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使楚的故事1
国家强了,就会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尊敬。然而春秋末年。对于当时的弱国——齐国的人民代表晏子会受到怎样的招待?强国——楚国的王上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禀报大王,这次齐国的晏子将要出使本国。”一位大臣前去汇报道。
“晏婴?他来了,听说此人善于辞令,口才非凡啊。”楚王一边点着头一边说着,皱着眉头,好像正思索着什么事。
“正是此人。”大臣附和着,而楚王正若有所思:“我国和齐国相比,我国明显较强。作为强国和这些小国小兵也没什么可谈。既然是代表齐国,肯定是齐国最有能力的人了,如果让他在我们楚国出差子,不更能显得我国兵强人强。还能使晏婴威风下降。人们都说晏婴能说善辩,本王倒很想看看,他哪有本王厉害。可是该怎么说呢?”
“众爱卿,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之人,现在将要来了。本王想看看他有多大本事,我也就是想羞辱他一下,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楚王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大臣们,他当时多么希望听到一个满意且一举两得的办法啊!
“大王,臣有一个点子,不知可不可行。”楚王手下的人可真是灵活,楚王话音刚落,坏点子就有了。
“快讲快讲。”楚王看上去还有些小激动,从座位上起身。好像得知国家打了胜仗回归。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的面前走过。这时大王您就问我们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臣相信这个晏婴再怎么能说善辩,这下肯定哑口无言了。”这个手下看起来信心十足,楚王更是情绪高昂。
“这个办法好,这个好。就这么办了,事成之后一定重重有赏。”
楚王手下的人找好了“演员”配好了戏,第一次当“导演”的他还挺合格。
晏子到了,楚王和众大臣一起品酒品菜。而楚王的大臣们狡猾地笑着,看上去十分友好,其实都在等待一场好戏的上演。
楚王心里期待着,手下想着就这样走一遍就能得到钱还有些激动,恨不得赶紧走完赶紧拿钱。
当人们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好戏将要上演了。
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哎,可惜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哪儿像要见大王那么紧张啊!个个都是悠然自得,想着演好了有钱拿啊!这时晏婴就产生了疑问“这个被绑着的`人肯定是犯了什么罪,才被绑到楚王这。但为什么这个犯人和其他犯人不一样呢?他看起来悠闲自得,而且走得比差役还快。哪个犯人这么着急见王上?”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楚王可真是实力派,表情,口气完全到位。还时不时瞄了晏子一眼,心里呢还不知道在怎么庆祝呢。
“犯了偷窃罪,还是齐国人。”差役低着头,还强调了齐国人。
晏子听了先是一愣,然后慢慢放下了手中的酒杯,想:“咦,这个人怎么那么奇怪,楚王并没有问犯了什么罪,他怎么先说了呢!在这个场合,偷东西也要向楚王禀报,那么楚王岂不是忙坏了,而且这人是齐国人?”晏子越想越不妙。楚王瞄着晏子地问了一句:“难道齐国人就这么善于偷东西么?还在我楚国,难道我国这么富有,使这些人羡慕?”晏子见情况不妙,立刻起身。晏子的善于辞令也不是浪得虚名的。脑筋转得飞快的,他看到了桌上的橘子,灵机一动,拿起橘子一边左右端详一边悠闲自得地说:“我听说,橘树生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在淮河以北就结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很像,它的果实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大王可知?”楚王还没搞明白晏子为什么突然谈起橘子,只知道不屑地回答道:“是因为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啊。”“对啊,在不同的地方。现在老百姓在齐国不盗,到了楚国就开始偷东西了。难道是楚国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听到晏子的辩论,楚王顿时哑口无言,脸色全变了。晏子则放下手中的橘子,微微笑了笑又坐下了。
有些大臣听出了晏子话中的破绽,想辩又不能。而楚王连整人都想不出办法,怎么可能听出其中的破绽呢。楚王只能自己找个台阶。尴尬地说:“晏子啊,你也别太往心上去,本王知道你宽宏大量,只是和你开了一个玩笑。来来来,继续品酒,继续继续啊。”晏子又拿起了酒杯,而楚王瞄了一下他的左右手,无奈的拿起酒杯,很长时间才喝了一口。
晏子使楚的故事2
二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即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才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晏子使楚的故事3
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旁开一小门,准备迎候晏子。
晏子到得城门口时,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从小门口进城,晏子心里清楚楚王的用意,便停在门口,对侍卫说:
“请你请禀报楚王,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内走进去。”
侍卫急传话给内宫,楚王一听,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问道:
“齐国的人一定不多了?”
