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袁宏道诗学的思想渊源
袁 宏 道 诗 学 的 思 想 渊 源马 杰 陈学通(石家庄学院 中文系, 石家庄 050801 河北摘 要: 衷宏道在文学观上主张任性而发, 崇尚真情个 性, 这是由他追求自适超脱的人生观所直接决定的, 但更深层 的原因是他接受了 泰州学派、 禅学和李赞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 纯任 自 不违本心的哲学思想。 然,关健词 : 衰宏道 公安派 性灵说 思想渊源表现的技巧方法, 更不能讲求什么曲折含蓄 , 所以中郎说 :“ 夫 迫而呼者不择声, 非不择也, 郁与口相处触, 率然有声 , 有加于择者也。” 陶孝若枕中吃引》 (《 )二、 自适超脱的人生观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针对复古派的形式 主义模拟论, 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文学观点, 核心是强调任性 而发, 抒写一己之真我、 真感情。这种诗学观很明显是他追求 自 适超脱的人生观的直接表现, 但是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 一、 任性而发的诗学观 袁宏道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率性而行 、 直心而动, 反对任何 的安排、 束缚, 这就形成了他的自 然表现观, 即反对艺术形式袁宏道充分肯定市民阶层对感性生活的追求,在情理关 系上认为情之所安即为理, 反对拂情以为理。 中郎主张理在情 中, 就是要冲破儒家思想对人的真性情的种种束缚, 率性而 行, 以求自 我生命的愉悦快适, 这就自 然形成了他追求自 适超脱的个性思想。 中郎的自适追求突出表现于他对政治功名的超脱。他在任吴县县令期间, 廉洁精干, 颇有政绩。 但封建官场的丑恶腐 败严重扭曲着人的人格, 阻碍着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 所以 中郎抱怨:“ 遇上官则奴, 候过客则妓。” 与丘长孺) 最后他 (《 ) }忍无可忍 , 连上七篇乞归尺犊 , 终于获准辞职。辞职后马上离 开吴县, 在吴越的名胜山水中尽情享受脱离吏网的欢乐。他 还特意把此时所写的作品题为《 解脱集》 。此后, 他虽再次出的束缚,使性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他首先强调性情表现的 “ 。 真” 他所说的“ 摆脱了儒家诗教的束缚, 情” 不必“ 发乎情, 止 乎礼义”而应是“ , 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 然流露, 的自 其最 突出的特点就是“ : “ 真” 情至之语, 自能感人, 是谓真诗, 可传 也。” 叙小修诗》 与江进之》 他称赞江进之的作品“ (《 )在《 中, 无 一字不真”“ ,大都以审单家书之笔, 发以真切不浮之意, 比今 之抵掌秦汉者, 然不同, 自 所以可贵。” 对于班固批评屈原的 《 离骚》露才扬己”他反驳说 :“ “ , 情随境变, 字逐情生, 但恐不 达, 何露之有? 且《 离骚》 一经, 之极, 忿n 党人偷乐, 众女谣琢, 不撰中情, 信谗资怒, 皆明示唾骂, 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 愁之时, 痛哭流涕, 颠倒反覆, 不暇择音, 怨矣, 宁有不伤者? ” (《 叙小修诗》 袁宏道从真情个性出发将矛头直指传统儒家的 )诗教, 大有任情感的潮水冲毁一切清规戒律之势。 袁宏道用“ 强调情感的自然倾泻和不加藻饰。他认为 直” 修作诗“ 大都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 自己胸臆流出, 非从 不肯下 笔。 有时情与境会, 顷刻千言, 如水东注, 令人夺魄。