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实验

时间:2023-08-27 20:28:47 好文 我要投稿

有趣的实验大全(15篇)

有趣的实验1

  今天,在作文培训课堂中,张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有趣的实验。

  张老师首先拿出一个红色的盆,盆中装着贝壳、小球、石头、大米和u盘;接着张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大玻璃被和一个小玻璃杯,这时张老师很神秘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大杯子的容量是小杯子容量的几倍?”

  “二倍!”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好,那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吧。”张老师说。

  只见张老师熟练地拿起小玻璃杯,把大玻璃杯中的石头、小球等材料装进小玻璃杯,不出所料,正好是小玻璃杯的二倍。张老师又把两小玻璃杯中的材料全倒进大玻璃杯中。我心想:张老师又要干啥呢?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张老师又引导我们细心观察,并问我们:“看,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意见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说说不能,有的同学说能,还有同学半信半疑地说:“有可能吧?”课堂上立刻沸腾起来,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张老师见我们争论不休,就又拿出点大米,慢慢地把红盆里的大米都装进大杯子里大杯子里。大家惊呆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简直不敢相信。张老师还是不罢休,又拿起杯子问:“同学们,这里还能装下东西吗?”大家沉思了一会儿,有的同学回答说能,有的同学说还可以装些石灰、沙子和水……

  张老师笑眯眯地把水倒进了小杯子里,又把小杯子里的水倒进大杯子了。“天哪!竟然还没有满。”有个同学惊讶地叫出了声。张老师说再倒一点吧,就这样,大杯子终于装满了。

  可张老师又问:“同学们,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我们再也不能相信还可以装东西了,但大家都在低头苦思冥想,可没有一个想出来的。张老师又启发我们:“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老师都放进了哪些东西?”

  我们争先恐后地答道:“有米、沙子、水、U盘……”“这个4G的U盘里至少可以装一千张数码照片,两部大电影。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U盘可以是10个G的,20个G、30个G等,那么这杯里到底能存放多少东西呢?”听了张老师的话,大家才知道张老师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张老师又问我们:“你们从这实验中体会到什么呢?”

  岳天宇说:“有些物体是不能只看表面的,要经过实际评估,才能确定这一物体的'实际情况。”张老师又说:“同学们,如果把这个杯子比作是我们的大脑,那么我们的大脑可以装多少东西呢?有的同学说那肯定很多了,数也数不完。张老师说:“大脑到底能装多少东西,的确谁也不知道,但是要相信自己,你的潜力肯定是无穷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大脑的潜力就是无穷的,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智慧的大工厂”!

有趣的实验2

  在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一直到现在,我还在想着那个时候的实验过程,想着那个奇迹的现象。那次实验,真是太有趣了。

  那时候,李老师要我们每一个书友队都要完成一项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有趣蛋壳实验。

  我们小队的人,是我、王怡潇和李春雨。首先,我们要先把四个鸡蛋分别放在盛鸡蛋盒的四个角里,然后在上面放上一块薄薄的小硬纸板,大小要盖住鸡蛋盒。把所有的东西全都放好之后,就开始在纸板上面放书。

  依我们队的情况来看,所有的重量都由鸡蛋来承受。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看一下四个鸡蛋可以承受多少斤的东西。

  我们先把大部分书搬了过来,然后,就开始放书了。我们放书,是很有规矩的'。我们要先把大书放到最下面,这样子,平衡力就合适了。如果要依照这种规定来放书的话,选书就要用上好半天。

  终于,我们把所有大的书放到了纸板上。接下来,我们就要放小的书了。要想让纸板还是平衡的话,就要在两边放上重量差不多的书,最好要一起放,这样,就不会有倒塌的事情发生了。

  这四个鸡蛋的质量特别好,就这么一大部分书,鸡蛋还没有完完全全碎掉,还是完好无损的。看起来呀,鸡蛋在四个角里,它们所受的重量是相同的,而且,重量还会很均匀的分到每一个鸡蛋的身上。

  鸡蛋分配的重量很合适,我们连着搬了五六次书,而且,每一次的都很多,里面有的书的重量还很大。看来,这四个鸡蛋的“耐力”和“坚强力”是非常强的。

  在实验的时候,我们三个人还在不停地观察每一个鸡蛋的变化,而且,还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在蛋壳上面,书越放越高,现在回想起来,所有摞上的书,足足有一米多高。

  当我们正在往上面摞书的时候,我发现,硬纸正在往右面歪,这时,我跟进对队员说:“行了行了,不要再加了,硬纸正在往右边歪呢。”

  “队长,那就快一点儿在左边放轻的书,”在一旁的李春雨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让左右两边相等,不要把鸡蛋给压碎了。”

  终于,我们挽救回来了一点,但还是听到了“咔嚓”的一个声音,原来,鸡蛋碎了。

  这一次不错,我们大约在鸡蛋上放了九十多本书,大约有一百多斤了。

  通过这一次实验,我知道了不管再怎么弱、小的东西,都有自己的用处,都有不可思议的一面。就像是鸡蛋,虽然很容易碎掉,但到了关键的时候,还是会起到作用的。

  我第一次发现,做实验是那么的有趣,从每一次的试验中,我们得来的收获是意想不到了。

  只要体验了,就会有收获。

有趣的实验3

  星期五的班队课上,吴老师手中拎了一个袋子,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见了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不知道吴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吴老师走上讲台,神秘兮兮地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实验,好不好?”说罢,老师便从口袋中拿出许多东西来,有:一个铁架台,一盏酒精灯,一张纸和一盒火柴。同学们见了,高兴极了。这时,吴老师又清了清嗓子说:“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以铁当锅,而我现在要以纸当锅,把水来烧开。”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议论起来,教室里一下子像点燃了炸药包似的,嘈杂起来,气氛也活跃了起来。有的同学说:“这怎么可能呢,水还没烧开,‘锅子’就要被烧着的。”有的同学说:“这也是可能的,我以前就看过这种实验的!”还有的同学反驳道:“这根本就不可能,谁不知道火会把纸烧着的?”“好了,同学们,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不能凭空瞎说。”一旁耐心听我们辩论的吴老师终于开口了。顿时,争论不休的我们又立刻安静了下来,教室又变得鸦雀无声了,恐怕连根针掉下去都能听见。实验开始了,只见老师迅速用纸折成一个‘锅子’,再把少量的水小心翼翼地倒入‘锅中’再把它放在铁架台上,然后用火柴点燃了酒精灯。火苗“呼”的一下子串了出来。同学们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生怕错过了哪一个细节。还有的同学呢,则是掌心相对,默默地祈祷道:“小心啊,老师,千万别烧着了啊。”还有的同学竟然跳上椅子,站得好高,担心把精彩的地方给错过了。不一会儿,一个淡淡的焦味扑鼻而来。

  我立刻低下头一看,呀!不好,“锅底”已经被烧黑了。我想:“锅子”会不会烧着啊?正在这时,老师用手只测了测水温对我们说:“水已经热了。”大约又过了两三分钟,“锅中”冒出了缕缕白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水开始冒泡了,啊水竟然烧开了。这真是不可思议啊,同学们见了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实验结束了,老师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听罢,同学们各抒己见,小红首先发言:“水可以抗火,所以纸不会被烧着。”小刚又站起来发言:“纸的质量好。”早已迫不及待的小华也站起来说:“水在保护‘锅子’。”老师听了,笑眯眯地说:“同学们的想法只是种种猜测,真正的原因是:谁的最高沸点是100度,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度,烧水的时候,水不断地从‘纸锅’上吸收热量,是‘纸锅’永远达不到着火点。所以,水沸腾时‘纸锅’不会被烧着。”听完老师的话,同学们恍然大悟,犹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似的。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我们不能凭空想象,胡言乱语,而是要有科学依据。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探索大自然中无穷的奥秘。

有趣的实验4

  自然课上,施老师神秘地说:“你们信不信,我会变魔术,能把一杯很脏很脏的水变得干干净净?”同学们直摇头,我半信半疑。

  正说着,只见施老师拿出一只烧杯,灌了点水,又往水里撒了点土和木屑之类的脏物,轻轻摇晃了几下,那水就变得又黑又脏。

  施老师风趣地说:“你们仔细看着,老师开始变魔术了,这魔术的名称叫‘水的净化’,现在开始第一步——‘沉淀’。”施老师把烧杯稳稳当当地放在桌面上。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瞪大眼睛紧盯着烧杯,观察着水的变化。烧杯里的水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悄悄地进行着两极分化,只见泥土之类的脏物向杯底下沉,木屑之类的脏物向水面上浮。大约过了十分钟,脏物完全走向了两极,中间的水变清澈了。这时施老师小心翼翼地把烧杯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烧杯。

  我嘟哝着:“真可惜,只除掉了沉在下面的脏物,浮在水面上的怎么就除不掉呢?”施老师接着我的话茬说:“这位同学说得对,‘沉淀’不是万能的,它只能除掉那些像泥土之类可以沉在水底的脏物,木屑之类浮在水面的脏物,它就爱莫能助了。请看水的净化第二步——过滤!”

