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实验

时间:2024-02-29 11:44: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理小实验

物理小实验1

  星期五的下午第三节课,金老师请来了仝喆的爸爸仝老师来给我们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大家都抢着帮仝老师做这做那,任汝迪忙这帮仝老师接了一杯水,做备用。 金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七个大字——有趣的物理实验。仝老师指着物理这两个字说:“大家都知道物理,这是我们上初中时学习的科目。现在我给大家做第一个小实验。”于是,仝老师给我们拿出了有两个密封的玻璃容器

物理小实验

  中间有一个联通的管子,只要摁住其中的一个圆球,那里面的红色液体就会流到另外一个球里,仝老师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可能是有关于热量吧!”冯哲说道,仝老师说:“对,正是这样,就是关于热量,这些知识等大家升了初中就明白这是什么原理了。好,现在我做下一个实验。” 仝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小棍子,一个用来弹的铁片,有一个铁片有绳子拴着,于是仝老师说:“现在,我要做一个实验,我把一个小铁球放在上面,我弹一下,你们猜,铁球会不会飞出去?”我们班同学大声喊道:“不会!”“好,我们就做这个实验。”于是仝老师弹了一下,但是那个铁球纹丝不动的.待在原位,一动也没有动,现在大家起了疑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班知识面广的任汝迪说道:“这是惯性。”仝老师说:“对,任汝迪说的没错,就是惯性,这个大家上初中也会学到的。” 下一个实验是:仝老师拿出一根普通的注射管,灌了水,又喷了出去,接着,仝老师又让我们班的大力士——张梦甜来把这个针管拔出来,张梦甜怎么也拔不出来,于是仝老师又找了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张文琪来拔,张文琪竟然轻轻松松的就拔出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张文琪说道:“我看到你在给张梦甜拔的时候你把那个眼堵住了。而在我拔的时候,你就松开了。”仝老师说:“对,这位女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正是气压的原理,恩,这位女同学很聪明,接下来我们做最后一个实验。” 仝老师拿来一个分解成俩半的饮料瓶,又拿来一个乒乓球,有半个瓶子里装着水,仝老师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水的浮力把乒乓球扶了起来,然后,仝老师问:“你们说,我把这个乒乓球,放入带嘴的半个瓶子里,装满水,乒乓球会浮起来吗?”同学们还真是聪明,说:“不会。”仝老师实验了一下,确确实实的没浮起来。

  仝老师又让我们班肺活量最大的苏永涛来用那个有眼的半个瓶子放上乒乓球,让他吹,苏永涛充足了气,使劲一吹,没吹上去,真奇怪

  于是有让刘再前来吹,刘再前也是使足了劲一吹,咦?又没吹上去?真奇怪

  于是仝老师又把它放到下面,说:“看看在来吹,会不会掉下去?”于是,仝老师让明明上去做实验,明明一吹却掉不下去,真奇怪,仝老师说:“这些道理等你们升初中才明白,其实你们正站在远方看着海边的小浪花,这点不算什么,我们中国还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呢!我们班同学有没有信心获得诺贝尔奖呢?”“想!”五十二个同学异口同声。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获得这个崇高的荣誉!

物理小实验2

  今天,我为了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的乐趣,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安全,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来验证大名鼎鼎的“牛顿第一定律”。

  首先是准备材料:一辆小车,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斜平面结合体”,最后,我又配上了刻度尺,记录数据的笔和一张表格,毛巾,棉布等。

  其次,一切准备就绪后,就该进行正式实验了。第一步,把平面部分铺上毛巾,让小车在斜面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并在此做上记号。用已画好的刻度测量出结果。第二步,在水平面上去掉毛巾后,盖一层棉布,在记号处释放小车,测出结果。第三步,把水平面上杂物去除,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用以画好的刻度测量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最后,我发现,小车在毛巾面上运动的距离最短,在纸板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这时爸爸问我:“为什么你用了三个‘同一’和一个‘静止’呢?”我回答说:“因为要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妈妈又发问了:“如果小车在运动中驶离轨道怎么办?”我回答:“那就减小斜面的坡度和降低放置的高度吧,也可以我的器材一样,放一些挡板。”

  实验非常成功,通过这个实验,我的.到的结论是:1、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是推理。2、阻力对物体的运动影响。3、通过预习,我甚至可以联想到,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水平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运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的运动距离就越长。

  通过实验,我明白了好多。也深刻体会到了刘老师的那句话,生活中处处是物理。我要擦亮眼睛,找寻生活中物理的影子,处处发现物理,真正爱上物理。并学着运用物理解决生活中一切遇到的问题,就让我遨游在物理的海洋中吧!沉浸在其中,我会感受到莫大的欢乐。

  同时这也坚定了我要当科学家的愿望,不瞒你说,想当科学家是我极致且唯一的梦想,但这条路永远是曲折而漫长的,就像牛顿所经受的一样。他开始时不被人理解,但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了。这印证了那一句话:“通往成功的路上不总是铺满鲜花的,有时也会乌云密布。”

  我要坚守物理,热爱物理,以后运用物理为人类造福,加油吧!

