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个吃货的自述
我是一个爱吃之人,家常便饭能吃,鸡鸭鱼肉爱吃,山珍海味想吃。住在厨师之乡,口腹之欲应该能得到满足,可是无论是多高级的饭店,无论多精美的饭菜,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至于是少了一点什么,似乎又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词汇概述出来。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种植了很多红薯用来补充粮食。红薯切片后晾晒成红薯干,又干又面,初尝稍涩,越嚼越香,和小伙伴做游戏的空闲,回家抓上一把,喜滋滋的嚼上半天,也算是美食了。还有用红薯叶蒸的馍馍,切成片,用蒜汁蘸着吃,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也经常和妹妹把鲜玉米或生红薯埋在锅底灰里,噼里啪啦响过之后,那种难以形容的香味随风而来,飘至鼻端,诱惑着我们肚子里的馋虫。趁热刨出来,不顾烧手,拍拍打打,去除外皮,一口下去唇齿生香,待到吃完一个后再看,剩余的一个个都变成了小黑炭。心里不免充满了遗憾和失落,但也不顾了那么多,抢救出来寻找还能稍微入口的部位咬上两口,满嘴尽是黑炭味道,与妹妹相视一笑,吐了后嘻嘻哈哈的跑远了。这情景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童年美食,还有父亲在雨后寻找回来的蘑菇。蘑菇洗净后包上荷叶烧一烧,或者包成包子,又鲜又嫩又滑,吃一回让人直咬舌头,那味道真让人难以忘怀,到如今记忆犹新。
上初中时住在学校。学生们要从家里捎一星期的馒头,然后每到餐点,就用网兜兜住在食堂加热。有时馒头干裂得张着口子,即便加热后也硬邦邦的,有时又会因煮饭水多的缘故成为虚虚的白胖子,软趴趴的,一点筋骨也没有,但我也依然吃得美味,从未嫌弃过难以下咽。反而成为了这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青春美食。
在初中阶段我也吃过一回特别香的包子。据说是我母亲做好的包子,让另一个同学的家人捎给我的。这可真是意外的惊喜了,因为我家姊妹多,母亲总是顾不上管我,所以我总是在自立中叹惋,在坚强中悲凉。母亲竟然能专门给我包包子吃,这着实令我惊喜万分了。吃着包子的时候眼泪哗哗地流,吃的那个香啊,真是难以确切的表达出来。等到周末回家了,说起这事,我母亲竟然一头雾水,说她哪里有空给我弄那个。后来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同村的四姐家里捎给她的,却被误送到我手里。我心里那个难受劲,真是难以言表啊,可是看看忙完厨房再顾妹妹、还要下地干活的母亲,我终究还是无法抱怨,只是那次吃的包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是萝卜粉条馅的,特别香。
当我考上了高中,经历了高中的美好时光。可是二十多年后我时时想起的,怎么只有那一碗烩面呢?
我们县是厨师之乡,有名的烩面不少,像苏四烩面,侯氏归芪等,可是我那时吃的好像是杨店烩面。在印象中,那是一个冬日,上完晚自习,饥肠辘辘。我和小伙伴阿魏,难以忍受饥饿的折磨,摸遍了大大小小的口袋,先是她翻出了五毛钱。可是五毛钱吃个空气呀,我俩又开始了第二遍搜查,终于在我的一个烂了的裤兜角里,翻出了五毛硬币,盯着这枚硬币我俩欣喜若狂,一块钱可以吃一小碗烩面了呀。我们直奔学校大门去,很遗憾,等我们走到大门口,学校大门早已关了。俩小女生嘀嘀咕咕,也不知谁先提出的,我们竟然翻越了校门。那校门挺高吃的欲望太强烈了,也许两个小伙伴就想做那么一件离经叛道的事了,总之,那是我求学生涯的唯一一次违纪。
翻过校门直奔饭店,要了一小碗烩面放入店里特制的羊油辣椒,俩人捧着头吃,吃得希里哈拉。时不时笑上一笑,到了最后剩一小片了,还推来推去,吃完这碗烩面,浑身上下热腾腾的,连着心里,临走了还把人家的羊油辣椒偷着包了一包。之后再吃烩面无论如何吃不出那个味了。
大学时的东餐厅,或许还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时日一长,记不清了,只是记得那里做的炝锅面挺好的。偶尔约上三五好友,点上两个简单的小菜,再要一碗炝锅面,就边吃边天南海北的聊上一阵。记得那炝锅面的特色是上面撒上一层蒜黄,看上去赏心悦目,吃嘴里风味独特,就着好友们开怀的笑,这炝锅面吃起来就实在令人回味了。
如今啊,好多东西远离了我的生活,还有一些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当年生活清贫肚里没油水吗,或者还有别的什么吧,少了点什么呢?
人的这一生啊,真的有很多东西需要珍藏的,我这个吃货珍藏的并不仅仅是美食啊。
【一个吃货的自述】相关文章:
一个塑料袋的自述作文11-10
大吃货作文04-22
小河的自述11-05
大树的自述11-13
手机的自述11-11
课桌的自述11-08
鲸的自述08-20
台灯的自述01-06
地球的自述03-01
自述的作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