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古代文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文人雅士的歌唱文本。在音乐课堂中加入古典诗词,一方面能促进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建立语文和音乐科目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多种流派的变迁,理解古代人民的音乐品位和艺术趣味,纵向拓展对音乐学科的了解和感受。
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对中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背诵古诗词的要求,音乐教材中的古诗词歌曲比例也有明显的增加。我校通过开展“古诗词歌曲进课堂”活动,借助音乐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使“古诗音乐化”,指导学生学会吟唱古诗,收集了解古诗,学会古诗新编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精粹,使学生在传唱中掌握古诗词历史知识,积淀文化底蕴,提高古典文化修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诗风词韵的探究激情。
一、创设情境,潜移默化中渗透古诗词。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如绘画、摄影、雕塑等“空间艺术”那样,可以整体欣赏,也可以局部临摹。音乐是“时间艺术”,是看不到,摸不着,而又能最直接感染人的心灵的东西。它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最玄妙、最淋漓尽致的手段。但任何的音乐作品,都通过教师的言语表达来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再创造的过程。而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光辉的诗词,以她简洁、凝炼、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化提炼,成为千古传唱,至今仍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我们精心挑选了十首风格多样的歌曲,包括《咏鹅》、《春晓》、《游子吟》、《静夜思》、《明日歌》、《村居》、《满江红》、《清明》、《江南》、《悯农》。课间及放学时间利用校内广播播放古诗词歌曲,利用学校电子铃声播放古诗词歌曲,使歌曲充满校园每个角落,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在营造校园学唱氛围的同时,使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学唱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古诗词歌曲教学。
二、结合语文教学收集了解古诗词
中国古诗读起来很有韵律,理解起来很有意境,无疑是人们学习古典知识的一大享受。首先发动学生收集语文教材中和教材外的古诗收集来的古诗词歌曲,然后把收集来的古诗词歌曲进行分类,人手一册。从语文课的角度讲:音乐是一种手段,美化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运用;从音乐课的角度讲:语文是一种载体,深化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它是介于语文和音乐课之间的综合学科。因为识谱、乐理以及对诗词的记忆等都可以在唱诗课上进行集中、系统的学习,所以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要必背古诗70首,小学音乐课本上的古诗学唱都是语文课本上选出来的诗歌,这样可以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古诗新唱的教学,在充实学生语言积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三、身势游戏激发兴趣
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出正确的停顿标记。一般来说,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声势训练,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学生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当古诗词歌曲进入音乐课堂后,对节奏的把握就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以《锄禾》为例,音乐课本中就有如下的二声部节奏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拍手跺脚的身势来练习伴奏。学生会感觉非常的快乐和兴奋!
同样的,除了节奏的变化,还可以进行速度变化,力度变化。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还要记得按节奏念古诗词。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可以把学生的兴趣推向一个高潮,他们会在一轮轮的变化中乐此不疲的反复练习、表现,从而更好的掌握诗歌,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味。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不知不觉中更好地传承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四、诗情画意激发情感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中,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而一些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就可以很好的勾画出诗情画意,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春夜喜雨》一诗时,动画展示了一段诗中描写的情景,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诗中的一些词语,还能通过动画给学生带来一种诗情画意般美的享受,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更形象的理解诗的意境。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再加音乐完美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听音乐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另外我在教学语言中,能注重把音乐与诗词两者恰当的有机结合起来,在音乐中创造诗词的意境,把诗词的情感溶入音乐中,达到一种可意会也可言传的艺术效果,这不失为一种珠联璧合的结合。
五、以演传情感悟诗意
我们的唱诗是要学生在音乐中去感受古诗的意境,体验其中的美感。体验是现代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力求让古诗词自身的美感和音乐的美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唱诗课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感受。在这个美的历程中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培养美的心灵。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唱熟歌曲后,可激励他们上台表演。
