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作文15篇(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味儿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味儿作文1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与其它配料,做成松糕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咖啡色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付出,由衷祝福。分寿桃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与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中之间亲情友情。家乡过年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中又开始唱戏了。祠堂中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与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旅途。可家乡热闹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年味最浓!
年味儿作文2
一缕月光从窗外洒进来,举杯浅酌,留下一清影慰籍心头。
除夕夜,一桌子的菜,门外是孩童在放鞭炮的喧嚣,墨色的夜空不时的被烟花撑开,浓浓的年味儿从中溢出。一股香气充斥着鼻腔,看着桌子上正中的糖醋排骨,久久失神。
除夕当天,母亲早早的叫醒我换上新衣服,便开始走街串巷,小时候最喜欢这样跟着母亲,穿的“红红火火”的讨年糕。那天,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很多火红色的年糕,象征着对他人的祝福,放一块入口,清香酥润,心里口中,皆是满满的年味。回家后,草草吃完午饭便开始准备年夜饭。我跟在母亲身后,静静的期待着。
窗外不时有孩童的嬉笑声和狗吠声。母亲脸红红的,不知是太热了还是兴奋呢?看着锅内渐渐起了白沫的排骨,我的思绪从窗外拉了回来。母亲熟练地倒掉白沫的水,开始油炸。看着锅内以糖色的白糖搅在一起的排骨,不觉得凑到了灶边。
“小心!”母亲拦住了我那要下锅的小手,有着不悦,我尴尬的笑了,只好“循规蹈矩”的`看着,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偷”了一份祝福,让清香溢满唇齿之间。窗外的一朵小花悄悄开在了墙角。
排骨一点一点的染上了糖色,“哐”一声,母亲盖上了锅盖,宠溺的摸了摸我的头,转身又去忙别的了。我似做贼一般试探着想去打开锅盖,突然窗外一阵狗吠,我吓得退到了旁边,生怕被发现。有三只狗围到了窗前,我逗着它们。母亲打开锅盖一瞬,一阵阵热浪扑来,其中夹杂着些许诱人的香气,那么可口又那么不真实。“啊!”,一滴油溅到了我的脸上。母亲忙用冷水帮我擦拭,无奈的笑着。当糖醋排骨出锅的一瞬,心头有什么落了,是的,这个年,有年味了。
糖醋排骨是每年的“头等大菜”,少了哪道,都不能少了它。
看着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悄悄摘下墙角的无名花,站在板凳上,为母亲戴上。一缕阳光洒进橱窗,照着母亲脸上的汗珠晶莹,用袖子为母亲轻轻擦拭,母亲抬头与我对视了一瞬,我在她眼里看到了星辰大海。
“吃啊,怎么发呆呢?”母亲和煦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回。我跑到院里摘下一朵无名花,再次戴在母亲头上,母亲则塞一年糕于我口中,眉眼弯弯,如清风拂面。全家人欢笑着,浓浓的年味溢满心头。
愿每年都能执一份年味儿,以月光相掺。花好月圆年,味儿满院。
年味儿作文3
城里人永远享受着便利,过年过节也一样,或去超市里采购些袋装盒装的速成食品,或举家到大酒店聚一聚,或干脆借机潇洒地跟着旅行团外出旅游。乡间就不同了,特重视过节过年,就像春天播种插秧、夏天灌水施肥、秋天收割打场一样,每一桩每一件都做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
乡间的“年”来得特别早。进入腊月天,外出务工的人们便计划着返回家乡,接着便陆陆续续地拎着大包小包,带着老婆孩子,赶了火车,搭了汽车,匆匆忙忙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带着切切的思念,带着殷殷的期盼,也带着一年收获的喜悦,他们要与家里的老人孩子、十里八乡的亲朋相见,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年味儿洋溢在那声声的笑语中,在那紧紧的拥抱中……
