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

时间:2024-05-03 18:27:37 好文 我要投稿

[荐]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1

  古时候,在北山有位老汉,平时不太爱说话,很多时候都是明明知道的却装做不知道,村里人都以为他傻,于是,大家都叫他愚公。

[荐]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年龄大约有90岁了,这天他在院子里散步,抬头看到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有几百里,高万丈,心里就想:乡亲们每天要出去都得从山上走,这多费事,如果没有山的话,几个时辰就可以到县城里,进出就畅通无阻了,那多方便。

  于是,他把全家人都召集过来,把自己的想法对他们说了一下,家人虽然觉得这想法如果要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由于愚公的`想法是利人利己的,大家就都表示赞同,说干就干。这时愚公的老伴提出疑问,说:“凭你们这些人的力量,我看连座土堆都平不了,何况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下的土石往哪里放呢?”大家研究了以后决定:“把它放到渤海边上去,土再多也没问题。”

  当天,全家人就开始行动。邻居寡妇的儿子才七八岁,也过来帮忙。他们有的挖土,有的凿石,还把凿下来的石块和挖出的土用筐子等工具运到渤海边上。他们整天忙碌在工地上,一年四季很少回家。

  村子里有一个自以为聪明的老人,人们都叫他智叟。有一天,智叟看到愚公的举动觉得很好笑,便对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你今年已经90多岁了,就算你能活100岁,那还有几年?你认为几年之内把这两座大山移走,这可能么?真是异想天开!”

  愚公坚定地说:“不错,我是老人,活不了几年了。但是我的决心下定了,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我们可以一代一代地搬下去。而山呢?搬掉一挑土,就少一挑土,这样下去还怕它不平么?”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愚公的这番话,无言以对,悄悄地溜走了。

  愚公的决心和毅力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了两个力量特别大的神仙下凡,把两座大山移走了,愚公移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2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这是一曲多么给人动力和活力的“愚公移山”啊!一唱起这首歌,就让我想起《愚公移山》这个故事。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这个故事中的两座山不是给人们带来利益,而是带来困难的山。

  我国古时候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家。他家南面有一座太行山和一座王屋山,这两座山挡住了出路。愚公一家人下定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说干就干,就连邻居家的妇女小孩都来帮忙。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儿对愚公讥讽的说:“唉!你这个人真是太愚蠢了!这两座山这样高,就凭你们父子数人怎么能挖掉?简直是白费力气!”愚公答道:“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两座山虽然很高,但他们不会再增高了,我们挖一点就少一点,每天不停的.挖下去,又怎么会挖不完呢?”愚公及其子孙毫不动摇,继续挖山不停。愚公移山的事感动了天帝,他派来两位神仙下凡,把那两座山背走了。

  愚公移山的事迹为什么能感动上苍呢?我觉得原因有三个:

  一则是他真正的认识到了困难并想出了办法来战胜困难和挫折。不像智叟一样事不关己,所以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去参加搬太行山和王屋山的事情。

  二则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最大的困难就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克服自己,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呢?

  三是愚公及其家人有一定要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的决心,而把这两座大山搬走是他们的目标,他们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去发展,去实现,去创造。

  我相信只要人们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的,即使有些困难是现在克服不了的,但只要坚持,它总有一天会向你低头的。

愚公移山的故事3

  自盘古开天辟地后,他的身体奇迹般地变成两座大山,一座坐落在山西和河北之间,名为太行,另一座则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名为王屋。

  而北山下正好居住着一位名为愚公的老人,高高瘦瘦,将近90了,身子骨依然硬朗。

  老人子孙满堂,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唯一的痛苦就是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没有一条直达豫州南部的路,成了老人一生的'遗憾,于是愚公当机立断,决定移山。

  这天他把家人聚集在客厅,并向大家宣布要开始移山的事,大家都很赞成,可唯独他的妻子担心地说:“土都埋到脖子的人了,还想着移山呢,就算你能一动,土又放哪儿呢?”愚公摆了摆手,欲言又止,坐在一旁的一位男子回:“放到渤海边上不就得了”愚公听了,又点了点头。于是愚公就领着家族里三位勤劳能干的男丁上山。邻家的小男孩儿手里拿着冰棒也过来凑热闹。路途遥远,一年也才往返一趟。

