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改革系列五-政治试题
中考改革系列报道(五)
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记者: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去年,17个国家实验区进行了大胆尝试。从他们的试验来看,这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负责人:2004年,17个有首批初中毕业生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中考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也必须看到,目前,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实验区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确定、评价标准的建立、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数据的统计以及评价结果的使用方面存在很多困惑;综合素质评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尚未建立强有力的关联。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将直接决定着2005年500多个实验区中考改革的效果,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标准如何把握
记者: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一项新事物,实验区在认同这项改革的同时,普遍感到比较难以操作,关键的问题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怎样确定?评价内容的各个方面是否有主次之分?
负责人: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方面应作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这是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当然,实验区在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增减或修改。
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过程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因此,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应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相结合。
记者:有的在六个维度上直接评价,有的在要素上评价,有的尝试在关键表现方面评价,究竟怎样评价比较恰当?
负责人:当然要通过具体行为进行评价,直接给六个维度打等级,主观随意性大,而如果细化为具体行为表现,就比较客观。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也就是说,将一项内容分解成几个侧面,如“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素养的一个方面,而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是其中的一项关键表现。
鉴于2004年的经验,项目组经过大量调研和深入探讨,初步拟定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表现行为评价量表,其内容基本涵盖了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主要方面,这样,实验区可以根据学生在三年中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有评价方式的主观性,使综合素质评价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评价者如何评价
记者:学生综合素质应该由谁来评价,如何评价?
负责人:综合素质主要的评价者是学生本人、同学、教师与家长。一般而言,在较高利害情境下,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不一定采用家长和学生自评的结果。
记者:如何进行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负责人:同学互评,指一个班的学生相互评价。实验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全班互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项目组建议采用全班互评的方式,如果班额较大,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再进行互评,但每一小组的人数不宜低于30人,而且应该进行随机分组。
学生自评是等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表述、自我鉴定、自我评语等。鉴于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利害性,学生自评更多的应是提供素材、尤其是质性材料,而不宜让学生给自己打一个等级,并将此等级经过权重直接纳入评价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评价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培训,讲明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应避免教师或其他人对同学互评进行非正常的干预,避免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并要关注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
记者: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负责人:教师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3-5位教师分别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等独立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并经集体讨论后写出综合性评语;一种是由3-5位教师共同讨论,基于学生成长记录、日常表现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给学生确定各项的评价等级,并经集体讨论写出综合性评语。
教师作为评价者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同和理解,富有责任感,诚实守信并且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对被评价的学生要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就一定对学生有了解,评价工作的组织者尤其要关注评价者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所有评价小组的成员必须任教待评价的学生在一年以上,并将成员向全班公布,如果有1/3的学生不同意则需进行重新选择。第三,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若干方面的表现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于评价的各个环节有恰当的把握,如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听取他人的想法。同时,要在制度上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保障。
记者: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是否需要参与评价?
负责人:有条件的实验区可以在日常评价和期末阶段性评价中组织家长进行评价,要求家长写出一个综合性评语,其他一些对学生发展特别重要的人也可以写出综合评语,但是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因其结果是在高利害情境下运用,所以不宜包括家长等级评价结果。
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
记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如何确定评价的具体指标?有哪些资料可以作为综合素质等级评定的依据?
负责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种“典型行为评价法”,即依据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评价,但这并不是说可以随意想象。其主要依据包括:日常表现、过程性材料(主要是指学生有价值的获奖证书和标志性成果、课程考查成绩、表现性作业和成长记录袋中的其他一些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纪录等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材料。
过程性材料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积累的能够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性材料,可以是学业考试未包括的能整合到评价内容中的各学科平时的关键成绩,如综合实践活动等;可以是一些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性作业,如探究报告等;也可以是学生主要的获奖记录和能力展示作品等。
由于上述材料的种类较多,呈现形式多样,其价值的高低也有所不同。因此,实验区须对这些实证材料进行分析与整合,以有利于从整体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为高中招生对这些材料的利用奠定基础。同时,要特别注意评价资料的选择要考虑教育的导向性,如不宜以各种类型的、自发组织的学科竞赛的获奖记录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防止出现“证书大赛”的倾向。
记者:怎样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负责人:综合素质的评价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要落实到学生的可观察到的日常具体行为、表现上来,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无法也不能进行等级评价。如“维护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等。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学生的日常表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这需要评价者日常的观察和积累。在目前情况下,加强培训、交流与协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得到一致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协商的过程中,每个评价者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大家进一步澄清思路,明确标准,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时,我们提倡在保证每个评价者独立做出判断的基础上,多个评价者要交换信息,避免出现“一言堂”的现象。
第二,将日常表现用作评价依据要非常小心,一定要将其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再作为评价依据,而不能简单将日常片段的记录经过累加和计算直接得出结论。比如,学生给教师倒水是有礼貌的表现,而如果规定学生倒了5次以上水有礼貌的等级是“良”,10次以上是“优”,则可能是不恰当的。换言之,我们认为一个学生有礼貌肯定来自学生的日常表现,但我们很难说出是哪一个具体行为、或者要累计达到多少次才使我们得到这个结论。因此,应从多个渠道获得评价信息,并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进行评价的行为表现应该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典型性、普遍性,能够对该行为进行清晰的描述,并是具体评价者能够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如教师、学生主要评价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
记者:在收集获奖记录与特长表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负责人:2004年,有些实验区根据学生提供相关的证据或者标志性成果的多少作为综合素质等级评定的依据。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这种做法表明实验区在积极寻找一种更为客观的方式来进行评定,学生提供相关证据或者标志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表明学生的特长、体现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强调证书或者标志性成果,可能会出现证书作假现象,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记者:在收集学生成长记录袋中其他一些关键性资料应注意什么问题?