乡间的“年”过得特积极。腊月才过一半,集市便日渐热闹起来,一大早就攒动着人头,大姑娘、小媳妇们一拨一拨地挤在肉摊前、百货店里,买几条鱼,提一箱酒,置几套新衣,扛一台电暖气……每个人的手都不闲着。平时难得展开老脸的李婶、刘三姑见了面也笑靥如花:“哎呀,俺家臭小子回来了,带着个漂亮媳妇,还抱着个大胖小子呢!”“恭喜,恭喜啊!俺家老大就爱瞎作弄,买个什么车,这不,一小家子开车回来过年了!”……集市的热闹一直延伸到乡下,家家的门前都挂出大嘟噜大嘟噜的腊物,鹅呀,鸡呀,鱼呀,腊肠呀,简直成了又一个农贸市场。
乡间的“年”过得特殷实。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家家就准备操办大年了,女人们把买来的吃物分类存放,杀两只鸡,宰两条鱼,炸些圆子豆腐泡。过年的前一天,就更忙活了,所有的腊物都要提前煮熟,灶台前弥漫着腾腾的热气,散发着浓浓的.香味,这家的与那家的混在一起,在整个的乡野里飘溢着。
乡间的“年”过得特喜庆。年夜饭摆上桌,家中老人点燃香烛,外面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一家人围桌而坐,烛光映照着一张张开心的脸。你敬我一杯白酒,我敬你一杯果汁,你祝我“万事如意”,我祝你“新年发财”,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年夜饭后,大人们围火而坐,叙家常,谈打算,畅想未来,看看春晚节目;孩子们更是乐开了怀,放一阵烟花,玩一会“地老鼠”,又嘴里衔着糖果,给大人磕头辞岁,当然小脑袋里打着小算盘——得到大人的压岁钱。大大的红包到手了,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给大人们唱歌,逗大人们一阵一阵地笑……
乡间的“年”意味深长,它衔接着收获与梦想,酝酿着来年更幸福的团聚,更浓更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作文4
春节的到来,让缙云的人啊兴奋不已!家家户户早就在腊月中旬忙碌着。准备年货、整理衣物……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家家商店琳琅满目,挤得水泄不通。
灯笼早已成为缙云人的喜庆象征,每当夜幕降临,街道上仿佛变了个样,漆黑的一片顿时亮了起来,照亮了全世界,灯火通明,把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人们漫步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察,红艳艳的,远看像一团团热烈而不失礼的熊熊大火,仿佛释放了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近看便是一个个小太阳,温暖人心。街上一眼望去,灯笼连成一片,望不到边,好像一只中国龙在摆动陶醉其中。寒冷的风也抵不住灯笼的热情,还让夜晚多了些色彩。缙云的灯笼就是不一样,总带着年味儿!
缙云的巷,是一支清远悠扬的笛曲,韵味深长。但在过年那时也是别有一番风趣。一入小巷,似乎整颗心都离开了城市,慢慢融入了静谧的世界,偶尔有落叶从风中飘下来,落在石板桥下,发出轻微的声音。但过年的气氛还是感染了巷。雨――嘀嗒嘀嗒地下着,眼前是一幅烟雨迷茫之景,不知何时墙角的青苔越发得亮,油油亮亮的,仿佛是正在伸展的生命,墙角的杏儿探了出来,颇有“一只枝红杏出墙来”的味道,远处的几株藤萝早已打起蔫儿,风一来便摇摇欲坠,远远望去,如同一扇屏风,恬淡又不失自然之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新年的喜悦,我仿佛感受到安静中的一丝丝热情,也许这就是他们想表达的……我喜欢这种感觉,纯粹的感觉,却总能引起人的万种情思,平缓中却有一份小小的欢快。这就是缙云的巷。
缙云的小村,过年时也是和谐的。县里的水泥路只铺到村口,通往村里的路面上铺着细沙。隔老远就看到小村里的红瓦房,七转八弯,在胡同里“瞎转悠”,你会发现新年里胡同口总有那么三四个老人在聊天,旁边也总会有几只小动物,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也不妨拉拉家常。那边,则是一些妇女在聊天,有的坐在河边洗菜,有的在阴凉下绣花,过了一会儿,他们不约而同的回家,家家屋顶飘起缕缕炊烟……
年——最美缙云。
年味儿作文5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年”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寄寓着华夏儿女代代相绵延亘古不变的情感的寄托。年的味道,从腊月二十三,就愈来愈浓烈了。
