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助推》后的笔记

时间:2024-09-22 21:40:5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助推》后的笔记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研究人们的实际行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造就了行为经济学。那些能够显著改变“社会人”行为的因素就被定义为助推(Nudge,本意是用胳膊肘等身体部位碰触对方的肋部,以达到提醒的目的)。

读《助推》后的笔记

  或者说,助推是影响人们选择的手段,用一些比较隐蔽的手段,帮助人们在系统1(直觉思维系统)和系统2(理性思维系统)之间实现一定的平衡,帮助人们做出可以使自己受益更多的选择。例如,政府颁布法令禁止人们食用垃圾食品不算助推,把低价的新鲜水果便捷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主动选择健康食品,这才是真正的助推。

  人们在做决定时会依赖两个系统——直觉思维系统和理性思维系统(《快和慢》中将这两个系统叫做“系统1”和“系统2”)。直觉思维系统经过大量的后天训练也能掌握新的东西,使得人们在做类似行动的时候不必占用理性思维系统的带宽。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我们是如何依靠直觉思维系统来进行选择的?

  2.我们如何在必要的时候避免直觉思维系统的影响,进而启动理性思维系统?

  3.如何设计出更有效的选择体系?

  4.公共部门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助推来制定政策?

  1

  我们是如何依靠直觉思维系统来进行选择的?

  我们都不是完全理性的人,经常有各种思维系统偏见难以避免。我们只有首先识别了可能出现的谬误和偏见,才更有可能避免。

  常见的谬误和偏见有:

  - 锚定效应(锚定一个已经的数字的基础上,沿着你认为正确的方向进行调整)

  - 可得性偏见(越容易回忆起来的事情,越容易夸大人们对可能性的判断)

  - 代表性偏见(以偏概全,比如一些人看到身边的'人考研结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就以为整个状况都是很差的)

  思考:《思考快与慢》中也提到了这些常见的谬误,彦子觉得需要不断深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断在现实中将自己会有的这些谬误识别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去避免。

  2

  我们如何在必要的时候避免直觉思维系统的影响,进而启动理性思维系统?

  1.抵御诱惑的其中一种方式:

  通过非正式打赌的方式(就是不完成任务就交赌金),让我们头脑中的计划者左右着那个行动者。文中提到一个网站:stickk.com。

  思考:彦子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帮助自己养成很多小习惯的方式。让一些小习惯成为我们的直觉思维的一部分,就好像到了中午就会想起来要去吃饭了一样。

  2.社会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有三类:

  -信息。许多人都持有同一观念或做同一件事情,那么你也会认为他们的观点和做法是适合自己的。

  -同侪压力。如果你非常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那么你很可能会选择随大流,以避免别人对你的非议。

  -措辞。表述时候的不同措辞,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情绪,进而做出不同的选择。其实也就是我们说的“说话的艺术”,之前看了一点《影响力》,里面提到的一些销售人员会用的说话艺术值得我们了解一番。

  思考:其实这些之所以可以影响我们,很多时候也是由于他们迎合了或者放大了一些人性中的弱点,比如懒惰、贪欲、厌恶风险等。所以,了解这些社会影响的来源,一方面会让我们在遇到这些影响的时候,可以识别出来,进而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系统进行判断、抉择;另一方面,助推某种意义上也是利用了同样的人性的.弱点,但是是把人们的行为选择趋向好的方面。

  当我们解析清楚了某事物、事件的影响因素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利用”他们,以驱使我们希望的结果的出现。

  3

  如何设计出更有效的选择体系?

  良好选择体系的有六个原则。作为一个选择设计者,需要去深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从而推动用户做出我们期望的选择。

  1.动机

  好的选择设计者也能改善我们选择动机的突出性,通过某些措施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动机上面。

  比如,如果家中的空调上可以显示每小时将室温降低若干度而多产生的耗电量,人们就会更注重自己的使用情况,增强了人们节能的动机。

  思考:通俗一点,就是你希望人们做出某件事情,总要给出一个理由,把名、利、金钱的“收益”展示出来。

  2.理解权衡

  由选择到达最终满意的过程叫权衡,一个好的选择体系能够使人们改善自己的权衡能力,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是使让人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与这个选择相关的信息,以明晰各个选项究竟意味着什么。

  信息披露也是让人们看到自己行为动机的一个方式。比如,如果把各个公司的节能情况都公布在网上,所有人都可以查询。那么就会有组织会去建立节能黑名单。这样各个公司都会在节能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防止自己上黑名单。进而对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影响人们看到自己行为动机的要素之一。比如虽然数码相机的一个卖点是像素,但是像素是一个难以“形象化”的概念,我们通常更容易忽视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也就意味着这不是消费者实际关注的。所以销售人员会告诉消费者,此相机可以打印出多大尺寸的清晰照片,这样就对人们更具备诱惑力了。

  3.默认选项

  默认选项是选择者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的选项,大多数人都会偏好默认选择,而不愿意花费力气去思考这是不是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我们装软件的时候,经常有一些设计好的默认选项,比如有一些服务会默认你会继续续订,除非你提出申请。

  思考:了解选择机制背后的规则,比如志愿录取,比如住宿申请,然后找到其中的关键要素。

  4.反馈

  帮助人们改进其行为的最好办法是提供反馈,设计精妙的反馈系统能够告诉人们的行为是否得当,“即将出错报警“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

