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山下”作文

时间:2023-11-26 09:38:5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上山下”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上山下”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上山下”作文

“山上山下”作文1

  如果到了山上,能发现山下的美,他也一定会是有着敏锐感知的人;如果不在山上,而能发现山下的美,这个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毕竟,能发现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是我们能在世俗生活中生活下去的动力。

  所以,不管俯仰之间,还是平视,心底都需要有这样的高处。显然,材料中的父亲是俯视生活的人。父亲或者说我们这些普通人,都需要有爬向高山之上,回望一下自己的所在。那样,充盈眼前的已经不再是一地鸡毛的繁杂与无趣,而是有了一种超拔与提高。这样的眼下世界,自然会让人不由感叹:看,山下多美丽!

  而材料中的儿子似乎更需要这样心灵的高处。不过,眼下的他还是一个仰视现实的人,让自己低于尘埃之下,自然难以抬起头,难以昂扬面对生活。那样,生活对于自己自会是一幅难看的面容,就更不要说发现生活中的美了。所以,儿子也许是因为青春期的躁动,无法共鸣父亲发乎内心的感慨,在他眼中,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美的发现有些矫情,甚至是无病呻吟。但是,这样的心境会让自己身心劳累,也就是常说的身为形役。缺乏精神引领的人,总会为生活的平常所累,让自己的心灵品质长时间处在一个低层次或者消极的层面,缺少正能量,即便是处于万花丛中,也会无视美的存在。

  生活中,有些得道高人,则可以超脱空间的位置,即便是处于生活之中,以平视的角度看待现实,他们也会有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有自己美的.发现。然后,因这发现,让自己的心灵也在高处。他们不需要空间的物理提升,不需要会当凌绝顶,但凭内心的体察,就能一览众山小。这样的人,他看透生活的真相,知道生活的真谛,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他眼中,有世俗寻常,更有意趣真知。这才是一种大美,有了这样的体验,生而为人的意义也会品味得足。

  当然,能有如此道行者,毕竟是少数。但是,在追求生命高绝意义和价值的爬山路上,不分时间,不看年龄,只要能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的美丽,正如古人所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发现,在高处,人生的意趣,也在高处,只不过这里的高处,不仅仅是指在那里的山,更应该是我们的内心。(870字)

“山上山下”作文2

  庄子说高山上看到的山下人都一样,不必争谁高谁低,胡适先生说要在山下看人,并计较人的不同。那到底是在山上看还是在山下看?

  其实我觉得两者应兼得,在山上看人,多了一份淡泊达观,在山下看人,使我们不脱离实际。我们既要保持精神世界的高度,但又不能脱离世俗脱离生活。

  当我们的精神世界达到一定高度时,我们才能变得悠然自得。在山上看人,并不是一种俯视众生的角度,而是要更看清人,更看清生活。

  就像梭罗,孑然一身来到瓦尔登湖畔居住,摒弃一切与生活无关的浮华,来到树林里聆听枝桠上的虫鸣鸟叫。

  这样简化的生活,却使其探索到生活真正的意义,使得其的'精神世界越攀越高。

  就像庄子,虽然穷居陋巷以钓鱼卖草鞋为生,但因为自身思想的高远深阔,使其能在困厄中不失对人生对生活的深刻达观的认识,使得其视前途如草芥,视富贵如粪土。

  当我们在山上看人时,我们的思想境界是澄明的,我们能以一种本真的淡然角度去看淡尘世一切,以一种淡然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人生得失。从而拥有一份静观庭前花开花谢,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闲适恬淡。而这种圆融通达的人生境界的建立是基于对思想、对精神不懈的追求。

  当然,我们不能总是在高山下看人看世界,这就多了一份孤高与傲视,却少了一份对生活最真实的体验。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真正的隐士并不藏于深山之中,而是与人与生活最直接的接触,过着平凡的日子。

  就像托尔斯泰,当他的精神世界达到一定高度时,他渴望的是做一个农夫,耕作于阡陌间,以最谦卑的态度去看待人生。

  我们原本就是山下人,所以不能失去最原始的一份赤诚。当我们在山下看人时,我们才会不脱离实际,才能发现充实的生活,既不能少一份雅致,亦不能少一份世俗。

  当我们既拥有精神世界的高度,亦不失一份谦卑亦不脱离现实。我们才能在尘世污浊中让生活如同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般散发着隽永的芳香与幽香,从而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山上看人看人生,得到的是份达观与澄明;山下看人看人生,得到的是份谦卑与赤诚,两者兼得,才能赏尽人生极绚烂的美景。

【“山上山下”作文】相关文章:

日出作文作文10-04

作文11-14

荏苒作文02-23

笑了的作文02-23

书屋作文02-23

祝英台作文02-23

敬佩作文02-23

秋色作文02-21

汕尾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