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

时间:2024-06-11 17:49:50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1

  摘要: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自然、人为两个因素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威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从治理重要性,破坏的原因,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四个方面入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治理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时对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对保障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最受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条件的基础和前提是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的转变、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对农业生产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2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我国地理分布上山地丘陵多、耕地少的情况形成了农业生态环境复杂,易受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将是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普遍,各种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为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追求利益,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使得减少耕地和生态环境恶化,开采矿产资源将导致地表塌陷和大气污染。社会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和国家法律。法律没对农业生态环境做到周密保护。此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片面强调效益已成为政府的追求,忽视了农业环境保护和管理。

  3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响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农业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农业灌溉用水不达标,酸雨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产品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退化植被和土壤侵蚀,不仅导致减少产量,而且还使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资源大大减少,使农业发展速度减慢。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被破坏,就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酸雨污染对土壤、树木和植物腐蚀,并且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平衡,造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恢复时间更长,甚至出现了沙漠化。上述都是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影响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着到破坏,减少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减慢,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国民生产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产生了农业经济危机,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使用污水,过量使用肥料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此外,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土壤中有机物,酸,碱和无机盐等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

  4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有很多因素,应从多个角度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保证农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执法建设。完善农业环境保护体系和法律,加强法制建设,普及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生态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和整改。此外,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并严格执行有关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提高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认识,加强教育。政府对农业生态环境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积极拓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生态农业,宣传和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现在人们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到重视,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滞后于发展,各级政府长期规划中都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都提出具体措施和目标,正在逐步完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管理。并惩治各种农业污染,尤其是对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止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机制,进行监测和风险分析,定期对污染区或土壤监测,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恶化,立即停止污染行为并马上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和破坏。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要实现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零污染,就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工业及服务业发展要扎起农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势互补,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市场的。

  5结语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农业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来源。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对促进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口陶黎新.从农业生态环境演变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口.甘肃农业.20xx,52(05):6一66.

  [2]口柯华,柯元.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口.党政干部论坛.20xx,45(01):32一33.

  [3]口淤嘉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口.云南环境科学.20xx,32(03):45一46.

环境保护论文2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的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房地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预验收质量。本文对房地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预验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规划化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员对房地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预验收的重视。

  关键词:房地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预验收

  1房地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预验收存在的问题

  1.1被验收监测企业的环保意识较差。在现在的很长一段时期,企业普遍没有社会责任感,只以盈利为其根本目的。所以只关心如何提升经济效益,对环保方面的投入却比较欠缺。另外,一些企业没有环保意识,对项目在竣工过程中的环保验收监测不以为然,认为环境影响报告材料都是走形式,对于关系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各项法规和标准都不在乎。所以造成部分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建设环境保护的设施或者消极怠工、敷衍建设。而且一些企业在进行环保验收监测的时候,动歪脑筋,习惯走歪门邪道。在进行环保验收前,对生产负荷进行控制,已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或者稀释污染浓度的现象,让环境保护验收的监测符合要求。但是在验收合格后,确加足马力进行满负荷运行,导致环保验收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1.2环境监管机构存在双重身份。在现代的环境监管机构里,很多机构都扮演着很多角色,比如说环境监管机构需要进行环保验收的监测工作,这就需要遵守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这就说明这个机构具有行政单位的角色;另外建设部门需要向其请求检测,让环评机构利用相关的技术方式做好验收和监测,这样环评机构又有了服务者的角色。在这种服务与管理同时存在的双重身份下,环评机构很难做到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环境检测。

  1.3环保验收监测没有技术支持。在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环保验收监测机构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如果某些检测设备缺乏,只能用传统的实验方式检测,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很难进行精准检测。这样会降低环保验收的权威性。

