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课《谈中国诗》学案(第一课时)
《谈中国诗》学案
编写:高亚飞 校审:高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自己的求
学欲望;
2、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
征。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作者介绍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
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
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
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
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长篇小说: 《围城》 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
锥编》《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
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
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2、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
译为中文。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
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
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
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
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
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3、字音、词义
lǒng( )统 精suǐ( ) 一cù( )而
就 shùo( )见不xiān( ) 逻ji( )
叫xiāo( ) 轻yuān( )剪掠 颦cù( )峨眉 单bó( ) 不liǎo( )liǎ(o )之 遥思远chàng( )
kǎi( )叹 hǎ( )巴狗 了不足qí( )
4、补充注释: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
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二、整体把握
1、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各个段落大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2、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第三部分(第 段至 段):第四部分(第 段):
3
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①发展史:外国——
中国——
②篇幅: 外国——
中国——
③韵味: 外国——
中国——
④语言: 外国——
中国——
⑤内容: 外国——
中国——
4、主题归纳: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课《谈中国诗》学案(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谈中国诗教案02-13
《 谈中国诗 》教案04-25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04-25
雷电颂--第1课时进阶学案05-02
幸存的老教案:谈中国诗04-25
《木兰诗》导学案04-28
高二外研社必修五作文11-10
小学语文第12册教学案例「人教版」04-30
第30课《诗五首》教案04-26
苏教版必修二《金岳霖先生》导学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