  有个河曲的聪明两头听说了这件事,便来移山的地方,笑着劝愚公:“我说你也太傻了吧!就凭你的力气,走两步都喘,还想移山?连山上的一棵草,你都拔不下来。”面对他的冷嘲热讽,愚公只是笑了笑,回应他:“你思想太老套了,已经无可救药了,我死了,我儿子还有儿子,儿子再有孙子,孙子再有儿子,儿子再有孙子,照要这样发展,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山又不会变大,难道还担心移不完吗?移山只是时间的问题!”老头无话可说,只好尴尬离开。

  山神对他非常害怕,就像天帝汇报,而天帝却被他感动,下令让大力神偷偷搬走了两座大山。

  从此愚公家门前再也没有山阻拦,大路直通豫南。

愚公移山的故事4

  古时候,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有两座方圆七百里、高万丈的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北山住着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名叫愚公,每次出门,都因被这座大山阻挡,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达南边的豫州和汉水。

  一天,他聚集全家人一起商量,说:“我们大家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修一条直通豫州和汉水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愚公的老妻提出了疑问:“以你们的力量,连一座小山都不能搬掉,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大家说:“把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渤海边,就可以了。”

  第二天一大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他们用凿子凿,锄头锄,用竹筐畚箕装,把一堆堆的泥土和石块挑到渤海边上。愚公带领家人移山的事,感动了许多人,邻居寡妇有个七八岁孩子也来帮忙。

  在黄河的转弯处,住着一个老人名叫智叟。他知道愚公移山的事,便制止愚公这样做。他说:“你这样做,太不明智了。凭你有限的晚年和你有限的'精力,都不能动山的一丝一毫,又能把这么多的泥土和石块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你这个人很顽固,顽固得无法开导,还不如人家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智叟讲不出道理,只好不说话。

  当地的山神将愚公移山这件事报告了玉帝。玉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5

  北山有位愚公,年已九十,立志要把阻挡门前交通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率邻子孙开山垦壤,用锹挖、用肩挑,用箕畚运到别处去,一年往返一次。智叟劝他不要白费劲。愚公说:“我的决心下定了,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可以一代一代地搬下去。而山呢?搬掉一挑土,就少一挑土,这样下去,还怕它不平吗?”愚公的这种干劲,感动了上帝。上帝就命令神把两座山搬走了。

  [教学内容]实践的特征

  [简要分析]这个故事的本意在于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我们深为愚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的同时,也不免要问:“为什么一定要用锹挖、用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用现代化的机器和运输工具呢?”因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其手段是客观的:构成实践手段的材料是物质性的东西;制造实践手段不能随心所欲,使用实践手段也不能随心所欲,它们都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愚公移山的故事6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从前有个工匠,以打制金属装饰品为业。这只是一门很普通的手艺活儿,挣的钱不多。工匠常常考虑:怎么样才能凭自己的这点本事赚很多很多的钱,不但可以养活家人,还可以很快发财呢?

  有一次,工匠出门去办点事,在郊外碰到一大群人正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地过来,路上的行人都不准随便走动。原来这会儿正赶上皇帝出巡,工匠便和其他人一起站在路边迎候。

  皇帝出来郊游,正高高兴兴地四顾欣赏风景,忽然觉得头上什么东西不对劲,伸手一摸:糟了,头上戴的平天冠坏了。现在离宫又这么远,回去也来不及,这岂不是有损皇帝的威仪吗?急中生智,他只得叫贴身的侍臣问一下路上的百姓有没有会修补平天冠的。听了侍臣的问话,工匠马上从人群里钻出来,恭恭敬敬地说:“小人会修。”这到底是自己的本行,工匠很熟练地三下两下就把平天冠给修好了。皇帝非常高兴,马上叫左右赏赐给了工匠十分丰厚的财物,比他一年赚的钱还多得多。

  在回家的路上,工匠要经过一座山。在山里他遇到了一只大老虎,吓得他转身就想逃。可是他听到老虎的叫声中充满了痛苦,像是在呻吟,就大着胆子仔细去瞧了一瞧。只见老虎眼里都是泪水,躺在地上,伸出爪子给工匠看,原来虎爪上扎了一根大竹刺,鲜血直流。工匠说了句:“这个好办。”就取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干起来,不一会儿,就把竹刺给拔出来了。老虎用嘴扯了扯工匠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走开,就跑不见了。不一会儿,老虎回来了,它衔来一头鹿放在工匠面前,好像是要作为给他的酬谢。工匠高兴地收下了。