  2房地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预验收规范化建议

  2.1勇于创新,扩宽监管手段和方法。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创新工作,要丰富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手段和相关的工作方法:首先,要建立健全一些建设项目的动态管理机制,充分依靠一些政府部门建立的环境监管与应急信息系统,利用项目的审批和试运行等环节进行环境的监理和竣工时的环境保护验收。其次,要对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建设一套符合标准的监管制度。并进行有序的市场监管制度,放权于民。最后在一些明显对环境影响不是很大的项目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简化一些验收内容。

  2.2强化监管,全面推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要利用过程监管过程中的检测加强竣工验收时的通过率,从而加快竣工验收的速度,首先要研究一些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其次要进行严格的过程监管,通过环境保护法进行严格监督,让那些竣工验收工作滞后的企业集团进行限批或者是限期整改,最后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把那些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困难的企业通报给银监会等部门,可以利用“绿色信贷”的机制让企业加强环保意识。

  2.3具体污染治理措施。首先,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到房屋的入住率达到或者超过75%以后,要对厨房里烟气集中排放的系统和地下车库的通风排烟系统进行集中检测,判断它们是否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另外,还有注意对排气筒进行采样监测,需要监测的因子很多,主要是油烟和氮的氧化物、非甲烷总烃、二氧化硫,确保这些污染物的排放达标。其次,对于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等到房屋的入住率达到或者超过75%以后,要对可以纳管的工程和项目,针对纳管的管口处进行取样监测;如果一些纳管没有进行自行处理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在附近内河进行排放的,要注意在排污口进行取样监测。需要监测的因子很多,主要是pH值,COD、氮的化合物、BOD、动植物油等等,要和环评报告及其批复的数据进行对比,查看污水排放的值,确保排放是达标的。而且也要关注在住户阳台上的洗衣机的废水是如何排放的,这些污水理论上要和厨房里的废水、洗手间的废水一样,一并纳入到污水收集和处理的系统。其三,对于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根据我国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在工程的边界地带进行取样监测,并查找具有代表性的临路住户和不同的楼层的楼道内或者室内进行专业的噪声监测,查看监测的结果,确保噪音的检测值是达标的。其四,对于固废的防治措施。要查看小区内面的垃圾箱和垃圾的收集点排布是否合理,在垃圾清运的过程中是否有倾倒,处理是否及时,有没有蚊蝇擎生。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居民生活的稳定性与健康性,必须严格控制房地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的验收质量。但是在实际验收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相应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监测技术和环保治理措施来严格控制房地产建设过程中的污染,保证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干净健康。

  参考文献

  [1]范例,胡志锋,梁健.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xx,22(2):5-7.

  [2]曾健华,刘杰.广西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问题和对策建议[J].中国环保产业,20xx(04):67-69.

  [3]梁继荣,陈学玲.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风,20xx,05:174.

环境保护论文3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时代的主体,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三个中心问题。这三个问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何处理,怎样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面对地球资源逐渐减少,部分资源即将枯竭,怎样科学合理地开采资,如何一边开采一边保护资源环境,即保证当代人的发展,又不影响后代人的需要,是当今矿山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矿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包含资源、环境、经济等多种因素。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矿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矿产资源开发的时候,会造成很多问题。大量废物排放,噪声污染,空气环境污染,动植物受到影响,整个地区生态遭到破坏,同时,对资源无节制地开采,资源日益陷入到枯竭的状态。

  一、矿山发展现状

  正确的开采方法是保证矿区实现生产安全未定,效益逐渐提高的主要途径。许多年来,铜镍矿区不断完采取新的开采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有知识懂技术的开采人员,矿山发展稳定,产值不断增加。但也有些矿山在采矿中暴露很多问题,矿山坍塌,滑坡等,不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加造成人员的伤亡。

  1.设计问题。一座矿山在准备开采的时候,首要任务是设计开采的方法,这关系到这个开采过程。地表结构可以直观的看到,但是地质结构却很难把握,同时,同镍矿等有色金属地质复杂,这就给施工设计带来了很多困难。目前的采矿工作步骤复杂,矿床的开采条件,开采设备,工艺技术等等都较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开采设计不能忽视任何一项因素的变化,不然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是开采陷入困境。近几年,我国矿山开采虽然已经采用了先进的设备,但还是会在开采中出现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在开始的时候没有做好开采设计。

