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精华15篇)
汉字的起源1
汉字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汉字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使多少学者为之着迷!今天,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汉字知识的课——汉字的起源。 相传,汉字的起源有四种。
第一种是结绳说。古时候人类还没发现文字,但需要记录一些事情,比如:今年又发生了一起战争……,那么人们就用绳子绑上一个结。这就是结绳说。
第二种是八卦说。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和地、光明与黑暗是融为一体的,于是创造出了这个图案——八卦,在当时,许多巫师用它来算命、占卜……仔细算来,八卦其实也是一种图形,用“—”的不同摆法来表示阵形,而且它仔细看来很像现在的'文字,因此人们觉得八卦与汉字起源有关。
第三种就是广为流传的“仓颉造字”。传说有一个叫仓颉的史官,在记载一些历史时,根据一些事物的特点,创造出了文字。不过,汉字到底是不是这样产生的,还有待考证。
第四种比较靠谱,也就是图画说。在多年前,有人发现,在某些岩洞里有许多符号和壁画,有些图画和最早期的汉字颇为相似。现在有人推断,是古代人们为了告诉后代一些事情而画下的。这些图画的发现具有巨大的价值,为后人研究汉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四种不同的汉字起源学说。另外,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变迁,汉字也演变出了许多不同表现形式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等。汉字的魅力让我折服,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敬佩发明汉字的古人!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今后更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汉字的浓厚文化!
这节课真让我受益匪浅!
汉字的起源2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形态优美,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它总是给人以无尽的诗意与情趣。正是因为有了汉字的产生,才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得以传承。
屈原用汉字书写了《离骚》,才有了中国最长的抒情诗;司马迁用汉字书写了《史记》,才有了后世的文化瑰宝;鲁迅用汉字书写了《呐喊》,才唤醒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汉字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骚,也让悠久辉煌的华夏文明得以代代相传。
汉字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呢?在没有汉字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祖先通常都是通过结绳记事来记录发生的事情。但是后来我们的祖先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够详细的记录每一件事情,而且还容易出现混淆的局面。他们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记得事情的发生,就想到了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事件。
但是图画的方式虽然记录了事情,可是却十分的'繁杂,而且还是不能够全面完整的表达他们地思想。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实验,他们发现每一种事物都可以找到一个固定的形状来表示,于是最早的造字方法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方法就是象形。
但是我们祖先发现象形并不能够概括所有的事件和思想,于是另一种造字方法也产生了,那就是会意法。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结合在一起,用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比如两个木合在一起就是林,三个木合在一起就是森,这都是使用会意法造出来的汉字。
渐渐的,我们的祖先发现文字主要是用来记录会话的,他们觉得文字与声音有关,所以就又出现了形声字造字法。
虽然形声造字法出现的最晚,但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中国有90%的汉字都是根据形声造字法创造出来的,这种方法造出来的汉字,音、义俱全,不仅方便简洁,而且降低了人们实际汉字的难度。
汉字的创造者,我们已经无法追溯了,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用笔真正的书写汉字了。想想你已经多久没有用笔来写字了呢?那汉字就要落寞了吗?不,并不是。我们依然欣赏着书法,用汉字书写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汉字的起源3
(一)汉字的起源
1.汉字的起源
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表了一则惊人消息说:“在中国河南贾湖发现的乌龟壳上的符号,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如果这则报道内容被确认属实,那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
2、汉字的始祖
相传汉字是黄帝时期一个叫苍颉的人创造的。
在我国的陕西关中有个叫仓颉的人,他生有四只眼睛,眼睛里总是糊满了眼屎,但这两双迷迷蒙蒙的眼睛中总是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观察事物特别清楚。他披着长发,留着长须,身穿兽皮,坐在一张凶猛野兽的皮上,手里经常拿着一支土笔,与坐在他对面的人交谈,似乎又在思索着什么。他的头形也不同于一般人,头顶高高地隆起,像个奇形的头陀,显得特别聪颖过人。
他经常骑着毛驴,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四处奔波,跋山涉水,跨州过郡,去了解民间风俗习惯,收集民间流行的语言符号。那时没有纸,他就把收集的资料写在芦苇的叶子上,装在口袋里,让毛驴驮着。他收集的不少,装了好多袋,毛驴走到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就累死了。
仓颉带着这批资料,没有毛驴不能再行走了,就索性找了一间草棚住下来。仓颉不断观察天象,抬头仔细看月亮时圆时弯的变化,还观察山水风雨演变的现象,辨识鸟兽的各式各样的脚印,或野兽、车辆经过后留下的痕迹,分清和区别各种纹理的异同,并开始创造文字。
其实,文字的形成是一个渐生的过程,绝非一时一人所能胜任。文字应当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发明、发展、完善下来的符号。数量也是从少到多积累起来的。