  施老师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只见施老师一边拿出一张圆形纸片,一边说:“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这是一张滤纸,它神奇得很呢!”听施老师这么一说,我们更不能懈怠了,我擦了擦眼睛像小猫盯着鱼儿似的瞅着老师。只见施老师把滤纸窝成了漏斗形,插入漏斗里并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施老师小心地把烧杯里的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渗过滤纸流入另一只烧杯的水竟然变得清澈无比。“真的好神奇呀!”我们惊讶不已,这时施老师从漏斗里拿出那张滤纸,原来脏物都被滤纸截住了。

  “施老师,这水好干净呢?让我喝一口吧!”我情不自禁地说。施老师直摇头说:“不,不,这水表面看起来似乎很干净,但还有细菌等有害物质,就得进行水的净化的第三步——消毒。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就是把水煮沸,当水温达到摄氏一百度时绝大部分的有害细菌就会被杀死,那水我们也就可以大胆地喝了。”

  这次实验,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们既然能净化一杯水,那么一定能净化一桶水、一江水,也一定能净化整个地球上的水,但愿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净起来。

  指导老师点评:小作者不但能把实验叙述得清清楚楚,而且也不乏童趣。可贵的是她从心灵深处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愿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净起来”。

有趣的实验5

  一次,陈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实验,让我们自制泡泡水并吹泡泡。正好我在科学杂志上看到过有关自制泡泡水的文章。于是,我便在周末做起这个小实验来。

  说干就干,我先准备好吹泡泡的工具和材料:一根较粗的吸管、一个小杯子、一把小勺,还有白糖、肥皂、洗洁精等。

  我先在杯子里倒了些清水,滴了几滴洗洁精,接着,把一块肥皂切成一小块,放入杯里,之后加了半勺白糖,搅拌几下后,我便带着我的“实验品”进行演示了。

  我用吸管在泡泡水中顺时针搅了几下,然后拿起来吹,心中自信满满。可用力一吹,却只有水花喷出,没有水泡形成。我再尝试了一下,虽然有小水泡出来,但一形成就破裂了。我心想:“可能是我吹得太用力了吧。”于是,我反复小心翼翼地吹了起来,可泡泡要么没有吹出来,要么就吹破……

  我生气极了,也有些灰心。这时,妈妈过来对我说,你不要气馁,不要沮丧,要有信心,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也许是你的泡泡水“配方”和操作有问题。

  听了妈妈的话之后,我再认真地研究了一些泡泡水的制作和操作过程并总结出几个要点:第一,洗洁精溶液能打破水表面的张力,使之形成泡泡,要占清水的三分之一,即浓度要高一些,之前我只放几滴,量显然不够;第二,白糖能增加泡泡的`粘稠度,使之不易破裂,要适当增加,我用一勺;第三,搅拌时吸管不要碰到杯壁;第三,吹泡泡时,力量要均匀,不大也不小,太小吹不出来,太大则易吹破。

  接受失败的教训,我重振旗鼓,再做实验,我把原来的泡泡水全部倒掉,控制好水量,按比例添加洗洁精溶液和白糖含量。“调制”好之后,我便再进行演示。果然,我轻轻一吹,几个又大又圆的泡泡从吸管中跑了出来,闪着七彩的颜色,在空中飞舞,久久不易破掉。经过统计,我一次最多能吹出九至十个泡泡,最大的泡泡直径能超过10厘米。“我终于成功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并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欣慰地笑了起来。

  早晨,泡泡在阳光下的照射下,闪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像宝石一样引人注目。我看到泡泡在天空中与纸飞机一起飞行,心情特别愉快,吹泡泡---多么有趣的小实验啊!

  通过这一次的小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奇妙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同时要充分了解实验中的科学原理,才能发现它们的美并获的成功!

有趣的实验6

  星期五,江老师布置的作文是:“有趣的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做一个很吸引人,但又没做过的实验。

  还没进到家门,就能听到我那“惊天动地”地喊叫声:“可以做实验喽!可以做实验喽!”

  刚打开大门,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全家。

  爸爸先发制人:“我们来做个火的实验。”

  “不行,万一烧起来了,怎么办?”我使劲地摇头。

  “做个水的实验吧!”弟弟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

  在我即将同意时,妈妈说了一句:“我们来做个水与火的实验吧!”

  “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所以,我们都很期待妈妈的实验。

  只见,妈妈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A4纸折成的盒子,一个打火机。瞧,我帮妈妈往纸盒里装了一点冷水,妈妈拎好纸盒的上沿,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点着了打火机,紧凑着装有水的纸盒。红中泛黄的火苗贪婪地舔着纸盒,平时沉着冷静的我,变得胆战心惊。一秒,两秒,三秒……纸盒底部渐渐地变成了黑色,我刚要大喊“着火啦!”却被妈妈挡了回去:“莫急,再看看有没有变化?”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火机,时刻准备着扔掉打火机,准备“逃命”,“纸盒被烧破了,水流进了打火机,那不就完蛋了吗?”我越想越害怕,时不时问妈妈:“算了吧,太危险了!”可妈妈却让我把手轻轻放到水中,呀!温温的感觉涌遍全身。

  水怎么变热了呢?我又起了好奇心,害怕被“清扫”地一干二净,无影无踪,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纸仍然没有破,也没有着火,我再次把手放进去,哦!水很烫了。为了安全起见,有趣的实验就到此结束。

  我百思不得其解,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我意犹未尽,便去拜访了“电脑博士”。“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水的沸点是100度,纸的燃点肯定比100度高得多,如果水与纸一齐烧,由于热的传导,纸张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度,因为热量是由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如果超过,热量就会传给水。而且随着水的.蒸发,还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即使水沸腾了,纸的表面温度也不会超过100度,而一般的纸燃点在183度左右,所以纸盒不会着火。如果单烧纸,热量传不到别的地方,温度就一直升高,直到着火。”

  科学的世界,无奇不有,让我们去研究这些实验,去发现它们的奥秘!

有趣的实验7

  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时科学课,科学老师带着我们走进实验室。实验室里有好多东西,我们坐在座位上,等着上课。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先给我们分组,之后在每组中选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实验员、一个计时员。我所在的组是六组,组长是孟欣,他负责实验;田雯是记录员;张生是观察员;马怀森是计时员。然后老师让小组长到前面拿做实验所需要的东西。

  今天做的实验是“摆的秘密”。组成一个“摆”需要两个东西——螺丝帽和一根绳子。首先把绳子的一头系在螺丝帽上,再把另一头系在准备好的铅笔上,再把铅笔固定在一个铁架上。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两个大螺丝帽、两个小螺丝帽、两根长线、两根短线和一块橡皮泥。老师问我们:“你们说这个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张安琪说:“可能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王光龙说:“可能与摆幅的大小有关系。”孟欣说:“可能与线的长短有关系。”老师说:“如果想要试验摆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没有关系应该怎么做?”张安琪说:“应该准备两个一样长的绳子,一个大螺丝帽和一个小螺丝帽。把弄好的两个‘摆’系在铅笔上,摆的`高度一样,同时放手,在10秒内摆几次,如果一个摆的次数多,一个摆的次数少,就说明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如果摆的次数同样多,就和物体的轻重没有关系。”老师说:“对,请坐!

  那么,如果想实验与摆幅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应该怎么做?”王光龙说:“做这项实验应该准备两个一样的摆,一个摆幅大一些,一个摆幅小一些,同时放手,在同一时间内看摆的次数,如果次数一个多一个少,就说明与摆幅的大小有关系,如果次数一样多,就和摆幅没有关系。”老师说:“好,请坐!

  那如果想证明与物体的轻重有没有关系,应该怎么做?”孟欣说:“准备两个一样长的绳子,两个不一样大的螺丝帽,幅度一样,时间一样,两手同时放开,如果与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的次数就不一样,如果没关系,摆的次数就一样。”

  实验开始了,老师说:“由于时间的关系,每个组只选两个。”我们组选的是摆的幅度和想的长短。马怀森先把时间定到十秒,他说开始,孟欣松手。首先我们实验摆的幅度,“开始”我们在一边看,十秒过后是十二次;我们开始试验与线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开始”我们等都瞪大了双眼,只见绳子短的摆是十四次,绳子长的是十二次。最后我们的出了一个结论——摆的快慢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与线的长短有关系。

  在这短暂的三十分钟里,我学到了好多好多的知识,真是应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趣的实验8

  今天,老师拿了几张纸和几本厚厚的书走进教室,并说要用这几张纸撑起这些书。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啊?”“老师,这行吗”“不可能吧?!”

  我看了看老师拿的几张纸,没什么特别的呀,不就是我们常用的白纸吗?老师看我们个个疑惑的样子,接着说:“这几张纸不能借助任何外力,不能平放;你可以通过变形、折叠的方式让它至少托起五本书的重量”。听到这话大家就更惊讶了,立刻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能行吗?”“真有这么神奇吗?”“纸有那么大的力气?”老师看到同学们半信半疑的样子,接着说:“不信吗?那我们今天就自己动手试试看。”说着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薄薄的白纸。一些拿到纸的同学看见纸很薄,更是大声的叫嚷:老师,你发的纸这么薄,怎么可能托起5本书呢?”老师没有生气,反而笑眯眯地说:“那就看你们怎样动脑筋喽!”