这种直抒 ” 胸臆 ,任性而发的情感表现方式的审美价值在于情感的气势 和力度 , 当激情爆发时, 诗人无暇有意地去选择运用各种艺术仕, 但时间很短。就是在处身官场期间, 他依然率性任情, 追 求自 他作《 适。 广庄》 七篇, 以推广《 庄子》 之意;作《 瓶史》 十二 篇, 细心研究插花技艺;还专门写了谈论饮酒之道的《 筋政》 ; 又与文学名士吟诗谈禅, 品评古今, 表现出对自由自在人生态度的热烈追求。 中郎的自适追求还表现在他对山水的畅游之中。他以山水之寄为乐, 便尽情地把自己的心神倾注其中, 无论什么都不能阻碍他。他把游山临水看成是率性任情之极致 : “ 大抵世间 只有两种人, 若能屏绝尘虑, 妻山侣石, 此为最上。如其不然,放情极意, 抑其次也。” 龚惟长先生》 此他对山 (《 )因 水景致如痴如醉, 他留连于湖光山色之中, 兴之所至, 随意跋涉。 在吴县任上 , 他便游览了虎丘、 上方 、 、 洞庭 灵岩、 天池、 横山、 阴澄湖 等山水;去昊后, 他泛游吴越 ;初任京官, 他饱览京城名胜; 归文学创作要“ 情真而语直” 陶孝若枕中吃引》 直写性 (《 )要“ 情”“ , 信腕直寄” (《 。 叙曾太史集》 叙小修诗》 他称赞小 )在《 中,居柳浪, 他游迹遍及东南;赴陕典试, 他历登篙山华山。 他富有 极强的探险精神, 不至险峰绝顶不肯罢休。一次, 一个同游者 面对悬崖绝壁 , 惊吓得头晕 目眩, 退缩不前 , 中郎批评他说 :“ 恋躯惜命 , 何用游山? 且尔与其死于床弟 , 孰若死于一片冷石巴山蜀水的自然风光是多姿多彩的,不仅有温柔得使人 愉悦的一面, 同时, 也有使人凄凉而心生哀愁的一面, 这恰与 刘禹锡当时被贬滴的苦闷心情是吻合的。 他在《 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就写过: “ 巴山楚水凄凉地” 的诗句, 这不仅是巴山蜀水凄切悲凉的一面的反映,也是刘禹锡当时凄凉心境的 反映。“ 城西门前浇濒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瞿塘槽槽十二 滩, 人言道路古来艰”“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 瞿塘峡口 江心突兀的艳濒堆, 涛急浪涌的瞿塘江水, 烟雨弥漫 的巫峡及其凄切可悲的猿声, 都让人心生愁绪和凄凉, 正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深邃的情感世界。 刘禹锡的《 竹枝词》 中就有好几首, 为我们展现了巴蜀妇 女的爱情。根弦紧绷着, 姑娘对情郎于己的恋情如同“ 花红” 一般容易凋 谢的担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限的哀愁有如蜀江春水那样连 绵不绝。 独守空闺的年轻女子由于丈夫在外杳无音讯, 只好托 “ 江头蜀客” 给丈夫捎去一封信, 并再三叮嘱丈夫“ 家住成都万 里桥”盼望夫婿早 日归家与 自己团聚。“ , 东边 日出西边雨, 道 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托物比兴和双关的手法, 巧妙地折射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当时美妙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总之, 刘禹锡《 竹枝词》 为我们展现了巴蜀丰富的民俗民情, 是巴蜀地区特有的风俗民情及 自然山川景物的体现 , 不仅 给今天的民俗学家提供 了研究唐代巴蜀风俗民情的珍贵资 料, 同时, 也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巴蜀风情图, 展现了民 情风韵 , 故能传诵千年而不衰。