汉字的数量很多,但是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准确数字。我们只能从古今字典中,知道它的`大概数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曹魏时李登的《声类》共收字11520个。南梁顾野王的《玉篇》共收字22721个。唐朝时颜真卿的《韵海镜源》共收字26911个。宋朝时的丁度等所著的《集韵》共收字53525个。清朝张玉书等所著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当代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读完小学阶段我们要累计识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要会写。
3.汉字的演变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4.汉字六书
说汉字的来源,就要说到汉字的六书。
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人们依据不同的造字方法,造出了许多汉字供人们记录信息,传递信息使用。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象形 象形就是描画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叫象形字。比如,日、月、燕、网等。
趣谈“瓜”字
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你们看古人造字多精妙。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 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比如,“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
指事字的来源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 ”,则是“下”字。“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都是独体字。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比如,“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简说会意字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汉字,例如“灶、尘、国、孬、歪、甭”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
下面是几个会意字例: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一只盆子的形状(皿),上部是一只手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现在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叠罗汉式会意字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破体会意字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妇”中才能看出。这个“妇”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形影相随,“从”善相亲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自己崇拜的对象,喜欢跟从他,学习他。就如右图(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所示:
一老者在前头走着,一后生在后跟着,形影相随,观察模仿着老者。这就是“从”字。
“随从、跟随”,这是“从”的本义。学习某人,必定要“跟随”而学。子路、曾皙、冉有等为了学习孔子,跟随着孔子周游列国,边走边问,增长才智。
“顺从、听从”,要学习别人,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要谦虚,因此就引申出“顺从、听从”的意思。作为解放军战士,就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小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正确指导。
“侍从”,这是由“跟随”引申出来的意思。我们知道,在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伦常中有“天、地、君、亲、师”之说,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这些都表现了老师的崇高地位。因此,学生对老师除了要“跟随”学习之外,还要侍奉老师,也就是“侍从”了。
“参与、从事”。要侍奉老师,就要参加到老师所做的事情当中,并和老师一块动手动脑做。因此“从”字就有“从事、做”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有“从事、从军”等词,其意思都是“做”。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跟在后面的后生,显然是学习者,要看前面的人做事,于是,“从”字就有了“副、从属的、次要的”之意。在法律上,有两个词语最能体现这个词义:主从关系、从犯。
汉字的独特神韵
中国的方块字以其独特的构造、深远的意境而特立独行,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很难领略其神韵和精髓。老师讲解“臭”字,会说:“自大一点就是臭。”以此教育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自满;老师剖析“伪”字会说:“人为和起来便是伪。”以此区分自然和雕琢的高下,要我们写文章和做人都要有真情实感。
这实际上玩的是“拆字”游戏,但也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比如“富”和“穷”两个字,所谓“富”,过去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有田的人,一大片沃土只喂养一张嘴、一个人,自然绰绰有余,也就“富”了。而“穷”呢,只有靠用“力”打工了,八为十以内的最大偶数,也就是说,穷人是那些耗尽力气打工的人。只有力气,当然“穷”了。“贱”字也很有趣,“贱”的繁体是“贱”,左边为“贝”即钱,右边两个“戈”即两个兵器重叠交叉、相互较量在一起,为钱而争,为钱而斗,自然是“贱”的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蕴含了事物的本质。我们在读汉字的时候若对字形加深一层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汉字所具有的独特神韵。
形声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新字。在形声字中,跟读音有关的偏旁称为声旁,跟字义有关的称为形旁。比如,“岗”字,下面的部分表音,表示这个字读“gang”,上面的“山”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与山有关。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东坡问字
王安石写了一部书叫《字说》。
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个“坡”字,去问他什么意思。
王安石回答说:“坡就是土的皮。”
苏东坡说:“难道滑就事水的骨吗?”
