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时间:2023-01-17 21:15:35 实践心得 我要投稿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通用13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心得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心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通用13篇)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1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思想。如: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这是因为在企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人要贡献出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那么我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效,那就死定了!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同样的工作,在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不住优秀人才。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专业和科学,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一句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是业绩和成就。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于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维度在于时间。

  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一本优秀的著作哇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有所得在于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在于发现自己的误解与错误,在于能够明确自己未来道路的方向!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2

  前一段时间读了《管理的实践》一书,让我对管理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理解。书中作者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作为企业的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及工作的功能。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就被他书中阐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梦想性、价值观及决定力,构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能够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构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从而建立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的实践》中将管理的资料描述为三部分,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业从企业需要的组织架构上思考,全面诠释了职能分权制和联邦分权制,并且指出在条件可能的状况下,联邦分权制为最优构架,也是责权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构。

  管理管理者从人才的引进、培训、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业员工的管理目的:尽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当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时,企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管理员工和工作指明了决策的过程和分析决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为管理员工和工作做好的决策向导。

  管理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都要同时涉及到管理的三个部分,所以在决策每一个行为时,都要思考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找最影响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绩效的角度来进行。

  企业是社会的公民,服务于并丰富了社会的各种功能,它的目的仅有一个,就是创造顾客。(以前经常听到推销员上非洲卖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个看到当地居民光脚行走而大呼鞋可卖的才具有经营企业的战略眼光)企业的两项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透过他们产生经济成果,而企业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在成本的范畴内。

  企业是社会的丰富机体,仅有当它能够正常新成代谢时,才能在社会中正常生存。而企业的正常生存务必要有足够的利润,这不一样于一般认为的企业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从而使得企业追求生存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

  从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中,自我得到了很多收获,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础,深深的影响了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领悟和发展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实际运用到自我的工作或者是事业中去。

  德鲁克的书,与我从此一生相伴!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3

  《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先生于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学著作,用他自己在序言中所介绍的,他认为“这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并认为“这是那些准备只读一本管理书籍人士的最佳选择”。

  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首先介绍了管理的本质,之后针对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工作这三个企业管理的内容重点介绍了管理的结构,最终归结到“当一名管理者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德鲁克先生在书中强调了“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的主要功能是营销和创新”这样一个观点,这同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比较起来,的确大相径庭。德鲁克先生认为,“利润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约束条件,远远不构成企业存在的目的“。但他同时承认“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才能经营,这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对自己和员工的首要义务”。虽然我还不能充分理解他这一观点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是我很喜欢他的这一说法,因为这让我感受到企业的存在具有了蓬勃的朝气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经济价值。

  彼得·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阐述的另外一个与我日常工作切实相关的内容是企业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他认为“人类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工作,如果不工作,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精神和身体的崩溃瓦解。因此管理层的任务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参与感,唤起他们的工作欲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企业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还过得去的绩效,企业需要员工充分发挥潜能,达成最佳绩效。员工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能有所表现的职务,他需要的工作必须能为他的能力和才华提供最大的发挥空间,给予他最大的机会持续成长和表现卓越”。因此,他主张“员工能做的规划越多,就能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越大的责任,因此生产力也就会越高。如果员工总是听命行事,那么只会对工作造成伤害”。

  彼得·德鲁克先生通过这种角度说明了企业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即让员工在工作中具有更多发挥自己主观能力的机会,并且让员工可以看得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目标之间产生实际的联系,实现企业和员工以及员工的工作之间在工作目标和切身利益上的统一,最终就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发挥的自由空间越大,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也就越大,因而工作能给员工带来的成就感也就越强。由此我想到在团队工作中,作为中层管理者,在指明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之后,我也应该有意识的为自己的团队成员留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团队成员能够有机会和余地规划自己的工作进程,并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努力达成工作成果,进而获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和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就像彼得·德鲁克先生说的“员工对企业的要求,在基本的经济报酬之外,就是自我实现。员工在企业中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提高、地位实现,做完成的工作对企业具有意义,也就是实现了工作成果”。

