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13 15:12:42 好文 我要投稿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5篇(必备)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1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5篇(必备)

  师:同学们,当你们高兴或忧伤时,你会怎样表达?

  生1:读诗。

  生2:读诗。

  师:我们的古人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

  (生齐读《鸟鸣涧》、《静夜思》、《早发白帝城》)

  师:不同的诗,表达不同的情怀。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夜晚水乡幽美的景色又勾起作者哪些遐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停泊。

  师: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

  生:夜晚。

  师:夜晚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静谧。

  师: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一读题目?

  (指名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夜的感觉,读出了泊的情怀。真不错。

  二、通读感知,读通读顺

  师: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投入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大家。谁愿意做今天课堂上第一个为我们朗读诗歌的人呢?

  (生1朗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谢谢你为我们带了个好头。

  (生2朗读)

  师:只要做到字字入梦,句句入心,一定能读好。

  (生3朗读)

  师:读得不错!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生4朗读全诗)

  师: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也想读。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你们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全场掌声)

  师:好!味道出来了。还想读吗?现在,分男女生读。男生读前四字,女生读后三字。

  (男女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味道,我们还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的插图,自由读诗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同桌先交流一下。

  (生自学自读,同桌交流)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师: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师:你在用心灵思考,你有诗人的潜质。谁再来说?

  生2: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师:好词好句不断从你的心里流出来。谁再来说说?

  生3:第一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你们刚才的话连起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闭上眼睛,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悟,齐读诗歌!

  (生齐读)

  师: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时候,本该是干什么的时候?

  生:睡觉。

  师:诗人张继睡着了吗?

  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说明了他没有睡着?

  生1:愁眠。

  生2:愁眠。

  生3: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

  生1:难眠。

  生2:不眠。

  生3:未眠。

  师: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这个词。

  (生齐读“愁眠”)

  师:有点愁,再读。

  (生齐读“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诗人为什么愁呢?

  生1:他赶考落榜。

  生2:亲人离去。

  生3:有烦心的事。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下资料。(大屏幕出示,指一名学生读)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2

  教学目的:

  l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l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l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的古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回忆、背诵古诗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拨)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非常珍贵,今天,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二、故事导入,初步感知

  1、教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播放课件,教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美吗?

  生:太美了。

  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

  3、学生自由读:

  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4、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正音。

  师:大家读的可真起劲!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有感情读)。

  师:你读的可真美。

  生:老师,我想把这首歌唱出来。

  师:(很惊讶)好,我们很想听。

  生:(唱)

  师:哦,现在你是这样演绎这首诗的。我希望一会学完之后请你再揣摩一下,应该为这首诗配上什么样的曲调。

  师:这么美的诗,想进一步了解诗中的内容吗?通过刚才的学习,我觉得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也非常的聪明,所以,我想请你们自学这首诗。行吗?

  生:行!

  师:老师相信你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一定会学懂这首诗的,对自己有信心吗?

  师:好,谁愿意读一读自学提示?

  生:指名读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自学这首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2、交流自学情况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特别认真,相信你们都有好多收获,交流一下彼此自学的情况。你们想更多地了解这首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理解的内容,在小组里说一说。我们一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生在小组里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随机指导.

  (2)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师:我看到了,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交流,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谁愿意说一说?

  生:我知道了姑苏这个词的意思。

  生: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半夜停船靠岸在枫桥边。

  生:我知道了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生:我还知道了作者的心情很忧愁,睡不着觉。

  生:

  师:(点拨、评价、指导)

  (3)质疑并解疑.

  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

  生:我不理解客船的意思。

  师:谁愿意为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半夜敲钟?

  生:为什么说霜满天呢?天上也没有霜啊?

  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师: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4)教师小结:

  师: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谁愿意说一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月落、霜满天,渔火,江枫;听到了乌啼,钟声。

  师: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你现在能体会到作者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指导朗读、背诵、默写

  师: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忧伤。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那时的感受呢?

  生:应该低沉。

  生:还应该慢一点。

  师:对,应该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来读。(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要是在注意一下句中的停顿、重音就更好了。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的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师:听老师再读一遍好吗?看谁悟性最强,感觉最好。在下面试着再练一练。

  师:谁愿意读?

