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

时间:2023-08-24 10:04:45 好文 我要投稿

参观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1

  今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和爸爸妈妈快快乐乐地来到了博物馆,博物馆远看像一个宝盒;走近看,博物馆外墙上装饰着古老的图案,很像古代的青铜器。

  我们一进去就开始接受安检,可能是因为博物馆展品贵重的缘故吧!一到大厅,我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大厅气势恢宏,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皖风徽韵”的雕塑,大厅四边展出了一些历史题材的油画和国画,十分壮观。

  博物馆共有四层,面积非常庞大。我首先参观了按照朝代顺序设立的展馆,这些展馆介绍了春秋战国、汉代、唐宋、明清时期安徽的历史和考古重大发现。接着参观了徽派建筑展,展出的有复原的亭台、楼阁、院落和精美的徽州三雕”。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国宝,有青铜器、玉器、唐三彩,数不胜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铸客大鼎”,它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博物馆收藏的制作最精美,体重最大的'青铜器了。毛主席视察安徽的时候,铸客大鼎”还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

  博物馆就像一个月光宝盒”,它仿佛把我带回到了过去,体会历史的厚重,感受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光辉;博物馆又像是知识的海洋,让我在其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遨游。

参观博物馆2

  谁不想去无垠的宇宙间遨游,谁不想去探索天空的奥秘?无数闪着光辉的星球、光彩夺目的流星群、千万艘往来穿梭的宇宙飞船……宇宙中的一切是多么的美妙。这无垠的天空是何等的新奇。因此,探索宇宙的奥秘成了我最大的向往。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北京天文博物馆。

  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坐在公共汽车上,眼睛望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脑海中想象着博物馆的样子,幻想着神奇的宇宙。

  “旅客同志们,天文博物馆到了,下车的旅客请下车。”一阵清脆的报站声,把我从遐想中惊醒。我急忙挤下汽车,驻足观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文博物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随之看到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半圆形建筑,十分奇特。我真不知道天文博物馆为什么建成这个模样。

  我带着疑问,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博物馆大厅。此时,我如同置身于一个色彩缤纷的梦幻世界:镶嵌着各种花纹的天花板晶莹透亮,能映出人影来;几个玻璃大吊灯,庄重典雅;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像水洗过一样,十分干净。四周雪白的墙壁上,挂着许多星球的照片,下面还配着星球的介绍,有土星、木星、金星……咦?那是什么?圆圆的,闪着光辉,更有趣的是它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噢,原来这是彗星。我绕大厅转了一圈儿。发现这展厅大极了,像个大会堂。

  从大厅顺楼梯向上攀,就到了第二层的放映厅。我环顾四周,这里与普通的电影院不同,银幕在天花板上,还是个半球形的,像个大锅扣在上面似的。我这才知道博物馆为什么是半球形的。电影开始放映了,是关于星座的.影片。周围昏暗了,“天上”出现了满天星斗,顽皮地眨着眼睛,仿佛在向人们问好。“看,那是什么?”随着影片中指示标所指的方向,我抬头仰望,只见一条银色的光带横穿星空,那就是银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想必也是家喻户晓了。我正在遐想之中,指示标又指向另一个星座,啊!“天蝎座”。它多么像一只弯弯曲曲的大蝎子呀!我又看了“金牛座”、“天琴座”等。这些星座,有80多种,影片还介绍了有关它们的来历和传说,是那么美丽动人。此时此刻,我仿佛坐在宇宙飞船上,仿佛在和日月星辰交朋友。啊,宇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看完电影,我来到了天文博物馆的第三层。第三层是天文望远镜和许多其它天文仪器,我沉醉在美妙的宇宙中。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已是下午,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文博物馆,深情地望了它最后一眼。因为,我在这里得到了欢乐,获得了知识,了解了宇宙……

参观博物馆3

  请问古代文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是什么?对,是进士。请问在哪里考试呢?对,是在皇帝的宫殿。那么考中第一名的叫什么呢?对,那就是状元了。这个暑假,怀着崇敬而又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南京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真是与众不同,上面是水,下面是博物馆,难道暗喻科举的“水深火热”?一进大门,只见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池塘在建筑群的前面,上面赫然写着“墨池”。再走几步,发现用瓦片构建的高大墙面上有一小块长方形石板镶在里面,每隔一段距离,上面依次刻着“孝悌有闻”、“学业优敏”、“操廉清洁”等词语。

  继续往下走,一共有四层。进入地下一层首先看到的是用超大电子屏幕介绍的书生从考试到中状的影片介绍。滚动屏不停播放着科举考试的场景和取得状元称号后,一群人敲锣打鼓送状元回家的热闹场景。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戒备森严、非常残酷的,考生在仅有2平米的好舍里要考上整整九天九夜,经历三场艰辛的考试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后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听到这里我头皮发麻,硬着头皮继续往里走,我了解到更多关于科举考试的.知识,原来初次获得功名的人称“相公”,原来,“相公”是这个意思啊!

  从古代到清朝,无数才子竞相来到江南贡院,用各种文笔描绘优美篇章,历史上许多名人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浮出水面的,如王守仁、白居易、王安石、李白、唐寅等。走进科举名人馆里,栩栩如生的蜡像仿佛让历史一幕幕再现:有手执毛笔胸有成竹、苍劲有力书写案卷的;有眉头紧锁、端详试卷不得所以的;有仰望苍天一脸茫然,似乎祈求老天能赐予灵感的。为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古以来,读书人前赴后继地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也有很多人穷尽一生苦读书,啥也没得到的。听到这我不禁暗自窃喜,幸亏自己没生在古代,要不然这四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得考到啥时候才算出头啊!

  不过,残酷的科举考试也不都是一无是处,从另一个层面讲,它有利于强化思想,稳固统治秩序,更有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自19世纪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更是借鉴科举建立文官考试制度,由此科举也被戏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直到现在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依旧是考试。

  离开科举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比较古代的读书人,如今的我们课业轻松多了,也幸福太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参观博物馆4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茶叶博物馆。一路上,我和同学们可兴奋了,我们在公交车上开心地聊着天。

  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茶叶博物馆。一下车,顺着小路走进去,一块巨石矗立在草坪上,石头上刻着几个大字——“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继续往前走,只见“中国茶叶博物馆”几个大字镶嵌在绿叶丛中。再往前走,拐一个弯,就到了今天我们要参观的目的地——陈列大楼。

  一进门,我顿时被一阵阵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十米多高处徐徐落下,在水幕正中央,刻着一个大大的“茶”字,显得更外醒目。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郁郁葱葱。这种设计,象征着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博物馆的陈列大厅是最吸引人的`,整个大厅分为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六个展厅。茶史厅介绍了我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茶加工的历史;茶萃厅介绍了各种不同种类的茶叶;茶事厅介绍了种茶、制茶、品茶的科学知识;茶具厅展示了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茶具;茶俗厅介绍了我国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茶缘厅介绍了与茶有关的一些故事和作品。

  在那么多厅中,我最喜欢的要属茶萃厅了。厅里陈列了许多品种的茶叶,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等三百多种茶。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咱们杭州的“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名,特点是形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匀齐,象一片片兰花瓣,其色泽嫩绿或翠绿,鲜艳有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若将茶叶在玻璃杯中冲泡,则叶子舒展开来,先浮后沉,茶汤清碧,悦目动人。

  好茶的加工要用好的工具。在茶具厅里,有一个机器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四桶茶叶揉捻机。揉捻机由木头做成,在机器的四个角上有四个桶,前面有一个推动的把手,经过揉捻机做出来的茶美味清香。我和同学还上去试了一下呢。

  光参观还不如自己亲身去体验。参观完博物馆,我和同学们都飞奔着跑到茶园里看茶叶。一棵棵茶树郁郁葱葱的,既像一片“森林”,又像一个巨型的迷宫。我们在这个大迷宫里穿梭拍照,探寻茶叶的秘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要回学校了。坐在公交车上,我的心情还是很激动。我为祖国有这么悠久历史的茶文化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有幸生活在茶都——杭州而自豪。

参观博物馆5

  “同学们,你们生病时吃过一种苦苦的药吗?”“你们见过爷爷奶奶把各种草药放在罐子里熬制吗?”“熬的时候有没有发出奇怪的味道呢?”……

  12月17日星期六下午2:30左右,我们50余名小记者在大记者们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五楼——中医药博物馆进行参观活动。来到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幅栩栩如生的雕刻图,分别是《神农尝百草》、《医圣张仲景》、《李时珍采药图》,中间还庄严地摆放着两幅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领袖题词。