  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这本《管理的实践》,对于我这样对企业管理实践不深入的人来说稍显枯燥和晦涩,但他朴实的语言以及书中所列举的企业管理的成功案例,的确让我对自己日常工作中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企业管理的过程和片段产生思考并有所启发,尤其重要的是,他的那些理论让我对自己日复一日重复工作背后的意义有了一个更合理的观察和思索的角度,并把自己以前无意识的管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管理实践,在带领团队实现工作目标的同时,也为团队成员和我自己的自我实现做出具体的努力。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4

  管理,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学问,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如何管理好团队是每一位领导所应对的问题。SAGW质保的领导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学习如何打造一个不断进取、主动、协同、创新、高效的质保团队,为使公司发展成为行业领先,供给驱动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保驾护航。

  今日,丁吉哲科与大家分享,他在读到《管理的实践》关于“管理是实务而非理论”时的感悟。后续还将继续分享其他人的研读心得,请大家持续关注。

  “管理是实务而非理论”这是彼得德鲁克在书中阐述的重要观点。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质量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实践中才有真知,钻研中才有真相。

  现阶段我们公司新能源总成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便是传统总成中不常见的缺陷,例如高振福,阶次噪音,啮合异响等。往往这类缺陷在齿轴类零件的精测报告上并无法直观的显示,但为了探求真相,我们组建了专题攻关小组,针对相关缺陷进行了装配互换试验。攻关团队在实践的拆装配对过程中慢慢理出了头绪,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遏制住了缺陷的'蔓延。

  分析质量问题犹如探案,侦探(管理者)必须带着自我的团队如法医(精测室)、技侦(台架工程师)、刑侦(现场质量工程师)等人员,在一线钻研探索,才能找到线索侦破案件。所以质量的管理必须务实,实践中才能真正找到质量缺陷的真相。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5

  本人在网上猎书时,无意中买下了这本《管理的实践》,原本没有对它给予很大的期望,不想刚读过序言部分,就深深的抓住了我的需求,它是如此系统、如此丰富博大,它使我第一次知道了企业经营的目的不在企业本身,而在企业外部,即创造与满足顾客,第一次认清了决策过程的细腻和重要,第一次认清了组织的架构必须服务服从于企业经营策略。同时还深悟有效的管理就是用自我控制的人进行目标管理。

  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企业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早就具有了最有价值资源的称号,但是也是最不好用、最不可预测的资源。德鲁克认为当我们把重点分别放在“资源”或“人”时,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能为企业所使用,然而作为“人”,惟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发挥所长。这是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最大的区别。使员工有成就感,使工作富有成效是对管理者永恒的挑战。管理者不只通过知识、能力和技巧来领导员工,同时也通过远景、勇气、责任感和诚实正直的`品格来领导。品格作为管理者的素质也被提到新的高度,成为根本性问题。

  管理一直被人们称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是实践和应用。坐在家里从书本上学到的只是管理的理论,而只有实践检验了的才能成为管理的才能。

  《管理的实践》中将管理的内容描述为三部分,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业从企业需要的组织架构上考虑,全面诠释了职能分权制和联邦分权制,而且指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联邦分权制为最优构架,也是责权利同位,最有积极性及效果的架构。管理管理者从人才的引进、培训、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业员工的管理目的:尽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当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时,企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管理员工和工作指明了决策的过程和分析决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为管理员工和工作做好的决策向导。

  管理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都要同时涉及到管理的三个部分,因此在决策每一个行为时,都要考虑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找最影响孝最涉及面窄、最有绩效的角度来进行。

  企业是社会的公民,服务于并丰富了社会的各种功能,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创造顾客。(以前经常听到推销员上非洲卖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个看到当地居民光脚行走而大呼鞋可卖的才具有经营企业的战略眼光)企业的两项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通过他们产生经济成果,而企业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在成本的范畴内。