  慢慢地,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动起了脑筋。我左边的男孩,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捏着这白纸一副沉思的样子,大概是还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我后面的几个男孩凑到了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怎样才能让薄薄的纸起到最大的作用。这时,我想:数学课上,老师曾经说三角形是最牢固的,那我今天就把这薄纸纸叠成三角形吧。于是,我和另两个女同学一起,把各自手中的纸对折对折再对折,这样折了三层,做成一个三角形,把折好的三角形放在桌上,远远看还像一个小树墩呢。纸折好了,我们几个信心十足的举起手告诉老师,我们完成好了。不一会儿,老师拿着厚厚的五本书来检验。只见老师把书一本一本的叠放在我们折的.三角形上,那个三角形居然没“瘫痪”,我们兴奋地让老师继续往上加书。书越叠越高,连旁边的同学也忍不住和我们一起数起数来:“1、2、3……14、15、16!”当放到16本时,纸做的三角形才开始塌陷。“耶!”居然放了16本书!我们三个十分激动!对这个成绩特别满意。再看其他同学做的,有的卷成圆形的、有的折成正方形的、也有的跟我们一样做成三角形的,当然每个人做的纸架放书的数量也不一样。班里又热闹了起来。

  为什么有的纸架可以托起更多的书、有的却不行呢?我仔细地观察,发现了纸架的面积越大,放的书本也就越多。其实,我们的桌椅也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制造的呢!这个实验真有趣,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才能不断地进步的道理!

有趣的实验9

  科学就像我们的朋友,虽然都会与我们接触;科学就像一本无价的藏书,带我们走进知识的海洋;科学就像一个电梯,让我们带着知识步步高升。在今天这堂课,老师带我们领略了科学的奇妙和神奇。

  今天下午,我一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地围着黑板看,我的好奇心发现了,便带着我走进了人群里,我看见了五个小问题,这问题看似简单,但每个人都说不出答案。这时老师来了,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说:“同学们,知道这些题的答案吗?如果不知道,那么我们就来做两个小实验,很快你们就其中的`答案了。”

  这时,老师叫上来了两名同学,分别是小李和小张,此时,老师拿出了一个小墨水瓶,让小李同学在桌子上推,让小张同学拿尺子量,我们都不知道老师在耍什么花样。小李同学一推瓶子,瓶子顿时“飞”了好远,这一量,可费了好长的时间呢,在小张同学的努力下,我们得知在桌子上的距离是43厘米。第二次,老师又拿了一个小黑板放在桌子上,小李又推了一次,咦?这次怎么不一样了?同学们奇怪地问,我一时摸不着头脑,只能继续看下去,一量,这次的距离又变成了90厘米。第三次,小李在地板上推的距离是180厘米。我们都惊奇地张大了嘴,这时老师才告诉了我们答案: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才越大。

  第二个实验开始了,首先,老师拿出了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让小王同学去推,“啾”地一声,水瓶又慢慢地停了,小段同学来量,得数是66厘米,接着,老师又让小明同学把水倒了一半,小明同学以“光速”跑到了洗手间,一阵冷风吹过,他便把那半杯水放在桌子上,让小王同学来推,我们都认为距离近了,谁知,是10厘米!我们都带着疑问进了下一环节,最后空杯的距离是100厘米,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这次的实验课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不仅让我们得到了知识,还增加了我们的想象力,我的感受很大,科学让我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神秘,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沾沾自喜,因为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看见过滑板吧!到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在柏油路上滑不快,却能在公路上如鱼得水,那是因为柏油路粗糙,轮子不能与它贴的非常紧密,划得时候就会摔倒,而公路很光滑,很平,所以滑板能行动自如,不会有一点颠簸。

  今天的实验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又使这个世界带来了乐趣,以后我一定要多研究,探究更多的秘密。

有趣的实验10

  我有许多兴趣爱好,看书.跳绳.跑步……其中我最喜欢小实验了。我觉得实验能开发我们智力。

  一天,我在家半个小时就写好了作业,闲着无聊没事干。自言自语到“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我翻开刚买的《300个科学问题》看了起来,第一眼便看到目录上的一行字:“一支筷子提起瓶子”。啥?一支筷子能提起瓶子?有意思,我看了看内容,原来这是一个实验,让我们自己动手解开,看着我也萌发了一个念头:做一下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真的好了。

  我先准备一支筷子和一个瓶子然后把这些摆在桌子上,正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挑起来呢?忽然,我恍然大悟的'惊叫起来:“呀!“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把米放在瓶子里,是不是可以呢?”我急忙跑进厨房,拿了一大袋生米把它放进瓶子里,为了使生米尽快进入瓶子里,我找来一张广告纸和一个小勺子,先把广告纸给折起来把它放进瓶子口,再拿起小勺子一点一点的把米灌入瓶子里。不知不觉,瓶子里已倒满了米,我把筷子前面插入瓶子里,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倒计时:“1.2.3……拿起”一支筷子拿了上来,而瓶子却还在桌子上,我失望极了。不过,这种心情没有持续多久,我又开始研究起来。怎么样才能让瓶子跟着起来呢?我回顾之前的测试,如果把筷子的另一边放入瓶子里是不是可以提得起来呢?又一次实验开始啦!我按照我的想法把筷子倒过来插入瓶子里,心里有一点小激动:“拿起”还是和第一次一样瓶子还是在桌子上,这次我完全泄气了。想到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实验,一定要成功。我又一次鼓起勇气,心里大声喊道:不怕失败,就怕不能战胜自己。一定会成功的!于是,我开始思考起来。看着满满一瓶的米,又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些米有点松松散散的。如果将米尽可能的压实在补满是不是可以借助这个力量,把筷子插入就可以提起来呢?我按照我的原理又开始进一步的实验起来。很快,瓶子有了满满一瓶.又结实的米。我把筷子插入瓶底,这一次我信心满满,“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慢慢把筷子提起来,这一次真的成功啦!我欢呼雀跃的蹦起来!心里想:这一次,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呐!

  从而,我得到了一个新知识:将较粗的一段往瓶底插,这样实验更容易成功。

  通过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既使我身心得到了放松,同时我也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们用心的对待每一件事,那么一定会成功!我想:“世界上还会有更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揭秘。真是一举两得,不亦乐乎呀!

有趣的实验11

  今天下午,我们班的同学都带来了一个个鸡蛋,你可别误会,这不是要进行吃鸡蛋比赛,它是我们上科学科要用的实验品呢!在这节课中,我们要把鸡蛋放在自己亲手制作的鸡蛋保护器中,然后把它从三楼放下去,看它是否能把鸡蛋安全地送到地面。想起来都觉得有趣刺激,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刻快点来临。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我们的心随着铃声加快了跳动。老师很快就把我们带到了教学楼的天台。往下一看,哗,真高呀!我们的鸡蛋保护器能安全着陆吗?同学们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还是先看看我们的“保护器”吧!这些保护器可真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飞机,有的像一把大伞子,有的像一个皮球,有的在保护器上围上了花边……各种各样的保护器,多漂亮有趣呀!但不知道谁的保护器能保护鸡蛋安全着地呢?真想快点开始啊!

  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实验开始了。第一组的“飞机”载着鸡蛋宝宝出发了。只见飞机在空中飘来飘去,我们的眼睛也跟着它荡来荡去,祈祷它能安全着陆。忽然一阵风吹来,飞机像失控的箭一样直冲地面,鸡蛋一瞬间就开了花。第一次实验失败了,同学们都很不高兴。老师对他们说只要回去再把飞机改良整修一下就一定会行的,他们又开心起来了。

  接着是第二组的同学上场了。看他们得意洋洋的神态好像实验一定会成功似的。他们的保护器只不过在外层包了一块泡沫,有什么好得意的呀?同学们都为鸡蛋宝宝担心。他们的队员把泡沫球腾空一抛,泡沫球像石头一样直冲地面。我们都屏住了呼吸,想这一下鸡蛋宝宝又要壮烈牺牲了。可就在保护器碰到地面的.一刻,奇迹出现了,保护器着地后一下子被弹了上来,这样弹来弹去,就像一个有弹性的皮球,随着弹性慢慢减少,保护器稳稳地落在地面上,鸡蛋宝宝竟然毫无损伤。啊!真了不起呀!我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第二组的成功,为我们组树立了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成功的。我们组做的鸡蛋保护器是一个大大的“降落伞”,它是我们组员精心设计的结晶,如无特殊情况,它可以帮我们把鸡蛋宝宝顺利送到地面的。我吞了一口唾沫,小心翼翼地把保护器放了下去。降落伞在半空不停地旋转着,像在跳空中芭蕾舞,但始终保持平稳,最后还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慢慢地落在了草丛上。太好了,我们的保护器成功了,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们的成功而高兴。

  真有趣的科学实验课呀!在这节课中我们与科学为伴,真正领略到科学的乐趣与魅力。

有趣的实验12

  我相信每个人都认识鸡蛋吧!但你们知道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理吗?好奇心就驱使我去尝试做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吗?那就容我细细道来吧!