  讲解员姐姐一连问了我们好几个问题,气氛一下子就被带动了起来,小记者们全都兴奋地举手、抢答,有的说:“有有有,我每次生病吃的药都好苦!”有的说:“我也吃过,特别苦,好难吃啊!”还有的说:“虽然很苦,可是很有效,吃完几天病就好了!”这时,我想到小时候,有一次发烧,在小诊所里挂了好几天水都没好。后来妈妈带我去中医院,找了一位儿科专家顾医生去看病,他给我开了几盒中成药,回来用水冲服,味道可苦了。妈妈为了让我喝下去,还在里面加了一些白糖,虽然很苦,可喝了几天病就好了,真是“良药苦口“啊!“对,这就是中药!”讲解员姐姐笑眯眯地回答道,接着又跟我们详细介绍了三幅图像背后的`神奇故事,随后我们就进入展馆正式参观了。

  在讲解员姐姐的详细解说下,我们了解到中医药博物馆建于20xx年,由中药标本馆、中国医史馆组成,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展出面积4100平方米,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中药标本馆以中药标本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标本展示区、数字博物馆体验区和教学实训区三部分。中国医史馆是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学史、安徽地方医学史(“北华佗、南新安”)、芜湖地方医学史3个部分,通过中医典故的形式展示“华佗在世”、“悬壶济世”、“杏林春满”等逸闻轶事;通过医案古籍、名医简介、图片资料等形式呈现中医药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通过历史遗迹、古迹文物、场景复原等形式彰显安徽医学“北华佗、南新安”、芜湖中药老字号企业张恒春国药堂的地方特色。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参观活动也进入了尾声,讲解员姐姐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让我们了解了一种最常见最普通的中药——石膏,最后还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回家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十八反十九畏“的具体内容。参观结束了,我不竟惊叹:我们祖国的医药学真是博大精深啊!

参观博物馆6

  “哇”,我不由地发出了一声惊叹,眼前正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韩国钧(韩紫石)的故居韩公馆,现在这里已成为了海安县博物馆。

  韩公馆由南向北共四排建筑,“长像”好似一座“小故宫”。青色的墙壁已经有些发黑,但是非常坚固,门墙的每块砖头之间都是用糯米汁砌成的,砖头之间几乎没有缝隙。旁边的房子都是古街的老房子,看来韩国钧的住处有些历史了。

  走进韩公馆,那种弯曲的石板路让人有种不一般的感受,路两旁有很多间屋子,走进院子,院中弥漫着梅花的香味,原来我身边栽着一盆盆小巧可爱的淡黄色小梅花。最南边的是照厅,陈列着韩国钧先生的生平业绩展。我沿着盆栽向北轻轻地迈进了一间屋子,这是正厅,韩国钧先生曾在这里接待过刘少奇、陈毅等,听说陈毅夫妇曾在隔壁的西花厅住过一个多月。

  我们又来到一间屋子,陪同我的爸爸四处张望一翻,便对我说:“这里展览的是青墩文化遗址所挖掘的物品。”我看见其中有一对鹿角,“奇怪,这鹿角像枯树枝一样,有什么用?”我很不解。爸爸告诉我:麋鹿是国家保护动物,在青墩挖掘出鹿角化石,说明青墩曾是麋鹿的家乡,出土的带有刻划纹的麋鹿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呢。再后面一排房子,陈列着一些知名书画家为韩国钧的崇高气节所作的作品,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有现代书法、篆刻、国画等,我不禁赞叹,这真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啊!

  博物馆的东北角有一座小洋房,貌似火车车厢,别具一格,格外引人注目。它是韩国钧的儿子建的,距今约有80年,在那时这间房子可是十分先进的,到现在还没有损坏。这还是闻名遐迩的“苏北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

  我们走到了火车房旁边的'一片草坪,小草刚刚探出脑袋,十分细嫩,让人看了怎么也不忍心踩到它。草坪上有一棵上百年历史的广玉兰,它有超过三层楼房那么高,要两个小朋友才勉强抱住它,它的枝干遒劲,长得十分茂盛。南通市的市树为广玉兰,而苏北地区最大的一棵广玉兰就是这棵了。

  今天我与爸爸来到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多少年来海安历史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凭着像韩国钧这样的爱国人士的努力得来的。

参观博物馆7

  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去博物馆参 观的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振奋极了。我 换上了最酷的装备,准备出发。

  烈日当头照,来到博物馆门口,我就有 些受不了了!一条干燥的舌头总盼望着下雨似 的。

  终于可以进去了,我似乎忘记了刚才那 难受般的感觉,活蹦乱跳的,开心极了!我动 瞅瞅,西望望,一.二楼无为就是一些民族风俗 和历史文化等,没有勾起我太大的关注。直到 我上到三楼参观时,我才真正被吸引注,而流 连忘返了!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那就 跟我一起去看吧!

  进到大厅,首先我眼帘的是那橱窗内的 东西。里面是战士们的一些遗物。下面我就为 你们一一描绘。

  绵袄大衣-这是一件青黄色的绵袄大衣, 它一经“老”了,在它的身上透露着那淡黄的 绵花,我扒在橱窗前,还可以隐约看到着上面 许多的补丁。

  水壶-着是一个年久上修的铁水壶,在战 争中,它曾经伴随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起 过生活。可惜,它现在是一个没有用的水壶, 它只能激起人们回想过去,留在人们心中。

  柜子-这是一个破烂的用竹子编成的一个 小衣柜,着里面曾经装过战士们那褴褛的衣服 ,可惜,战士们现在已经不能再看到这伴随他 们一生的小衣柜了,因为它已经成为战士们的 遗物。

  奖彰-这是一个用血汗所得来的功劳,它 身上虽然有些漆已经脱落,那金黄里泛着暗灰 ,但它已经不遭受到人的排斥,而是人们现在 最好的老师,因为在它身上暗喻着-我们今天 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 明天再增辉煌!

  战士们的遗像-在最后一个橱窗前,是战 士们那伟大的肖像,我站在它前面,好象有些 自悲感,战士们为了祖国美丽的明天宁可牺牲 自己的.性命,而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 境我们都不好好学习,这有些对不起他们。

  这些都是我在博物馆中所看到的,它使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负。它让我想起了战争时 的那一幕,今天,战士们的一切将成为永远的 丰碑,它会激励人们好好学习,努力建设祖国 ,为祖国添上一片光芒。

  今天去博物馆,它给我上了一节很好的 思想教育课!它让我重新振作,为自己的学习 下苦功。放心吧!战士们,祖国的新一代不会 让你们失望,我们一定会比你们干得更好!

  战士-我为你自豪!

参观博物馆8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融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今天,科技活动中心的陈老师将带我们参观苏州创想机器人博物馆,感受机器人的神奇与魅力。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机器人博物馆。刚进入博物馆,一个小巧精致的机器人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原来她叫旺宝呀!讲解员姐姐说可以问旺宝几个问题。我很惊讶,机器人又不是人,它怎么知道如何回答呢?没想到,旺宝还真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呢?一个男孩问道:“旺宝,你的`父母是谁?”旺宝回答:“我的父母当然是工程师啦!”我们都被旺宝机智的回答逗乐了。旺宝还给我们唱了一首歌呢?接着我们看到了许多机器人,金宝机器鱼,画宝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还有清洁机器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宝机器人。三宝是具备全球领先科技、可深度编程的交互式机器人。身高1。75米的三宝是全球最著名的机器人表演家,可学会30多种语言,并通过精密的算法控制气动元件、伺服电机实现肢体和头部动作的平滑运作,在说话的同时搭配丰富的肢体动作,惟妙惟肖,并且可以通过红外线深度传感器和RGB摄像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与人的互动,实现上百种表情的变化,传达丰富的情感。它还给我们表演变脸:一会儿京剧脸谱,一会儿蝙蝠侠,一会儿蜘蛛侠……还给我们唱了一首英文歌和中文歌呢?