  回到家里,工匠赶紧叫来妻子说:“我们要发财了,我有两个技术,可以马上致富。”说完他将大门上那块“打制金属装饰品”的牌子取下,换上一块“专修平天冠兼拔虎刺”的牌子挂了上去。

  皇帝只有一个,他的平天冠能坏几次呢?给老虎拔刺更是偶然中的'偶然,这种碰运气的事,一辈子大概也只能遇到一回,怎么能作为谋生的手段呢?如果我们都这样凭侥幸行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越西地方有个男子,独自一个人过活。他用芦苇和茅草盖起了小屋住在里面,又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用自己的双手种了些庄稼,打下粮食来养活自己。时间久了以后,豆子、稻谷、盐和奶酪等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了,不用依赖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闲的时候就出去走走,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发愁,那就是老鼠成灾。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帮老鼠,日子不长便成倍成倍地增长。白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在房梁间上窜下跳地吱吱乱叫,打坏了不少东西。到了夜里,老鼠闹腾得更欢了,它们钻进食橱、跳上桌子、跑进箱子里,见东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东西不算,还把吃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这“咔嚓咔嚓”地一闹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这个男子觉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没有精神。他想了好多办法来治鼠,用药啦,下夹子啦,都试遍了,可就是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法子。这位男子对老鼠越来越烦,火气越来越大,苦恼极了。

  有一天,这个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跄跄地回家来,打算好好睡上一觉。可是他的头刚刚挨上枕头,就听见老鼠“吱吱”的叫声。他实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计较,就用被子包上头,翻个身继续睡。可老鼠却不肯轻易罢休,竟钻进被子里张嘴啃起来。这男子用力拍了几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赶跑再睡。果然安静了一会儿,可他忽然闻到一股叫人恶心的腥臊味,一摸枕边,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这么变着法子一折腾,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气直冲头顶。借着酒劲,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处烧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盖的,一点就着,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老鼠被烧得四处奔跑。火越烧越大,老鼠终于全给烧死了,可屋子也同时被烧毁了。

  第二天,这男子酒醒后,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他茫茫然无家可归,后悔也来不及了。

  焚庐灭鼠的故事提醒人们,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想个周全的法子去解决。若凭一时的冲动蛮干,只会得不偿失。

愚公移山的故事7

  传说古时候,太形山(即今太行山)和王屋山都是冀州南面的山。

  这两座大山之北,住着一个90岁的老头子,大家叫他北山愚公,因为大山阻隔,出入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便,于是愚公下定决心。一定要挖平这两座大山。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子孙们,全家人都欣然同意了。于是愚公带领他的子孙们开始了挖山,把挖出来的土运到很远很远的大海边倒掉。这是多么艰巨的工作啊!可他们满怀信心地坚持着干,连邻居小孩都来帮忙挖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听说愚公每天都在挖山,就走来教训他:"你这个人真是太愚蠢了!以你这样的残年余力,连山上的—殊小树也动摇不了啊,还想把大山搬走?"

  愚公望着自以为是的智叟,长叹一声,说:"你这个人真是不明事理啊!还比不上我们邻居的小孩子呢!我也许不久就要死了,但是我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这山却是挖一点就低一点,不会再增高的了,只要我们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不停地挖下去,还怕这两座大山挖不平吗?"

  足智多谋的智叟,这回也无话可答了。

  山神听到愚公的话,害怕他这样无休止的`挖下去,就连忙报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决心和毅力所感动,就命令山神把太形、王屋两座大山分别搬到朔东和雍南去了。

  启示

  认定一个目标,是完成一个事业的起点。有决心和信心,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达到目标。愚公率领他的子子孙孙们,坚定不移地干下去,结果感动了上帝,搬掉了两座大山。我们做事只要心诚,对事业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努力工作,也会感

  动上帝而创造出人间奇迹,使梦想成真。

  砌砖

  有名记者,为了一篇有关建筑业前景的专稿而到某个建筑区进行采访。

  当他走进建筑区时,看到一名年轻人正在砌砖。他便走向前去问他:"先生,你在做什么呢?"

  "你没长眼啊,我在砌砖呀。在这大日头底下干活,真叫受不了。"说着,吐了一口痰在地上。

  记者不再打扰他,便走到另一处去。他又碰到另一名正在砌砖的年青人。

  "嗨,先生,你在做什么啊?"

