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民间传说

时间:2024-08-08 13:05:07 赛赛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关民间传说

  老关,即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民间尊称为关公或关帝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关民间传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关民间传说

  关公的脸为啥是红的

  大家都晓得,三国时候的勇将关云长的脸是红的,为咋咯是红的呢?传说,关公是天上的露水龙托生下凡的。有一年,天上的玉皇大帝心血来潮,说是凡间的人得罪了他,他就下了一道圣旨,要大旱三年。这下,灾难降到了人间,一年四季点雨不下,树木、禾苗都枯死了,人们连喝的水都没有。一天,天上的露水龙下界云游,看到人间这样的惨象,很同情凡间这些人,它决心要拯救民众。从此,露水龙每天晚上把大雾降到人间,露水滋润了田地,禾苗长好了,树木也变绿了,万物都得救了。人间不但没有旱灾,还年年丰收。三年后,玉帝派使臣到人间查访,看看旱情如何。使臣一到凡间,看到的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家户户的堂屋里又都立着露水龙的神位,感谢露水龙的功德,使臣便明白了是一回咋咯事。他回到天上,将所见所闻的事如实奏知玉帝,玉帝大怒,连喝几声“这还了得,露水龙敢造反了!”于是,玉帝便派天兵天将将露水龙抓到御案前问罪。露水龙不怕咋咯,还接二连三地指责玉帝凶狠残暴。玉帝更加火了,便下旨将露水龙推到斩龙台上斩首,并让他托生牛胎。天将立即将露水龙拖了下去,这时,太上老君出班奏本道:“启奏吾皇,如今下界世道纷争,烽烟四起,真命天子已下凡平乱,请吾皇开恩,让露水龙去下界当一勇将,保一方明主吧!”玉皇想了一下,碍着太上老君的面子,勉强答应了。第二天,等到太上老君赶到斩龙台时,露水龙被斩了。太上老君收起了露水龙的尸首化作一名老道来到凡间,将露水龙托生在一个穷苦人家。怀胎十月后,穷苦人家的妻子分娩了,生下的却是一个红溜溜的大肉球。这时,太上老君又化作老道来到那人家,要过肉球,放在一只盆中,用盖子盖住,并说,要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揭盖子。那人家一听,也不晓得是一回咋咯事,等呀,等呀,等到第四十八天,硬是等不住了,就把盖子揭开了,只见盆子里的肉球变作了一个活生生的男孩,只是那盖子揭得太早了一天,那孩子的脸还冇变完全,一片模糊。四十九天后,太上老君又来了,见孩子的脸孔血淋淋的,连眉目也冇得,便顺手拿过桌上的红纸,用笔在上面画上了眼睛、咀巴、鼻子,还画了两道卧蚕眉。然后,把那张红纸贴在孩子的脸上。你看是怪事啵,那红纸竟变成了一层皮肉,上面的眼睛,嘴巴、身子都变成了肉的。因为那脸是红纸做的,所以肉也是红色的。太上老君又给那孩子取名关云长。以后,这孩子长大了,做了刘备的大将军。

  关公与周仓斗智

  周仓原来的本事比关公要大得多。关公骑的赤兔马日行千里,周仓骑的马日行八百里。当时周仓还要扛着关公的大刀,当然无法跟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周仓想了一个办法,他搓了根粗绳把自己的马四蹄捆起,用关公的大刀把马挑上,扛在肩上跟着关公的马跑,一步不离地赶上了。你说周仓的本事大不大!哎,本事大的为什么反给本事小的当跟班呢?这是因为关公耍了周仓的缘故而所致。有一天,关公坐在石板上对周仓说:“我们两人来比一下,哪个本事大的便当将军,本事小的就当跟班。”周仓问:“咋咯比法?”关公说:“比力气,你一拳能打死一只蚂蚁吗?”周仓说:“笑话,这有多难?”关公捉来一只最小的蚂蚁给周仓,周仓接过来一拳打下去,地皮打出一个大洞,小蚂蚁却从指缝里钻出去了。关公笑着说:“你看我的。”关公找来一只大蚂蚁,只用一只小手指一按,大蚂蚁就粉身碎骨了。周仓不服气地对关公说:“咱们再比一次。”关公说:“你能把一根稻草丢出去好远吗?”周仓心想:“咯还不容易。比就比吧!”关公给了周仓一根稻草,周仓接过来一丢,稻草太轻,被风一吹,只丢出去三尺多远。关公说:“看我的。”他拿起一捆被水浸湿的稻草,顺风丟出去三丈多远。周仓两次比赛都输给了关公。于是,关公当了刘备的大将军,周仓便心甘情愿地当了关公的跟班。

  关羽,民间为什么叫他关老爷

  关公,是人们对关羽的敬称,民间也叫关老爷。

  关羽的名气在百姓中一度超过了孔子、孟子、超过历代帝王将相。不信你可以去到民间问一问老人们,秦皇汉武是谁,他们或许不知道。但你要问起关公,他们一定会说,不就是那个能让老天下雨的关老爷吗?

