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动了谁的奶酪-政治试题
宏观调控动了谁的奶酪
2004年4月,以江苏“铁本”公司违法占地、未批先建、违规贷款等严重违法事件曝光为端,国务院痛下决心狠抓宏观调控。如今,“铁本”事件已过去整整一周年。一年来,我们看到的是各地纷纷表态,要坚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决搞好宏观调控。但是,我们仍可随处感到反对宏观调控的暗流。
谁在反对宏观调控?
自去年宏观调控开始,我们身边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宏观调控要持续多久?发出这一疑问的,既有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也有诸多企业家和专家。之所以有这一问题出现,原因是宏观调控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不得不询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一政策。
那么,宏观调控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多年来,地方政府对于投资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修路建厂要项目,实在没有项目了不是建广场就是扩新区,隐藏在后面的驱动因素是所谓“经营城市”的理念让官员们尝到了甜头。
财政收入增加、政绩上去了等等官面的激励是一方面,而“要想富,上项目”的操作手法也让试图寻租者找到了腐败的机会。对这些政府官员来说,宏观调控一来,起码卖地生财的路子被堵了大半截,能不急么?
有一部分商人多年来干的就是编个项目,套来银行贷款,弄块地就折腾。干好了,正当发家致富;干不好,又能奈我何?所以,项目越大越好,至少可以好好过把富豪的瘾。而宏观调控一来,到哪里去空手套白狼呢?
至于一部分专家,倒不好说宏观调控是否伤及他们。只不过,屁股指挥脑袋的道理大家都懂。
于是,明里暗里,和宏观调控唱反调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少老百姓也被弄得晕晕乎乎,尤其当一些专家把宏观调控和房价上涨等问题联系起来之后,老百姓也得琢磨一下,是不是宏观调控也动了自己的奶酪?
宏观调控到底好不好?
铁本事件一出来,马上就有不同的声音。最多的评价就是,毕竟铁本是在搞一个正当的项目。要是媒体不捅、中央不管,顺利开工后,说不定大家都挺好的。
也有声音说,不就是占点地么,手续不行补上不就行了么,全国哪儿不是这样干的,有多大关系。所以说,“铁本”真的很冤。还有声音说,国外就不搞什么宏观调控,就我们的政府多事。
地方政府自然是哭声一片。宏观调控来了,地方经济怎么发展?项目停了,影响到其他行业怎么办?于是,一边唱着科学发展观,一边继续要项目。这不,发改委的数据说申报的电站装机容量都已经超过了当前的总装机容量了。
专家的各种专业理论更头头是道。诸如“宏观政策能否熨平经济周期”的文章处处可见,而且言必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确实让人感到宏观调控似乎没多大必要。至于研究人员说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国房价上涨的论点,更是直接挑起了民众对宏观调控的反感。
不过,只要有点常识、讲点逻辑,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为什么中国规定了最严格的土地制度?大家都知道是我们的人均可用耕地太少,而且我们的资源利用率极低,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中国将迅速变成无地可耕了。所以刑法才规定了非法占有耕地罪。
但是,由于利益驱动,某些投资者和地方政府共同想办法勇闯土地红线,事后又千方百计找理由补手续。即使查处了,也会因各种认识偏差甚至是干扰而使得刑法规定形同虚设。
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高手们早就跳出了贷点款挥霍一阵的老土作法了。项目越大、银行贷款越多越好。自己虽然投点钱进去,只要项目一运行,搞点关联交易等等就可以轻松地把项目里的钱榨出来。至于项目是否盈利,那就是天晓得了。
所以“铁本”事件暴露了一个真相:银行一直是中国的投资主体。在这种形势下,不搞宏观调控就可能会让老百姓节衣缩食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在这方面,我们已有很多前车之鉴:海南、广西的房地产泡沫之后,蒸发的有多少是银行的钱?银行资金违规入股市又蒸发了多少?银行大区的建立不也是为了不让地方政府用银行的钱堵无底洞么?
在投资体制改革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始终也是投资主体,所以宏观调控在一定意义上是政府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进行调控。那么对于政府的这种调控行为,专家们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虽然经济学有诸多理论,但是每个经济模型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拟合,其中的关键变量一旦不符合预期,整个模型都将失灵。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存在着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局面,同时又走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其特殊性进行研究,真不知道那些现成的模型有什么用。
专家们把宏观调控作为房价高涨的一个病因,纯粹是混淆概念。别的不讨论,只说如果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的“8·31大限”(商业用地协议转让终止的最后期限),仅北京就有多少闲置囤积的土地要被收回。所以说,土地政策把关严其实对房价并无坏处。而且,“8·31大限”的出台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部分。
至于国外没有宏观调控的说法,则纯粹是为反对宏观调控找借口。国外是没有政府宏观调控一说,但是,人家的银行没有我们这么大方;人家的环保等部门比我们牛;人家的地方议会有权决定是否在本地上项目……一句话,人家那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各种利益群体有了一个充分的博弈机制,通过这种微观的博弈达到了经济的宏观平衡。更何况,政府还有诸多金融、税收等政策调控着大局。
将宏观调控进行到底
不管各路高人如何论证,笔者思来想去,只有一个结论: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宏观调控是必须而且要长期进行的。当前的宏观调控,至少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银行必须严管,风险控制必须在首位。姑且不论银行最近暴露的资产流失问题,仅在投资问题上,人民银行必须研究各商业银行间的消息交换和风险控制政策。虽然利率杠杆是调整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但银行业的信贷控制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二是项目审批必须严格。仅拿电力行业来说,可能大家还记得前几年曾经说电力过剩,电力部门鼓励居民多用电,鼓励多用空调、鼓励电采暖。结果没两年,又说电不够用了,又要上电站。
这让人不由想起民间故事里的傻媳妇和面,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只是要记住一点,我们是资源短缺国家,资源的利用率又低下。真要把面团和到太大,到时候就不是上项目能解决的问题了。
三是土地执法必须严。虽说我国执行的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执法的宽松使这一政策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再如此发展下去,不仅是粮食安全问题,更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所以对耕地占用问题,不仅行政执法要严,刑事执法更要严。在影响到城市社会和谐的房价问题上,对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生财的行为,政府更是应该严格执行政策,决不能姑息甚至纵容这些人从土地上牟取暴利。
当然,宏观调控也要防止政策走偏,尤其是要杜绝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方面,关键是要对投资行为进行规范。要融资,自有资金比例必须达到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健全的话,惜贷现象是可以消除的。
总而言之,宏观调控保护的是老百姓的奶酪,我们需要将宏观调控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