物理小实验3

  准备材料:水、一个玻璃杯、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

  在玻璃杯中装满水,把杯子拿到阳光可以照射到的窗台上;

  把纸放到阳光透过杯子投射进来的地方,这样在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虹的色彩。

  实验中的科学:

  光线被水折射了,因而投射到纸上的颜色是阳光被分解之后的颜色,原理跟天空中彩虹的形成是一样的。当阳光以40到42度的角度照射空中的水珠时,阳光通过水珠时发生折射,投射到空中形成了彩虹。

  知识问答:彩虹为什么总是弯曲的?

  想象你看着东边的彩虹,太阳在从背后的西边落下。白色的阳光(彩虹中所有颜色的组合)穿越了大气,向东通过了你的头顶,碰到了从暴风雨落下的水滴。当一道光束碰到了水滴,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光可能直接穿透过去,或者更有趣的是,它可能碰到水滴的前缘,在进入时水滴内部产生弯曲,接着从水滴后端反射回来,再从水滴前端离开,往我们这里折射出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光。

  水滴对光的.反射,折射加色散形成彩虹。色散后不同色光出射的方向不同,对一个水滴出射的光我们只有站在特定的观察点上才能看见特定的颜色光,而我们平时是站在固定的观察点上去看空中多个水滴,这样,不同水滴中出射的同一种色光能够到达眼睛,这些水滴必然是在空中排成圆弧(相对观察者讲)。如果观察点移动,就由一组新的水滴构成一个新的圆弧,其实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个彩虹。

  光穿越水滴时弯曲的程度,端视光的波长(即颜色)而定——红色光的弯曲度最大,橙色光与黄色光次之,依此类推,弯曲最少的是紫色光。

  每种颜色各有特定的弯曲角度,阳光中的红色光,折射的角度是42度,蓝色光的折射角度只有40度,所以每种颜色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都不同。

  若你用一条假想线,连接你的后脑勺和太阳,那么与这条线呈42度夹角的地方,就是红色所在的位置。这些不同的位置勾勒出一个弧。既然蓝色与假想线只呈40度夹角,所以彩虹上的蓝弧总是在红色的下面。

  彩虹之所以为弧型这当然与其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样这也与地球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地球表面为一曲面而且还被厚厚的大气所覆盖,在雨后空气中的水含量比平时高,当阳光照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形成了折射,同时由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为一弧面从而导致了阳光在表面折射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弧形彩虹!

物理小实验4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一)观察是准备创新素质

  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学习面镜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平面镜成像》,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平面镜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二)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

  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了解实验目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科学家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以达到激发学生渴望实验的目的。

  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实验初中物理开始阶段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这个阶段主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物理实验。初中阶段学生做实验时,其动机和目的往往是有不确定性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也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如声的产生中的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就请学生做;将其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教师准备和整理实验器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以便了解器材的性能、用途。处理好实验性的习题,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进行观察从中得出结论。总之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通过拍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

  二、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一)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联系专题,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②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⑤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⑥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生自己制作出“土电话”、“验电器”、“橡皮筋测力计”、“密度笔”、“莲花型烟灰缸”、“书页夹子”、“重垂线水平仪”、“两用秤”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掌握已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当学生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如学生学完长度测量的内容后,就建义学生去测量教室的体积,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树干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等.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复习,引导学生讲座为什么会发生物态变化,进而导入分运动,内能的学习,通过内能的学习,引入热机知识的学习,通过质量,体积的测量,进一步研究物质密度的测量,通过欧欧姆定律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导体的电阻等,使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但学习了知识后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完简单机械后,就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中的力学问题,学生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1)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2)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不宜急刹前轮?(3)自行车在正常使用时有几种摩擦?(4)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5)自行车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6)自行车上使用了那些简单机械?(7)自行车的座垫下面为什么要安装弹簧?(8)自行车轮胎中的气体减少后对地面的压强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9)普通自行车下与比赛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10)自行车上的那些材料可用非金属材料替代?等许多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物理小实验5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开展,使我们认识到要提倡素质教育,离不开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的教学是学好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研究打好

