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故事

时间:2024-03-25 18:42:42 好文 我要投稿

史记中的故事

史记中的故事1

  一字千金

史记中的故事

  子楚继位只有三年便去世了,太子嬴政继位。他尊奉吕不韦为相国,尊称他为“仲父”。当时,秦王嬴政年纪还小,太后亲自主持朝政,实际是吕不韦执掌大权。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发,二人私通。

  此时,战国四公子,即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名声远扬,他们礼贤下士、广交宾客,并且借此互相倾轧争斗。吕不韦所在的秦国虽然强大,他的家里虽然富有,家僮甚至多达万人,但是却不如这四人那么有声誉。吕不韦经常感到羞愧,于是,他不惜重金,召来了众多文人学士,优待他们,门下的食客达到了三千多人。

  当时,诸侯各国有许多辩才,例如荀卿等人,他们著书立说,使自己的学说主张遍布天下。吕不韦也打算如此,他要求门下的`食客们都将自己的见闻记载下来,最后将其汇集,编排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有二十余万字。他认为这些内容包括了天地万物以及古今万事,便为其取名叫《吕氏春秋》。不久,吕不韦把《吕氏春秋》刊写并张贴在咸阳的城门上,并且在其上悬挂赏金,邀请各地的游士、宾客,说如果谁可以增减书中的一个字,就可以得到赏金千金。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古籍,它为后人研究战国末期及其之前的中国各方面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史记中的故事2

  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史记中的故事3

  智救樊哙

  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的返回途中,因受伤而患病,车驾缓缓地行至长安。这时,燕王卢绾进行反叛,皇上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兵征讨他。樊哙启程后,有人在背后向刘邦说樊哙的坏话。刘邦听信了谗言,发怒说:樊哙见我病了,便盼望我死,真是气死我了。他采用陈平的计谋,召绛侯周勃在病榻前受命,对他说道:陈平速驾车马载着周勃替代樊哙领兵,到了军中以后立即斩下樊哙的头!二人接受了诏命,驾车急行,边走边商议说:樊哙是高帝的老朋友了,功劳很多,而且又是吕后妹妹吕嬃的丈夫,与高帝有亲戚关系并且身份显贵,高帝因为一时愤怒的缘故想杀他,只怕将来要后悔。我们不如把他囚禁起来交与皇上,由皇上自己处决他。他们没有到达军营,走到半路上,用符节召来樊哙。樊哙接受诏令,立即被反绑起来装上囚车,押往长安,周勃替樊哙为将,率兵平定燕地。

  陈平在返回时听说刘邦去世,他害怕吕后听信谗言发怒,便急驾车马先行。路上遇到使者诏令陈平和灌婴驻守荥阳。陈平接受了诏命,他先驱车赶到宫廷,见到高帝的灵位后,立即嚎啕大哭,痛哭流涕,趁机在高帝灵堂内向吕后禀奏处理樊哙一事的`经过。吕太后听后十分感动,哀怜陈平,对他说到:爱卿啊!您一路辛苦了,还是回去好好休息吧。陈平害怕谗言加身,坚决请求留宿宫中,担任警卫。吕太后于是任命他做郎中令,说到:请你好好辅佐教导孝惠皇帝。樊哙被押到长安,因为与吕后的特殊关系,便被赦免并恢复了原来的爵位和封邑。

史记中的故事4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史记中的故事5

  荥阳反间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反间活动,他在众将中宣扬钟离眛等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打算跟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楚国土地,各自为王。谣言在项军中传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项羽果然猜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等人。为了探听虚实,项王还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刘邦于是将计就计,备下丰盛酒宴,命人端进来。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哦!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项王使者窝了一肚子火,悻悻离去。回去以后,就把这些情况如实向项王禀告,其中也少不了一些添油加醋。项王果然开始怀疑起亚父范增了。范增见到荥阳城守军弹尽粮绝,士气消沉,建议项王火速攻下荥阳城。但项王已经不再信任他,对他的话充而不闻。范增得知项王在怀疑自己,就懊恼地对项羽说:“天下之事大局已定,君王自己干吧!我年事已高,无法再辅佐你了,请求告老还乡!”项羽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离去。范增回乡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客死他乡。陈平见反间计奏效后,趁机在夜里让两千名妇女出荥阳城东门,楚军以为是汉军主力,于是集中兵力向他们发动攻击,而陈平与汉王则从荥阳西门出城逃离。汉王随即进入关中,收集四处败散士兵,重整旗鼓后再次东进。