  "噢,我在建房子,每个幸福家庭都必须拥有一套舒适的房子啊!"

  启示

  同样是在砌砖,一个认为单纯是在砌砖,另一个则认为在为人建筑新屋。态度改变了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如果一个人的态度不

  好,对所从事的行业缺乏热忱及爱心,肯定无法达到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8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山,另一座山叫王屋山。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

  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这件事被天神知道了,天神说:”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从此以后,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难一直做,我们就说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会成功的!

愚公移山的故事9

  愚公门前有两座大山,每次出门都要绕路。吃完晚饭,愚公把一家子人都召集在一起,愚公边吸着烟边说:“大家都想想办法,咱家门口的山真碍事,以后我这宝贝孙子总得上学,总不能天没亮就得赶路,天黑还没赶到家呀!”儿媳妇听了也说:“就是,以后娃每天上学光路上就得七八个小时。”大儿子愁眉苦脸地说:“那咋办,要不搬家?”愚公立马瞪了大儿子一眼,火急火燎地说:“不能搬,咱列祖列宗都在这。”大儿子一听没有说话。愚公看着沉默不语的二儿子,就问道:“老二,你有啥想法?”老二挠挠头,支支吾吾地说:“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愚公敲了下桌子,说:“就这么定了。”一家人听了都傻眼了,这是两座大山,又不是两个小土堆,这得移到猴年马月呀?愚公继续说:“大家只要坚持,总有一天能移走这两座大山,为我的子孙后代开山筑路。”

  一家子听了愚公的话都精神振奋,都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辆大卡车,还有凿山的工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没日没夜的干,把多的石头都扔进海里,智叟一听愚公要移山,立马反对,愚公没有理他,继续干着。可没干几天,就出事了。

  他们把石头扔进海里,导致水位上升,引发了洪水,这下全村的百姓可遭了殃,有的`跑到愚公那去评理,有的则直接跑到玉皇大帝那去诉苦。玉皇大帝一听,怒了,不准愚公移山,并把治理洪水的事交给愚公,让他自己收拾烂摊子。

  愚公又不是水利专家,只得学习大禹治水的方法,开挖渠道,把水引到下游。愚公和村里的男丁每日开挖,可算是止住了洪水。

  大儿子对愚公说:“大家治洪水都累了,玉皇大帝又不让挖山,这可怎么办?”听了大儿子的话,愚公心想:“难道就没其它办法?难不成只能搬家?不行,我还是去让智叟献献良策吧。”

  智叟看愚公前来拜访,冷笑一声,说:“让你当初不听我的,这下可好?”愚公默不做声,只是静静地坐在旁边。“那依智叟兄看,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你带我去看看两座山吧。”

  愚公和智叟来到的山下,他们惊奇的发现,山上有很多漂亮的小鸟和鲜艳的花草,智叟灵机一动,对愚公说:“这里这么漂亮,不如,把这里的美景告诉玉皇大帝,把它修成假山,在中间开条路,让你们走路方便。”

  愚公认为这个方法好,话不多说,干了起来。玉皇大帝也觉得不错,给他们派出施工人员勘测地形,开道铺路,最终解决了问题。

  玉皇大帝召见了愚公,说:“你还真会想办法,这样既给百姓开路,又不会引发洪水,你修了半年的路,真是辛苦,快回去休息吧。”

  “愚公的坚持不懈,智叟的良策,这两人合在一起,真乃天下无敌也!”玉皇大帝大发感慨。

愚公移山的故事10

  话说愚公率子孙开始移山后,全家人大干快上,其中出现N种不同后果,出入意料:

  1、愚公及其子孙把山移到渤海之滨,久而久之,竞在渤海中填出一座山来,严重地影响了货船出海、渔船打鱼。海滨的百姓联合上访告状,后来惊动了皇上,皇上龙颜大怒,下一道圣旨,让其把山再移回去。愚公和子孙们接旨后晕倒。

  2、天神把太行、王屋两山移走后,愚公的后代住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十分惬意。但是,后来太行、王屋被当地人开发成旅游景区,当地人靠旅游业发了财,愚公的后代后悔不已。

  3、移走的太行、王屋两山,发现了金矿、煤矿等各种矿藏,当地山民靠此发了大财,于是住在一马平川的愚公后裔移民过去。移民过去不久,矿产枯竭,而愚公后裔原住地又发现了石油。于是,他们又再次移回去,移来移去,他们就被叫做“移动(人)公司”。