例如二年级课本上有一首《游子吟》,描绘的是母子离别时的情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全诗的中心画面,表现了儿女们对父母的深情,是诗的精神所在。在学唱歌曲后,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设计表演,他们分工合作,有人扮演儿子,有人扮演母亲,有人扮演一些场景,还有人在一边演唱歌曲。月光下儿子在母亲身边聆听着母亲的教诲,母亲在一针一线的给儿子缝着衣服,一针一线都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整个情境设计的非常丰满,一边演唱一边深情的表演,其中的情感表现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很多歌曲都可以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演唱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
六、古诗新编培养创新
如果我们老师对古诗教学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的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能力都会有提高。由于古诗积淀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一个主题的古诗后,对古诗进行分类比较:哪些是绝句?哪些是律诗?哪些用我们现有的旋律能直接吟唱,哪些不能吟唱,还可以做哪些修改?这样可激励学生进行古诗改作,举一反三,进行归类吟诵、吟唱,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小组竞赛:每组每次派一名代表上台演唱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比如:当学生学会了《春晓》、《春游》两首歌曲后,我就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还学过哪些古诗词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能不能背诵一下,和大家进行交流。结果,同学们就跟赛诗会一样,一个比一个踊跃,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着背诵古诗词的乐趣然后我再利用同学们已有知识帮助同学们分析这些古诗词并进行归类之后,再回到音乐上来,想一想:用我们刚学过的歌曲的旋律,能不能把这些古诗词唱出来?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音乐的兴趣也大增。同学们运用“歌词反复”、“修改旋律”等方式创编一首首的古诗词,大家唱得带劲,老师教得轻松。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了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的优美诗、词、曲,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每每徜徉其中,都会有各自种种的感受,而其与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的结合,又显得相得益彰。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感知与创造音乐美和表现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轻松地领悟古诗的魅力,更能让中国古诗这非物质遗产更好的传承。
古典诗词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结合的策略研究
一、厘清二者关联,创新音乐教学形式
古典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打破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固有模式,让学科间相互渗透,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如何将古典诗词同音乐课堂有效结合起来?
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关系,认识到二者的联系所在。古典诗词和古典音乐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代人民就已经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美好希望,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收集的各地民歌,人们把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都唱进歌里,这既是早期的“音乐”,也是早期的诗歌形式。
无论是汉代的乐府诗,还是唐诗宋词,本身都是人们用来吟唱的词本,就如同现代流行音乐的歌词,古典诗词在古代其实是用来“唱”而不是“读”的。教师应当将这些内容教授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理解两者的渊源所在,从内心接受音乐与古典诗词之间的良好联系,这也能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带来帮助。这种音乐史的讲解,能更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变迁路径,使音乐课堂更具深度和底蕴。
这也恰好响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中获取多元化的成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诗歌在古代的多样化应用。如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不同诗歌作品其实就对应不同场合的奏乐。“风”“雅”“颂”中,“风”即“十五国风”,指的是各地的民歌,体现各地人民不同的习俗与精神风貌;“雅”是周王室直辖地区所使用的音乐,又称“正声雅乐”,常用于宫廷宴会或者朝会等场合;“颂”则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通常在祭祀时使用。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学生对《诗经》以及先秦的历史人文都获得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教师对古典音乐的功能和属性和内容掌握。例如,在讲解古典诗词在古代是用来“吟唱”而非“朗读”时,还可以运用具体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可以选择熟悉的一首古诗词和合适的旋律,带着学生把诗词唱出来,让学生张口,在“吟唱”古典诗词的过程中体会诗词的韵律与节拍,亲身效仿古人。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实践性更强,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要求也很高。
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如果不能真正在音乐作品中获得感悟,理解贯通,学习效率就是极为低下的。因此,这种边学边唱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音乐与古典诗词间的联系,生动形象地理解二者的关系,并且,趣味性的形式更容易加深记忆,提升在课堂中的代入感,调动课堂气氛,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咏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朗读一遍《咏鹅》这首诗,使用多媒体将此首诗的吟唱曲调播放一遍,并要求学生小声跟唱。在掌握此首歌的曲调后,可转换成伴奏的形式要求学生试唱。起初有些学生在唱的过程中,还会低头看几次歌词,但慢慢大家都能够熟练唱下来。这样一来,不仅完成了诗词的记忆,也掌握了《咏鹅》这首歌曲的演唱曲调,也认识到吟唱是古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且在曲调变化中,能感受到曲作者所赋予古诗的一番意境,激发对诗中游荡在水中的大白鹅形态上的想象,促进艺术审美能力提升。
二、品读诗歌内涵,理解艺术精神价值