  比如,如果你粉刷的是白色的墙,很多时候难以识别是不是已经粉刷了。所以有人发明一种白色油漆,湿的时候显示绿色,干的'时候显示白色。这样就给了你及时的反馈。

  5.预计错误

  比如如果你上车不系上安全带,汽车就会响起警报,以提醒你。

  6.结构性复合选择

  面临的选择对象比较复杂的时候,可以使用简化选择或者合作性筛选。

  一些国家性的保险套餐最初设置时候,因为希望给人们更多自由的选择,所以设定了很多种套餐。

  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向人们介绍各种套餐,人们就会茫然,出现选择失误;即使向他们介绍了,人们通常不具备相关知识导致不能理解,进而不能做出最有利于他们的选择。

  作者认为,选择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面临的选择对象比较复杂的时候,如果想引导更多的人做出更符合他们利益的选择,可以使用简化选择或者合作性筛选。

  -简化选择比如,一些光盘租赁网站可以让用户依据演员,导演,流派等多个关键词找到自己期望的选择。

  -合作性选择比如,顾客可以从其他拥有相似品味的电影爱好者那里得到一些推荐。

  这本书的核心概念不多,但是作者一直在通过不同的案例来强化这几个概念。

  助推某种意义上也是做出用户友好的设计,为了做的这个,选择设计者要知道如何去帮助社会人。如果一座建筑的功能性要通过复杂性才实现,那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设置许多标志从而为人们在建筑内的活动引导方向。

  选择体系的两个大方面是动机和反馈。

  与命令和控制体系相比,经济动机包含一种强烈的自由主义因素,当人们被告知“只要你为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社会伤害负责,你便可以继续你的行为”时,其体现出来的自由力量要比“你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的规章制度办事”大的多。

  其中一个案例就是,对于污染的控制,是选择对污染制造者征税,还是污染排放限额和交易制度。

  4

  核心观点

  1.看上去不起眼地社会情形特征也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糟糕的选择体系,它们都是无处不在和不可避免的,并且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决定。

  2.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者自身并不矛盾,选择设计者可以在保持选择自由的同时将人们助推到改善自身生活水平的方向上去。

  适用范围:

  简单来说,就是希望人们做出某个选择,或者希望人们避免某个选择的时候。

  本书涉及了诸多领域,包括储蓄/社会保障/信用市场/环境政策/医疗保健/婚姻等

  领域,但是实际上,潜在的应用范围不止于此。作者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对选择体系和助推力的理解能够使人们创造性地思考出提升人们在其他领域地生活水平地方法,包括工作场所/大学/宗教组织/俱乐部/家庭等。

  思考:

  1.下次我想规定什么的时候,首先思考一下能不能通过经济或者其他手段进行激励。

  2.希望禁止某事的时候,可以尝试增加选择成本(比如创造在容易匆忙选择的时候创造冷静期),而不使用直接命令禁止的方式。

  核心:“易进难出”

  “易进”是是指:比如对于买产品的人而言,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让用户了解必备的信息,给他们做选择的'基础(动机);并且引导用户购买产品的流程,让他们不会由于流程的复杂而不去购买。

  “难出”是指:通过一些设计降低他们退出的几率。比如移动有一些业务,刚开始免费试用,到期之后需要我们申请取消,否则就自动续费。

  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让用户明晰自己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一直对用户进行刺激。比如支付宝如果定期发送账单给我们,当我们看到具体的数字,我们会有意识控制自己的消费。

  思考:

  1.个人层面面对自己固有的偏见、外界的诱惑、社会的影响时候,最重要的是

  1)认识人们常见的思维谬误,尽量避免自己固有的偏见;

  2)寻求自己或者外界的监督以提高自制力;

  3)了解社会影响我们常见的途径(信息、同侪压力、措辞),进而在遇到相应情况的时候可以及时识别,尽量减少自己“被动选择”的时刻。

  2.让用户了解必要的信息,或者叫信息披露,其实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了解清楚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很多时候就是这种信息的模糊导致边界的模糊,进而让人们没有动力去做事。比如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某种意义上难以处理也是因为这个,双方(尤其是学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不知道自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所以导致导师和学生心目中彼此的权力和义务是不对等的,就会导致矛盾。

  发挥作用的场域

  (助推什么时候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助推者是否能帮助受助推者做出更好的选择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要看选项对受助者的难易程度。我们已经看到,人们最需要助推的时候往往是为了做出困难和复杂的决定时,或者说,人们没有足够的反馈信息和学习机会时。

  但是,产生主推还去居然与助推者所需要的能力。一般来说,如果助推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且个体与个体之间喜好的差异不是太大(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巧克力冰淇淋而不喜欢甘草冰淇淋)或者这一差异很容易被估计(政府会断定人们都喜欢一个能够降低常用药价格的医疗方案),他们就能做出良好的判断。

  总之,当选项很多,助推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个体喜好差异并不重要或者可以很容易估计时,助推就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读《助推》后的笔记】相关文章:

读《青鸟》后感07-07

读简爱后感07-13

读《童年》后感03-11

春读的后感08-05

读《论语》后感03-16

读《匆匆》后感12-12

读《活着》后感04-28

读《窃读记》后感10-18

读《走进心灵》后感12-12

读《草房子》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