  企业是社会的丰富机体,只有当它能够正常新成代谢时,才能在社会中正常生存。而企业的正常生存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这不同于一般认为的企业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从而使得企业追求生存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

  总之,《管理的实践》从企业的一个目的、两种职能、三个内容、四个阶段、八大领域向我们展示了企业运作的全部,也阐明了企业管理的真涵义,诠释了作为管理者要具备的品格及要锻炼的各个方面,是一本“读则新、又读更新、多读益新”的著作。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6

  最近读了彼得德鲁克大师的著作《管理的实践》,曾被人们与于高度赞扬的、为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的著作,也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益处。这本书写于1954年,那时的中国经济还是一片萧条,这本书不仅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企业家,同样也给当时中国社会的萧条带来希望的阳光。这本著作奠定了德鲁克在现代管理学学术史上的奠基人地位。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这本书中体现到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本书以实际案例的实践为基础,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为主线,提供了管理观念、原则和工具,揭示了管理的本质,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现代所流行的那些所谓的管理思想,比如说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等等之类的都在大师的著作中崭露头角。这样就表明了大师的管理思想才是当今经济社会的主流意识。

  通读这本书之后,发现这本书主要分为三大块:概论、分述、总结。概论以管理之本质入手,阐述了管理世界的角色、职位、职责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趋向。分述也就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而这部分内容又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实例,为我们说明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等等。

  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车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了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以活动分析、决策分析与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企业建立组织结构的要求、选择原则,分析了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第四部分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为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创造颠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一部分是本书的结束语,他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他充分认识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个有责任感,敢于担当,对顾客高度负责的企业更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顾客的认可,因此也能活的长久。

  企业是什么?是盈利能力?还是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活动的检验。企业的主要职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作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的精神和创新。如何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管理工作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或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标准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

  管理企业的过程就是将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而管理企业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鲁克帮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个人和组织的关系,那就是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而员工对组织的要求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却有着非常精辟的总结,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正义,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而公司部门在关注企业的目标过程中,在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两者在辩证统一中发展,缺失了其中的一个部分,企业管理就会面临困难,所以二者缺一不可,这有这样,企业才会更好的发展,才会创造出更大的自身利益。

  《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更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同样也非常注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个词也是来自于德鲁克理论中。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能唤醒企业员工内在的激情与奉献精神。一个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的优点,强调他在这个组织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应该让员工取长补短,以此来协调组织内成员。好的企业文化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和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目的,不在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于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组织具有高绩效,且通过良好的工作绩效给员工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最重要的一点企业文化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这样企业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活力所在,企业才能不断创新,创造社会财富。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德鲁克的评价。一个管理学人才都如此说我,们又何不一读呢?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我想,“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的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的实践》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7

  终于开始下决心读一些管理类的书籍,第一本,就是这本赫赫有名的《管理的实践》,而德鲁克(又名杜拉克)的名头也早有耳闻。公司有一位副总以研究管理学著名,每每谈及一些引用时,都提到德鲁克。这本书的光环太多,管理学的入门经典,成本于1954年,60年过去了,仍依然经久不衰,像穿越了时空的限制,告诉我们经典的魅力。但是在看书时,你依然会觉得它对今天依然有那么多指导意义。于是,每每谈到精彩、精妙之处,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不得不佩服大师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眼光和预见能力。

  于是,在严肃和安静中开始阅读,我得承认我读得很慢,因为要静下心来思考。很多常见的论点、观点在大师笔下上升到了理论。于是禁不住不断地和现在所在的公司对比。《管理的实践》就像一面镜子,来评判每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书中几乎每个论点,都能从我现在的公司里找到正面或反面的例子,于是每每读到这些地方,就像理想和现实的无情对比,让我屏住呼吸去思考,或如获至宝,或扼腕长叹,不断地发现我们企业的管理之谬误弊端,及最终造成的不良后果。管理是一门科学,却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于是它又是弹性的,同样都叫管理,在两个单位可能完全不一样,产生出完全不同的绩效来。

