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

时间:2023-12-17 19:06: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1

  摘要

  区域经济是在经济发展、政府干预、技术推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区域经济逐步发展、规范。本文将以沙河市为例,阐述沙河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以及建议。

  关 键 词

  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沙河市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某一特定区域内推动经济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生产发展综合体。沙河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良好,既有资源基础,也有政策带动,交通、旅游、矿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是依然需要面对县域经济、环境治理、资源保护三大问题。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可持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促进沙河市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沙河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交通运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成为了沙河市经济发展进程的号角,交通运输是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107国道成为沙河市振兴经济发展的一条纽带,国道沿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龙星化工、大光明实业、迎新玻璃集团为发展龙头,以玻璃、炭黑、紧固件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格局。沙河市于20xx年投资20xx万元建成了连接西部山区柴关、渡口、孔庄的“三川贯通”工程,该枢纽北联邢台县、南接武安市,全长约35公里。20xx年竣工的纬三路延至邢峰线工程是沙河市20xx年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全长21。7公里,投资规模达到2。06亿元,东起沙河市金百家工业园区,西至邢峰线公路,与107国道、黄褡线、邢台钢铁路连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金百家工业园区新驻入项目有12个,总投资达46亿元,大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园区内入驻企业增加到108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旅游产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沙河市西倚太行山脉拥有140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自然景观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旅游资源丰富的独厚条件,位于沙河市西部山区的大秦王湖流域,拥有丰富的山林果木资源、天然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为人熟知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沙河市的生态制高点,也是沙河最具潜力的生态经济增长极之一,沙河市政府全力打造“大秦王湖生态经济区”,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为提升沙河市的整体形象,实现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矿产资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沙河市是河北省4个矿业大县(市)之一,是中国100个重点煤县(市)之一,目前已发现矿藏20多种,其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近年来,沙河市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冶金为三大主体的矿业开发模式,矿业产值占到区域内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0%,前100名的纳税大户中有42个是矿山企业。

  二、沙河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沙河市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但是县域经济发展却与城镇化进程拉开了差距,农业的基础地位得不到稳固的扎实、县域工业规模与环境尚未形成、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培养依然不足。

  区域内环境治理不容忽视。平原区的大沙河两岸因上游建坝的缘故,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植被稀疏,防护林体系呗破坏;工业化建设加快、工业布局不合理导致区域污染严重;城市内部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到位。

  矿产资源只开采不保护。受到经济利益的诱导,“死啃资源”成为一些矿产企业的发展秘诀,生产形式单一、技术水平低下,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竭泽而渔”的企业生存发展模式阻碍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重点依靠资源的沙河区域经济带来了发展难题。

  三、沙河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夯实农业基础。充分发挥沙河市区域的农业条件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区域内的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产品作为支柱,最大限度的开发农业效益。发展山区农业基地建设,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和对农村的帮扶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

  突出工业主导。壮大县域经济,必须突出工业主导,抓龙头带产业,沙河市的迎新、恒利、大光明、兴达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要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重视人才作用。把人才工作纳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总体规划之中。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引进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深造,实施人才资源战略。配合奖励制度、培训制度,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待遇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

  (二)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区域自然环境治理。由相关风向频率和污染洗漱可知,沙河市区域全年静风较多,当地主要风向为S和SSE,污染最大方位在SSE,最小为WNW,将西北部工业区中污染较大的企业迁往东南部工业区;恢复植被覆盖、扩大绿化面积,以速生丰产林和防护林为主,结合绿化屏障,开展育林工作。

  区域社会环境治理。规划区域内城市道路系统,清理街道,美化区域环境;设置垃圾处理厂,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开展人居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走循环型道路。实现矿业经济的额多元化发展,需要走循环型道路,即“以资源发展企业,以企业经济发展带动开采技术、保护技术的提高和矿山复垦”,将利用矿产资源得来的收益对矿山进行技术保护和改造,促进资源合理、科学、可持续的开发利用,进而调整矿产企业的经济结构,转变其粗犷的发展模式。

  树立资源危机观念。“靠山吃山”的致富手段已经给经济发展来了巨大的威胁,树立资源危机观念,贯彻于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之中。对区域内矿产的开发加以节制,并对开采工作辅以科学的规划。

  多元化发展新项目。转变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充分利用技术、信息、人才,开发高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环保效果良好的新项目。同时多元化发展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再利用率,避免了由于经济项目单一而带来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李远志.矿产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出路[J].基层视角,20xx,(5).

  [2]彭林 陈艳梅.沙河市可持续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业科学,20xx,(6).

  [3]涅克拉索夫.区域经济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78.

区域经济学2

  近年来,我国针对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促进了部分区域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这种现实的需求使得区域经济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对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培养也更加急迫。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学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使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始终,实践教学不仅让学生认知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现状,还能够提升学生真正钻研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总之,基于构建主义的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研究,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实践培养的必要性

  1、区域经济学学科的独特性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更加精细化的学科,有着其自身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它主要是通过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来研究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某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空间及组织间的联系等等,它是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有着不同区域的异质性分析的特点。

  (1)学科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学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区域经济的形成是与其他因素相互联系的。区域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在现实研究中都是存在着特定的区域或者说是空间作为其研究的对象的,而该区域产生的所有涉及经济的现象都是要综合宏观经济、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以及地理、人口等知识进行研究的,这些宏观和微观的因素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也体现出了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2)较强的应用性。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很多的经济问题,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曰益激烈。这种经济环境下,特别需要区域经济学从理论和实践上来对当前经济问题给予回答。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范畴,区域经济学有着其特殊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_是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同时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讨论中,并在政策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二是通过国际化的视野,从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并提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