王安石无话可说。
在汉字的结构中,偏旁是比笔画大的构字部件,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坡”中的“皮”是表示读音的偏旁,王安石的解释是不对的,难怪苏东坡以“滑”字相问,王安石就无话可说了。
秀才识字读半边
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秀才识字读半边。
说的是秀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懒得查字典,或怕丢面子,有个窍门是读半边字。例如:碰上“坷”读“可”音,碰上“锣”读“罗”音。这类的字都读对了。可是这个办法有时又不灵。如挽救的“挽”不读“免”音,刚愎自用的“愎”不读“复”却读“bì”。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她”字的由来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时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并被广为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
六书之中,除了上述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之外,还有转注和假借,因为它们离我们的生活远一点,所以不再细说。
汉字的起源4
汉字从形态到内涵,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形象生动,有社会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走进汉字的文化宝库,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领悟中国古汉字的神妙话语。今天,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二。
国(国)
甲骨文中的“国”(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国”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国”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古汉字中,“国”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国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为国家的“国”字。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家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古时中国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钱的'人,比较富裕的人,养殖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三来,房子下层饲养家畜,虽然猪屎马尿等味道臭点,但是对家庭卫生无根本性大碍。这种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即使在当代,在中国一些贫穷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见。
在古代,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家以是否养猪,而不是以是否养羊来标识。这也表明中国中原地方已经摆脱了以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彻底地进入了农耕社会。
“家”字。《说文》:“家,居也。”《新华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学术流派。”
善
不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善”字都与羊、与羊的嘴巴相关。在隶书、楷书中,善:羊+口+廿。“善”,羊头加上羊嘴。试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会咬人,也不会咬其他动物。羊嘴,善之极矣。
“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对于人类有着众多方面的“美”的本质:羊吃进去的是草,但是挤出来的是羊奶,提供给人类的是浑身的宝:肉是鲜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纺成毛线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连羊粪蛋也可以肥田。羊对人类是完全奉献,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马猪等大型的、比较凶恶的动物那样,对人有时有生命危险,羊对人最为温顺,因此,羊最早被人类驯化,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牛马猪等大型牲畜,也有许多善,但是,牛会抵人,马会踢人,有时还会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尔发点脾气,也很难致人死地。因此,中国古代先民把善与羊联系在一起,是最准确、最科学的造字方法。
恶(恶)
亚(亚)+心。“恶”字本义:鳄鱼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鳄鱼般残忍。
恶字的上半部分是“亚”字,“亚”是鳄鱼头部的象形字。“亚”字的中间部分是鳄鱼张开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两点,是鳄鱼眼睛,此外部分则是鳄鱼头部上下沿的样子。
“鳄”(鳄):鱼+噩。“噩”字是鳄鱼的头部象形字,代表鳄鱼。在中国古代,人们因鳄鱼的肆无忌惮和疯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汉字中,对鳄鱼的描写都是与丑恶、凶残、疯狂相联系的。
贫(贫)
分+贝。一个“贝”(钱)几个人来分,自然贫了;贫是缺乏钱财,拥有很少量钱财的意思。“贫”字本义是:缺少钱财,家境贫寒。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因此,古汉字中“贝”就代表金钱。
古汉字中许许多多的与“贝”字相联系的字,也都与金钱的交往相结合。比如,账目,就是金钱来往的记录。宝:宀+玉+缶+贝。能够称为宝的东西里面,贝就是其中之一,而贝就是钱。实:宀+贯。“贯”指的是被串起来的铜钱等货币。
穷(穷)
穴+身+弓。“穷”繁体字是“穷”,这个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指出,我国先民经历从树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树上筑窝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后到住房居住的转变历史。
在古汉字形成时期,人类生产力已经比起远古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们,已经不适应穴居生活,因为,平原地方雨水下来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仅洞穴里的东西会被淹没,而且,洞穴也会被浸软垮塌。这样,人们就从穴居转变为盖茅屋居住了,有势力的部落酋长还居住在大房子里,那里干爽,生活的舒适程度远远好于居住于洞穴之中。人们的生活好坏的主要标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来说明人们的贫穷富裕,是一个最为简便易行,并且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穷”字,就成为了穷人的标志了。