参考文献 :“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欲寄狂夫书一纸, 家住成都 里桥”“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 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中大多描绘了男女铭刻于 ,心的爱情以及女 对离乡的男 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浓浓的哀愁, 易衰” 那“ 的红花无限的逝水, 那东边的日出和西边的云 雨, 都深深地触动了年青女子敏感的内心, 使他们心灵深处那74[1l雷梦水, 潘超等人著. 中华竹枝词( 一) 、五) 卷.北京古 ( 籍出版社, 1997年12 月‘ [2]屈定富, 廷 巴楚文体研究. 中国三峡出版社, 彭 1997年5 月.耀 夫教货 2 0 年 号 旬 料0 6 8” 中刊也。”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 )这就是中郎对山水执着的爱恋, 这就是他的率性任情。 大师诸人。 在《 ” 德山a 谭》 中说: “ 随缘消 日月, 任运着衣裳。 此临济极则语, 勿作浅会。 若偷心未歇, 安能随缘任运?” 中郎的禅学思想就是基于道一与义玄禅基础之上形成的。 他提出的禅风 是“ 唤着即应, 引着即行”“ 、 洒洒落落, 收放自由”在《 。 与仙人论 性书》 中他认为“ 毛孔骨节, 无处非佛”“ , 贪慎慈忍, 无念非佛” 。 在《 答梅客生》 中他说:“ 来书云,实实有佛, ‘ 实实有道, 实实要 学’ 。甚妙甚妙。” 这些都是与洪州临济禅的宗旨相一致的。 中郎反对参禅, 认为世上哪有参得明白的禅, 若禅可参得 明白, 那人的目 视耳听, 发竖眉横, 则都可参得明白。他主张无 所执着、 随缘任运 、 自在。 洒脱 他认为学佛不应该拘泥于各种格套习气, 佛门没有无往而不适的定法和教理, 世间其实根本就 没有理, 只有事, 如果能破除一切理障, 做到事事无碍, 便是达 到了佛家的最高境界, 又有什么法可修, 什么悟可造呢?由此可 见, 中郎在洪州、 临济禅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道一、 义玄那里, 心性之体和心性之用还是有所区别的, 只不过如来 藏佛性和心性本体要在平常日 用中才能体现出来, 而到中郎则 已完全不提什么本体, 甚至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体, 有的只是用, 只要 自由自 在地率性而行便是禅的全部和最高境界。 在中郎所接受的众多的思想影响中,李赞的影响最为直 接, 也最为深刻。 可以说, 李蛰是中郎的私淑之师, 也是他的精追求自由, 坚持个性, 不受拘勒, 不仅是中郎自己的人生目 标, 而且也是他评价外部世界的标准。 他认为“ 大丈夫当独往独 来, 舒其逸身, 可逐世啼 听人穿鼻络首。” 道《 自 岂 笑, 袁中 中郎 先生行状》 )徐渭以 态意疏纵而闻名, 他蔑视礼法, 反对以天理栓 桔人心, 主张顺应人的自 然之情。当时中承胡宗宪是威震东南 的显赫人物, 别人见其皆膝语蛇行, 莫敢仰视。 而徐渭独不把他 放在眼里, 以部下一诸生的身份, 信心而行, 纵谈天下大事, 徐 渭不受囚缚的叛逆精神使他不为统治阶级所容, 尽管他托足无 门, 不得志于时, 但他也终生不改其志。中郎赞叹其人格, 同情 其遭际, 徐文长传》称徐渭“ 故作《 , 眼空千古, 独立一时。”三、 思想渊源明代中后期, 皇权衰落, 至万历年间, 神宗皇帝竟然宣告 免朝, 怠于政事, 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朝政的纷乱, 国势的倾 危, 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形成了一种较宽松的学术气氛, 使各家 思想学说能够 自由发展。其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是泰州学派和 禅学。 这两家学说相互吸收融合, 共同主张心性之体的无善无 恶和心性之用的自 然流行,并且都表现出重用轻体的明显倾 向。 传统儒家思想把人的心性本体规定为善或恶, 要求个体为 善去恶, 使人永远处于走向伦理至善的中途, 永远处于不懈的 理性追求之中。 