  坚实的基础。为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物理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环节。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真实的情景。在课堂上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一边演示一边提醒学生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在测量沸水温度的实验中,从使用的酒精灯要装多少酒精、酒精灯如何点燃、用酒精灯哪一层火焰加热、温度计放入水中的什么位置、什么时候读数、如何正确读数,到怎样熄灭酒精灯,边做边加以讲解,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掌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实验记录中分析、计算总结出结论。通过演示实验,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和归纳物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理解和掌握。

  二、加强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实验大多是实用性、验证性和测量性为主,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就应该是实验的主体。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为此,首先要布置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名称、目的、原理、器材以及实验步骤,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实验前强调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实验结论,在实验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要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出实验的电路,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连接电路时强调开关应处断开状态,连接时要注意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根据要求,把电压表并联在左边小灯泡的两端,测量出左边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右边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两颗小灯泡串联起来的总电压,并作好记录。根据实验的结果,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同理,通过实验总结出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的理解和牢固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误的原因和如何减少误差是物理实验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

  如:用钢尺测量长度,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夏天和冬天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就有所不同,这就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同一测量值在精确值以外不同人估计读数不同产生误差,要减少误差,只能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只有改进测量方法和仪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测量结果,减少误差。

  每完成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的填写,一方面把此次实验的各个环节作一次梳理,同时又是对该实验的又一次复习,加深了同学们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

  在物理教材的一些章节后,安排有小实验,这些小实验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重视这些小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独立操作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物理实验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喜悦,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结合,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阶段上的飞跃,提高了学生运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教学理论真正得到落实,使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

物理小实验6

  一、小实验有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进行小实验过程中运用的原理都是相应的物理知识,因此进行小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步骤,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综合水平。课堂作业中也涉及小实验,老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和参考书,选择一些简单、有趣又有代表性的小实验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去做,多给初中生制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应当要求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小实验,老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物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将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编为一些题目,让学生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建立教学情境,唤起学习积极性

  通过操作小实验,可以充分唤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生主动去学习物理。物理这门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小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从而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能提高初中生对学习物理的信心,使得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去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印象。

  三、引导学生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物理课是比较难理解和乏味的,然而课堂小实验可以有效地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有趣,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自制调光灯、研究自行车结构等实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好物理是非常有作用的,唤起学生对学好物理的决心。

  四、提高和培养初中生的创造能力

  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物理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小实验中,有时候缺乏实验工具,这时就要初中生自己去发现近似的代替品,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想能力,充分地唤起其创造力。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应当对课堂小实验进行深入研究,精心为学生选出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的小实验,使得物理课堂不再沉闷乏味。利用课堂小实验展开初中物理教学,可以让初中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充分地激发出初中生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物理,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初中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概念,也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以后学习物理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小实验7

  最近也是突然发现了一个做全息投影的有趣小实验,是运用了物理上的光学原理,运用反射45度角把二维变成三维,给人一种视觉差异。话不多说,直接开始实验,首先,准备一个矿泉水瓶(推荐用农夫山泉或恒大冰泉),然后把瓶口剪开,然后再减四块平整的塑料片,再切出四个一样的等腰梯形,这个地方是很难的,建议用小刀划开,然后把四个梯形合成一个漏斗状,然后便大功告成了。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地方,一是塑料片尽量是平的,二是剪的时候。不要剪到自己的'手,剪完后把垃圾收拾好,不要乱丢。制作好后,在百度上随便找一个素材,把投影仪放在中间,正面欣赏便可以了。这个实验同时也证明了一个原理,光的反射是可以将二维转为三维的假象,给人一种错觉,同时一个小实验也可以让我们对光有一个认识。

  最后,如果还有人做不成,那么可以去买个带盖的奶茶,是那种圆顶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物理小实验8

  【摘 要】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课程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高考转的质量观。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课外活动 学生动手 实验技能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的素质培养,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一 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方面。在实验中,把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实验的信心,会更进一步想到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有没有可以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目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学自感现象时做自感实验,让十几个学生手拉手,两边的学生握住电路中的两端,把开关断开,学生们双手肯定会松开,胆小的还会“呀”的叫出来 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