  (3)研究的区域异质性。区域经济学是以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该学科的研究就有着区域的异质性。由于区域间存在着先天自然资源、后天社会政策等的差异,不同区域之间就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正是由于这个立足点使得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特点。

  2、研究生实践培养的必要性

  正是区域经济学学科的这些独特性对区域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内在的要求。也正是该学科的应用性、综合性以及区域的异质性,要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或者说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研究生的规模也在持续的增长,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生以培养学术型的人才为目的,严重忽视了人才的应用性,导致研究生缺乏实践能力而不能真正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凡此种种都表明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生时间培养的必要性。

  对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实践培养应该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从中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的人才。首先,实践培养能够使研究生更加系统和具体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学科理论以及分析方法。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缺乏了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学科理论知识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并不能真正地应用与实际生活中,实践教学的培养不仅增加学生主体性还能使之更好地理解理论并掌握理论的应用技术。其次,实践培养有利于研究生真正深入区域经济发展中以探索其规律并掌握科学的实践方法,最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发挥学科的价值提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一门学科的价值往往是在于对人们或者说对社会有着怎么的作用,将区域经济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提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才是价值的真正体现。最后,研究生实践培养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刻苦钻研的动手能力等。总之,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实践培养有着其重要的意义,构建适合该学科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是从心理学的理论出发,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深入研究形成的一种具有很强教学实用性的理论成果,它也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建构主义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人们也越来越真正地将理论用于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革新,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同时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开始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三、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实践培养的创新之路

  针对当前社会对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应用型人才的急迫需求以及该学科研究生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等的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来从研究生实践培养的教学方式、教学设施以及实践研究等方面进行教学的创新。

  1、互动中的案例教学和研究型教学方法的运用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不可或缺的。互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互动学习,也充分体现了研究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那么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生教学中可采用两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一是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案例选择的现实有效性。案例最好是典型的、综合性的、现实的,案例应该能够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关,是研究生关注的问题,可以是经济新闻、区域经济变动报告等,案例可以是国内本土的,也可以是国际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二是研究型教学。通过提供研究生专题研究的机会,通过项目的设计到实施、分析等系列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实践基地及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

  实践基地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保证发挥研究生实践的基础条件,更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首先,要想转变教学的方式,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就要改善基础设施,如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等设施,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更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可通过网络有效地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及动态,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是研究生进行实践研究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建立校外等实习基地、实践研究基地等。学校可通过与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合作来为研究生的实习提供机会,通过真正的了解企业发展历程更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个清晰的掌握,甚至可以根据微小的经济变化来预测全国的经济趋势。

  3、“教一学一研”有效互动的结合

  要想真正保证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实践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转,就必须走“教一一学一研”三者的结合之路。换句话说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与学的结合、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这是一种有效的互动型的教学系统。[2]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将自身拥有的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相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实践性的科研调查,提升理论水平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建议。而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也能够亲身调研,掌握更深层的理论知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形成自我的理论体系。

区域经济学3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经济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作者结合自身区域经济学教学的准备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经济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在区域经济学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学院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笔者不断地学习,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将区域经济学教学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区域经济学教学准备及取得的成绩

  (一)教学准备

  充分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基本思想,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运用自如;及时补充教学资料,制订好教学计划和教案;充分运用教学大纲和教案,了解学生,确定要教什么内容,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教给什么学习方式,用什么方法来教;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及其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课课有所教,学生也能堂堂有所得。课前由院里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试教,并组织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前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二)取得的成绩

  1.每章节教学有引言和总结。

  引言或是实际案例导入,或是对上一章节内容的复习巩固,从而引出后续章节。比如在进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例进行导入:首先,在黑板上划出凯里市、麻江县两块区域的缩略图,以及找出凯里市经济开发区,介绍开发区的基本情况。其次,提出问题。如凯里市经济开发区为何当初设立在凯里市与麻江县之间(涉及区域地域结构、区域选择和布局),开发区的经济如何发展(涉及区域经济自组织),开发区与凯里市、麻江县这两块地区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涉及区际之间的联系),开发区具有什么样的政策(涉及区域政策)。上述几个问题能够在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中找到答案,紧贴教学实际。

  2.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案例教学。

  在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两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穿插式的案例教学和互动式的案例讨论。穿插式案例教学主要是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加入相应的简短的案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同时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例如在讲到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及各种网络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有机组成,区域内任何经济活动都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任何部分,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定义的时候,笔者就穿插了这样一个案例:贵州省黔中经济区“一核三带多中心”的区域结构。

  一核心指的是贵阳安顺一体化核心区,主要是统筹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贵安新区,打造大贵阳经济圈。重点发展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绿色轻工业基地和以航空、汽车及零部件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三带多中心指的是依托交通干线,打造贵阳—遵义,贵阳—都匀、凯里,贵阳—毕节经济带,提高中心城市承载能力。互动式的案例讨论是在大学中普遍被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双方的双向交流。例如在讲授区域经济学辐射理论的时候,选择贵州省黔中经济区来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辐射理论在贵州省或黔东南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即如何发展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在课堂组织上,采用分组讨论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然后由笔者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解决案例分析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结合案例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

  二、区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命题。然而,在笔者执教的区域经济学课堂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