  就在前几天,我在家里闷得发慌,冰箱里的鸡蛋使我不由自主地开始了奇思妙想。我准备了鸡蛋、勺子、还有塑料杯,当然,盐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热水也不赖,因为它能快速溶化盐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先把热水差不多倒满,然后鸡蛋被我放入水中,像个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入了水,向我说了拜拜后就开始睡觉了。我开始像个魔法师:舀了一勺盐撒进杯里,我绕着鸡蛋的外圈搅了几下,鸡蛋动了一下又‘呼呼’地做美梦去了。我好奇的说:‘是不是盐放少了?’于是,我再放了一勺盐,鸡蛋依旧在‘床上’丝毫未动。怎样才能让“睡美人”苏醒呢?我奇怪地想。便连续放了几勺盐,这时,鸡蛋半梦半醒地动了一下,升到了水中央,像是想逃出盐水的手掌心,但又不敢,生怕受一点伤害,我慢慢的舒展眉毛,用勺子按住鸡蛋,想要借助水的动力让它浮起来。不料。我手一放,鸡蛋就一个劲的跟我唱反调:上下摇摆,左右晃动,肆无忌惮地跳起了舞。趁我不注意时,想冲出“保护罩”,但由于塑料杯的内力过于深厚,鸡蛋泄气地“飘”回水中。我不骄不躁的继续加盐,可鸡蛋还是不给我面子,气呼呼地停在那里,仿佛有千斤重的石头压在上面似的。不行,再来一次,1、2、3、4,一共放了4勺,鸡蛋在赌气,怎么办?我干脆把半瓶盐倒入水中,怎么还是不行?这时,我失望了,想放弃实验,但想到爸爸曾经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不气馁,才能取得成功。对!坚持不懈,不气馁!我再次鼓起勇气再次为鸡蛋加盐,突然,奇迹出现了,你瞧:鸡蛋像在变魔术一样,“冲”出了“防御线”,我惊喜地叫了一声,试验成功!看着自己的成果,我兴奋得像喝了蜜一样似的,非常甜。同时也对它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前几次都不能浮起来?究竟要放多少盐?”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反复做了几次,终于明白了这个原理:刚开始,放的.盐浓度非常轻,不能让鸡蛋浮起来;当盐和鸡蛋的浓度一样时鸡蛋浮在水中央;假如盐的浓度比鸡蛋要重时,鸡蛋就会露出脑袋。

  从这次实验中,我明白了只有拥有一颗好奇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把生活的问号变成句号。同时,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坚持,在失败面前永不放弃,才能真正获取成功。

有趣的实验13

  “哇!咦?……”——这是哪里传来的声音?原来是快乐作文在上一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只见老师准备了这些实验用品:一袋盐、一枚鸡蛋、一根筷子、一把勺子和一个装了半杯水的透明玻璃杯。老师一边把这些实验用品摆在讲台上,一边说:“这是今天实验的道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的实验过程,重点注意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里的位置变化。发现鸡蛋浮沉的原因。”同学们互相看了看,小声说:“鸡蛋放在水里一定会沉下去的!”我也同意大家的说法。

  实验开始了:只见老师用左手端起水杯向右倾斜了一下,用右手拿起那枚淡黄色的鸡蛋小心翼翼的放在水杯里。鸡蛋入水的一刹那,“扑通!”我似乎听到鸡蛋响了一声,顿时感觉自己的心脏“砰砰”地跳起来,似乎要跳到嗓子眼来了——我真担心鸡蛋被摔坏了!然而它却完好无损地慢慢落到水杯底,一动不动了。老师问大家:“现在水杯里的水加盐了吗?”同学们大声说:“没有!”随后,老师告诉我们没有加盐的水叫淡水,没有浓度。

  接着,老师往水杯里加了一勺盐,鸡蛋没有动静!老师往水杯里又加了一勺盐,搅拌了两下,鸡蛋还是没有动静!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有的说:“鸡蛋还是没有变化!”,有的说:“鸡蛋肯定会浮起来的!”老师又告诉大家——放了一小部分盐的盐水叫淡盐水,淡盐水的浓度低,鸡蛋放在这种淡盐水中不会有明显变化。老师再次往水杯里连续加了四勺盐,并拿起杯子轻轻摇晃了几下,然后把它放在了讲台上。这时,水杯里的.鸡蛋朝上跳了一下,转眼又静静的沉到了水底,一动不动了!同学们纷纷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老师,似乎老师的眼睛里有他们想要的答案!

  老师请最前排的一位女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她拿起筷子迅速地搅动水杯里的水,没想到沉在水底的鸡蛋慢慢从水底浮上来了!后来鸡蛋竟然浮在了水杯的中间位置!看到这个神奇新现象的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太有意思啦!”;有的说;“鸡蛋居然能在水里游泳!”;还有的说;“会是什么原理呢?”

  老师微笑着为大家揭开了谜底;原来,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是因为盐水的密度随水里盐量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大,从而盐水的浮力也逐渐增大。当浮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鸡蛋就会慢慢浮上来,变成“游泳健将”啦!

  通过这节有趣的实验课,我懂得了:当鸡蛋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鸡蛋就沉在水底;当鸡蛋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鸡蛋就会上浮。同时,当我们往水里加盐时,水的浮力也会慢慢增大。当浮力的增大到鸡蛋的重量之后,鸡蛋就浮起来啦。

  看来,真的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学习、思考的心灵,随时都能发现生活中的“学问”!

有趣的实验14

  今天,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一项重大的任务——一篇作文《记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我哪做过什么实验呢?唉!真是伤脑筋,突然,我脑子一转,哈!有了,我可以在网上找啊!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上面的实验真是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终于我选了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实验,决定亲自动手尝试一下。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火烧纸船。需要的材料有:一个三角架,一个石棉网,一个纸船,一盏酒精灯,一盒火柴和一杯清水。可我家没有这么专业的东东啊,咳,咱就因陋就简了。酒精灯没有我就用蜡烛,石棉网嘛,就免了吧,三角架干脆就用老妈给我的“原始工具”——手来代替了,可我又怕把手烧伤,纸船也改成带提手的小纸篮了。

  开始做啰!我先给纸篮里倒上水,然后点上蜡烛,再把篮子放在火上烧。没过几秒,篮子的底部已经是漆黑一团。过了一分钟,篮子的底部出现了一个“白蚂蚁”,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滴水,啊,不好,篮子已经开始漏水了!又过了一分钟,水越滴越多了,水滴在火苗上发出“哧哧”的声音。很快,蜡烛被滴灭了。我赶快又点燃,继续烧。不一会儿,水开始冒烟了,我试了试水温,还挺温暖呢!我心里可真美啊。可能是蜡烛生气了吧,8分钟的时候,蜡烛又一次罢工了,可这次,它似乎铁了心,无论我怎样点,它就是要跟我作对,总是不燃起来。我想一定是水滴在烛心里太多了,它承受不起了。我灵机一动,找了一小张破报纸裹住烛心,再点燃报纸,果然,报纸在火里跳了一阵舞后,蜡烛也听话地燃烧了起来。我又把篮子放到火上耐心地等待。大概又过了两分钟吧,篮子底部的水不停地很下滴,终于又把火浇灭了。我又试了试水温,哈哈。。。比刚才又热了很多,而且还很烫手呢!再看看篮子,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似乎去非洲旅游过很长时间。

  实验结束了,可我心中的疑惑却有很多。网上说火烧纸船烧不破,最多只是烧焦而已,我又仔细想了想,一拍脑袋,哦,对了,我不是没用那个石棉网吗,说不定答案就在这个石棉网上呢。我马上就上网查,原来石棉网是由两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的棉布做的,火长时间在一个点上烧,会让容器爆裂,可是用了石棉网,火焰热量分散到容器的每一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火烧不坏纸船另外一个原因吗?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度,纸的着火点是100度以上,水蒸发的时候吸收热量,使纸船不能达到着火点,直到纸船里的水全部蒸发。

  虽然这次的实验不怎么成功,但我却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也不枉我忙活一场呢!

有趣的实验15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杨老师和颜悦色的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实验课,名字叫会走路的杯子。

  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传来了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有的`说:杯子怎么会走路?有的说:杯子走路的原理是什么呢?老师说:你们不相信?不相信我们摇摇头答道。杨老师神秘的说: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实验开始前,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今天的实验器材:一根蜡烛,几本书,一个玻璃板,一个打火机和一个玻璃杯。杨老师又选了一名同学辅助她。

  实验开始了,大伙儿显得异常兴奋。老师首先将书放在玻璃板下,再浸湿斜面并将玻璃杯的杯口用水浇湿倒扣在玻璃板上。将这些准备工作做好,真正的实验才刚刚开始。再看看观众,第一排的正坐在那全神贯注的观察,靠后一排的都站了起来,最后一排的甚至站在桌子上观看实验,大家都目不转睛,生怕趁我们不注意杯子就偷偷溜走了。那位被选上的同学则不慌不忙的用蜡烛烧杯底。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动,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啊!杯子动了!大家异口同声的叫道。我们问到;老师,你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吗?杨老师则不慌不忙的答道:当火烧到杯底时,杯子内的空气会受到热胀冷缩,拼命往外挤,但是由于杯口倒扣着,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住,热空气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这样,杯子和玻璃之间出了小空隙,摩擦力力大大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杯子就会自己滑动了。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恍然大悟。身边事物奥妙多,全靠去发现。

【有趣的实验】相关文章:

有趣的实验08-26

有趣的实验作文07-05

有趣的实验作文03-05

有趣的实验作文(经典)08-26

(精品)有趣的实验作文08-23

(优选)有趣的实验作文07-06

有趣的实验作文(热)07-17

(优)有趣的实验作文07-10

有趣的实验作文【实用】07-10

有趣的实验作文【精品】08-22

有趣的实验大全(15篇)

有趣的实验1

  今天,在作文培训课堂中,张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有趣的实验。

  张老师首先拿出一个红色的盆,盆中装着贝壳、小球、石头、大米和u盘;接着张老师又拿出了一个大玻璃被和一个小玻璃杯,这时张老师很神秘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大杯子的容量是小杯子容量的几倍?”

