一个字要读轻声,大家跟我读。
生:(跟老师齐读两遍)
师:课文中像这样的轻声词还有很多,你们会读么?(多媒体出示词语)自己轻声练练看。
生:(练读轻声字)
师:开火车读一读。(生依次轮流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轻声的词读好了特别好听。谁来读黑板上的第二行词语?
生:(读词)
师:老师提醒大家,“信封”的“信”是前鼻音。请你再来读一次。
生:(练读第二行,师及时纠正“信”的读音)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三个词之间有着有趣的关系,你能不能根据它们的关系,给它们排排位置,你想怎么排?
生:我想把“信箱”放在第一个,“信封”放在第二个,“便条”放在最后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便条装在信封里,信封装在信箱里。
师:很好,这是他的看法。你们还有自己的看法么?
生:我认为“便条”应该放在第一位,“信封”放在第二位,“信箱”排在最后。
师:为什么?
生:因为要先写便条,再把它装在信封里,再把信封放到信箱里。
师:他们说的都不错,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故事中的小男孩也写了一张便条,在便条中把事情向老奶奶说清楚了,可不巧这张便条被弄湿了,只剩下这么几个词(多媒体出示缺字的便条),这三个词会读么?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
生:(读词)
师:第二个词语有点难度,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你瞧,便条上的内容不完整了,你能不能帮助他把便条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啊?好,不着急,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把故事内容再默读一遍,边读边想,想好了再说好么?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好,跟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看怎样才能把这张便条上的内容说清楚。
生:(小声讨论)
师:怎么样?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生:我是这样想的:“尊敬的老奶奶:您好!我是上次打破了你家玻璃的小男孩,我靠送报纸攒了七美元,拿这个钱给您修窗户。——给您送报纸的小男孩3月21日”。
师:真不简单,事情讲得很清楚是不是?还有谁想讲,没发过言的把手举高一点好么?
生:我是这样想的:“尊敬的老奶奶:您好!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小伙伴躲在您家的后院里把一块块小石头扔到你家的房顶……”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用的便条很短,不可能把这么多内容写上,想一想,该怎么说?
生:“尊敬的老奶奶:您好!我上次打破了你家的玻璃,我靠送报纸攒了七美元,这七美元作为对您的赔偿。——给您送报纸的小男孩3月21日”。
师:他们说得真好,我们把掌声送给刚才的两位同学吧!
【鲍老师将课文中的生词进行了恰当的归类:第一类为含有轻声的词语;第二类为三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词语,引导学生排列位置;第三类为概括事件的关键词,藉此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复述便条的内容,即概括事件。这样的词串教学活动实现了多项教学目标:一是正确认读了生字词;二是凭借核心词汇联想事件过程,概述便条内容;三是在语境中运用词语,内化了课文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尤其是利用了文本的“留白”,以三个核心词语作为想象便条内容,进而练习概述事件,体现了教者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当学生概述便条过于具体时的及时打断,则体现出了教者的教学机智,正是及时的打断、提示,才促进了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
师:小朋友,您们看,这就是事发当天的情形,要读好这段话可不容易,赶紧在座位上练一练,放声读一读。(多媒体出示课文片段)
生:(自由练读)
师:会读了,把手举起来,请你读一读。
生:(读书)
师:你们看,他读得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还注意节奏,这就叫正确、流利。谁还想来挑战?
生:(读书)
师:你看到“石头……”
生:“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师:你们都看到“石头……”
生:“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我觉得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有点危险。
师:你感觉到速度很快,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么?
生:(读句子)
师:哪位同学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听你读,不仅让人感觉石头速度快,还让人感到它们像流星一样密密麻麻。小朋友一起试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
生:(齐读句子)
师:孩子们,对于他们的玩法,你有什么担心的么?
生:万一把老奶奶家的玻璃打碎怎么办?
生:万一砸到自己怎么办?
生:要是旁边有人经过,砸到别人怎么办?
师:大家都在为他们担心了。(多媒体出示玻璃破碎的声音——“呯”)这是怎么回事?
生:玻璃碎了。
师:是呀,玻璃被砸碎了!闯了祸的我们像兔子一样飞快的逃走了。“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接着读!(出示多媒体课文段落)
生:“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师:怎么才能读出很不自在的感觉,自己练一练。
生:(自由练读这段话)
师:哪个孩子来读一读?这一段可不好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心里非常不安,还有谁来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孩子们,你们都觉得不自在了,小男孩不自在的感觉我们都来做一做。(生起立显出不自在的表情),瞧,大家都不自在了,有低着头的,有羞红了脸的,有不敢正眼看老奶奶的。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自在啊?
生:因为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窗户。
师:孩子,你为什么不敢正眼看老奶奶?