  青年教师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往往“心中无人”。备课时,缺乏对学生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的考虑,一直致力于吃透教材、钻研教材;课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满堂灌”式教学,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很少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只顾按照准备好的资料和书本进行发挥,存在一定程度的气氛沉闷问题。虽然笔者也经常运用“案例法”、“提问法”来进行互动,却因设问难度过高,时常是自问自答,难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作用。过多注意自己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这样的“教教材”、“教教案”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欠缺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笔者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弊端。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大多数发达国家在本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笔者的`教学都是在课堂内完成,没有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机会。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仍在筹建过程中,影响了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成为实践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由于没有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

  (三)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科学的考核方式不但能够检验学生的基本理论水平,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院区域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主要是期末闭卷笔试,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化,造成学生只关注课本内容,靠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实际能力的考评,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区域经济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性。

  三、区域经济学教学的整改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感受到新鲜,比如可以实物、实验教学、情景模拟、多媒体、投影等各种形式,轮换交替使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

  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因此,应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适度的竞争。比如班级中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比赛,并设定一定的奖项,使学生在竞赛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减少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3.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只有当学生得到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好地自我表现,从而能比较自觉地获取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切忌武断,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发展。

  (二)完善教学实践环节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因此必须体现其应用性的一面。教学时,应以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为案例,充分把握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让学生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内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在提供多种经济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校内的实验室和课堂中所学的理论来检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要求,设计一定的课时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分析一些区域经济问题。比如结合黔东南州各个地方差异的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提出促进黔东南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样,从搜集数据到模型的选择、指标的选择及SPSS统计软件的运用,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样化的考核,如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课堂主讲、案例分析和科研论文等。多样化的考核,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区域经济学的积极性。另外,推广区域经济学研究型教学,如结合毕业论文选题讨论、确定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对研究情况等进行考核,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增强老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学热情。

区域经济学4

  20xx年、20xx年区域经济学专业全国各院校排名及分数线

  (分数线由求学|跨考提供,排名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前在三区工作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

  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11省(市);

  二区: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10省(市);

  三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省(区)。

  20xx年、20xx年区域经济学专业排名A+、A类院校分数线

  *吉林大学括号内分数为统考科目复试线。

区域经济学5

  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社会总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理论,指导一切资源配置者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手段,科学地建立其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目标,在耗用一定的社会总资源的`情况下,使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最大化,尽量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经济需要和生态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良好道德品质,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区域经济学坚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具有政府宏观管理、企业战略研究和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基本要求是: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科学严谨,勤奋好学,求实创新。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理论及前沿动态,把系统学习和重点研究相结合,理论和现实相结合,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3.自学能力强,能够广泛地了解信息和处理信息。具备较强的数理分析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流畅地阅读有关外文专业书刊和对外交流。

  4.加强体育锻炼和心理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艰巨的工作需要。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一般为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及教学实践时间为一年半,学位论文的调研写作时间为一年。研究生修完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毕业。若不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但延长期最多不得超过一年。

  三、研究方向

  1.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借鉴国外落后地区发展的经验,探索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特殊的发展模式,对西部区域经济大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以实现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及人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西部人口经济研究

  揭示我国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运动规律。研究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农村人口城镇化、人力资源开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等理论与政策。

  3.西部地区的农村城市化研究

  探索西部落后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过程中的政府支持措施和金融支持措施,研究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研究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特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及城市经济与城市管理等。

  4.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西部地区落后集中表现在其产业结构落后上,如何变该区的农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等为产业优势,如何在产业化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比较优势,如何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如何吸引资本及高新技术与本地产业融合并形成发展合力、如何避免增长中的负外部性等问题,值得研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日常政治思想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相结合。研究生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关心时事政策和国家大事,认真修炼人文素质,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

  2.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并重。坚持学有所长、学有所得。用学习促科研,用科研带学习。

  3.学习以自学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广证博引,启发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4.研究生指导以课题为依托,采取导师制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导师组发挥分工协作优势,从不同知识点上完成指导行为。

区域经济学6

  摘 要: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往往是基于一定的区域差异。区域作为特定的模块与社会组成单位,在社会的整体发展中着举足轻重。区域关怀最为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泛。主要包括对区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平等认识、区域优势的发挥、区域权益的有效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实现区域的平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国家的整体富强离不开区域的支持,区域经济关怀必须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加强对弱势地区的扶持与研究是区域经济关怀探讨的焦点,也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关怀;关怀研究;区域协调;分析探讨

  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而有区域不平衡引发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严重,区域关怀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只有做好了区域间的协调,才能实现国家整体的富裕与发展。在区域关怀中加强对弱势区域的关怀与引导,充分保障区域性权益,协调区域发展中的矛盾,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加强区域经济关怀,遵循尊重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及合理补偿性的原则,共同实现区域的整体前进,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关怀的内容分析。

  一、分析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注意发展过程中的协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间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反映在社会发展速度与进程上尤为明显,不同的发展区域甚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需求。根据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来看,发展初期的区域工业化进程快,经济发展管理上比较落后,粗放型居多,而后发展区域在管理上更为科学、合理,但是发展速度明显落后,受到资源的威胁。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在统一格局下,加快区域的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发展结构,针对原始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其向资源节约型方向转变,逐渐降低其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与浪费,严格控制污物排放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对于区域的发展区别对待,对于经济发展快的地区鼓励引动,对于经济发展慢的地区进行扶持与资助,实现国家整体发展的一致,重点对待区别,杜绝“一刀切”。

  二、了解区域特色,重点发挥区域优势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基于区域发展优势的不同。就像人一样,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区域也一样,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区域发展的重点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优势,最大程度的规避区域劣势。发现本地区的区域优势,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区域的优势有着明确的认识,在认识把握区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区域发展的优势战略,选择合理的发展途径与渠道,建立不同的区域发展类型与模式。城市区域发展快,我们可以基于其交通便利、人才密集的优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挖掘,发挥其带动作用,形成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地区的'发展特色,虽然不具备城区的交通与人才优势,但是却具有鲜明的环境生态优势,可以利用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激发农村地区发展的潜力。关注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关键是发挥区域的优势性。

