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时间:2024-08-17 07:02:08 诗词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大全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①明妃:指王昭君。

  ②去:离开

  ③朔漠:北方大沙漠。

  【译文】

  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泉。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赏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拓展阅读: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相关文章:

咏怀,咏怀张籍,咏怀的意思,咏怀赏析 -诗词大全03-13

遣悲怀(三首其三)赏析02-14

咏史(八首其三),咏史(八首其三)左思,咏史(八首其三)的意思,咏史(八首其三)赏析 -诗词大全03-13

咏怀(八十二首之第八首),咏怀(八十二首之第八首)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第八首)的意思,咏怀(八十二首之第八首)赏析 -诗词大全03-13

水调歌头赏析03-17

东亭赏析11-08

秋声赏析08-07

村居赏析09-29

南乡子赏析02-06

沁园春赏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