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时间:2023-12-18 16:10:48 好文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优】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优】

  五柳先生传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2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掺chān和马鬃zōng磨蹭cèng

  盈yíng眶塾shú师

  点拨:"掺"不要误读为"cān";"蹭"不要误读为"zē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红(shǔ)薯挎着(lán)篮子(wǎng)枉读

  点拨:注意字形的偏旁部首。

  3.用叠词填空。

  (1)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2)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作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3

  【文章主旨】

  本文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这个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结构分析】

  全文是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五层表达出来的。

  第一层(第1节),提出我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第二层(第2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第三层(第3节),讲我们应当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层(第4节),进一步提出,为人民服务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就是要解放全民族。

  第五层(第5节),联系当时为张思德开追悼会的实际,提出开追悼会的意义,不仅是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团结人民。

  8-2-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重点词语】

  荣幸授予彷徨袖手旁观不知所措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②):提出问题--什么是“格物”和“致知”。

  第二部分(③-12):分析问题--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和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真正格物致知精神在学术研究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的重要性。

  【说理方法】

  ①引经据典。本文引用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材料,显示出作者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如,文章开头就引用了《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目,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

  ②正反举例。作者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具体见下表:

  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反面事例

  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正面事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正面事例

  这样,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显得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③运用对比。为了证明观点的需要,文章某些地方还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如第2、3段,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现代学术的基础是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有力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的内容:

  知识梳理

  1、《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3)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4)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5)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1)词语释义:

  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古今异义:

  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3)一词多义:

  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4)词语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5)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A:省略句: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B: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这篇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2-14我有个梦想

  【重点词语】

  兑现蜕变匿迹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心急如焚摇摇欲坠

  【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演讲词。全文以美国宪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为依据,猛烈抨击种族歧视政策,为黑人争取应有的权利和自由。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2),盛赞《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指出宣言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没有得到自由。

  第二部分(3~6),阐述本次集会的目的。

  第三部分(7~9),劝说参加集会的黑人们不要采用暴力,应怀着希望等待状况改变。

  第四部分(10~23),深情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

  【修辞手法】

  例如在揭露美国政府没有实践它的诺言时,作者巧妙运用了一系列比喻:“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决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储存机遇的巨大金库里竟然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兑现支票,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在这段话中,作者把解放宣言比作了空头支票,把正义比作银行,把国家比作巨大金库,一连串的比喻使说理非常形象生动。

  8-2-15*你是你的船长

  【重点词语】

  呱呱坠地无动于衷心扉讥讽幸灾乐祸居高临下歧视

  【文章主旨】

  作者用真切的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紧紧扣住“你是你的船长”这一主题代表全体家长表达了心声,教育孩子们要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将来还要发展自己的正义感,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节),由对孩子成长的感慨引入话题。

  第二部分(第2节~第12节),以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们积极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

  第三部分(第13节~第14节),引导孩子们从根本上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教育他们要养成公平、公正、正义的观念。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4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捕蛇者说》《渔翁》等。【重点字词读音】篁竹huáng 清冽 liè 坻chí

  嵁 kān 佁然 yǐ 俶尔chù

  翕忽 xī 犬牙差互 cī

  悄怆幽邃 qiǎo suì【释词及译文】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篁竹:竹林。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乐:以……为乐。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就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

  (“如鸣珮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流声音的清脆悦耳,给读者以音乐的美感。)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伐:砍倒。

  下:名字作状语,向下。

  尤:格外。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砍倒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运用动作描写,用行动写心情,体现了前面的“乐”字,也可见小石潭的僻静和幽冷。)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以为:以……为,把……作为。

  近:用作动词,靠近。

  以:连词,而。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译文: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翠蔓:翠绿的藤蔓。

  译文: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三个四字短句,简洁生动,动静结合,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错落缠绕的情景。)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无所依:什么依靠也没有。

