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的名人典故

时间:2024-07-19 09:23:16 偲颖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宽的名人典故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用到典故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典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宽的名人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典故1:

  心不宽,路怎么能宽?

  有必要认识两个人。

  一个人,是西晋名士王戎。据传王戎家有几棵李子树,品种优良,结出的李子个儿大味道甜,卖得十分好。很多人也都想有棵王戎家一样的李子树,于是买来李子后,会将吃剩的李子核种进地里,但令人不解的是,种下去的核从来没有发芽的。后来,细心的人发现,买来的李子核上有一个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洞。观察其他的,居然也都类似的小洞,贯穿了整个核。原来,王戎怕自家的李子被人买去后,得到核种,失了自己的专卖优势,于是用细钉在果实上打孔,贯通核,破坏核的生长活力。明白了其中缘由,大家纷纷摇头的同时也不得不为王戎的“良苦用心”翘起拇指。

  后来朝廷下诏广纳贤士,有人举荐了王戎,但就在王戎一只脚即将迈进朝堂时,有人却将他钻孔的事儿透露了出去,最后竟上达天听,被皇帝知道了,皇帝想:“一个如此狭隘的人,如果让他当官,简直是国家的悲哀,民众的不幸!”于是,王戎平步青云的道路就断绝了。

  另一个人,是清代杰出的画家,叫金冬心。他享誉画坛,画技了得,书法及诗文造诣也颇深,更因他素有雅量而为人称道。据说与金冬心同时代有一个叫王铮的文人,总见不得金冬心,只要是金冬心的画作,他都要出言诋毁一番。有一次,适逢金冬心在集市卖画,王铮碰见了,挤过人群,对着画就指指点点,几乎把金冬心的作品批得一文不值。金冬心见此,既不以为意,也不生恼,收了画卷便转身回家。据说,王铮曾多次针对金冬心,但金冬心总是无动于衷,不与计较。

  后来有一天,众人被一朋友邀请到家中赏文作画,饮酒赋诗,金王二人也在其中。酒至半酣,有人提议以柳絮为题吟诗作对。王铮有意争先,在众人还在思索的当刻,张口就吟出一句“飞来柳絮片片红”,众人听了,愕然相顾。只因这天下柳絮皆白,乃是常识,然而王铮却说出如此没有常识的句子,怎能不叫人惊愕?王铮也顿时酒醒,呆立无言,正自羞愧难当,金冬心却拍手叫好,又见他提笔在王铮的诗前面加了一句:“夕阳返照桃花渡”。三月的桃花渡,夕阳映照下,漂浮在水面的柳絮,自然成红色了。绝妙地一对,瞬间峰回路转,解了王铮一时的尴尬,却也在金冬心的大度和善意的衬托下,让他更加羞愧难堪。

  王戎与金冬心,两个人,两种心胸:前者狭隘,心里揣着一把算盘,暗中拨得噼啪作响,事事都要计较出利害,盘算出得失;后者宽阔,肚里撑得下大船,容人容言,凡事都让出三分,留下余地。王戎与金冬心,两个人,两种命运:前者徒留笑谈,遭人鄙弃;后者成就佳话,受人敬仰。

  典故2:

  蜀国丞相蒋琬在诸葛亮逝世后,任用杨戏辅佐朝政。杨戏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对蒋琬的提问总是默不作声。有人见此不满,在蒋琬面前抱怨道:"杨戏对您如此冷淡,实在有失礼数!"蒋琬却淡然一笑,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让杨戏当众赞扬我,不符合他的性情;让他当众批评我,他会觉得难以启齿。

  因此,他选择保持沉默。这正是他独特的优点。"后来,有人称赞蒋琬"胸怀广阔,宽容大度"。

  典故3:

  蔺相如因为在外交谈判中成功地让失窃的玉玺完好无损地归还给赵国,受到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卿,位高于廉颇。廉颇心中不服,便发誓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此事后,并未直接与廉颇对抗,而是选择忍让避让。他告诉身边的门客说:"秦国不敢轻易侵略我们赵国,正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共同守护。

  我对廉将军忍让退让,并非因为畏惧,而是出于国家安危大局的考量。个人的私仇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国家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廉颇得知蔺相如的用心后,感到十分惭愧,最终前去向蔺相如请罪,表达自己的悔意。