今天是大年初三,虽然天气异常寒冷,但我还是来到了地坛庙会,感受一下“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是喜庆吧。你看那红红火火的一片“红”,就足以燃烧人们的热情了。红灯笼无处不在,路上,树上,生意人的摊位上,洋溢着笑脸的人们的手中……那红色的喜庆仿佛绽放着光芒,让这冷峭的冬天变得暖和了起来。“金猪欢欢”也加入这喜庆的氛围中,它身着大红的吉祥喜庆富有中国特色的“福”纹服饰,穿着红黄相间的靴子,挂着红色的腰鼓,正在喜气洋洋地擂鼓迎春。猪年福满人间,欢欢喜喜过大年,这是吉祥物“金猪欢欢”带给人们的喜庆、欢乐和祥和吧。
“年”的味道是甜蜜吧。来到卖北京特色的小吃摊前,买碗茶汤,喝杯小吊梨汤,真是暖和极了。卖茶汤的师傅把油茶的糜子面放在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龙头铜壶的开水倒入碗内冲熟,再撒上一些果仁和白糖,味道甜而不腻,口感和芝麻糊很像。吃在嘴里,甜在心里。那种舒舒爽爽的粘滑,那种甜甜香香的亲密,就是“年”的味道吧。
“年”的'味道是希望吧。在一个风车的摊位前,人们都在往前挤。“北京风车”几个硕大的字出现在我眼前。两个从人群中挤出来的人,手里拿着风车,嘴上笑开了花,连眉毛眼睛都在笑。有个小姑娘扬起她天真可爱的小脸,拿着风车开心地跑来跑去,她的风车随着她的摆动发出清脆的“咯吱咯吱”声。她笑着对她的妈妈说:“妈妈你听,多么美妙的曲子啊!”她甜美的笑声为这寒冷的冬天添了一抹暖阳。老北京风车又名吉祥轮,它的小轮旋转是在祈风调雨顺,它的小鼓声声喻和谐之声,它的红黄绿的彩条是阳光、大地和蓝天的象征。它代表着勇敢、勤奋、进取、忠诚、快乐、灵动和爱,是老北京的象征。这样来看,就不难想象老的少的都挤着买风车了,他们是在把希望买回家吧。
年味儿,是采购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庙会上人群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味道,是锣鼓喧天正在扭着大秧歌的传统的味道。是红火,是甜蜜,是希望,是幸福。年味儿,就在身边,浓浓的。
年味儿作文6
记忆中的年味儿,似涓涓细流,一步一步,蔓延,席卷。
临近春节,家里总能忙上几天。一大早,天才微微亮,远处的山还隐没在雾气中,妈妈就叫醒我,要大扫除了。大扫除,是过年的序幕,寓意为,扫掉烦心的事,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才起床,妈妈便已踩着阳光,把窗帘,床单统统扯下来,准备清洗。进进出出,忙的不亦乐乎。我呢,就负责擦家具。偶然抬头,瞥见妈妈,她在擦玻璃。呵上一口热气,再用指甲一蹭,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打扫完毕,便在大门上,贴上大红的福字、对联,红红火火,好不热闹。年味儿,便在冬日的空气中,微微酝酿着。
腊月二十八,便要赶集上店,置办年货了。大集上是最热闹的`,漫天遍地的叫卖声,无不吸引行人注目。马路上堵的水泄不通,行人脸上绽放着笑容,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我们全家,一前一后在人群中。买些瓜子,糖果,年糕等小吃,还有肉类,豆腐,蔬菜水果。不知不觉,便逛了一上午,心里乐滋滋的。路上张灯结彩,挂上了红灯笼,年的味道,更加浓郁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日一日扳着指头数日子,年味渐浓,新年总算盼来了。
除夕夜,吃团圆饭,总觉得自家的团圆饭是最丰盛的。妈妈将事先准备好的猪肉洗干净,切成肉丁,放在锅里加佐料,熬成汤,放在碗中静置,待成肉冻,这第一道菜便准备好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当然是饺子。妈妈最喜欢做胡萝卜馅和韭菜馅的,馅多皮薄,一个个花朵一样,绽放在菜板上。加入水中,翻滚几次,便出锅了,热气腾腾的。还有清蒸鱼,凉拌黄瓜……屋子里弥漫着各种饭菜的香,这是幸福的味道,年味儿。大家便在着浓浓的年味中,吃着美食,阖家团圆。
吃完团圆饭,大家都移步客厅,其乐融融看春晚。一边看一边聊,今年的收成,孩子们的工作,左邻右舍的日子……当然最高兴地是晚辈向长辈们要压岁钱。我们向长辈磕头,满口的祝福,他们总是笑眯眯的递过来鼓鼓的红包。这柔柔的幸福,便是新年的馈赠。窗外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连绵不绝。爆竹声中,人又长了一岁。
任凭旧年的回忆浮现,又带着怀念期盼新一年。
年味儿作文7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年味儿作文8