即使是当代,住房问题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个家的样子,才能够摆脱“穷”的形象。
富
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与隶书、楷书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两样东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坛子,讲的是房屋和酒坛子这两样静态的、具体的财富。而隶书和楷书的“富”字,既有静态的财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时,主要的是动态的财富: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结合后,就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多的财富来。“富”字与“穷”字相比较,富字的上边不是“穴”字头,而是“宀”(宝盖)头了。富了以后,就可以离开“穴居”生活,在平地上盖起房屋,这是一种上方有了房顶居住比较舒适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经有大屋顶的房子住了。
总之,“富”字的含义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断繁衍的人口(劳动力),有可耕种的田地。
思
田+心。汉字告诉人们,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这种思很纯正,不是叫人痴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门邪道的思,而是干正经事情的思,即务农的思。
在篆文中,“思”字,上有人头部的“囱门”,下有人的“心脏”。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头脑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诚然,现代医学只承认头脑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隶书、楷书中, “思”字的上部 “囱”被 “田”取代。篆文的 “思”,解释的是人的什么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隶书、楷书中的 “思”,则告诉人们什么叫做“思”,通过人们耕田的实践及其整个思索过程来揭示 “思”是什么。
贸(贸)
卯+贝。什么是卯,在中国古文化中,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之说。在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位是卯,卯代表乙木,乙木指的是荆棘、灌木丛,而荆棘、灌木丛不是可以做栋梁之材的参天大树,而是一些低矮的枝枝丫丫 (卯的象形字)的、难以做成大材的木材,只配砍下来做烧柴。在古汉字中,与“乙木”相对应的是“甲木”,“甲木”就是那些伟岸、高耸的乔木。灌木绝大多数只能够用来做烧柴 (或者做小型的家具、生产辅助用具),而乔木则主要用于做房屋、桥梁等建筑的栋梁之材或者板材。
“贸”字是由“卯”和“贝”组成,其含义是用烧柴(卯)来换钱,或者用钱(贝)来买烧柴,这就是贸,也叫贸易。中国这个 “贸”字,是十分传神的,紧紧地抓住了事情的关键——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贸易行为及其基本表现。
汉字的起源5
汉字词语"竹竿"和汉字词语"猪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
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汉字的起源6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可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汉字的历史。
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到了这时,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显得太繁琐了。于是人们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让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的文字又有所区别,于是出现了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的情况,这给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在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文字——小篆。这种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简化了许多,但仍有些繁琐,于是民间逐步兴起了一种应急的俗体——隶书。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又创造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美观的文字——楷书。从此以后,汉字就确立了它的方块形态,开始有了间架结构。以后人们又陆续创造了草书、行书等各种各样的字体,也涌现出了像“钟、王”、“颜、柳”、“苏、黄、米、蔡”这些举世闻名的书法家。汉字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而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个数也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便于人们查找汉字的工具,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汉字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对于一些笔画过于繁琐的汉字进行了大胆简化,使人人都能识汉字、用汉字,这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在现代社会,科学飞速发展,汉字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像表示化学元素的汉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汉字不断出现,许多汉字也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怎样把汉字输入计算机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汉字输入法,如拼音、五笔字型、表形码、自然码等等。汉字为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有些人认为汉字过于复杂,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认为汉字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考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标志,我们不应该抛弃汉字,而是应该发展汉字,完善汉字,让汉字在二十一世纪继续延续下去。