  师:真不错。

  四、歌曲激情:

  师: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涛声依旧》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变的,下面请同学们听歌曲的录音,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一唱。找一找歌中所唱的哪些与这首诗的内容有关系,并拿出笔来画一画,比一比,谁找得准,谁找得多。

  (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

  师:我已经看出来了同学们都陶醉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了。谁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化用的诗句?

  生:老师,我知道我刚才编的歌问题在哪里了——有点太活泼了!

  师∶(赞许地点头)是呀,你很有悟性!

  生:这首歌曲调优美,但我觉得化用的诗句更感人贴切、意境深远。

  五、试背古诗:

  师:现在我想调查一下,有多少同学能背诵下来这首诗?

  生:(纷纷举手)你们太出色了.好,请会背的同学起立,不会背的同学看书,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生:(试背)

  师:真好,能看出你们是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愿意接受我的最后一项挑战吗?

  生:能!

  师:能默写吗?好,请你们拿出纸,能默写的默写,实在默写不下来的可以看黑板上的提示,实在记不住的同学,就请你抄写一遍。可以吗?

  六、留研究性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回家之后请你们完成这样一项作业: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为《枫桥夜泊》这首古诗配一幅画,再涂上颜色,好吗?

  七、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八、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听到:乌啼、钟声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愁

  感到:寒霜满天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3

  师:请看大屏幕。陈小奇写过这样一首歌(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 《涛声依旧》

  师:谁来读读?(生读)。读得很好听。

  师: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生:睡不着,失眠

  师:是的,睡不着。无眠拆开是无法入眠。无法入眠就是不能入眠,不能入眠合在一起两个字就是——

  生:不眠。

  师:无法入眠就是难以入眠,合在一起两个字就是——

  生:难眠。

  师:无眠的近义词就是——

  生1:不眠。

  生2:难眠。

  生3:失眠。

  师:是什么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生:钟声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呢?一起去看看。早在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生读)

  师:再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生再读)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

  生:寒山寺的。

  师:为了听钟声,等了多少年?

  生:十年 。

  师:十年,120个月 ,3650天 。这钟声的魅力为什么如此之大?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也写过这样的钟声。(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

  生:寒山寺的。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又”字说明就是寒山寺。

  生:“枫桥”就是寒山寺。

  师:每次经过寒山寺,每次路过枫桥,诗人都会想起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为什么几度经过忆张继呢?早在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诗人陆游也写过这样的钟声。(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 《宿枫桥》

  师:七年前陆游到过哪,听到过什么?

  生:到过寒山寺,听过钟声。

  师:一年又一年,变的是南来北往的人,不变的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七年可以变成多少年?十年可以吗?把七年变成十年,诗人也一定会这样写(生齐读)。把十年变成百年,诗人也一定会这样写(生齐读)。把百年变成千年,诗人还一定会这样写(生齐读)。

  师:十年不变的是钟声,百年不变的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陈小奇在歌中这样写钟声(生齐读);200多年前的王士祯这样写钟声(生齐读);500多年前的高启这样写钟声(生齐读);500多年前的陆游还是这样写钟声(生齐读)。

  师:问题来了,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都有钟声、寒山寺?

  生:为什么都写到了张继?背后到底有什么呢?

  无限愁眠寄钟声

  师:所有问题都跟一个人紧紧相连,所有问题都跟一首诗息息相关。这个人是张继,这首诗是《枫桥夜泊》。(大屏幕出示这首诗)

  师: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生自由读)

  (指一生读)

  师:好,字字落实。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这叫清清爽爽,还要有板有眼地读。

  (生读)

  师: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师生再合作读)。

  师: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你读后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

  生: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凄苦……

  师:对比着想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会孤独吗?读杜甫的《绝句》会忧愁吗?

  为什么读《枫桥夜泊》读出的是凄苦、悲伤呢?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插图、注释,更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是诗中那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向你传递这样的情绪?