  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培养和保护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学们观察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悬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关键是要热心,经常与学生交流总结做小实验的`体会,及时表扬与肯定他们成功的做法,这样学生才能长期养成动手的习惯,如果不闻不问,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四 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让少数同学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五 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利用课外活动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六 引导学生制作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利用日常生活品做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些实验对学生来说感到格外亲切,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的活动,一方面可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在整个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全班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顾康清.论物理活动课的设计原则[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xx.6

  [2]赵力红、臧文彧.高中物理探究性趣味实验(第一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物理小实验9

  永磁体是在外加磁场去掉后,仍能保留一定剩余磁化强度的物体。要使这样的物体剩余磁化强度为零,磁性完全消除,必须加反向磁场。使铁磁质完全退磁所需要的反向磁场的大小,叫铁磁质的矫顽力。

  钢与铁都是铁磁质,但它们的矫顿力不同,钢具有较大的矫顿力,而铁的矫顽力较小。这是因为在炼钢过程中,在铁中加了碳、钨、铬等元素,炼成了碳钢、钨钢、铬钢等。碳、钨、铬等元素的加入,使钢在常温条件下,内部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如晶体结构的不均匀、内应力的不均匀、磁性强弱的不均匀等。这些物理性质的不均匀,都使钢的矫顿力增加。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不均匀程度愈大,矫顽力愈大。但这些不均匀性并不是钢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的或已达到的最好状态,为使钢的内部不均匀性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进行恰当的热处理或机械加工。

  例如,碳钢在熔炼状态下,磁性和普通铁差不多;它从高温淬炼后,不均匀才迅速增长,才能成为永磁材料。若把钢从高温度慢慢冷却下来,或把已淬炼的钢在六、七百摄氏度熔炼一下,其内部原子有充分时间排列成一种稳定的`结构,各种不均匀性减小,于是矫顽力就随之减小,它就不再成为永磁材料了。

  钢或其他材料能成为永磁体,就是因为它们经过恰当地处理、加工后,内部存在的不均匀性处于最佳状态,矫顽力最大。铁的晶体结构、内应力等不均匀性很小,矫顽力自然很小,使它磁化或去磁都不需要很强的磁场,因此,它就不能变成永磁体。通常把磁化和去磁都很容易的材料,称为“软”磁性材料。“软”磁性材料不能作永磁体,铁就属于这种材料。

物理小实验10

  摘要:本文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主要从教育观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看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 课程改革 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大学物理实验无法达到其应发挥的作用,无法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知识的飞速扩充,学生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对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变化调整势在必行。

  一、 更新教育观念

  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涉及领域广阔、时代性、社会性十分强的课程,它时刻面对着新时代、新科技的挑战。我们在对于大学物理实验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教材上,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他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所以物理实验课程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物理实验为此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它有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有助于教师的提高。我们应在教育改革思路和实践上有重大突破。传统的物理实验教材与物理知识的发展之间的脱节,传统的课堂授课的局限,实验仪器的程式化,这样都很难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二、 丰富实验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大学物理实验是作为理论课程的一种延伸,学生只能按照理论课的知道机械的刻板的完成实验,这样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充满乐趣的实践性课程变得很枯燥乏味。大学物理实验应该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独立课程,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仅仅限于普通物理的范围内,当前科技发展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的加入会使得基础实验又赋予了新内容,提升了实验档次。除了学生必须的基础性验证实验外,我们还要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开辟一种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模式。其中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要真正的开设起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参数、拟订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完善实验结果,然后撰写实验报告。另外,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还可以通过教师开设的科研课题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搞科研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思维和科学创新精神。在学校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同时,还可以并行开设一些“物理实验系列讲座”,讲述各领域的背景、思想、方法、现代技术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提高物理实验课的层次和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 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是老师把实验仪器调整好,在学生做实验前详细的讲解,甚至做出实验演示。学生只要被动地按照老师演示的步骤机械的重复实验操作,就能成功的测到数据,完成实验。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够重视,每次实验操作都是按部就班的应付了事。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含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4个阶段。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过程,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按照这种规律进行实验。

  例如:实验的引入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物理史实、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适当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死板的采用教材上的事例引入,对于学生来说,这已早没有了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面和很强的科学实践能力,将枯燥的知识联系实际,形象化。另外,在不同类型的.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根据实验课的特点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以免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在指导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当贯穿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解决学生当前的困难,而要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应用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独立排除故障。

