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武陵春》导学案

时间:2024-03-06 01:46:4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上《武陵春》导学案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作者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 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6、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只载—船离恨向西洲。”苏轼《虞美人》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

【九年级上《武陵春》导学案】相关文章:

武陵春作文08-09

秋天导学案03-02

《秋天》导学案12-17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02-28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05-05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03-05

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附答案)03-05

《苏州园林》导学案02-28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02-28

《马说》导学案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