  请跟我来,去对比这些经典管理语句和我在现实中碰到的例子。

  1、 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也许这样的管理才是永续的,在领导层变动时不经过太多震荡的。但想想我们中国常见的企业领导层更替,领导们都喜欢用自己的人,于是产生了“心腹”一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企业本是个人的平台,反倒成了企业成为个人恩惠经经营的载体。

  2、 管理层只能以所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权威。

  说白了,管理层只有在创造了价值,承担了责任才成其为管理层。而我们的现实中,却常见着是对下属的监督、控制,对权力的追逐,其本质是以所谓的职位和管理层来攫取自己的利益。

  3、 管理不仅是被动反应和适应,而是隐含了一种企图塑造经济环境的责任,在经济变动中主动规划、开创和突破难关的责任,以及不断铲除经济环境对企业活动限制的责任。

  建筑行业的承包商在这一使命上的开发明显是低于其他行业的。DB、EPC、PPP等很多承包模式都先是由业主引入和应用的,承包商只能不断地去适应。

  4、如果在面临“经济浪潮”冲击时,企业大刀阔斧地裁掉了训练有素的员工,那么当管理都实然决定要重整旗鼓时,就很难找到替代的人员,或是花很长的时间重新训练人才。

  由于企业改制、人员安置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两年企业人员分流、辞职流失的很多。本来锻炼出来的有海外经验的人才白白流失,其损失是巨大的。在企业所有的资源里,人力资源是最独特的。结果在新接到项目后,又开始临时招人,导致项目组成人员来源复杂、相互不默契,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差,这最后都体现在项目的运作效果上,其教训是深刻的。

  5、管理层的功能和责任永远因其任务来决定,而不是通过雇主的授权来决定。

  管理者层不能用掌权、掌多少权来衡量,可惜在我们这里,恰恰是这样。

  6、组织特质决定了其成员会不断成长,还是停滞不前;会抬头挺胸,顶天立地,还是弯腰驼背,丑态毕露。组织精神卑劣,则产生的管理者也言行粗鄙;组织精神崇高,则能培养卓越的管理人才。

  每一个企业都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的特质,好的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坏的则可以成为中庸者、混日子者、搞关系者的天堂,从而让真正的优秀者失望离去,这样的企业最终也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7、报告和程序应该是填表者的工具,而不能用来衡量他们的绩效。管理者绝对不可根据部属填写报表的品质来评估他的绩效。

  做PPT的技巧、写工作总结的技巧能用来衡量工作绩效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有人慨叹:成绩是汇报、编制出来的,而不是实打实地做出来的。

  8、管理者必须明白他和下属的关系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上对下的监督。

  管理者的.本质,有又多少管理者真正理解到这一层面呢。

  9、对组织精神杀伤力最大的莫过于一味强调员工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长处,不正视员工的能力,只怪罪他们的无能。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当管理者们不断地批评责难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缺点,有没有给员工提供充分发挥长处的组织结构和信息沟通机制。

  10、为了避免过度强调升迁带来的坏处,薪资结构中应该提供特殊表现的奖赏,奖金几乎相当于因为升迁而增加的酬劳。

  对于海外员工的薪酬体系,可以好好思考。

  11、企业不应该完全从内部升迁。内部升迁确实应该是企业的常态,但很重要的是,不要让管理层完全依赖近亲繁殖,结果变得自鸣得意,自我封闭。公司越大,就越需要人的品德也不过分。

  中国人的特色,要用自己的人,要用心腹,要站对队。于是,都爱打清一色,都自我封闭,对企业的伤害太大了。可惜,在太多的企业、组织里,都是这样。

  12、首席执行官越来越依赖这些高度形式化的口头报告来做决策,而这些报告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最少的讨论,让老板点头核准。

  简直就是我们公司当前的针对性写照。

  13、应该尽量多地让管理者扮演商人的角色,发挥经营绩效,而不是充当官僚;应该通过企业绩效和成果来检验管理者,而非借由行政技巧的专业能力的标准来检验。

  我现在的企业基本就是个负面典型。有多么高水平的估价能力、合约能力不是你的绩效,而要看他在市场上投了多少标、中了多少标、预盈多少钱。

  14、最打击员工士气的重情莫过于,管理者像无头苍蝇般瞎忙时,却让员工闲坐在那儿无所事事:无论员工表面上多么庆幸可以领薪水而不做事,在他们的眼里,这充分显现了管理者的无能。

  德鲁克先生是在天上看着海外部么?