  三、关注落后地区,进行经济扶持与政策倾斜

  我们在进行区域经济关怀时一直强调要遵循公正、平等的原则,不应该对区域发展带有歧视性与偏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落后区域的发展现状,重点做好对落后区域的经济扶持与政策倾斜。我们可以从落后区域的发展特点入手,找到区域落户的根本性原因,分析落户区域发展的特点,从发展模式与机理上进行思索、研究,激发落后区域发展主体发展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做好落后区域的发展引导。基于我国目前国情的分析,落后区域主要集中于广大的农村,在地域分布上主要是西部地区,对也这些地区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定的倾斜政策,鼓励他们优先发展,必要时候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经济援助,加快他们的发展速度。

  四、加强对特殊地区的特殊关注,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除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外,还有特殊区域,之所以被称为特殊区域,是因为其具有区域的特殊性。我们所说的特殊性主要包括:资源能源的枯竭威胁、农民的聚集与流失、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迟缓等等。针对这些特殊的区域,我们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区域所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与可行性措施,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学会进行实践练习。更多的情况下,特殊问题不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这些区域本身就承担了更多的发展任务与实际责任。之所以出现这些特殊性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益者与实际的成本支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位。因此,基于区域经济关怀的研究,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研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全面的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解决特殊区域的发展难题,解除发展制约性障碍,更好地促进区域的协调性发展。

  五、结束语

  基于目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区域差异还在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更加严重,区域发展矛盾更加突出与激化。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区域经济关怀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关注,积极寻找更加合适有效的解决措施,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郭腾云.近5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变化趋势研究[J].经济地理,20xx(06).

  [2]吴兆华.区域经济研究的部分观点[J].财经科学,1990(04).

  [3]李小建.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区域关怀[J].经济经纬,20xx(03).

区域经济学7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材料!

  我叫林XX,是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xx届硕士毕业生。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我本科时就读于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期间学习成绩优良,大二下学期就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研究生期间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水平: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中的WORD、EXCEL制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熟练运用因特网查找资料,进行网页制作,掌握了一定的电脑音频、视频编辑技术,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文字编排技能。熟练操作财务软件。

  研究生阶段,我师从雷学华教授,专攻区域经济,从事南方经济研究,在研究南方经济发展方面着力尤多,继承了先生严谨的治学学风,我一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经过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导师一起研究台湾土著民的经济状况并写出作品,从而也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在读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三篇,还有稿件尚在投稿中。

  我性格开朗,诚实自信,做事用心。学习之余,还担任过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会宣传委员,具有一定的协调沟通和组织能力,参与筹办研究生迎新晚会和风采大赛等活动,期间工作努力认真,受到学校研究生部和同学的一致肯定。

  我真诚地希望在贵处任职,我会以我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工作中去,为贵单位的发展尽上我的绵薄之力。

  此致

敬礼!

  林XX

  20xx.5.10

区域经济学8

  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发展动力和产业形态多方面的变革,距离、运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传统的制约因素得到了缓解,知识、创新等新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网络技术对区域经济学的冲击与挑战

  (一)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影响

  1.网络营造了更趋理想的市场环境。经济学里的许多理论经过了抽象、提炼和假设,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反映。而网络技术使这些理论接近了实际,比如竞争的充分性、信息的对称性。相应的,那些因传统经济下市场扭曲而出现的理论解释力则有所下降,比如羊群效应和马太效应。

  2.网络重塑了经济学理论新秩序。一方面为新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理论加以梳理、修正和完善。比如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就由不显眼的后台走向了光鲜的前台,挤出效应、手表效应也更为常见。

  3.部分经典理论在网络空间领域失真、变形、失效。比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以简单劳动为基准衡量价值量,然而当前把知识化、信息化的劳动统一化为简单劳动来衡量其创造价值大小已很难反映实际情况了。此外,边际收益递减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产权理论等在网络经济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并变得更加多元化。

  (二)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冲击

  1.市场领域由实体经济扩展到虚拟经济世界。由于网络技术过去仅存于理论中的“大市场”假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经济活动趋于网络化、全球化。网络技术不仅把同一产业的上下游紧密连接起来,而且把不同行业的服务和产品融入一个市场,特别是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融合起来。对于任一区域,它所面对的都将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上的全球市场。

  2.市场环境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公平竞争。网络的兴起使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到了改善,信息传递由“单点源扩散”变为“多点源网状覆盖”,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力有所下降。这一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极为有利,因信息闭塞而错失发展机遇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培养从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中甄别有用信息的能力成为了各类市场主体的首要任务。

  3.经济增长极成长不再受制于地域差异。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外溢效应的空间地理衰减性正在减弱,整个网络的不同节点都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射极点,知识技术在外溢过程中经历不同极点的消化、吸收、再发散的过程反而会出现质量、效益递增的现象,最终被各个区域地方化,“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有效。同样,“集聚效应”也受到挑战,由于网络条件下信息更公开、机会更均等,集聚收益将变得越来越小,产业布局可以避开经济流量过大的中心地区,新极点可以在更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形成。

  4.彻底颠覆传统的发展路径。信息网络技术打破了“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的增长路径,不同地区有了更接近的起跑线,同时,落后地区也有了利用网络爆炸式增长的特性以实现经济赶超的机会。此外,由于信息传递速度、便捷度以及质量的提升,“自证预期效应”得到加强,互动参与式发展将更加有效。

