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其一课堂实录

时间:2024-03-13 19:36: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1

  师:上课,同学们好。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

  生:老师好。

  师:上节课。……走进1200多年前的那个秋天,去感受一下诗人在长江畔日千万思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鉴赏一下《秋兴八首》其一。(板书课题)

  师:注意这节课是鉴赏课,所以你们是主人,所以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因为古人说“诗无达诂”。首先,请大家听一下一位艺术家对于这首诗的朗诵。听的时候请认真体味朗诵者的感情。(放录音)

  师:录音出了一点问题,那么就由我来朗诵,也许没有这位艺术家朗诵得那么到位,但也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悟。

  (师朗诵)

  师:我已经读完了,接下来就请各位同学自己带着感情,带着你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自由地朗诵一下本诗。朗诵的同时请你结合注释,去思考一下自己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或者说你有哪些感受。接下来大家开始自由地朗诵。

  (学生自由朗诵了一分钟的时间)

  师:大家都读完了。接下来就请同学来谈谈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或者你在朗诵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赵勇:诗中的意象大多是很凄凉的。

  师:你抓住了一点:意象都是很凄凉的。还有吗?具体讲讲哪些意象给你这种“凄凉”的感受?

  赵勇:“孤舟”、“寒衣”等等。

  师:所以说,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带给你的就是一种凄凉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赵勇:还有题目是《秋兴》。(学生将“兴”读作第一声)

  师:应该读作“秋兴”(xìng)

  赵勇:诗的后面好像抒发了一种情怀,一种思念故乡的情感。

  师:哪里体现了出来?

  赵勇:“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一句。

  师:很好,请坐。你认为这一首诗的整体是凄凉的,抒发了诗人想念故乡的情感。再请一位同学讲讲看,还有什么发现?林杰?

  林杰:我赞同他的观点。(学生齐笑)

  师:可见赵勇的看法深得你心。只是你有自己的另外的一些看法吗?

  林杰:萧瑟阴凉的气氛。通过对自然界一些意象的把握,来体现自己思念故乡的心情。

  师:好的。请坐。那么自然界的意象是怎样和这种思念故乡的心情结合起来的呢?我们上个学期学过诗歌,是不是?鉴赏诗歌必须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大家还记得吗?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是怎样结合起来的呢?有人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板书)

  诗之胚是什么意思?是指诗的核心和主旨之所在。刚才林杰说了这首诗是通过自然界的万物抒发思念故乡的心情,可见景物都带上了情感。“情感”加上“景物”就成了诗歌的一个要素,是什么呢?(下面学生的回答隐隐约约)

  追问:带上情感的景物被称作什么?

  学生齐答:意象。

  师:所以说,我们在读诗歌时一定要把握住意象。接下来,让我们齐声诵读一下这首诗,读完以后,四人为小组交流。这首诗正好是四联,那么我们分配一下任务:第一组首联,第二组颔联,第三组颈联,第四组尾联。每一组对自己分配到的这一联里的意象进行思考、交流,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联想?接下来就一起朗读一下。

  (教师领起,学生齐声朗读。接着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国家安巡视,时间四分钟)

  师:好,交流的时间到,大家停下来。我先请第一组发表他们的看法与见解。如果其他组有不同的意见,待会儿可以做补充。

  池丽丽:“凋伤”、“巫”这几个字。这几个字给人一种阴暗、阴森、恐怖的味道。而这里“玉露”好像是早上的事物,应该是很美好的,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另外,枫树林给人的感觉是很红火的,出现在这里也显得怪。(大意如此)

  …………

  师:“红红火火”的感觉又怎么能跟“凋伤”放在一起呢?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你们组有没有人得出这个结论了?

  池丽丽:好像早上露水要蒸发了,生命结束了。

  师:这里我可以提醒一下。我记得上次我给大家发了一篇散文,其中一篇是《母亲的书》。母亲会背什么?(个别学生回答:“二十四节气”)对,每次她背到“白露”这个节气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特别的凄凉,为什么?白露这个意象象征什么?我们说不要忘了“它象征的季节”。好的,你先请坐。婷婷,你来谈谈你的感受。

  陈婷婷:凄凉。

  师:为什么?

  陈婷婷:“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节,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觉。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把“伤”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这两个字换一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出来?

  谢蒙伟:“凋伤”更能表达出一种伤心的、伤感的感觉。

  潘瑞东:……

  赵勇: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师:就好像人与自然的感情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状态。很不错,请坐。那我们说这里的枫树林会不会是杜牧《山行》里的枫树林呢?这里的“红”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红色呢?

