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

时间:2024-03-12 19:20:42 好文 我要投稿

科学知识大全合集(15篇)

科学知识大全1

  科学普及

科学知识大全合集(15篇)

  Hello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xx,很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本周是我县教育系统第二十五届科技活动周,活动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科学发展 科技创新 科普惠民”。作为中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是很必要的,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科普知识吧!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宇宙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博览、交通运输、军事科学、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和科学普及打交道,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场馆:像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成都大熊猫

  博物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广西科技天象馆、河南博物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沈阳科学宫、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截止到20xx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

  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科普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希望这次的广播能更加丰富你的科普知识!

  今天的广播播报完了,我们下期再见! Good bye!

科学知识大全2

  那天下午,我给正在忙碌的父母倒杯水。我把水倒在玻璃杯里,并放了一勺白糖,然后拿根筷子想把白糖搅匀。我刚把筷子放入水杯,便听见有人敲门,是邻居姐姐来借我的水彩笔。送走她以后,我继续自己的事情。

  我往茶几上一望,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咦!水杯里怎么放着一根弯弯的筷子?我明明拿的是洁白而笔直的筷子啊?莫非筷子在水里被泡弯了?是不是水有问题啊?我顾不得别的,连忙向家长报告:“大事不好啦!大事不好啦!筷子被水泡弯了,水里是不是有杂质啊?”爸爸一听,微笑着抬起头,轻轻地告诉我:“这是正常的折射现象。”我立即回答:“什么折射?我不懂,我只知道筷子变弯了。”爸爸就带着我来到书房,从书柜里找到物理书,给我进行了知识普及。

  原来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再加上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对光反射,到水面的时候又与原来的位置发生了偏离,我们眼中看到弯弯的筷子其实是筷子的`虚像,是由折射光的聚集造成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此类光折射现象,比如沙漠里出现的海市蜃楼。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笑了,原来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啊!

科学知识大全3

  为丰富我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经研究,决定开展20xx年“积累科学知识,争当科普先锋”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综合组

  负责人:程春霞

  二、活动主题

  积累科学知识,争当科普先锋

  三、竞赛时间:20xx年5月2日

  四、竞赛内容

  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竞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书面闭卷答题的形式进行。

  五、参加对象:3-5年级学生

  六、阶段安排

  (一)第一阶段: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的初赛。20xx年4月份,以班级为单位,由各班主任或科学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科普著作、报刊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写读书卡、读书摘记及读后感等方式进行阅读,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以校为单位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的`决赛。

  (二)第二阶段:

  以校为单位,开展科普知识竞赛决赛。 20xx年5月2日,以校为单位,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的决赛,

  七、评奖办法

  分三、四、五年级组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八、工作要求

  各班主任或科学教师要根据竞赛要求认真开展活动,不得用简单分配名额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予,确保活动的全员性、层次性、常态性和实效性。

  附:获奖名单及获奖样卷

科学知识大全4

  今天,我一放学,爸爸便兴冲冲地走了过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闺女,我能让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你信吗?”我看了看爸爸一眼,疑惑地说:“哼,谁相信啊。鸡蛋那么重,放进水里肯定会沉下去的。”

  爸爸不服气地说:“不信,我让你看看。”说完,便拽着我来到了厨房。

  老爸和我在厨房里,翻箱倒柜,折腾了好一会儿,才找齐了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玻璃杯、水、鸡蛋和盐。实验开始了,爸爸把水倒进杯子里,接着把一个鸡蛋轻轻地放进水里,只见鸡蛋慢悠悠地沉入杯底,顿时如同一个熟睡的乖宝宝躺在杯底里一动不动。接着老爸把盐撒进杯中,我目不转睛地看着雪花似的盐掉进水里。爸爸看盐不够多,就又撒了一些盐进去,又用筷子搅拌了一下,盐慢慢地融化了,可蛋宝宝似乎还没睡够,舍不得离开温暖的`床,犹豫了一会儿,似乎还想睡觉,又似乎想去外面的新世界闯荡一番,这时,老爸看盐水的浓度还不够,便又多加了一些盐,这时蛋宝宝懒洋洋地起了床,像一个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浮了上来。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兴奋地说:“哇,鸡蛋真的浮起来了!”

  随后,我又皱起了眉头,疑惑不解地问:“爸爸,鸡蛋为什么在清水里下沉,而在盐水中会浮起来呢?”“哈,你就不知道了吧!”爸爸得意洋洋地说,“这是因为清水的比重没有鸡蛋的比重大,鸡蛋的重力大于水对鸡蛋的浮力,所以鸡蛋会下沉。如果在水中加一些盐,鸡蛋的重力小于盐水对鸡蛋的浮力,所以鸡蛋就往上浮。”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说:“原来如此啊!”

  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科学知识大全5

  这一周,我们上品生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大家都热闹起来。

  第一个发言的'是任子梵,他说:”我发现了为什么嘴唇是红色的?“接着,大家都三言两语地说着。”为什么天空会有雷雨?”“为什么河面上会有波纹?“”为什么会有闪电?“

  看来,大家都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

科学知识大全6

  论文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自上世纪7O年代中期产生以来,一直致力于对科学的知识进行怀疑和批判,试图说明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认识的成果无不包含着社会的内容。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和“利益模式”为我们认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论文关键词:科学知识社会学;宏观研究纲领;强纲领;利益模式

  、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自从“正统的”科学哲学提出的科学的客观性以来,对科学的客观性怀疑,不仅不断地来自科学哲学内部,以至发展到先是历史主义学派对客观性的弱化,再到后现代思潮者那里时,科学的客观性已无任何立锥之地。除此以外,还有来自哲学以外的解构形式和途径,而这些当中要首推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客观性的解构最为有力、彻底。