  随后我们观看了机器人舞蹈,它们灵活的舞姿,配上动感的音乐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又看了无人机表演,整齐的队列令我们目不转睛,时而斜着,时而竖着,时而横着,时而像巍峨耸立的金字塔,时而像波涛汹涌的海洋……

  然后到了我们自由活动时间。有的同学去跟机器人比赛下棋;有的让画宝机器人给自己画一幅自己的样子;有的跟机器人玩桌上曲棍球,还有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桌上曲棍球了。桌上曲棍球机器人自动根据桌上的曲棍球的运动路线作出精准的叛断,快速合理地击球,我总是被打得措手不及。最后,我们制作了一个虎鲨车,它的车尾有一个小风扇,只要打开开关,风的力量就会使小车动起来,跑的还挺快的呢?老师还告诉我们,只要把轮子拆掉,就能当成船在水里行驶呢?可真是海陆两用呀!

  在机器人博物馆场景化营造、互动式体验、启发式教育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科技无穷的魅力,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参观博物馆9

  银杏叶黄了,蝴蝶似的一片片飘落下来,秋风吹过,一派荒凉的景象……而此时,我的心却像浪花一样欢腾。

  星期一早上,我们背着书包乘车来到川菜博物馆。放眼望去,博物馆并不高,有许多方块形的面纱似的铁网蒙住,两旁是两座石狮子,他们昂首挺胸,像士兵守护着博物馆。看着魔方似的博物馆,我既紧张又高兴,高兴的是我又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了;紧张的是,博物馆那么多知识我又能了解到什么程度呢?到了博物馆的大厅,一盏盏吊灯明亮豪华,大理石地板光滑干净,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揭开”博物馆里的秘密。

  进了典藏馆,眼前呈现出许多文物。据记载,这里共保护了六千多件文物,陶瓷、陶杯、铜盘、金碗……一件件古老的厨具令我眼花缭乱!我最喜欢的是那个瓷盘,瓷盘上画着一条鱼,那条鱼有着闪闪的鳞片,逼真极了。据说,这个瓷盘通常是在过年的时候用,象征着年年有“鱼”。啊!两千多年前的杯!两千多年前的碗!两千多年前的盘!是那么的巧夺天工!不知凝聚着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啊!

  到了中午,讲解员将我们带到一个四面参天大树环少先,炊烟袅袅的古代厨房前。哦,原来这儿就是食堂呀!各种各样的'饭菜让我目不暇接:香喷喷的春卷向我招手,又酸又辣的凉粉儿在对我笑,白生生的饺子冒着热气静静地躺在碗里……我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终于下定决心端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屁股坐在仿古桌旁,夹起一个饺子,轻轻地咬开,一股又甜又咸的香味在我口中立刻弥散开来,直到吞下饺子也忘不了那香甜。吃了一个后,我感觉胃口突然大开,口水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般涌了出来。吃了一碗又一碗,直到饱嗝不断才停下。

  吃饱喝足后,讲解员又带我们来到活动馆。工作人员把三个冻成块的红糖心、三块糯米粉,还有一盒豆子发给我们,要求我们做三个“熊猫汤圆”。我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就开始动手。我把三块糯米粉压平,分别将三块红糖芯放在上面,包住,再用手揉圆,一个普通的汤圆就做好了。为了把汤圆“装扮”得更美,还可以用黑色豆子摁在上面,四川名小吃“熊猫汤圆”就做好啦!做放在桌上,三个熊猫好像在对着我笑呢!

  我爱川菜博物馆,我更爱建设川菜博物馆的四川人民。

参观博物馆10

  前几天,学校开展了一个户外活动,那就是去参观博物馆。

  哇!这可是我在这个学校中的第一次户外活动呢,我又激动又开心。

  我们要去参观图书馆旁边的那个博物馆。我们上了二层,有一位热心的大哥哥给我们当了一个导游。他将带领我们去进入“妇女时代”。

  首先,他为我们讲解了以前女人是要缠足的,她们刚一出生就开始一点一点的缠,一直到长大。并且有一张X光的照片图片,说明她们的骨头严重变形。

  他还为我们说了当时惩罚她们的东西。那是一个手压器,让女人把手放在中间,往下压。搞不好手会断掉!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个展厅,那里讲了以前世界上最早用女人文字的女人,还讲了有的女人文字的翻译。那些文字奇形怪状,有的文字居然写:。这么怪的文字,谁看懂了,我就佩服死谁了。

  我们又到了第三个展厅,那里有很多人模,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好古怪啊!原来,这些是各部族的嫁衣,有白族的、蒙古族的、水族的。还有讲解为什么会这样穿的一些动人的民间故事。

  我们告别了大哥哥,上三层去了。这里是博物馆的最高层,也有三个不同的展厅。我们先来到了第一个展厅,这里给我们讲解的是一个大姐姐。她给我们讲解的是中华文物。这里陈列着一些石碑什么的,姐姐解说到:“这些石碑是讲解有三个人,他们全部死于大唐女皇——武则天——之手。这石碑是一块墓碑,一块是讲他们怎么死的。”并且,我在这个展厅中看见了跟真的一样的古人用线缝的兔子。太美了,我开始迷上了中华大地上的各种风格。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个展厅,我目瞪口呆了。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瓷制品,还有很多用青铜做的碗和酒杯。姐姐还为我们讲解了一个小巧的杯子,上面刻着凤凰,表示吉祥,也是用青铜做的。

  第三个展厅是书法展厅。啊?太让人失望了,连“一”的毛笔书写也丢三落四的`,连我的“一”都练的比人家好看呢!可是,我后来才明白,那些都是草书,也是更上一等的书法。

  我们有告别了姐姐,回学校去领我们的六一大礼——书。

  中华大地啊,它把千古文明的遗迹给永远的传颂,我们坚信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将会永远被世人传颂!这就是中华的高歌!

参观博物馆11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天空很蓝。吃过早饭,我和妈妈、姥爷一起去了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在科技馆的大门口,有一只大恐龙的模型,我不知道是什么龙,可是它很高很大,还会定时发出声音,转动它的头部,我和它照了几张相片。

  自然博物馆分为两个馆,北边是科技馆,南边是自然馆,中间隔着高高的电视塔。我们先进了科技馆,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只机器的小海豹,它是白色的,我戴着手套抚摸它,它会做出很多丰富的表情,很可爱。再往前走,我看见有好多小朋友围着一个阿姨用泡泡泥做手工,泡泡泥是一种新型材料,比橡皮泥还轻,而且很环保。我也凑了过去,和大家一起做小猪。我们做完后,阿姨说:“这个小猪干了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徽章,它两三天就可以干,可以保存四五年的时间。”我们还看了很多科技产品,观看了一个科技的.表演,主要是机器人的表演,机器人很厉害,可以表演前滚翻、后滚翻、俯卧撑、跳街舞、踢足球,比我会的多多了。

  接着我们又去了自然馆,一楼是化石展览,那里有很多恐龙化石、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我最喜欢的是二楼的动物馆和昆虫馆,动物馆里边有许多的动物,如:豹子、华南虎、金丝猴、朱鹮等,它们有的是真的,有的是模型。昆虫馆里面有许多的昆虫标本,它们都是昆虫死后收藏的。有:螳螂、天牛、黄蜂、蝴蝶、蚊子等很多的昆虫。我知道了蚂蚁是昆虫界的大力士,它能搬动比自己的身体重100倍的石头。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小小的昆虫游戏,游戏规则是我们先听昆虫的叫声,圆桌上有很多昆虫的名称,我们在认为正确的答案上拍一下,如果答对了,屏幕上显示“恭喜你!”如果答错了,屏幕上会提示你“你答错了,再来一次!”有些昆虫的声音我不知道是什么,但妈妈告诉我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我的准确率还很高呢。

  在科学馆里,我懂得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在自然馆里,我也懂得了很多的自然知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有时间带我再去一次自然博物馆行吗?”妈妈说:“可以!”今天我们玩得特别开心。

参观博物馆12

  今天,妈妈带我来到青岛市博物馆,在青岛新闻网学生记者团的老师带领下参观瓷器馆。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奇石和石雕。在正门大厅内,矗立着两尊石佛像。听记者团的老师说,这两尊石佛像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佛像身高一丈八尺,重约30吨,俗称‘丈八佛’,这两尊石佛像最早安放在山东临淄县龙泉寺内,1928年7月对佛像垂涎已久的日本人欲将其劫走,适逢发生济南‘五.三’惨案,中国人民反日斗争日渐高涨,日本侵略者未能得逞,这批珍贵文物才免遭劫难。后来放在青岛博物馆,成为了青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记者团的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瓷器展馆,看着展柜里各种各样的瓷器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老师问我们:“你们谁知道什么样的瓷器价值很高”?有人说“因为好看”我回答说:“因为年代久远”。老师说:“是因为完整无损。因为瓷器烧制出来的时候,有的表面裂纹,有的缺了什么,很少有完整没有损伤的瓷器”。“那有谁知道瓷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老师又问。我回答说:“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瓷器”。老师说我回答正确,还表扬我了呢!