  学生: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

  师:这样的红与后面一句“巫山巫峡气萧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学生:颓废、凄清、甚至是缺乏生命力的一种气氛。

  师:还有其他组的补充吗?没有,那么我们就进入第二联的推敲。第二联是作者归家途中看到的风景。这风景又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陈园园:想念故乡的急切。

  师:这两联中的意象能反映出诗人想念故乡的急切吗?朱光潜不是说过: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情感上进行推敲。你从这些意象中能推敲出这样的思想情感吗?

  薛慧娴:第二联想中写出了波浪很大,所以,我觉得这里也体现了作者心情的起伏不定。

  师:也就说波浪在涌,他的心情也有涌动。那他的心情为何起伏不定?

  生:因为他回到故乡,心情十分激动?

  师:诗人这时已经回到故乡了吗?注意看注解,大家要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进行想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好,你先请坐,再请另外一位同学来讲讲。

  王焕展:阴暗、阴凉的气氛,不是很平静,山被云雾围绕,这里反映出作者的一种心情。

  师:那这样的景反映出作者怎么样的一种心情?或许我可以给大家一些提示。这首诗,大家看下面的注解,写于公元766年归家的途中,但是之后的几年他都没有回到家,诗人在外流浪了好几年。我们说读诗要“知人论世”,要了解这个人,也要知道当时的时代背景。

  池铭锋:说明杜甫的心情像阴天一样,是很悲伤的,而且它和前面的第一句一样,都表达心情。

  师:也是通过意象表达心情。还有吗?

  池铭锋:他的心情是很悲伤的,也是很沉重的。

  师:结合背景的话,会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池铭锋: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

  师:在这里,思乡之情有没有直接的体现?似乎没有。请坐。也认为是一种心情的体现。那其他组的同学有没有补充?

  陈祥翔:它这里写“江间波浪兼天涌”,波浪好像很高,给人的感觉很灰暗。

  师:所以说,也是一种悲伤的情绪?你到底是想提问还是想……

  陈祥翔:我是想提问。

  师:那就把你的问题大声地说出来。

  陈祥翔:他这里写得是不是过于悲伤了?

  师:过于悲伤了?

  陈祥翔:这个“兼天涌”有没有太夸张了?

  (下面的学生齐笑)

  师:你抓的这个意象“兼天涌”,觉得是一种很夸张的写法,它怎么样夸张了?连天都跟着波浪在起伏,是不是?所以你觉得它太夸张了。那谁能回答陈祥翔的这个问题?你们觉得他至于这么悲伤吗?刚才我们已经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诗人流寓在外已经好些年了。

  陈祥翔:……

  师:好的,你先请坐。我们说,艺术的夸张,情绪的表达,有时候是必要的。

  赵勇:我想问一下,他是不是不能回去啊?要不然为什么在这里发感慨而不回去?

  师:他到底为什么不能回去,就让我们来看下一联。

  赵勇:这里描写的情境这么恶劣。是不是他回去受到了什么阻碍?

  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时代背景,当时的唐王朝处于什么状态?

  赵勇:衰败的状态。

  师:杜甫的晚年正好处于动荡的藩镇割据的时代,我们学过历史应该知道。所以说环境十分的恶劣,阻碍着他回家的路途。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情感,一方面也是对当时环境的暗示。

  师:接下来我们看第三句,这一句是这首诗里的名句。看看我们同学能从这句诗中体会出什么来。第一小组。

  陈琼翔:我印象最深刻的意象是“泪”,这“泪”应该是“丛菊”掉的眼泪。这让我们想到了杜甫《春望》中的一句诗“感时花溅泪”,人在很悲伤时景物带给人的感受。

  师:那实际上不是景物在流泪,而是……

  陈琼翔:……

  师:为什么花流泪更能体现出一种伤感的情绪?花开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陈琼翔:富有生命力的。

  师:但是现在杜甫的感觉却是花在流泪,真正流泪的人应该是谁?

  陈琼翔:诗人自己。

  师:可见流泪的不是你刚才说的菊花,而是诗人自己。除了这个“泪”让你印象最深刻以外,还有其他的意象吗?暂时还没有,好的,先请坐。另外请一位同学。

  林杰:我觉得应该把“丛菊”改成“残菊”。

  师:林杰同学要给杜甫炼字,认为应该把“丛菊”改成“残菊”,那就请大家说说看,该不该改?说说看,要讲出理由的。好的,你先请坐。虞一祺,你来讲讲。

  虞一祺:不能改,因为这个季节是秋天,秋天的菊花是开得很茂盛的。

  师:你从节气上而言,这个季节菊花应该开得十分茂盛。那他说,秋末的话,菊花还是会凋谢的啊。

  师:诗人为什么不选择“残菊”而选“丛菊”呢?“残菊”似乎更能体现出凄凉、萧条、残败的感觉来。

  虞一祺:诗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已经很久了,大概是出于对菊花盛开的一种向往。

  师:似乎考虑得还不够成熟,先请坐,可以再思考一下。请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戴康凯:残菊怎么可以两开?