  “二倍!”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好,那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吧。”张老师说。

  只见张老师熟练地拿起小玻璃杯,把大玻璃杯中的石头、小球等材料装进小玻璃杯,不出所料,正好是小玻璃杯的二倍。张老师又把两小玻璃杯中的材料全倒进大玻璃杯中。我心想:张老师又要干啥呢?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张老师又引导我们细心观察,并问我们:“看,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意见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说说不能,有的同学说能,还有同学半信半疑地说:“有可能吧?”课堂上立刻沸腾起来,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张老师见我们争论不休,就又拿出点大米,慢慢地把红盆里的大米都装进大杯子里大杯子里。大家惊呆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简直不敢相信。张老师还是不罢休,又拿起杯子问:“同学们,这里还能装下东西吗?”大家沉思了一会儿,有的同学回答说能,有的同学说还可以装些石灰、沙子和水……

  张老师笑眯眯地把水倒进了小杯子里,又把小杯子里的水倒进大杯子了。“天哪!竟然还没有满。”有个同学惊讶地叫出了声。张老师说再倒一点吧,就这样,大杯子终于装满了。

  可张老师又问:“同学们,这里还可以装东西吗?”我们再也不能相信还可以装东西了,但大家都在低头苦思冥想,可没有一个想出来的。张老师又启发我们:“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老师都放进了哪些东西?”

  我们争先恐后地答道:“有米、沙子、水、U盘……”“这个4G的U盘里至少可以装一千张数码照片,两部大电影。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U盘可以是10个G的,20个G、30个G等,那么这杯里到底能存放多少东西呢?”听了张老师的话,大家才知道张老师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张老师又问我们:“你们从这实验中体会到什么呢?”

  岳天宇说:“有些物体是不能只看表面的,要经过实际评估,才能确定这一物体的'实际情况。”张老师又说:“同学们,如果把这个杯子比作是我们的大脑,那么我们的大脑可以装多少东西呢?有的同学说那肯定很多了,数也数不完。张老师说:“大脑到底能装多少东西,的确谁也不知道,但是要相信自己,你的潜力肯定是无穷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大脑的潜力就是无穷的,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智慧的大工厂”!

有趣的实验2

  在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一直到现在,我还在想着那个时候的实验过程,想着那个奇迹的现象。那次实验,真是太有趣了。

  那时候,李老师要我们每一个书友队都要完成一项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有趣蛋壳实验。

  我们小队的人,是我、王怡潇和李春雨。首先,我们要先把四个鸡蛋分别放在盛鸡蛋盒的四个角里,然后在上面放上一块薄薄的小硬纸板,大小要盖住鸡蛋盒。把所有的东西全都放好之后,就开始在纸板上面放书。

  依我们队的情况来看,所有的重量都由鸡蛋来承受。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看一下四个鸡蛋可以承受多少斤的东西。

  我们先把大部分书搬了过来,然后,就开始放书了。我们放书,是很有规矩的'。我们要先把大书放到最下面,这样子,平衡力就合适了。如果要依照这种规定来放书的话,选书就要用上好半天。

  终于,我们把所有大的书放到了纸板上。接下来,我们就要放小的书了。要想让纸板还是平衡的话,就要在两边放上重量差不多的书,最好要一起放,这样,就不会有倒塌的事情发生了。

  这四个鸡蛋的质量特别好,就这么一大部分书,鸡蛋还没有完完全全碎掉,还是完好无损的。看起来呀,鸡蛋在四个角里,它们所受的重量是相同的,而且,重量还会很均匀的分到每一个鸡蛋的身上。

  鸡蛋分配的重量很合适,我们连着搬了五六次书,而且,每一次的都很多,里面有的书的重量还很大。看来,这四个鸡蛋的“耐力”和“坚强力”是非常强的。

  在实验的时候,我们三个人还在不停地观察每一个鸡蛋的变化,而且,还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在蛋壳上面,书越放越高,现在回想起来,所有摞上的书,足足有一米多高。

  当我们正在往上面摞书的时候,我发现,硬纸正在往右面歪,这时,我跟进对队员说:“行了行了,不要再加了,硬纸正在往右边歪呢。”

  “队长,那就快一点儿在左边放轻的书,”在一旁的李春雨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让左右两边相等,不要把鸡蛋给压碎了。”

  终于,我们挽救回来了一点,但还是听到了“咔嚓”的一个声音,原来,鸡蛋碎了。

  这一次不错,我们大约在鸡蛋上放了九十多本书,大约有一百多斤了。

  通过这一次实验,我知道了不管再怎么弱、小的东西,都有自己的用处,都有不可思议的一面。就像是鸡蛋,虽然很容易碎掉,但到了关键的时候,还是会起到作用的。

  我第一次发现,做实验是那么的有趣,从每一次的试验中,我们得来的收获是意想不到了。

  只要体验了,就会有收获。

有趣的实验3

  星期五的班队课上,吴老师手中拎了一个袋子,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见了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不知道吴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吴老师走上讲台,神秘兮兮地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实验,好不好?”说罢,老师便从口袋中拿出许多东西来,有:一个铁架台,一盏酒精灯,一张纸和一盒火柴。同学们见了,高兴极了。这时,吴老师又清了清嗓子说:“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以铁当锅,而我现在要以纸当锅,把水来烧开。”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议论起来,教室里一下子像点燃了炸药包似的,嘈杂起来,气氛也活跃了起来。有的同学说:“这怎么可能呢,水还没烧开,‘锅子’就要被烧着的。”有的同学说:“这也是可能的,我以前就看过这种实验的!”还有的同学反驳道:“这根本就不可能,谁不知道火会把纸烧着的?”“好了,同学们,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不能凭空瞎说。”一旁耐心听我们辩论的吴老师终于开口了。顿时,争论不休的我们又立刻安静了下来,教室又变得鸦雀无声了,恐怕连根针掉下去都能听见。实验开始了,只见老师迅速用纸折成一个‘锅子’,再把少量的水小心翼翼地倒入‘锅中’再把它放在铁架台上,然后用火柴点燃了酒精灯。火苗“呼”的一下子串了出来。同学们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生怕错过了哪一个细节。还有的同学呢,则是掌心相对,默默地祈祷道:“小心啊,老师,千万别烧着了啊。”还有的同学竟然跳上椅子,站得好高,担心把精彩的地方给错过了。不一会儿,一个淡淡的焦味扑鼻而来。

  我立刻低下头一看,呀!不好,“锅底”已经被烧黑了。我想:“锅子”会不会烧着啊?正在这时,老师用手只测了测水温对我们说:“水已经热了。”大约又过了两三分钟,“锅中”冒出了缕缕白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水开始冒泡了,啊水竟然烧开了。这真是不可思议啊,同学们见了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实验结束了,老师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听罢,同学们各抒己见,小红首先发言:“水可以抗火,所以纸不会被烧着。”小刚又站起来发言:“纸的质量好。”早已迫不及待的小华也站起来说:“水在保护‘锅子’。”老师听了,笑眯眯地说:“同学们的想法只是种种猜测,真正的原因是:谁的最高沸点是100度,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度,烧水的时候,水不断地从‘纸锅’上吸收热量,是‘纸锅’永远达不到着火点。所以,水沸腾时‘纸锅’不会被烧着。”听完老师的话,同学们恍然大悟,犹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似的。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我们不能凭空想象,胡言乱语,而是要有科学依据。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探索大自然中无穷的奥秘。

有趣的实验4

  自然课上,施老师神秘地说:“你们信不信,我会变魔术,能把一杯很脏很脏的水变得干干净净?”同学们直摇头,我半信半疑。

  正说着,只见施老师拿出一只烧杯,灌了点水,又往水里撒了点土和木屑之类的脏物,轻轻摇晃了几下,那水就变得又黑又脏。

  施老师风趣地说:“你们仔细看着,老师开始变魔术了,这魔术的名称叫‘水的净化’,现在开始第一步——‘沉淀’。”施老师把烧杯稳稳当当地放在桌面上。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瞪大眼睛紧盯着烧杯,观察着水的变化。烧杯里的水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悄悄地进行着两极分化,只见泥土之类的脏物向杯底下沉,木屑之类的脏物向水面上浮。大约过了十分钟,脏物完全走向了两极,中间的水变清澈了。这时施老师小心翼翼地把烧杯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烧杯。

  我嘟哝着:“真可惜,只除掉了沉在下面的脏物,浮在水面上的怎么就除不掉呢?”施老师接着我的话茬说:“这位同学说得对,‘沉淀’不是万能的,它只能除掉那些像泥土之类可以沉在水底的脏物,木屑之类浮在水面的脏物,它就爱莫能助了。请看水的净化第二步——过滤!”