快过年,太爷、太祖母一直盼望着我们回老家过年。我打小在那里度过无数个热闹传统的春节,喜欢一大家子放烟花鞭炮,所以每逢春节都有好几堆不同种类的炮竹等着我们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缩在空调房里怕出来。一直到大年三十前两天,才被太爷打来的电话风尘仆仆地催回老家。这儿几条街的小孩儿全是我儿时的挚友,老老小小都认得。看见我们拉着一车子年货礼品回来,眼里都闪着羡慕的光直说太爷、太祖母有福气。我听着有些愧疚。
台太祖母知道我们到早已召集全家准备好春节的各项安排,成堆的炮竹也已堆在大院子里。我看到两位老人脸上红润的光。晚上内屋、堂屋里坐两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厨房里忙着,太爷、太祖母被儿女子孙位坐在中间,不说话也不动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张宸熟稚嫩的脸上抚摸,傻傻地笑。吃晚饭,放鞭炮,我怕外面风大,执意要在屋里看,也只是呆呆的看着,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们被安排到条件最好的一间房里,我嘴里直喊冷。太祖母说:“有热水袋还冷?”我随口回句:“哪有空调暖和?还没电热毯。”第二天,吃着太爷买来的全家乡最好的包子,太爷勉强问:“你们要不明天回家?别冻着。”说罢,转身进里屋。我的心也被抽一下。
晚上,我执意要到外面把剩下的几堆炮竹放完。太爷、太祖母先是一愣,继而眼里洒满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电话叫几家子一起来。烟花在低空中绚烂,鞭炮声在耳旁畔回荡,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太祖母又说:“放炮竹可以驱散晦气,吓跑邪鬼。”这话虽是往年太祖母同样的叮嘱,却寄托太祖母对子孙后代年年的嘱托,并祝福和希望老人仍开心地说着,唠唠叨叨。依稀地,一个小女孩儿正搂着老人的脖颈,是儿时的.光啊,那老人怀念的旧时光。老人沉醉在那时光里。忽而,太祖母喃喃道:“前些年我害大病差点就看不到你们。”我惊愕在那里,家乡里没有人告诉过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叹。我的心像被烟花末烫一下。
儿时,与太爷、太祖母在炮竹烟花中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决计要在家乡多留几天,好好把握在家乡的时光,好好欣赏家乡的炮竹,好好珍惜来自家乡的爱。
年味儿作文9
过年啦!过年啦!家里一下子来了一大批客人。女人们在厨房里忙活着;男人们呢,则围着桌子一边打牌一边喝茶;我们小孩子呢,有的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有的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的看电视;还有的呢,则屋子外去放烟花,好不热闹!
这春节的习俗可真多: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祭祖、守岁……丰富多彩。古人也是如此隆重的过春节,有些文人还写了许多著名诗篇,著名有:王安石的《元日》,苏轼的《守岁》等。也可见春节的历史是多么悠久啊。
在这么多春节的习俗中,大部分小孩儿都喜欢放烟花,我却和别的小孩不一样。我喜欢贴春联,年前就一直惦记着那放在储物间里的那一叠,还没来得及贴的春联。那一叠红通通的春联放在储物间里。泛着红光,显得特别的醒目。
我三番两次的追问过老爸和老妈什么时候贴春联。老妈系着围裙,总是一脸不耐烦地说:“别吵,妈正忙着呢!”我满脸不高兴地离开厨房,又去桌子旁问正在打牌的老爸。可老爸压根儿就不理我。我每天都问这个问题,结果都是“没时间”“太早了”之类的回答,不知是我这样每天问打动了上天还是老爸老妈真的有时间了,在大年三十,在经历了几次的拒绝后,老爸老妈终于抽出时间来陪我一起贴春联了。
我兴致勃勃地从储物间里把那叠对联和一卷双面胶拿了出来。老爸站在大门前的高凳子上,我把春联先递给他,然后再将双面胶一段段的'撕好,再把几段双面胶给递上去。看着老爸将双面胶均匀的的贴在春联的背面,又分别平整地贴在大门两侧的两根柱子上。又将横批贴在门上方的正中央,一副对联就贴好了。我退后几步,看着这红底黑字、苍劲有力的对联,我忍不住读了起来:“春风入喜财户,岁月更新福满门!吉祥如意!”说罢,我便向四周张望,却看见大家用一种疑惑的表情望着我,我糊涂了,于是便问:“我有什么不对的吗?”老妈拍拍我的肩说:“你读反了。”“啊?”我这才反应过来。“哈哈哈哈!”大伙都笑了起来,我的脸也不由自主的红了起来。
晚上,全家的人都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着新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听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全家又过了一个有“年味儿”的年!
