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小孩不爱劳动

时间:2024-03-13 08:45:39 春莲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对待小孩不爱劳动

  孩子不爱劳动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劳动,当孩子不知道劳动的意义的时候,他会选择他喜欢愿意的事情去做,劳动自然也不是他喜欢去做的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对待小孩不爱劳动,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首先,家长找出小孩不爱劳动的原因

  1、孩子自身的怕苦怕累心理。

  现代家庭经济都普遍好转了,孩子一出生就没受过什么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某些孩子头脑中已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由于事事都有大人护着、顶着,慢慢就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自己做一点事就觉得苦、觉得累。不管父母在家里怎样忙,孩子就是不知道帮父母分担一些事情,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为其做好的一切。正是这种怕苦怕累的心理使得“劳动”在孩子心目中成了“苦差事”的代名词。

  2、家长对孩子的娇宠。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溺爱过渡。为使孩子好好学习,把孩子本应自己做的事全包揽下来。由于父母较多地剥夺了孩子们参加各种劳动的权利和机会,造成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在弱化,自理能力在下降,劳动的观念也在淡化。

  3、学校教育重智轻劳。

  在应试教育之风日盛的今天,学校拼命抓分数、抓升学率,出现重智轻劳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虽然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劳动课,但劳动课时间大多不能得到保证,往往被主课所挤占。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强调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往往无法落实。如今的孩子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即使他们想帮父母干点家务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家长错误的劳动教育方式

  很多家长喜欢实行直观的金钱奖励,做家务就可以得到奖励,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心理学上存在一个过度理由效应,人们的一种行为本来有充分的内在理由,如兴趣支持,责任所在,但是,如果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更具吸引力的刺激,比如说金钱,那么,人们就会用更具吸引力的外部刺激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理由,而本来具有的内部理由就会被减少或者放弃。家长将孩子对家务的兴趣转移到了金钱的兴趣上,孩子们一旦得不到金钱或者嫌报酬很少,对于做家务也就失去了兴趣。

  5、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劳动成为了惩罚手段。

  在学校里,劳动观念被个别老师扭曲,成为了惩罚孩子的手段。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正常的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躲避、厌恶劳动。

  6、社会不良风气的误导

  很多人认为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会去干体力活,给孩子造成一种误区:劳动不再是光荣的,而是避之不及的东西!孩子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逐步形成世界观的时期,忽视劳动对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

  第二步,找出培养孩子小孩爱劳动的解决方法

  1、家长慢慢引导孩子,树立“劳动与学习同等重要”的观念

  其实劳动和学习不冲突的,孩子帮助父母安装或修理一些旧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都与阅读、数学、逻辑、信息和组织能力有关。在做这些工作时,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技巧教给孩子,还可以与之在劳动中讲一下所运用到的物理学基本原理告诉孩子。学到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上,有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提升。家长应告诉孩子家务活和学习成绩是同等重要的,即使今天考试,也要孩子坚持做家务。

  2、家长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孩子的行为习惯通常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到的,而同性的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更大。因此,要想孩子勤快起来,父母在生活中要向孩子展示良好的习惯,让孩子体会到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个人的辛勤劳动来创造。

  3、激发孩子爱劳动的内部动机

  家长可以先请孩子帮忙打下手,在一起参加家务劳动的契机中,给孩子讲解家务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看到妈妈做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哪些程序,这样的劳动会让全家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当孩子看到了这种辛苦的过程,并意识到它的价值时,他会渐渐地树立起劳动的意识。安排孩子去扫地,要记得每天赞扬他,告诉他因为他的劳动,地每天都很干净。如果碰到朋友或是亲戚来了,告诉他们“我们家的地都是孩子扫的”,给孩子成就感。

  4、列出家务内容

  家长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内容,将孩子需要做到的东西,用笔写下来。这种形式会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起到一种契约的价值。比起父母的“唠叨”,孩子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给孩子列出一个“家务清单”,让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计划,而不是随时使唤孩子。同时,还会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以便让孩子知道父母要做的远比孩子要做的多。对孩子所做的家务事,家长会表示真诚的感谢,这令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5、科学指导孩子劳动

  让孩子做家务,应用温和的语气、商量的口吻,不能以家长权威压孩子,让他觉得做家务是一种负担,另外不要因为孩子“捣蛋”就呵斥打击他的积极性,真心赞美,细心呵护,耐心指导,会使孩子的劳动目的更加明确,更有成就感。让孩子做家务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但不要给予过多干预,因为孩子认为“这些活是我自己做的”,就会有满足感及幸福感。对于健忘或较懒的孩子,父母可采用“帮助促进法”,促使孩子劳动。如帮孩子洗一只鞋、一只袜,给孩子收拾柜子,整理书桌时,留下一半工作,也让孩子感到别扭而不得不动手干。