  澈:穿透。

  布:分布,这里是映照的意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表面是写鱼,事迹上突出了水清的特地单,既表现了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译文:鱼儿停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一同欢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人鱼同乐的情景。)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互:交错,错杂。

  其:指溪水。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溪两岸凹凸不平的情状。)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凄、寒: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悲伤,使……寒冷。

  译文:(我)坐在小石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凄神寒骨”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寂寞凄凉的处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因为。

  过:太。

  境:环境。

  清:凄清。

  居:停留。

  去。离开。

  乃:于是。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一个“清”字,情景交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11.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字词解释】(一)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许(古义:大约;今义:允许。)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古义:映照;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3.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全石以为底

  以为(古义:以……为;今义:认为。)

  5.闻水声

  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

  6.乃记之而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7.不可久居

  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二)一词多义

  1.清:

  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2.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3.以:

  ①全石以为底(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修饰,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4.从:

  ①从小丘西行(由)

  ②隶而从者(跟随)

  5.差:

  ①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

  6.环:

  ①如鸣佩环(玉环)

  ②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7.乐:

  ①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形容词用作动词。)

  8.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9.而:

  ①乃记之而去(不译,表顺接关系。)

  ②潭西南而望(不译,表修饰关系。)

  10.为:

  ①全石以为底(做为)

  ②为岩(成为)【理解性默写】1.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写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写潭上景物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6.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内容理解】1.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我们学过的古诗文写水清,请你写出一处来并赏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水清澈的特点。

  3.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特点:幽静。

  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游鱼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游鱼,先写生动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作用:由游鱼衬托潭水澄澈,同时从侧面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为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答:四个角度:水声、水的清凉、水中鱼、水之源。

  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水清的特点。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有景有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答: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潮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9.《三峡》写水、《与朱元思书》写水,《小石潭记》写水,有何不同?答:《三峡》写水从客观上体系那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泄水清、急,表现景美,表现作者想要寄情山水的想法;《小石潭记》写水,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中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保,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集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5

  云南的歌会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起兴: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向例:一向的'作法。

  哕:鸟鸣声。

  面善:面熟。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端午的鸭蛋

  重点字词

  粽子(zng)门槛(kǎn)门楣(méi)硝药(xiāo)苋菜(xiàn)

  腌蛋(yān)络子(lào)车胤(yìn)囊萤映雪(náng)城隍(huáng)

  沧海(cāng)纽扣(niǔ)大襟(jīn)籍(jí)贯络(lào)子

  吆喝

  招徕(lái)钳(qián)铁铉(xuàn)囿(yu)

  隔阂(hé)饽(bō)秫秸(shújiē)钹(bō)

  雪花酪(là)荸荠(bíqí)荞麦皮(qiá)合辙押韵(zhé)

  招徕:招揽。

  春酒

  (1)注音

  枸杞(gǒuqǐ)薏仁米(yì)橄榄(gǎnlǎn)

  斟(zhēn)挑剔(tī)家醅(pēi)炮制(páo)

  (2)解词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炮制: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

  俗世奇人

  (1)注音

  荤(hūn)蔫(niān)褒贬(bāo)绰号(chu)抠(kōu)

  蘸(zhàn)发怔(zhèng)撂(liào)怵(chù)戳(chuō)

  (2)解词

  发怔:发呆。

  怵:害怕,恐惧。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6

  第一单元

  绯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匿名 芦荟 翳 责罚 气量 质问 广漠 管束 宽恕 文绉绉 庶祖母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髭 鬈 搓捻 企盼 繁衍 迁徙 觅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

  【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的姓名。匿,隐藏。

  【诘责】质问并责备。【托辞】借口。【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庶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下流】文中指卑劣、不道德。【浪人】游荡无赖之徒。【本家】指同姓、同宗族的人。

  【髭】嘴边上的胡子。【鬈】弯曲的头发。【器宇】气概,风度。【禁锢】束缚,限制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第二单元