  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听着老师给我们讲解瓷器知识。走到一个有泥捏人的展柜面前,上面的人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我正在猜想‘这些人在做什么呢’?老师说:“他们在烧瓷器。瓷器是先由瓷土捏制成型,然后放进1200度至1300度的.高温烧制成。由于瓷器大小、花纹、颜色等不同,所以需要烧制的温度也会不一样,而瓷器的花纹是用笔画上去的。鱼,代表的是年年有余,呈现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梅、兰、竹、菊这四种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和性格。千百年来,它们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被世人称为四君子,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表达了古人对时间秩序和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听完老师的讲解,我懂得了博物馆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它帮我们补充学习了历史文化知识,除了课堂、书城之外,博物馆就是另一个让我们学习知识和增长见识的好地方。我为我们青岛有这样一个文化丰富的博物馆感到自豪!

参观博物馆13

  上周我参观了徽商博物馆,是大江晚报社组织的小记者活动,我特别兴奋。

  热热闹闹一行人刚进大门,就迎来一个 “庞然大物”——铁画“铁打丹青”,记录的是徽商的创业过程,同时展现了我们芜湖铁画的精美和庄重,我们一下子就被那凝重的气氛感染而安静下来,就像被点了穴一样,情不自禁地亲临场景,渡进悠悠的历史长河。我看见好像“屈原”的人物,他正在小舟上望江兴叹,在他旁边,“皇上”正在和“妃子”嬉戏,一边的大臣似乎有点烦躁地看着折子;一眨眼,我来到另一个朝代,这里的.“皇帝”正在仔细地观察地图,一览大局,看上去是个明智的君主;忽然间我们处在“五世同堂”的巨大横匾之下,环顾四周,都是我们安徽的名人字画,着实让我们欣赏和骄傲了一把;接着我们来到一个大石雕门楼边,那层层叠叠飞檐翘角的门头,想必就是代表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吧!一阵热风,我们已然处于古徽州繁华的商业地,难怪如此热闹!这里是磨坊、茶庄、中药铺。中药铺里有一个小女孩站在一个老人的身边,眼神奇特地望着我。我看到老人那瘦削的面容,忍不住想掏两文钱去买点中药。我们路过一位书生的家,书生已然出门,书童正在向外张望。一回头,只见织布机横躺在一边,这必定是织出布匹制出衣服的地方;剃头匠挑着挑子四处吆喝着从我们身边经过;一处大户人家的祠堂里,子孙正拜谒祖先,盛况在目,声声不绝于耳……很多大户人家里都刻着读书处世的对联,徽商重视读书,对我的启示十分深刻,原来做生意主要是做人,待人处世的学问离不开读书学习,难怪徽商文化那样久远,那样闻名!我仿佛明白了学习和做人、读书以明理的真正含义!正在下定决心,要牢记这一刻的感悟,忽然眼前一亮,我们已经到了露天的“随园”——一个不大却有山石、雕刻、墙画、水池和园艺,布局巧妙,幽静雅致的小园子,跟这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浑然天成,令人感觉耳目清新,心神从喧闹复又变得安静。

  悠悠岁月,悠悠古乐,心头伴随着琴音,我们通过石雕、木雕和砖雕这“三雕”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穿越了一次纵横四百年的徽商之行,获得一种奇特的体验,那就如一滴浓墨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游行,宁静,淡雅,深刻,我不知不觉地拍了许多照片,直到电池告急还舍不得离开。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徽商文化之旅啊!

参观博物馆14

  今天的阳关格外灿烂,风吹在我的脸上却掩饰不住我心中的激动。下午我坐着妈妈的车来到东周小学,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红树林的活动。

  来到东周小学,已经有许多人在等候了。我赶紧走到队伍中去。开始宣誓词演练,大家专心致志的念起来:“我志愿,加入红树林校讯通社……”经过几次的演练,我们上了车就出发了。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深圳博物馆。大家从窗外望过去,发出了“哇”的赞叹声,有个三角形的建筑物可真像金字塔啊!周围的风景也美不胜收。从远处眺望还能看到深圳博物馆五个大字。就该正式宣誓了,我们用那洪亮的声音大声宣誓,引来了许多游客。

  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博物馆,里面的摆设高贵又典雅。上到二楼,我们就开始参观了。先到的是深圳民俗文化展厅。让我见识到了古代的服饰店、织布作坊,这是一家土法织布的作坊。我又看到了中药店、豆腐坊、粤剧团。每间屋子都有几个栩栩如生的雕像,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雕像和真人一模一样。我们边参观边听郑老师讲解。我拿出采访本岸把所见所闻都记下来。接着,我又看到新娘出嫁的轿子。我们古时有个习俗,拜堂时,有两个程序:新郎掀盖头,再喝交杯酒。

  参观完后,我们又参观了古代深圳展厅。我们看见了古越人出征、水上人家、屯门海战。我们走到三楼参观近代深圳展厅。看到了九龙海战、玫打兰花庙。紧接着,参观了1928年2月2日的中华宝安县第一次代表会议,1949年10月1日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到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郑老师对我们说:“深圳只是一个渔村,是个很贫穷的渔村。”墙上写着“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参观完了,最后我们在一楼大厅采访了工作人员。刚开始我还十分胆怯,同学们一个个都很踊跃,我也就不害怕了。采访完后,我们坐着车回学校了,车上老师给我们唱了许多歌,有《荷塘月色》、《隐形的翅膀》、《自由飞翔》……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着。到学校,老师唱的歌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选玩小编长后,我们就陆续回家了。今天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回到家,我还沉浸在喜悦中。

参观博物馆15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杭州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随着湘湖的声名远播,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也渐渐成了人们来萧山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我早就听闻它的大名,却不得一见,今天是中秋假日,我终于有机会和爸爸一起去湘湖目睹它的风采,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

  远远望去,整个博物馆就像是一艘大船停泊在湘湖的水面上。博物馆外的广场上有几棵挺拔的古树,树下开满了鲜艳的无名的花草,看上去整个广场庄严又不失俏丽。我和爸爸一起走进了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正前方的一组雕刻,中间是那闻名遐迩的八千年独木舟,周围雕刻着大量的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遗址厅,似乎这里的温度比室外的要低几度,但还是有一种暖暖的感觉,爸爸跟我说这样的恒温是特意用来保护遗址的。遗址厅里有三个考古挖掘的坑,其中一个坑中有三个人,一个人正在认真地拍照,一个人在仔细地记录,还有一个人在小心翼翼地挖掘。乍一望去我以为是三个真人,只是这三个人保持着固定的姿势一动不动让我心生疑惑,下了坡梯,走近一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三个逼真的模型,真是栩栩如生,考古学家如何发掘这些独木舟的场面让人一目了然。模型不远处还有一间透明的小屋子,里面放着的就是那举世无双距今八千年的“独木舟”,独木舟虽已破损陈旧不堪,但还是能从它的残存的部分感受到先人的智慧。真难以想象,在没有锋利切割工具的新石器时代,古人是怎样制造出如此轻巧的独木舟?那时萧山的先人就能荡着这样的`独木舟,在水上自由地活动,真了不起!

