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汇编4篇)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1
一、识字导入。
师:学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师出示写有“朗志万”、“伊琳娜”的词卡,生字标上拼音。)谁来喊喊他们的名字?
生1:朗志万,伊琳娜。
生2:朗志万,伊琳娜。
师:男(女)生读。
(男女生分别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他们有关。(边说边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他们究竟有什么故事呢?大家赶紧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写了生字词的小黑板)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请2-3名学生上台带读)
师:对于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我知道把“哄”的口字旁换成“氵”,就是洪国华的“洪”。
生2:我提醒大家,“鳞”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啦!
师:把拼音去掉,还能很快地读出生字宝宝?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师:小火车开得又好又快!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课后反思:生字的呈现应视具体课文而有所不同,本课生字不是很多,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呈现生字,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生字。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
生:课文有7个自然段。
师:分别请7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生读完后)
师:听了之后,你最欣赏谁的朗读?
生1:我觉得张卓然朗读得好,字音很准,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李怡轩读得很通顺。
生3:郭梓峰读错了一个字。
(课后反思: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请学生读课文时可以在一小组开火车读,不必指名读。同是注意评读的指向性:字音是否准、语句是否通顺。)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课文讲了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问题,其他小朋友都没做,只有伊琳娜动手做了做,发现科学家说错了。
师:你概括得真好!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请2-3读)
(课后反思:朗志万提的问题学生找到读一遍即可此处不需做朗读指导。)
师:对于这个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生1: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生2:还有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学生开始只找到了这两个)
师:文中就是两个小朋友吗?
生3:不是,还有伊琳娜。她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她动手做做,然后她就做了,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师: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小朋友说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哪个小朋友来读读他们说的话?(请2生读)
师: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他们想一定是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
生2:他们想金鱼身上有鳞,水不会漫出来。
(学生回答与预设不符)
师:给他们提问的是谁?
生:科学家朗志万。
师:一般科学家说的话,人们会怀疑吗?
生:不会。
师:这两个小朋友也认为科学家的话是_____(生补充:对的)。
师:那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
生1:觉得他说的就是对的。
生2:很肯定的。
师: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读读这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请2-3生读、分角色读)
(课后反思: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关键词句中获得感悟,这样的朗读指导才能让学生具体可感。而不需去挖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层的东西。)
师:听了这两个小朋友的话,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鱼身上的鳞和水会不会漫出来好像没有关系吧。
生2:我也觉得他们没说对,可也说不出为什么。
师:伊琳娜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她会说什么?做什么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
生:第4、5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
(请1生读)
师:当伊琳娜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妈妈时,妈妈怎么说的?
生:不能光想,你要动手做做看。(师顺势出示妈妈说的话)
师:话中的“光”字,你能换成另一个字吗?
生:只。
师:说完整。
生:不能只想,你要动手做做看。
师: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
(有几个学生摇了摇头)
师:伊琳娜她对科学家的问题想了没有?
生:想了。
师:是啊,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先动脑筋想,如果可以的话还应动手去做做看。妈妈当时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自己的孩子说这句话?
生1:很温柔的。
生2:面带微笑的。
师:是啊,妈妈会鼓励伊琳娜去做。谁来当当这位妈妈说说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妈妈的话)
(课后反思:在课堂上,当我问到:“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时,有一两个学生竟摇了摇头,这让我有些急了,于是皱着眉头再问了一遍。如果换一种问法,就不会有这样的'意外:“对于朗志万的问题,伊琳娜思考了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应紧扣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理解课文。)
师:当伊琳娜把金鱼放进杯子里时,水却_____(生补充:漫出来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试验结果。(出示挂图)
生议论:水漫出来了,都流到地下了!
师:仔细观察,看到这样的结果伊琳娜当时的表情怎样?
生1:吃惊!
生2:生气!
生3:她非常生气。朗志万怎么可以说谎话来哄骗我们!
师:伊琳娜非常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她怎么问的?
(本意是让学生读书上的句子)
生1:老师,我想创造一个问的话:朗志万,您是科学家!您怎么可以说假话来骗我们?
(学生受到启发,纷纷想创造自己的问题来问朗志万。)
师:(急于回到课文)谁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注意读出伊琳娜非常生气的语气。(指名读该句)
(课后反思:课堂进行到这儿,应该是一个高潮:有很多学生想用自己的话来代替伊琳娜问朗志万,学生能有这样的情感,得益于前面理解的到位,但我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一生成的闪光点,而把学生拉回了课本,让学生找书上的句子读,给课堂留下了遗憾。倘若顺着学生的思维往下教学,学生在充分说之后,有助于更好地朗读伊琳娜的问话,进而明白伊琳娜开始非常生气,而后又“高兴地笑了”的情感变化原因。)
师:听了伊琳娜话,朗志万却______(生补充:哈哈大笑)
师:他说了些什么?