  施老师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只见施老师一边拿出一张圆形纸片,一边说:“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这是一张滤纸,它神奇得很呢!”听施老师这么一说,我们更不能懈怠了,我擦了擦眼睛像小猫盯着鱼儿似的瞅着老师。只见施老师把滤纸窝成了漏斗形,插入漏斗里并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施老师小心地把烧杯里的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渗过滤纸流入另一只烧杯的水竟然变得清澈无比。“真的好神奇呀!”我们惊讶不已,这时施老师从漏斗里拿出那张滤纸,原来脏物都被滤纸截住了。

  “施老师,这水好干净呢?让我喝一口吧!”我情不自禁地说。施老师直摇头说:“不,不,这水表面看起来似乎很干净,但还有细菌等有害物质,就得进行水的净化的第三步——消毒。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就是把水煮沸,当水温达到摄氏一百度时绝大部分的有害细菌就会被杀死,那水我们也就可以大胆地喝了。”

  这次实验,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们既然能净化一杯水,那么一定能净化一桶水、一江水,也一定能净化整个地球上的水,但愿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净起来。

  指导老师点评:小作者不但能把实验叙述得清清楚楚,而且也不乏童趣。可贵的是她从心灵深处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愿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净起来”。

有趣的实验5

  一次,陈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实验,让我们自制泡泡水并吹泡泡。正好我在科学杂志上看到过有关自制泡泡水的文章。于是,我便在周末做起这个小实验来。

  说干就干,我先准备好吹泡泡的工具和材料:一根较粗的吸管、一个小杯子、一把小勺,还有白糖、肥皂、洗洁精等。

  我先在杯子里倒了些清水,滴了几滴洗洁精,接着,把一块肥皂切成一小块,放入杯里,之后加了半勺白糖,搅拌几下后,我便带着我的“实验品”进行演示了。

  我用吸管在泡泡水中顺时针搅了几下,然后拿起来吹,心中自信满满。可用力一吹,却只有水花喷出,没有水泡形成。我再尝试了一下,虽然有小水泡出来,但一形成就破裂了。我心想:“可能是我吹得太用力了吧。”于是,我反复小心翼翼地吹了起来,可泡泡要么没有吹出来,要么就吹破……

  我生气极了,也有些灰心。这时,妈妈过来对我说,你不要气馁,不要沮丧,要有信心,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也许是你的泡泡水“配方”和操作有问题。

  听了妈妈的话之后,我再认真地研究了一些泡泡水的制作和操作过程并总结出几个要点:第一,洗洁精溶液能打破水表面的张力,使之形成泡泡,要占清水的三分之一,即浓度要高一些,之前我只放几滴,量显然不够;第二,白糖能增加泡泡的`粘稠度,使之不易破裂,要适当增加,我用一勺;第三,搅拌时吸管不要碰到杯壁;第三,吹泡泡时,力量要均匀,不大也不小,太小吹不出来,太大则易吹破。

  接受失败的教训,我重振旗鼓,再做实验,我把原来的泡泡水全部倒掉,控制好水量,按比例添加洗洁精溶液和白糖含量。“调制”好之后,我便再进行演示。果然,我轻轻一吹,几个又大又圆的泡泡从吸管中跑了出来,闪着七彩的颜色,在空中飞舞,久久不易破掉。经过统计,我一次最多能吹出九至十个泡泡,最大的泡泡直径能超过10厘米。“我终于成功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并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欣慰地笑了起来。

  早晨,泡泡在阳光下的照射下,闪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像宝石一样引人注目。我看到泡泡在天空中与纸飞机一起飞行,心情特别愉快,吹泡泡---多么有趣的小实验啊!

  通过这一次的小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奇妙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同时要充分了解实验中的科学原理,才能发现它们的美并获的成功!

有趣的实验6

  星期五,江老师布置的作文是:“有趣的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做一个很吸引人,但又没做过的实验。

  还没进到家门,就能听到我那“惊天动地”地喊叫声:“可以做实验喽!可以做实验喽!”

  刚打开大门,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全家。

  爸爸先发制人:“我们来做个火的实验。”

  “不行,万一烧起来了,怎么办?”我使劲地摇头。

  “做个水的实验吧!”弟弟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

  在我即将同意时,妈妈说了一句:“我们来做个水与火的实验吧!”

  “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所以,我们都很期待妈妈的实验。

  只见,妈妈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A4纸折成的盒子,一个打火机。瞧,我帮妈妈往纸盒里装了一点冷水,妈妈拎好纸盒的上沿,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点着了打火机,紧凑着装有水的纸盒。红中泛黄的火苗贪婪地舔着纸盒,平时沉着冷静的我,变得胆战心惊。一秒,两秒,三秒……纸盒底部渐渐地变成了黑色,我刚要大喊“着火啦!”却被妈妈挡了回去:“莫急,再看看有没有变化?”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火机,时刻准备着扔掉打火机,准备“逃命”,“纸盒被烧破了,水流进了打火机,那不就完蛋了吗?”我越想越害怕,时不时问妈妈:“算了吧,太危险了!”可妈妈却让我把手轻轻放到水中,呀!温温的感觉涌遍全身。

  水怎么变热了呢?我又起了好奇心,害怕被“清扫”地一干二净,无影无踪,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纸仍然没有破,也没有着火,我再次把手放进去,哦!水很烫了。为了安全起见,有趣的实验就到此结束。

  我百思不得其解,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我意犹未尽,便去拜访了“电脑博士”。“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水的沸点是100度,纸的燃点肯定比100度高得多,如果水与纸一齐烧,由于热的传导,纸张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度,因为热量是由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如果超过,热量就会传给水。而且随着水的.蒸发,还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即使水沸腾了,纸的表面温度也不会超过100度,而一般的纸燃点在183度左右,所以纸盒不会着火。如果单烧纸,热量传不到别的地方,温度就一直升高,直到着火。”

  科学的世界,无奇不有,让我们去研究这些实验,去发现它们的奥秘!

有趣的实验7

  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时科学课,科学老师带着我们走进实验室。实验室里有好多东西,我们坐在座位上,等着上课。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先给我们分组,之后在每组中选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实验员、一个计时员。我所在的组是六组,组长是孟欣,他负责实验;田雯是记录员;张生是观察员;马怀森是计时员。然后老师让小组长到前面拿做实验所需要的东西。

  今天做的实验是“摆的秘密”。组成一个“摆”需要两个东西——螺丝帽和一根绳子。首先把绳子的一头系在螺丝帽上,再把另一头系在准备好的铅笔上,再把铅笔固定在一个铁架上。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两个大螺丝帽、两个小螺丝帽、两根长线、两根短线和一块橡皮泥。老师问我们:“你们说这个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张安琪说:“可能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王光龙说:“可能与摆幅的大小有关系。”孟欣说:“可能与线的长短有关系。”老师说:“如果想要试验摆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没有关系应该怎么做?”张安琪说:“应该准备两个一样长的绳子,一个大螺丝帽和一个小螺丝帽。把弄好的两个‘摆’系在铅笔上,摆的`高度一样,同时放手,在10秒内摆几次,如果一个摆的次数多,一个摆的次数少,就说明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如果摆的次数同样多,就和物体的轻重没有关系。”老师说:“对,请坐!

  那么,如果想实验与摆幅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应该怎么做?”王光龙说:“做这项实验应该准备两个一样的摆,一个摆幅大一些,一个摆幅小一些,同时放手,在同一时间内看摆的次数,如果次数一个多一个少,就说明与摆幅的大小有关系,如果次数一样多,就和摆幅没有关系。”老师说:“好,请坐!

  那如果想证明与物体的轻重有没有关系,应该怎么做?”孟欣说:“准备两个一样长的绳子,两个不一样大的螺丝帽,幅度一样,时间一样,两手同时放开,如果与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的次数就不一样,如果没关系,摆的次数就一样。”

  实验开始了,老师说:“由于时间的关系,每个组只选两个。”我们组选的是摆的幅度和想的长短。马怀森先把时间定到十秒,他说开始,孟欣松手。首先我们实验摆的幅度,“开始”我们在一边看,十秒过后是十二次;我们开始试验与线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开始”我们等都瞪大了双眼,只见绳子短的摆是十四次,绳子长的是十二次。最后我们的出了一个结论——摆的快慢于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与线的长短有关系。

  在这短暂的三十分钟里,我学到了好多好多的知识,真是应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趣的实验8

  今天,老师拿了几张纸和几本厚厚的书走进教室,并说要用这几张纸撑起这些书。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啊?”“老师,这行吗”“不可能吧?!”

  我看了看老师拿的几张纸,没什么特别的呀,不就是我们常用的白纸吗?老师看我们个个疑惑的样子,接着说:“这几张纸不能借助任何外力,不能平放;你可以通过变形、折叠的方式让它至少托起五本书的重量”。听到这话大家就更惊讶了,立刻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能行吗?”“真有这么神奇吗?”“纸有那么大的力气?”老师看到同学们半信半疑的样子,接着说:“不信吗?那我们今天就自己动手试试看。”说着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薄薄的白纸。一些拿到纸的同学看见纸很薄,更是大声的叫嚷:老师,你发的纸这么薄,怎么可能托起5本书呢?”老师没有生气,反而笑眯眯地说:“那就看你们怎样动脑筋喽!”