汉字是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见鸟兽蹄远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造的,体现了先民们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独特思维方式。今观汉字,能从其演变窥得历史人文。
汉字的起源7
一、说教材
《汉字的起源》是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板块的学习内容。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汉字有着无法比拟的神奇力量,它的教材编写意图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2、积累并梳理汉字的相关知识。
3、尝试从汉字的构造来探究汉字的意义。
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多年积累的零散语文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体验,并从中掌握一些规律。也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据此,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二、说学情
作为高二学生,对汉字已很熟悉,并且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能写字,会读音,理解字义,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根据这一情况,我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加以引导点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的平台,增加其对汉字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其对汉字的热爱。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改倡导我们“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培养学生对汉字鉴赏、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4、重点:了解汉字的起源、构造方法。
5、难点:欣赏汉字的形体美,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汉字问题。
四、说教法
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学法方面,我指导学生在课文中自我发现汉字的构造。教法方面,我将主要采用图片展示,使学生之间能积极探究、碰撞思维并加深兴趣。同时我将适时辅以讲授法和问答法,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欣赏汉字。
五、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的学科特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互动性为教学的出发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1、课堂导入,用故事和字谜的方式来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探究汉字起源,为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汉字知识,同时锻炼学生迅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幻灯片视图的方法进行。
3、了解汉字的构造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探究汉字构造可以判断汉字的意义,我结合成语及相关诗句,从构造方面推断字义,即增强学生辨析字义的能力,为高考做准备,又可激发学生对汉字意义了解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4.、在探究中体悟汉字的魅力,都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汉字的魅力无处不在。探究练习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将会有更大的兴趣。因此本环节从对联,书法艺术方面加以欣赏,解读出汉字造字的独具匠心,尤其是汉字形体美和意蕴美。
5、感受汉字形体美,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将用自己设计制作的PPT展示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学生们在观赏中感受汉字演变“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领悟古人造字的智慧;同时在课件上展示名家书法作品和列举书法名家,让学生领略到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之美。学生们在兴奋的同时,也就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直观地体会到了汉字的演变之美、构成之美和书法之美,意蕴之美也蕴含其中了!
6、课堂练习以“北京奥运会的徽标”为内容,及展示汉字之美,又与高考相接,学练结合。
六、课后反思
1、课程导入字谜部分有点多,使本堂课的时间略显紧张。
2、课堂练习中我认为学生见过这个题,处理的有点快,应让学生动手写一下对徽标的认识。
3、汉字的演变虽然不是本节课的内容,仅仅属于了解,但处理的有点简单。
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活”起来,既有文学熏陶,又有语言运用,是我本堂课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汉字的起源8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来源的几种传说,能简单概述不同传说对于汉字来源这一问题的观点。
2、了解汉字传统构形理论“六书”的相关内容,掌握“日”“上”“武”“江”等典型字形的构形方法及理据,并能试着根据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构形方法。
3、能通过对古文字形的推测与理解,增加对汉字的热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1、了解传统构形理论的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典型字形的构形方法及理据。
3、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
【学习评价】
1、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汉字来源的几种传说。
2、掌握“日”“上”“武”“江”等典型字形的构形方法及理据,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分析。
3、能通过对汉字构形方法的分析,理解汉字的本义。