  四、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分为三部分:预习成绩+操作成绩+报告成绩。其中预习成绩我们一般是针对学生写的预习报告的情况打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仅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大抄一番,并没有对实验进行必要的预习,仅仅想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检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进一步完善物理实验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教学评价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对教师的教学历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导向作用。对于不同的实验类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关键看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否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学创新精神。传统的实验报告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要求计算结果并进行一定的分析,实验结论和小结也仅仅是将教材中的内容重新复述一遍,这样不利于学生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对于研究开放性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自己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写出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客观公正的进行教学评价,才能使物理实验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成为一个较好的平台,成为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许森东.冯元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20xx,19(4):77~79。

  [2] 张宝林,朱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1999,9(5):15~16。

  [3] 杨建宋.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xx,5(3):196~197。

  [4] 黄曙光.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xx,90(4):27~28。

物理小实验11

  今年五月,学校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机会——学校组织了八年级部分学生参加四川省小小实验家体验活动。

  活动初期的培训在学校进行,主要内容无疑于是做实验,我们通过运用凸透镜、纸屏、大头针、乒乓球等实验器材,更直观地展现了我们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培训过程中,我也接触到了几个书上没有的实验;但总的来说,实验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紧紧联系实际生活,这让我不得不开始观察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物理现象,并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加上物理语言去进行解释;渐渐地,这种原本含有强制意味的行为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到了实验的意义;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一些做物理实验的技巧,还使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总而言之,这次活动主要就是让我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实验中学习培养我们格物致知的精神。

  因为活动需要,我去了繁华的成都市,这对于一个面临着生物、地理结业考试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放松的好机会,当然,不可置疑,这也是令人激动的。在这里,我也注意到了很多科技前沿技术知识得到广泛运用,如:音乐喷泉,高速铁路,动车,高架桥等等,在这些日常事物中使得物理知识得到充分应用(声控技术,物理材料,力的作用,力的分解,压力,压强),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使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比赛分为三个部分:笔试、实验、答辩。笔试中的题基本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比如:5号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伏等,其中有几道题稍难,但也是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时时刻刻与生活挂钩。答辩中的问题则涉及到了自己课外知识的拓展,考验自己临场发挥的能力。

  这个活动传播了科学知识,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激励了我们勇于创新,提高了我们综合素质,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激发我们对科学奥妙的探究意识;培养了我们格物致知的精神,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学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还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验。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的去了解物理,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

物理小实验12

  题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高中物理更是如此,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借助实验的力量可以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当今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不能在实验教学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那教师应该如何做呢?下面的内容会做出简要解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具体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所学知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物理知识。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教师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验,不太注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认为学生只要按教材内容完成了实验,就可以提高实验水平,实验兴趣是次要的,这种想法忽略了兴趣在实验中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实验,对实验产生极强的好奇心,进而对实验进行探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比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个实验,教师可以问学生“打点计时器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教师的问题,学生会思考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的'作用,探究小车速度的变化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如何进行实验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是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实验原理和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实验结果,很少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对实验中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在实验中积极思考,进而对实验进行探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比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个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思考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给学生准备几个弹簧,针对实物进行研究,学生会想到弹性势能可能与形变量和劲度系数有关,学生再把想法展示在实验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讲解和亲自演示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由于讲解的抽象性和演示的局限性,导致实验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实验过程不规范,学生在实验中的收获就很小,这种做法忽略了多媒体在实验中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多媒体技术展示,多媒体中规范的实验过程和优美动听的解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展示过程中对实验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比如:“研究平抛运动”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平抛运动的实例,例如扔出的铅球、瀑布的水流、投出的篮球,让学生观察这些运动的特点,并根据展示设计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过程,学生设计完毕之后,再给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步骤,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4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提倡学生独立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认为在独立学习中学生可以静心思考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更好地进行实验,但是在独立学习中学生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维,遇到问题不容易解决,这种做法忽略了小组讨论在实验中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学生在讨论中可以汲取其他同学思维上的优点,拓宽思维范围,进而共同对实验进行探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及结果,利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实验水平,不要因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找到更多可以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主体性物理探究演示实验教学策略的建构[J].叶歆,李春密.课程.教材.教法.2007(08)

  [2]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吴新华.山东师范大学2007

  [3]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王文梅.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4]高中新教材随堂实验开出率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杨化明,陈延.物理实验.2007(09).