  慢慢地,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动起了脑筋。我左边的男孩,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捏着这白纸一副沉思的样子,大概是还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我后面的几个男孩凑到了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怎样才能让薄薄的纸起到最大的作用。这时,我想:数学课上,老师曾经说三角形是最牢固的,那我今天就把这薄纸纸叠成三角形吧。于是,我和另两个女同学一起,把各自手中的纸对折对折再对折,这样折了三层,做成一个三角形,把折好的三角形放在桌上,远远看还像一个小树墩呢。纸折好了,我们几个信心十足的举起手告诉老师,我们完成好了。不一会儿,老师拿着厚厚的五本书来检验。只见老师把书一本一本的叠放在我们折的.三角形上,那个三角形居然没“瘫痪”,我们兴奋地让老师继续往上加书。书越叠越高,连旁边的同学也忍不住和我们一起数起数来:“1、2、3……14、15、16!”当放到16本时,纸做的三角形才开始塌陷。“耶!”居然放了16本书!我们三个十分激动!对这个成绩特别满意。再看其他同学做的,有的卷成圆形的、有的折成正方形的、也有的跟我们一样做成三角形的,当然每个人做的纸架放书的数量也不一样。班里又热闹了起来。

  为什么有的纸架可以托起更多的书、有的却不行呢?我仔细地观察,发现了纸架的面积越大,放的书本也就越多。其实,我们的桌椅也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制造的呢!这个实验真有趣,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才能不断地进步的道理!

有趣的实验9

  科学就像我们的朋友,虽然都会与我们接触;科学就像一本无价的藏书,带我们走进知识的海洋;科学就像一个电梯,让我们带着知识步步高升。在今天这堂课,老师带我们领略了科学的奇妙和神奇。

  今天下午,我一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地围着黑板看,我的好奇心发现了,便带着我走进了人群里,我看见了五个小问题,这问题看似简单,但每个人都说不出答案。这时老师来了,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说:“同学们,知道这些题的答案吗?如果不知道,那么我们就来做两个小实验,很快你们就其中的`答案了。”

  这时,老师叫上来了两名同学,分别是小李和小张,此时,老师拿出了一个小墨水瓶,让小李同学在桌子上推,让小张同学拿尺子量,我们都不知道老师在耍什么花样。小李同学一推瓶子,瓶子顿时“飞”了好远,这一量,可费了好长的时间呢,在小张同学的努力下,我们得知在桌子上的距离是43厘米。第二次,老师又拿了一个小黑板放在桌子上,小李又推了一次,咦?这次怎么不一样了?同学们奇怪地问,我一时摸不着头脑,只能继续看下去,一量,这次的距离又变成了90厘米。第三次,小李在地板上推的距离是180厘米。我们都惊奇地张大了嘴,这时老师才告诉了我们答案: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才越大。

  第二个实验开始了,首先,老师拿出了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让小王同学去推,“啾”地一声,水瓶又慢慢地停了,小段同学来量,得数是66厘米,接着,老师又让小明同学把水倒了一半,小明同学以“光速”跑到了洗手间,一阵冷风吹过,他便把那半杯水放在桌子上,让小王同学来推,我们都认为距离近了,谁知,是10厘米!我们都带着疑问进了下一环节,最后空杯的距离是100厘米,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这次的实验课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不仅让我们得到了知识,还增加了我们的想象力,我的感受很大,科学让我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神秘,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沾沾自喜,因为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看见过滑板吧!到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在柏油路上滑不快,却能在公路上如鱼得水,那是因为柏油路粗糙,轮子不能与它贴的非常紧密,划得时候就会摔倒,而公路很光滑,很平,所以滑板能行动自如,不会有一点颠簸。

  今天的实验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又使这个世界带来了乐趣,以后我一定要多研究,探究更多的秘密。

有趣的实验10

  我有许多兴趣爱好,看书.跳绳.跑步……其中我最喜欢小实验了。我觉得实验能开发我们智力。

  一天,我在家半个小时就写好了作业,闲着无聊没事干。自言自语到“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我翻开刚买的《300个科学问题》看了起来,第一眼便看到目录上的一行字:“一支筷子提起瓶子”。啥?一支筷子能提起瓶子?有意思,我看了看内容,原来这是一个实验,让我们自己动手解开,看着我也萌发了一个念头:做一下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真的好了。

  我先准备一支筷子和一个瓶子然后把这些摆在桌子上,正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挑起来呢?忽然,我恍然大悟的'惊叫起来:“呀!“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把米放在瓶子里,是不是可以呢?”我急忙跑进厨房,拿了一大袋生米把它放进瓶子里,为了使生米尽快进入瓶子里,我找来一张广告纸和一个小勺子,先把广告纸给折起来把它放进瓶子口,再拿起小勺子一点一点的把米灌入瓶子里。不知不觉,瓶子里已倒满了米,我把筷子前面插入瓶子里,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倒计时:“1.2.3……拿起”一支筷子拿了上来,而瓶子却还在桌子上,我失望极了。不过,这种心情没有持续多久,我又开始研究起来。怎么样才能让瓶子跟着起来呢?我回顾之前的测试,如果把筷子的另一边放入瓶子里是不是可以提得起来呢?又一次实验开始啦!我按照我的想法把筷子倒过来插入瓶子里,心里有一点小激动:“拿起”还是和第一次一样瓶子还是在桌子上,这次我完全泄气了。想到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实验,一定要成功。我又一次鼓起勇气,心里大声喊道:不怕失败,就怕不能战胜自己。一定会成功的!于是,我开始思考起来。看着满满一瓶的米,又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些米有点松松散散的。如果将米尽可能的压实在补满是不是可以借助这个力量,把筷子插入就可以提起来呢?我按照我的原理又开始进一步的实验起来。很快,瓶子有了满满一瓶.又结实的米。我把筷子插入瓶底,这一次我信心满满,“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慢慢把筷子提起来,这一次真的成功啦!我欢呼雀跃的蹦起来!心里想:这一次,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呐!

  从而,我得到了一个新知识:将较粗的一段往瓶底插,这样实验更容易成功。

  通过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既使我身心得到了放松,同时我也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们用心的对待每一件事,那么一定会成功!我想:“世界上还会有更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揭秘。真是一举两得,不亦乐乎呀!

有趣的实验11

  今天下午,我们班的同学都带来了一个个鸡蛋,你可别误会,这不是要进行吃鸡蛋比赛,它是我们上科学科要用的实验品呢!在这节课中,我们要把鸡蛋放在自己亲手制作的鸡蛋保护器中,然后把它从三楼放下去,看它是否能把鸡蛋安全地送到地面。想起来都觉得有趣刺激,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刻快点来临。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我们的心随着铃声加快了跳动。老师很快就把我们带到了教学楼的天台。往下一看,哗,真高呀!我们的鸡蛋保护器能安全着陆吗?同学们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还是先看看我们的“保护器”吧!这些保护器可真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飞机,有的像一把大伞子,有的像一个皮球,有的在保护器上围上了花边……各种各样的保护器,多漂亮有趣呀!但不知道谁的保护器能保护鸡蛋安全着地呢?真想快点开始啊!

  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实验开始了。第一组的“飞机”载着鸡蛋宝宝出发了。只见飞机在空中飘来飘去,我们的眼睛也跟着它荡来荡去,祈祷它能安全着陆。忽然一阵风吹来,飞机像失控的箭一样直冲地面,鸡蛋一瞬间就开了花。第一次实验失败了,同学们都很不高兴。老师对他们说只要回去再把飞机改良整修一下就一定会行的,他们又开心起来了。

  接着是第二组的同学上场了。看他们得意洋洋的神态好像实验一定会成功似的。他们的保护器只不过在外层包了一块泡沫,有什么好得意的呀?同学们都为鸡蛋宝宝担心。他们的队员把泡沫球腾空一抛,泡沫球像石头一样直冲地面。我们都屏住了呼吸,想这一下鸡蛋宝宝又要壮烈牺牲了。可就在保护器碰到地面的.一刻,奇迹出现了,保护器着地后一下子被弹了上来,这样弹来弹去,就像一个有弹性的皮球,随着弹性慢慢减少,保护器稳稳地落在地面上,鸡蛋宝宝竟然毫无损伤。啊!真了不起呀!我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第二组的成功,为我们组树立了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成功的。我们组做的鸡蛋保护器是一个大大的“降落伞”,它是我们组员精心设计的结晶,如无特殊情况,它可以帮我们把鸡蛋宝宝顺利送到地面的。我吞了一口唾沫,小心翼翼地把保护器放了下去。降落伞在半空不停地旋转着,像在跳空中芭蕾舞,但始终保持平稳,最后还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慢慢地落在了草丛上。太好了,我们的保护器成功了,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们的成功而高兴。

  真有趣的科学实验课呀!在这节课中我们与科学为伴,真正领略到科学的乐趣与魅力。

有趣的实验12

  我相信每个人都认识鸡蛋吧!但你们知道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理吗?好奇心就驱使我去尝试做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吗?那就容我细细道来吧!