  2.管理问题。矿山的承包管理经营在某些方面确实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漏洞,管理松懈,不认真。开采自由化,职工不按照规范操作,不能按期完工等等经常出现在采矿现场。采矿是个比较危险的行业,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不重视管理,员工为了个人利益违规操作,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3.工人素质较差。采矿行业多数是体力劳动,极少的脑力劳动。近年来,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增加,但是工作效率和质量却越来越差。管理制度改革虽然解决了部分困难,但也带来新的问题。井下劳动和地面劳动付出的辛苦是不一样的,面临的危险也是不一样的,工资必须有差别。但是很多企业在改革后这个工资档次没有拉开,很多工人不愿去井下工作。企业招工只能在偏僻,较困难地区进行。这里的人员大都没受过教育,个人素质较差,机器操作也不会,常常给工作带来不便[1]。

  二、科技进步推进矿山发展

  1.技术革新。开采是一项技术工作,从开采机器到操作,都需要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才能带来技术创新。企业的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对新科技的开发运用,加重研发资金比重。在保证井下工人安全,提高开采速度方面不断创新。

  2.提高重视。矿山开采企业领导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那科技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3.科技进步,绿色开采。在矿区开采过程中,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破坏。开采产生的扬尘,对地质结构,地表生物的破坏,对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等等。企业要不断研发新的开采科技,避免或减少资源环境的破坏。

  三、采矿区资源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于把资源消耗、环境恶化、文化破坏和社会不稳定降低到最小限度,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的效果;为了改变对自然资源的高消耗重污染破坏、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纠正和制止“有水快流”的口号,这个口号片面强调 “快”,勿视环境效益,缺乏保护意识;对矿区或矿点不实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合理利用和科学论证的工作,大搞“一哄而起”的遍地开花,对矿产资源采取掠夺式开采;由于乱挖乱采,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灾害加剧,工伤事故多发的后果,对子孙后代造成危害。

  2.加强矿区的社会管理。给矿区的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在矿区存在有偷盗、哄抢国有企业矿产品、设备设施,强用国有企业水电的混乱现象,甚至个别暴发的矿霸骚扰矿区、横行乡里;这种混乱局面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也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3.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依法处置破坏、浪费矿产资源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克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坚决取缔违法开采,有效遏制乱采滥挖。

  4.理顺矿产品的价格,制定执行有利于矿区发展的价格政策。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有39 种均不同程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今后随着各种资源供需缺口愈来愈大,提高资源价格势在必行。尊重价值规律,运用价值手段,减少国家对矿产原料产品财政补贴,以增加资源供给量,同时迫使加工产品节约挖潜,抑制资源的消耗量。

  5.积极通过国际贸易,换取我国稀缺资源。增加附加价值高的矿产加工品的出口,代替矿产资源原料的出口。对我国迫切需要的部分资源,争取在国外投资建立原料基地。

  6.提高金属二次利用率,寻找紧缺资源的代用品,减轻采矿的压力。综合利用金属边角料和“废品”、废旧金属物质是“开发第二矿藏”,这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

  7.重视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全体劳动人员的素质,这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清洁生产的技术保障;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到实处,这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四、总结

  矿山的开采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自然资源可以提供更好的开采条件,开采过程中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4