晏子反问道:
“何出此言?齐国俟国都便有成千上万户人家,齐国的街市里,热闹的时候要互相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多得可谓:举手蔽日,挥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
“既然如此,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作使臣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
“君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派遣使臣要依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对方的国君是明礼的,便派明礼之人为使臣;对方国家若是有才智的,便派有才智的人出使;在齐国实在找不出比我更蠢的人来,就只好派我来了。”
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
“这位齐国人是位劫匪。”
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
晏子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结的橘子又香又甜;如果把它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结的果实又酸又苦。这是因为水土不同。我们齐国人从来不偷别人的东西,可是一到楚国就变成了小偷。我看,这一定也是因为水土不同吧!”
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晏子使楚的故事4
话说公元前770年,也就是春秋时代吧。有一个叫晏婴的外交官(也是当时的政治家)。齐王派他到楚国外交(也是学习楚国的优点)。晏子就这样出发了。
等晏子到了,楚王就一副满脸堆笑的样子迎了出来:“哦!原来是客人来了,失迎,失迎。来,请进请进。”说罢,楚王伸出手,十分殷勤地请晏子进来。“这是我国最好的酒,尝尝!还等什么,上菜!”晏子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小酒:“香!果然是好酒,婴先敬楚王一杯!”就这样你一杯我一杯灌下去,两人的脸都红了,不过两人也是海量,灌倒现在才微醉。
就在这时,有两个差役走了过来,还押着一个犯人。他们神色凝重,不过那个犯人却不声不响,见楚王也还是闷在那儿。
晏子心里咯噔一下,今天如此隆重的场面,怎么会有犯人经过?他有些疑惑,楚王好像也被吓着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犯人不放。
楚王略带有疑惑,但他脸上有一丝笑意快速闪过,这个细节被眼疾的晏子察觉到了,晏子托着下巴仔细一想,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楚王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绑着的人是干了什么呀?”差役好像有些着急,两个人抢着说了出来:“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紧皱眉头,轻轻嘟囔着:“齐国人,齐国人……”他向四周看去,当看到晏子时,眼神却牢牢抓住晏子不放了,楚王有种恍然大悟的样子:“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听到这里,我们也终于知道了,事情原来是这样:
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消息传到了楚国,楚王一脸不屑,嘴巴努了一努:“那个叫什么晏婴的,人家都说他能言善辩,现在快要来了,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能耐!我想羞辱一下他,我就不相信他能说得过我,诸位都来出出主意。”左右的近侍一齐到大王前跪下:“大王,我有一个好法子,不知可否?”“说来听听。”“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人的?小的就回答,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小的'们就回答,犯了偷窃罪。”楚王眼睛骨碌一转:“真是个好点子!”便不假思索认定了这个方案,现在,他就只等着晏子来了。楚王很得意,这些近侍也觉得能领赏,都很兴奋。【本文将楚国君臣事先的密谋策划作为补笔,也是一种结构上的大胆尝试】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一幕。
现在,大家都坐等晏子出洋相,晏子倒是不慌不忙,他站起来退到一边,又指了指饭桌上的橘子:“我听说,橘树生在淮河以南就能结出橘子,生在淮河以北就结出枳子,它们是叶子的形状很像罢了,其实它们果实的味道全然不同。”“哦?”楚王微微抬起了头。“原因如何?正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的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反而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楚王听了这话,仰面大笑:“圣人非晏子莫属!我看来是不能同圣人开玩笑的,现在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5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教学片断
师: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么反驳楚王的,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并读一读。学生边找边读
师:出示晏子的话,指名读。
师:你们读得很流利。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生:我觉得他说这话是胸有成竹的,因为他已想好了对付楚王的办法。
生:他说这话语气应该是严厉的,他是不能忍受楚王侮辱的。
生:我觉得他说话时应该是生气的。
师:你们都感悟得很好,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一读这句话,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两三名学生读,读完后评价。
师:出示句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如果我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晏子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王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生:(齐答)狗国。
师: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
生:晏子的这句话让楚王没有选择,只好乖乖地开城门。
生:晏子的话意思就是说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否则只能开城门,但晏子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说得很委婉。
生:晏子的话虽然委婉,但软中带硬,让楚王很难受。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你们走进了晏子的内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晏子?