  来到陈列厅,我们看到这里还安放着骨针、木浆、弓箭、稻谷、编织物和草药罐等等实物。各种各样发掘出来的文物,琳琅满目,特别是其中那一枚小巧玲珑的“骨针”,据说它的针眼只有2毫米大,足以堪称世界瑰宝。这些发掘的各类实物足以证明,八千年前,这一方土地就有我们人类活动了,足见我们萧山祖先的智慧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里不由升起一种自豪感:萧山这方神秘的土地,八千年的文明史,我为你骄傲!如果有时间,请你一定也要去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看看。

《参观博物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参观博物馆】相关文章:

参观地质博物馆03-06

参观博物馆作文03-03

参观博物馆作文07-07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09-07

参观普陀博物馆作文01-04

参观地质博物馆作文07-16

参观玻璃博物馆作文08-13

参观天门博物馆作文08-18

参观茶叶博物馆作文08-18

参观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1

  今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和爸爸妈妈快快乐乐地来到了博物馆,博物馆远看像一个宝盒;走近看,博物馆外墙上装饰着古老的图案,很像古代的青铜器。

  我们一进去就开始接受安检,可能是因为博物馆展品贵重的缘故吧!一到大厅,我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大厅气势恢宏,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皖风徽韵”的雕塑,大厅四边展出了一些历史题材的油画和国画,十分壮观。

  博物馆共有四层,面积非常庞大。我首先参观了按照朝代顺序设立的展馆,这些展馆介绍了春秋战国、汉代、唐宋、明清时期安徽的历史和考古重大发现。接着参观了徽派建筑展,展出的有复原的亭台、楼阁、院落和精美的徽州三雕”。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国宝,有青铜器、玉器、唐三彩,数不胜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铸客大鼎”,它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博物馆收藏的制作最精美,体重最大的'青铜器了。毛主席视察安徽的时候,铸客大鼎”还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

  博物馆就像一个月光宝盒”,它仿佛把我带回到了过去,体会历史的厚重,感受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光辉;博物馆又像是知识的海洋,让我在其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遨游。

参观博物馆2

  谁不想去无垠的宇宙间遨游,谁不想去探索天空的奥秘?无数闪着光辉的星球、光彩夺目的流星群、千万艘往来穿梭的宇宙飞船……宇宙中的一切是多么的美妙。这无垠的天空是何等的新奇。因此,探索宇宙的奥秘成了我最大的向往。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北京天文博物馆。

  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坐在公共汽车上,眼睛望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脑海中想象着博物馆的样子,幻想着神奇的宇宙。

  “旅客同志们,天文博物馆到了,下车的旅客请下车。”一阵清脆的报站声,把我从遐想中惊醒。我急忙挤下汽车,驻足观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文博物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随之看到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半圆形建筑,十分奇特。我真不知道天文博物馆为什么建成这个模样。

  我带着疑问,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博物馆大厅。此时,我如同置身于一个色彩缤纷的梦幻世界:镶嵌着各种花纹的天花板晶莹透亮,能映出人影来;几个玻璃大吊灯,庄重典雅;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像水洗过一样,十分干净。四周雪白的墙壁上,挂着许多星球的照片,下面还配着星球的介绍,有土星、木星、金星……咦?那是什么?圆圆的,闪着光辉,更有趣的是它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噢,原来这是彗星。我绕大厅转了一圈儿。发现这展厅大极了,像个大会堂。

  从大厅顺楼梯向上攀,就到了第二层的放映厅。我环顾四周,这里与普通的电影院不同,银幕在天花板上,还是个半球形的,像个大锅扣在上面似的。我这才知道博物馆为什么是半球形的。电影开始放映了,是关于星座的.影片。周围昏暗了,“天上”出现了满天星斗,顽皮地眨着眼睛,仿佛在向人们问好。“看,那是什么?”随着影片中指示标所指的方向,我抬头仰望,只见一条银色的光带横穿星空,那就是银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想必也是家喻户晓了。我正在遐想之中,指示标又指向另一个星座,啊!“天蝎座”。它多么像一只弯弯曲曲的大蝎子呀!我又看了“金牛座”、“天琴座”等。这些星座,有80多种,影片还介绍了有关它们的来历和传说,是那么美丽动人。此时此刻,我仿佛坐在宇宙飞船上,仿佛在和日月星辰交朋友。啊,宇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看完电影,我来到了天文博物馆的第三层。第三层是天文望远镜和许多其它天文仪器,我沉醉在美妙的宇宙中。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已是下午,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文博物馆,深情地望了它最后一眼。因为,我在这里得到了欢乐,获得了知识,了解了宇宙……

参观博物馆3

  请问古代文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是什么?对,是进士。请问在哪里考试呢?对,是在皇帝的宫殿。那么考中第一名的叫什么呢?对,那就是状元了。这个暑假,怀着崇敬而又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南京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真是与众不同,上面是水,下面是博物馆,难道暗喻科举的“水深火热”?一进大门,只见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池塘在建筑群的前面,上面赫然写着“墨池”。再走几步,发现用瓦片构建的高大墙面上有一小块长方形石板镶在里面,每隔一段距离,上面依次刻着“孝悌有闻”、“学业优敏”、“操廉清洁”等词语。

  继续往下走,一共有四层。进入地下一层首先看到的是用超大电子屏幕介绍的书生从考试到中状的影片介绍。滚动屏不停播放着科举考试的场景和取得状元称号后,一群人敲锣打鼓送状元回家的热闹场景。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戒备森严、非常残酷的,考生在仅有2平米的好舍里要考上整整九天九夜,经历三场艰辛的考试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后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听到这里我头皮发麻,硬着头皮继续往里走,我了解到更多关于科举考试的.知识,原来初次获得功名的人称“相公”,原来,“相公”是这个意思啊!

  从古代到清朝,无数才子竞相来到江南贡院,用各种文笔描绘优美篇章,历史上许多名人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浮出水面的,如王守仁、白居易、王安石、李白、唐寅等。走进科举名人馆里,栩栩如生的蜡像仿佛让历史一幕幕再现:有手执毛笔胸有成竹、苍劲有力书写案卷的;有眉头紧锁、端详试卷不得所以的;有仰望苍天一脸茫然,似乎祈求老天能赐予灵感的。为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古以来,读书人前赴后继地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也有很多人穷尽一生苦读书,啥也没得到的。听到这我不禁暗自窃喜,幸亏自己没生在古代,要不然这四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得考到啥时候才算出头啊!

  不过,残酷的科举考试也不都是一无是处,从另一个层面讲,它有利于强化思想,稳固统治秩序,更有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自19世纪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更是借鉴科举建立文官考试制度,由此科举也被戏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直到现在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依旧是考试。

  离开科举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比较古代的读书人,如今的我们课业轻松多了,也幸福太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参观博物馆4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茶叶博物馆。一路上,我和同学们可兴奋了,我们在公交车上开心地聊着天。

  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茶叶博物馆。一下车,顺着小路走进去,一块巨石矗立在草坪上,石头上刻着几个大字——“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继续往前走,只见“中国茶叶博物馆”几个大字镶嵌在绿叶丛中。再往前走,拐一个弯,就到了今天我们要参观的目的地——陈列大楼。

  一进门,我顿时被一阵阵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十米多高处徐徐落下,在水幕正中央,刻着一个大大的“茶”字,显得更外醒目。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郁郁葱葱。这种设计,象征着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博物馆的陈列大厅是最吸引人的`,整个大厅分为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六个展厅。茶史厅介绍了我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茶加工的历史;茶萃厅介绍了各种不同种类的茶叶;茶事厅介绍了种茶、制茶、品茶的科学知识;茶具厅展示了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茶具;茶俗厅介绍了我国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茶缘厅介绍了与茶有关的一些故事和作品。

  在那么多厅中,我最喜欢的要属茶萃厅了。厅里陈列了许多品种的茶叶,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等三百多种茶。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咱们杭州的“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名,特点是形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匀齐,象一片片兰花瓣,其色泽嫩绿或翠绿,鲜艳有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若将茶叶在玻璃杯中冲泡,则叶子舒展开来,先浮后沉,茶汤清碧,悦目动人。

  好茶的加工要用好的工具。在茶具厅里,有一个机器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四桶茶叶揉捻机。揉捻机由木头做成,在机器的四个角上有四个桶,前面有一个推动的把手,经过揉捻机做出来的茶美味清香。我和同学还上去试了一下呢。

  光参观还不如自己亲身去体验。参观完博物馆,我和同学们都飞奔着跑到茶园里看茶叶。一棵棵茶树郁郁葱葱的,既像一片“森林”,又像一个巨型的迷宫。我们在这个大迷宫里穿梭拍照,探寻茶叶的秘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要回学校了。坐在公交车上,我的心情还是很激动。我为祖国有这么悠久历史的茶文化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有幸生活在茶都——杭州而自豪。