  以默顿科学社会学为直接的理论来源,以知识社会学理论为间接的知识来源,在经过社会学和哲学对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所留下的问题(主要是两类知识的划分是否合理,划界的标准是否成立,科学知识该不该享有特权和科学知识该不该免于社会学研究)的探讨以及反思科学社会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而出现了科学知识社会学。这是由于发生在欧洲的这场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注重的是科学的“实质性理论”(即科学知识过程)的研究,故一般人常称其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又由于那些研究学者们的工作大多从库恩思想中获得过重要启迪,故也有人把这些工作笼统叫作“后库恩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20世纪70年代末获得迅速发展。这一思想来源于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的怀疑主义批判精神,这种怀疑主义批判精神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起着导向作用,晚年的维特根斯坦开始对自然科学知识享有免于社会学研究的特权提出异议,认为科学也有其限度,也应该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并进一步提出知识就其本性而言是社会的。按此线索,维特根斯坦为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奠定了认识论基础,他明确表示了对科学知识普遍一致性的怀疑,这种态度直接危及两类知识的划界标准。哈贝马斯的批评试图确立这样的事实,自然科学的知识是知识体系中的一种形态而已,它的存在是为满足人类某方面利益的需要,人们在发展这种知识时不可能不渗透利益因素,哈贝马斯的意图在于:他想借助于对科学知识的利益解释来否定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情感中立假设,而这对于奉行培根主义的“科学始于观察,经验事实是建立在客观观察基础之上,科学理论又是建立在经验事实基础之上”的归纳方法来说是致命一击,此外哈贝马斯还强调解释学和批判的重要性,认为认知主体是有目的的作用于客体,人类的利益动机才是维系科学活动的根本动力。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全部工作中心就在于说明科学的认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结合,在于说明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认识的成果无不包含着社会的内容,最终得到其提出的科学知识是非描述性的,而是社会建构的主旨。真正实践并致力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的是英国的爱丁堡学派。

  二、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

  爱丁堡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批社会学和历史学学者成立的“科学元勘小组”,小组成员基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困境,决心以科学知识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群体称为爱丁堡学派。爱丁堡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巴瑞·巴恩斯(BarryBarnes)、大卫·布鲁尔(DavidBloor)、史蒂文·夏平(StevenShapin)以及安德鲁·皮克林(AndrerwPiekering)等,爱丁堡学派受后库恩科学社会学影响较深,该学派所关心的是:解释信念或知识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条件下,为什么得以产生或维持。曼海姆早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一书中就提出过这样的思想:某些人相信某些信念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但这种思想随即出现了到底是“什么人相信?”和“何种信念有其社会根源?”的问题,因为传统科学知识社会学长期以来把信念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种是数学和自然科学,另一种包括宗教、道德、智慧等,前者被认为是质朴的,不为任何社会利益上的考虑所左右;而后者则是怀疑的,意识形态的,受主观思想和利益驱动的,因而是社会的。正如当代杰出的知识社会学家斯塔克(Stark)认为的:“因为人们关于自然的事实是他发现的,而文化事实本身就是他自己的工作,这两种情形中,知识的社会决定是不同的。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对科学知识积累的解释进行了批判,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大量的理论和原理被怀疑,并且成功被替代,库恩认为这些不再是对增长的关于实在知识的简单响应,而是用关于推理和评价的背景负荷才能表达的。既然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一样,并非以纯积累的方式变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考察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维持一定要求助于社会原因呢?爱丁堡学派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巴恩斯指出:“科学没有任何特权,因为其信念与实在或理性有一致的相应关系,因而其文化传播过程与其它领域所采取的相比,绝没有更重要之处。也就是说,科学不应该被认为在认识上优于其它任何信念和知识体系,因此,对科学知识内容的解释,就不能再囿于以往那种忽视和否认社会因素作用的解释模式。

  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布鲁尔在其开创性的著作《知识及社会意向》中提出了“强纲领”(StrongProgramme)(相对主义建构论方法的别称),他认为:所有知识,不论是经验科学知识还是数学知识,都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研究……没有什么特别的界线存在于科学知识之中,或存在于合理合法的真理及其客观性的特殊本质之中。“强纲领”的“强”具体体现在它要公正地对待所有的信念体系,不论是真的还是假的,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以使社会学方法能应用于描述一切知识体系,包括数学和逻辑学这样远离经验的科学,开创了一种社会化认识论,坚决主张:科学地研究科学知识的性质。具体来说“强纲领”可以定义为以下四个信条,即:

  (1)因果性。它应当是表达因果关系的,也就是说,它应当涉及那些导致信念或各种知识状态的条件,当然,除了社会原因之外,还会存在其它的、将与社会原因共同导致信念的原因类型。

  (2)公正性。它应当对真理和谬误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即都毫无例外地要求经验调查并对它们产生的原因给予公正的说明。

  (3)对称性。这是就其风格而言的,就是说,同一些原因类型应当既可以说明真实的信念,也可以说明虚假的信念。

  (4)反身性。这是就原则而言的,其各种说明模式必须能够运用于科学知识社会学自身,和有关对称性要求一样,这种要求也是对人们寻求一般性说明的要求的反应,如果不是这样,科学知识社会学就会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反驳其自身的理论。

  对于以上四条,要特别注意因果性中提到的其它原因,这些原因是指诸如精神的、人类学的、生理的、认知的和感觉经验的等因素。爱丁堡学派认为由于在“实在”和我们对“实在”的陈述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必然联系,因而因果性也即意味着我们不可求助于那种在科学和自然现象之间预先设定联系而排除其它可能原因的做法。公平性告诉我们对于进行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没有必要陷人“真理和理性究竟意味着什么”这类毫无意义的问题之中,这样的问题对信息存在的解释而言是多余的,毫无必要的。对称性要求对于两种不同的情况尽可能地运用同一种类型的说明,布鲁尔打比方说:生理学的目标是说明健康的有机体和病态的有机体,机械学的目标是人们理解正在运转的机器和出了毛病的机器、依然矗立的桥梁和已经倒塌的桥梁。反身性很明确,即科学知识社会学是其自身的原因,它自己首先要能够合理地被解释。“强纲领”在知识论的研究方面认为:“知识”是“任何被集体地接受的信念系统”。知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包括其它时代的文化中相当于科学知识作用的神话、魔法、宗教等各种信念系统,科学知识与其它信念系统具有同等的地位,因而也应该与其它知识系统一样接受社会学方法的研究。

  “强纲领”在真理观的研究方面认为:所谓一个理论的真理性的确定,常常是在它被选择并运用于实践之后,在因果说明中逐渐反映出来的,即社会为获得真理的心理体验提供或强加了很多因素,因而社会因素也就成为真理的必不可少的成分,根本不存在真理符合论,真理与“实在”的一致性形式是多样的,要想给真理下定义,最好是从真理的功用性着手,并且还把真理看作是一种文化符号,即关于“真”的信念是相对于特定社会和特定文化共同体而言的,不存在超历史、超文化的真理标准,从而对科学的客观性提出了自己的否定态度。