史记中的故事6

  驺忌进见威王才三个月就接受了相印。淳于髡见了跟他开玩笑说:“您真会说话呀!进宫才三个月就得到了国君的重用,我有些浅薄的想法,想跟你陈述一下,你意下如何啊?”驺忌说:“您说吧,我会恭敬地接受你的教诲的。”于是淳于髡便说:“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侍奉国君能周到无误,你的声名就能兴盛;但如果稍有不周或失误,声名就要毁灭甚至搭上性命,你一定要小心啊。”驺忌听后回答说:“您的话我一定会谨记在心的.。”淳于髡接着说道:“用猪油涂抹棘木车轴,是为了使它润滑。然而,如果轴孔是方形的话,车轮就无法转动了。”驺忌说:“我一定会小心地在国君左右侍奉的。”淳于髡接着说:“拿胶粘用久了的弓干,是为了把它们粘合在一起,然而胶毕竟不可能把缝隙完全合起来,你该怎么办呢?”驺忌回答说:“我要使自己依附于万民。”淳于髡又说道:“狐皮裘即使破了,也不能用黄狗皮去补呀。”驺忌应答道:“我要小心地挑选君子,不让小人混杂在其中。”淳于髡最后说:“大车如果不校正,就不能正常载重;琴瑟不把弦调好,就不能使五音和谐。”驺忌说:“我要认真地制定法律并监督奸猾的官吏。”淳于髡说完就离开了。他到门外时对他的仆人说:“驺忌这个人不简单啊,我对他说了五条隐语,没想到他回答我就像回声的响应一样,这是个难得的人才,不久他一定受封的!”过了一年,威王果然把下邳封给了驺忌,封号是成侯。

史记中的故事7

  毛遂自荐

  出处: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秦兵围困邯郸,赵王派遣平原君去求救,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那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订再返回随从人员不用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喻意: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史记中的故事8

  非子封秦

  非子是蜚廉的五代孙。当时,蜚廉的另一支后代宗族,即造父一族受到了周王室的宠信,被封在了今山西省境内的赵城。非子一支由于与造父一族的亲缘关系,也蒙恩居住在赵城,姓赵。

  非子和他的族人居住在犬丘(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他喜好马匹和其他的牲畜,并且善于畜养、繁殖它们。犬丘人将此事报告给了周孝王,孝王就命令非子到汧水、渭水流域去负责王室的.养马事宜。从此,王室的马匹得到了大量繁殖。

  大骆是蜚廉的嫡传后代,周孝王想把非子改立为大骆的嫡子,以便日后承袭祖先的爵位。但是,大骆的妻子,即当时申侯的女儿,已经生下了嫡子成。因此,申侯对孝王说:“以前,臣的祖先娶妻子郦山氏并且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将她嫁给了戎胥轩作为妻室,生下了中潏。中潏因为与王室的亲缘关系而来归附,保卫我朝西部边境,该地才得以和睦、安宁。如今,我又将爱女嫁给大骆做妻子,生下了儿子成。我们两家再次建立了婚姻关系,西戎都来归附我朝,因此,周的王业才能巩固到现在。听说大王您现在打算废除成的嫡子地位,此事关系重大,希望您要慎重考虑。”于是,孝王对臣下们说:“从前,柏翳替虞舜大帝掌管畜牧之事,牲畜就十分的繁盛。因而得到了虞舜的赞赏,虞舜就把自己的土地拿出一部分赏给柏翳,并封他为侯,还赏赐他嬴的姓氏。如今,柏翳的后人非子也替我繁畜马匹而且成绩优秀,因此,我也将分出土地封非子一族为周朝的附庸之国。”孝王就命人在秦这个地方兴建了城邑,让非子接续嬴氏的庙祀,称之为秦嬴。孝王也没有废除成的嫡子地位,以此来安抚西戎。