物理小实验13

  一、主题与背景: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在自然科学学习领域中明确提出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通过“探究认识自然现象----形成科学概念和规律----运用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应注重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形成结论等环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真正理解科学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测小灯泡功率实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重要知识点,课堂教学中如何探寻一种适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本课例所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教学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实验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我校正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旨在以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自我反思、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以“三实践二反思”的形式,促进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教学行为的改进,改进教学过程,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下述课例的实践与分析,使我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二、实践过程:

  第一次实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体验和认识

  第二次实践: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次实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探究意识增强

  第一次实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体验和认识

  教学设想:

  在平时教学中,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学生都做过,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根据电功率的数学关系式:,就能得到小灯泡的功率。教学中教师提出三个探究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让学生在计算机仿真电学实验中进行连接。演示操作过程,特别是平时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是学生的弱项,此时,在仿真电学实验中,可以很直观地解决连接以及动态变化情况。另外,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的连接,量程的选择都可以有正确的操作过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有用数据,并通过计算,测出了小灯泡的功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也碰到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如何进行数据处理,电功率与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等等有待解决。

  教学反思:

  第一次实践后,教研组开展了教研活动,在区教研员指导下进行反思,认为三个问题同时进行设计、连接、采集数据、经过运算解决探究内容容量大,坡度不够,探究不深,学生的印象不深。另外,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操作时间不足,在实践操作中反映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二次实践: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对第一次实践课所反映出的问题,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案,新方案针对学生实验的不足,调整了教学策略,增加了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讨论,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学生面对方案的可操作性的互助讨论和质疑,尤其是增加了知识的迁移内容,强调了各种设计方案中数学关系式的引入及处理,让学生通过深入讨论、评价,切实提高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一:某一小灯泡标有“,”字样、电源电压为6V、电键、电流表、标有“50Ω,1.5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现一电压表15V一档被坏(0--3V一档可用),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小灯泡功率。

  [教学片段1]

  师:在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伏中,电压表15伏一档被损坏,怎样测定小灯泡功率。

  生: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师:方法很好,一开始就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点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电键时,滑动变阻应放在最大,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超过3V,不能直接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师:怎么办?

  (思考讨论后)

  生:能否把电压表先接在小灯泡两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也为3V。这时,可以移动电压表,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调节滑片,使电压为2.2V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8V,观察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就能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

  提问二:某一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为6V、电键、电压表、标有“50Ω,1.5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但手中没有电流表,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小灯泡功率。

  [教学片断2]

  师: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8伏,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2伏,怎样知道接有电路中电阻丝的电阻大小。

  生:能否测出电阻丝的长度?

  师:为什么要测出电阻丝长度,才能知道阻值大小?

  生:因为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总电阻为50欧,总长度为定值,只要测出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用比例的办法,就能得到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阻值。

  师: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由电阻定律可知:。在(材料性质)、S(横截面积)一定时,R与L(长度)成正比。

  师:能否写出关系式?

  生:可以。

  师: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

  生:(思考后)用刻度尺。

  ……

  学生在不断探究思考后,想出了解决办法。通过解决测量接在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从而求出接在电路中的电阻。

  提问三:某一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电源电压为6V、标有“50Ω,1.5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二个电键、电流表、但手中没有电压表,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小灯泡功率。

  [教学片断3]

  师:怎样用电流表测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生:是否能让电路发生局部短路。

  师:怎样发生局部短路?

  生:把电键并联接在小灯泡两端,第一次让电流表示数到达小灯泡0.3A时,闭合并联的电键,使小灯泡发生短路,测出电路中的电流。

  师:接下来怎么得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生:用电源电压除以电路局部短路时的电流,得到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的电阻,乘以电流0.3A就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减去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就是小灯泡两端电压。

  师:还有其他方法得到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的电阻?

  生:能否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

  师:可以,二种方法你们都可以试一试。

  ……

  教学反思:

  第二次实践,重点放在学生讨论和进一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寻找理论依据,让学生懂得要解决问题必须有理论基础。可用最简单的工具(刻度尺)解决较难的电学问题。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会采集数据并能用数学表达式进行运算,但不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表格是实验数据处理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这样一种科学的归纳方法。

  第三次实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探究意识得到了增强。

  教学设想:

  在前两次实践基础上,我和组内教师就第二次实践课中存在的不足,又展开了分析及反思。大家提出,是否能就上过的问题再设置一些问题,设置些学生认知上的障碍,扩大些积极思考的范围,是否让学生在不知道电源电压的情况下来设计实验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探究意识,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思考题:某同学手上有一小灯泡标有“0.3A”字样清晰可见,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1.5A”,电压表一档坏了,知道电源电压为6V左右,经思考后,想出一个方法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此题在实验操作时有许多探究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先讨论,设计出方案再在课内大家交流,共同参与实验,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讨论,最后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把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闭合电键,滑动变阻器处在最大值,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把电流表的示数乘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得到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加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能知道电源电压的正确值,随后可以用解决问题(2)中的方法,也可以用解决问题(3)中的方法,测定出小灯泡的功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表格或问题设计表格,通过数据的'记录、整理,学生能从表格中看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能从表格中归纳出应有的结论,也学会了正确的语言表述。