  4、愚公移山的英雄事迹闻名天下,秦始皇听说后,立刻派人宣愚公及子孙们进京见驾。秦始皇首先大力表彰了老劳动模范愚公的移山精神,并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接着鼓励他们,要利用自己的特长,再接再厉,为国家和人民出力作贡献,勇创新辉煌。然后,秦始皇把愚公及其子孙派往两处工程现场,一处是把山岭的一些山石树木移走,以便在山上修筑万里长城;另一处是把大山移走,用来修筑秦始皇自己的陵墓。就这样,愚公和子孙成了秦始皇“黑窑场”的苦工。

  5、愚公移山遭到智叟的嫉妒,智叟放话,一定要让愚公移山搞不成。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一个黑影悄悄地溜到某部门的门前,把一封匿名信投进举报箱。不久,某部门的执法人员来到移山工程现场,对愚公移山叫停。他们列举了愚公的几大罪状:一、盗挖古墓(其实是平了几个无主的坟);二、私开矿山(其实是挖山开石);三、克扣农民工工资(其实是愚公自己的子孙和亲戚朋友);四、雇佣童工(其实是凑热闹的邻居家小孩和愚公未成年的孙子)。最后,执法人员宣布了判决结果:数罪并罚,判愚公五年监禁和五千元钱罚款。

  6、愚公率子孙移山正干得如火如荼,惊动了山里的山神。山神可是天庭任命的管山的领导干部,山移走了,他就要下岗了。为保住他的乌纱帽,于是山神心生一计,他派几名山鬼化装成当地山民,热心地去帮愚公移山。后来,这些山鬼用黑白的石子磨制成围棋,用圆形的石子制成象棋,用方块石头做成麻将,并教会了愚公的`子孙们,于是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把移山的事早丢到爪哇国去了。

  7、愚公开始移山后,智叟立即出了几本书,如《愚公移山纪实》、《愚公和他的子孙们》、《愚公背后的女人们》、《愚公精神论》、《愚公传奇》、《我和愚公不被人知的故事》、《愚公大传》等等,居然成了愚公文化的研究学者,并被邀请到处讲学,赚得是盆满钵满,可怜愚公还在累死累活地干活。

  8、愚公带队移山到渤海之滨,考察了一番,回来后,子孙们暗暗着急:都去移山,生计怎么维持?正当大家都在闹情绪时,愚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与渤海之滨当地官府联系,移山运到渤海之滨的石头卖给他们,用于修筑海堤;运去的木材卖给他们,用于造船;运去的土卖给他们,填海造田。再者,购买当地的海盐和海鱼,运回内地出售,这样,一来一回都赚钱。另外,通过拍卖,对愚公移山的冠名权和电视转播权进行转让,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子孙们一听,个个喜形于色,群情激奋,一致感叹:移山不愧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赢利项目呀,愚公不愚啊1

  9、愚公移山不久被叫停,执法部门说他是无证施工,于是愚公开始跑到各部门办手续,送了无数礼,终于把手续跑齐了,于是由子孙们移山到渤海之滨,可不久,子孙们又转了回来,他们告诉愚公,路上突然建了许多收费站,运过去成本太高,于是移山工程不了了之。

愚公移山的故事11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做《愚公移山》。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每次出门去集市都要翻过这两座大山,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和家人一起去挖大山,想把大山移走。看到这里,我觉得很可笑,那么大的山怎么会能移走呢?妈妈说:“你接着看下去吧。”有人问了愚公和我同样的问题,愚公回答说:“我的子子孙孙一定会把大山移走的.。”

  读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有恒心、有信心。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那么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了,学习也是一样。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愚公家门口的两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12

  愚公移山是记载在《列子·汤问篇》中的一篇古代故事 。在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有两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哩,高有数万尺,北山住着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纪已经将近九十岁了,他就住在这两座高山的正对面。由于这两座高山阻挡了往北的通道,无论进出都要绕很远的路,愚公对这个情况非常的头痛。有一天他召集全家人一起商量,他说:"我想和大家一起尽力来铲平这两座山,使这条路一直畅通无阻直到豫州南部,汉水南岸,大家觉得如何?"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但是愚公的妻子有点不以为然地泼冷水,说:"我看以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小小的`山您都动不了了,你又能够奈何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高山吗?