史记中的故事9

  逍遥的庄子

  庄子,蒙地(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名叫周。庄周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官吏,史称“漆园傲吏”,是地方官吏的楷模。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人。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其他的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的学问广博,各个方面都有涉猎。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因此他著述的十多万字,大体上都是类似寓言。此外,他还写了《渔父》、《盗跖》等文章,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也用来阐明老子的学问。但是像他写的《畏累虚》、《亢桑子》这样的书,都是空谈而没有事实根据。

  然而庄子善于编织文字、分析词句,善于描摹事物、抒发情感,故意捏造事情,以攻击儒家、墨家的学说,即使是当代有名的学者,也难免受到他的批评。他的`言辞潇洒自如、随心所欲,因此上自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有学问且贤能,于是派使者携带厚礼去邀请他,并且许诺让他做国相。庄周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两黄金确是非常厚重的薪金,卿相也是十分尊贵的职位。但您难道没见过大王祭祀时所用的牛吗?饲养它几年后,给它穿上带花纹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实就是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只想做一只安分平凡的牛,恐怕也没法做到了!我如果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就会是那样的下场了!您赶快走吧,不要在这里打搅我清心修道!我宁愿在污水沟里戏水,享受快乐,也不愿让国君束缚我自由的生活;我宁愿一辈子不做官,享受平凡带来的那份平静,也不愿放弃我现在安宁、快乐的日子。”

史记中的故事10

  圣人之初

  孔子,字仲尼,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了伯夏,伯夏又生下了叔梁纥,叔梁纥是当时鲁国的一位武将,年过半百的时候和颜氏少女在野外交合,后来生下了孔子。有一种说法是,二人野合以后,共同到尼丘山向山神祈祷才得以生下了孔子。孔子出生在鲁襄公二十二年,他是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长得奇丑无比,头顶中间下凹而四周隆起,所以,父母为他取名叫丘。

  孔子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得了暴病去世了,被埋葬在鲁国东部的防山。他的`母亲没有把父亲坟墓的所在地告诉给他,所以,孔子无法确知父亲的坟墓在什么地方。孔子小的时候做游戏不同于其他的小孩子,他经常摆设俎豆等祭器,模仿祭祀的礼仪、动作。孔子的父亲去世以后,拉扯他们兄弟二人的重任全压在他母亲身上。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读书成才,她拼命劳作。春夏秋三季,她给人拆洗缝补,冬天,她在四壁透风的茅屋里手捧湿淋淋的蒲草编草鞋,最终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不久就病死了。死后,孔子想把自己的父母安葬在一块,但自己不知道父亲的墓地,出于慎重考虑,他没有将母亲马上下葬,而是把灵柩暂时停放在曲阜五父衢的路边。陬邑人挽父的母亲知道孔子父亲坟墓的所在地,她将地点告诉给了孔子。这样,孔子才将母亲的灵柩迁到防山,与他的父亲合葬。

  还在孔子为母亲守丧的时候,鲁国的大夫季氏举行宴会,款待各地的名士。鼓乐齐鸣,十分热闹。孔子得知这个事情,好好把自己打扮了一番,便前往赴宴。季氏的家臣阳虎负责接待宾客,他看到孔子来了之后,赶紧把他阻拦住,大声喝到:请留步!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孔子向他施礼说:大人,我是来参加宴会的。阳虎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宴会是请名士的,你这种人也配来参加我可不敢让你入席。孔子一听,气愤地摔袖离开了。从此之后,更加刻苦努力,发奋进取了。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大夫孟僖子病重。他告诫自己的儿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辈在宋国败落。他的祖先弗父何原本是宋国的嗣子,但是让位给弟弟厉公。弗父何的后人正考父先后辅佐戴公、武公、宣公,曾经三次接受使命,并且一次比一次恭敬。鼎的铭文说:我第一次受命时鞠躬而受,第二次受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受命时俯身而受。我走路时靠墙根而行,也没有人敢侮慢我。我用此鼎煮些面糊、稀粥,以此来糊口、度日。他的躬勤节俭竟然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够成为国君、执掌国政,但是一定会有才德显达之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爱好礼仪,他不就是即将显达之人吗我命在旦夕之间,你一定要拜孔子为师。孟僖子死后,懿子谨尊父命,和另外一个鲁人南宫敬叔便到孔子那里去学礼。