  三、总结反思:

  第三次实践课是全区公开课。学生通过计算机仿真电学实验,进行分析讨论,观察现象,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实验方法中没有想到的问题,通过学生实际的操作及教师的演示,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听课的教师对这种边讨论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影响深刻,都认为值得借鉴。

  通过三次实践和二次反思,我认识到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设置的探究性问题(或称为问题情景)、探究活动能否积极有效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面这些要素:

  1、选择探究内容,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基础。问题的提出要有思维的层次感及一定的认知坡度。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多渠道、多方位让学生进行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

  3、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及时地解疑导拨,互动合作探究。

  教师必须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不断地递进探究内容的层次,设置学生思维的坡度,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多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还会发现各种仪器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并不断地反思,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地过程中来。

  通过“三实践二反思”的教研活动,深深体会到专业研究人员引领所起的作用和教研组全体教师合作互助的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给我的教学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不断地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物理小实验14

  摘要:本文认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探究未知现象的能力,同时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关键词:物理学,课堂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设计,课程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物理课堂教学手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实验教学好像被弱化了,实验变成了课堂的点缀,少做实验,不做实验,或者用视频和动画代替实验,已然成了教学的趋势。这是物理教学进步还是退化?笔者认为: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验,也就缺少了其生存的土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以视频或动画代替实验,只会让物理变成一门纯粹的知识性学科,枯燥无味不说,还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性、质疑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是无益的。

  物理学早先来源于希腊文Φυσιζ,意为自然规律,可延伸为自然及其发展规律,现在指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凡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理论绝不能脱离物理实验结果的验证。

  实验,作为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多媒体也好,影像和动画也罢,他们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能是对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其功能可以将囿于场地和观察范围,无法在课堂呈现的大型实验或微观实验,在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它绝对无法具有替代实验的功效。因为无论是课堂演示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测量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往往一些小的实验,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大作为。

  纵观所有实验,它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对探究实验奥秘的渴望。

  每个人都有猎新、猎奇的天性,都有探寻未知现象的渴望,这是人的本能。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创设情景,再配以一些小的实验,往往能激起学生强力的好奇心。如在《楞次定律》这堂课,老师开篇介绍,暑假外出旅游,在一道观偶得高人指点,学了一点气功,现在向各位同学展示一下。桌面上呈现的是用尖针支撑等臂杠杆,杠杆两边分别配很轻的铝环和配重砝码,教师的袖管内藏有钕铁硼强磁性磁体,教师在摆好架势推向铝环的过程中,虽然并没有碰到铝环,但观察到铝环随手推的方向在移动,当收手的时候,环随着收手的方向而运动。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兴奋之余,教师向学生展示袖中乾坤,让学生猜想产生现象的可能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本实验,磁体插进和拔出过程中,铝环充当了磁体的功能,从而引入猜想:在磁体插入和拔出的过程中,环中可能产生了电流及可能的方向,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次,实验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实验同被动的经验、单纯的观察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仅仅停留在观察试验上还不能称为科学实验和方法,还必须使观察试验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质疑、思考,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提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达到科学、技术、社会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TS”。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同样,在《楞次定律》这堂课收尾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实验。让等质量的铁块和钕铁硼强磁性磁体穿过铜管,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实验时,两位同学手握长一米二左右相同的铜管,使其竖直放置,两同学分别从一端管口静止释放铁块和磁体,要求从另一端接住物体。实验过程中,放铁块的同学很难接住物体,而用磁体做实验的同学可以十分从容的接住物体,且屡试不爽。这样就激起同学质疑,为什么两个等质量的不同种物体,在穿过铜管时会形成巨大的反差?磁体在穿越铜管时,为什么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同学们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解释这种现象,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细致、深入是观察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有时是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只有深入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再如,在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时,观察站在磅秤上的人下蹲和起立两过程中磅秤读书的变化,将运动过程与磅秤的读数的变化一一对应,从而对超重和失重的本质和产生原因能更加充分的理解。

  第三、实验能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现象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地去尝试实践。

