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
古诗原文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闻 一作:听)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译文翻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注释解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即扬州。《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诗文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2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注]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 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答:
答案 (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3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这两句是说客居他乡的寂寞和对故友的怀念——建德不是我的故土,我总是怀念着旧日在扬州一起交游玩乐的朋友。语虽平缓,思乡怀友的情绪,却相当强烈,别具一番韵味。
出自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
建德:桐庐属睦州,州治为建德。
维扬:即扬州。
译文
山色昏暗,猿啼声声,听来忧愁。夜色之中,大江急流,令人思归。
晚风吹来,两岸树叶萧萧;月光之下,一叶孤舟飘摇。
建德不是我的家乡,遥想扬州旧日友人。
思乡伤感,无可奈何,只能将两行热泪,遥寄到大海西头。
【译文二】
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苍江夜里水流湍急。风吹得两岸的树发出声响,月光照着江中这一叶孤舟。建德不是我的故乡,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还是把我这两行热泪,寄给遥远的海西头的朋友。
赏析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 此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
此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4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词语解释】
瞑:昏暗。
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
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阅读练习
1.维扬是古代的一处地名,现今称为 。(1分)
2.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一个急字,不仅描绘出江流之急,还体现了诗人情感的不平静。
B.在此诗中,作者以朴质淡雅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孤寂、空漠的月夜江宿图。
C.颈联直抒胸臆,抒发羁旅之人思乡怀友的情感,彰显出诗人求仕不成的失意。
D.此首五言律诗是以景托情,景情揉合的;景切而情深,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
3.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4分)
4、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分)
5、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历来深受好评,请作简要赏析。(4分)
6.请对首联的急字进行简要赏析(2分)
7.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5分)
8.本诗前四句借景抒情,请试加分析。
9.有人评述这首诗的尾联说:泪岂可寄?然无理之辞,却独有深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1分)扬州
2.(3分)C(错在彰显,即使有求仕不成的失意,也只是隐含;主要抒发的是思乡怀友的情感。)(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怀友之愁,没往深处去揭示,因为他若将求仕失败说得过于直露,反而会给人带来尘俗和寒酸的感觉;再说,他的言外之意,朋友自然心领神会,心照不宣。)
3.(4分)风鸣岸叶是动态描写,月照孤舟是静态描写,动静相衬,更显环境的幽寂及诗人情感的孤寂凄凉。
4.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2分,1点1分)
5、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4分,手法、情感各1分,描述分析2分)
6. 首联中的一个急字,不仅描绘出江流之急(1分),还体现了诗人情感的不平静。(1分)(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7. 风鸣岸叶是动态描写(1分),月照孤舟是静态描写(1分),动静相衬,更显环境的幽寂(1分)及诗人情感的孤寂凄凉(1分)【以上两点都答到给3分】。(5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8.首联写天色已晚,诗人听到山中猿声悲哀,沧江水急流奔涌,涛声扰人;颔联写风吹得两岸树叶飒飒作响,诗人寄宿的小船在月下大江上飘来荡去,更显孤单。烘托出诗人怀友思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9.泪,这里用了借代修辞,指思念家乡,怀念友人的孤独愁苦情怀,诗人希望通过本诗向远方朋友来倾诉。
阅读练习二: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3分)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
韵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
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
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
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
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全诗情景交融,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这首诗写作者长安失遇后,漫游吴越,夜宿桐庐江,将去建德,而建德一无亲故,故思念维扬旧游。诗中广陵、维扬都是扬州旧名或别称。隋场帝《泛龙舟歌》有借问扬州何处在?淮南淮北海西头。故海西头亦指扬州。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夜幕降临,山色昏黄,以诗人失意更兼旅途孤寂的心情来感受,猿啼正是愁音。墨绿色的江水不舍昼夜地奔流,一个急字拟人,隐隐透出逝者如斯的生命之感。又两句皆暗用通感,听猿愁是把心觉移作听觉,急夜流则把视觉换为心觉,意境由之深邃。额联是一副工对,使人想到王湾的名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异曲同工之妙.风鸣岸叶是动,月照孤舟是静,相一映衬,更显幽寂。颈联非吾土句,用王聚《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感叹建德无友可投,因而忆念维扬。猿愁、江急、风鸣、月照合成的境界已十分凄凉,加之孤舟独处,来日不知何投,本一失意之心灵,至此竟被逼出两行清泪。情深语挚,令人感动。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5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境内,为钱塘江的上游。诗人孤舟停泊在这里,江边月夜,怀念着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的朋友们。
黄昏的薄雾笼罩着四野,山色已经暗淡了。旷野的黄昏景色,本来就容易逗起孤客的愁绪,这时又听到猿猴凄切的鸣叫。在“山暝听猿”之后加上一个“愁”字,非常简练,是诗人的深切的感受,为下文埋下伏笔。
因为夜幕降临,远山看不见了,江水反而在粼粼闪光。山谷间的河流,本来就湍急,在夜晚,两岸青山黑魆魆的影子,夹着江中的流水,使人感到江水在急速流驶。不说“夜急流”,而说“急夜流”,因为前者只是客观地说明了夜间江水的流速;用后者诗人的主观感情也注入到了景色之中,感到夜晚的沧江特别湍急,心事也随之潮涌。