  (下面学生齐笑)

  师:“两开”是什么意思啊?注解里是怎么说的?第二次开,也就说他在这个地方已经待了两年了,这里是他回家的路途中,是不是?路途中他停留了两年时间。好的,你先请坐。你觉得残菊不能两开,在理解上好像存在一些误差。

  赵勇:因为菊花古往今来代表着对家乡的思念。

  师:菊花代表对家乡的思念?(下面学生齐笑)这种说法牵强了些,菊花在古代象征着高洁,梅兰竹菊是四君子嘛。

  赵勇: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打算回故乡了,所以不应该写“残菊”,写“残菊”的话……

  师:事实上,他回不了故乡。好的,请坐。再想想,“残菊”意味着什么?破败。“丛菊”呢?

  茂盛。那这里说“两开他日泪”,“两开”是什么意思?开了两了次了,这说明他在这里已经待了两年了。那“他日泪”又是什么意思?

  赵勇:应该是他看到这里的菊花开得这么茂盛,就想到了故乡的菊花也是开的茂盛的时候。如果是“残菊”的话,那故乡的菊也会开得很残败。(下面学生齐笑)

  赵勇:这么去理解,好的,请坐。按我的理解,后面是“孤舟”,而写诗讲究对偶。后面是孤独,前面是“丛菊”,菊花开得这么茂盛,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而且我们刚才说了《春望》这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花得这么茂盛,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在掉眼泪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是不是更能体现出诗人一种心境呢?

  林杰:这里的花是不一样的,菊花是不能代表旺盛的生命力的。

  师:菊花为什么不能代表旺盛的生命力?

  林杰:因为菊花是清高、孤傲的象征,

  师:我们说杜甫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往往借花自喻。

  林杰:那诗人也可以用其他的花来自喻啊。

  师:菊花是秋天特有的意象,而且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

  林杰:……

  师:好的,你先请坐,关于这一点有不同的意见的,我们下课再讨论。接下来下一小组,在你们眼里,这一联中有哪个意象让你们特别感动的?(赵勇举手)

  师:好像只有赵勇发言积极些,其他……(学生笑,马驹举手)好的,请将不如激将,马驹,你觉得哪个字能带给你特别不一样的感受?

  马驹:“心”字,“心”前面是“故园”,“故园”就是家乡,“故园心”也就思念家乡的“心”。(其他同学笑)

  师:还有吗?

  马驹:这里体现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师: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马驹:“系”

  师:“系”是什么意思?

  马驹:“系”就是系舟上岸。

  师:那么,这个“系”就是把舟绑在岸边,是不是?自己上岸了,那它怎么和后面的“故园心”联系起来?

  马驹:说明他急切地想回家。

  师:那为什么还要把船绑了上岸呢?

  马驹:上岸回家去。

  师:注意下面的注解,这里还不是他的家乡。

  马驹:他上岸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乡。

  师:当作自己的家乡吗?你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好的,请坐,再思考。

  赵勇:“孤舟一系故园心”有没有可能系的不是舟而是“故园心”?

  师:所以说,你认为这里的“系”有双重含义,虽然这里说“系”的是舟,但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很好,请坐。还有其他同学找到了别的值得推敲的意象吗?其他组呢?陈祥翔,我刚才看到你欲举非举,你有什么要讲的吗?

  陈祥翔:我刚才选的也是“系”,现在没有什么好讲的了。

  师:赵勇把你要说的已经全说光了?那还有其他意象让你特别有感觉吗?比如说……

  陈祥翔:“孤舟”。

  师:那么“孤舟”是个怎么样的意象,你能否想象一下?

  陈祥翔:一只小船。

  师: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中?

  陈祥翔:宽阔的河面上。

  师:应该是江面上吧,前面已经提到了。这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江面呢?

  陈祥翔:波浪起伏的。

  师:这么一条孤舟处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凄凉。

  师:凄凉,而且飘零,是不是这样的一种感受啊?一条小船在波涛之间起伏,有时甚至有被波涛吞没的感觉。

  陈祥翔:我还是觉得这样的描写

  (学生齐笑)

  师:你还是执着于自己刚才的观点,觉得这样写太夸张了。

  陈祥翔:这孤舟也太脆弱了。

  师:孤舟太脆弱了,你提到这一点。那大家说说看,孤舟是不是脆弱的。

  一个学生很快回答:不是的。

  师:不是脆弱的,那就是坚强的?

