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反思

时间:2024-05-03 18:49:41 好文 我要投稿

小学学习反思15篇(优秀)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学习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学习反思15篇(优秀)

小学学习反思1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针对自己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分别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网络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作用

  网络环境指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和学习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学习软件和网络数据库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网络技术和信息具有及时、互动、知识丰富、图文声色并茂等特点,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根据匹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直观教学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原则。电脑多媒体的使用,为直观教学原则的贯彻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图片、录相或动画的方式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难以观测的知识可视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

  2、知识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关信息,从而对此问题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维持。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如何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唤醒和激发主动参与的意识,训练掌握认知策略,发挥选择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

  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游戏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快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为小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由于小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们都融合进角色之中,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了解方法,培养情感。

  2、网络环境下创建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

  针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能“全权”下放,"袖手旁观",照搬成人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利用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了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传递和创新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这是教参望尘莫及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他们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小学学习反思2

  讲座主要从习作教学的典型问题分析,蕴含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策略,对应年段教学目标的典型课例分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四、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中,王老师引用美国学者克莱默的观点非常有用:

  1.运用学生的经验。

  2.激励儿童写感兴趣的东西。

  3.应该使儿童的作文具有实用的目的。

  (1)作文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作品不成为作文本上的摆设

  (3)作品成为本人生活中重要事件

  (4)作品交流是学生习作具有实用功能的好策略

  4.大量阅读经典,模仿、对照、比较。

  (1)阅读为习作提供丰富的语言积累

  (2)阅读材料为习作提供模仿的范例

  (3)习作促进阅读的深入

  5.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儿童的作文过程。

  (1)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2)尽力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

  6.教师应该同儿童一起写作文。

  (1)教师下水作文,是最重要的备课内容。

  (2)教师下水作文,才能体会学生习作的甘苦。

  (3)教师下水作文,是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习作的前提。这些策略和方法将能较好的解决习作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学习反思3

  最近,我看了一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其中,作文教学“四步走”的部分因操作性强而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四步走”其实就是课内一次作文训练按“看“、“说”、“写”、“评”四步进行。

  看,即观察事物(含阅读),获取写作材料。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靠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实现的。由于小学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观察时很容易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对那些应该仔细观察的事物反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致使观察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根据习作要求,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有意识的启发、引导。

  说,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文章、口头表述。进行“说”的训练,要求教师首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读学写,强化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叙事物的看法或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反馈,启发、引导学生依据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对事物的认识,从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着手构思文章。最后,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教学的每个环节应注意群体作用的发挥,视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写,即书面作文(指起草文章)。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

  评,即评改作文。评改作文要在教师掌握全班学生作文总体情况并在课堂上做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评改作文的方式大体有群批群改、互批互改、民主讲评等几种。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决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其做法是:划印或用幻灯打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自行修改,之后谈修改意见。互评互改是指同桌学生交换习作进行评改。集中讲评是在小组或全班内进行口头讲评作文。讲评前,教师要明确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展开争论,教师只做点拨、引导、调控,不要急于做出结论。

  其实,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靠一点一点扎扎实实的累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扎实的教学,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上作文,能用笔书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广阔的生活中放飞心灵。我们期待着。

小学学习反思4

  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创设氛围使学生敢说,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说真话,是我们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学生习作时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这就是平常的积累不够。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周围的世界每天发生着多少事情?

  学校、家庭、街头……虽事事入了眼,却未必入了心,学生经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活一缺少观察,缺少体验;二缺少思考,缺少发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还要注意在习作时调动学生积累,让学生的各种积累“呈于眼前,浮于笔端”。

  而积累的途径,有效的无外乎两种,即充实生活,博览书籍。在小学生习作上,我们提倡“儿童习作无禁区”!要求学生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教师则要做到“童言无忌”、“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语言才会充满灵性,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

小学学习反思5

  【内容提要】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和成人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准确,学习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我们从错别字这一有效资源启航、在读错中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在尝误中培养承挫能力,探因求果,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让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错误 资源 小学生 语文学习

  什么是“错误”?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

  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我们教师对待错误往往像“洪水猛兽”一样,恐惧、厌恶与排斥是根深蒂固的。老师们通常更多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在平时教学中对待错误可谓是恨之入骨。因为它阻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处置都稍偏简单。或表情冷漠,或斥责批评,不但没有使学生的错误得到改善,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随着错误的没有根治,年级逐步上升,错误也与日聚增,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所伴随生成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必然是谨小慎微、害怕出错。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新发现的快乐。