  典故4:

  明朝年间,董笃行是山东济阳人,他在京城做官。有一天,他收到家信,说家里因为盖房与邻居发生争执,希望他能借助自己的权势来解决这个问题。董笃行看完家信后,立即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家与邻,本同根,何必为墙起纷争。宽容相待,共谋大计,何愁不能和衷共济。"家人看了信后,深以为然,于是在盖房时主动让出一些地盘。邻居见董家如此仁义,也心生感激,也同样慷慨地让出一部分地皮。最终,两家共同让出了一条胡同,于是便有了一条宽敞的胡同,人们称之为"仁义胡同"。

  典故5:

  有一个年轻女音乐家要举办音乐会,海报上宣称她是柴可夫斯基的学生。就在演出前一天,柴可夫斯基突然出现在女音乐家面前。女音乐家吓得目瞪口呆,哭诉着说,之前的说法只是为了引起关注,请求柴可夫斯基原谅。柴可夫斯基要求女音乐家现场演奏一曲,然后给予指导。最后,柴可夫斯基豁达地说道:"你勇敢地登上舞台演奏吧,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音乐会的最后一个节目将是老师为学生演奏。"音乐会上,柴可夫斯基弹奏了最后一曲。

  典故6:

  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毛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只是后来我们看到的不是这个样子了。

  典故7: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矣,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二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甲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暴而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也。”(《韩诗外传》亦载)

  楚庄王宽容臣下酒后失礼,并巧妙地为失礼者遮丑,暗地施德于臣,因而取得了失礼者的忠心,换来了以死相报的忠臣。故刘向在这则故事后议论道:“贤王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业矣,国土得矣。”

  楚庄王明明可以知道谁是那个非礼的大臣,但却故意想法放过了他,装作不知道这事。结果得到那人出生入死的报答。这就是明知故昧所见的奇效。它既是一种处世策略,又是一种领导艺术。

  对一般人来说,生活在纷繁复杂、人际关系险恶的社会之中,明哲保身不过是一种避免祸害的态度,明知故昧也不失为一种少惹是非的策略。

  典故8: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宋史·吕蒙正传》)

  这则说明:别说是一般百姓,就是那三度为宰相,以敢说敢言著称的吕蒙正,当初入朝参政时,曾有人不满而发出讥讽,吕蒙正也明知故昧,装作没听见。有人想为他追查那讥讽的人,吕蒙正却阻止说:“不必了,如果知道了他是谁,必然会终生记在心头,对双方都不好,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这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有大量。作为领导艺术,明知故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非原则问题,能够放过去的就放过去。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人官》)也就是这个意思。

  典故9:

  西汉时期,丙吉在做相国的时候,他有一个马夫很好喝酒,又一次在送丙吉上朝的时候,马夫忍不住呕吐,把污秽吐在了丙吉的车驾上。他的管家很生气,就跟丙吉说了,想要把马夫给辞掉。丙吉说:他只不过是吐了丞相的车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把他赶走,那要他以后到哪里去谋生呢?你就认了吧。这个马夫就因此留了下来。

  宋朝有个著名的开国元勋叫曹彬,他曾被封为王。在战争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件价值连城的美玉,每天都要玩赏很长时间。又一次,他大宴宾客的时候,想要向客人炫耀一下这块美玉。于是就让属下去拿这块玉,所有的客人也都伸长了脖子,想要一睹这块美玉的风采。当这名属下正拿着这块玉走进殿堂的时候,不小心搬到了门槛,摔倒了,把玉也打得粉碎。众人都大惊失色,那名属下非常惶恐,都害怕曹彬发怒。没想到曹彬只是笑笑说:它注定这个时候毁掉,谁也拦不住。你也不必害怕。就让那名属下出去了。

  典故10:

  盘圭禅师在一次静修会中对弟子讲禅,忽然人群中一阵骚动……

  “你又偷钱了!这次绝不能饶你。”一名弟子抓住另一名弟子的手大叫,并把他拖到盘圭禅师面前。盘圭禅师问明情况后说:“原谅他吧!”

  “不行!他已经行窃很多次了,这次不能再原谅他!”