  陈祥翔:江间波浪兼天涌……

  师:兼天涌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与脆弱?江面是如此的波涛起伏,又是如此的宽广,一条孤舟系于岸边,是不是更能给人一种脆弱、萧条、残败的感觉?大家一定要拓宽想像的思路与空间。好的,请坐。

  林杰举手:我有一些问题。在这名诗中,“故园心”怎么可以被系住?

  师:这个问题好像偏离了我们的思路。“系”在这里是“牵系”的意思,是指心“牵系”“故园”的意思。好的,请坐。

  师:时间关系,我们进入下一句。这一句有一点难度。第一小组,哪位代表?

  方舒:刚刚我们讨论了一下,为什么这句中要用“暮”字,而不是“早上”或“中午”呢?因为“暮”即“黄昏”,太阳落山了,出游和工作学习的人都要回家去了,而且它这里是说回家是做寒衣,虽然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加上天气寒冷,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做衣服,心里还是很温暖的。这样子的一种感觉更能和作者那种不能回家的悲凉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就是说,大家都在为冬天做准备,做寒衣,而作者只有一个人,而且身上穿得很单薄。这种单薄更能显示出“凄凉”的心境。

  方舒:我还想谈谈刚才的林杰同学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用“丛菊”而不用“残菊”?就像老师说的:“丛菊”是菊花开得很茂盛,能和作者孤身飘泊在外的感觉形成对比。如果用“残菊”的话,那就是有同病相怜的感觉,那就不会突出一种特别的凄凉。还有他说为什么不用富丽堂皇的花来形成对比,我觉得菊花基本上是颜色比较淡一点的,联系上下文,我觉得这里的意象都是比较悲凉的一种感觉,就是枫树也是一种很浓重的颜色,如果用很富丽堂皇、很艳丽的花,会把整首诗的意境破坏掉,显得不和谐。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师:个人的观点也很精彩,很富有条理性。接下这组同学能不能替方舒做一下补充呢?刚才讲到秋天,起风了,大家都在做衣服,而诗人衣着单薄,显得分外凄凉。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这个“暮砧”啊?我们在《说木叶》中有一句“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是不是?那么,这个“寒砧”与“暮砧”都带有什么样的寓意啊?(下课铃响起)大家想想看“白帝城高急暮砧”是个怎么样的情景:夜晚到了,敲打洗衣石的声音一声急过一声,慢慢地由慢到快,这样的场景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谢丽娜,你来讲讲看。

  谢丽娜:这,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

  师:紧张?

  谢丽娜:人紧张的话,心跳也会加快。

  (学生笑)

  师:请坐,陈祥翔

  陈祥翔:山城这样高,但作者能清楚地听到敲打洗衣石的声音,说明夜很静。

  师:可见四周很安静,而一声声的捣衣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敲击在空中也敲击在诗人的心中。好的,请坐。这是我们同学对这首诗各自的体验与把握。最后我们来做一个工作,今天我们这节课是读《秋兴八首(其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点感受,或多或少而已。我们就把“《秋兴八首(其一)》有感”当作副标题,请大家给它一个正标题,要求能体现你对整首诗的感悟,或者说是你从这首诗中感觉出来的思想感情。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任务就放到课后来完成,并且请大家用散文性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诗,数不少于200字。好,下课。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2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3、赏析诗歌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教学方法

  交流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把握作品的情感,品味作品国思乡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深刻体会诗人忧调,感受诗人忧国思乡之情。感受诗歌对秋景的形象描绘,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步骤

  (一)导入

  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面对秋景,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秋天草木的零落又“摇荡”起杜甫怎样的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二)背景介绍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史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这时杜甫失去依凭,年岁已经很大了,他怀念长安,曾写过这样两句诗“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杜甫不但年轻时在长安住过很久,而且他的祖先杜预也是长安人;长安既是国家的首都,又是自己的故乡。中国的乡土观念一向很重,无论如何也想要在自己的故乡终老,所以他说:我怎么甘心在他乡异县就这么终老了,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一定要回到陕西,回到长安去。但是长安经过安史之乱的沦陷后,又在肃宗之后的代宗时期一度沦陷在西藏吐蕃人的手中,西藏离四川很近,所以从四川到长安的陆路上很不平静,所以从陆路上回去很不平安,于是杜甫决定从水路回去,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三)题解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秋兴》第一首,是组诗领起之作,八诗之纲领。(《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四)吟诵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生朗读,师生评析