【课前预习】
试着填写下列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正如同学们所知道的,语文学习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字、词是无处不在的:大家的课本上充满了字词;我们的教室里贴满了字词;我现在在给大家上课,开口说出的是字词,PPT上展示出来的是字词,在黑板上写下的也是字词。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了词,一个个词语汇聚成了词语家族。可是,我们的词语家族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第八单元就是要带着大家来认识词语家族。因为词语也是由汉字组成的,今天第一堂课,我们就从了解汉字开始。
2、学习原因:
(1)从现实的角度来说,高考会考察,强基计划有古文字学要求……
(2)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汉字的纽带作用维系着中国由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
3、课程的理论基础:
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汉字的个体字符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散乱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统。
如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不是系统的,是孤立的,表意极其局限。
二、汉字的起源——造字传说
1、圣人造字说/仓颉造字说
(1)传说。
《吕氏春秋君守》:“仓颉作书,后稷作稼。”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惊天地泣鬼神
《说文解字》:“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不止仓颉一个人/也有说伏羲和仓颉是同一个人的
(2)评价。
①提供了创造文字的条件(史官、眼力)和效果,具有一定合理性。
②文字不可能由一个人创造。
2、河图洛书说/文字神赐说/八卦说
(1)传说。
《尚书顾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龙马:古代传说中龙头马身的神兽。)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守,发阳虚之山,临于无扈洛洞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从发明到发现的区别
(2)评价
①八卦符号各代表一定物象又相互区别,这和早期文字有相通之处。
②文字神赐不可信;时间错乱,哲学意义上的八卦到西周及春秋时期才形成;八卦形体过于简单,区别度小。
3、结绳说。
(1)传说。
《周易正义》:“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相考,亦足以相治也。”——基本只适合记录数字
(2)评价。
①结绳记事与发明文字的想法是一致的,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
②结绳是一种实物性记号,自身不能说明自身,不可能成为记录语言的工具;结绳的区别性低。
4、刻契说。
(1)传说。
《周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只是一种书写方式
(2)评价。
①刻契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刻契带有“书写”的性质。
②刻契的构形太简单,与复杂的文字构形不相类。
三、汉字的形成——造字方法——传统构形理论
1、《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汉语工具书著作。它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2、许慎对汉字构形的说解。
《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3、传统构形理论——六书。
现采用许慎的取名、班固的顺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清戴震:“四体二用”说)。
(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特点:图画式的造字方法;都与先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例:
(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特征:多表示抽象事物;有指事符号。
例:
(3)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特征:两个及以上的义符组合而成,但不是义符意义的简单相加。
例:
(4)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特征:由声符(声旁)与义符(形旁)组成。
例:
——补充注意:
<1>不要把形声字讲成会意字,不然容易牵强附会、闹笑话(苏轼与王安石之间的笑话):
《说郛调谑编》:东坡尝举坡字问荆公何义。公曰:“坡者土之皮。”东坡曰:“然则滑者水之骨乎?”荆公默然。
<2>以“门”串起四种造字方法:
门:象形闩:象形/指事/会意
现有多种说法闯闲间:会意闻问:形声
<3>開:会意→开:?
辨认造字方法需恢复古形,才能还原本义
(5)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含义:意义相同或相近,在《说文解字》中互相注释。
例:
(6)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含义:想要表达某个意思,但没有专为这个意思造的字,于是借来别的字,来表示这个意思。
例:
注意:许慎所举的例子“令”“长”其实是本有其字的,即字形与其本义可以一一对应。所以要么是许慎所说的“假借”和我们所理解有差别,要么是许慎举错例子了。
4、对六书的评价。
(1)对汉字的构形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的阐述。
(2)“六书”中的各书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四体二用)。
造字系统在严密性和明确性方面尚有缺陷(合体象形与会意有所交叉);
建立在小篆的形体基础之上,并不具普遍的适应性(六书是专为分析小篆字形出现的,不能用于分析所有的甲骨文、楷书)。
所以!辨认造字方法需恢复古形,才能还原本义!
四、学以致用
1、分一分:描、刃、山、水、本、花、亦、休、采、想、中、舟、门、集、囚、围。
象形:山、水、舟、门
指事:刃、本、亦、中
会意:休、采、囚、集
形声:描、花、想、围
2、选一选:选出全是形声字的一组(B)
A、信劣明众
B、避怒伸硝
C、他慈牧爸
D、功尖好围
3、填一填:
五、总结
汉字记录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维系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传承了中华民族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的文化。学习好汉字,是我们身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六、作业
1、回顾复习第一课时。
2、完成第二课时预习。
试通过下列字形答:这是什么字?它的本义是什么?这个字的构形有什么特点?