参观博物馆5

  “同学们,你们生病时吃过一种苦苦的药吗?”“你们见过爷爷奶奶把各种草药放在罐子里熬制吗?”“熬的时候有没有发出奇怪的味道呢?”……

  12月17日星期六下午2:30左右,我们50余名小记者在大记者们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五楼——中医药博物馆进行参观活动。来到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幅栩栩如生的雕刻图,分别是《神农尝百草》、《医圣张仲景》、《李时珍采药图》,中间还庄严地摆放着两幅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领袖题词。

  讲解员姐姐一连问了我们好几个问题,气氛一下子就被带动了起来,小记者们全都兴奋地举手、抢答,有的说:“有有有,我每次生病吃的药都好苦!”有的说:“我也吃过,特别苦,好难吃啊!”还有的说:“虽然很苦,可是很有效,吃完几天病就好了!”这时,我想到小时候,有一次发烧,在小诊所里挂了好几天水都没好。后来妈妈带我去中医院,找了一位儿科专家顾医生去看病,他给我开了几盒中成药,回来用水冲服,味道可苦了。妈妈为了让我喝下去,还在里面加了一些白糖,虽然很苦,可喝了几天病就好了,真是“良药苦口“啊!“对,这就是中药!”讲解员姐姐笑眯眯地回答道,接着又跟我们详细介绍了三幅图像背后的`神奇故事,随后我们就进入展馆正式参观了。

  在讲解员姐姐的详细解说下,我们了解到中医药博物馆建于20xx年,由中药标本馆、中国医史馆组成,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展出面积4100平方米,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中药标本馆以中药标本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标本展示区、数字博物馆体验区和教学实训区三部分。中国医史馆是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学史、安徽地方医学史(“北华佗、南新安”)、芜湖地方医学史3个部分,通过中医典故的形式展示“华佗在世”、“悬壶济世”、“杏林春满”等逸闻轶事;通过医案古籍、名医简介、图片资料等形式呈现中医药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通过历史遗迹、古迹文物、场景复原等形式彰显安徽医学“北华佗、南新安”、芜湖中药老字号企业张恒春国药堂的地方特色。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参观活动也进入了尾声,讲解员姐姐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让我们了解了一种最常见最普通的中药——石膏,最后还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回家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十八反十九畏“的具体内容。参观结束了,我不竟惊叹:我们祖国的医药学真是博大精深啊!

参观博物馆6

  “哇”,我不由地发出了一声惊叹,眼前正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韩国钧(韩紫石)的故居韩公馆,现在这里已成为了海安县博物馆。

  韩公馆由南向北共四排建筑,“长像”好似一座“小故宫”。青色的墙壁已经有些发黑,但是非常坚固,门墙的每块砖头之间都是用糯米汁砌成的,砖头之间几乎没有缝隙。旁边的房子都是古街的老房子,看来韩国钧的住处有些历史了。

  走进韩公馆,那种弯曲的石板路让人有种不一般的感受,路两旁有很多间屋子,走进院子,院中弥漫着梅花的香味,原来我身边栽着一盆盆小巧可爱的淡黄色小梅花。最南边的是照厅,陈列着韩国钧先生的生平业绩展。我沿着盆栽向北轻轻地迈进了一间屋子,这是正厅,韩国钧先生曾在这里接待过刘少奇、陈毅等,听说陈毅夫妇曾在隔壁的西花厅住过一个多月。

  我们又来到一间屋子,陪同我的爸爸四处张望一翻,便对我说:“这里展览的是青墩文化遗址所挖掘的物品。”我看见其中有一对鹿角,“奇怪,这鹿角像枯树枝一样,有什么用?”我很不解。爸爸告诉我:麋鹿是国家保护动物,在青墩挖掘出鹿角化石,说明青墩曾是麋鹿的家乡,出土的带有刻划纹的麋鹿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呢。再后面一排房子,陈列着一些知名书画家为韩国钧的崇高气节所作的作品,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有现代书法、篆刻、国画等,我不禁赞叹,这真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啊!

  博物馆的东北角有一座小洋房,貌似火车车厢,别具一格,格外引人注目。它是韩国钧的儿子建的,距今约有80年,在那时这间房子可是十分先进的,到现在还没有损坏。这还是闻名遐迩的“苏北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

  我们走到了火车房旁边的'一片草坪,小草刚刚探出脑袋,十分细嫩,让人看了怎么也不忍心踩到它。草坪上有一棵上百年历史的广玉兰,它有超过三层楼房那么高,要两个小朋友才勉强抱住它,它的枝干遒劲,长得十分茂盛。南通市的市树为广玉兰,而苏北地区最大的一棵广玉兰就是这棵了。

  今天我与爸爸来到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多少年来海安历史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凭着像韩国钧这样的爱国人士的努力得来的。

参观博物馆7

  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去博物馆参 观的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振奋极了。我 换上了最酷的装备,准备出发。

  烈日当头照,来到博物馆门口,我就有 些受不了了!一条干燥的舌头总盼望着下雨似 的。

  终于可以进去了,我似乎忘记了刚才那 难受般的感觉,活蹦乱跳的,开心极了!我动 瞅瞅,西望望,一.二楼无为就是一些民族风俗 和历史文化等,没有勾起我太大的关注。直到 我上到三楼参观时,我才真正被吸引注,而流 连忘返了!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那就 跟我一起去看吧!

  进到大厅,首先我眼帘的是那橱窗内的 东西。里面是战士们的一些遗物。下面我就为 你们一一描绘。

  绵袄大衣-这是一件青黄色的绵袄大衣, 它一经“老”了,在它的身上透露着那淡黄的 绵花,我扒在橱窗前,还可以隐约看到着上面 许多的补丁。

  水壶-着是一个年久上修的铁水壶,在战 争中,它曾经伴随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起 过生活。可惜,它现在是一个没有用的水壶, 它只能激起人们回想过去,留在人们心中。

  柜子-这是一个破烂的用竹子编成的一个 小衣柜,着里面曾经装过战士们那褴褛的衣服 ,可惜,战士们现在已经不能再看到这伴随他 们一生的小衣柜了,因为它已经成为战士们的 遗物。

  奖彰-这是一个用血汗所得来的功劳,它 身上虽然有些漆已经脱落,那金黄里泛着暗灰 ,但它已经不遭受到人的排斥,而是人们现在 最好的老师,因为在它身上暗喻着-我们今天 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 明天再增辉煌!

  战士们的遗像-在最后一个橱窗前,是战 士们那伟大的肖像,我站在它前面,好象有些 自悲感,战士们为了祖国美丽的明天宁可牺牲 自己的.性命,而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 境我们都不好好学习,这有些对不起他们。

  这些都是我在博物馆中所看到的,它使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负。它让我想起了战争时 的那一幕,今天,战士们的一切将成为永远的 丰碑,它会激励人们好好学习,努力建设祖国 ,为祖国添上一片光芒。

  今天去博物馆,它给我上了一节很好的 思想教育课!它让我重新振作,为自己的学习 下苦功。放心吧!战士们,祖国的新一代不会 让你们失望,我们一定会比你们干得更好!

  战士-我为你自豪!

参观博物馆8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融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今天,科技活动中心的陈老师将带我们参观苏州创想机器人博物馆,感受机器人的神奇与魅力。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机器人博物馆。刚进入博物馆,一个小巧精致的机器人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原来她叫旺宝呀!讲解员姐姐说可以问旺宝几个问题。我很惊讶,机器人又不是人,它怎么知道如何回答呢?没想到,旺宝还真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呢?一个男孩问道:“旺宝,你的`父母是谁?”旺宝回答:“我的父母当然是工程师啦!”我们都被旺宝机智的回答逗乐了。旺宝还给我们唱了一首歌呢?接着我们看到了许多机器人,金宝机器鱼,画宝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还有清洁机器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宝机器人。三宝是具备全球领先科技、可深度编程的交互式机器人。身高1。75米的三宝是全球最著名的机器人表演家,可学会30多种语言,并通过精密的算法控制气动元件、伺服电机实现肢体和头部动作的平滑运作,在说话的同时搭配丰富的肢体动作,惟妙惟肖,并且可以通过红外线深度传感器和RGB摄像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与人的互动,实现上百种表情的变化,传达丰富的情感。它还给我们表演变脸:一会儿京剧脸谱,一会儿蝙蝠侠,一会儿蜘蛛侠……还给我们唱了一首英文歌和中文歌呢?