  3、听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诗歌

  4、学生齐读诗歌

  (五)品味赏析

  1、首联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明确:“玉露”是像白玉一样的露水,有一种洁白的暗示,“枫树林”在秋天是最美的,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他说枫树经霜后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所以“枫树林”有一种红色的暗示。杜甫说“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所隐藏的白色与“枫树林”所隐藏的红色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而他中间结合的凋伤两个字:露水很冷,降下来以后就使红色的枫树林摧伤而开始凋落了。“红于二月花”的这么美丽的枫叶,现在已经凋伤。那是一种生命的凋伤,不是普通生命的凋伤,而是一种那么鲜艳、那么美丽的生命的凋伤,这就更增加了生命的悲哀。

  “ 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虽然只写了两个地名,可是包罗很广:从高山到江水,从高处到低处,都包括里面了。“萧森”就是萧条凄凉的感觉:在冰冷的露水使枫树凋零的时节,往上看,是高高的巫山;往下看,是滔滔滚滚的长江水,奔腾的江水就在两岸高峰的夹持之中,从山上到江水都是一片凄凉、肃杀的秋景。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前一句表现了美好的生命的凋伤,后一句从上到下被秋天的萧森气象所笼罩,这两句是总起,写出一个整体的背景、整体的情调,然后就分别来写“巫山巫峡”是怎样的“气萧森”了。就像拍电影一样,先有一个整体的大镜头,然后这里拍一个局部的镜头,那里拍一个局部的镜头。杜甫也是这样,先给了我们一个整体的情调,然后把我们带到萧森的气象之中。那么“巫山巫峡”到底怎么样呢?我们赏析第二联。

  2、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

  江间、波浪、天,塞上、风云、地阴。从下往上看,滔滔滚滚的江水从地上一直涌到天边;从上往下看,强烈的风和阴惨的云从天上一直阴到地下。这两句都是眼前所看到的巫山巫峡的现实景色,可是同时,这两句里面有象喻的意味。他所象喻的是什么?是从天上到地下的动荡不安。波浪的兼天是动荡的,塞上的风云也是动荡的,而且有一种不安的骚乱的感觉:塞上是风云的晦暗,地下是波浪的动荡;江间是波浪的动荡,天上是风云的晦暗——整个都是象喻,象喻了杜甫对整个时代的一种感受——大唐经过玄宗的开元盛世以后,经过安禄山的变乱以后,整个王朝的命运都在动荡和晦暗之中。他自己的漂流、失意、整个唐王朝的`命运都在这两句所描写的秋景之中了。

  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如何理解?“他日泪”是什么意思?

  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总结。

  明确

  前面都是写大自然,写夔州的秋景;在这两句中,一个流泪的人——诗人自己出现了。他是在“秋兴”这组诗的前一年春天上的“孤舟”,到那年的秋天,在旅程中看到了菊花的开放;现在又是一年的秋天,菊花又开了,他两次看到菊花开放,所以是“两开”:本来以为登上船就可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很快的回到北方、回到长安了。可是,一年又过去了,有看到菊花的开放,因为路途的不安定,我现在依旧被阻滞而羁留在途中,依旧在长江三峡中漂流——“两开”之间代表的是时间的流逝。

  去年看到菊花开的时候我流下泪来,今年看到菊花开放我又流下泪来,流下像从前一样的漂泊思乡之泪。

  现在他说我的心就和这条船结合在一起了,这个孤舟是我回故乡去的唯一的依赖。此时我不得已把船系在岸边,其实所系的不只是一条船,而是我欲回故园的一片乡心!

  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以景结情,“刀”是剪刀,“尺”是量尺,“催”就是催人拿起刀尺,缝制寒衣。这是什么?有家的人啊!有家的人都要准备过冬的衣服了,而此时杜甫仍漂泊在旅途中,他的“寒衣”在哪里?所以当他听到每一家都在准备过冬的寒衣的时候,他听到白帝城上传来“暮砧”捣衣声的时候,他更有一种流落他乡的漂泊之感。

  (六)课堂小结

  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的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融情于景,景中含情,字字发自肺腑,感人至深。希望大家课后仔细品味。

【秋兴其一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03-01

兴游曲水园作文09-06

《秋天》课堂实录02-29

称赞课堂实录12-19

赵州桥课堂实录12-18

《项链》课堂实录12-08

《白鲸》课堂实录03-08

《背影》课堂实录03-03

课堂实录:社戏03-13

《掌声》课堂实录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