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导学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秋天导学案
秋天导学案1
[导写内容]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画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导写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景物,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写重点]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导写要旨]
这次习作要求展示画面,介绍画面内容。学生通过书本学习,野外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景可画,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的。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内容说清楚。提醒学生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完成习作后,引导学生小组进行交流,可以采用一人读,其他人听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大家细心听。交流时,互相提意见,之后根据所提意见各自进行修改。为激励学生,教师可以把优秀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评论,学生观看后,各自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
[导写过程]
一、写作准备
1.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或诗文。
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秋游活动。
3.拍摄学生秋游活动的场景,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激情引趣
1.师生共同有感情背诵12课《听听,秋的声音》。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三单元课文,都是以秋天为主题,学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生踊跃发言,交流汇报。
3.师梳理激趣。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是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走进秋天,去感受她的美好,并运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我们心中的秋天。
三、描画秋天
1.看秋景。
让我们再一起回味秋天的感受吧。多媒体播放:(学生到野外农田、果园、山林等处秋游的录象和多媒体制作的秋景画面)
2.说秋景。
刚刚从影片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你的见闻。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到学生中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由评论。)
3.画秋天。
在你看到的秋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用你手中的笔画下来吧。可画上自己看到的,还可加上自己的想象。如果你不想画,那么就仔细欣赏自己找到的最喜欢的秋景图吧。(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营造气氛。)
4.小组合作,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画。
四、写作点拨
同学们都用自己五彩的画笔,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画吸引住了,大家想不想为自己的画配上几句话?
(一)引导说图。
1.准备为自己的图画取个什么好听的题目?
2.画上画了一些什么景物?都是什么样儿?
3.你准备按什么顺序介绍你的画?
4.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二)启发描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语言和词句,用最贴切的语句来描述秋天的景物。
1.怎样才能将画面上的景物写得漂亮、让人喜欢呢?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把它们想象成人物或给它们打个比方,这样使它们更可爱。谁能将自己图上最喜欢的景物用这种方法说一说?
(请一位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描述自己的画,教师相机指导发挥想象,用上拟人或比喻手法,使学生有样可循)
2.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描写秋天的词句吧,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文章中去。
3.学生各自描述自己的画,教师到学生中个别辅导。
(三)启导写作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呢?
(1)语句通顺,根据自己的画,安排好写作顺序,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写详细。
(2)写出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真实感受。
(3)根据需要,把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当、贴切。
(4)运用好标点符号。
五、自主写作
学生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六、互动评改
(一)自查自改
读:句子是否通顺。
查: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对了没有。
想:有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二)邻座交流
1.自由轻声读对方的文章。
2.交流: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吗?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
(三)小组评议
1.在你欣赏的作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2.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参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点评
[案例评析]
1.新课标对中年级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在中年级学生眼里,秋天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由于平时观察不够细致,生活积累不足,加之年纪小,他们对秋天的感受是模糊的、肤浅的。因此,本次作文导写,以观察、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寻找秋天、感受秋天、描画秋天、谱写秋天活动中,多方位、多视角感受秋天的美好,力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我手写我画,使学生在作文时达到眼中秋景丰富多彩,笔下秋景特点鲜明,心中情感真切自然。
2.让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学生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生活境遇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别,性格特征的异彩纷呈,也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自然迥异。习作教学绝不能齐步走,一刀切,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框框里打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爱护学生个性化情态,鼓励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在野外秋游及课堂上观看录象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下来。学生有的领略校园的自然风光;有的画秋天田野的美景;有的对稻天的秋收情景恋恋不忘;有的陶醉在果园的丰收喜庆中尽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绘画、作文,兴趣高涨。
3.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巧妙地运用所积累的词句,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例如:写秋天的果园时,学生这样写道:看那黄澄澄的橘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头挨者头,脸对着脸,你挤我碰,把树枝都压弯了。
4.教师在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丰富情景时,提供自主、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写、自己评,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进步、提高,达到学习目的。
秋天导学案2
目标呈现: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习读诗。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一、预习热身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情怀)。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1、资料链接
搜集作者相关材料,准备交流。
2、自主学习
注音。
①丁丁()②鳊鱼()乌桕()
③寥阔()④梦寐()
解释词语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二、活动探究
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3。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示例: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三、盘点提升:
1.你能说说你经历过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2、你还知道哪些写秋天的诗词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秋天导学案3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2、掌握并积累字词。
3、通过自学初步感知文本。
4、反复阅读,把握本文的朗读基调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过程】
一、导入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亲对我们那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又能感受到多少呢?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共同体会无尽的母爱吧!
二、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1、标示段落序号。
2、了解作者。
2、圈出要重点掌握的字词和生僻的字词,并查查字典,弄个明白。
3、大声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并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
三、自学检测题
1、了解作者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和
散文集有 和 。
2、听写词语
3、感知文本: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觉得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试着依照这种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初步了解象征手法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导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探究点一、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哪里?