  博识 美艳 消释 褪尽 凛冽 升腾 脂粉奁 朔方 睥睨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罪孽 拖 泥带水 稽首 旸谷 姮娥苍茫 胆怯 翡翠 精灵 蜿蜒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璀璨 镶嵌 酷肖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暖国】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奁】盒子。

  【朔方】北方。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姮娥】即嫦娥。

  第三单元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 媲美 挑衅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啮齿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目空一切哂笑 拍板 牟取 黑咕隆咚 颤颤巍巍 莫衷一是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众目睽睽 铆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牟取】谋取。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哂笑】讥笑。

  第四单元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腌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囿 钹 招徕 铁铉 饽饽 秫秸秆 随机应变 合辙 油嘴滑舌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怵 抠 逢场作戏 八面玲珑 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 孤陋寡闻 人情练达 硌牙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向例】一向的作法。【哕】鸟鸣声。【面善】面熟。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囿】局限,拘泥。【招徕】招揽。【合辙押韵】押韵。【家醅】自家酿的酒。

  【怵】害怕。【抠】小气【练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第五单元见古诗文复习指导。第六单元见古诗文复习指导

  能力检测

  1.下列加红的字注音全正确的.是()

  A.匿名(nì) 诘责(jí) 禁锢(gù)B.广袤(mào) 牟取(móu) 哂笑(shěn)

  C.苋菜(xiàn)招徕(lái) 家醅(bēi) D.繁衍(yǎn) 朔方(suò)真谛(dì)

  2.下面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杳无消息(yǎo) 门楣(méi) 畸形(qī) 解剖(pōu)

  B.广袤无垠(mào) 嬉戏(xī)管束(shù)虐待(nüè)

  C.颔首低眉(hàn) 污秽(suì) 迸射(bèng) 诘责(jié)

  D.冥思遐想(xiá) 小憩(qì)姮娥(huán) 滞留(zhì)

  3.下面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名(nì) 彷徨(páng)哂笑(xī) 家醅(pēi)

  B.诘责(jié) 咫尺(zhǐ) 门楣(méi)招徕(lái)

  C.眷念(juàn)荸荠(bí) 广袤(máo)烂熳(màn)

  D.牟取(móu) 朔方(suò) 芦荟(huì)禁锢(gù)

  4.下列四组注音中各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将改正后的注音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诘责(jié) 广袤(mào) 眷恋(juàn)相形见绌(chū)

  (2)和煦(xù) 媲美(bì) 缄默(jiān)众目睽睽(kuí)

  (3)荒谬(miào) 蹒跚(pán) 差使(chāi)惟妙惟肖(xiāo)

  (4)尴尬(gān) 窥探(kuī) 酬和(hé) 即物起兴(xìng)

  5.给下面加红的字词注上拼音。

  畸形() 匿名() 禁锢() 繁衍() 彷徨()

  执拗() 哂笑() 牟取() 镶嵌() 众目睽睽()

  6.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翻来复去 抑扬顿挫 迁徙 伫立B.正襟危坐诚惶诚恐 犀利 凛冽

  C.深恶痛疾 左右逢原 祈祷 鞭挞 D.盛气凌人 暗然失色 托辞睥睨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suì、高超的智慧。——摘自《敬畏自然》(严春友)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

  相形见绌() 深suì()

  (2)解释“精巧绝伦”在句子的意思。

  精巧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8.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A.绯红 标至 托辞抑扬顿挫B.责罚 管束 广漠翻来复去

  C.幽默 凄惨 奥密无可置疑D.犀利 侏儒 愚钝藏污纳垢

  9.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将改正后的字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长途跋涉 重峦叠幛 销声匿迹 穷愁潦倒() (2)抑扬顿挫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瞑思遐想()

  (3)千山万壑 相形见绌 莫衷一事 引经据典() (4)囊荧映雪 慷慨大方 众目睽睽 花团锦簇()