  “如果不把他开除,我们就集体离开这里!”众弟子附和着大嚷起来。

  “你们都是明智的师兄,知道是非,但他却连是非都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盘圭禅师静静地说,“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即使你们全都离开也是一样。”

  听了这话,偷窃的那位弟子跪倒在地,热泪盈眶,发誓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从此悟出是非善恶了。

  有100只羊走失了1只,急忙地撇下其他99只到处去寻找的不正是走失的那1只吗?帮助最需要帮助的,这种慈悲和宽容的爱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或许都知道,禅宗讲究宽容、慈悲和关爱,而且禅宗还认为,宽容的爱是爱的最高境界。从上面的故事中,盘圭禅师的实际行动其实也正好阐释了禅宗的这个观点。而且,也由此而让那位偷窃的弟子良心发现,立志重新做人。

  有句话叫“爱的极致是宽容”,其意义是相当深刻的。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颗宽容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那些误入歧途的人重新找回自己。

  宽容的爱不但能唤醒陷入迷途的人,而且还能让他们勇敢地面对人生。只要你心中装满了爱,就可以为他人带来快乐,也能够让你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坦然。

  典故11:

  杨凝式以“疯”而出名,他的一些趣事死后还经常被人们提起。有一次他乘车回府,他性子急,说车马走得太慢,干脆下车,自己拄着手杖步行,路边的行人都指着他笑,但杨凝式毫不在意。有一年,冬天到了,但妻子儿女都还没有棉衣,他不但不管,反而将不久前一位朋友送的一批帛绢转送给了两个寺庙,做了袜子给僧人们穿,家里的孩子们冻得直叫,他也毫不在意。地方的留守官见状,赶忙给他这个著名的士宦之家送去了棉衣和粮米。杨凝式笑了:“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救济我们的!”

  杨凝式为人非常随和,有一天的早晨,他和仆人出去游玩,仆人问去哪里,他说往东去广爱寺,仆人说不如往西去石壁寺,他举鞭说:“还是去广爱寺。”仆人说:“还是去石壁寺好。”杨凝式于是说:“那就先去石壁寺吧。”大家一听,都高兴得拍手欢呼起来。

  杨凝式不仅会装疯,他更擅长更出名的是他的诗和书法。他的诗中有很多诙谐诗,很有趣。张全义曾经提拔过他,他便适当地歌颂了他的功德:“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修,至今犹是一堆灰。”还有一次,他从开封回洛阳,当时暴发了蝗灾,他到洛阳的时候,遮天蔽日的蝗虫正好也同时到达了洛阳。他就先将一首诗寄给了洛阳尹张从恩:“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张从恩见诗笑了,也没责怪他。

  杨凝式的诗因为他信佛而有了另一种境界。他喜欢游寺庙,各种景色都能使他对时事产生感想,因此他的诗句也很脱俗,如“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写得很清丽,非常出名,历来被人推崇。

  虽然杨凝式的诗成就很高,但和他的书法比起来,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他的书法遒劲豪放,以欧阳询和颜真卿为宗师,加上他自己的纵逸豪放,使他的书法艺术有了独特的风格。在游览寺庙的时候,遇到山水佳境时便留连忘返,观赏咏诗,见墙壁提笔便写,边吟边写,似有神助一般流畅。人们小心地保护这些他写过诗的墙壁,可见他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人们说他的书法和颜真卿的很相似,因而将他和颜真卿合称“颜杨”。

  在洛阳的许多寺庙的墙壁上都留下了他的手迹,他在最后落款时很少用一个名字,有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题后有时是楷书,有时是草书,像他的人一样随意,但水平都很高,所以很多人说他是五代时期书法第一人。

  杨凝式有不少优秀的学生,李建中写诗盛赞恩师的书法:“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冯道的儿子对杨凝式的评价是最高的:“少卿真迹满僧居,只恐钟玉也不如。为报远公须爱惜,此书书后更无书。”

  杨凝式因为一次偶然的装疯躲过灾祸,从此便以“疯”为处世之法,经历了五代,得以善终。又凭狂放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

【心宽的名人典故】相关文章:

心宽但不可体胖作文07-18

我那心宽体胖的好友作文08-03

塞翁失马的典故03-06

指鹿为马的典故12-19

南辕北辙典故03-09

围魏救赵的典故03-09

暗度陈仓的典故03-04

江郎才尽的典故03-04

赵州桥的典故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