年味儿作文10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买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喝啤酒,大年初一把秧歌儿扭。”
年味儿飘飘的大街,年味儿滚滚的家中……还有,年味儿最浓的——超市!
一进超市,股股的年味儿就迫不及待地往鼻孔里钻。耳边轰隆作响的是敲锣打鼓的《拜新年》。翘首张望,左右两边是整整齐齐的大红灯笼争先向来往的顾客招手。头顶上方,方方正正的'大红牌子镶着金边“年货大街”“喜气洋洋”等词居高临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两只生龙活虎,佩带着大红衣物的小羊中间是大盆大盆金光闪闪的金子,大缸上还龙飞凤舞地印有“吉祥如意”。看着喜庆,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也龙腾虎跃。
“年货大街”也果然名不虚传。一进门就一不小心就闯进了大红中国结的丛林中。好不容易待眼前没有中国结,大批大批的春联、装饰贴画又接踵而至。各种庆祝词、心愿词闪动着灼灼光芒。既兴奋,心中又暖融融的。左顾右盼,琳琅满目的“节日大礼包”大同小异,一律穿节日标志性红色套装,远远望去,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好不热闹,好不欢快。金色的促销商牌漫山遍野,多得快和商品一起把超市淹没了。“年货大街”的正中间还特别放了一长排大红箱子,礼包、食品……一切大红东西应有尽有,银光闪闪的促销牌子成群结队地排列上方,像一队整整齐齐的士兵。“脆朱古力豆”“德芙巧克力”馋得我垂涎三尺。让我还美滋滋地遐想:过年的时候,肯定又要得到吃不完的食品了。我坐在食品堆里,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喝。美得呀!
那么多有备而来的商品,当然少不了络绎不绝的人流了!简直比《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僵尸还多。引用妈妈的名言“东西全部不要钱了似的。”每个购物车的肚子里都尽所能地塞满了年货,车里的每个小缝隙都不放过,见缝插针。看那购物车,肚子快爆炸啰!人们满面春风,容光焕发地购物。并且千篇一律地换装——大片大片的红衣服,成群成群的新衣服。许多摊位都被疯狂的人们一抢而光,进货都来不及。现在的商场、超市,真是让人想整个儿打包带回家哩!
振奋人心的音乐,红红火火的商品架子,目不暇接的大红色,“不要钱”的商品,满面红光的人们……瞧,这滚滚长江水般的年味儿不就这么被打磨出来了吗?
年味儿作文11
打芝麻嘞,葫芦儿,冰糖儿嘞!每当听到这样地吆喝,我就知道快要过年有盼头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那时侯的天似乎也没有老舍先生说的那分寒冷,我也不是什么信女,但腊八粥是一定要喝的。记挂一下,这是一种习俗,更是一厢怀旧的情结。听母亲说,打小我就爱喝腊八粥,那时候家里也算不上是富裕,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抢着要,母亲每次都佯装没有了,到了夜里在偷偷拿给我喝。花生、莲子、桂圆、薏米粥里带着臻香,带有母亲身上的朴香,细皙的`非有非无,化成了回忆里的几缕清烟,惹人恋家。所谓年味,就是游子乡心念的家母吧!
年将至,前面总归有个小年,小年是要买年货的。这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银雪布满,好像在临年争喜。小年没有腊八的那分仪式感,却也不乏乐趣,家里人都会放了假,一起作伴买买东西,厚迎归子。到了那时,家里人都爱说:大孩子坐上火车了没,什么时候回家。说着,还要再买些什么孩子爱吃的小吃食品。与此,鞭炮和新衣也是年的硬角色,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是本命年,要穿些大红的衣服,象征的是红红火火,福气满盈。所谓年味,就是这美盼吧!
鞭炮声声辞旧岁,瑞雪纷飞迎新年。除夕清晨,家家早起,都迫不及待地揭下了旧的对联子和窗花,这等同于辞旧迎新。先前的时候,对联都是找人写的,然后用浆糊粘上。现在便捷了,总是感觉失去些什么。小时候,过了午,母亲总会和隔壁的杨婶作伴去赶集买些大鱼大肉,我总是缠着母亲带我去,但母亲却怕人多,我走丢而拿几块糖果哄我在家待着。到了傍晚,就是年的重头戏了。在外的人都在那一时回家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乡土里最美的一道晚景。年夜除夕不是几束灯光,不是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也不是一桌年夜饭,而是一家人团圆的热乎气啊!所谓年味,就是这阖家的闹意吧!