  (学生圈划,批注)

  师:看着大家划的一条条线,你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心得了,你的心得到底如何,老师提一个问题考考各位。张继枫桥夜泊是睡觉时,这个夜晚他睡着没有?

  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生:愁眠(圈出)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

  生:失眠、无眠、难眠、不眠。

  师:齐读“愁眠”这个词(生齐读);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生齐读);轻一点(生再齐读)。

  师:在“愁眠”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按照诗的顺序说。

  生:月落 (用曲线划出)

  师:月亮落下去后,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幽暗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生:江枫(用曲线划出)

  师:江枫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火红的枫叶在江风中瑟瑟摇曳。

  师:因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

  生:渔火 (用曲线划出)

  师:怎样的渔火?

  生:忽暗忽明的、隐隐约约的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他听到了什么?

  生:钟声(用直线划出) 。

  师:在哪?(生:姑苏城外寒山寺)什么时候(生:半夜)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还听到了什么?

  生:乌啼 (用直线划出)

  师:那是什么样的乌啼? (生: 孤独、凄惨)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感到了什么?

  生: 霜满天

  师:霜应该在地上,所以李白才有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满天呢?是不是张继感觉出了问题?

  生:是因为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师:所以,不是满天的霜,而是满天的——

  生:是寒满天,冷满天。

  师:看诗句。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生:愁眠),都伴随着(生:愁眠),都笼罩着(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对愁眠。)

  师:对是什么意思?体会过对的味道吗?词典里“对”有这些意思(大屏幕出示)

  对:①对待;对付。如:对事不对人。

  ②面向;朝着。如:对着高山。

  ③对面的;敌对的。如:对手。

  ④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如:对对联。

  ——见《现代汉语小词典》(第4版)

  师:应选哪个。(生选,交流)

  师:有选2的,有选4的,都有道理。向着,朝着,就是江枫渔火向着愁眠;也可以两个事物配合得天衣无缝,江枫渔火与愁眠交织在一起。但词语理解不是这样死板的。有人说这里的“对”是指“伴”。换上去读一读(生读),通吗?(生:通)。行吗?(生:行)。味道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他?

  (师范读)

  生:最希望朋友来陪他。

  生:母亲、家人、妻子 ……

  师:但是,漫漫长夜,没有亲朋好友的相陪作伴,有的`只是——(生读诗);在这里,没有妻子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生读诗);这里没有亲朋好友相伴,没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没有妻儿的相伴,这里没有伴,只有——(生:对),只有——(生:对)。师:这一“对”,对出的是张继心中的无限——(生:愁、悲伤、忧愁、寂寞、孤独)。于是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

  (配乐,范读)

  (生齐读)

  师: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在心中轻轻念道——(生读诗)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生接读:夜半钟声到客船)(反复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轻)

  师: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生:看不见)(师擦去板书:月落);乌啼划破长空,转为沉寂,还有吗?(师擦去板书);这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师擦去板书);江枫还看得清吗?(师擦去板书);这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还看得见吗?(师擦去板书);这点点渔火忽明忽暗,忽有忽无(师擦去板书)。天地间还有什么可以相对的呢?没有了,没有了。突然,听——(视频、课件——钟声)

  师:你听,钟声传来了,一声又是一声,这声声钟声一下又是一下,敲打着张继的无眠,那钟声好像在说些什么?拿起笔,展开想象,请用“张继啊,张继——”开头写写,那钟声好像在对张继说什么。

  (生写)

  师:在这个霜气满天的秋天,张继夜泊枫桥,辗转反侧,愁眠之情萦绕在他的心上,这时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悠悠传来,这钟声好像在对张继说——

  生1:张继啊张继,如果你无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单,让我来陪伴你。

  师:多么知冷知暖的钟声。

  生2:张继啊张继,人的一生有悲欢离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当你烦恼忧愁的时候,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师:这是多善解人意的钟声啊。

  生3:张继啊张继,为什么不睡,为什么为么忧愁,这一切是为什么?