(请一生读第7自然段)
师:“哄骗”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骗人的意思。
生2:就是说谎话。
师:朗志万到底有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齐:没有。
生1:朗志万是想考考小朋友。
生2:他故意出这个问题,让小朋友去动手做。
师:比较妈妈和朗志万说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都有“动手做做看”。
师:比较妈妈和朗志万说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是啊!妈妈和科学家朗志万都鼓励小朋友遇到问题时,多动脑筋想,在适当的条件下动手做做看。
四、结课留疑,书写生字。
伊琳娜听明白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接下来我们学写两个生字:哄、骗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2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动手做做看A案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①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③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像,并把想像的内容写下来。
A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②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①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②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记,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
a.
告诉同学,自己是怎样记字的。
b.
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④全班讨论。
a.
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
b.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老师鼓励、尊重学生各自的识记方法)
⑤书写生字。
a.
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b.
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
c.
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学生自读课文,用“__”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孩子们听到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
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②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体会。
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课件出示相应课文内容)
a.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b.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拓展课文内容
①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②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③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④老师小结。
巩固生字
①做组字游戏。
②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课外作业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动手做做看》A案,动手做做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3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上课前我们先聊聊,如果遇到难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动手试一试。
生:自己解决。
生:先动脑再动手。
生:先想一想,如果想不出来,再问别人。
师:请教别人也是一种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出现在你们刚才回答的问题里。(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把这两个平舌音读好,再读一遍。(生再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大家赶紧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写了生字词的课件)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请2-3名学生上台带读)
师:全班一块儿读当然会了,哪列火车来开开?
小组开火车读。
师:小火车开得又好又快!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课文有7个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让我们可爱的伊琳娜这么生气呢?快看看第一段,用波浪线轻轻地画出这个奇怪的问题吧!
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请2-3读)
师:对于这个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生1: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生2:还有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学生开始只找到了这两个)
师:文中就是两个小朋友吗?
生3:不是,还有伊琳娜。她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她动手做做,然后她就做了,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师: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小朋友说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哪个小朋友来读读他们说的话?(请2生读)
师: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他们想一定是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
生2:他们想金鱼身上有鳞,水不会漫出来。
(学生回答与预设不符)
师:给他们提问的是谁?
生:科学家朗志万。
师:一般科学家说的话,人们会怀疑吗?
生:不会。
师:这两个小朋友也认为科学家的话是_____(生补充:对的)。
师:那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
生1:觉得他说的就是对的。
生2:很肯定的。
师: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读读这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请2-3生读、分角色读)
师: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呢?
生:因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可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多奇怪呀。
师:哦,关键就是“漫”,看老师做的动作哦!看谁看得仔细。
(师: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往杯子里放入煮熟的鸡蛋,“哗”水漫出来,洒在地上)
生:啊~
师:什么现象?
生:(齐说)水漫出来了
师:杯子里水满了,鸡蛋放进去,水就会流出来,这就是“漫”。
你还见过什么漫出来?
生:喝饮料的时候,把饮料倒到杯子里,杯子满了,饮料就会漫出来
生:喝牛奶的时候,杯子满了,牛奶漫出来
师:这两位同学都特别留心观察生活,真好。
师:“漫”和“流”、“洒”一样吗?
生:流就是水管里的水从水管里流出来
生:血在血管里流
师:洒呢?谁洒过水?请举手。怎么洒水的?做做洒水的动作
生:做洒水动作
师:水满了,往外流,就是漫。它和流、洒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字。
师:伊琳娜是不是和这两个小朋友想的一样呢?她怎么想?
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又想不出道理来。”
师: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生:伊琳娜爱动脑筋
师:(板书“爱动脑”)伊琳娜不像其它两个小朋友那样轻信别人,她有主见;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像伊琳娜一样动脑筋,不要盲目地随从别人,“不盲从”(板书:不盲从)
师:伊琳娜有了问题,她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往下看
生:读句子“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师: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回到家里问妈妈。(板书:不懂就问)
你在遇到问题时,有其它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生: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
生:问家长
师:这些人都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呢?我们可以问我们的“小老师”――
生:字典
师:大家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少。那伊琳娜的妈妈告诉她答案了吗?