  5.地方特色发展成为时尚。在新的网络经济背景下,生产越来越注重满足个性化差异的需求,这就造成产业内产品愈发多元化,产品价格必然存在差异。此外,知识、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由于在不同的区域具有的不同生产率以及技术门槛的存在使要素价格必然也存在差异,这与H-O-S理论所预言的价格均等化恰恰相反。此外,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路径依赖成本”将大大缩小,地域根植性将进一步增强。

  二、网络技术下区域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向

  (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导向的跨越式增长机制。落后区域缩小同发达地区经济水平差距的关键在于发挥自身优势引进处于经济发展浪尖的新兴产业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虚拟网络经济模式为其提供了可能。这类相关产业的核心要素通常是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其产品的营销、供给几乎不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落后区域通过提供舒适的环境、便捷的交通以及相关优惠政策,在中心城区内生的“排挤力”的作用下能够引入具有高增长率的网络经济模式的相关产业,从而能够实现长期的快速增长。

  (二)突破传统要素限制的产业区位选择新机制。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于经濟运行造成了“时空压缩”,强化了时间的地位,弱化了空间的差别;另一方面,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认知,昭示着新的“区位”选择趋向。因此,区位选择论中核心变量也就由传统的运输成本、市场需求变为了经济运行效率和有效创新能力。

  (三)网络世界中虚实资源的全方位开发利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提供着大量的资源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网络资源多元创新、自我复制、激发裂变等特点,因而在开发这些资源时,需要重点考虑如何不断地进行创意开发。对于虚拟世界中的信息、知识资源及其高速传输通道等优势的开发利用,以及虚实资源的联合开发,是未来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家的用武之地,可以构建最新的原理,阐释实现爆炸式的增长效率和机理。

  三、结语

  在网络世界里,创新创意、信息甄别、知识匹配和通道选择等问题内容成为网络经济的重要环节,共同演绎着新时代的经济模式和惊人贡献。当前市场上的细分的精准服务、大数据战略都是针对网络资源开发的举措,也需要理论研究的及时跟进。

区域经济学9

  摘要: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强,加强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推行的依然以理论教育为主,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要想提高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效果,改革尤为重要。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

  1引言

  区域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种应用性决定了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还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然而,就当前区域经济学教学来看,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区域经济学的特殊性来开展教学,以至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基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中,教师要革新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掌握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中依然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考虑到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而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强,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学生很难理解透这些理论知识,难以做到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2.2教学方法落后。就当前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来看,教师依然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主讲,学生负责听,知识的传授主要靠板书这种方式,而这样的教学比较机械,不够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3教学评价不合理。教学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提高教学实效。然而,就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评价来看,教师依然以理论评价为主,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由于教学评价以考试为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关注课本知识,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策略

  3.1明确教学目标。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区域经济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相关经济问题。对此,在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中,学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在区域学实践性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3.2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是统一的,缺一不可,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对此,在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区域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安排课程,要确保理论与实践比例的协调,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提升能力。如,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成立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再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在实训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3.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中,教学实效取决于教学方法。基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的需要。对此,革新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教学方法为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实效提供了保障,对此,教师在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应用这些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经典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找出案例中的知识点以及案例中的问题,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解决方案,进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3.4完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教学,优化教学评价十分重要。首先,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4]。针对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和口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检测;针对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进行检测;其次,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在师评的基础上,推行自评、他评等方式,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具有紧迫性。在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还有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宏伟.试论区域经济学内容体系创新及学科建设[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xx(9).

  [2]刘俊杰,白雪冰.区域经济学内容体系创新与学科建设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xx(5).

  [3]白鹏飞.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新特征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xx(3).

  [4]刘迎霞.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xx(9).

区域经济学10

  【背景】

  我是从20xx年的4月份开始准备的,当时因为大三课还比较多,所以也就是看看数学课本、背背单词,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已经决定考研了,那么这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进入状态了,关于初试前的进度问题,网上有很多的经验帖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关键中的关键是一定要掌握好进度,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多和周围的研友交流,不要掉队,也不要看一些同学进度快就慌了神,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速度。

  关于辅导班的问题,因为我的数学一直不好,所以我就报了海天的数学班,我觉得虽然我最终的数学成绩很差,但不得不承认海天数学团队还是很强大的,高数是杨超老师、线代和概率是姜小千老师,其他老师感觉一般,如果当地没有这三个老师的面授班,也建议报视频班,因为视频班一般是这两位老师讲,真的很不错,但是要从开始就跟着他们的思路来,效果会很好。可以网上搜一下视频先感受一下。此处绝不是为他们做广告,是亲身经历真的不错。两位老师都很风趣幽默,非常负责任。他们的考研黄皮书也很好,配合上课用。也可以关注两位老师的微博,有问题@他们。姜小千老师一般是有问必回的。政治也报辅导班了,但是感觉作用不是很大,关键还是自己背,马哲是需要理解的,可以上网搜一下石磊老师总结的马哲提纲。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大题是这样的,嘿嘿,记不清了),考研班老师最后押的重点都惨死在了出题老师的反押题上,所以还会老老实实的记吧。

  【参考书】

  下面再说一下需要用的书:

  一、数学

  高教版的高数、浙大的概率、还有那本蓝色的线代。

  其他的我用了一个月的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虽然网上将它封为神书,但是我觉得不是很好,因为它太全太难太费时间了),还是推荐黄宝书,重点明确、知识调理。