  三、爱丁堡学派的“利益模式”

  “利益”是爱丁堡学派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但是把“利益”引人对知识的社会学说明并不是爱丁堡学派的首创,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采用了阶级利益分析方法开展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断言:一个时代统治阶级的观念,是受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的,并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意识形态,并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命题。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是在客观世界提供的自然环境中演进的,这个环境不断地被人类的行动所改造,在改造的同时,人类创造出他们的生存方式,从创造活动中产生了社会关系,同时也创造了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反映了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并受到在当时特殊生产方式下盛行的`意识形态的制约,它们既被用来操纵自然现象,又被用来支持或改造现存的社会关系。事实上,马克思并未把科学与意识形态同等看待,他认为自然科学的关注焦点和发展速度或许为社会条件所决定,但科学的概念工具和实质结论却并非如此。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一模式开始被用于对科学和知识的社会学研究,曼海姆深受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思想的影响,在他的两部奠基性著作《认识论的结构分析》和《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中,曼海姆着重强调了知识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试图用因果链将知识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认为知识就其社会学意义而言,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及阶级利益,而且扎根于特定的文化类型之中,并且肯定了利益是影响知识的一个因素。由于曼海姆是在对知识的二元划分的基础上谈利益对知识的影响,所以是把自然科学排除在受利益因素影响之外的。默顿命题的第二条强调了经济和军事的功利性在科学组织化过程中的作用,似乎带有一些阶级利益的因素,但是默顿的科学社会学仅仅停留在对科学知识的产生做外部的说明,虽然有一些利益影响的因素,但其利益对科学的影响同样不触及科学知识的实际内容,只是对科学知识的关注焦点、课题方向以及特定领域的知识何以得到迅速增长的外部体制的说明。

  爱丁堡学派使用“利益”的概念是为了解决强纲领中提到的“归因问题”,按照强纲领的思路,科学知识与社会因素之间普遍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果用A代表某种社会因素,用B代表某个科学概念或理论,则A>B成立。爱丁堡学派认为巴恩斯所说的社会因素就是利益,即“思想或信念是否以及如何能被认为是社会阶级或其他集团的特殊利益的结果”,可以使用“利益”作为一种解释资源,对科学知识的扩展和应用及其与行动者的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社会学的因果说明。这些利益可以是社会体制上的或经济体制上的,也可以是宗教上的或专业事务上的,有两个案例可以用来说明利益理论:

  (1)巴恩斯列举了20世纪生物学界在进化论观点和遗传观点之间发生的一场激烈论战,论战的双方分别是以卡尔·皮尔士为代表的生物统计学家和以威廉·巴特森为代表的“孟德尔主义者”。前者认为:生物繁衍是一种通过变异的连续选择而进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可以预知和控制的;后者则认为:生物的繁衍是一连串的突变过程,这个过程根本不可预知和控制。两种观点可以说是针锋相对、截然相反。那么其根源何在呢?巴恩斯认为根源在于双方的利益冲突,他认为,皮尔士的进化论观点与新兴的优生学密不可分,优生学主张通过逐步改变社会中不同人群的相对出生率来改善种族,其理论基础是进化论,并且直接代表着新兴中产阶级的利益,是主张社会进步的。而巴特森之所以强调生物繁衍的不连续性和不可预知性,是因为他的立场保守,其阶级利益依赖于传统的社会秩序,害怕社会的进步,宣称社会突变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2)皮克林则利用职业利益来解释一些学术之争。他认为:对每一个科学家来说,都会存在一些更有利于其工作的资料、理论或模型,由于每一个科学家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投人了大量的时间,因而他们倾向于承认那些与自己的认识利益相吻合的新成果。如在分析莱夸克时,皮克林同样使用“利益”分析工具,认为当时新发现的粒子在解释上存在“色”和“味”之争,而“味”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对新粒子做“味”的解释更符合主流传统的利益,也更能体现权威物理学家在其中的影响等。

  事实上,利益模式所要说明的重心不在于知识的真伪问题,不关心在被接受的理论中哪一种更能反映事实,哪些方面更合理,而只关心知识是否为科学共同体乃至整个社会所承认和接受,以及探讨这种理论被这个阶级承认和主动选择接受的原因所在,由此得出:不同的利益决定不同的科学理论。也就是说,利益是分析知识状况的必要因素而不是充分的因素,利益并不必然导致某种知识主张,但某种知识主张背后一定存在某些利益缘由。后来才逐步上升为利益是科学理论的决定性因素的。利益模式的出发点倒是可以接受的,而由此上升的夸大利益的决定作用则过于偏激,让人难以接受,其实利益也像其它社会因素一样,至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对科学知识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

  四、结论

  依据著名哲学家哈金的干预理论的观点,干预作用是自始至终存在着的,就拿传统科学知识观来说,它所坚持的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也不是完完全全意义上的客观性,只是因为在小科学时代,干预作用未能充分得到显现,在小科学时代,“为科学而科学”的非功利性倾向比较强烈,而且这种纯科学在整个科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小科学所需经费少,所用的仪器也比较简单、直观,这使得科学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无论是目标的选择、行为准则和成果评价等,它们都是在科学共同体内形成,很少受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很少受干扰不等于干扰被排除)。二战以来,小科学逐渐向大科学转化,干预作用也随之逐步强烈,科学不再是纯科学了,科学在横向上成为大文化的一分子、大社会的一部分,在纵向上把科学纳人漫长的科学史长河中去考察,因此对科学客观性的看法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干预理论应是较为合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的,科学客观性亦应如此,是在和与之相联系的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而凸显出的客观性,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性是无法知道的,但这决不是不可知论,科学理论的基础仍是客观事实,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人类认识一开始就是实在论的,如果连这一点信念都没有,那么人就不会在探索自然界中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如果因此而排除干预作用的存在,对干预作用视而不见,无疑是掩耳盗铃之举,这样不但不能端正对科学认识的态度,而且对科学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科学知识大全7

  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崇高,科学精神是所有现代人必需的精神品格。

  记得那一次,我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一位科学家做实验的。于是,我决定按照中的步骤做做实验。