作为古代人民直接的精神反映和思想反映,古典诗词具有丰富的精神价值和人文价值,这也是艺术的不朽价值所在。这就可以将古典诗词的内在含义同音乐课堂充分结合起来,体会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的精神奥义。在漫长的音乐发展史中,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其实都有其蕴意所在。音乐作为文艺作品,它与社会背景、作者的思考分不开,同时也反映着时代精神和人们风貌,养成分析作品含义、品味作品精神价值的习惯,有助于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鉴赏诗词与音乐作品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三个问题:“该作品让我想到了什么?”“我能从中获取什么感悟?”“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带着问题去感受,在欣赏过程中及时思考,从而建立深度的鉴赏思维,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思考作品内涵。完成自主鉴赏后,教师可以点几位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回答完毕后,简单进行点评,再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再次深入研究作品。研究中,教师应注意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等,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打开思考探究思路。
再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梅花》教学中,简介梅花: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瓣五片,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梅花开放在冬季,它不和百花争时光,不与群芳斗艳丽。每到百花凋零,严寒刺骨的冬季,梅花便如婀娜多姿的仙女,悄然飘落在山岭坡间、园林径旁,别有韵致。梅花不惧严寒,由于它独有的这种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教师应引出古诗《梅花》:王安石的《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首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两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魅力。作者王安石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学生通过加深对诗歌内涵的认知和理解,能够体会到古诗与音乐相结合的意境,从而对歌曲的艺术感受更为深入,促使艺术领悟力和鉴赏力得到充分提升。
三、理解诗歌精神,获取音乐作品情感
音乐与其他文艺作品的一个区别之处在于,音乐不仅能通过文字内容来表达情感,它还能通过韵律触动听众的内心,用旋律打动听众。因而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需要感受音乐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内涵。这也是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共通之处,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其他音乐作品,情感表达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元素。好的音乐作品,能激发听众内心共鸣,让听众在鉴赏中为其所触动。好的诗词作品,也应当让读者有所感触。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通过这一共性,实现古典诗词同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唱歌:静夜思》时,学生对《静夜思》都不太陌生,可以先谈谈对该古诗的理解,并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我们离开家乡时,总免不了要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感。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回忆在语文课上学习《静夜思》的感受,还可以在课件中展示《静夜思》的诗歌译文与创作背景等信息,进一步帮助唤醒回忆,链接诗歌知识。铺垫过后,可以用朗诵+钢琴伴奏的形式,用声音来表达这首诗的情绪,将思念之情抒发出来。教师再结合《静夜思》动画,进一步激发、体会思念的情感。或者,直接播放歌曲,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作品《静夜思》中的情感,激发情感共鸣。
在此基础上,再开始歌曲教学。在正式歌唱教学中,教师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情感体验,如在唱到“举头望明月”时,可以仰起头来,做出仰望明月的动作,带动内心想象,而唱到“低头思故乡”一句时,则可以做出低头看地上的月光、默默思念家乡的动作,体会作者心中淡淡的哀愁之情。
四、感受诗歌韵律,培养节奏感
由于古典诗词是作为古代的“流行音乐”而传播的,古人在写作古诗词时通常也是依照现成的曲调进行填词,因此需要注意诗词是否“上口”,要注意诗词的平仄、押韵,使其更易于歌唱。这也使得古典诗词在韵律上会具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说,古典诗词就像现在的“流行音乐”一样,是依照旋律写就的、依照节拍而吟唱的文本。而且,古典诗词在写作上本身也拥有比较成熟的韵律体系,如平水韵、词林正韵等,直至今日,我们在诵读古诗词时也能感受到其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在课堂上,古典诗词往往更侧重于字词含义及诗歌的表达内容等理论知识,教师就可以一边感受古典诗词的节奏特点,一边诵读古典诗词,提升学生诗词欣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渔舟唱晚》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告奋勇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让一位起来展示,等这个学生读完,让其他同学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从中总结出几点注意事项后,再让所有学生齐声朗读。讲解诗歌韵律、平仄规律,并与他们共同探讨更加符合韵律、平仄规律的诵读方法,再诵读,体会正确的断句方法和诗歌朗读的抑扬顿挫。通过这种诵读,节奏感也能得到锻炼。
教师将现代歌曲的歌词同古典诗词同时展示在课件中进行对比,先读一读现代歌曲的歌词,感受现代语言是如何断句、押韵的,读一读古典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在对比吟唱中,他们能感受到不同的断句方法和断句习惯,并从这种差异中充分体会古今语言差异和音乐的历史变迁,进一步打破学生内心对古典诗词的传统认知同音乐间的壁垒,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
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古典诗词同音乐课堂结合起来,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厚重、丰富教学形式变得委婉、多样,有助于加强音乐课堂的底蕴和延展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入古典诗词元素,增强自我创新意识,使二者融合得更加自然,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
【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相关文章:
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04-30
走进“数模”课堂04-30
让生活走进课堂04-29
走进课堂 进入生活 走进新课标 (4)04-28
让真实的“自主”走进课堂04-30
走进古诗词的世界作文05-06
让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心得05-02
润物细无声(让生活走进课堂)04-30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