  15、只有当员工确实有所成就时,他们才会有成就感,也只有当他们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时,他们才会觉得自己重要。真正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受重视感是奠基于积极、负责地参与有关自己工作和工厂社区管理的决策。

  道出了普通员工的心声。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8

  作为一名习管理学的学生,听到提得最多有关管理”一字的名人就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他对管理所做的研究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称为“现代管理之文”。德鲁克的著作《管理的实践》是第一部把管理涉及到各个领域进行系统性论述的书。

  在书中,德鲁克对管理原则和概念有了清晰的提出,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提出了目标管理(MBD)的概念以及对责任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关于企业管理彼得·德鲁克视“最大限度”理论为一种谬论,他认为利润是经济活动的客观条件,而不是专门的活动。他给企业做了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而谁是顾客?德鲁克认为“顾客即一种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对企业的定义,作者认为企业的唯一职能便是创造客户(价值)以及创新,利润是结果而不是目的。从企业的角度,我们要了解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而现实中,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企业。

  关于企业管理的经理人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相当于其心脏,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团队甚至企业的'能力。作为一个经理人,他必须承担两项特殊任务:懂得挖掘和发挥人力资源中整合的一切力量和在每一个决定和行动中协调眼前和长远的要求。而关于经管理论,则要将有关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假识都要符合实际。

  《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从实践中的总结,给我们带来宝贵经验。当我们身为管理者,无论组织的大小,我们需要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中,在实践中感受,并得到自己的一套管理之道。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9

  经典如同有内涵的女人,它不一定秀色可餐,但肯定会让人百读不厌。《管理的实践》读后几点感悟:

  1、各门学科重要人物的重要著作值得认真学习与研读。

  2、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是一种需要有目标、有理论指导的实践。

  3、管理中规划与执行的通则与概念同样适用于生活。

  4、管理者需要通才教育。

  一、学习无论作为一种技能,还是一种手段,本质上和管理没有什么不同。“管理需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执行,有评估,有改进““管理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创造外部价值“,学习何尝不是如此。

  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在自身之外创造价值,学习也应是一种实践。学习不是闭门造车,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要通过内部的积累创造外部的价值。

  学习也是一门技能。如同管理一样,它也是需要目标,需要计划,需要进度,需要执行,需要反馈,需要评估,需要改进,需要总结。只有这样,你的学习才会更有成效,你的学习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二、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的目的是需要创造价值。而规划与执行是管理中的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三、德鲁克认为,由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质,管理者需要进行通才教育才能胜任。这种看法与查理芒格的“跨学科、多思维学习”不谋而同。掌握各门学科,特别是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建立多种思维框架,这对于管理中的分析、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典只读一遍是不够,关于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这本书,列入自己经典书单名列,日后重点学习与研读。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10

  近日,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的实践》一书。我刚拿到这本书时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半个世纪以前写的管理书籍还能有什么新意和深奥的地方,即使有,也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了。然而,当我仔细阅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肤浅,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对管理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理解。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我就被他书中阐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决定力,构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管理的实践》中将管理的资料描述为三部分,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业从企业需要的组织架构上思考,全面诠释了职能分权制和联邦分权制,而且指出在条件可能的状况下,联邦分权制为最优构架,也是责权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构。管理管理者从人才的引进、培训、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业员工的管理目的:尽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当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时,企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管理员工和工作指明了决策的过程和分析决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为管理员工和工作做好的决策向导。