  白糖能着火呢?我想:白糖是晶体,怎么会着火呢?我首先拿勺子掏出一勺子的白糖放在一个容器里,拿来打火机,点了许久也没点着。只是白糖表面被烧成了黑色,并未燃烧。

  妈妈看我用打火机,以为在玩火,就三步并作两步赶来,告诫我说:“别玩火了,小心引起火灾,快,拿灰把火给灭了。”

  “可是……”我的话还没说出口。

  “没有什么可是的,快!”妈妈厉声说道。

  我只好把灰铺在白糖上。可为什么白糖点不着火呢?这个问题仍然萦绕在我脑海中。不死心,我偷偷地拿起打火机又点一下,但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白糖竟然被引燃了,从白糖里发出了“啪,啪,啪”的`声音,而且火点着了,那幽蓝色的火焰格外漂亮。看着这一幕,我兴奋地大叫起来:“白糖被我点燃了,白糖被我点燃了,

  哈哈哈!”妈妈朝我这看,也微笑地点了点头,说:“瞧,你高兴的。”

  我继续看着“啪、啪、啪”响着的白糖,不会儿过去了,声音没了。上前一摸白糖,“哇,好烫啊!”我不禁叫了起来。现在的白糖变黑了。

  我拿起杂志,再一次认真地阅读了起来。原来,最后一段说道:“要想让白糖燃起来,就加点儿灰吧,不信试试看!”呵呵,瞧,我这个马大哈,白糖竟然也被我歪打正着点

  燃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件蛮好玩的一件事,所以说科学精神是所有现代人必须的精神品格。

  老师的话:小作者能从一个小小实验中体会到乐趣,明白科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多学习科学知识,对各方面进步都有帮助的。

科学知识大全8

  上课了,程老师拿着两本书,将它们一页一页地交叉重叠在一起,然后笑嘻嘻地问:“谁能把这两本书拔开呀?”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心想:什么?不就两本书吗?怎么可能拔不开!”

  比赛开始了,先是一人战。因为小杨第一个举手,所以程老师选了她作为第一位挑战选手。只见她自信地走到讲台,拿起桌面上的书就开始拔,起初她脸色苍白,也没有什么表情,到了后面,她的脸就由之前的'小白脸变成了一个红苹果,而且还龇牙咧嘴的,显得十分吃力。最后,她还是没有拔开那两本紧紧抱在一起的书。我心里想:区区两本书,怎么可能拔不开呢?我也想试试呀!

  再是二人战了,程老师说:“接下来让两个男生来拔,看看会不会拔开。”小天和小航上场了,他们俩互相盯着对方,像是在给彼此加油鼓劲:“我们两个男子汉一定要加油啊!必须把这两本书拔开!”只见他们像拔河一样,身体一直往后倾,可是尽管他们再怎么用力,就是拔不开,最后他们也失败了。

  最后就是多人战了,是由全班来拔的。我心想:就不信这么多人还是拔不开!开始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每个人都把吃奶的力气使出来了,可书依旧没被拔开。青青嘟着嘴说:“老师,你是不是用超强胶水把两本书给粘上了!”可我翻了翻,并没有胶水。

  比赛结束了,最终胜利者就是那两本书。回到座位上我看着躺在讲台上的书,它好像在说:“哈哈,你们输了吧?让你们不要小瞧我们,就问你们服不服!”

  这时,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来看,纸的表面并不光滑,一页一页叠在一起,就会产生摩擦力,很小的摩擦力叠加起来,大到无法估量。如果我拿来更厚的书,十头大象也拉不开呢!”听了老师的话,我们都明白了原理。

  这堂活动课真是受益匪浅啊!

科学知识大全9

  今天我又多了一件新的、十分好玩的玩具,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我来告诉你们吧!这个小玩具叫七彩光纤灯,是星期六我们在小牛顿班科学实验班制作的,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有关光导纤维的.小知识吧!

  光导纤维的作用很多,各种各样,在电话、电视中都能找到它,光纤通信电视机可以当作电视传真电话使用,通话时,你可以看到我,我也可以看到你。传真电话也可用于电视教学,现在大多数教学中,只能教师在电视中上课,学生在电视前收看,相互不能提问。如果采用光纤“双向性”电视,就像老师在教室里和学生面对面上课一样了。减少了老师与学生无法交流的困难,真是方便极了。

  你们想知道医生是怎么检查胃病的吗?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那是用光导纤维制成的仪器插入人的胃中,电脑上就能显示出这个人胃里的情况。如果遇到疑难杂症,还还可以进行电脑会诊呢。张老师对我们说:“在以后的这些年中,光导纤维这项新技术前途无限广阔,它的应用将更加灿烂。”

  老师还教我们制作了七彩光纤灯,先把七彩光管用两根导线和电池连在一起,然后拿出一把光导纤维把它的一头插在一个小管子的一端,另一头朝上立起来,把七彩发光管也插进小管中就做好了。把开关打开,七彩发光管照射着光导纤维上,顿时一根根发出明亮的光,不停地变化着颜色,七彩缤纷美丽极了。

  我喜欢小牛顿班这些神奇、有趣的科学知识,更喜欢这个好玩的玩具——七彩光纤灯。

科学知识大全10

  在这个乐趣多多的冬天里,我们又迎来一年一度的科技嘉年华活动,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去体验科学的魅力。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3D展版的活动场地,大家都不怕脏,席地而坐。兴致勃勃地制作起了三色滤镜。同学们先将袋子中的材料取出,然后再依次把三个滤镜安装上去。我想:这次怎么还是和以前一样,仍旧是制作眼镜,只是多了一个蓝色的镜片而已,难道有什么不一样吗?安装完毕,大家便急匆匆地上前去欣赏展板。我也拿起眼镜仔细观察起来,展板上模模糊糊的图像,在三种颜色的滤镜的过滤后,立刻出现了清晰的图案。哇!一幅幅图立刻生动起来,连人体的血液流动都看得清清楚楚,周围的同学啧啧称奇,引来一阵骚动。我忽然感受到了这小小眼镜的神奇魔力,立马戴上它去探索其他科学奥秘。