  学生学习总是在“尝试──错误──再尝试”的模式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而尝试、探究必然生成更多的差错。叶澜教授就曾断言:“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差错,正是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将学生在学习产生的错误资源化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也是利于学生成长的有效因子。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教学中的“错误”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错误资源化研究在数学领域研究开发较早,研究也较鼎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效果自然是很明显的。特级教师华应龙多年研究“差错资源化”,他主张“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让学生从“误”到“悟”。他还说“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笔者就小学语文学习中产生的错误资源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与研究。

  一、追本溯源──从错别字这一有效资源启航

  学语文,错别字的出现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碰到不认识或不会读、不会写的字,主动查字典的同学仅占27.3%,绝大多数同学要么读半边字,要么用形声字、同音字代替写时亦然。于是,像“已经(以今)”“再接再厉(励)”“难道(到)”“炯炯有神()”“琴声()”“今天(令)”“考试()”“武松()”这样的错别字也便屡见不鲜。

  【反思】

  庄子曾说:“始生之物,其形必丑。”

  透过错别字看其成因。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客观又有主观;既有生理因素又有心理因素等等。从我们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印象不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主导着学生的'识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绝大多数是有意注意起主导作用。可有时是“有心插柳柳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因为在有意注意中,学生不易持久,因而对一些字印象不够深刻,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在脑中留下的印象比较淡薄,第一印象记不牢,所以时间一长,学生便形成思维定势,容易写错别字。

  2.心里浮躁动机不明确。“态度决定一切。”这是一个哲人说的一句话。是啊!一个人的心境,左右着人的一切。学写字的时候要求“写字认真心要静。”作为年龄小、好动活泼的小学生来说,有多少学生能安稳地坐一堂课,能静下心来用良好的心态认真完成一次作业呢?于是练字的时候是一种字体,写作业的时候又是一种字体,即便是低年级学生也是如此,课外作业是无法与课堂作业媲美的。大多数同学写起来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笔走龙蛇、龙飞凤舞。

  3.不求甚解。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碰到不认识或不会读的字,主动查字典的同学仅占27.3%,绝大多数同学要么读半边字,要么用形声字、同音字代替。

  4.负迁移影响。布鲁纳和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普遍存在着迁移”。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以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如“安徽(微)入场券(卷)”。这样的错别字并非均发生在同一人身上,大家或多或少地拥有自己的一些“专利”。

  5.强信息的干扰。电视等媒体影响,也是导致学生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一些店牌、标语、广告、通知、启事、“牛皮癣”……对学生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影响。如标语“大力发(展)生产。”;饭店里“歺(餐)厅”、“鸡旦(蛋)”;电视蚊香广告──默默无蚊(闻)的享受;停车场招牌:“仃(停)车场”……

  6.年级段教学持续性的失调。低年级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而从中年级到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精力转向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生字在老师的眼里只是上山途中的小石块,搬开了就不影响行程。因而短、平、快的识字方法,节约了时间,为分析理解课文提供了便利,然而,识字应得的时间被占,它展现给人们的便是火候不到,错别字层出不穷。

  二、曲径通幽──在读错中挖掘文本内涵

  【案例】:《水》教学片段

  让生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当生读到“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湿润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生:老师,他读错了!他把“润湿”读成了“湿润”。

  师:也是的,可不还是这两个字吗?不碍事,没什么区别。

  (生一阵沉默)

  生:反正我觉得他和书上读得不一样就是错了。

  师:会不会是作者写错了呢?你们同桌研究一下,看过究竟谁错了。

  (生同桌讨论)

  生:我们认为作者没写错,是他读错了。虽然是同样的字,可调换了位置意思发生了略微的变化。“湿润”偏重于“润”,“润湿”偏重于“湿”。

  生:我们还认为表达的效果也发生了变化。“润湿”是表示水刚经过,脚板所占水分不多,而“湿润”不光湿了,而且湿透了,湿的程度比较大。你想想,一勺水四个人洗澡,能让每个人的每个部位都湿透吗?

  生:我来补充,在当时严重缺水的情况下,“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也不允许母亲那么“奢侈”。“润湿”更加体现了水的珍贵和缺水的苦涩。

  师:是啊!看来作者是匠心独运,遣词造句如此准确到位,我们怎能马虎对待呢?来,让我们把这句话齐读一下。

  【反思】

  精彩可以预约,但没有预约的精彩更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学生一句“老师,他读错了!”启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在探究中迸发了智慧的火花,从简单读错词中揭开了文章的深刻含义。在人们惊奇他们洗澡的新鲜,眼中不乏含着晶莹的泪花,在俨然一笑之后,心中顿时感到一阵酸楚和苦涩。