负责人: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收集成长记录袋中的一些关键材料是为了更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需要注意的是,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一定要得到保证,否则可能会根据没有价值或不真实的资料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实验区不但要有依据,还要对这些依据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判断。另外,某一方面的实证性材料提交的份数不宜过多,一般某一方面一至两份就可以,并且在审核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关键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例如,通过一份探究报告分析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与分析能力等。
有条件的实验区应根据不同评价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委员会(例如过程性材料评价委员会、特长表现记录审核委员会、现场测试评价委员会等),进行评价内容的组织。为了发挥成长记录袋中关键性材料的作用,建议实验区在以后工作中,将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为高中录取提供客观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运用
记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怎样计算,各评价等级比例是否需要限定?
负责人:根据以往实验区经验,一般将等级进行赋分,然后再转化成等级。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相同主体内部多位成员对同一学生评价结果的计算,一般采用求和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第二,关于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计算:其一,赋予各评价主体不同的权重进行某方面评价结果的合成。例如有实验区规定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权重分别为0.4、0.6。其二,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的结果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最终由教师评价小组讨论给学生某一方面确定最终等级。实验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
记者:是否需要限定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各等级的比例?
负责人:根据2004年的做法,建议实验区合理地限定“优秀”的比例,但是一定要在听取教师、学生与家长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关于各评定等级的具体比例如何限定,建议通过调研后确定,即如果实验区学校情况相差不远,可以根据优质高中资源确定统一比例;但是如果学校情况相差很大,实验区则需要考虑学校之间的差别,根据督导评价结果等方法,大致确定某类学校的比例,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每一所学校的比例。
记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怎样呈现?
负责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评价等级和综合性评语。
建议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方面分别用等级呈现。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六个维度的评价结果分别为A,A,B,C,A,A(A表示优秀,B表示良好,C表示合格),则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另外,班主任老师或者评价小组成员应根据学生三年来六个方面发展的情况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描述。在写评语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撰写评语的方式,诸如“该生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等套话、空话,要注意对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进行描述,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关键性材料可以直接提交给高中学校作为招生参考,也可以作为等级评价的参考依据,还可以作为学生成长记录袋中一部分。
记者: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在高中招生中运用?
负责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形式上的使用。2004年实验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门槛或入围条件,可以是分项门槛,如4A2B;也可以是总评门槛,如总评为B;
(2)在差额录取中对达到一定学业分数标准的学生不再按照分数排队,以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录取依据;
(3)将综合素质评价总结果或其中的部分项目结果作为降分(破格)录取的依据;
(4)在招生名额分配、免试、推荐与保送、高中录取加试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5)按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对考生进行差额投档,再按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进行择优录取;
(6)按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对考生进行差额投档,再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择优录取。
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评价结果要真正在高中招生中有效运用,必须保证对学生的评价是真实的、有效的。因此,认真选择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切实保证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开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进一步使用?
负责人:(1)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除了作为学生毕业依据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外,还可以对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
(2)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终结性评价容易只看重初中毕业生最后一年的表现,所以不能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也不能使学生不断认识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面,而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找出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建议实验区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4日第4版
【中考改革系列五-政治试题】相关文章: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政治试题07-16
哈尔滨中考大纲改革05-01
豆豆系列笑话(五)04-30
金洲随笔:课堂教学改革要点系列(5)05-01
金洲随笔:课堂教学改革要点系列(9)05-01
金洲随笔:课堂教学改革要点系列(4)05-01
金洲随笔:课堂教学改革要点系列(3)05-01
金洲随笔:课堂教学改革要点系列(10)05-01
谈新课程下中考化学考试的改革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