  第二站,我们迈着喜悦的步伐,来到了位于操场西侧的视觉体验区。大家都十分好奇,在这里我们将会做些什么,体验些什么呢?工作人员的介绍向我们揭开了谜底:制作恐龙模型,其最大的神奇之处就是,无论你站在哪个方位,都会感觉到它的眼神是在直勾勾地盯着你。工作人员说的话是真的吗?我一开始还半信半疑,但是,等恐龙模型制作完成后,拿起它试了又试,看了又看,这时我才确信这是真的。这是为什么呢?在我还在和伙伴探究思索时,一旁调皮的同学已经将它拿来用作吓人的工具,吓得几个胆小的女生,哇哇大叫,可他们却在那里哈哈大笑。

  做完恐龙模型后,我们回到了教室,这是我们科技嘉年华活动的最后一站,也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项走进探梦实验室”,解密科学现象。观看的三个短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与分光器、干冰和振动有关的几个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看到分光器把不同时间的阳光进行折射、反射后会呈现红色、蓝色、青色。大气层就像一个分光器,在对阳光进行散射、折射后,导致天空出现不同的颜色。这就科学地向我们解释了天空在正午和夕阳西下时为什么是蓝色和红色的原因。哎小小的一个现象,都蕴含着如此深奥的科学道理,真是让我们汗颜。干冰实验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七十二变”:把气球吹大到爆炸,制作成神奇喷泉,让人们在夏天也能看到雪花微振动使我们看到了群蛇乱舞的景象。

  科学世界真神奇、真有趣啊!这样的科技嘉年华活动真有意义。它既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让我们学到了书本中没有的科学知识,也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探知欲。让我们不由得惊叹科学的乐趣无穷,科学的魅力无限。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我们真要去生活中好好研究研究、实践实践,弄懂里面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啊!这次让人记忆犹新的科技嘉年华活动,让我们爱上了科学。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开展,让我们在科学的知识海洋中尽情畅游。

科学知识大全11

  早闻大足石刻的盛誉,仅仅没有机遇到那边去参观考察游玩。20xx年暑期,听朋友建议,便欣然前往,却不曾想起拥有不大不小的发觉。

  圆觉洞中应用的电子光学、声学及排水设备

  进到洞中,洞内即便大白天也看起来十分灰暗,唯一清楚可见的仅有背对着大家,跪在供案前的菩萨,他与天龙八部里这位素来以背视人的枯荣大师倒有一些神似。石像手工雕刻细致,层次感特强,供台宛如绸缎。但是,为何仅有这樽跪佛像在黑喑的洞里能够看得清呢?环顾洞内,我找到了回答――原先在石像背对的方位上边,开过一个天窗。而天窗与石像又呈45度角,光源通过天窗,恰好射来到佛像上。这就是古时候的聚光灯。古人在设计方案时恰当地运用了电子光学的原理,就解决了照明灯具难题,并且还环境保护无需别的火种灯源导致洞内的环境污染,这也是古人的.天人合一社会学核心理念的反映,这迫不得已令人折服,称得上大足石刻造型艺术中的精典。

  在洞里随意一两句,就会发觉沒有显著的回音。认真观察就会发觉,那是由于洞内石壁凸凹不平,进而降低的回音,这表明古人对声波频率的反射面原理是清晰的,因此,就应用石壁凸凹不平使声波频率发送混乱,互相相抵而造成回音消退。这真是与解放后建造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回音解决如出一辙,但前面一种却比后面一种早了整整的800很多年。

  而也有更绝的,那就是它的排水设备。若是在下雨天认真观察,不会太难发觉在围绕洞中的额诸多石像中,有一坐石像的手不断在接水。伴随着胳膊往上面看,能够见到一条长龙在石壁上蜿蜒曲折。石龙把水吞入身体,又沿着身体排出来,排出来的水又根据石像的手注入地底的暗道,再排在洞外去,简直巧夺天工,而相比当代的地下排水系统软件,能够说成旗鼓相当。

  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的结构力学、透視原理

  赶到宝顶山上,有一组很与众不同石刻,它便是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正中间释迦身穿敞领袈裟,普贤、文殊在上下车内饰缨络赤足立于莲台以上。石刻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取决于这座文殊像。8米,重约350-400kg,歪斜10度,但是却经历800很多年坎坎坷坷而未跌落,缘故就取决于袈裟与手产生了一个极大的三角形支撑点着宝塔。在多种多样构造中,唯有三角形可靠性最強,它是教材里告知大家的物品。但是这类结构力学中的的原理在这儿却获得实际的应用。大家仅有为古时候的能人巧匠惊讶了。

  释迦、普贤、文殊为何要往前歪斜10度呢?这是由于石刻不但要牢固更要重视美观大方。为了更好地防止人的视觉效果上出現塑像人体与头像图片的占比不融洽,这几樽塑像的人体都是有十几度的歪斜。我们知道它是应用了透視原理,这但是在工艺美术教材上才会学得的。能工巧匠却在宋朝就知道,还把它运用的炉火纯青,迫不得已令人夸赞。

科学知识大全12

  论文摘要:实验室研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场点。这种研究一反传统的知识观,提出了社会建构论主张,认为知识不是“自然之镜”而是在实验室里被制造出来的。这一主张过分强调了科学知识的社会性而忽视其客观普遍性。其实,客观性和社会性是科学知识增长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关键词:SSK;实验室研究;社会建构论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代替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并以其激进的社会建构论知识主张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尽管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目标是要揭示科学知识是社会地建构起来的,但研究进路却是多元的,先后出现了以巴恩斯、布鲁尔为代表的爱丁堡学派和以科林斯、平奇、特拉维斯为代表的巴斯学派的科学争论研究;以拉都尔、伍尔加、谢廷娜为代表的实验室研究;以马尔凯和他的约克小组为代表的文本与话语分析研究。这些都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场点,但实验室研究在这些研究场点中是较少受到批判的一种,且它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建构论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实现SSK目标的重要途径。鉴于实验室研究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就其研究的基本理论策略、研究方法、主要代表人物及研究进路进行叙述并作简要评价。

  一、从传统知识观到社会建构论

  科学知识社会学把实验室研究引人其研究范围并作为重要研究场点是与整个科学知识的认识转向有关的,它是传统的知识观和科学标准受到普遍的怀疑和挑战的结果。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自然界的客观描述,科学是由自然界决定的,人只是被动地反映自然;科学知识是被证明为真的命题,是客观的、标准的、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不带有任何主观性和直觉的成分,也与社会因素无关。而科学知识社会学则一反传统的把科学知识看作“自然之镜”的观点,认为原先被认为是纯粹的、客观合理的科学知识实际上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科学更多的是社会建构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自然在知识的产生及确定其真理性的问题上是无发言权的,正如科林斯所说的:“在科学知识的建构中,自然世界只起很小的作用或不起作用。