而泰州学派和禅学却没有此种束缚 , 他们所说 的心性本体是无善无恶的,这样人就不必有意执着地进行为 善去恶的追求,而只需在平常日 用中任本心如莺飞鱼跃般活 泼泼的自 然流行, 即是人生之至境。 王阳明在“ 四句教” 中首先提出“ 无善无恶心之体” 的观 点, 随后王钱提出“ 四无” 之说:“ 心是无善无恶之心, 意即是无 善无恶之意 , 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 , 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神偶像。中郎初次见到李赞后,始知一向掇拾陈言, “ 株守俗 见, 死于古人语下, 一段精光不得披露。至是浩浩焉如鸿毛之 遇顺风, 巨鱼之纵大壑。能为心师, 不师于心, 能转古人, 不为 古转。 发为语言, 从胸襟流出。 (《 — ” 中郎先生行状》 )李蛰以 高傲狂放而闻名, 他以狂者自 认为狂者与世俗自当迥异而 居, 应特立独行:“ 大丈夫喜则清风朗月,跳跃歌舞; 怒则迅雷呼 风, 鼓浪崩沙, 如三万军马。” 焚书》 (《 卷四, 《 豫约》 )他欣赏的是一种率真豪放的人生态度。 中郎受其影响也具有狂者心态,(《 王龙溪语录》 卷一,天泉证道记》 《 )既然心、 知、 意、 物都无善 无恶, 人便不必讲求什么省防察检的功夫, 不需任何的人力安排, 只要随意而行便足矣: “ 矫情镇物。 似涉安排。 坦怀任意, 反觉真情流行。” 与荆川》 乐是心之本体, (《 )“ 本是活泼, 本是洒 脱, 本无挂碍系缚。” 答汪南明》 (《 )罗汝芳进一步发展了王哉的观点, 认为心之体的性质是“ ,生” 生”“ 是人与天地万物共同 具有的本质:“ 今当下生意津津, 不殊于禽鸟, 不殊于新苗, 往他自 除却袁中郎, 言:“ 天下尽儿戏。 (《 ” 别石赘)) “ ) 如此世界虽 无甚决裂, 然阁郁已久, 必须有大担当者出来整顿一番! ” 与 (《 刘雪娇祭酒书》 )他多次说:“ 余性疏脱, 不耐羁锁。” 游惠山 (《 记》“ ) 余性狂僻, 多谊诗。 (《 ” 记药师殿》 )小修也说他:“ 先生之 资近狂, 故以承当胜。” 中郎先生行状》 (《 )中郎的狂是他率性任情个性的一种 自然表现。李蛰在禅学思想上对中郎的影响 也很大, 中郎早年受宗道影响, 用心参禅, 但数年之后, 并未能 明了禅宗的底蕴。万历十九年, 他得知李蛰冥会教外之旨, 于 是亲赴龙湖拜访, 心性因此豁然开朗, 他说:“ 仆少时曾于小中时万物一体之仁, 果觉浑沦成片矣。” 近溪语录》 (《 )近溪所说 的“ 就是指莺飞鱼跃般的生机活
袁宏道诗学的思想渊源
泼, 生” 它是不能以善恶加以 分别的。既然心之本体生意活泼, 人就要“ 解缆放船, 顺风张 掉, 则巨浸汪洋, 纵横任我, 岂不一大快事也哉! ” 近溪语 (《 录》 )王豢和罗汝芳对心性本体的阐释, 为心之体向心之用的转移开辟了道路,它要求人们在应事接物中取消一切的执着 束缚, 一任本心之 自然。 泰州学派的此种思想对袁宏道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袁宏道不仅遍览了他们的著作 ,还与其后学焦 兹、 潘雪松、 陶石赘、 管东溟等有着密切的交往。 与绝大多数的晚明学者一样, 袁宏通也受到禅宗思想的 深刻影响。 中国禅学从达摩开始, 中经慧能, 至洪州临济, 愈来 愈向着突出主观自 肯定人 自 我, 身价值的方向发展。 在体用关 系上, 则强调体用相即, 重用轻体, 真如、 佛性逐渐逝去了先前 的光彩, 通过“ 即心即佛” 的主张而与平常 日 用融为一体, 这在 洪州、 临济禅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马祖道一洪州禅的核心思想 是“ 触类是道而任心” 他所说的“ 就是指如来藏佛性, 。 道” 他像 道家之“ 一样, 道” 是一种本体性的存在。 他所说的“ 既具有 心”立基, 枯寂不堪。 后遇至人(指李蛰) , 稍稍指以大定门户, 始得 自 在度日。” 徐同》 (《 )李赞接受的主要是洪州禅的思想, 认为“ 江西马大师亦以祖称, 以其为五家之祖也。 (《 ” 续焚书》 卷二, 《 五宗说》 )因此他主张随缘任运:“ 不必矫情, 不必逆性, 不必昧心, 不必抑志, 直官便舍官, 喜做官便做官;喜讲学便讲学, 不喜讲学便不肯讲 学。” 焚书》 (《 卷三, 《 李中溪先生告文》 )这种禅学主张给中郎 的启发是非常深刻的, 如中郎所说:“ 此事只求安心, 便作官也 好, 作农夫也好, 做会儿市贾亦好……凡事只平常去, 不必惊 群动众, 才有丝毫奇特心, 便是名根, 便是无忌惮小人, 反不若 好名利人, 真实稳安, 无遮拦, 无委屈, 于名利场中作大自 在人 也。 (《 ” 黄平倩》 )正与李蛰同出一辙。 中郎不仅这样说, 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三次出仕和归隐并未在他的内心形成多少矛盾心而动, 是为真佛。” 焚书》 《 (《 卷二, 为黄安上人三首》 怕做 )“冲突。 想求取功名, 便仕进;不堪官场恶浊, 便辞官;难耐寂寞,又出山。每一次都是顺任 自 不违本心。 然,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泰州学派、 禅学和李蛰 都对袁宏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郎接受了他们的顺任自然, 随缘任运思想, 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他们走得更远, 他放弃了泰 州学派的仁义招牌和李蛰的圣人意识,比禅家也表现得更加 洒脱 , 从而形成了他名符其实的纯任 自然、 直心而动 、 不受任 何束缚的人生哲学。 这种哲学影响了他的人生观, 也是他诗学 理论的思想渊源。参考文献 :真如本体的性质, 又是指主观之心性, 关于二者的关系, 道一 认为道就是心,他把平常心的自 然任运看成是与道契合的唯 一途径。 他说:“ 道不用修, 但莫污染, 何为污染? 但有生死心, 造作趣向, 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 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 心? 无造作, 无是非, 无取舍, 无断常, 无凡圣” 只如今行住坐 ;“ 卧, 应机接物, 尽是道。 (《 ” 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八)义玄临济禅继承和发展了洪州禅理。 义玄认为本体是一种神秘性的存在, 它像人在途中不离家舍 , 离家舍不在途中一样 , 义玄把此种神 秘本体作为禅悟的一种内在体验, 也转向平常日 他强调现 用, 实中的来去自由, 任运不拘: “ 但能随缘消旧业, 任运著衣裳,要行即 要坐即 无一念心希求佛果。 (( If 济录》 行, 坐, Cr a )洪州临济禅学思想对袁宏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郎在 《 为寒灰书册》 中说: “ 唐宋以来 , 孔氏之学脉绝 , 而其脉遂在马[11 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81年版. [2」 黄宗羲.明儒学案.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31 任访秋.袁中郎研究.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83年版.75【袁宏道诗学的思想渊源】相关文章:
从袁宏道《广庄》看庄禅异同04-29
袁宏道与晚明三教合一思潮04-27
荀子性恶思想渊源探析04-28
SSK强纲领的思想渊源04-30
茶文化的思想渊源与价值构架05-02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哲学渊源04-29
论维柯诗性智慧的思想渊源04-27
论贵和思想之文化渊源04-28
儒术的人治思想渊源及其影响04-30
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