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3-05-05 03:30:54 诗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天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希望你喜欢。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注释

  ①乐游原:建于汉宣帝时的一处庙苑,即乐游苑,因地势高敞,又称乐游原。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当时长安京城最高处,登临可览全城,为汉唐时一旅游胜地。

  ②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③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登乐游原》翻译

  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登乐游原》赏析

  【赏析一】

  这首诗大概写于晚年,字句通俗易懂:天光向晚,心里有些不舒服,驱车登上古老的乐游原。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已临近黄昏。但浅白的语句,却能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极目远眺,夕阳西下,晚霞似锦,绚丽的霞光静静地染红了天空大地,万物笼罩于淡淡的蔷薇色中,云蒸霞蔚。这一刻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如此灿烂,也如此短暂,黄昏已悄悄临近,一切光彩将要归于黯淡。

  也许诗人仅仅是如实地写出眼前之景,但后人却众说纷纭:有说表现诗人热爱阳光、向往光明;有说象征唐王朝行将衰亡,表现对唐王朝腐朽没落的悲愤;有说 “只是”没有转折意味,这首诗是赞美临近黄昏的夕阳最美丽…… “向往光明”、 “预言一个朝代的没落”是现代人的观念,强加给古人是牵强附会; “只是”有没有转折意味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美好的夕阳临近黄昏会很快消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

  诗人以平白浅近的语言,能唤起读者的诸多想象,本身就是诗作的魅力。不管诗人是有心还是无心,我们读此诗时确实能感受到好景不长久的遗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自然的寻常之景,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感受,并巧妙地表现出来,文字那么浅显,况味又那么悠长,有对自然的热爱,有对生命的无限依恋,有人生暮年,对岁月流逝的无可奈何……短短的诗句,浓缩了沉甸甸的人生沧桑,闪耀着丰厚的生命内蕴与语言张力。此诗语言平易,让人领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

  【赏析二】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诗中写傍晚心情不舒畅,驱车郊游,去乐游原解闷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傍晚登乐游原的原因与目的。原来在傍晚感到心情烦闷,于是产生去长安著名的游乐区散散心解解闷的动机,终于乘车去了。下联紧承上联,这后两句就是写到了乐游原后的所见所感。因为是“向晚”去的,所以看到的自然是晚景。“夕阳”与开头的“向晚”呼应,“无限好”是对乐游原晚景的赞叹,辽阔的原野、金色的夕照、缤纷的晚霞,西望长安,在夕照中,晚岚缭绕,朦胧缥纱,犹如海市蜃楼,奇幻可爱,令人陶醉。但这时天色渐渐昏暗,景色渐渐模糊,于是猛然醒悟,原来这“无限好”的“夕阳”,很快就要消失了,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不禁发出了“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本为消愁而来,结果却是愁更愁。

  这一感叹,使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获得象征意义,至于象征什么,历来众说纷纪,或说是身世之感,或说是时事之叹,或说二者兼而有之。纪昀说:“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管世铭说得更简捷痛快:“消息甚大,为五绝中所未有。”

  《登乐游原》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登乐游原》原文02-28

登乐游原,登乐游原张祜,登乐游原的意思,登乐游原赏析 -诗词大全03-13

李商隐《登乐游原》的诗意01-25

登泰山原文翻译及注释03-02

登幽州台歌翻译及原文06-04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02-28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02-29

登飞来峰原文及翻译02-29

登单于台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大雅·假乐原文翻译及赏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