  体会准确用词。母亲用水窖里打起的一勺水,为四兄弟洗一次“淋浴”。水从头顶缓缓滑过全身,“抚摸”过每一寸皮肤后,直到润湿脚板,“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教者引导学生正误比较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堂上,因为一个词学生读错了,只要把读错的地方改正,然后继续上课,这也未尝不可。但在学生大声指出后,教者不是简单地予以制止,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表达各自的见解,师生互动,研究作者的遣词,体会其匠心,学生受益良多。巧妙地开发利用了这一资源,确是精彩的一笔,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反映。

  三、暗渡陈仓──让学生在尝误中培养承挫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受理解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有个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即所谓的内化过程,在内化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知识盲点和认知缺陷,这是需要从反面依靠“错误”来充分暴露,有些知识甚至于“非错而不能树正,非错而难以求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时,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做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尝误原理”,多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让学生去尝试错误,以增强对知识的体验、理解与巩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案例】

  结束了课文教学,进行了一份练习。其中有要学生修改“成分残缺、词序不当”的病句。让学生修改好练习中的四个病句后,我把卞学生的造句作业中的一句抄到了黑板上:“我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仿佛就要飞起来。”

  师:这是我们同学自己写的一个句子,认真读一遍,你能发现什么?(好半天,学生还是默然无语。)请再认真读读句子,一字一字读,好好想想。

  生1:我发现后半句少了叙述对象,应该加上“这只蝴蝶”。(或许是因为刚练习修改了“缺少叙述对象”病句的原因,学生的思考还是在“对号入座”,但是已经触及到问题所在了。我暗暗地高兴。)

  师:你是第一个有自己发现的人!你把它加进去读一读。

  生2:我发现这样改还是不对,读起来感觉很罗嗦,前后重复了。

  生1:那就在后半句前加上一个字──它。

  生3:如果这样改,那这一个句子就有了两个叙述主体,前面是我,后面是蝴蝶。叙述对象就不统一了。

  师:刚才老师一直没有发表意见,但并不等于老师没有观点。我为同学们能自己发现问题而高兴,更为你们能找到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观点而高兴。对于改病句而言,刚才同学们这样改是可以的。但不是最好的。其实,只要在前半句改两个字就行了……

  生4:我画的那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仿佛就要飞起来。

  师:这个句子不是苏老师想出来的,是我们一个同学在造句中写的。虽然只要改一两个字就好了,但是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因为我们经常写类似于这样的病句,所以要是不好好读,不仔细想,就很难发现问题。再来看两个同学在这次周记中写的句子。师抄句子到黑板上:“1、昨天,我放学跟同学去打乒乓球。2、昨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竟然下起了雨。”

  生5:第一句是词序不当,应该改成昨天放学,我跟同学去打乒乓球。

  生6:第二句缺少成分,应该改成“昨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天竟然下起了雨。”

  生7:昨天放学时,天竟然下起了雨。

  师:下面让我们自己找到并修改作文中的病句。

  生自由寻找、修改。

  (交流时,学生的桌面上,有的放了作文本,有的摆了周记本;有自己的本子,也有别人的。他们“源源不断”地找到了病句,其修改方法也”层出不穷”,这在我的意料之中。然而,意料之外的是:一连几天,学生乐此不疲,有的甚至大有“不改尽病句誓不罢休”之气概。我不敢断定学生以后的作文中就不会出现病句,或者病句的现象一定会减少,但是就这样一次教学而言,它的收获还是“沉甸甸”的。)

  【反思】

  1.留意、发现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并将此作为教学的资源,比到参考资料中寻找典型的病句让学生修改,更能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起到有效促进的作用。(这是否是一种所有教师都可以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最好途径?)

  2.在某些时候,引导学生确立一种自我学习的意识比教会他们掌握一种方法要重要得多!

  3.学生出现的问题是我们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只有充分注意了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4.“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是一种资源看待的时候,在纠正错误中,向学生反馈错误,达到深化教育功能,真正起到变废为宝,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着实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在学生的错误中挖掘智慧的闪光点。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错误的潜在教育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在纠错中,把学生错误的原因找出来,分析其潜在的认知结构上的不足与错误,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这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的。

小学学习反思6

  考试的前一天,我给自己订了个考试目标:英语100分,数学90以上,语文跟数学一样。

  第二天,老师们就把成绩改出来了。上英语和数学课时,老师就把成绩发给了我们。我一看英语98分,数学87分,语文还没有发给我们。看了英语和数学都没有达到目标,语文肯定也很不好。

