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高考政治核心内容-政治试题

时间:2021-10-06 12:07:45 政治试题 我要投稿

2005年高考政治核心内容-政治试题

  

2005年高考政治核心内容

2005年高考政治核心内容-政治试题

经济常识(上)

1、  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  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一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价值规律:(1)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价上下波动。

(2)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4、公有制主体地位:(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非公有制:(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2)作用: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增加税收

(3)方针: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2)具体原因: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7、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要素分配

8、市场经济:(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9、国家宏观控:

(1)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1、公司:(1)法定公司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2)股票价格=

         (3)股份制:①股份制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

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的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份掌握在谁手中。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若国家或集体控股,它就是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③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1)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利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4、农业:(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现状:农业基础地位仍比较脆弱(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3)意义: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4)措施:①首要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③增加农业投入

④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5、工业:(1)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主导作用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措施:①着重发展支柱产业(建筑业、机械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6、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7、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职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19、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1)平等自愿原则

                   (2)协商一致的原则

                   (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律规定的原则。

20、社会保障制度:(1)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

                 (2)原则:①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产。

②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2005年高考政治核心内容

经济常识(下)

1、  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

                                               国家行政管理

       扩大再生产                   公共消费   国防

积累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消费               科教文卫事业

社会物资储备                            社会保障

                             个人消费

2、财政作用:(1)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2)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4)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4、财政收入过多的危害性: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必将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5、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6、中国人民银行:(1)性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2)职能:①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③经理国库

④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7、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1)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2)股份制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8、商业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9、商场交易原则:(1)自愿: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2)平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

                (3)公平:市场交易的灵魂和试金石

                (4)诚信: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可以带来效益。

10、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1)从根本上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2)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

 

1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1)提倡适度消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4)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12、消费者的权利:(1)安全权(最主要的权利)  (2)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求偿权  (6)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13、当代世界市场呈现新特点(1)国际商品贸易方式多样化(2)商品结构复杂化

(3)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4)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5)市场竞争激烈化

1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生产国际化   (2)市场国际化   (3)资金国际化

                         (4)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  (5)信息传播国际化

15、对外贸易的内容:(1)对外商品贸易(主导地位)  (2)对外劳务贸易

                   (3)对外技术贸易

16、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1)对等贸易  (2)展卖   (3)加工贸易  (4)补偿贸易

 

 

 

 

 

 

 

 

 

 

 

 

 

 

 

 

 

 

 

哲学常识

一 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注意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⑴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⑵一定的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二 辩证法

1.联系观:

⑴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⑵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发展观:

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⑵发展的原因: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⑶发展的状态:①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方法论:A要坚持适度原则。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

⑷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3.矛盾观: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①原理: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②方法论: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⑵矛盾的特殊性。①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⑶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⑷主次矛盾关系原理。①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⑸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①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的

            ②方法论: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流,不能忽视支流。

三  认识论

1.  认识的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两个条件:⑴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⑵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3.  人们应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4.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活动。

5.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

6.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四 人生观 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1.  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2.  价值观 ⑴标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⑵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

3.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关系:⑴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              

作用。         

⑵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4.  人生价值:

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基本保障、基本标志、可靠标志)

⑵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①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又要看精神贡献。)

②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⑶实现条件:①客观条件: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一定的社会条件。

(同理想) ②主观条件:A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B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

C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⑷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②崇高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③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5.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⑴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⑵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6.  群众路线:⑴原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