  随后我们观看了机器人舞蹈,它们灵活的舞姿,配上动感的音乐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又看了无人机表演,整齐的队列令我们目不转睛,时而斜着,时而竖着,时而横着,时而像巍峨耸立的金字塔,时而像波涛汹涌的海洋……

  然后到了我们自由活动时间。有的同学去跟机器人比赛下棋;有的让画宝机器人给自己画一幅自己的样子;有的跟机器人玩桌上曲棍球,还有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桌上曲棍球了。桌上曲棍球机器人自动根据桌上的曲棍球的运动路线作出精准的叛断,快速合理地击球,我总是被打得措手不及。最后,我们制作了一个虎鲨车,它的车尾有一个小风扇,只要打开开关,风的力量就会使小车动起来,跑的还挺快的呢?老师还告诉我们,只要把轮子拆掉,就能当成船在水里行驶呢?可真是海陆两用呀!

  在机器人博物馆场景化营造、互动式体验、启发式教育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科技无穷的魅力,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参观博物馆9

  银杏叶黄了,蝴蝶似的一片片飘落下来,秋风吹过,一派荒凉的景象……而此时,我的心却像浪花一样欢腾。

  星期一早上,我们背着书包乘车来到川菜博物馆。放眼望去,博物馆并不高,有许多方块形的面纱似的铁网蒙住,两旁是两座石狮子,他们昂首挺胸,像士兵守护着博物馆。看着魔方似的博物馆,我既紧张又高兴,高兴的是我又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了;紧张的是,博物馆那么多知识我又能了解到什么程度呢?到了博物馆的大厅,一盏盏吊灯明亮豪华,大理石地板光滑干净,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揭开”博物馆里的秘密。

  进了典藏馆,眼前呈现出许多文物。据记载,这里共保护了六千多件文物,陶瓷、陶杯、铜盘、金碗……一件件古老的厨具令我眼花缭乱!我最喜欢的是那个瓷盘,瓷盘上画着一条鱼,那条鱼有着闪闪的鳞片,逼真极了。据说,这个瓷盘通常是在过年的时候用,象征着年年有“鱼”。啊!两千多年前的杯!两千多年前的碗!两千多年前的盘!是那么的巧夺天工!不知凝聚着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啊!

  到了中午,讲解员将我们带到一个四面参天大树环少先,炊烟袅袅的古代厨房前。哦,原来这儿就是食堂呀!各种各样的'饭菜让我目不暇接:香喷喷的春卷向我招手,又酸又辣的凉粉儿在对我笑,白生生的饺子冒着热气静静地躺在碗里……我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终于下定决心端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屁股坐在仿古桌旁,夹起一个饺子,轻轻地咬开,一股又甜又咸的香味在我口中立刻弥散开来,直到吞下饺子也忘不了那香甜。吃了一个后,我感觉胃口突然大开,口水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般涌了出来。吃了一碗又一碗,直到饱嗝不断才停下。

  吃饱喝足后,讲解员又带我们来到活动馆。工作人员把三个冻成块的红糖心、三块糯米粉,还有一盒豆子发给我们,要求我们做三个“熊猫汤圆”。我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就开始动手。我把三块糯米粉压平,分别将三块红糖芯放在上面,包住,再用手揉圆,一个普通的汤圆就做好了。为了把汤圆“装扮”得更美,还可以用黑色豆子摁在上面,四川名小吃“熊猫汤圆”就做好啦!做放在桌上,三个熊猫好像在对着我笑呢!

  我爱川菜博物馆,我更爱建设川菜博物馆的四川人民。

参观博物馆10

  前几天,学校开展了一个户外活动,那就是去参观博物馆。

  哇!这可是我在这个学校中的第一次户外活动呢,我又激动又开心。

  我们要去参观图书馆旁边的那个博物馆。我们上了二层,有一位热心的大哥哥给我们当了一个导游。他将带领我们去进入“妇女时代”。

  首先,他为我们讲解了以前女人是要缠足的,她们刚一出生就开始一点一点的缠,一直到长大。并且有一张X光的照片图片,说明她们的骨头严重变形。

  他还为我们说了当时惩罚她们的东西。那是一个手压器,让女人把手放在中间,往下压。搞不好手会断掉!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个展厅,那里讲了以前世界上最早用女人文字的女人,还讲了有的女人文字的翻译。那些文字奇形怪状,有的文字居然写:。这么怪的文字,谁看懂了,我就佩服死谁了。

  我们又到了第三个展厅,那里有很多人模,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好古怪啊!原来,这些是各部族的嫁衣,有白族的、蒙古族的、水族的。还有讲解为什么会这样穿的一些动人的民间故事。

  我们告别了大哥哥,上三层去了。这里是博物馆的最高层,也有三个不同的展厅。我们先来到了第一个展厅,这里给我们讲解的是一个大姐姐。她给我们讲解的是中华文物。这里陈列着一些石碑什么的,姐姐解说到:“这些石碑是讲解有三个人,他们全部死于大唐女皇——武则天——之手。这石碑是一块墓碑,一块是讲他们怎么死的。”并且,我在这个展厅中看见了跟真的一样的古人用线缝的兔子。太美了,我开始迷上了中华大地上的各种风格。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个展厅,我目瞪口呆了。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瓷制品,还有很多用青铜做的碗和酒杯。姐姐还为我们讲解了一个小巧的杯子,上面刻着凤凰,表示吉祥,也是用青铜做的。

  第三个展厅是书法展厅。啊?太让人失望了,连“一”的毛笔书写也丢三落四的`,连我的“一”都练的比人家好看呢!可是,我后来才明白,那些都是草书,也是更上一等的书法。

  我们有告别了姐姐,回学校去领我们的六一大礼——书。

  中华大地啊,它把千古文明的遗迹给永远的传颂,我们坚信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将会永远被世人传颂!这就是中华的高歌!

参观博物馆11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天空很蓝。吃过早饭,我和妈妈、姥爷一起去了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在科技馆的大门口,有一只大恐龙的模型,我不知道是什么龙,可是它很高很大,还会定时发出声音,转动它的头部,我和它照了几张相片。

  自然博物馆分为两个馆,北边是科技馆,南边是自然馆,中间隔着高高的电视塔。我们先进了科技馆,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只机器的小海豹,它是白色的,我戴着手套抚摸它,它会做出很多丰富的表情,很可爱。再往前走,我看见有好多小朋友围着一个阿姨用泡泡泥做手工,泡泡泥是一种新型材料,比橡皮泥还轻,而且很环保。我也凑了过去,和大家一起做小猪。我们做完后,阿姨说:“这个小猪干了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徽章,它两三天就可以干,可以保存四五年的时间。”我们还看了很多科技产品,观看了一个科技的.表演,主要是机器人的表演,机器人很厉害,可以表演前滚翻、后滚翻、俯卧撑、跳街舞、踢足球,比我会的多多了。

  接着我们又去了自然馆,一楼是化石展览,那里有很多恐龙化石、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我最喜欢的是二楼的动物馆和昆虫馆,动物馆里边有许多的动物,如:豹子、华南虎、金丝猴、朱鹮等,它们有的是真的,有的是模型。昆虫馆里面有许多的昆虫标本,它们都是昆虫死后收藏的。有:螳螂、天牛、黄蜂、蝴蝶、蚊子等很多的昆虫。我知道了蚂蚁是昆虫界的大力士,它能搬动比自己的身体重100倍的石头。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小小的昆虫游戏,游戏规则是我们先听昆虫的叫声,圆桌上有很多昆虫的名称,我们在认为正确的答案上拍一下,如果答对了,屏幕上显示“恭喜你!”如果答错了,屏幕上会提示你“你答错了,再来一次!”有些昆虫的声音我不知道是什么,但妈妈告诉我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我的准确率还很高呢。

  在科学馆里,我懂得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在自然馆里,我也懂得了很多的自然知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有时间带我再去一次自然博物馆行吗?”妈妈说:“可以!”今天我们玩得特别开心。

参观博物馆12

  今天,妈妈带我来到青岛市博物馆,在青岛新闻网学生记者团的老师带领下参观瓷器馆。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奇石和石雕。在正门大厅内,矗立着两尊石佛像。听记者团的老师说,这两尊石佛像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佛像身高一丈八尺,重约30吨,俗称‘丈八佛’,这两尊石佛像最早安放在山东临淄县龙泉寺内,1928年7月对佛像垂涎已久的日本人欲将其劫走,适逢发生济南‘五.三’惨案,中国人民反日斗争日渐高涨,日本侵略者未能得逞,这批珍贵文物才免遭劫难。后来放在青岛博物馆,成为了青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记者团的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瓷器展馆,看着展柜里各种各样的瓷器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老师问我们:“你们谁知道什么样的瓷器价值很高”?有人说“因为好看”我回答说:“因为年代久远”。老师说:“是因为完整无损。因为瓷器烧制出来的时候,有的表面裂纹,有的缺了什么,很少有完整没有损伤的瓷器”。“那有谁知道瓷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老师又问。我回答说:“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瓷器”。老师说我回答正确,还表扬我了呢!