  二、英语

  单词书不用费劲挑,随便一本,只要自己用着习惯就好。

  真题书:推荐丁晓钟的《历年真题超精解》,一定要认真体会他的思路,粗略地读是没用的。

  三、政治

  我没有认真复习,书也是用的辅导班的书,最后买了当时很火的押题三宝:任汝芬的序列四、启航的20天20题(具体数字忘了)还有就是肖秀荣的命题,具体名字忘记了,感觉肖的很好,与真题很接近,压中了一道原题。任的感觉很偏很奇怪,与真题感觉很不一样。

  四、专业课

  专业课只需要指定的课本,概率论还有一本配套答案,挺贵的,没必要买,因为指定的概率论的那本书本身将知识讲的就很复杂,其实概率论各个版本的教科书都大同小异,主要就是一些符号存在差异,所以建议在有路网套一本二手课本,习题做数学中用的那本概率论的就可以,指定教材上的答案只打印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那部分就行。我会上传配套答案,是从淘宝上淘的。

  专业课国统的复习除了真题,没有别的任何可以参考的资料,所以不用费劲在网上搜这搜那,只要认真看书就是了,因为东财出题太细了,任何点都可能考,我在复习时就自己选择性的背了,所以当试卷发下来之后就懵了,好几个题都没看。但是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知识不论相关与否都写上了,东财老师还是很好地,最后给了140分。今年专业课过130分的很多。历年真题只能是对老师的出题方式给个参考,从修改指定教材这两年来的出题方式看,国统是不会重复往年真题的。而概率论一定要看历年真题,重复率很高,但是考试不难。

  【复试】

  复试流程是4月12日报到,现在博学楼是学校报到,然后是去劝学楼进行学院报到。

  一、英语听力

  4月12号上午先是20分钟的听力,前十个是短对话,后10个是听三篇短文,所有的'都是读一遍,而且考试一开始立即就是第一题,一点开始的说明都没有,所以一定要集中精力。听力感觉不难,自己感觉比6级简单,但是最后一段对话貌似难点,几乎没听出来,考试成绩差距真的很大,有40分的,有90分的。

  二、专业课笔试

  休息半小时就是专业课笔试,今年只有概率论的4道题,每题25分,统计学和风险是同一套,题目真的超级简单。20xx复试中专业课笔试是有国统的,所以20xx的学弟学妹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全面复习,别自己猜题。

  三、英语口语

  下午是英语口语,统计学院是没有专业课面试的,只有英语口语,但是复试成绩中却分成了面试和口语两部分,也就是说老师是根据在口语考试中总体变现来给面试打一个分,一般口语和面试分相差不大,今年统计学口语最高分95分,最低分87分,面试最高分94分,最低分80分。

  今年的复试老师一个是院长一个是徐强老师,两个老师态度都很和蔼,所以大家面试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东财真的是很公平,复试之后名次会有很大的变化,今年就有初试成绩28名的被调剂到专硕,初试排名61名的进了学硕,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准备复试,千万别掉以轻心。每年都有血淋淋的例子啊。

  我的初试成绩属于50名到60名的,复试前感觉希望不大,但是我一直认真准备,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调到专硕,幸运的是我在复试中发挥的很好,复试总成绩排第三,所以我的最终名次上升了18个名次,顺利拿到了公费。4月14、15号是体检,16号就知道结果了,也就是所谓的领调档函,也就是一张纸,带到本科学校让学校给转档案。然后没进学硕的就调剂到专硕,到博学楼进行调剂。

  至此,考研全部结束,你一年的考研也就有了最终的结果。东财复试基本是所以学校最晚的了。复试前听说东财基本是不刷人的,只要进了复试就有学上了,但是今年大概由于统计学太火了,听说应用统计专硕就被刷了20多个,调剂到别的学校也基本是没有希望了,一年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我上传的资料基本包括了初试、复试所用的全部资料,希望对学弟学妹有帮助。

  最后预祝学弟学妹能够圆梦东财!

区域经济学11

  摘 要:近年来,埇桥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工业扩总量,抓项目、建平台,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围绕城镇增容量,抓建设、重管理,促进功能提升面貌改善;围绕农业提质量,抓转型、重效益,促进现代农业上台阶,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但面对自身工业发展存在工业层次低、链条短、效益低的现实问题,其区域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

  关键词:宿州;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挑战

  1、埇桥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1.1、区位优势正在形成

  埇桥区地处安徽、江苏的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捷,东接长三角,西靠中原腹地,是安徽省融入长三角、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桥头堡。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边界地带将不再是无人问津的边缘地带,恰恰相反,可以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资源,为开展跨省经济合作提供了条件。

  1.2、劳动力资源

  20xx年,埇桥区全区人口186万,人口多、密度大。城乡富余劳动力不仅数量很多,而且成本低,属于劳动力输出大区,外出务工劳动力40万人。如果本地能够解决就业问题,改变过去剩余劳动力过着“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蹲闲”的日子,给外出劳动力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机会,结束“候鸟式”的生活方式。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将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埇桥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挑战

  2.1、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的挑战。埇桥区是皖北传统的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城乡良性互动格局尚未形成。埇桥区扩大经济总量任务艰巨,减小落差、奋力崛起的难度大。

  2.2、区域发展竞争激烈面临的挑战。埇桥区周边地区的发展大都处于百舸争流之势,辐射渗透能力很强,与埇桥区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相邻的安徽省五河、固镇和江苏省的泗洪、睢宁、盱眙等县市都在积极招商引资、开放搞活,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尤其是与泗洪和盱眙相比,尚有差距,对埇桥区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竞争压力。