  摘要:我国农业属于资源制约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近年来,国家着重普及保护环境的常识,保护环境的工作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着,保护农业环境工作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我国农业环境问题频发,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了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挑战。基于这个问题,笔者对农业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构建生态农业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和想法,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农业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我国实现小康和逐步走向富裕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护农业环境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工作,保护农业环境也就相当于保护农业生产力,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环境的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也较少,而且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的农业种植不合理。因为土地少,很多农村地区过度追求农业的产量以及耕地的数量,造成现有土地被施入大量的肥料,造成土地化学污染及板结,有的地区大肆进行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这些都导致我国农村土地无法实现可持续种植的良好效果,造成农业面源性污染。目前,从我国农村土地受到面源污染的角度来看,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农业种植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且使用的这些产品多是在国际上不允许使用,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农田平均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化学肥料使用量是发达国家的三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蔬菜里,九成以上都有农药残留,四成以上农药残留超标,在我国农村有一多半的自然水源被污染。

  二、农业环境保护的含义

  农业通常人们都会认为是与农作物有关的,但是农业不仅仅单纯为人们提供食品,还要保证食品安全的问题,而且农业与环境相互协调,在维护国家的资源环境方面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自然物质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使用化肥农药这些化学物质,不但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而且种出的作物也达到了高效率、高产量、高营养的要求。

  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建设,特别是省柴灶、沼气、太阳能等技术的大量推广利用,不但有利于净化环境,而且可以使农村能源短缺矛盾得到缓解,为绿化植物增加有机肥料。

  (2)耕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扭转耕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需要强化了土地资源管理,建立了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损失补偿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3)加强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工作,做好城乡工业布局规划,改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防止新污染的发生,加强对生活垃圾的治理,应积极探寻除填埋、焚烧以及露天堆放之外的垃圾处理做法。

  (4)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控制水环境污染,增强人们节约用水意识,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环境。

  2.加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农业环境

  要加快农业法制建设,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护农,依法兴农,提高依法管理农业环境的水平。

  (1)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目前从事农业环保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来自非农业环保专业,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在岗人员培训,以适应工作需要。

  (2)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网络,迅速改变目前农业环境监测人员少、手段弱、设备不足、无经费难以开展工作的状况,依法认真抓好农业环境管理工作。

  (3)抓紧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知法、懂法,能运用法律保护农业环境,能自觉同破坏农业环境现象做斗争。

  (4)要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全力支持农业环保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依法查处破坏农业环境行为。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不到50%,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0%左右,氮肥利用率仅为35%,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17%左右。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有利于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我国可以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品种资源等,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逐步转变片面追求农业生产量的传统观念,从而缓解生态环境被不断污染和破坏的现状,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不当利用造成的',所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是加强宣传教育。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提高人们的认识和觉悟,广泛深入宣传《环保法》、《土地法》、《森林法》等法律,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环境法制观念。使公众能把环保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特别是政府官员、环保干部,不仅要做学习环保知识、普及环保知识的带头人,而且要真抓实干,倾听群众呼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包括农业生态环境)落实到各项具体的工作和行动中去,不断提高决策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的发展受生态环境的制约。现如今,环境被破坏的程度越来越深,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有效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应该从本文提到的上述方面着重考虑,加大多方面的保护力度,充分重视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陆旭蕾.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J].现代农业科技,20xx,(09).

  [2]李锦顺.城乡社会断裂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xx,(2):28-32.

环境保护论文5

  一、浅析当下我国电力系统防灾及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到了全面的发展的阶段,对电网系统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随着电力运行事故不断频发,给电网系统运行安全敲响了警钟,本文将对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防灾及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1自然灾害对电力运行安全的影响

  众所周知,当面临一些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如高温、寒流、冰雹、暴雪等天气情况时,电力系统的运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运行稳定性降低,甚至造成电力中断等情况。同时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增加了电力灾害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电力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增加了异常天气状况下电力灾害发生的几率。而通过对电力安全以往防御措施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经验分析发现,提高电网设备质量和气象播报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安全防灾措施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电网系统的不利影响。