史记中的故事11

  奇货可居

  吕不韦,原本是韩国阳翟的一个大商人。擅长经营之道,他往来各地,贱买贵卖,因此积累了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秦国太子去世。两年以后,秦昭王把他的次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非常宠爱一位姬妾,还把她立为正室夫人,号称华阳夫人。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华阳夫人没有能给他生一个儿子。

  安国君的儿子里,有一个名叫子楚,他的母亲名叫夏姬,不受安国君的宠爱,所以备受冷落。而子楚,在安国君眼里,有他也行,没他也可,后来,子楚被秦王派到赵国去当质子。即便有了人质在手,赵国还是经常遭到秦国的攻打。赵王大概认为子楚的父亲都没把他看得多么重要,便也杀都懒得杀他,况且如果杀了他,不仅没什么意义,反倒给了秦国一个借口。所以,子楚在那里并没有受到礼遇,倒也没有生命之危。

  子楚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又担当这么危险的任务,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所享受的待遇却很差。秦国那边根本不关心他,就像没这个人似的,赵国不杀他就算庆幸了,更不要说给他提供点补助了。他日常乘坐的车辆比较破旧,生活的费用也不宽裕,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他在赵国过得很不如意。

  当时,吕不韦正在赵国都城邯郸经商,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被当作人质的秦王之孙子楚。吕不韦虽然是个商人,但是却有着十分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极大的政治野心,他认为子楚的利用价值极大,可以说是奇货可居。于是,他正式去拜见了子楚,对他说:“我帮助公子光大您的门第。”子楚听后不以为然,笑着说:“先生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第,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第吧。”

  吕不韦则说:“您还不知道吧,在下的门第要等到公子的门第光大之后才能光大起来。”子楚见吕不韦不像是在跟他开玩笑,同时他又不明白吕不韦这句话的意思,因此,他请吕不韦入座,和他深入地交谈起来。

  吕不韦说:“秦王老了,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在下私下里听说,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对她言听计从,可是很遗憾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虽然如此,她却能够对嫡系继承人的选立起决定作用。现在,公子兄弟有二十余人,您只排在中间,并不受宠,又加上长久地在国外做人质,与父亲安国君的`感情更加深厚不了。如果秦王去世,安国君继位后,他也不会把您召回秦国,让您有机会与在他身边的儿子们竞争太子的位置。”子楚说:“是这样啊。那我该怎么办呢?”

  吕不韦说:“就像我们商人做生意需要资本一样,没钱什么都解决不了。公子现在缺少的就是钱,所以您没有能力送东西给您的亲戚,也没有能力结交那些贵族身边的宾客。所以即使你是再好的商品,也没人愿意出来替你宣传包装。在下虽然不能富可敌国,但手里也有几个钱,在下愿意拿出千金,来替公子做这件事情,在下要让公子成为华阳夫人的儿子。”子楚听了这话,立即离开座位,向吕不韦叩头,说:“如果先生的计策能够成功,事成之后,我愿意与先生共同享有秦国的土地。”

史记中的故事12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之句,似乎在说,贵妃拥有了无数“环迷”,其实不然。《资治通鉴》有注解,“……天下从风而靡。民间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就是说,杨玉环的偶像价值,体现在“靡”字上,浪费而奢侈,不怎么正面。

  前溯八百年,也有一则类似的民歌,歌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史记》)这个“霸”字很抢眼不好听,幸亏太史公在“自序”里有“嘉夫德若斯”的前评,一言蔽之,卫子夫乃是以德行恭谨,而受天下人仰慕;唯其有德,终演绎爱情、家族及身后三大传奇,而成全民偶像也。

  刘彻与卫子夫的爱情,长期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与吟咏,其缠绵、其动人、其细节,大多偏离了历史真实,如“卫娘鬓薄金鸾小”,誉其秀发之美而受宠;再如“舞学平阳态,歌翻子夜声”,誉其舞蹈之美而受宠等等。其实卫子夫就是一地位低下的歌手,无异于奴仆,“卫皇后字子夫,生微矣。盖其家号曰卫氏,子夫为平阳主讴者。”刘彻的大姐平阳公主效仿馆陶长公主故事,为弟弟选良家子。可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刘彻谁也不喜,“独说(悦)子夫”,从此相濡以沫49年,差点儿金婚,在历史上也是少见。