  英语失分是因为,刚开始我就写笔试部分,过了一会儿,笔试部分做完了,一边检查,一边等老师来讲听力部分。心想:这么长时间了,老师怎么还不来讲听力呢?一看听力部分原来是口语部分,就飞快地写起来,等我做完后赶快检查,发现了一道错题时,正好时间到了,卷纸被收走了,都怪我反应慢,我真想狠狠地打自己几拳。

  数学上失误的原因,一是概念没有背熟,在概念题上失去了分数,在下一个学期末我要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的,而且会灵活运用。二是粗心大意,没有把题看仔细,得数算错了,我以后要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一想起语文,我猜想是我作文上扣分最多,拉拉画画的,剩下就是基础部分失去的分。针对这次考试的失误,我订了下学期语文的计划:字体漂亮,书面整洁,多看课外书,扩大阅读量,多积累优美词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次考试后,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做到:学习过的知识要多复习,还要做到预习,学习要积极认真对待……

小学学习反思7

  这一大周我收获了许多东西,我还有自己的反思。

  在体育课上,我学会了放风筝;在语文课上,我学会了摆事实,举例子;在数学课上,我学到了0.1=0.100;在英语课上,我学会了怎样和英国人沟通,怎样说你好吗?在这些课上,我有许许多多的收获,其中,我还有我这一大周的反思。

  这一大周我有很多不认真的地方。在数学课上,我把5元3分当做5元3角,因此,为这个不认真而错题。在语文课上,我常常为我的'不会而不举手,所以老师把我叫起来,我一直不会。在英语课上,我常常因为不听题而导致批评。

  在这一大周,我知道我有许多不该做的事,所以,下周我一定要把这些事情改掉,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动脑,不能不听题,因此,我要好好学习。

小学学习反思8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苏教版的特色,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它远远不是一堂课能教完的,不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习惯,更要将原有的好习惯保持发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

  “不懂就问”是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疑问,向他人请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懂就问”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做到“不懂就问”。我在教学中不仅仅与学生讨论了“不懂就问”这个学习习惯的内涵,更注重于对他们自身的研究。经过不同形式的“问”这一主题的讨论,使学生们知道了不开口也可以问的,这就从另一角度思考了这个问,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不同性格的`孩子打开了一扇扇“问”的门窗。最后,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讨论:我是否有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事例?该怎么做?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评点、指正。

  “勤于搜集资料”是学生在阅览室、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上网、参观有关展览、采访等方法搜集资料。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知道搜集资料的重要性,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在公共场所查阅资料要注意言行举止文明,保持教室安静,还要注意爱惜资料。如果资料不是自己的就不能剪贴,但可以将需要的资料抄录下来或者复印下来加以保存。还要注意做好资料的交流和展示。

  我想,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学生多多练习。

小学学习反思9

  这一个综合学习,给我的感触很大,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学习三教学反思。每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都给我的惊喜是不同的,但我更多的感受却是有一种收获的感觉。虽然现在是春天,但我收获了——因为我播种的季节是九月。

  也许有很多老师都想,教给学生什么?我也常想,孩子们真正急需要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理解力、感悟力、发现力等等,而且还有学习的兴趣。为此,兴趣、能力和自信就是我在每一节课,每一分钟都在为之努力的目标。

  综合学习从某些方面给我的努力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让我为之欣喜。

  第一题,“我的采蜜集”,当我放手让学生想开去时,学生不再仅限于模仿课本上的词条,而是积极主动的告诉老师,“我还联想到……”学生的发言包罗万象,甚至超出我的准备。

  如,由书上的“眉目头绪有了头绪和骨肉亲人骨肉情深”等想到:胃口=食欲或食量。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胃口——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如“他对画画不感兴趣,打球才对他的胃口。”;胃口——欲望。如“他的胃口很大,竟然想一人独吞所有的粮食。”等词组。又想到: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蜡烛;护士=白衣天使;解放军=长城、祖国的守护神;环卫工人=城市美容师、保洁员、辛勤的劳动者;记者=无冕之王、绯闻制造者等名称,教学反思《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综合学习三教学反思》。又想到:“眼睛——心灵的窗户”等事物。听着他们的发言,我由衷地笑了。

  第二题“读读背背”中,学生能够在课前按照要求全部查找出书上词语的意思,这样大大保证了教学的底线工作。这也再次说明了,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对于词语的理解上,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提示,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由词语想到人物,涉及到的面较广。

  第三题“漫步书林”通过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画面和提示的语言,展开想象,编写故事。这是我们班的强项,不用启发,已是神情激奋。同学们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看到的故事。有甚之还把自己的感受也写进故事中,真的'好感人。这时让学生看我们的《童年书架》中的内容就显得尤为恰到好处。(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到下课结束时,只有一个学生进行了汇报,未能对学生推荐书目。)