新年伊始,爆竹齐燃。没有我想象中的盛大欣喜,却依旧是记忆中不染浮尘的美谈,依旧是谈笑间的小时候。所谓年味,就是这干净简单的回忆吧!
我一直执念年味究竟是何,却不想忘记了珠光宝气,只留一拈乡意。
年味儿作文12
笑语盈盈,炊烟袅袅,爆竹声声,除夕的乡村,像一辆挂满串铃摇曳的大马车,载着乡村人的殷实和幸福,在乡间的小道上快乐奔跑着。春节,这对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年味,究竟是怎样的呢?年,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每品一次,就有一种别样的味道。
除夕夜,我和爷爷会将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上,春联一贴,浓浓的年味儿也出来了。奶奶和妈妈则在厨房里忙活,洗菜、烧肉、包汤圆。妈妈一边搓着猪油馅,一边教我包汤圆。只见妈妈先是拿起一块米粉搓了起来,接着,她把米粉切成一团一团的。我看到妈妈把粉团一揿,里面放一些馅,拉起边上的粉捏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汤圆就做好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捏了起来,虽然没有妈妈的圆,不过勉强也可以接受……一家人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家里处处都洋溢着喜气。
吃完团圆饭就是我跟爸爸最喜欢的放鞭炮了。每逢在乡下过年,爸爸就会牵着我和妹妹,在大街小巷寻找鞭炮的踪迹。在夜空中,最好看的是那种仙女棒花般的烟花。那点点火星在空中渐渐弥漫开来,仿佛是夜尘中最后的星星,带走了多少烦恼与喧闹。一把一把地拿在手里,仿佛是一把希望的火,又仿佛是一束花,在天空中燃尽,然后静静化作灰尘落下,消失,不见……还有一种扔炮。那种鞭炮长的.像一粒籽,却又胖胖的。一伸手,便飞走了,开在地上,仿佛要向所有人说明,它开花了。那声音又脆又响,一路扔去,耳边充斥着这种声音,心中滋生出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味道,甜甜的,在心中滋生开来。最喜欢的是那种大大的鞭炮,轰的一下,炸在空中,绽出最美的笑容,一辈子难以忘却,有红的,绿的,黄的……一大家子的人坐在窗边,有说有笑,那么美好,仿佛将一切都放下了。那种滋味不同于在饭店里吃饭般无趣,一家人开开心心,谈一年里发生的事。
“火树银花不夜天,爆竹声中年味显。”这火红的春联,热气腾腾的佳肴,灿烂的烟花,让幸福充满我们心间,这浓浓的年味儿如同一幅复杂的油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年味儿作文13
随着楼下孩子们的玩炮声,年的脚步近了;随着街上的吆喝声渐入耳畔,年的脚步近了;随着家家户户为年货忙碌的身影层出不穷,年的脚步近了……眼看着新年到来之际,满满小城充斥了年味儿
一大清早,楼底便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炮声,刚还在美梦中的我被吵醒了。我怔了一会儿,便起床想到阳台看看楼下的景象,还未走近又被炮声一惊,走近一看——孩子们精气神满满,活蹦乱跳,为我们小区添加了一份年味儿,享受着美好的早晨,我便快快洗漱准备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吃过中午饭,我们一家人想各自添几件新衣,便向广场走去,经过廊桥,廊桥也被两旁排列有序红灯笼所点缀的蓬荜生辉,各种各样的年画令我们目不暇接,街上的行人也多了,我们在有说有笑的谈论中很快便来到了广场。
刚一走近广场,耳边便传来了各式各样的叫卖声:“阿里山竹筷,阿里山竹筷,10块钱10双,20支!20支!”这纯正的外地腔为摊位吸引来了更多的人群,以往的人行道已经被商品街取而代之,有糖果、玩意儿,炮仗……过往的行人都会驻足观望,人们都是各取所需,收获累累。来到广场中央,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写对联的人,他们的一手好字让周围的人叹为观止,本身字写的差的`我也自愧不如,投以羡慕的目光,年味儿便蕴藏在着行云流水的手起笔落之间,人们指尖挥洒的不止是墨水,更是一代传承的象征。还有灯笼,年画,年历的专卖地点,除此之外来自各个乡镇的人带着自己的特产,兴致勃勃的对顾客介绍着自家的特产。广场仿佛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促进年味儿的渲染。