  1.2电力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多年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中主体是煤炭,其中燃煤二氧化硫占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而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一定的环保技术应用,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降低,但是酸雨区域的范围却没有明显缩少,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这种现象发生主要原因是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另外颗粒物也是燃煤电厂排放的污染物之一。最近几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的PM2.5超出正常范围值,甚至部分地区PM2.5经常会发生“爆表”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与环境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燃煤电厂排放物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主要因素之一。

  二、探讨电力安全防灾机制的建立及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1、建立健全电力安全防灾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降低各种灾害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电厂应当建立健全电力安全防災机制。首先,建立电力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对电厂而言,完善的电力安全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电厂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建设管理指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和灾害评估系统等,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并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电厂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水平,提高对灾害的应变能力,为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础。另外电厂的技术人员还应当对每次的电力事故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电网运行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这因为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其次,建立管理机制。电厂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防灾减灾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管理机制的建立对降低灾害对电力运行的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第一,预警机制。预警机制的建立对提高电力灾害预测的准确性以及防御措施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电力系统和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测,一旦发生电力事故,可以及时进行数据信息的反馈,降低了电力灾害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第二,防范机制。电厂在日常工作进行过程中应当定期召开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学习相关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防灾意识,为降低电力灾害发生的概率提供基础。

  2、运用先进环境保护技术,降低电力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硫污染一直是燃煤电厂主要的环境污染源,我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用于改善电厂生产设备,如高效烟气脱硫、除尘、脱销设备的安装及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二氧化硫、烟尘以及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而降低了电力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我国大部分电厂使用的多为常规小电机组,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方保护主义、电力供求矛盾等影响导致这些小电机组仍旧在使用,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各地区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机组设备,如超超临界机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机组等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另外还应当将一些污染大、耗能高的小机组进行关闭处理,因地制宜,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一些新型洁净能源的研究和利用力度,为从根源上解决电力生产污染问题提供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电力安全防灾和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电力企业研究的重点问题,各电力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电力设备,降低电力灾害发生的概率,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环境保护论文6

  摘要:本文从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及主要手段入手,从促进环境保护、制定环境标准、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四方面论述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基于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就如何加强环境监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参考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重要性

  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和破坏能力呈现出“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饱尝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越来越突出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和担忧,树立生态理念、加强环境监测、注重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吁和心声。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很有必要加强环境监测重要性知识方面的宣传、研究和探讨。

  1环境监测的概述

  1.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影响和可能影响人类以及动植物生存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代表值进行监视性调查、测定,从而掌握、研究、确定和预测环境受污染、受破坏等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行为和过程。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两种。

  1.2环境监测的内容及主要手段

  环境监测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规范和完善的,因此不同时代的环境监测内容也不尽相同。就当前来看,环境监测是包含“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等多环节的信息获取过程,它一般包括背景调查、方案确定、布点优化、现场采样、样品运送、试验检测、结果分析、数据收集、综合评估等环节和内容。环节监测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有三种:一是分光光度发、重量法等化学手段和方法,二是用于声、光等监测的物理手段和方法,三是主要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生物群体影响的生物手段和方法。

  1.3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环境监测对象包括水体、空气、土壤、生物、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性客体,监测手段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性方法,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时需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和情况;二是连续性,根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时空分布特点,环境监测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够获得数据,揭示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因而环境监测呈现出时空上的连续性;三是追踪性,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环境监测不能是临时性的,而是需要建立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从而实现跟踪监督和有效监测。

  2环境监测对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1环境监测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因子、环境变化情况、环境影响过程进行科学检测和动态监督的活动。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有力支撑。针对前些年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发展而推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破坏日益突出等问题,就迫切需要运用环境监测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2.2环境监测是制定环境标准的重要前提

  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环标准来降低和遏制人们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制定科学的环境标准,首先就需要对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整体情况和发展态势有个全面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支撑。

  2.3环境监测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推动生态文面建设、建成美丽中国,都对我国现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监测是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标尺”,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着基础和阵地地位。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程度,将直接影响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环境监测水平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3加强环境监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思考