  说帝王专情,常识告诉我们,那是开玩笑。

  三千宠爱在一身,一见钟情啥的,不过是文学意象而已,漫说杨玉环做不到,卫子夫同样做不到。先是“入宫岁馀,竟不复幸”,被遗忘;后宫裁撤老弱,武帝逐一过筛子,又见到她,“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然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卫娘焉能不老?青春毕竟是短暂的,女人再美,也经不起时间的打磨,“后色衰,赵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宠,皆蚤卒。后有尹婕妤、钩弋夫人更幸”,应了一句俏皮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卫子夫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就“死”掉,她有自己的立身处世原则,即不喝醋、不饶舌,做好分内事,为丈夫当好后宫这个家。

  说起来蛮有趣,其时尚无《列女传》之类的闺阁读物,卫子夫册皇后时,郎官枚皋专门为她写《戒终赋》,这怕是我国最早的女子励志教材了,被子夫视为宝典,其美好德行或至此出,所以尽管色衰,仍受武帝敬重与信任。“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武帝每次外出,政务家事,全部托付给卫子夫母子,皇后也非常到位,每件事儿都有记录,丈夫回来当面汇报,武帝很满意,有时汇报程序也免了。《资治通鉴》曰:“皇后……虽久无宠,尚被礼遇。”这个“尚”字用得不准确。子夫无宠而被礼遇的`时间,从元朔六年王夫人出现,到征和二年巫蛊案爆发,前后延续32年之久,区区一个“尚”字焉能概括人家老夫老妻之间的那分默契?

  那么,德在家如此,德在国又怎样?

  和两汉大多数“贵震天下”的后妃所不同的是,子夫从不干政,想方设法地远离政治,“善自防闲,避嫌疑”,这正是她获得包括武帝在内的朝野上下、民间百姓一致尊崇的主要原因。

  卫家作为外戚,富贵及权势,不啻空前,且亦绝后。子夫大姐嫁宰相公孙贺,二姐嫁詹事陈掌,与小吏霍仲儒私通,生名将霍去病;哥哥卫长君为侍中,弟弟卫青娶平阳公主,父子五人皆列侯,“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典型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其他支属不说了,从行政到军队,从庙堂到边疆,随处可见卫家外戚的身影。卫子夫如果想弄权,不乏条件,但她没有,为后38年如一日,相夫课子而已,干干净净,毫无污点,全民偶像,盛名不虚!以至后来历代因尊儒而歧视“卑人”之史家,提及卫子夫,集体哑口无言!

  第二次巫蛊案发生后,太子被冤枉且无奈的造反,子夫支持儿子,属人伦之许可。汉武帝派人去收皇后玺绶,却无废后诏书;子夫自杀,“盛以小棺,瘗之城南桐柏”,葬礼简陋,追责更马虎,找不到记录;而后四年,未央宫再无新主人。这些均说明在刘彻心中,卫子夫是永远的皇后,无人可以取代。

  也正是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做法,卫子夫身后的清誉才能得以常青,宣帝上台后,才能理由充分地为曾祖母恢复荣耀,大张旗鼓改葬,“追谥曰思后”,使子夫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史记中的故事13

  千里奔袭

  穆公三十年,秦国协助晋国围困郑国。郑国派使者向穆公阐明了秦晋两国灭亡郑国的利害关系,语重心长地说:“灭亡郑国只会使晋国的实力增强,这对秦国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晋国的强大会使秦国产生更大的忧患。”秦穆公听了之后感到很有道理,于是罢兵回国了,晋国也随即撤兵。