  2.3、工业化程度低面临的挑战。埇桥区工业规模小、数量少、布局分散、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不强,难以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短期内提升财政贡献率脆弱,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3、埇桥区区域经济的战略选择

  3.1、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应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围绕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具体改革方案,密切联系该区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实际,制定实施意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宿州全市提出的工业经济“3111”工程(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设1个产值达到100亿的工业园区,有1个明确的主导产业,全县工业税收达到10个亿)。大力开展“首位产业大突破”活动,将机械电子培育为首位产业,努力建设首位工业产业园。坚持产城一体、合作共建、借力发展、错位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和服务能力。清理工业园区低效闲置、私买私卖、擅自改变用途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追究制度化,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项目制度,开展“项目建设大调度”活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突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坚持招大引强,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确保引进工业项目占全年引进项目的70%以上。

  3.2、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按照“镇当城建”的理念,科学编制乡镇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集中,人口向城镇和农村社区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激发镇域经济自主发展的活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立足镇域特色,大力发展工业增加值过亿元、财政收入过千万的“双超”乡镇,努力培育一批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的村,促进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以“征迁控违大跨越”活动为抓手,坚持“大征迁、大整治、大建设、大发展”,进一步做好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城乡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一体化建设。继续实施城市建设“五个一”工程,加强城市供排水、商业圈、综合市场和出口改造等公共设施及配套功能建设。启动以高端文化产业园为主题的运河新区建设。开展“城乡绿化大提升”和“城乡道路大贯通”活动,实施城乡路网工程、城市水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彰显运河文化元素,做好运河文化的“筑根塑魂”。积极构建“数字城管”工作网络,增强城市管理智能化程度,强势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加快构建人水和谐、宜居宜业的美丽埇桥。

  3.3、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大建设”活动。坚持高点站位、典型引路,重点发展大路口山芋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刘圩现代农业示范园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和支持土地向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流转,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粮食生产高产创建活动,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彰显特色,全面提升全区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将征迁控违工作向乡镇延伸,实现城乡建设规划、征迁控违全覆盖,结束农村无序建房历史。将产业作为根基,富民作为根本,抓好重点示范村建设,努力建设产业资源型乡村、生态旅游型乡村、人文资源型乡村。加强与对口帮扶省直单位对接,构建扶贫开发新格局,让“农民在一样的土地上,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3.4、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打造经济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启动县级细颗粒物检测能力建设。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和节能减排制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的环境大整治行动。将“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清洁工程与美好乡村建设紧密相连,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快形成“四有”工作机制,逐步达到“六无”标准,努力实现“凡土必绿、凡地必净、凡水必清、凡村必洁”的农村环境整治目标,为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行“治安保险”和“技防进农户”等治安防控新模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埇桥”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出富民优先导向,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扩大城乡养老、医疗保险政策受益面,提高优抚待遇、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水平。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完善建设、分配、管理和退出机制。逐步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大病救助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计划生育村为主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增进产学研合作,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明龙.区域发展与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

区域经济学12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现有指导教师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博士生导师2人。本学科点突出区域经济学综合性、应用性与政策性的学科特征,强调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了集经济、地理、人口、生态与环境、国土资源、规划、交通、城市多学科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

  20xx年以来,本学科点承担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课题10多项,其他级别课题20多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6部,编写出版教材12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理论与研究方法

  本方向主要研究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和基于中国区域划分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区域产业与城市发展等运行规律,注重利用现代统计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方法技术研究现代区域发展的模型,为中国区域经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

  本方向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极核,研究城市集群发展、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等一般规律;与此同时,从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出发,研究县域经济运行的特征、产业选择以及区域产业协调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四川丘陵县域的地貌特征、产业基础和社会因素来探讨其经济发展战略,并利用现代区域经济评价方法展开县域经济评价研究。

  3.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方向以发展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特定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诸方面的特点和现状展开研究,特别关注资源型城市、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的现实困惑及解决思路。

  4.区域规划

  本方向以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要素组合为基本因素,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策划、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基于不同区域协调下区域政府的决策及行动等。本方向特别注重研究成渝经济区、四川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三、从业领域

  主要从业领域为: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科研与规划设计院所、高等院校。

  四、主要相关学科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城市规划与管理。

区域经济学13

  【摘要】区域经济学是具有前沿性、实务性的新型应用经济学科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区域经济学教学问题探讨,提出本学科教学深化的意义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 教学 深化

  区域经济学是目前我国经济学门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应用经济学科之一,由于社会需求巨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繁重,教学和研究队伍正在日益扩大,然而,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各方面还不尽成熟,特别对于其教学的内容及其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区域经济学教学深化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由于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新型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区域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深化有助于本质上提升本科生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程度,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深度和能力。

  多数学生认为其乏味枯燥,太理论化,并不实用,并未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性。通过对区域经济学的教学深化将会使学生的思想对区域经济学有一个全新层次的认识并达到一定深度,从而激发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本学科知识,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了解到区域经济学真正的内在意义,并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能真正解决区域经济学的实际问题。区域经济学教学深化最终对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和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区域经济学教学深化改革,让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更多意识到我国区域现状,从理论的课内知识来了解我国各省的非平衡发展现状,根据这种实际现状,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能够真正正确地深刻分析我国区域经济的内在本质,最终能将区域经济学知识有效的运用到我国的区域经济建设中来。

  2、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区域经济学教学深化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区域经济学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区域经济学问题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过程中更好完成任务。