每当我们路过服装店时,总会传来:“新年好消息!冬款衣服买一送一,买一送一!”“一件7折,两件6折!”等之类的广播声,引得新老顾客们纷纷进店端详,我们也货比三家,各自购得了自己心仪的衣服,我们满怀愉悦去吃我最喜欢吃的烫菜,吃完烫菜后。我们又继续了下午的年货购物。超市里人头攒动,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人们拥挤得挑选着自己需要得东西,或是在筹办年货抑或是为了走访亲戚拜年。我们好容易采购齐全了所需要的年货,挤出超市才顿觉舒适,我们一家提着大包小包,伴着街上成群的人们所带来的深深年味儿,满载而归。
可谓是:纯真孩童齐欢乐,楼下炮声进梦中。过年人群如波涛,琳琅年货入眼来。街上行人来又往,深深年味其中藏。
年味儿作文14
母亲的年味儿,是从磨豆腐开始的。进入腊月,第一要紧的是选黄豆,泡黄豆,找磨豆腐的家伙什,然后,给家人分配任务,哥哥挑水,姐姐推磨,我烧火,父亲按浆,母亲给父亲打下手。霎时,家里弥漫着豆浆的清香。一家人忙碌一天,磨出了白嫩嫩的豆腐,接下来的工作,全是母亲的了。
豆腐磨好,母亲用箩筐和稻草,做一个窝,把豆腐切成小立方体,放进去,找一个暖和的地方,让豆腐发霉。过了一个星期,豆腐发了霉,母亲拌好辣椒面,还有五香八角老姜,腌进事先洗干净的坛子。这就是老家俗称的霉豆腐。母亲做的霉豆腐很香,很下饭的。
做好了霉豆腐,母亲紧接着炸豆腐。炸豆腐也是一个费时间的工作。母亲守在油锅边,往往一守就是一天。因为,豆腐要炸一两箩筐。炸好的.豆腐,要歇上几天油气。豆腐歇好了油气,母亲便像腌霉豆腐那样,把炸豆腐腌进坛子里。有了霉豆腐和炸豆腐,第二年的二三月份,青黄不接的时节,我们家就有菜送饭了。
做豆腐的工作,一直要延续到腊月的中旬。母亲看着被她擦得锃亮的几十个坛子,满意地笑了。它们圆鼓鼓的肚子里,装满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磨完豆腐,该杀年猪了。母亲要做的是善后工作。譬如,把肥肉炼成油,把肉分成一块一块的,用盐腌好,熏成腊肉。
杀了年猪,做好熏腊肉,母亲该做果子和丸子了。果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母亲的手非常灵巧,她做的果子,能做出很多种样式,并且还能捏出栩栩如生的生肖呢。一般说来,鸡年,母亲捏的鸡居多;兔年,母亲捏的兔居多;猪年,母亲捏的猪居多……母亲捏的生肖,经油一炸,出锅后,依然惟妙惟肖。过年时,母亲给我的果子,我从来舍不得吃的,要玩到正月十五呢。
丸子分肉丸子和素丸子。肉丸子主要用猪肉做成,素丸子主要用糯米豆腐猪血混合而成。那时的农村,没有绞肉机,做猪肉丸子,母亲要靠两把菜刀。
一大清早,母亲起床,把猪肉切成肉末,然后,用两把菜刀,叮叮当当,不停地剁。猪肉剁成了肉浆,才放佐料。素丸子也一样,母亲也要剁得碎碎的。母亲说,素丸子的剁功,是不能投机取巧的,不然,捏不成团,做出来也不好吃。
母亲忙忙碌碌,待完成所有的工作,已经到了大年三十了。
年味儿作文15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是奇怪的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非常短,说的话非常少,好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好像是有许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非常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是它好像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够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好像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许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年味儿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儿作文07-06
年味儿的作文09-03
[热]年味儿作文11-02
【精品】年味儿作文01-27
年味儿作文【精华】08-28
【通用】年味儿作文08-27
别样的年味儿作文07-18
年味儿作文【精品】11-21
年味儿作文[优选]01-01
[优秀]年味儿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