  3.1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

  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经费是保障。当前,一些地方由于环境监测经费落实不到位、保障不充分,导致环境监测设备更新不及时,监测技术应用不高,从而大大影响了环境监测水平。因此,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首先需要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调整。

  3.2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环境监测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有效支撑。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和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结合环境保护理论和环境监测实践,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研究、开发和创新,不断建立完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体系,稳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质量。

  3.3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点多面广、人员配备不足的现状,一方面要注重从优秀的大学生中引进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提高环境监测领域的人才素养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更新,确保环境监测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仪器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研究能力。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环境监测网络运行机制改革并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对于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权威性、全局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科学环境监测,助力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努力把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风险和范围降至最低,这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重要任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环境监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

  参考文献

  [1]万莲.浅谈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8:164.

环境保护论文7

  1广西水库水源工程环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1.1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广西水库水源工程大多位于山区,山多、坡多、平地少,山大坡陡,地形破碎,切割沟壑深。工程实施时,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进行大量的土石方挖填,致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地面组成物质及地形地貌受到扰动。加上广西雨量充沛,并且降雨集中,强度大,冲刷力强,极易产生水土流失。从以往的水库工程来看,一些工程在施工时不注意对开挖面、填筑面、料场、渣场的防护,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产生了较大的水土流失,对下游河道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1.2库区环境保护力度不够,水体受影响

  由于水库建设占用土地,库区移民为改善生活条件,大规模兴建房屋、道路,种植经济林等,导致库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工林面积比重增大,树种单一,森林质量降低,并形成大面积的坡耕地,又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在桂西部分流域,石漠化还十分严重。由于工程建设以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对水库运行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影响。(1)由于库区水源涵养林面积减少,森林质量降低,水源涵养功能减弱,上游流量及洪水过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旱季水量锐减,雨季洪水暴涨暴落,局部区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多发,水土流失加剧,水库淤积问题严重。(2)水体富营养化及水质恶化。水库建设使河道型水面、流动型水体转变为宽阔型水面、相对静止的水体。库区水位抬高、流速减缓、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减弱,库区局部水域水质有变差的可能。水库蓄水后,因水位提高而淹没大量农田和土地使有机质和无机盐增加,营养物质蓄积逐步引起富营养化。而上游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染物、规模水产养殖、部分矿业开发以及水土流失携带的污染物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并且可能使水质恶化。

  1.3下泄流量不足,下游受影响

  很多水库往往只追求经济效益和供水效益,没有建设专门的生态泄流措施,或者建有泄流措施但运行时没有向下游放水,水库下游很多由常年有水变成季节性河流,不能满足下游生态流量需求以及河道外用水需求,致使下游河道干枯或萎缩,不能维持原有的河流形态,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水生生态,首先是大坝建设阻隔了水生生物上下游迁徙活动的条件,河流生态系统破碎;其次是下游下泄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断流,原有天然径流和水文条件被破坏,生物和营养元素交流的河流廊道功能降低或消失,原有物种生活栖息地被破坏,水生生物种类及数量受到较大影响。

  2水库水源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保护对策

  2.1科学选址,合理避让

  工程坝址和规模确定了影响的位置及范围。在工程的选址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坝址及库区的环境特征,并与当地土地利用、区域(流域)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协调,保证水源工程与相关规划的保护目标一致性。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环境敏感点。在区域没有其他替代水源、且对饮水人口进行生态移民难以实施,工程确实需要涉及特殊敏感点的情况下,将通过工程方案优化、经过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开展规划项目与敏感点的专题研究论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证合理水量,尽量减轻对敏感点的影响。

  2.2控制引水规模,保障生态用水

  不同河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因此,在确定水库规模以及引水规模时,必须进行全面分析,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新的水源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首先保障下游合理的生态环境用水以及河道外用水,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实现供水和环境的双赢。确定合理的下泄流量是关键。应根据下游用水需求综合考虑下泄流量,一般条件下,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0%是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小流量,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30%能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较好的栖息地条件。比如在下游有重要鱼类的,应预留人工模拟自然水文条件的水量,保障重要鱼类的生存、产卵等环境。

