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别给孩子贴标签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喊人,并不表示她就是内向、胆小。大人,切忌自作主张为孩子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强化的后果,就是让你的孩子匹配标签。
女儿大了不太喜欢喊人,导致小区里的婆婆会说些“小话”,比如什么“长大了就不认识我们啦”“小时候还经常喊我们啊,现在变得内向了”“是不是爸爸妈妈回来了就不喜欢我们啦”“胆子越来越小啦”……虽然,我们也知道这些婆婆应该是善意的逗她,但那语气,总感觉有一些酸溜溜的味道,而且笃定的相信,这些话会伤害到女儿的心灵。
拒绝为女儿贴标签
女儿在两岁前,我们一直在外打拼,外公外婆常带她到小区散步,据说确实喜欢喊这些婆婆。但从我们下定决心回家陪孩子后,因为年龄代沟不一样,女儿基本就远离了外公外婆的圈子,由此产生的陌生感情理之中。其二是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心智也在发生变化,有些微羞涩感或者短时间内害怕与陌生人交流也是正常的。
因为婆婆们善良的却带着“指责”的语言(或许当事人并不这么觉得,反而认为是喜欢孩子的一种表现),我们为此气苦,怕别人说我们教育孩子交往时有区别对待、怕孩子因此更加内向腼腆羞涩。所以在面对婆婆们的调侃时,我们报以微笑,却不会强行要求女儿喊人,也不会因女儿不喊人去做更多的解释。因为,我们绝不会因此主动为女儿贴上“腼腆”、“内向”的标签,绝大多数时候,只要熟悉了,她是很喜欢喊人的。
耳濡目染胜过逼迫
当然,我们也在帮助女儿走出不愿喊人的困境,首先是语言教育,鼓励她大胆一些、大方一些,告诉她打招呼是人的基本礼仪,是尊重他人最直接的体现。如果确实内心挣扎喊不出口,点个头、微笑也是可以的;其次是行为教育,每当散步碰到小区里熟识的爷爷婆婆叔叔阿姨,我们主动出击打招呼聊天,为孩子做榜样,耳濡目染,女儿一天天在改变,爸妈很开心。
适当带其参与社交
上个周末,女儿接连参加了两个聚会,表现极其出色。
一是周五家宴,欢送二爸家的大哥哥赴美留学。虽然因为工作原因,很少见到大爸、二爸与三爸,见面时略显羞涩,但有爸爸妈妈陪同,还有最爱的爷爷奶奶在,女儿很快进入角色,主动端着一杯椰奶到爷爷那敬酒,还用稚嫩的语气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全家人都乐了。随后敬大爸、二爸、三爸时,女儿需要爸爸陪同,但以往因见面少不敢喊二爸的她,这次很是大方,得到了二爸大大的夸奖。
二是周天,二姨家的大哥哥大学老师来我们这旅游,因二姨没在家,我们代表他们家邀请老师一起吃饭。还未开席,女儿喊饿,但妈妈告诉她,这不是家宴,须等到敬酒开始后大家才能动筷子,女儿看着满桌佳肴直咽口水竟能忍着,爸爸为她竖大拇指。期间,女儿表现得大方得体,只要爸爸妈妈起身敬酒,她也端着饮料陪同,有模有样乐得第一次看到她的叔叔阿姨直夸她懂事乖巧。
【别给孩子贴标签】相关文章:
父母不给孩子贴标签11-18
好孩子与坏孩子作文07-18
海滨的孩子12-19
给孩子写信06-14
孩子的作文09-18
好孩子与坏孩子作文2篇[推荐]09-10
孝顺的孩子作文10-10
孩子,别哭作文10-22
幸存的孩子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