提示: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具体而细小的事件中,体现在人物描写(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中,大家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1、
2、
3、
4、
探究点二、面对母亲的细腻而深沉的爱,作者的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
2、
3、
探究点三、怎样理解“秋天的怀念”?
二、学生交流。
第三课时
【导学目标】
1、拓展迁移,理解母爱,心怀感恩。
2、联系生活,激发创作欲望,并写写。
【导学重点】培养的写作能力和感悟能力
【导学过程】
一、说一说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你想说什么?
妈妈的账单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帮忙购物,5美元;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0美分。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扶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浸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
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秋天导学案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认识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文中深刻的情感,感受母爱的至高力量。
知识链接:
作者及其散文: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描写: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此类情感性散文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类散文的魅力,只有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情,文中的情感才会对你的阅读有所回应;2.找出一些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并分析为何这些句子为何能如此充分地表现出情感力量;3.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与动作描写,学习细节描写与动作描写的写作方式。4.阅读文章之后,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细节,选取两个用语言记录下来。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词语。
憔悴:
诀别:
絮叨:
暴躁:
瘫痪:
二、课内探究
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2.通读全文,你感受到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3.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4.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看菊花?“我”和母亲各有怎样的表现?母亲想带我去看菊花的愿望实现了吗?
5.母亲为什么没让“我知道她的病”?
6.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到底是怎样的活?
7.阅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三、知识点训练
8.有人说,文章之所以如此感人,乃在于其独特的细节描写,于细节之中见得情深,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其中是否运用了细节描写,并对其进行赏析。
(1)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其实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读着史铁生对母爱的诠释,相信同学们对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让我们静静地回忆父母为我们做过的点点滴滴,你一定会发现,你的父母对你有同样深沉的爱,同样伟大。
参考答案
1.形容人脸色不好;分别(多指不再见的离别);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遇事好发急,
不能控制感情;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力。
2.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伟大,无私。(答案合理即可)
3.因为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所剩的时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带儿子去北海看看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花,想让儿子高兴高兴,重塑对生活的希望。
4.第一次是我暴怒的时候,母亲要带我去看花,但我不去;第二次是我在窗前看落叶的时候,我答应了母亲第二天去看花,但也没看成,因为就在那天,母亲去世了。
5.因为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所剩的时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带儿子去北海看看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花,想让儿子高兴高兴,重塑对生活的希望。
6.母亲希望儿子像盛开的菊花一样乐观,积极,即使身体有缺陷但仍然能坚强地活着,做个生活的巨人。
7.示例:(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4)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5)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8.(1)是细节描写。史铁生把东西砸碎,母亲不仅不制止,反而躲出去,透过这个躲字,我们即可看见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而躲出去之后,一个听字又表现出母亲从未离开过。
(2)是细节描写。母亲扑过来,这个“扑”字说明了什么了母亲的担忧,母亲抓住的不仅仅的是儿子的手,更是儿子的生命。“忍住哭声”,一个忍字饱含了无数辛酸,既有为儿子残疾的心痛,也有对自己生命将逝而不能照顾儿子的牵挂和担忧,还有自己身体地疼痛。但是母爱的力量终究让这一切集中在一个行动上,“忍”。
秋天导学案5
教学重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说秋
1、情感导入
由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秋天是怎么样的”来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情感。
②、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二、预习展示
1、填空
《秋天》作者(),四川万县人。现代()、()、()。代表散文集《》。
2、你认识我吗?知道我的样子吗?
丁丁()肥硕()栖()息
青鳊()鱼乌桕()叶归泊()
寥()阔枯涸()背篓()
小桨()梦meì()清liè()
3、读秋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读好重音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个性展示,并点评。
2、听老师范读。
三、品秋
(一)整体感知
诗中,作者通过描绘三幅图画为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为每幅图拟一个漂亮的名字吗?
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二)品析优美的语言(学会合作:小组探究)
1、示范品读学方法(第一节)
如:“飘、饱食、栖息”等字的赏析
总结:传神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感官的运用
2、自己品读第二、三节诗,按照品读第一节的方法,同学之间自己研读,把不懂的问题拿出来一起交流
四、背秋(背诵速度大比拼)
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读读背背,看谁最先圆满完成任务!
五、绘“秋”(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秋天是美妙的,如果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绘出自己所理解的秋天,肯定是件快乐的事。那么赶快行动起来,进入我们今天的第四个环节:绘“秋”
(提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绘“秋”?)
六、板书设计:(略)
【秋天导学案】相关文章:
《秋天》导学案12-17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05-05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02-28
《怀素写字》导学案12-18
《声声慢》导学案12-10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2-08
《马说》导学案1402-28
《苏州园林》导学案02-28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