  2.3工程运行环境保护建设

  2.3.1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依法管理

  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建议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地质特征、水动力特性、水域污染类型、污染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水区分布、水源地规模、水量需求等,在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划定合理的水源保护区。并按照不同水域特点及当地具体条件拟定合理的保护目标,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进行特殊保护,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区范围不宜无限制扩大化。

  2.3.2建设水源涵养林,实施生态补偿

  水源林是维持流域生态平衡以及河水长流的根本保证,要保持库区来水相对稳定,水质满足要求,必须开展库区水源林保护和建设力度。根据水源保护区条件,确定合理的水源林建设目标。合理利用生态景观优势和生物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人口转移,降低人口对土地的需求及压力。以天然林为主,加强封山育林,适度人工修复及退耕还林还草,严禁陡坡垦殖和过度放牧,严禁乱砍滥伐树木。以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促进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的建设,逐渐形成库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强保土蓄水能力,保障水源地水量。另外还可以利用拦沙坝、淤地坝等措施控制和减少入库泥沙以及污染物,保护水质。探索水源林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小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产业结构,合理确定生态补偿原则及标准。建议“谁受益,谁补偿”,由政府补贴以及供水补偿相结合,并引导农民适度发展商品林。对实施水源林建设的小流域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相应法规,使库区生态补偿法制化、规范化,并建立监督机制,形成促进流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3.3政策帮扶,控制面源污染

  结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开展政策帮扶或者点对点帮扶,治理库区污染源。以行业部门或主管部门为主导,通过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或者通过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开展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程,引导家禽养殖,结合农村改圈(改变草食动物舍饲圈养)推行清洁养殖。点对点引导农民由从事农业向从事非农业转移,开展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调整种植结构,改变耕作方式,启动高效灌溉及节水技术。坚持科学施肥,建立特色林果业,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等。

  2.3.4政府监督,全民参与

  健全水源地及全流域监督管理体系,落实环境保护资金,明确责任人,制定实施、检查、验收相关办法及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保证河流生态用水量,对于生态敏感期和敏感区,充分利用水库的调节能力提高枯水期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用水需求。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控制取用总水量,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建立健全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控制,严厉打击破坏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库区生态及水源地保护的宣传教育。积极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调动广大群众和民间团体参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开发保护监督。

  3结语

  广西山多地少,水资源时空分配差异巨大,水源问题严重影响供水安全,并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库水源工程建设势在必行。为了缓解工程建设运行带来的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工程建设理念,以水资源保护为前提,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改变用水方式,全过程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环境稳定,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8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构成,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在过去社会群众虽然付出了较多努力去改善生态环境,但其效果具有局限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演进,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给城乡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势必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

  而“反规划”(Anti-planning)概念正是在中国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提出的城镇建设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笔者认为,如果未来城乡规划适度采用“反规划”途径,将会对城乡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对“反规划”理论进行解读

  伴随现今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反规划”的理论表现得集为明显。扩张了城市化的榭莫以及加速发展城市内部的工业,进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恶化,间接降低了社会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在该城市化的北京驱使下,社会群众逐渐提升了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环境实现持续性的良性发展m。

  1.1研究“反规划”理论具有的价值

  实施规划的旨意不仅要对建造部分进行规划,还需设法预留好非建设区域的空地面积。“反规划”实际是实现景观规划的主要途径,强调控制为进行建设的区域并对空间进行规划的策略。在区域建设的尺度上还强调了对非建设区域实施的规划,对生态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以此形成高效、安全的城市环境并满足社会群众对规划的需求,对景观实施生态化布局。在人口逐渐增加的城市化发展中,环境保护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其反规划的理论有效控制了城市建设的规划工作,能够根据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实施适宜性的设计及规划,以便在经济方面、环境保护方面达成协调与统一的发展规划。