  师:这是充满好奇的钟声。

  师:这钟声有抚慰,这钟声有劝解。这钟声让张继的愁眠之情也渐渐化去了(师擦去黑板上仅有的“愁眠”)。其实愁眠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情,我相信你们也会有愁眠的时候。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愁眠啊,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数不胜数,我们不妨来看一组中国古代诗人写愁眠的诗歌。(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师:大家一定发现了,所有诗所有愁眠都跟一种景物有关,那就是——(生:明月)。明月照愁眠,愁眠望明月。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那是在明月当空的晚上,诗人可以把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愁绪寄托给明月。但是,要是没有明月呢,怎么办?张继把自己的愁眠寄托给了寒山寺的——(生:钟声)。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张继,走进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生齐吟诵背诗)

  钟声文化代相传

  师: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张继那样浑然天成,感人心肺,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你听,从张继之后,这钟声一直在历史的天空悠悠回荡。四百多年过去了,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生齐读: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七百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生齐读: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一千多年过去了,钟声在王士祯笔下悠悠回荡(生齐读: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当代诗人陈小奇笔下悠悠回荡(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这就叫经典,这就叫文化。(板书:经典 文化)。我们学了这首诗,在你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如果你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看一座桥——(生:枫桥);在枫桥上,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生:张继);想起一个人,你一定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生背诵《枫桥夜泊》,再齐背诵。)

  师: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寒山寺、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4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板书课题)

  师: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枫桥在哪里……枫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座桥叫做枫桥?……

  师:其实,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停泊),那“夜泊”就是──?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

  生: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师:很好!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生:作者张继。

  师: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

  生:枫桥夜泊!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师:《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播放动画,教师诵读古诗。)

  (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想!

  师: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周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生:明白啦!

  师:打开书,第111页,开始吧。(课件:诗文,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

  (生自由读古诗。)

  师: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做这节课第一个给大家读古诗的同学?

  (一女生读,较好。)

  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

  (一男生读,较有情感。)

  师:有模有样,不错……你来!

  (又叫了两个女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太好听了!

  师:都想读,都能读了是吗?

  生:是的!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师:可是,同学们啊,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

  生:读出感情来。

  师: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是太起劲了,老师都有点不忍心打断你们了!来,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首诗非常安静。

  师:那你能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了吗?

  (生朗读,有意读得较静。)

  师:其实这位当班长的,平常声音非常响亮,可这次她读得比较──(生:轻)比较──(生:小。)

  生:我觉得读出了一种“安谧静美”的意境。

  师:什么词?

  生:安谧静美。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你能读读吗?

  (生读,掌声在每次学生读书后都响起。)

  师: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啦。咱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我们要觉得最美,就把掌声送给他,好吗?当然,他刚才读得挺棒!

  生:我觉得这些景物非常的优美。

  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生读)

  师:真美!还有什么感觉吗?

  生:我觉得诗人很忧愁。

  师: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生读,师生鼓掌。)

  师:掌声说明了一切!同学们的感情倒是非常细腻、非常丰富,那么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

  (生再次自由朗读诗文。)

  师:读出味道来了吗?诗人张继他那晚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

  生1:忧愁。

  生2:我也是觉得非常的`忧愁。

  生3:我也觉得很忧愁,我是从“愁”字看出来的。

  师:哦──哪一句?

  生:第二句。

  师:江枫渔火──对愁眠。很好!

  生4:很孤独。

  生5:我觉得诗人是对自己现在的出境很愁,我从“客船”可以看出来,它体现的是思想的忧愁,他现在正在客船里面,或许,他不应该在客船,应该在家里面……睡觉。

  师:是啊,真好!看来下面的这个问题老师没必要问了,我本来想问大家,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

  生:(齐答)愁!

  师:(板书:愁)他愁些什么?

  生1:我觉得他可能在为国家而烦恼。

  生2:有可能在思念他的家乡。

  生3:可能在担心他的家人。

  师:有一个字,刚才有个女孩子也点到了,我们从那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他在外面。哪个字?

  生:(齐答)客!

  生:还有个字,“姑苏城外”的“外”字。

  师:你从这个“外”字也感觉到了他不在家乡,在外面,是吗?你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师:客,客是什么?

  生:客人……游客……在外做客……

  师:是啊,客人也好,游客也罢,反正他就是个“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哪怕不是个佳节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也会“倍思亲”啊!对吗?