生:机智的晏子。
生:勇敢的晏子。
生:聪明的晏子。
生:睿智的晏子。
生:有超人智慧的晏子。
师:再读一读,读出你心中的晏子吧!
师:第一回合的较量,楚王灰溜溜地败下阵来,作为一国之君,他能就此罢休吗?请看第二次较量。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了将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感悟,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想象晏子在被楚王羞辱时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说出感受后,带着这种体验去读晏子的话,然后体会晏子的话妙在何处,学生侃侃而谈,既有对晏子当时心理状态的揣摩与感悟,也有对晏子语言精妙的独到见解。在领会语言精妙中再次升华朗读,加深认识。事实证明,这种朗读比单纯停留在字词表面的朗读更让学生感受深刻。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
晏子使楚的故事6
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旁开一小门,准备迎候晏子。
晏子到得城门口时,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从小门口进城,晏子心里清楚楚王的用意,便停在门口,对侍卫说:“请你请禀报楚王,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内走进去。”
侍卫急传话给内宫,楚王一听,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问道:“齐国的人一定不多了?”
晏子反问道:“何出此言?齐国俟国都便有成千上万户人家,齐国的街市里,热闹的时候要互相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多得可谓:举手蔽日,挥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既然如此,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作使臣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君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派遣使臣要依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对方的国君是明礼的,便派明礼之人为使臣;对方国家若是有才智的,便派有才智的`人出使;在齐国实在找不出比我更蠢的人来,就只好派我来了。”
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这位齐国人是位劫匪。”
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
晏子也摇摇头说:“齐人在国内从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国便成了这个样子,真是风气不同啊!”
晏子使楚的故事7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8
晏子能言善辩,机智敏捷。他作为齐国的代表,出使楚国。
不走狗洞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的身材十分矮小,就想侮辱他。于是在大门旁开了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看了看这个狗洞,淡定地说:“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今天我来到的是楚国,如果从狗洞进去,你们楚国就是狗国。”迎接的人听了满脸通红,立刻请晏子从大门入。
见楚王
晏子进去后,到了王宫拜见楚王。楚王却傲慢地说:“你们楚国没有什么人了吗?竟派你来做使臣。”晏子一听,不慌不忙地说:“齐国都城的人十分多。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无比;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的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踩着脚后跟,怎么会没有人呢?”晏子摊摊手表示无奈。
楚王见状,又继续轻蔑地说:“既然这样,齐国为什么要派你来?”晏子听后赶紧假装委屈地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规矩,有才华的人去有才能的'国家,没有才能的人去没才能的国家。而我是齐国最无能的人了,所以只好到楚国来了,我本来实在不想来的,可这是齐国的规矩呀,我也是没有办法。唉······”
楚王听了,憋着一腔怒火,但又无处可撒,只好尴尬地笑笑,假装什么也没发生。
面对楚王的刁难,晏子并不慌张,而是沉着冷静地面对,利用自己的机智巧妙地化解了难题。可见晏子是多么的都能言善辩、机智敏捷啊!(陈思杰,泰河学校)
【晏子使楚的故事】相关文章:
新编晏子使楚04-29
晏子使楚作文08-15
《晏子使楚》原文及翻译07-16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03-15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03-08
晏子使楚原文、翻译02-29
《晏子使楚》优秀教学预案05-03
【热门】《晏子使楚》原文及翻译02-27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