  就在前几天,我在家里闷得发慌,冰箱里的鸡蛋使我不由自主地开始了奇思妙想。我准备了鸡蛋、勺子、还有塑料杯,当然,盐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热水也不赖,因为它能快速溶化盐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先把热水差不多倒满,然后鸡蛋被我放入水中,像个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入了水,向我说了拜拜后就开始睡觉了。我开始像个魔法师:舀了一勺盐撒进杯里,我绕着鸡蛋的外圈搅了几下,鸡蛋动了一下又‘呼呼’地做美梦去了。我好奇的说:‘是不是盐放少了?’于是,我再放了一勺盐,鸡蛋依旧在‘床上’丝毫未动。怎样才能让“睡美人”苏醒呢?我奇怪地想。便连续放了几勺盐,这时,鸡蛋半梦半醒地动了一下,升到了水中央,像是想逃出盐水的手掌心,但又不敢,生怕受一点伤害,我慢慢的舒展眉毛,用勺子按住鸡蛋,想要借助水的动力让它浮起来。不料。我手一放,鸡蛋就一个劲的跟我唱反调:上下摇摆,左右晃动,肆无忌惮地跳起了舞。趁我不注意时,想冲出“保护罩”,但由于塑料杯的内力过于深厚,鸡蛋泄气地“飘”回水中。我不骄不躁的继续加盐,可鸡蛋还是不给我面子,气呼呼地停在那里,仿佛有千斤重的石头压在上面似的。不行,再来一次,1、2、3、4,一共放了4勺,鸡蛋在赌气,怎么办?我干脆把半瓶盐倒入水中,怎么还是不行?这时,我失望了,想放弃实验,但想到爸爸曾经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不气馁,才能取得成功。对!坚持不懈,不气馁!我再次鼓起勇气再次为鸡蛋加盐,突然,奇迹出现了,你瞧:鸡蛋像在变魔术一样,“冲”出了“防御线”,我惊喜地叫了一声,试验成功!看着自己的成果,我兴奋得像喝了蜜一样似的,非常甜。同时也对它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前几次都不能浮起来?究竟要放多少盐?”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反复做了几次,终于明白了这个原理:刚开始,放的.盐浓度非常轻,不能让鸡蛋浮起来;当盐和鸡蛋的浓度一样时鸡蛋浮在水中央;假如盐的浓度比鸡蛋要重时,鸡蛋就会露出脑袋。

  从这次实验中,我明白了只有拥有一颗好奇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把生活的问号变成句号。同时,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坚持,在失败面前永不放弃,才能真正获取成功。

有趣的实验13

  “哇!咦?……”——这是哪里传来的声音?原来是快乐作文在上一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只见老师准备了这些实验用品:一袋盐、一枚鸡蛋、一根筷子、一把勺子和一个装了半杯水的透明玻璃杯。老师一边把这些实验用品摆在讲台上,一边说:“这是今天实验的道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的实验过程,重点注意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里的位置变化。发现鸡蛋浮沉的原因。”同学们互相看了看,小声说:“鸡蛋放在水里一定会沉下去的!”我也同意大家的说法。

  实验开始了:只见老师用左手端起水杯向右倾斜了一下,用右手拿起那枚淡黄色的鸡蛋小心翼翼的放在水杯里。鸡蛋入水的一刹那,“扑通!”我似乎听到鸡蛋响了一声,顿时感觉自己的心脏“砰砰”地跳起来,似乎要跳到嗓子眼来了——我真担心鸡蛋被摔坏了!然而它却完好无损地慢慢落到水杯底,一动不动了。老师问大家:“现在水杯里的水加盐了吗?”同学们大声说:“没有!”随后,老师告诉我们没有加盐的水叫淡水,没有浓度。

  接着,老师往水杯里加了一勺盐,鸡蛋没有动静!老师往水杯里又加了一勺盐,搅拌了两下,鸡蛋还是没有动静!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有的说:“鸡蛋还是没有变化!”,有的说:“鸡蛋肯定会浮起来的!”老师又告诉大家——放了一小部分盐的盐水叫淡盐水,淡盐水的浓度低,鸡蛋放在这种淡盐水中不会有明显变化。老师再次往水杯里连续加了四勺盐,并拿起杯子轻轻摇晃了几下,然后把它放在了讲台上。这时,水杯里的.鸡蛋朝上跳了一下,转眼又静静的沉到了水底,一动不动了!同学们纷纷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老师,似乎老师的眼睛里有他们想要的答案!

  老师请最前排的一位女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她拿起筷子迅速地搅动水杯里的水,没想到沉在水底的鸡蛋慢慢从水底浮上来了!后来鸡蛋竟然浮在了水杯的中间位置!看到这个神奇新现象的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太有意思啦!”;有的说;“鸡蛋居然能在水里游泳!”;还有的说;“会是什么原理呢?”

  老师微笑着为大家揭开了谜底;原来,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是因为盐水的密度随水里盐量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大,从而盐水的浮力也逐渐增大。当浮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鸡蛋就会慢慢浮上来,变成“游泳健将”啦!

  通过这节有趣的实验课,我懂得了:当鸡蛋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鸡蛋就沉在水底;当鸡蛋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鸡蛋就会上浮。同时,当我们往水里加盐时,水的浮力也会慢慢增大。当浮力的增大到鸡蛋的重量之后,鸡蛋就浮起来啦。

  看来,真的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学习、思考的心灵,随时都能发现生活中的“学问”!

有趣的实验14

  今天,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一项重大的任务——一篇作文《记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我哪做过什么实验呢?唉!真是伤脑筋,突然,我脑子一转,哈!有了,我可以在网上找啊!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上面的实验真是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终于我选了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实验,决定亲自动手尝试一下。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火烧纸船。需要的材料有:一个三角架,一个石棉网,一个纸船,一盏酒精灯,一盒火柴和一杯清水。可我家没有这么专业的东东啊,咳,咱就因陋就简了。酒精灯没有我就用蜡烛,石棉网嘛,就免了吧,三角架干脆就用老妈给我的“原始工具”——手来代替了,可我又怕把手烧伤,纸船也改成带提手的小纸篮了。

  开始做啰!我先给纸篮里倒上水,然后点上蜡烛,再把篮子放在火上烧。没过几秒,篮子的底部已经是漆黑一团。过了一分钟,篮子的底部出现了一个“白蚂蚁”,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滴水,啊,不好,篮子已经开始漏水了!又过了一分钟,水越滴越多了,水滴在火苗上发出“哧哧”的声音。很快,蜡烛被滴灭了。我赶快又点燃,继续烧。不一会儿,水开始冒烟了,我试了试水温,还挺温暖呢!我心里可真美啊。可能是蜡烛生气了吧,8分钟的时候,蜡烛又一次罢工了,可这次,它似乎铁了心,无论我怎样点,它就是要跟我作对,总是不燃起来。我想一定是水滴在烛心里太多了,它承受不起了。我灵机一动,找了一小张破报纸裹住烛心,再点燃报纸,果然,报纸在火里跳了一阵舞后,蜡烛也听话地燃烧了起来。我又把篮子放到火上耐心地等待。大概又过了两分钟吧,篮子底部的水不停地很下滴,终于又把火浇灭了。我又试了试水温,哈哈。。。比刚才又热了很多,而且还很烫手呢!再看看篮子,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似乎去非洲旅游过很长时间。

  实验结束了,可我心中的疑惑却有很多。网上说火烧纸船烧不破,最多只是烧焦而已,我又仔细想了想,一拍脑袋,哦,对了,我不是没用那个石棉网吗,说不定答案就在这个石棉网上呢。我马上就上网查,原来石棉网是由两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的棉布做的,火长时间在一个点上烧,会让容器爆裂,可是用了石棉网,火焰热量分散到容器的每一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火烧不坏纸船另外一个原因吗?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度,纸的着火点是100度以上,水蒸发的时候吸收热量,使纸船不能达到着火点,直到纸船里的水全部蒸发。

  虽然这次的实验不怎么成功,但我却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也不枉我忙活一场呢!

有趣的实验15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杨老师和颜悦色的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实验课,名字叫会走路的杯子。

  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传来了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有的`说:杯子怎么会走路?有的说:杯子走路的原理是什么呢?老师说:你们不相信?不相信我们摇摇头答道。杨老师神秘的说: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实验开始前,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今天的实验器材:一根蜡烛,几本书,一个玻璃板,一个打火机和一个玻璃杯。杨老师又选了一名同学辅助她。

  实验开始了,大伙儿显得异常兴奋。老师首先将书放在玻璃板下,再浸湿斜面并将玻璃杯的杯口用水浇湿倒扣在玻璃板上。将这些准备工作做好,真正的实验才刚刚开始。再看看观众,第一排的正坐在那全神贯注的观察,靠后一排的都站了起来,最后一排的甚至站在桌子上观看实验,大家都目不转睛,生怕趁我们不注意杯子就偷偷溜走了。那位被选上的同学则不慌不忙的用蜡烛烧杯底。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动,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啊!杯子动了!大家异口同声的叫道。我们问到;老师,你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吗?杨老师则不慌不忙的答道:当火烧到杯底时,杯子内的空气会受到热胀冷缩,拼命往外挤,但是由于杯口倒扣着,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住,热空气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这样,杯子和玻璃之间出了小空隙,摩擦力力大大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杯子就会自己滑动了。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恍然大悟。身边事物奥妙多,全靠去发现。

【有趣的实验】相关文章:

有趣的实验08-26

有趣的实验作文07-05

有趣的实验作文03-05

有趣的实验作文(经典)08-26

(精品)有趣的实验作文08-23

(优选)有趣的实验作文07-06

有趣的实验作文(热)07-17

(优)有趣的实验作文07-10

有趣的实验作文【实用】07-10

有趣的实验作文【精品】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