  10.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鹤立鸡群 不可名壮 粗制滥造 任劳任怨

  B.千山万壑 众目睽睽 莫衷一是 油嘴滑舌

  C.相形见拙 沧海桑田 深恶痛疾 美味佳肴

  D.慷慨大方 繁花似锦 随机应变 长嘘短叹

  11.根据下面句子括号里的拼音,按序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1)旅鼠是一种(niè)_______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

  (2)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zī)_______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3)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mào)_______无垠的宇宙。

  (4)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qǐ)_______首。

  1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充_______(sè) ②阔_______(chuò) ③_______(bìng)弃 ④匀______(chèn)

  1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无边无垠 忍峻不禁 察言观色 精益求精 海市蜃楼 优揉寡断

  不屑置辨 无精打采 纹丝不动 炉火纯青 如饥似渴 离经判道

  14.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字组成词语

  油光可() 深恶痛() 翻来()去 藏污纳()

  ()然失色 花团锦() 盛气()人 相形见()

  莫()一是 引经据() ()萤映雪 合()押韵

  ()名思义 ()物起兴 任劳任() 沧海()田

  15.解释下面加红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

  (1)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16.下列加点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器宇轩昂(器宇:气概,风度) 颔首低眉(颔:下巴。这里指低头的意思)

  B.油光可鉴(鉴:鉴别。文中指当镜子照的意思) 斥责他的不逊(逊:逊色)

  C.末尾是匿名(匿:隐藏) 眼翳(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D.灰白的鬈发(鬈:弯曲的头发) 浓密的胡髭(髭:嘴上边的胡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7

  一、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人,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红毛线、蓝毛线》。

  二、理解词义

  1.迂回:回旋;环绕。

  2.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3.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4.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5.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⑤):描写两次到壶口,感受到壶口瀑布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⑥):由物及人,赞美中华民族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问题归纳

  1.“第一次是雨季……根本来不及上岸。”一句写别人的劝诫,有什么作用?

  写别人的告诫,侧面描写壶口瀑布,写出了壶口瀑布之险。

  2.“果然……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3.品析“冲进去,冲进去”的表达效果。

  “冲进去,冲进去”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意思上形成递进关系,将沟里的水势大和急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一个“冲进去”,这种水势特点就无法表现出来了。

  4.“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心还在不住地跳……”这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第一次看壶口瀑布的'感受初步勾勒了其壮阔的气势和雄伟的形象,为下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5.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

  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壶口瀑布。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6.第④段连用动词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多个动

  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奔流而下的场景,流露

  出作者对其浑厚、壮阔、猛烈、凝重等特点的赞叹、敬畏之情。

  7.“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品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常见的写法是:

  一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寄寓了惊叹之情。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8.“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奋力抗争。”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以水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

  9.“……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赏析句中“剁”字的表达效果。

  剁”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黄河水坚韧不屈的特点,体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与不懈伟力,表现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10.结尾段有何深意?

  将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借物喻人,通过描写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8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áng谷,一撮cuō灰?,皓hào月?,héng娥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2)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2.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日"、"月"的句子各一句:

  日:示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月:示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点拨:只要是描写"日"月"的古诗句即可。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

  《华南虎》等

  八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注重预习,质疑问难

  所谓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预先学习,预习分近期预习和远期预习,远期预习是指提前一个月,几个月的预习。比如假期中自学整册语文课本;近期预习指课前预习和章节前的一两个星期的预习。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以利改正,同时有利于认真听课。语文课文的预习可分如下步骤进行,可称作“四遍八步读书法”。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①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②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一千五百字的速度。第二遍,速读。完成三、四步任务③复述内容④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一千字。第三遍、细读。完成五、六步任务:⑤理解字词句;不理解的查查工具书。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⑦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读相同,每分钟二百字。第四遍,精读,完成八步任务⑧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根据需要确定读的速度,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这种预习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灵活掌握,对有的文章可省去某一步或某几步。预习时要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标出重点、难点、疑问点。

