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言翻译的原则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当中,大家应该都接触过很多的文言文翻译吧,文言文翻译也是有一定原则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文言翻译的原则,欢迎阅读!
文言翻译的原则 1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考究,文笔优美。对于同学们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因此,对关键词语更要字字落实。确定词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近,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殊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一定要辨证施治。
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你的译文要做到"信",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我们在前面讲过,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
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采用意译法。
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用借代修辞的句子,翻译时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之怒"的"布衣"应翻译为"平民","伛偻提携"应翻译为"老老少少的行人",等等。运用互文的句子,应将几句简化合并,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就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再如,古代把国王或王后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死说成"填沟壑",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我们在翻译时都应根据其意义译成今天的用语。
技巧是死的,人是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力求文言文阅读满分。
文言翻译的原则 2
1.留(原文保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
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
【例1】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中,“左将军”为官职名,“王凝之”是人名,可直接保留。
译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换(古今词代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例2】 尊君在不?(尊君——你父亲;不通“否”)
译为:你的父亲在吗?
3.补(成分补充):
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补出。补出成分翻译时用括号括起来。
【例3】 友人惭(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译为:(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
4.删(删除不译):
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作用的词、表提顿的词、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文言翻译的原则】相关文章:
《庄子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2-18
鹦鹉灭火_刘义庆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03-01
坚守原则作文08-13
春分养生的3原则04-13
不可遗失的原则作文12-17
仰望文言的作文07-31
起名的原则和方法09-25
运动健身后的饮食原则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