  生:对!

  师: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站在船头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生1:家人是否身体还好。

  生2:他可能会想回家。

  师:在外漂泊,感觉很累了。

  生3: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了,是强盛还是衰败。

  师:是啊,可能有很多事情,他都在担心着呢,一个人在外面,他都不知道。

  生4:想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生5:他可能在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

  师:夜深了,他无法入眠,站在船头上,他非常非常地想家。可这时候,家人不在身边,哪怕是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要是遇上了伤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诉说吗?……夜深了,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

  生:也没有。

  师:他只好一个人站在船头上,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师:(课件出示作者介绍)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曾中过进士,也在朝廷担任过许多要职,身处战乱时期的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关心百姓的疾苦。他为人正直,从不逢迎权贵,曾被一些朝廷的官员所排挤,官场上也很不得志。

  师: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想,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他的心。──他还有可能在愁些什么?

  生1:老百姓的生活好不好。

  生2:他为什么这么有才华还沦落到要在外面睡觉?

  (哄笑)

  师:据周老师在网上了解到,他并不是没那几个住店的钱,可能正是因为心里忧伤,所以他也没心思到城里去见识那种“灯红酒绿”,他就想在这小桥下,流水边,好好地静一静。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老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

  老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清冷。

  学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学生:很幽静。

  老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老师:喜欢这首诗吗?

  学生:喜欢。

  老师:想读吗?

  学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老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

  老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小组读。齐读。)

  老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了解诗的意思。

  学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老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

  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学生:伙伴讨论交流。

  学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然后伙伴讨论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5-8分)

  老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泊:停船靠岸。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学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老师:很好,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哪位同学能帮助他。

  学生:(众说纷纭)

  老师: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所见所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1-2 学生说诗意。

  老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我从诗中的一个“愁”字,读出了诗人在表达自己的一种忧愁。

  老师:(师学生交流背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避地吴中,据说,他科举落榜,心境失落寂寞。客船夜泊,触景学生情,抒发了羁旅之愁。)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学生:(从诗中的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景,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出示课件,解说。拂晓的时候,月亮落了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华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读出此情,读出此景。(略带伤感语调,语速要慢。)

  老师:说说此时作者的感受。

  学生: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这怀着旅愁的.诗人更感到凄凉和伤感呢。

  老师: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你认为诗中诗意最浓的是哪里?

  学生: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

  老师:夜深人静时,忽然听到从远处的寺院中传来悠远的钟声。大家来静静的停一下(播放钟声)

  老师:同学们请你联系诗描述一下你刚才听到钟声的感受。

  学生:很悠远

  学生:更赠添了伤感。

  学生:啊,这钟声它是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中传来,悠远回荡,多么让人想念家想亲人啊。

  老师:这钟声在夜半悠扬回荡,余音袅袅,衬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使夜不成眠的游子更增添了愁绪,而诗人卧听钟声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同学们此时你就是诗人张继请你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2名读。

  老师:这首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诗人以一缕愁绪把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和谐而有层次的组成一幅秋江夜泊图。这首诗使张继名传千古,享誉海内外,诗传到日本,几乎人人皆知,苏州寒山寺也因此诗而著名,至今每年除夕都有大批日本人专程来到寒山寺与中国的游客一起聆听夜半钟声,并吟诵这首绝句。

  现在人为了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把它演绎成歌曲故事等等,老师带来一首枫桥夜泊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再次感受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播放歌曲)

  老师:把你听后的感觉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齐读。

  老师: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佳作。这首《枫桥夜泊》师和元朝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上读一下《天净沙?秋思》。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读。

  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交流、朗读并背诵。

  老师:请同学们再读《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想一想这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交流

  老师:(小结):这两首诗都是把众多的景物串联起来,构成一幅令人伤感的画面,以此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的情感。

  背诵这一诗一词。

  老师: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03-02

【经典】《枫桥夜泊》教学实录03-03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必备)03-13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03-08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合集(5篇)03-03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集合[5篇]03-13

《枫桥夜泊》观摩课课堂实录03-08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夜泊牛渚怀古译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