  1962年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开拓了对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其知识的社会学转向的主要含义说明,知识不再是纯粹真理的载体,而包含了许多社会的因素,对知识的研究必须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科学知识社会学承袭了库恩的社会学研究传统并对其进行激进的.解读,把实验室研究提高到一个战略地位,这是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目标纲领分不开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全部工作重心是说明科学知识的认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结合,说明在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无不包含着社会方面的成分。为了揭示科学知识的社会构成,打开“既成科学”的黑箱,一些人继承库恩的相对主义认识论,选择案例进行争论研究,认为知识社会学应当公平同等地对待真理与谬误、理性与非理性、成功与失败,这些对立的两方面都应当得到说明,从而认为科学知识是科学共同体谈判和妥协的结果;一些人把文本与话语作为分析单元,更多地采用了符号学、修辞学、解释学和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一些人则走进实验室对科学家的日常生活实践进行人类学方法研究,通过观察科学家做了些什么、怎么做来揭示知识的制造过程。真正能够更好地贯彻SSK社会建构论主张的正是后者,因为科学知识社会学“主要研究科学对象如何在实验室中被生产出来,而不是事实如何被保存于关于自然的科学陈述过程中”。

  二、知识的实验室制造

  实验室研究是人类学方法(民族志方法)在科学社会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运用。它最早起源于人们对化学、高等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神经心理学和野生生态学的观察报告,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论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初,一度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建构论的主要研究进路并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著名亚纲领。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斯华茨在加州大学实验室、加拿大人类学家安德森在费米实验室,最早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运用于“实验室研究”,但他们的工作没有重视实验室的常规实践,没有对科学家的日常生活及交谈进行分析。80年代实验室研究迅猛增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类学领域。其中,拉都尔和伍尔加、谢廷娜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他们用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研究知识哲学和知识社会学的问题,把实验室看作原始部落,对之直接观察和描述,获得丰富的资料,包括笔录、实室论文分析、实验室成员的手稿、通信、谈话、备忘录和其它由实验室科学家们提供的资料。

  从1975年10月到1977年8月,拉都尔以陌生人的身份去萨尔克研究所参与观察,并根据调查的资料写成著名的《实验室生活》。在此书中,他描述了实验室内部的分工及操作的流程,描述了科学知识是怎样在实验室内被建构出来的,科学家应该怎样说明这些建构。他把个制造现代文明的新“部落”看成是“文学铭”系统。认为“人类活动是一种铭文的活动,

  类历史应当看作是一套碑铭整体”。文学铭写暗示了科学实践主要是一种文学的和解释的劝服活动,科学事实是以书面陈述的形式被建构、传播和评价的。拉都尔和伍尔加认为科学家所研究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由技术人员在实验中得出的经验陈述。科学家就是要劝说论文的读者相信,他的陈述应当被接受为事实。

  如何才能使陈述被接受为事实,这就需要进行争论,其“成功与否要取决于该争论场中的人数、观点和立场、作者的个性和他所属的机构,以及论文本身的风格等”。这就是说,自然事实是科学家根据实验制造出来的数据进行争论的结果,实在是争论解决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即事实是科学家进行实验和磋商的结果。

  拉都尔和伍尔加非常重视环境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环境不是像过去被认为的那样与科学实践是不相干的,环境不但影响对科学事实的建构,而且整个科学就是由环境制作而成的。环境与科学实践是不可分的、一体的。环境决定着科学家的地位、生活、工作、行为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对象、材料来源,从而决定着所生产出的产品,并且环境是不确定的,可变的,有很大的权宜性。

  对实验室场点进行研究的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是谢廷娜。她于1976年10月至1977年10月对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她通过日常观察、访谈、收集实验室备忘录、论文手稿和相关出版物,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谢廷娜与拉都尔和伍尔加一样,主张对实验室知识生产实践进行研究。在建构主义论题上,她认为,“它把现实的总体看成是装配而成的,现实的齐一性是异质的,现实的光滑外表包裹着一种内在结构。对建构主义者来说,不存在最初的、未加掩饰的事实”。但她更强调科学的复杂性,认为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科学家也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因而实验室知识的生产也具有不确定性。 在《知识的制造》这本书中,谢廷娜表述了她的经验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她把实验室比作是生产知识的工厂,认为知识是在实验室中人为地生产出来的。实验室里的一切都人工化了。实验仪器、工具是早已制造好的,实验对象也是经过精心挑选或人工培育出来的,因而产品(知识)也就无涉于自然,完全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她还认为知识的生产过程是决策负荷的,科学实践中包含着选择机制。它贯穿于整个知识生产过程和结果之中。

  实验室研究从发生学视角对科学知识的生产进行分析,着重从内部探讨了科学知识形成的实践过程,实现了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转换。在这种转换中,科学家的主体主动性得以突显,而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约束,直观地描述客观外在世界。他们认为实验室研究场点的开辟为打开科学“黑箱”找到了一把新的钥匙。实验室研究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研究者能直接观察到科学家日常实践的微观互动过程,探究科学知识是如何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被具体地生产出来的。从而揭示了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不仅“介入”了自然界,而且也深深地“介入”了社会世界,科学知识本身是一种文化存在而不是被“发现”的自然给定。