汉字的起源9
中国文字已有五千年历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不可得见,今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简称甲文)。
所谓甲骨文,就是刻或写在龟甲及牛骨上的文字。
这些文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在地下出土了很多商周时代的铜器,上面铸有很多铭文,称为钟鼎文(简称金文)。
这两种文字,因为是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文字,所以又称为「古文」。
周宣王太史籀曾做籀文(又称大篆),一部份籀文形体还可以在说文解字中看到。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李斯奏同文字,于是小篆通行,说文解字一书,就是以说解小篆为根本。
汉朝以后,文字渐趋约易,隶书变成汉代通行的文字。
魏晋以后,字体变为楷书,楷书书写容易,通行后就保持了相当大的稳定性,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通行同时,为了书写的便利,也出现行书及草书,这些都是楷书的变体. 仓颉造字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
《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
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代,由于缺乏确凿的史料,很难得出结论。
有人推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有人解释说,这里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
荀子认为,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
因此,一般认为,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他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由此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
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
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不经过很长的时间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汉字的起源10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明白了汉字的起源,我来说说吧!
汉字早在4000年前就存在了。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逐渐演变的过程。我们现在经常写楷书,因为楷书端庄,好写。大多数人更喜欢写作。楷书背后有两个草书——行书。小篆和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在甲骨文史上,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是王。一天,因为王生病了,他在药店里买了一包叫龙骨的药。他在吃龙骨之前仔细观察了龙骨,这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他发现龙骨上有很多字,于是买了药店所有的.龙骨,发现每个龙骨上都有字,于是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字,人们把这些字命名为甲骨文。然而,在4000多年的演变过程中,现在的写作变得越来越简单。这就是甲骨文的由来。你知道吗?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的起源。你知道什么?
汉字的起源11
所谓字道,观其形,思其义,解其意。
自看了王婷的《汉字的起源》,我对汉字有了新的了解。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古老悠久,其中,汉字,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草书潇洒豪迈,行书形如流水,楷书方正端庄,隶书圆润整齐,这都是见证历史沧桑巨变的精华。
中国汉字,同学们也都人尽皆知。可谁又知道它的来历,它的.起源?据考古材料证实:汉字发明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数据,体现了我中华民族的高智慧。
总体来说中国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而聪明的华夏子民又巧妙地研究出了书法,研究出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更将汉字的精华完全体现出来。
一个字的诞生,需要观察,研究。在历史上有一种字叫做象形字,它是由祖先观察周围身边的一切事物而发明出来的字。例如“鱼”是最为熟知的,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的智慧。也告诉大家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我们没有发明汉字的高智慧,但我们要继承祖先的优良品质—-勤观察,多思考。
看着这些汉字,我惊叹汉字的历史悠久,赞美汉字的神奇精粹。我总是能想到很多很多,草书的潇洒豪迈,让我明白做人就要大大方方,敢做敢想,不要娇柔做作;行书的形如流水,一气呵成,更教会了我做事不要拖拖拉拉;楷书的方正端庄,昭示着做人要端庄,形式端正……这些凝聚古人的智慧精华的汉字,彰显了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汉字已经走向了全世界,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带给所有人民。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字的魅力,这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精粹,理应更多的人了解它,明白它。
汉字的起源12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
3、了解字体的演变过程,明确隶书在汉字的规范和最终定型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
2、了解字体的演变过程。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以仓颉造字传说导入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二、 看图识字
学生辨识课文中的甲骨文图片,了解汉字起源于图画;
2、 总结造字方法(结合许慎《说文解字》中的阐述及例字甲骨文讲解)
A、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B、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C、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D、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引申——两种用字法:
A、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B、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三、汉字字体的.演变(结合多媒体图片展示讲解)
1、流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隶书的地位
隶书化小篆圆转弯曲的笔道为平直的笔画,它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书写和镌刻,在文字演变史上跨上了一个新的、关键性的阶梯,对于汉字的规范和最终定型至关重要。
四、课外延伸——利用汉字结构巧猜字谜
1、孔子上山(岳);
2、千里姻缘一线牵(重);
3、日落香残,了却凡心一点(秃);
4、江边点起两盏火(淡)。
五、布置作业
探讨并完成小试身手一、二、三题。
汉字的起源13
暑假的时候,我妈带我去了新华书店,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汉字流源字典》。哇,每个汉字都有出处。历史和词义。
“凉”的本义是一个人站在窗前,人的两边是交叉的窗户,感觉明亮。如果下雨天在房间里呆久了,打开窗户透透气,一阵微风吹过,感觉多爽啊!晚上,站在窗前,看着湛蓝的夜空和皎洁的'月亮,真的很爽!