  春末夏初,却是常常缺雨的季节,这个时候农田里赶上麦子上穗、成熟。春种、夏种都是需要水的时候。然而几乎每年这些时候,常常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见雨水。河干了,井枯了,关老爷磨刀了。下点雨吧!农民们在祈求。

  农历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大凡这一天,人们总爱念叨一句,五月十三了,关老爷磨刀了,能下点雨了吧?想想农谚还真有点神气,小的时候,记得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还真是常下雨的,即使是没有雨,这一天也会有下雨的迹象,人们便把五月十三前后这几天所能下的雨皆归功于关老爷。有时不下雨或是一点下雨的迹象也没有的时候,百姓们也不会埋怨关老爷,他们会自圆其说:“不打仗了,和平时代了,关老爷的刀早已搁起来了吧。”

  普通人显然对高大上的东西不太懂,然而只有这个人能直接或是可能给他们带来福音,他们便会终生膜拜。百姓祈求佛祖,求的佛祖保佑;祈求观音,求得一生平安;念叨关公就是求得一场及时雨。在百姓心里,能为百姓办事的人能让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人他们就崇拜他。传播他的好名声。

  关公,便是以神的形象面对芸芸众生,同时备受百姓膜拜。

  关公的名气多数源于民间的传说,毕竟《三国演义》没有这一方面的描写,所以关羽的故事,大凡来自民间。包括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关羽的事迹,或许作者也得到民间传说的启发。

  显然关羽的名头太大了,平时大家叫他“关公”,而民间给予他的头衔是“武圣人”,为他修建的庙宇,就是“关帝庙。”关羽在人们心里,均已与中华历代有卓越贡献的人相媲美——他已与帝王与圣人同列。集智慧与勇武、忠义于一身,甚至人们从不肯漏掉他的一点好处。哪怕是民间的一些绝世技艺,大家都会与关公关联起来。

  大家一定知道“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吧,但同时和这个成语相同的还有一个民间俗语,就是“关老爷门前耍大刀”。可见,人们对关公的武艺也是极为认可的,所以“武圣人”之说也是来源与民间。当然,传说中一则曰,武圣人最初是岳飞,因为岳飞抗金有功。满清入关后,因为岳飞抗金,满清政府很忌讳这个“抗金”,所以就把岳飞改成了关羽。很显然这个说法不很真实,据老人们讲,关圣人很久就有这个叫法了。绝不是单单清朝以后而改。而另一种说法是,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称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明代开始被称为“关圣帝君”。从此成为官方认定的“武圣人”,清延续明代传统,仍尊称为“武圣人”。

  而《三国演义》中对关羽也是倍加褒扬,“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体现了关羽的勇武,而他的最美的口碑还是“降汉不降曹”及“挂印封金”的故事。曹操招降了关羽,但关羽却是以归汉的名义留下来的,二人约定,如关羽打听到结义大哥刘备的下落,曹操决不能阻拦关羽追寻刘备,如果曹操不答应,关羽宁死不降。曹操答应了,但他希望留住关羽,便用“官职、黄金、美女”诱惑关羽,希望以此留住关羽的心。那时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不过这个“汉寿亭侯”在那时大约也就如现在的大学文凭差不多吧。只是个名头。

  这些在民间传统戏曲中就有什么曹操“上马金、下马银,红毡铺地”等的说法, 但关羽丝毫不为所动。在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关羽毅然离开了曹。这个故事来自于演义, “义”与“忠”于一身。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书的主旨。“威名百战三分鼎,正气千秋一片心”这是年画中堂为身穿绿袍手拿大刀的关羽作的一副对联。可见民间对关羽是有多么的敬仰,说实话,演义上对关羽的“义”做了很大篇幅的描述,显然,桃源结义关公就是“义”的代表,张飞勇猛,在忠义方面没有太多的事例。刘备呢?在群众中的口碑不是太好,有虚伪的一面。虽然书中没有表现出来,但还是落了个“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名声。

  有关关羽的傲气,在民间也有定论。所以在农村有特别傲气的,爱在人前显摆的人,人们就常常诙谐的告诫他说:别光提过关斩将,也有夜走麦城的时候!“夜走麦城”是关公最后的结局,这个故事就是告诫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乎所以,一旦一不小心就会有走麦城的危险。“大意失荆州”这给关羽光辉的一生大打折扣,因为夜走麦城,丢了荆州,这给刘备集团带来极大的损失,大家都知道,紧接着而来的张飞被刺,刘备为二位兄弟报仇被东吴陆逊火烧联营命丧白帝城,这一链式反应,无疑给蜀汉政权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蜀汉过早的灭亡,这也有关羽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从另一个方面却升华了“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更体现了关羽、张飞为兄弟不畏生死、从危难之中看出“刘备摔孩子”也并非光是收买人心。从此,人们的心里便有一杆秤,便有了“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的美谈,或是“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孙膑与庞涓”的说法。这是结义的升华,到后来,民间有“拜把子”的都有拜关公的习俗。

  但在人们心中的关公,智慧,勇武,忠义两全。这其实是集众家之优点,加其一身,这在现实中人们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一种象征,一个榜样,关羽才一度从一个平凡之人点化成为神,而供人膜拜,供人瞻仰。

【老关民间传说】相关文章:

民间传说作文07-16

民间传说故事03-11

古怪的伤员民间传说09-06

行善无价民间传说09-05

钟石情缘民间传说09-06

压岁钱的民间传说04-12

民间传说作文9篇(优)10-11

小暑的民间传说及养生汤12-18

关于小年有哪些民间传说03-07

玉门关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