  后来,郑国的内奸向秦国献计说:“我把守着郑国城门,秦国可以派兵来袭击郑国。到时候,我们双方里应外合,此事必成。”对于此事,穆公询问蹇叔和百里奚的意见。而他们却都回答说:“我军途径好几个国家、行程千里去袭击他国,很难取得成功。既然有人出卖郑国,谁又能知道我国会不会也有内奸将军队动向告诉给郑国呢?所以,此次奔袭不能进行。这一次,一向英明、仁义的穆公却没有听从贤臣的建议。他任命白乙丙、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和蹇叔之子西乞术为将军,率军袭击郑国。军队出征那天,蹇叔和百里奚前来送行,却痛哭不止。穆公听说此事,不高兴地问他们说:“军队出发作战,你们却在此痛哭,这是什么意思啊?”二位老人回答说:“臣下不敢打击军队的士气,只是我们的儿子从军出征,而臣下已经年老,恐怕他们回来晚了就无法相见了,因此在这里哭泣啊。”二位老人退下后,私下里对他们的儿子说:“秦军如果失败,一定是在崤山这个险要之地。”

  秦军一路东行,先是越过晋国领土,接着经过周王室都城洛邑的北门。王室成员王孙满见状,感慨地说:“秦军行动不合礼法,肯定会失败的`!”当秦军行进到滑这个地方时,正巧碰见了郑国商人弦高。弦高当时驱赶着一群牛,准备到周地去做买卖。他遇见了秦军,看出他们要去攻打自己的国家,担心自己被捉去杀掉,便随机应变,把自己的牛献给了秦军,并且对他们说:“听说贵国打算征伐我国,因此我国国君正在认真谨慎地准备抵抗贵军,并且派在下用这些牛来犒劳各位。”听了弦高这番话,秦国的三位将军互相合计道:“我军准备奇袭郑国,不料郑国已经知晓我军动向,等到我军赶到郑国,最佳的进攻时机早已经错过了。”于是,秦军灭掉了晋国的边疆城邑滑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就班师回国了。

史记中的故事14

  张仪使楚

  公元前313年,秦国想攻打齐国,可是楚国和齐国是同盟。秦惠王担心楚国援助齐国,就让张仪去会见楚王。张仪对楚王说:我国君王最喜欢的无过于楚王您,我国君王最憎恨的就是齐王,即使我这样的看门小厮最憎恨的也无过于齐王。可是大王您却与他关系密切,所以我国君王不能侍奉您,这让我也不能为您做看门小厮了。如果楚王能与齐国断交,那么您今天就可以派人跟我去秦国领取秦曾夺取的楚国方圆六百里的商於之地。这样,您便可以北方削弱齐国,西方对秦有恩德,并增加商於六百里土地的财富,这真可谓一箭三雕。怀王十分高兴,听信了张仪的.话,与秦国断绝了关系并将国相的玉玺赠给了张仪,还每天为他摆开酒宴,对外宣称说:我又得到我的商於了。很多大臣们都前来祝贺,唯独陈轸伤痛不已。怀王就觉得很奇怪,向他询问原因,他回答说:秦国所以看重您君王,那是因为您与齐王友好亲善。这样他就不能顺利地侵犯齐国或楚国,而现在您还未得到商於之地就先与齐断交,这必然会孤立楚国。秦国又如何会看重孤立无援的我国呢如果秦国先交出商於,然后我们再与齐断交,那么秦国的计谋就无效了。如果我们先与齐断交,再去索取商於,那我们一定会受到张仪的欺骗。您如果被张仪欺骗,就会怨恨他。怨恨他,就等于西边多了秦国的忧患,北边断绝了齐国的友好。韩、魏两国的军队一定会趁机而来,到时候我们楚国就会危机四伏了。楚王认为他这是多虑了,没有听从陈轸的意见,仍然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去接受商於之地。

史记中的故事15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

  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无奈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拨剑将玉斗撞碎并大骂项羽。

  范增的预言在数年后应验:项羽和刘邦在随后的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败北,在乌江自刎而死,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鸿门宴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的宴会或者不怀好意的事情。

【史记中的故事】相关文章:

史记中的故事【优秀15篇】03-25

成长中的故事02-21

成长中的故事15篇[热]02-22

成长中的故事15篇(实用)02-22

(热门)成长中的故事9篇02-26

史记《陈平之用》原文及翻译12-18

《史记·季布传》原文及翻译02-28

《史记·郭解传》原文及翻译03-23

《史记·张仪传》原文及翻译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