  科学家提出某些假设或预见,为对其进行证明,筹划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根据由此产生的现象来判断原设计假设,或预见真与否即为科学实验。而学生探究实验虽然有别于科学家的探究,但其思路、过程、方法与目的有其类似之处。同样,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养成细致、缜密的习惯,完善探求未知世界的能力等都有莫大的帮助。

  如在单摆的`碰鼻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能有惊无险?学生猜想可能是单摆在摆动过程中遵循机械能守恒。这就需要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测量下摆的高度和到最低点的速度,而高度的测量可以转化为测量摆长和最大偏角;速度测量的方案就更多了,光电门测速度,平抛测速度等等。通过对实验数据处理,揭示其遵循的规律。通过评价、交流和反思,分析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为更好地改进实验方案提供依据。

  第四、实验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是提高物理实验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做到严格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

  例如,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采用等效原理,但在实验的过程,由于存在误差,用平行四边形画出的两边所夹对角线与单独一个等效力总会存在偏差,我们要遵循实验事实。另一方面思考改进实验以减少误差的方法,如采用较长的细线;确定拉力方向时标点尽量离结点远一点;测力计尽量与桌面保持平行等等。这样可以培养优秀的实验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五、实验能增进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间的协作,尤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需要相互间的分工与协调,而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但可以培养团队精神,而且增进学生间的默契,这也是未来社会所需的重要品质。

  如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这一分组实验中,就需要学生间的分工协作,电路的连接、表格的设计、实验的控制、电表读数、数据的测量等等,在分工合作过程中增强学生间的协调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当然在重视课堂实验的同时,并不是复古或全盘否定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恰恰是对课堂实验的完善和补充。如一些大型的实验、微观实验、模拟实验等,或者一些受场地影响无法在课堂中呈现的实验,可以通过视频或多媒体模拟出。如观察布朗运动、宇宙飞船中的失重现象、带电体或磁体周围的电场线磁场线、α粒子的散射模型等等,就要借助多媒体或视频设施。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求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由此看出,物理课程教学承担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功能,更承担了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小实验往往具有大作为。

物理小实验15

  物理教学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物理小实验教学.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生活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充当仪器,让学生独立或者是合作完成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规律都是经过物理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只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一些小实验,他们的兴趣非常高涨,总是盼望着小实验的到来.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精心地设计物理实验,增强物理课堂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合理地设置物理课堂实验,合理使用物理实验突破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讲“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可以进行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个大试管中装满了水,将口径相对较小的试管压入在大试管中倒过来,观察小试管是否会掉下来. 同学们经过观察之后发现,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还会不断地上升. 学生观察到这个实验之后,就会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再加以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实验的应用原理吗? 接下来,我们学习压强.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物理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做好了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培养出来优秀的科学能力.物理小实验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小实验着重设计的难度,有的小实验侧重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加强思维能力.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配合着完成物理实验. 在物理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和教材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既能够在教材的指导下完成物理实验,又能够领悟物理实验的方法.教师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认真地探究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要求的物理实验,保证智能和水平一同提高.

  教师要组织物理教学实验,做好实验形式、时间、地点的安排,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若是物理实验的材料容易收集、设备简单、没有操作危险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完成实验. 教师要定期地检查学生的物理实验和实验的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声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制土电话; 在讲“照相模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物理相机; 在讲“汽化和液化”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纸锅烧水”的实验; 等等.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三、有助于进行物理思维发散

  初中物理的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解公式定理时若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就会感觉到厌烦和枯燥,若是结合着物理实验,就能够提高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着学生主动思考,完成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时候能够对生活加深感悟,了解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加强生活应用的支撑,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象看本质.

  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 我们在溜冰的时候向前推别人,自己就会后退; 在划船的时候用船桨向后划,船就会向前走.又如,在研究“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橡皮泥,亲自动手选择一条小船,将沙粒、图钉等作为货物,看看哪条小船装的货物多. 在动手实验的时候,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和排开水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将物理小实验和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家庭实验,提高对物理的认识能力.

  因为有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和家长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环境. 家长要保护学生实验的人身安全,主动地提供物理实验的材料,并且能够配合着学生一起完成实验. 家长要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物理实验的方法,尽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好的环境. 家长陪伴着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的进入到物理实验中,还能够在同学中展示物理实验的成果,提高自信心.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小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做好小实验教学.

【物理小实验】相关文章:

物理实验作文08-24

小实验作文07-06

小实验作文(经典)11-26

有趣的小实验10-04

【精选】小实验作文07-26

(精选)小实验作文12-01

物理实验员职责10-31

小实验作文【合集】02-04

[精品]小实验作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