  6、精神奖励为主

  可以尝试采用如下的操作方法:主动收拾房间一次,记一分;主动洗自己的衣服一次,记一分;主动帮妈妈洗碗一次,记一分…… 当孩子积累到五分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出去玩一次,或者让孩子自己选择奖励的方式。这样,孩子的劳动兴趣会间接地培养起来。当然,奖励的方式要以精神奖励为主,不能采用直观的金钱奖励交易性质太强。告诉孩子,做家务和学习,和爱妈妈是同等重要的,这是人生一个必备的方面,必备的东西是不能谈价钱的。交易只能用生意上。像感情上、家庭关系方面绝对不能用交易。

  第三步,了解小孩不爱劳动可能产生的后果

  1、自理能力差

  越“勤劳”的家长,小孩就越差劲。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特别是家中老人,什么家务也不让孩子做,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弱,甚至有的连基本的生活起居都不能自理,容易形成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

  2、自私自利,情感淡漠

  许多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具体表现为自私、缺少爱心、不懂谦让、怕苦怕累、厌恶劳动、贪图享乐等不良倾向,同时不懂得关心父母和他人,缺乏家庭责任感。

  3、不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没有经历过劳动体验,不懂得劳动的艰辛,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甚至一些家长整天对孩子说:“你再不好好学习,就让你去扫马路!”或者说:“你看隔壁那个大哥哥,每天做工多辛苦,就是他小时候不好好念书!”,导致孩子鄙视劳动,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尽管如此,但是现在的中国家庭普遍忽视家庭劳动教育,当代儿童劳动观念日趋淡薄,劳动能力普遍较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与教育调查”调查结果。调查中,对学生关于家务劳动的问卷结果是:有82.1%的学生偶尔做;有14.3%的学生从来不做家务;有3.6%的学生经常做家务。孩子平均每天只有0.2小时的劳动时间。

  第四步,认识小孩爱劳动的好处有哪些

  (1)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事实上,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2)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体力蔻,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3)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听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4)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如果您期望你的孩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有自强不息的性格,有健壮的体格,切勿剥夺了孩子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

  首先,平常心看待孩子的表现。在孩子眼里有比做家务更好玩的事情。看书,看电影,玩玩具,玩游戏等等,哪一样不比做家务要好。

  第二,有依靠就会不愿意自己劳动!爷爷奶奶来了之后,就不爱劳动了。那是因为爷爷奶奶比较勤快,做的比较多,那孩子有了依靠,他自然就不会愿意做了。

  第三,我们要想办法去引导孩子做他自己必须的事情。这个方面的话就需要我们去沟通,让她明白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而不是依赖。那这一部分劳动有多少?需要去明确,跟他去沟通好,然后彼此有相互监督。比如我们家书房是哥哥自己要整理的,卧室是妹妹要整理的,这些一旦乱了就要他们自己收拾,这是通过家庭会议有分工的。

  第四,公共区域的家务劳动的分工和承担约定,老人不要插手。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或者老人包办比较多,孩子就很难去坚持。和老人先约定好,哪些事情是让孩子去承担的。让他形成一个责任的划分和义务的承担这样一个理念,那么他就比较容易去坚持。并且在坚持之后每天都要给予小的鼓励——语言上和肢体上的肯定和认可。

  第五,作为父母,思考如何让劳动变得有趣。像我们家的哥哥和妹妹。只要给他听故事,边听故事边干活,他就会觉得比较有意思。就愿意去坚持。或者约定好,各自劳动完成,我们一起玩家庭亲子游戏,他们也会很配合!把劳动和愉快的事情或者记忆联系在一起,不知不觉就动起来了!

  第六,劳动的复盘!如果想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在睡前给孩子鼓励复盘的时候一定要劳动这一点加进去。睡前我就会把这点单独拿出来说,鼓励他们继续样的行为。告诉他们:妈妈工作忙,多亏有你们帮助家里分担劳动!妈妈多幸运,拥有你们这么体贴又爱劳动的孩子

  第七,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如果孩子哪一天真的没有做到的话,也不要去批评或者数落他们。即便做的不好或者没有做到,我们也要去包容,然后去告诉他:咦,今天你怎么没有做呢?为什么呢?去听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带着他一起去把当天的任务完成。并且鼓励他们第二天继续努力的做好。任何习惯养成中间都会反复,偶尔断了不要生气或者责备,温和坚定地引导着完成,让他们有归属感,反而更容易习得习惯。

  我们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并不是真的指望他们做的多么好,打扫多么干净,主要是让他们有责任意识,有劳动的能力,自力更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好处”——价值感、归属感,精神上的好处和愉悦感会激发他们的动力!

【如何对待小孩不爱劳动】相关文章:

如何对待羡慕作文07-26

如何让小孩快速说话02-28

如何防止小孩睡颠倒04-26

如何预防小孩红眼睛04-27

如何对待同事和老师的指责或批评04-25

如何让小孩更有想象力05-05

小孩经常感冒要如何处理04-26

如何帮助小孩集中注意力04-27

爱或不爱作文07-16

男友不爱你的表现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