  三、评价

  科学知识社会学实验室研究是社会建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批判传统的科学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尽管它在所有的研究场点中是较少受到批判的,但它与其它研究场点一样,面临着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其优点和不足,以便为我们找到科学的方法论提供新的思维视角。社会学家通过对实验室的研究发现科学知识的生产是受到社会各利益团体制约的,如政府、工商界、出版界、科学基金组织、慈善机构等。这一点,对批判传统的、与社会因素无关、价值无涉、情感中立的科学观,打破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和科学霸权,有着积极的意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中必定包含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种因素。如果知识的研究忽视了这些社会的组成部分,就会导致对虚妄的研究。传统的知识观把知识看作是自然的给定,这是一种祛魅的世界观。它排斥了自由、价值,崇尚物质主义、决定论、还原论及虚无主义。这种知识理性的无限扩张及对科学方法的无限信仰,导致了主体对自身历史存在的“自我遗忘”。也就是说,它失去了主体的性质。实际上,知识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个性质。这就是建构论者所主张的,也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社会学家通过对实验室的考查发现,实验室“实在”是社会建构的,即实验所需要的一切都是社会建构的。这一视角的切人非常新颖,但问题是这种建构的成分有多大,实验者可以根据需要挑选仪器、对象、原料,这是一个建构过程,但被挑选出来的一切又是否是被建构的呢?即使所有的“实在”的建构性都比较强,那么,必定无疑,实验产品——知识,也是建构的,这样知识的确证无误的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因为没有了客观性,所有的知识都是社会建构出来的,也就不存在普遍有效的评判知识的标准,知识也就不存在了。从另一个方面讲,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建构体制,即使它们所使用的仪器、对象、材料,物理环境及人力资源都是一样的,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不相同的。按照库恩的“范式”的不可通约性,所有的知识就不具有可比性了,那么知识不就成了谁说了都算、“怎么都行”了吗?可见建构主义者在这一点上走得太远了。

  实验室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实验的不确定性,即情境和情感的制约性。这一点面临的诘难也是与知识的确证度及批判标准的普遍一致性有关。按照建构主义者的说法,所有的情境都是变化莫测的,非稳定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个人的情感因素也是变幻无常的,每个实验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偏爱行事。这样一来,没有谁能捕捉到稳定的信息,实验的结果也就不具有共相性了。这种相对主义结果恐怕建构主义者自己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论所批判和主张的本是无可非议的。诚然,科学是认知主体对自然客体的把握,作为主体的人是生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肯定会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科学知识是一种文化、一种社会建制,实验课题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计划的实施、实验结果的评价、论文的发表、观点的提出与被接受都要受到个人的主观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难做到绝对客观、公正,“但是当这一切成为常识之后,是否还存在一种大写的科学,一种不依赖个人意志和特殊文化特性的不断进步的客观性的科学呢?”很显然是有的。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以及相对应的普遍理性,要求人们要采用科学的世界观和理性去认识和改造自然,要求人们寻求经验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所有理性都是逻辑式的,要求人们用同一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来看待和处理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真理、理性和客观性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们,我们就会失去我们的批判力量。因此,笔者认为,客观性和社会性是科学知识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基石;但如果没有后者,科学就会使主体消失,科学就成了没有主体的科学,成了没有认识者的认识论。科学证明和科学证明的背景是不可分的。

科学知识大全13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创造许多时机,让孩子带着兴趣学习,让他不断做科学探索!要记着,帮助孩子学科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各种活动!

  洗澡

  浮与沉

  孩子在澡盆或浴缸里洗澡时,最适合探究什么东西会沉、什么东西会浮。和孩子一起说说东西沉到澡盆底和浮在水面上分别是怎么一回事。选用可以浸水又比较安全的物品,如洗发水瓶(满瓶和空瓶都行)、肥皂、浴缸玩具、勺子以及海绵。把每件物品放进澡盆前,先让孩子猜猜,看他觉得这东西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然后再一起来实验!

  小车跑多远

  用硬纸板、积木、玩具汽车,观察不同斜度的斜坡会如何影响玩具汽车滑出的距离。可以先在地板上放一块积木,用硬纸板的一端搭在积木上面做成个斜坡。

  把玩具汽车放在斜坡顶端,松手让车下滑,量量看车跑了多远。然后在硬纸板下面加一块积木让斜坡变陡,问问孩子这次车会滑得比上次近还是远。放手让车滑下,量一量!你也可以用同一斜坡在表面质地不同的平面上尝试,比如地毯、木地板等,看看在哪种地表面上玩具汽车跑得更远。

  别戳破了

  下次孩子玩吹泡泡的时候,告诉他要想法轻轻双手捉住一个泡泡,但不能弄破。然后探索一下,怎样做才能既捉住泡泡,又不会戳破泡泡。可用潮湿的双手捉泡泡,也可以把双手抹上肥皂水,再捉捉看。你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捕捉泡泡,例如用报纸、铝箔纸,看看哪一种效果最好?

  力与运动

  你和孩子在户外踢球时,

  可以试着理解有关力和运动的科学概念。把踢球变成科学探索。可先问问孩子,轻轻踢和用力踢球飞出去的时候会有什么不同,再说说用力不同会如何影响球飞出去的距离。还可以深入探索一下,用同样的力气去踢不同形状和重量的球,如小皮球、足球或较重的球等。让孩子先预测一下哪个球会被踢得比较远、为什么。你也可以比一比哪个球弹力最好!要是孩子注意到一个球弹得很高,你可顺势问他:“我们这几种球中,哪个弹得最高?”这就把孩子的观察转变成了探索。拿出三四种球,如网球、乒乓球、篮球等,让孩子讲讲每个球的特点。然后,请他预测一下哪个球会弹得最高。靠墙边站好,让球从同一个高度落下,在墙上贴上小纸条,标记出每个球弹起来的高度。究竟哪个球最有弹力呢?

  进厨房

  宝宝的实验室

  厨房是和孩子一起探索科学的好地方!跟孩子说说东西的形态会变化是怎么回事,一起探索食物和液体在受冷或受热时会有哪些变化。例如,把水放在做冰块的盒里,让孩子猜猜这盒水放进冷冻室以后会怎么样。每过半小时把它拿出来,观察一下水有什么变化。水结冰以后,取一冰块放在碗里,问孩子接下来它会有什么变化。拿一块冰放在阴凉处,另一块放在窗户前的.阳光里,哪一块会融化得比较快?蒸馒头或者煮蛋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预测加热后的食物会有什么变化。帮助他一起做预测,然后一起观察食物的变化。

  观察、探索的乐园你和孩子到户外活动时,鼓励他多用各种感观探索身边的世界。告诉孩子观察就是用眼睛耳朵等仔细周到地留意事物,给孩子讲讲各个感官如何能帮助他做观察,帮助他回答自己的问题。在一起观察自然的时候,要和你的小科学家聊聊他注意到了些什么。指给他看一朵花的不同部位,让他触摸树皮感受其质地,倾听小鸟的鸣叫,或在暴雨过后闻闻雨的味道。你可以鼓励孩子坚持记录自然,把他所观察到的东西都用笔画出来。

  孩子的问题我答不上来,怎么办?