  预习的关键是思考,思考文章背后的东西,不要只留于表面,留于浅层次的理解。如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讨论,也可向老师请教,千万不要担心问题的质量,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课前进行了预习,不懂的问题记下后,上课时就有了针对性:已经明白的问题,听了等于复习一次;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听课时力求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耳到即耳听。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提问,听大家的讨论,听同学的不同见解,听老师答疑。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参考资料,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看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优秀同学的反应。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的重点,背诵一下重要的概念、定理,大声朗诵老师指定的段落,大胆提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手到即手写。写老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上重点,批注感想,划一划难点,有需识记的地方动手写一写,加深记忆。

  心到即动脑筋,对接触的知识积极思考。上课的关键是用好课堂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寄托在延长学习时间上。课堂上能解决的绝不放在课外。

  语文课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积极发言,积极发言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两点对于写作和阅读分析能力的养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课堂发言有十大益处:

  一利激发兴趣二利开动脑筋三利锻炼勇气

  四利检验见解五利训练口才六利培养自信

  七利促进参与八利激励老师九利增进友谊

  十利提高效率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9

  招徕(lái)钳(qián)铁铉(xuàn)囿(u)

  隔阂(hé)饽(bō)秫秸(shúiē)钹(bō)

  雪花酪(là)荸荠(bíqí)荞麦皮(qiá)合辙押韵(zhé)

  招徕:招揽。

  囿:局限。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枸杞(gǒuqǐ)薏仁米(ì)橄榄(gǎnlǎn)

  斟(zhēn)挑剔(tī)家醅(pēi)炮制(pá)

  (2)解词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炮制: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巴结:方言,指人做事努力;勤备。

  大约摸:方言,大概的意思。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道地:①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②真正的;纯粹。本文选用义项②。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0

  崖:(yá)悬崖

  涯:(yá)天涯

  斐:(fěi)斐然

  翡:(fěi)翡翠

  蜿:(wān)蜿蜒

  惋:(wǎn)惋惜

  蚤:(zǎo)跳蚤

  骚:(sāo)骚动

  皎:(jiǎo)皎洁

  姣:(jiāo)姣美

  淘:(táo)淘汰

  掏:(tāo)掏钱

  催:(cuī)催讨

  摧:(cuī)摧毁

  渴:(kě)渴望

  喝:(hè)喝彩

  竭:(jié)竭力

  殴:(ōu)殴打

  鸥:(ōu)海鸥

  欧:(ōu)欧洲

  坤:(kūn)乾坤

  呻:(shēn)呻吟

  绅:(shēn)绅士

  努:(nǔ)努力

  怒:(nù)愤怒

  恕:(shù)宽恕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1

  本文题为“旅鼠之迷”,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二、故事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课文翻译

  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注释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挂罥:挂,缠绕。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溪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积水的地方。

  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注释

  忍能:忍心如此。

  入竹去:跑进竹林。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如此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唉声叹气。

  原文: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注释

  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

  衾: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恶卧,睡相不好。

  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是彻夜、通宵的意思。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云黑得像墨,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天渐渐黑下来。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原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安得:哪里能得到。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译文:哪里能得到许多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全都开颜欢笑,(房子)被风吹,被雨淋都不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四、问题归纳

  1.一个“怒”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写出了秋风起势之猛,隐含着作者的愁苦之情。

  2.“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动词连用表达效果分析法。①运用这些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再现了秋风破屋的过程,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②茅草的动态紧紧地牵着诗人的视线,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暗示了一场秋雨即将来临。

  4.“俄顷风定云墨色……长夜沾湿何由彻”这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也表现了诗人企盼战争早日平息,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心情。这一连串的生动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5.“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如山!”这几句诗怎样理解?