  从一个综合学习中,我惊喜的发现,我的学生发现力、观察力、类推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在迅速的发展。我非常高兴,学生的收获就是我的收获,我为学生的成长由衷的自豪和高兴。真心的祝愿: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快乐中提高能力,在快乐中展示自己。让他们真正相信自己“我能行。”

小学学习反思10

  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王元林,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小学学习反思11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小学学习反思12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苏教版教材每册书的开篇就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从不敢懈怠。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教学中,我以一篇小诗《青松》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告诉学生,朗读时,光读也不行,应该带着思考去读,每次训练时,提醒学生要养成身正、肩平的读书姿势,以及读书时的专注。当然,光靠课上几分钟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时时提醒学生,关注学生,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朗读、背诵、阅读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当然,课堂上我们只能教学朗读背诵的方法要求,课题中的“勤于”两字要在课后落实。所以,习惯养成功夫在课外。

  现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我们班极大部分同学能逐个养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充满信心,但班级里大概还有那么五六个同学我也很担忧,今天的习惯课堂都是我行我素,东张西望,一直在做小动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

小学学习反思13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带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合作学习倡导“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增加了学生使用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欠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另一些较为消极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喜欢做听众,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表现得冷漠。

  2、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活动和思考。有的小组没有时间展示自己的成果,没有成就感,渐渐地对活动就失去了兴趣。

  3、有些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虽然对对话很感兴趣,但由于词汇量及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乘老师不注意时干脆用中文进行讨论,最后请组内英语水平最好的学生进行汇报。课堂气氛虽然热热闹闹,但效果是不理想的。

  4、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只注重讨论结果,不注重讨论进程及对个体的关注,使得讨论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小学学习反思14

  近段时间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忽然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可爱。他们给我唱《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六年了,朝夕相处下来,能没有感情吗?

  写《给××的建议》,孩子们有写给校长的,有写给任课老师的,有写给同学们的,也有写给我这个班主任的。他们把写好的建议书呈给校长阅览的时候,校长郑重地做出了答复。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他还在教师大会上做了说明。他说: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

  是啊,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这一次的活动,他们写下的是心理话,写下的是对母校的留恋,写下的是对老师的深情。六年了,我们批评甚至责骂(还有稍稍的体罚)过他们,而他们也赋予我们诸多的快乐。

  同学们商讨着毕业留念册的事情。我知道,去年,就已经有很多同学在偷偷地写毕业留言了。我没有阻止。但我觉得应该以更美好的方式来纪念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班上有个同学的爸爸开了个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我们想请他们给我们设计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留念册。孩子回去跟家长一商量,马上获得了支持。为此,班里特别成立了留念册策划小组,进行分工。

  班里的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来感谢师恩。他们的想法别出心裁: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批改作业、赠送礼物、当老师讲课、亲手缝制衣服送给老师等等。

  毕业联欢会,孩子们也开始在筹备了:活动的准备、材料的准备、人员的安排。当我真正放手让他们做这一切的时候,发现:他们真的长大了,我不能再用“小孩子”来评价他们了!

小学学习反思15

  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牛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指“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照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元认知特征,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际上,获得问题的一个解答结果与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的差别,就如同一个人偶然钓到几条鱼和通过这样的偶然机会去研究鱼的生活习性,并概括出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钓到鱼的差别一样。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这是一个活动主体对自己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问题,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

  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1、理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分书引入。学校新到一批图书,按5:4分配给五、六年级,五、六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待学生交流,求出之后,再让学生回忆刚才 的计算,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此类题有什么特点?(2)概括解题的思路。学生经过反思,明白了此类应用题的解题结构,建立起牢固的认知结构。

  2、顾思维策略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学习后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为了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反思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提出提炼数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既使他们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不全面,找到了差距,培养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又使他们学习揭示概念的本质的一般思想方法,使学生切实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这就超出了题目本身的意义。

  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书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3、析问题本质

  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问题的本质重新剖析,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化,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

  解决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其实质,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启发学生反思,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可使问题逐渐深化,还可使学生的思维对抽象程度提高。例如在教学完“圆的认识”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忆交通工具的车轮,反思与“圆的认识”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经过反思学生发现,所有的车轮都是圆的,都在利用“圆的认识”的知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才使车子滚动向前。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可以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

  4、析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小学学习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学习反思05-03

学习的反思03-13

小学学习反思大全(15篇)05-03

学习反思范文03-09

学习的反思【必备】03-14

学习数学的反思03-15

语文的学习反思03-15

学生学习反思03-04

最新学习反思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