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有的人常用知识点

时间:2024-02-28 12:44: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有的人常用知识点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有的人常用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有的人常用知识点

  教学设想

  学习这首诗,要能够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理解运用的对比手法。在讲清重点章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一篇纪念革命英雄张思德的文章中,毛主席指出:“(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指出死的意义有轻有重。人都有生和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活着的人,有的活得崇高、伟大;有的活得无耻、卑微。(举例说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臧克家的诗歌名篇《有的人》。

  二、作者介绍以及背景介绍

  1、作者:臧克家,诗人,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他的诗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

  2、写作背景: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释题:学生自读副标题后明确:“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_。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播放朗读带。

  由于本诗不存在语音方面的疑难,因此,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然后齐读全诗。

  3、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二部分(第2、3、4节):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四、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说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作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远流芳人间。

  3、学生背诵第一部分。

  五、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女生齐读诗歌第二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对比,这一部分是从哪个角度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

  明确:是从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来进行对比的。

  3、思考:这部分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明确: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1)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2)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百世”;(3)残害人民,养肥自己。

  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思考:这首诗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这“感”具体形象。如果将这一部分中的第一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请陈述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后明确: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骑在人民头上”这典型动作,加上“我多伟大”这典型语言,二者连接起来,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这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贴切的比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5、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然后争取背诵下来。

  六、学习诗歌第三部分。

  1、男生齐读诗歌第三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同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注意,这一部分又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对比的?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是从人民群众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的。

  3、思考:这部分的内容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明确: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1)“把他摔垮”,即_、_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4、思考: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两句诗又该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名字刻人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界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然后背诵第三部分

  七、课文内容学习小结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总结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鲁迅先生的一生始终站在文化斗争的前列,他的伟大精神正是在这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形成的。采用对比的写法来赞颂他,非常符合斗争现实,同时也有较强的生活真实。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使主题更加突出。

  八、指导学生朗诵诗歌

  九、布置作业

  六年级有的人原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六年级有的人知识点归纳

  多音字:

  给:gěi给力jǐ给予

  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

  词语解释:

  伟大: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

  伟大——渺小情愿——被迫

  永远——暂时抬举——贬低

  近义词:

  伟大——崇高情愿——甘愿

  永远——永久抬举——器重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课内问题:

  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答:不同。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六年级有的人常用知识点】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常用知识点02-28

高二化学知识点(常用15篇)12-19

六年级《在柏林》知识点整理02-28

六年级《花之歌》知识点整理12-18

六年级《彩色的翅膀》知识点整理12-18

六年级语文《花之歌》知识点12-18

六年级科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2-15

六年级《京剧趣谈》知识点大全02-28

二年级语文草常用知识点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