野旷无人,猿声也停止了。一切在沉寂之中,只有两边岸上的树叶被风吹得悉悉索索地发响,使人心情孤寂而烦乱。夜色和客愁一同向诗人紧压过来。这时,月亮出来了,皎洁的月亮,独照在江边停泊的孤舟上,深夜的寥廓的天宇之下,除了一叶孤舟,什么也看不到。这一片清冷的月光,使视线更加狭小,心情更加紧缩,蕴蓄的感情也更加集中。
诗人写这些景色,如同信手拈来,毫不雕琢,却又生动逼真。内心情绪随着层次分明的景色而浮动,这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的驾驭文字的高度技巧。
后四句写愁的具体内容。
建德,县名,为现今浙江省建德县,在桐江上游。
“非吾土”三字,出自王粲《登楼赋》。建安诗人王粲避乱到荆州,在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城楼作了这篇赋,其中说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非吾土”,意思是“不是我的家乡”,诗人借用“非吾土”三字,就概括了全句的`内容,表达孤舟漂泊的伤感。建德既无他立足之处,就遥念广陵还有朋友,曾经有过欢乐的聚会,至少比在这里孤泊荒江要好,因此就“维扬忆旧游”.《尚书·禹贡》有一句:
“淮海维扬州”, 意思是淮海一带就是扬州。后用“维扬”代替了扬州。“旧游”是指过去的朋友。这句诗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忆扬州旧游”,为了适应律诗的格律和对偶而倒置。
古代扬州幅员广阔,东边一直抵达大海之滨,因此它位置在海的西岸。桐庐江下游称钱塘江,而后通过运河可达扬州。“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是对江水而寄情。在孤寂的处境中,感怀身世,怆然泪下。
诗人希望这种痛苦的心情被朋友所了解,以求得心灵的慰藉,所以凭借着江水的千里通波,把眼泪远远寄去,表达出感情的深厚和想念的殷切。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6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解
1、沧江:同“苍江”
2、建德:今属浙江,居桐江上游。
3、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4、维扬:即扬州。
5、海西头:扬州近海,故日海西头。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
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
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
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
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赏析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7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代: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闻 一作:听)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注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即扬州。《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鉴赏
该诗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向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情,景与情完美融合,写景愈真切,其情愈深,显得浑成自然,韵味悠长。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诗人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诗人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读者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全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该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8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解】:
1、沧江:同“苍江”
2、建德:今属浙江,居桐江上游。
3、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4、维扬:即扬州。
5、海西头:扬州近海,故日海西头。
【韵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
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
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
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
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评析】: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9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①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②非吾土③,维扬④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⑤。
【注释】
①沧江:同“苍江”
②建德:今属浙江,居桐江上游。
③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④维扬:即扬州。
⑤海西头:扬州近海,故日海西头。
【评析】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0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
①桐庐江:即桐江,是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广陵:扬州的 别称。②沧江:泛称江水。江水呈青苍色,故称。南朝梁任昉《赠郭桐庐》:“沧江路穷 此,湍险方自兹。”③建德:县名,属浙江省,唐时与桐庐县相邻。④维扬:今江苏扬州市。 《尚书·禹贡》有“淮海惟扬州”之句,后人摘取“维扬”作为扬州的别称。⑤海西头:大 海之西头,指扬州。
【题解】
桐庐江又称桐江,为富春江的一段,流程主要在桐庐县境内。江中水色清碧,两岸山高石峻,是浙江著名风景区之一。作者40岁时去长安应试失败,为排遣苦闷而到南方游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不免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所以作者笔下的环境就被写得那样孤寂清峻。作者欲传达给广陵友人的也就不仅仅是怀友思乡之愁了。广陵,指扬州。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求仕不得之后,漫游吴越时所作。反映出诗人当时孤独的情绪。
【翻译】
山暝听猿愁,黄昏听到山中猿声的哀愁,
沧江急夜流。夜晚船在青碧的水中奔流。
风鸣两岸叶,风吹两岸的木叶索索作响,
月照一孤舟。月光照耀江中的一叶孤舟。
建德非吾土,建德虽好却不是我的故土,
维扬忆旧游。怀念扬州与旧友一同漫游。
还将两行泪,思念不已哟且将两行清泪,
遥寄海西头。远远地寄往那大海的西头。
【鉴赏】
这是一首停宿桐庐江、怀念广陵友人的诗。此诗能抓住意象的特点,描山 写水,意境清峭寂寥,颇增孤独之感。首联诗人抓住暮日、深山、啼猿、江流等景物,描 绘了一幅清寥、空阔、黯淡的画面;一个“愁”字,一个“急”字,使景物带上了忧愁和激荡 的感情。次联写风鸣木叶、月照孤舟之情景,构成一个空远、清峭、寂寥的背景,能不使 人感到孤寂? 由孤寂之景,必生思乡怀友之情。故后二联诗人从内心迸发出深深的感 慨:桐庐虽山川美丽,但非我故土,维扬故友,岂不令人思念? 面对空远、清峭、寂寥之 景,心生孤寂怀人之情,能不凄恻而潸然泪下? 故诗人在尾联中说,沧江啊,沧江! 请 你将我的两行凄清孤寂之泪,带向大海西头的广陵朋友吧! 理解此诗,不应简单地认 为,诗人的凄恻之情,全为维扬友人而生,恐怕更多的是为自己长安落第,漂流他乡,难 以归去而悲哀吧! 此诗写景清远寂寥,颇有韵致,后二联虽用笔清淡,却浑成自然,更 显得怀人之情,真诚深远,韵味悠长。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相关文章:
一张旧照片作文(10篇)03-13
一张旧照片作文合集10篇03-13
桂林游作文03-14
游桂林作文03-14
长沙一游作文03-14
游青海湖03-13
游丽江古城作文03-13
游海底世界作文03-13
北海游作文10篇03-14
游金华双龙洞作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