  如果你不会回答孩子的问题,没有关系!这正是一起探索、寻找答案的好机会。其实,你若不知道探索会有什么结果,往往更理想,你可以和孩子一同做观察和科学探索。当孩子问你一个问题,你可以以身作则,告诉他:“我不知道,我们一起找答案吧!”或者问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别忘了,孩子们好学、爱问、愿探索――这些都是搞科学的要素。日常的各种活动都可以成为大人和孩子一起分享的既好玩又有意义的科学探索活动。

科学知识大全14

  王开岭先生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人对自然的阅读,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对于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亦复如是,我在与新知识接触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生物体拥有着多么精巧的构造,每一个微小的结构背后都有其复杂的道理,在庞大的生命体系面前,我们人类所知道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就像是草履虫如此简单的结构,却能在一个细胞内灵巧、完整地通过纤毛的运动和食物泡的.形成完成摄食等复杂的功能;一粒小小的种子,却把保护、营养、生长的工作部分划分地如此清晰。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对生命科学的概念很是模糊,只是觉得这门课就是一门记录生物的特征、再把它们分门别类的学科;在选课时,我也以为课程主要会是认识生物的名称、类似动植物保护这样的内容。在后续的学习中,我才渐渐发现这门课其实是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很严谨、很细致的。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学动植物微生物,还要学习比细胞层次更微观的知识;不仅要了解动植物的组成结构,还要学习它们生命活动的规律。像沼虾的附肢,不仅有着殊异的形态,与其相对应的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而从一名医学生的角度而言,生命科学的内容与医学生物学的内容会有很多的重合,也互为补充。特别是分子生物学部分,核酸检测中所检测的质粒DNA在生化课本上不过是简单的一句话带过,但在这门课程中我对质粒DNA的三种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DNA分子超螺旋结构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在动物学板块提到的微生物引起的各种疾病,也是我平常没有涉猎的知识盲区;尤其是在介绍屠呦呦先生研究疟原虫过程的时候,我感到特别的感动,或许我不能到达她的境界,也不会有与她相像的经历,但是沿着她的研究轨迹一起演绎一遍,也能让我感受到那些伟大的人在为人类事业做贡献时付出的辛劳和勇敢。

科学知识大全15

  A:学会什么,都不如学会生活。生活的百科,科学的百科,你我的百科,一起享受美好生活!!

  各位同学大家好,又到了红领巾广播的时间了。我是主持人XXX。

  B:我是主持人XXX。本次“生活小百科”栏目为大家送上——环保小知识。

  1、废旧电池的危害性: 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如果散落在农田里,植物会死去。所以,现在废旧电池都进行回收,进行特殊处理。

  2、“绿色学校”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3、绿色生活方式应注意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无污染,食品清洁有利健康,营养结构合理,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倡绿色消费。

  (1)不喝瓶装、罐装饮料,出门时自己带杯子。

  (2)适量供应食物,以减少厨余;

  (3)果皮、叶子、树叶,放在大花盆里,适时作为花肥。

  (4)购衣时,认真考虑用途,件数少,非至破损,继续穿用。

  (5)信封循环使用,每天收到的就用不完。

  (6)不准备灰碟,客人也不准吸烟;不用纸杯和免洗餐具。

  (7)用不到的东西不带回家,有人需要的东西尽量送出去,会使房间显得宽大舒适。

  (8)一个人只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他就能减轻环境的一份压力。

  4、绿色消费是环境保护消费,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如草稿纸使用双面) 绿色消费,选购环境产品(如无磷洗衣粉) 重复使用(课本回收) 回收废物循环利用(如使用再生纸) 保护野生动植物,拒用野生动物制品(如不吃青蛙)

  5、绿色食品并非特指那些"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水产、肉类。一句话,绿色食品就是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

  6、校园绿色生活行为指南: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爱护环境的文明公民。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带走。

  (1)节约用水——拧紧水龙头,有滴漏及时报修,一水多用,节用开水;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无磷的洗衣粉洗衣服;

  (3)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关风扇、关空调,空调温度不能太低,节用电器;

  (4).使用清洁能源——热水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

  (5)节约用纸——多用毛巾,少用纸巾,双面书写、复印;

  (6)节约资源——不用一次性饭盒、筷子,不用一次性纸内裤;

  (7)节约粮食——吃多少就盛多少,不糟蹋、浪费粮食;

  (8)保持清洁卫生——不吃口香糖,不乱吐乱丢;

  (9)垃圾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剩饭菜、有毒害废物放入专用垃圾桶;

  (10)爱惜花木――不采摘花果和野生植物,不践踏草地和庄稼;

  (11)保护生态――不捉蛇、不打鸟,不食用野生动物,不乱饲喂或虐待校园动物;

  (12)尊重他人享用安静、清新环境的权利,不高声吵闹喧哗,不抽烟喝酒;

  (13)爱护公物,不乱写乱画;

  (14)举止文明,不讲粗言秽语;

  (15)多到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崇尚健康、简约的绿色生活。

  7、可回收资源与不可回收资源

  一般情况下,生活下的可回收资源主要有: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我们都知道废纸是可以买钱的,经常还有人到我们小区里叫着收废纸呢。)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我们生活中用的很多塑料制品其实就是废弃塑料重新加工而成的。)

  (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生活中像酒类的瓶子很大部分就是回收重利用的)

  (4)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小子现在还记得家里有把勺子是用这些废铝重铸的'

  (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烟头、果皮、菜叶、鸡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

  需要注意的,像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化妆品等。这些都是有毒垃圾,需要特别的处理。

  垃圾回收是一项大的工程,也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搞好垃圾的回收对我们的益处很大,但各种原因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执行。看来不光我们要主动去了解相关的知识,政府部门也应该在这方面多搞好宣传。而不应该去重视些所谓的政绩,要知道。把垃圾回收搞好了,是一件造福子孙的事情,也就是最大的政绩。

  8、校园垃圾分类办法:

  (1)废纸、饮料罐、软包装、金属、塑料等废物,放入可回收垃圾箱,回收利用。

  (2)有毒的废电池或其他有毒有害垃圾放入专用的回收箱。

  (3)剩饭菜请放入指定的潲水桶,用于喂鱼喂猪。

  (4)果皮、树叶及其他可降解物质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

【科学知识】相关文章:

科学知识大全03-12

科学知识大全(优选)03-12

科学知识大全15篇[合集]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