风也很有趣。甲骨文中的绘画解释了一只凤凰,鸟儿随它飞翔。我的感觉画的是岸边的柳树和杨柳,而柳条是斜的,所以一定有风吹过。
最有趣的是鸡肉。甲骨文的“鸡”简直画了一只大公鸡。直到小篆简化,才成为现在的“鸡”字。
但有些汉字的古义与今义大相径庭,原义已被其他字取代。这个词只有引申的意思,让我们很好的理解古文。
比如现在的“说”的意思,一开始不是用“说”来表达,而是用“曰”。甲骨文中画了一个口,加了一条短横线,表示张嘴说话的意思。后来,使用了最初表示喜悦的“说”
代表。欢喜最初的表达不是现在的“说”,而是“税”的表达。甲骨文上有一个人、一张嘴、一个“八”的图画,意思是咧着嘴笑。后来,这个意思就没必要了
“税”的意思是“他”字从“税”中减去,字旁现在是“说”,声音变成“越”,表示喜悦;“说”字不仅表示说话、喜悦,还读作“水”,意为劝导。嗨。无聊吗?比如“学而时习之”要读“越”字,“说之”要读“不言之事”,“说之”要读“游说”。如果没有这本字典,我会把它们读成“说”。
汉字文化真的很深刻!
汉字的起源14
爸爸所给我讲的是汉字的起源,汉字非常有趣,有形声字,象形字,还有会意字。像汉字“休”,感觉是一个人在靠着一棵树休息,“本”像一棵树,“一”指那个点,就是人指出来的,所以,人造出来的字是很有道理的。爸爸说:“有些知识爸爸不太清楚,你还是上网查一查吧!”我就上网看了看,就查出了下面这段文字: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从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
上面的那段话我还不能完全看懂,爸爸说等我长大了,学习的知识多了就明白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也要向这些人学习,我一定也会写出这样的研究汉字的起源文章的。
汉字的起源15
汉字的其源有种种传说,但多数说法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不过无论谁创造,早起的汉字十分形象。因此我觉得了解一下汉字的起源,就可以了解汉字的构造,减少错别字的产生。虽然现在的'一些字失去原来的形态,但是追溯起源,总能找到汉字起源的蛛丝马迹。
我首先了解了“月”的由来:天空中最明显的事物就是太阳和月亮,古人很早也留意到了,所以想把月亮写出来。太阳是圆圆的形状不会变,古人就用“⊙”来表示,但是月亮也用“⊙”表示不是分辨不出来了吗?幸而,月亮的形状是会变化的,有新月、满月、半月等形状,既然不适合用满月的形状,就用新月的形状造了“月”字。甲骨文中的月字不是刚好像一弯新月吗?中国传统的历法,如把月亮的圆缺周期称为一个月,所以与月有关的字还有“期”、“望”等等。
了解了“月”的来历,我觉得很有趣,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汉字无穷的魅力。除了“月”字,我还了解了“船”、“日”、“书”、“羊”。的来历,是我牢牢记住这些字的笔画,像一年级小朋友看图识字一样,增长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古人聪明的才智,让我十分敬佩。
【汉字的起源】相关文章:
汉字的起源03-12
汉字的起源15篇[精选]03-12
汉字的起源【常用15篇】03-12
汉字的起源汇总(15篇)03-12
汉字的起源(汇总15篇)03-12
人类起源作文07-22
黑茶的起源05-02
人类起源概说作文08-01
哀,乐的起源作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