  况且,我们要把那么多土石堆到哪里去呀?"于是家人讨论了一番,决定要将土石堆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愚公就挑了三个比较能够挑负重担的子孙,跟着他一起去凿石头、挖泥土,然后他们把挖下来的土石,用畚箕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孩,也蹦蹦跳跳的加入他们的行列,通常一个寒暑才能回家一趟呢。河曲智叟看到愚公他们这么辛苦,就讥笑他说:"你呀也太没有自知之明,太自不量力了吧,你看你这么大把年纪,又这么一点点力气,我看你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毁不了啊,你怎能奈何得了那么多土石呢?"愚公长叹一声回答他说:"唉,你的思想太顽固了,我看你连寡妇和弱小的孩子都还不如,我就是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但是这两座山又不会长高,又不会长大,我有什么好担心挖不平他们的呢,"河曲智叟听愚公这么一说哑口无言。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他真的很担心愚公要领着子孙这样世世代代的挖下去,所以,他把这件事情报告了天帝。

  天帝知道以后,被愚公的坚毅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儿子各背负一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东边(山西省的东部),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愚公以九十岁的高龄都还有向不可能挑战的雄心和毅力,人们现在在鼓励人家要勇于面对困难的挑战,要有恒心、有毅力的时候,都会说,要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的故事13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了一个老人移山的事情,这个老人就是愚公。传说愚公因为觉得门前的两座大山挡住了路,碍于出行,所以决定要把这两座山搬走。于是他就开始一筐筐地从山上挑土,不但是他们自己家,许多其他的人也过来帮忙。这时,河边住着的一个叫智叟的人听到这件事,就嘲笑他们:“你看,你们这不是白费力吗?这山那么大,人移得走吗?”但是愚公没有听智叟的话。最后,他们终于清除了那两座大山。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虽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称作“愚公”,但我觉得他这是一种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才是真正的愚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愚公身上有一种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奋勇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前进。这种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没有信念,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可能会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这种信念,使得这个老人朝着自己伟大的目标前进!而智叟呢,却把老人这种可贵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们没有这种执着与信念,是最可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不愿努力,当然感受不到那种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宽慰。

  对此,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记得那是一次期末考试前,这次考试我决定不要妈妈的帮助,并且暗暗地在心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考好!从此,我便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虽有决心,但是复习也还是很辛苦的。有时在深夜的灯光下捧一本习题,久久地思索着;有时面对几道方程,冥思苦想;有时读者、背诵着英语课文,直到深夜……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这次考试,我一定要考好!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此时,我心里就像在三伏天的烈日下吃冰块一般,舒服极了。那种欢欣与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让我们都一起来学习愚公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吧!

愚公移山的故事14

  太行山和王屋山是两座大山。这两座大山山高峰险,横亘七百余里。山北有个老翁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的家正面对着这两座大山,道路被大山阻隔,走路要兜很大的圈子,令愚公一家很烦恼。

  愚公召集全家大小,说:“这两座大山堵住我们的去路,出入不便,我们大家一起出力搬掉这两座大山,好吗?”

  大家都举手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凭你们这点儿力气,连个小山丘也铲不平,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泥土和石块往哪儿倒呢?”

  大家都说:“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就往渤海滩上倒吧!”

  第二天,愚公便带着子孙们动手挖起山来。邻居寡妇的一个孩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大家挖土的挖土、凿石的凿石,挖出来的土块和石头用畚箕运到渤海去。来来往往,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年四季很少回家。

  黄河边上有个聪明的老头儿,名叫智叟。他看了这情景,劝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连山上的草木都很难除掉,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

  愚公叹了口气,回答说:“你怎么还是那样不肯动一下脑筋呢?我看你还不如那寡妇的小孩。只要我们有决心,怎么搬不掉这两座大山呢?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 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添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一代传一代;而这两座大山,只会一天一天地少下去,再不会增高了。区区两座大山有什么值 得畏惧的呢?”

  智叟被说得哑口无言。

  山神听了愚公的'这番话,怕他挖山不止,就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毅力和精神感动了,命令天将帮愚公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搬走,一座放在朔州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以南,再也没有高山阻塞道路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15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愚公移山比喻依靠大家、坚持不懈一定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的故事03-09

愚公移山的故事(精选18篇)04-12

愚公移山的故事(合集15篇)03-27

愚公移山作文11-10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03-07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03-01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03-14

愚公移山的原文及翻译09-01

愚公移山新编作文12-26

【荐】愚公移山原文翻译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