  管理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都要同时涉及到管理的三个部分,因此在决策每一个行为时,都要思考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找最影响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绩效的角度来进行。企业是社会的`丰富机体,只有当它能够正常新陈代谢时,才能在社会中正常生存。而企业的正常生存务必要有足够的利润,这不同于一般认为的企业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从而使得企业追求生存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

  从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获,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础,深深的影响了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领悟和发展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实际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11

  很久以前陆陆续续看过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一些关于管理的一些阐述和论断,因为一直在基层从事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以专业做指导,身体力行,也未感到管理有何高深莫测,一切按规则行事,视法条为规矩,在基层也深耕十几有年,未有大绩亦未有大过,也算是本着平平淡淡就是真本性来工作和生活。但自从认认真真看过《管理的实践》,改变了对管理的一些看法和认识,所谓无知者无谓,不系统地读一本专业的管理论述,真是连管理的精髓门道都摸不着。

  德鲁克从管理的本质、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的结构、管理员工和工作及当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五个部份系统详细对把理的作为一门“博雅技艺”一一道来,管理他所关切的不仅是知识和根本、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也更关注践行和应用。大师不仅在论述中从对人的关注、对绩效的关注、对自我管理的关注、对基于实践的、跨学科的、终身的学习观念,从对条条框框的论述中提练社会实践案例,让人在枯燥中有一种思考的冲动。

  特别是德鲁克对明日管理者之三课所述:1、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2、要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3必须修习基本素养;让人无法不感慨,穿越了30多年的时间,管理者应关注的仍是一个不变的以人为本的主题,特别是管理者一定要向上看,每日应反思自己:“我应该为组织贡献什么?“真的是每日三省,作为一个长期耕身于基层的管理者,长长看见有多少牢骚满腹者,他们从不每日三省,总是从客观条件来挑理由,按现在的管理理念,这是非常致命的向下看的逻辑;组织的强大、企业的发展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看,都是需要绩效维持其发展和提供组织发展的各项资源消耗,一个不向上看的管理者又如何能带好一个快速发展的团队呢?从此后我看分享德鲁克关于向上看、每日三省的观点将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任何人真的'不要有负面情绪,一定要从客观自我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对于管理,我们不应仅仅是看作一个管理下属的过程,其实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全面的,他更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要修习自己的素养,这个素养不但是业务专业的,还包括心理的、沟通的、哲学的、历史的,总之是能提升自己的,以前总觉得公司给员工提了太多的学习要求,在工作忙忙碌碌之外还要完成额外作业确实有点吃力,但之从看了最最佩的德鲁克之后,我将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他总是有的,而终身不断在提升自己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多大的奖赏,一个专业的、受人尊重的、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不是我们每日表扬的吗?让自己也成为这个模范应该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完成的职业任务和技能。看完了管理的实践还真觉得有些收获,虽说是在压力下完成的,但真的看完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本好的管理学概述,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固有的一些看法,如果你要问我,收获何在,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积极向上的、不断完善自己的基层管理者,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12

  护理管理现代化是整体建设、有序推进的过程。只有提高在全体护士中形成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在思想上重视护理现代化,在实践中注重反馈和调整,才能有效地推进护理管理的现代化。现将我在骨科实践学习到的实施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的感受介绍如下:

  物品的规范化管理:

  骨科患者病种多,病情重,因此,急诊多,大型手术多,护理人员相对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严格按照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物品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病房用物均定点放置,所有药物及用物有标准化基数,每天由专门护士清点并按要求填写及交接。病房所有物品及药物均分类存放于柜内,柜外贴有明显的标签,便于实习生存取。护士长起监控作用,及时督查,通过权力下放,达到全员参与,增强每一位护士的.责任心及彼此的信任感,工作起来更自动自发,更能相互合作,不会因缺少物品而影响工作效率。

  时间的管理:

  在患者多,护理人员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必须合理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在排班时,充分考虑每位护理人员的特点,扬起长避其短,健康宣教、病历书写由责任护士担当,主班护士选择动手能力强、电脑操作熟练地低年资护士担任,同时以满负荷为原则调整各岗位职责。根据科室工作量、护士在位及成员搭配等情况,实行“备班制”,如遇到突发、重大、抢救、特殊事件时,备班护士必须在30分内到达,这样既加强了每班护士的力量,又满足了护士的合理需求及休假。

  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既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又能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对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和增强科室的凝聚力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体系:

  坚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供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对患者采用人性化称谓,每天提供住院费用清单,发放出院复诊联系卡等。护士长平时利用早会加强护士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的思想教育,要求每位护士要以饱满、热情、积极、充满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工作,积极调整心态,使各种护理活动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使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个性话和人性化特征。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良好的服务态度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

  加强医护合作:

  每天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医护纠纷和护患纠纷。比如有些患者往往在分别面对医生和护士时所说的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患者因为“重医轻护”,会把在就诊中产生的矛盾转移给护士,一起查房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类问题,而且可以更快地把患者的基本情况反馈给主治医生,及时、正确的执行医嘱,减少护理差错。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篇13

  开始拜读《管理的实践》是源于王老师的推荐和完成读书报告的目的,但读着读着,我越来越惊讶这本介绍管理学的书竟然是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写成的,里面提到的好多管理的方式方法好像就在我们身边。

  首先,本书是系统的介绍管理的书,不同于我们开得其他更加专攻某一项管理领域的课程,我们在管理工作中的很多困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书中的内容无所不包,同时又写得浅显易懂(翻译的也很好,不像《管理大未来》好多地方的翻译值得推敲),这也是我们读书是常常会产生思想共鸣的原因之一。正如译者在扉页上写的该书是“最棒的一本讲述’管理如何能够复制’的著作”。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管理企业,德鲁克以西尔斯企业发展为例,介绍怎样去管理发展一个企业。使我们知道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而且我们不能单单从利润的角度来定义或解释企业;管理管理者,以福特的衰败为例来说明企业缺乏管理者将是一灾难。因为管理者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源,也是企业最稀有、最昂贵、最脆弱的资源。

  而管理管理者的要求是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要为管理者的职务建立适当的结构;管理员工和工作,分析IBM管理员工和工作的模式,采取合理的薪酬激励并。人力资源是在所有经济资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也是最有希望提高经济效益的资源。三个问题:一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二是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三是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而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由生产者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来决定的,是要从营销的角度、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并最终由顾客来定义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确认顾客要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期望什么,这些是企业高管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高管必须要尽一切努力从顾客那里获得答案,而不是试图猜测顾客的想法。管理必须同时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成果和绩效,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二是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三是外在社会,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其次,如果想提高对管理的认识或提高管理水平,《管理的实践》现在仍然能很好的适用。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无论是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还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记分卡,我们都可以在该书中论述中找到源头。

  最后,

  1、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

  2、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

  3、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或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

  4、如果没有适当的组织原则,管理层级只会不断增加。西方社会最古老、最庞大、也最成功的组织—天主教会,已经充分证明组织真正需要的层级可以减少到什么程度。在教皇和最底层的教区神父之间,其实只有一个层级—主教;

  5、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

  6、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

  7、最徒劳无功的做法是为错误的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

  8、决策的先决条件是先剔除根本无法接受的行动方案。

  时间关系,本次读书没能深入研读,但深感《管理的实践》是本好书,值得再读,三遍四遍亦不为多。当今管理成功的企业中到处可以看到书中提到的管理理念的影子,而书中提到的管理中的缺陷在当今企业中也不乏存在。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绝不可能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的确,管理不是数学公式、物理原理,它没有标准答案,但如何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对管理的准确拿捏的的确确是一门艺术。现在看来,《管理的实践》仍然是修炼这门艺术的最佳书籍。如果有人想快速的了解什么是企业管理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建议他:读《管理的实践》吧。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管理实践的心得03-13

实践管理心得02-08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04-08

读管理的实践的心得10-10

读管理实践读书心得10-10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怎么写09-19

大学生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09-19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体会03-06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体会6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