生:没有
师:妈妈是怎么说的?
(课件: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生:齐读句子
师:你知道妈妈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吗?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
生:不能光靠脑子想,不动手,永远不知道答案
生:不能光想,一定要动手做做看
生:只靠脑子想,是不行的,还要动手做一做
师: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妈妈想让孩子学会动脑、动手
生:妈妈想,我要是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动手自己找答案了
师:这位妈妈不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找答案,这种做法多有意义啊!你们想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吗?(课件)
生:哇~
师: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听说过她,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生:哇~
师:伊琳娜有没有动手做一做?读第五段,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生自由读
师:我们来看看伊琳娜做的实验
(课件:实验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结果?
生: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一生带领大家齐读
师:如果你是伊琳娜,这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哎呀,我受骗了吧
师:瞧~(看板书图片)伊琳娜多么生气呀!谁能学着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读读她质问朗志万的话?
生:读“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真的哄骗小朋友了吗?
生:(齐)没有
师:他为什么这样做?
(课件: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读“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生挑战读
生:齐读
师:伊琳娜听懂了吗?她听懂了什么?
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还生气吗?
生:不生气,她高兴地笑了
师:(把板书中伊琳娜的图片换成笑的)伊琳娜会笑着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生:先生,对不起,我误会您了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动脑,多动手的道理。
师:你从朗志万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师:朗志万先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追问为什么,就是想让孩子们动脑筋,发现问题,再自己动手实践,找到答案。他对孩子们的培养这么用心,这多么让人敬重啊!
师:正是由于朗志万的培养和妈妈的鼓励引导,让伊琳娜从小养成了“爱动脑,不盲从,动手做”的好习惯。伊琳娜长大以后,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她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在科学界绽放。(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你们想认识这个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女孩吗?
生:齐说“想”
(课件)
师:这就是伊琳娜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伦·居里”,
法国物理学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奖 。(第二幅照片)这是她和妈妈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实验。
生:哇~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好吗?
生齐读课题
(课件:作业套餐)
师读作业套餐
1.阅读《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吧。)
下课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装有沙的小盆。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提出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把装有沙的小盆放在课桌底下,实验者两只手腕放在课桌边缘,以尽量保证两个铁球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在一名同学的口令声中同时将铁球放下。其余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做实验至少两次以上,才能填写实验报告。
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师巡视)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师让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生甲: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中小的先着地。
生乙: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是大的先着地。
生丙: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生完成后,师让生汇报)
生:(一生站起来回答)伽俐略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板书)
评析:
在对教材内容理解后,“两个铁球”的问题是教师设置的又一个悬念,掀起又一次学习活动的高潮。和前面一样,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读书,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形成综合能力。
但是,作为语文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是否将这一环节延伸至课外更合理?值得研究。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小组内交流。
生:组内交流
(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生甲:我哥哥告诉我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不是很相信。后来,我看《探索》这个节目才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墓。(师板书:看)
生乙:我同学说蝙蝠是一种鸟,后来我看了一篇童话故事,才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师板书:读)
生丙:我外婆说用手指月亮,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我问老师才知道,根本不会这样。(师板书:问)
生丁:爷爷告诉我说天上打雷是因为雷公和雷母生气了,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雷是由于带着不同极的云相撞才形成的。(师板书:查)
……
师: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同学们也采用“看、读、想、问、查”等也是“动手做做看”,真不简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评析:始终不忘教学的根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启迪学生以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现象,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又一次体现。
七、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八、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三个论断,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师出示三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3、吸毒对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
评析:课文学到这儿,按理可以结束了。但是,教师又留下了三个有关自然界的、人类的问题,又一次给学生提供实践研究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评:
该课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改革充满期望,倾注热情,正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主要特点如下:
1、该课教师发挥了创新精神,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也具备一定的整合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课堂的壁垒,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
2、教师努力凸现现代教学理念,较好地转换了角色位置。在“大语文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活动化,实践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干,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3、但是,该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如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阅读和实验延伸至课外是否更恰当。
反思:
该课也客观地反映了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努力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的过程中有失偏颇。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的结合,否定“教材中心论”是对的,但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应避免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而过早、过多地进行表演、画画、科学实验等非语文活动。小语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进一步准确理解和体现。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03-08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03-06
《看一看》教学实录03-08
《荷花》教学实录03-02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03-02
《穷人》教学实录03-02
《翠鸟》教学实录03-02
《赵州桥》教学实录03-03
《藏戏》教学实录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