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

时间:2023-12-18 14:58: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1

  一、作者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今属哈尔滨)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伴侣。后来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散文集《牛车上》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中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三、理解词义

  1.明朗:爽朗。

  2.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3.安顿:安详,安稳。

  4.竭力:做事使出自己全部的力气。

  5.忧郁:忧愁苦闷。

  6.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

  四、问题归纳

  1.“……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说说这段文字刻画鲁迅先生性格的作用。

  喜欢吃硬东西,隐隐透露出鲁迅先生刚毅的一面;“舀了一二下”则表现了其倔强的性格。

  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分析“冲”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一个“冲”字传神地表现出笑声之响亮,反映出鲁迅先生当时愉悦的心情,可见鲁迅先生绝不是一个严肃的人。

  3.如何理解“天晴了,太阳出来啦”这句话的内涵?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人觉得压抑。“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

  4.“客人一走……鲁迅先生才睡下。”这几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

  写了鲁迅先生只有在下半夜客人走后才能工作。从“鲁迅先生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等句可以真切地看出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笔耕不辍,尤其“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一句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鲁迅先生工作到天亮,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真挚。

  5.保姆为什么总要吩咐海婴“轻一点走”?“总是”在句中有何意味?

  因为怕吵醒了工作一晚上,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先生长期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6.“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隔院子的人家及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这是本文中少见的景物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这些成为鲁迅先生“睡”的背景和衬托,表现了鲁迅先生工作的劳累辛苦。

  7.文章以描写鲁迅先生工作来结尾,有什么用意?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8.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平凡人一样会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呈现给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可能从作者的抽象说教中得来。

  (3)更真挚。运用细节描写,真情毕现。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

  “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内涵。

  七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七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2

  一、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今属哈尔滨)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伴侣。后来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散文集《牛车上》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中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三、理解词义

  1.明朗:爽朗。

  2.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3.安顿:安详,安稳。

  4.竭力:做事使出自己全部的力气。

  5.忧郁:忧愁苦闷。

  6.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

  四、问题归纳

  1.“……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说说这段文字刻画鲁迅先生性格的作用。

  喜欢吃硬东西,隐隐透露出鲁迅先生刚毅的一面;“舀了一二下”则表现了其倔强的性格。

  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分析“冲”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一个“冲”字传神地表现出笑声之响亮,反映出鲁迅先生当时愉悦的心情,可见鲁迅先生绝不是一个严肃的人。

  3.如何理解“天晴了,太阳出来啦”这句话的内涵?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人觉得压抑。“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

  4.“客人一走……鲁迅先生才睡下。”这几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

  写了鲁迅先生只有在下半夜客人走后才能工作。从“鲁迅先生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等句可以真切地看出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笔耕不辍,尤其“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一句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鲁迅先生工作到天亮,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真挚。

  5.保姆为什么总要吩咐海婴“轻一点走”?“总是”在句中有何意味?

  因为怕吵醒了工作一晚上,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先生长期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6.“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隔院子的人家及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这是本文中少见的`景物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这些成为鲁迅先生“睡”的背景和衬托,表现了鲁迅先生工作的劳累辛苦。

  7.文章以描写鲁迅先生工作来结尾,有什么用意?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8.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平凡人一样会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呈现给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可能从作者的抽象说教中得来。

  (3)更真挚。运用细节描写,真情毕现。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

  “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内涵。

  七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七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12-18

黑龙江专升本语文知识点12-18

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知识点04-26

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复习02-21

七年级《有理数》知识点归纳02-18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整理02-18

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规划05-04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02-18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告诉自己我能行知识点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