  通过区域经济学的教学深化,使高校的教学质量实现一次新的飞跃。使教学实践中的如师生关系不平等、满堂讲或当讲不讲、重形式轻实效、方法单一、形式呆板等诸多问题得到解决。也会使得高校的区域经济学教学质量从不太成熟到成熟阶段有一个大的迈步,使整体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二、区域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多重性、复杂性导致学生理解和掌握不易

  区域经济学教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显著不同点是区域经济学教学内容差异很大,区域经济学课程体系远远没有和国际接轨,高校处于自我发展阶段。这一特点突出的表现在区域经济学的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上,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体系,每个体系又表现为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后果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统一,影响区域经济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区域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包括了大量难以记忆和理解的名词概念、复杂的区域结构和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联系过程及其区域政策等等。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对于课时的分配也因学生的差异难于统一,对于这些教学内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无从入手,难以消化。

  2、区域经济学教学方式陈旧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体系,但并未完全运用于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在必要的时候展示教学课件,无法用影像来形象地解释具体问题,使得区域经济学的问题变得抽象化和复杂化,学生往往无法明白。区域经济存在着“新行性”,没有先进的技术来展示模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现在大多数老师还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授课,这样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不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上述硬件设施的限制,老师也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是“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传统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区域经济学教学师资力量不强

  师资问题是决定教学环节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师资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数量少,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能力不高等。

  高校教授区域经济学课程的教师一般数量都较少,教师代课任务较重。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少。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高,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师资方面还存在教师缺乏对区域经济的深入了解,教师很少有机会和国外先进的区域经济学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而且高校本身在这方面为教师创造的机会很少,结果导致师资与国际接轨方面难以满足培养国际性的高等专门人才的需要。

  4、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欠缺

  受传统思想影响,区域经济学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弊端。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大多发达国家不但在本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几乎全部为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教育。但是区域经济学课程没有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只是理论授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校内外实习基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大都在筹建过程中,影响了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成为实践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校外实习基地当今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厂家怕干扰生产秩序,影响经济收益,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致使校外实习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

  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也没有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区域经济学这一学科如此,毕业生的实习显得太仓促,太草率,有些“形式化”的感觉。而且毕业前的实习也没有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最终导致实习并不能体现出它本来的意义。毕业生论文针对实践问题的联系与深入探讨方面还很欠缺。

  三、区域经济学教学深化的对策建议

  1、注重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多重性,通过案例突破重点和难点

  构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合适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体系。区域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经济学范畴的区域经济学。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优秀教材,尽可能统一区域经济学教材,但教学内容的改革绝对不仅是教材编写的技术性问题,它必然要涉及到教育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和革新。

  按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大纲设计和教材编写工作中,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生活,以适用、实用为基本原则,注意向学生传授先进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针对重点和难点增加案例教学,在课程体系深化改革中,可以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教学积极性。教师是教学中“教”的主角,学生是“学”的主角。如何使双方都能够有效进入教学角色,是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增加案例教学部分,引导学生完成教学角色转变,提高学习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2、积极完善硬件设施,改变教学方法

  大力加强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构建完善,以确保能为教师教学提供足够的硬件设施,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前提,以有效的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应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做自己的电子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多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提供的影像资料,有效地利用电子授课设施,提高学生对区域经济学的兴趣,改变学生对区域经济学的传统看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熟练掌握有关区域经济学的知识,以达到教学目的。

  最后,还应多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话题,案例等的交流,交换意见。教师多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还有在课后,教师分配给学生课后任务,这样学生在课后也有时间去了解一些其他更多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知识,也有利于拓宽知识面。

  3、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增加区域经济学教学师资力量,集中力量重点解决骨干教师的素质提高问题,使他们作为未来的专业课程教育常设稳定的中坚力量,确保区域经济教学的稳定发展和质量提高。

  尽力积极扩大国际与国内校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开设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的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尽量提高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教师提供给学生非课本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区域经济学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努力培养出一支动态、稳定的高学历的教师队伍。

  4、全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首先,对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要全面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要根据进步的需要,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研究和创新活动。在进行项目研究的时候,除研究生积极吸纳外,本科生中的优秀者也应该参与进来。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本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二是可以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建设性想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项目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实习。在毕业生之前尽量找到对应的实习单位让学生有时间实习,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生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

  与此同时,号召学生应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国内学术会议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使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学习能真正深入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为国家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踪家峰:中国区域经济学教学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方向[J]。经济研究导刊,20xx(5)。

  [2] 毛久措:管理学课程本科阶段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4)。

  [3] 徐年富: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的探索[J]。消费导刊,20xx(7)。

  [4] 王冬: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xx(5)。

  [5] 夏晓红:基于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xx(7)。

  [6] 孙久文等:“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改革,20xx(1)。

区域经济学14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是一门从宏观角度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各个区域间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本学科研究我国国民经济的空间结构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具体研究范围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我国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工业布局与项目评估及环境保护,中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比较。

  一、区域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区域经济学是在经济地理、生产力布局、投资经济和城市经济学基础上形成的,与国民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密切相关。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而各地区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国家而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0年也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我国则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区域经济学在中国起步晚,所以目前发展速度很快,从国家政策来看,区域经济学的作用在加强,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东部等等,还有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等等,都是十一五规划重点。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研究对于我国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着重大作用,这就需要大量这方面的高科技人才。

  二、区域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协调的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区域资源开发、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源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区域竞争力提高、区域内部政府组织创新、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关系涉及区域分工、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区域间竞争、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冲突、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适合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规划部门、咨询机构、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区域经济规划与管理、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资本运营、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营销、教学科研等高层次经济决策与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区域经济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