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与学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与学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与学作文1
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教了我们太极拳的招式,我觉得特别的有趣。
于是周末的清晨,爸妈叫我一起去爬山的时候,在中途山坡休息时,我提议让他们跟着我学太极拳。
爸妈自然是愿意学的,倒是最初还信誓旦旦的我,教的过程中,有些扭扭捏捏了。
本来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学得不错,可当我开始自己当“老师”教爸妈的时候,才发现一整套拳法连着练的时候还比较容易,可一旦拆开一招一式去教的时候,居然有点难,因为中途总是会忘记。
好在爸妈都是很乖巧的“好学生”,他们并不嫌弃我的笨拙,而是煞有介事地跟着我学。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学的比较标准,而同一个动作,爸爸学的要慢一些,且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让妈妈和我捧腹大笑。
“你爸一跳舞就会有点手脚不协调,”妈妈笑道。
“你年轻时还学过跳舞嘛,所以学这个也更轻松。”爸爸一边努力地摆正动作,一边回道。
经过练习,他们渐渐地也能跟上我的'节奏,一起练习了会就满头大汗。
通过这次当“小老师”,我终于明白那个费曼学习法所说的,最好的学就是教,在教的过程中, 就能够更真切地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哪一些需要提升。
教与学作文2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有权利受教育。在《论语》的阅读中,我时常感到孔子的一些主张和思想间存在矛盾相斥。例如孔子在谈“教”与“学”时,提出“因材施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也有提到“不复也”。在孔子的言论中,学生是可以由一个好老师塑造的,如果一个老师足够优秀负责,就没有“坏学生”。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无法做到举一而反三,那么老师就不要再教他了。我因这两个相斥的`观点而疑惑,常常感到两个观点都有其可靠性和依据,但将两个观点同时比对,又仿佛无法同时成立。
当我们深入研究孔子对教育的看法时,心中的疑惑往往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孔子在“不愤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不复也”这则论语中的观点隐含着孔子对学生求学的看法。孔子认为“我求学”和“求我学”是本质不同的两种求学形式,其差别在于学生是否有学习的欲望。只有学生自身存在对学习的欲望、思考的欲望、想要求知,老师才有必要启发他。以孔子的这个态度作为桥梁,以上的疑问便有了解答。
因此,孔子对于某一方面的观点由于具有多面性,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两个表面上看似背道而驰的观点拼接在一起,说成是矛盾。就像“作文”,有“作”才有“文”。“思考”同样,有深思才会有所得。
三虑而后述。
【教与学作文】相关文章:
日出作文作文10-04
鞠躬的作文03-11
笑脸的作文03-11
镜子的作文03-11
孝心的作文03-12
白菊的作文03-12
在路上的作文03-12
盛夏的作文03-12
大闸蟹作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