生:因为我怕她知道是我打碎了玻璃。
师:孩子们,这些话你们想说却不敢说出口,于是就有了我们刚才的这张便条。来,你来读读。
生:(读便条)
师:多么真诚,多么诚恳啊!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便条)
【鲍老师深得朗读教学的精髓:凭借形象的语言,读出语言的形象。引导学生想象“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扔出去、落下来的石头,体会这样玩的危险性;多媒体展现玻璃破碎的声音,进一步营造文本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体会打碎玻璃后的那种不自在,让学生的体验更为真切,朗读时的语气、语态便自然合乎语境了。课文内容明白如话,几乎一读就懂,要学生反复朗读,很容易产生倦怠。然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学习任务,特别是要让学生从静态的语言文字中读出动态的形象与丰富的情感,则需要教师有足够多的办法。鲍老师设计的想象、造声、体验,使得朗读训练声情并茂、饶有趣味,且逐层深入,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足以见得其对朗读教学的深刻理解。平实而不乏味,简单而不单调,实在是教学的.艺术。】
师:孩子们真棒,便条上的几个字大家都认识了,我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仔细观察,“玻璃”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它俩都是王字旁。
生:我觉得它们像形声字,“璃”是王字旁加个离开的“离”。
师:这种记忆方法也不错。“璃”字比较复杂,来,大家一起伸出手学着把它写在田字格里。注意“璃”字左窄右宽,注意笔顺,“离”的下部要宽一点。请小朋友把抽屉里的便条拿出来,端端正正地将“玻璃”这个词写一次。
师:(巡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写好的,把这两个字在心里默默地记一记。现在,大家从身旁找个小伙伴,交流一下写的字,有写得好的夸夸他,不太满意的地方,一起改一改。
生:(互相交流改写)
师:好,小朋友,小男孩给老奶奶写了一张便条,不久他也收到了老奶奶写给他的便条,那上面只有一句话。
生:(齐读)我为你骄傲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实录点评
【书写不仅仅是记忆字形,还有审美的意义以及良好书写习惯的训练。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的书写练习隐含着多重功效,故而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书写,而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装个样子,却将大量的书写练习留到了课外。鲍老师在短短的30分钟内,还留有这样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动笔书写,可见其对书写教学的重视与落实。把书读好,把字写好,应该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打基础的阶段就是要这样实实在在地教与学。】
这是一堂30分钟的语文课,尽管没有能到现场观摩,但依然能感受到课堂的精彩。这种精彩源自鲍老师清简、平实而富有亲和力的教学,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心旷神怡的舒适感。没有情绪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声像的眼花缭乱,有的是心平气和的阅读,有的是登山观景的收获。最为可贵的是,这堂课体现了鲜明的年段特点,是一堂低年级的语文课。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看,聚焦在识写生字词、在语境中运用积累词语、学习朗读、练习概要复述等四个项目,切合低年段语文课程目标中的年段要求。教者没有在文本的思想内容上兜圈子,而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作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明晰而集中。我们读的都是“白话文”,只要帮助学生扫除了字词障碍,多读几遍大体上就能读得懂写了什么,即使有些不懂得地方,教师略作讲解或者点拨,也就通晓明了。至于体会文本语言中的言外之意、言中之情,则是中高年段的阅读能力要求,低年段的阅读教学无须在此多花时费力,因为字词教学、朗读教学才是学生阅读起始阶段的核心内容。而现时的阅读教学一味地强调体会、感悟,似乎要穷尽文本的所有意味,恨不得用x光透射文本,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病态。更可怕的是从低年级就开始了这样的“折腾”,让学生在本来就很简单明了的字词句中翻来覆去地“琢磨”、“推敲”,常常让人误以为是高年级的语文课。模糊了年段特点,分不清年段界限,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做了中高年级的事,越是做得勤奋,就越是误人子弟。因为在低年级教学中该做的事就没有时间去落实,比如识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匆匆而过,没有从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方法、识字能力、识字意识等方面去作努力,结果是学生只有被动识记、机械抄写,学习负担焉能不重?识字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道难题。再如朗读,只有一味的“蛮读”,而不见具体可行、有章有法的朗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读来读去,只有熟练,而好的朗读技法没有学到,朗读能力不见提高,却常常在无意中养成了“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可见,在教学目标上准确地定位而不越位,在教学内容上科学地定位而不错位,是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显然,鲍老师的这堂课文课,是一堂好课。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来看,这堂课简易、朴实。鲍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一用就会。比如范写、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此时此地的感受、指导概述等,具体而明白,简单而有效。整堂课没有目不暇接的多媒体声像展示,只有朗读、复述、书写等教学活动,显得比较静谧。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情”,谓之“情感熏陶”。的确,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的魅力,但情感源自每个人的内心,并非要外化为语言或者行为,懂的并不一定要说出来。那种在心灵深处的感动,那种隐然于心的震撼,比声嘶力竭的呐喊和无病呻吟的倾诉更为珍贵。再者,鲍老师的课堂用语平实而不乏亲和力,时时流露对学生的肯定与褒奖,却处处自然妥帖,丝毫不夸张、不过度,更没有用小红花之类的标签作为奖赏。这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中就显得纯净而优雅了。其实,最好的教学媒介就是语言,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
当然,现场观摩这堂课的老师们会有更多的感触,仅评一份实录点评,难免挂一漏万,甚至偏于一隅,敬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