  这几句诗确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语言铿锵有力,极富气势,显得深沉、激昂、坚决,将诗人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诗人跳出个人的圈子,推己及人,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

  6.结尾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尾句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至死不悔的决心。

  7.全诗的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三节是写实的叙事,诉说境遇之苦,情绪含蓄压抑;第四节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奔放。前三节的层层铺叙,为第四节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杜甫称呼抱茅的群童为“盗贼”,你怎么看?

  像杜甫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是不会真的咒骂几个顽童的。但为什么诗人就在诗中这么称呼了呢?这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第一,挂在高树梢与飘落在低洼积水的地方的茅草已无法取回,有可能取回的又被群童抱去,这不能不令诗人焦虑万分。第二,这茅草对群童来说可能无关痛痒,对诗人来说却事关生计,群童无知的恶作剧,令诗人痛心。第三,仅仅因为诗人“老无力”就“公然抱茅入竹去”,这自然在那一瞬间引起诗人的愤慨或感伤。综合上述情况,诗人说一些过激的话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诗人在叙述群童的行为时,只说“抱茅”而不说“抢茅”,这也从侧面表明作者不是真的认为他们就是“盗贼”。

  9.如何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段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更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的这种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

  五、课文主题

  诗歌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宁愿“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卖炭翁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 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故事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深切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三、课文翻译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注释

  伐:砍伐。

  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何所营:做什么用?

  译文:有个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做什么用?为了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原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注释

  可怜:值得怜悯。

  愿:希望。

  辗:碾压,同“碾”。

  译文:(数九寒天)可怜他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注释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宫中派出采办货物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帮助抢购货物的人。

  敕:皇帝的命令。回车叱牛: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

  译文:两个得意忘形的骑马人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他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驱将:赶(走)。将,语气助词,用在动词后面,以助语气。

  惜不得:舍不得(它),(却也)没办法。

  直:价钱,通“值”。

  译文: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充当炭的价钱。

  四、问题归纳

  1.赏析“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怎样理解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3.“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4.分析结尾两句的作用。

  “半匹红绡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这样的价值反差,对满怀希望、赖以活命的卖炭翁来说,是的嘲弄、最残酷的伤害。宫使强夺去的不仅仅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希望和权利。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5.举例说明《卖炭翁》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如,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五、课文主题

  《卖炭翁》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 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方法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技巧

  1、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 务学与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 态度决定一切

  5、 不强调进步

  6、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 学习别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3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全文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明确了中心论点,才能了解作者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找或概括中心论点:

  (1)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题目,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开头,有的'文章在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论述;中间,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较少;结尾,有的文章通过论述,在文章结尾处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3)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所以,可以由二者的关系归纳概括论点。当然,有的议论文既有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那么有些材料就有可能是用来阐述分论点的,但所有的分论点都是阐明中心论点的。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4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5

  一、通假字

  1、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二、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东西名作动,往东往西

  2、负势竞上上名作动,向上

  3、横柯上蔽上名作状,在上面

  4、互相轩邈轩邈形作动,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

  5、猛浪若奔奔动作名,飞奔的马

  6、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平息

  7、风烟俱净敬形作动,洁净,消失

  三、一词多义:

  1、息:望峰息心(平息)奄奄一息(气息)生生不息(停止)

  2、直:直视无碍(一直)争高直指(笔直)

  3、上:横柯上蔽(在上面)负势竞上(向上)

  4、绝:沿溯阻绝(断绝)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山献多生怪柏(极)

  天下独绝(绝妙)

  四、古今异义

  1、许:一百许里(古: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上下”。今:或许,可能,应允)

  2、从:从流飘荡(古:顺、随今:顺从)

  3、奔: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飞奔的'马今:奔跑)

  4、经纶:经纶世务者(古:筹划今:才能、学问)

  5、负:负势竞上(古:凭借今:背小于零的)

  6、戾:鸢飞戾天者(古:至今:罪过,乖张)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2-18

八年级野望语文知识点12-18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12-18

沪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知识点12-18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12-18

黑龙江专升本语文知识点12-18

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知识点04-26

四级年下期语文知识点12-18

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复习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