  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听着老师给我们讲解瓷器知识。走到一个有泥捏人的展柜面前,上面的人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我正在猜想‘这些人在做什么呢’?老师说:“他们在烧瓷器。瓷器是先由瓷土捏制成型,然后放进1200度至1300度的.高温烧制成。由于瓷器大小、花纹、颜色等不同,所以需要烧制的温度也会不一样,而瓷器的花纹是用笔画上去的。鱼,代表的是年年有余,呈现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梅、兰、竹、菊这四种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和性格。千百年来,它们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被世人称为四君子,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表达了古人对时间秩序和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听完老师的讲解,我懂得了博物馆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它帮我们补充学习了历史文化知识,除了课堂、书城之外,博物馆就是另一个让我们学习知识和增长见识的好地方。我为我们青岛有这样一个文化丰富的博物馆感到自豪!

参观博物馆13

  上周我参观了徽商博物馆,是大江晚报社组织的小记者活动,我特别兴奋。

  热热闹闹一行人刚进大门,就迎来一个 “庞然大物”——铁画“铁打丹青”,记录的是徽商的创业过程,同时展现了我们芜湖铁画的精美和庄重,我们一下子就被那凝重的气氛感染而安静下来,就像被点了穴一样,情不自禁地亲临场景,渡进悠悠的历史长河。我看见好像“屈原”的人物,他正在小舟上望江兴叹,在他旁边,“皇上”正在和“妃子”嬉戏,一边的大臣似乎有点烦躁地看着折子;一眨眼,我来到另一个朝代,这里的.“皇帝”正在仔细地观察地图,一览大局,看上去是个明智的君主;忽然间我们处在“五世同堂”的巨大横匾之下,环顾四周,都是我们安徽的名人字画,着实让我们欣赏和骄傲了一把;接着我们来到一个大石雕门楼边,那层层叠叠飞檐翘角的门头,想必就是代表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吧!一阵热风,我们已然处于古徽州繁华的商业地,难怪如此热闹!这里是磨坊、茶庄、中药铺。中药铺里有一个小女孩站在一个老人的身边,眼神奇特地望着我。我看到老人那瘦削的面容,忍不住想掏两文钱去买点中药。我们路过一位书生的家,书生已然出门,书童正在向外张望。一回头,只见织布机横躺在一边,这必定是织出布匹制出衣服的地方;剃头匠挑着挑子四处吆喝着从我们身边经过;一处大户人家的祠堂里,子孙正拜谒祖先,盛况在目,声声不绝于耳……很多大户人家里都刻着读书处世的对联,徽商重视读书,对我的启示十分深刻,原来做生意主要是做人,待人处世的学问离不开读书学习,难怪徽商文化那样久远,那样闻名!我仿佛明白了学习和做人、读书以明理的真正含义!正在下定决心,要牢记这一刻的感悟,忽然眼前一亮,我们已经到了露天的“随园”——一个不大却有山石、雕刻、墙画、水池和园艺,布局巧妙,幽静雅致的小园子,跟这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浑然天成,令人感觉耳目清新,心神从喧闹复又变得安静。

  悠悠岁月,悠悠古乐,心头伴随着琴音,我们通过石雕、木雕和砖雕这“三雕”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穿越了一次纵横四百年的徽商之行,获得一种奇特的体验,那就如一滴浓墨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游行,宁静,淡雅,深刻,我不知不觉地拍了许多照片,直到电池告急还舍不得离开。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徽商文化之旅啊!

参观博物馆14

  今天的阳关格外灿烂,风吹在我的脸上却掩饰不住我心中的激动。下午我坐着妈妈的车来到东周小学,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红树林的活动。

  来到东周小学,已经有许多人在等候了。我赶紧走到队伍中去。开始宣誓词演练,大家专心致志的念起来:“我志愿,加入红树林校讯通社……”经过几次的演练,我们上了车就出发了。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深圳博物馆。大家从窗外望过去,发出了“哇”的赞叹声,有个三角形的建筑物可真像金字塔啊!周围的风景也美不胜收。从远处眺望还能看到深圳博物馆五个大字。就该正式宣誓了,我们用那洪亮的声音大声宣誓,引来了许多游客。

  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博物馆,里面的摆设高贵又典雅。上到二楼,我们就开始参观了。先到的是深圳民俗文化展厅。让我见识到了古代的服饰店、织布作坊,这是一家土法织布的作坊。我又看到了中药店、豆腐坊、粤剧团。每间屋子都有几个栩栩如生的雕像,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雕像和真人一模一样。我们边参观边听郑老师讲解。我拿出采访本岸把所见所闻都记下来。接着,我又看到新娘出嫁的轿子。我们古时有个习俗,拜堂时,有两个程序:新郎掀盖头,再喝交杯酒。

  参观完后,我们又参观了古代深圳展厅。我们看见了古越人出征、水上人家、屯门海战。我们走到三楼参观近代深圳展厅。看到了九龙海战、玫打兰花庙。紧接着,参观了1928年2月2日的中华宝安县第一次代表会议,1949年10月1日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到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郑老师对我们说:“深圳只是一个渔村,是个很贫穷的渔村。”墙上写着“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参观完了,最后我们在一楼大厅采访了工作人员。刚开始我还十分胆怯,同学们一个个都很踊跃,我也就不害怕了。采访完后,我们坐着车回学校了,车上老师给我们唱了许多歌,有《荷塘月色》、《隐形的翅膀》、《自由飞翔》……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着。到学校,老师唱的歌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选玩小编长后,我们就陆续回家了。今天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回到家,我还沉浸在喜悦中。

参观博物馆15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杭州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随着湘湖的声名远播,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也渐渐成了人们来萧山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我早就听闻它的大名,却不得一见,今天是中秋假日,我终于有机会和爸爸一起去湘湖目睹它的风采,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

  远远望去,整个博物馆就像是一艘大船停泊在湘湖的水面上。博物馆外的广场上有几棵挺拔的古树,树下开满了鲜艳的无名的花草,看上去整个广场庄严又不失俏丽。我和爸爸一起走进了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正前方的一组雕刻,中间是那闻名遐迩的八千年独木舟,周围雕刻着大量的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遗址厅,似乎这里的温度比室外的要低几度,但还是有一种暖暖的感觉,爸爸跟我说这样的恒温是特意用来保护遗址的。遗址厅里有三个考古挖掘的坑,其中一个坑中有三个人,一个人正在认真地拍照,一个人在仔细地记录,还有一个人在小心翼翼地挖掘。乍一望去我以为是三个真人,只是这三个人保持着固定的姿势一动不动让我心生疑惑,下了坡梯,走近一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三个逼真的模型,真是栩栩如生,考古学家如何发掘这些独木舟的场面让人一目了然。模型不远处还有一间透明的小屋子,里面放着的就是那举世无双距今八千年的“独木舟”,独木舟虽已破损陈旧不堪,但还是能从它的残存的部分感受到先人的智慧。真难以想象,在没有锋利切割工具的新石器时代,古人是怎样制造出如此轻巧的独木舟?那时萧山的先人就能荡着这样的`独木舟,在水上自由地活动,真了不起!

  来到陈列厅,我们看到这里还安放着骨针、木浆、弓箭、稻谷、编织物和草药罐等等实物。各种各样发掘出来的文物,琳琅满目,特别是其中那一枚小巧玲珑的“骨针”,据说它的针眼只有2毫米大,足以堪称世界瑰宝。这些发掘的各类实物足以证明,八千年前,这一方土地就有我们人类活动了,足见我们萧山祖先的智慧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里不由升起一种自豪感:萧山这方神秘的土地,八千年的文明史,我为你骄傲!如果有时间,请你一定也要去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