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也品三国-历代诗人笔下的诸葛亮[散文欣赏]
谈起诸葛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精彩的诗篇和对联渲染其不凡的业绩。
过去有一幅对联几乎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联由数字巧妙地排列而成:“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但此联出来后,很久无人对出,几成“绝对”,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对出下联,它运用方位词和八卦五行术语对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很明显这是历来神化的观点(或者说带有演义的色彩),但却非常生动传神。
早年游三峡的时候逛白帝城,里面有个托孤堂,堂上有一组塑像,主题就是“草堂托孤”的故事,诗圣杜甫有一首五绝描绘诸葛亮此时的情形非常恰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前两句极言诸葛亮之功名,后两句说此番兵败东吴,遂成千古遗恨。此时,三国的格局已不可能再打破,弱小的蜀国再也无所作为,只能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杜甫还有两首七律写诸葛亮,对其评价极高。“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五首之五》)”第一首充满了悲情色彩,尤其是读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面总觉得沉闷,并多次以弱小的蜀国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在我看来实在是勉强而为。第二首将诸葛亮说成超过伊尹和吕尚、胜过萧何和曹参这些历史上的名相,但汉家气数已尽,并非诸葛亮无能!最后一句也点明了诸葛亮“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三国志"诸葛亮传)”“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很显然诸葛亮不是那种“知人善任”的丞相,拿现代人的话说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正是因为诸葛亮大事小事都不肯放手而操劳过度导致中年去世,蜀国也后继乏人。
唐朝的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李商隐也有一首有名的七律咏怀诸葛亮,“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筹笔驿》)”从这首诗里面可以鲜明地看到李商隐的观点:以管乐自比的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可惜关羽和张飞无命来保护蜀国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一生所运用的那些军事才干当中的http://www.unjs.com/news/55823B35A0BCB240.html神来之笔不过是徒劳——最终后主还是投降了魏国;当人们从成都武侯祠经过的时候一定会感叹诸葛亮的《梁父吟》而抱恨,无疑在叹息中我们能读到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意和惋惜之情。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爱国诗人《书愤》当中的最后一联,意思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名垂千古,又有谁能与之比肩呢?结句也包含陆游仿效诸葛亮式的自比管仲乐毅的反问,从中我们能读到诗人对诸葛亮的惺惺相惜。
显然在历代诗人的诗句和对联中多数是对诸葛亮的崇拜和敬意。那么到了现代,对神坛上的武侯提出质疑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请看现代人徐文华的《武侯叹》:“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初看此诗有点别扭和刻薄,细细品味,才发现它的新颖之处,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实里面有很多历史原因,过去的“尊刘贬曹”的正统思想都有拔高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我们要拔开历史的迷雾来还原历史的真相,《武侯叹》的作者比较清醒,他提出的观点值得我们思索。虽然诸葛亮为刘备创造了一个神话,也为“士为知己者死”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或者说诸葛亮的选择本身就带有匡扶汉室的正统思想。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三国志"诸葛亮传)”从这段文字来看,西晋陈寿的分析是非常清晰的,也是后来李商隐诗中的“关张无命欲何如”的来历,还看出诸葛亮在将少兵乏的蜀国难有大的作为。假如诸葛亮早点追随曹操,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虽然他不一定比在刘备政权里得到的丰厚,但是金子总会闪光,说不定中国早就统一了,且老百姓还少了许多的战难之苦,可惜历史不容假设,人算不如天算!
2003-1-22
【也品三国-历代诗人笔下的诸葛亮[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诸葛亮犯傻 ——品《三国》_550字11-06
三国英雄诸葛亮作文02-25
关于冬至的散文欣赏12-22
品三国作文07-30
品《三国》作文11-26
品它千遍也不倦06-23
金庸笔下的武当04-27
品《三国》有感作文05-01
三国英雄诸葛亮作文(3篇)11-17
三国英雄诸葛亮作文3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