  从思维的具体方式上进行分析,此理论重在强调规划过程的.逆向性,并优化了传统规划的思维模式,体现规划的思维具有辩证性、反思性以及可逆性。因此,该理论打破常规的规划行为,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性发展的依据。

  1.2“反规划”理论在城乡规划中的含义

  将“反规划”理论应用在现今城乡发展的规划中,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实现城乡建设在空间上的规划,其反思如下:(1)对城乡实施传统规划下存在的众多问题、挑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多年以来所贯彻的城乡发展规划问题进行反思;(2)对城乡建设的具体形态、城乡区域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3)逆向式规划策略只要通过明确环境容量的合理性、生态设施的系统性等作为落实规划的重要前提,将区域发展、资源的持续性使用作为建设的基础目标,进而对城乡规划发展进行深入性思考;(4)对“反规划”造成的强制性、不平衡区域发展成果反思,形成低水平的城乡发展现状,进而界定了城市在区域发展上具有空间性形态,即富规划、穷建设的思想避免出现盲目性的城乡建设。

  2.传统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2.1存在问题

  2.1.1缺乏系统的操作体系

  城乡规划在工程方面具有系统性、复杂性,要求城乡管理、服务等部门间进行有效性协调与配合。但在实际落实中,多数地区领导部门对下设部门实施的管控、协调缺乏了权利性职能,沟通的缺乏难以实现建设资源的共享气致使城乡建设出现交稿的重复率,浪费、破坏了生态有限的资源,难以发挥建设成果的有效性作用。

  2.1.2规划的无序与滞后严重

  传统规划下的城乡建设遵循调查、分析、规划等程序,经常将建设什么样的城乡项目作为首要考虑问题131。但从该方面人手比较容易形成规划的误区,缩小了建设的范围,严重脱离了规划的轨道。其烟囱林立问题也比较严重,令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在规划方面呈现被动性、滞后性,在明确建设项目以后实施的规划属于专项规划。

  2.2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实现转型的特殊时间节点上,政府机构由于缺失公共性服务的职能,致使对干部实施考核的机制过于注重招商引资、

  GDP增长值,尤其是部分小城镇急于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将经济效益作为选择产业的唯一标准,导致有利益性的城乡建设局面。在现阶段看城镇产业的发展模式、规模,都处于利益优先的不良局势。以长远目光来看城乡规划,都为了吸引投资商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进而进行毫无秩序的城乡建设。在这种权利与利益的驱使之下,众多规划设计单位在此轮圈地狂潮中陷人推波助澜的困局。

  3.新型城背景下解境保护问题

  对于传统的城乡规划来讲’其大量注重对城市用地紧缺的解决方面。这就导致獅職了酬躯糊扩滕删,造成了城市边缘舰15姓态職翻破坏。侧着最近几年城軸獅频发的情况出现,城市周边地区湿地的储水能力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传统的城乡规划将城市规划同农村规划相区分,环1^1境保护重视城市而忽略乡村的情况严重。主要包含两方面问题:

  (1)分布在农村的企业所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工矿污染及城市--污染也逐步向农村转移;

  (2)城市垃圾对乡村环境也造成了污染。

  一些城市将生活垃圾堆放到周边乡村地区,污染了农村的土壤及水源,而污染的土壤及水源所种植出的农作物,同样污染了城市的饭菜。

  此外,过度无序的城镇开发建设严重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肌理与乡土文脉无法延续。该种措施的实施制约了经济实现持续性发展,进行形成无法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环境保护论文9

  0 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为了世界繁荣、稳定和和平发展做出的一个共同选择,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当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发展缓慢,面临着诸多威胁,如生物多样性遭遇破坏、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以及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短缺等,相关部门必须要清除这些威胁因素,落实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1 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1.1 生物多样性遭遇破坏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不断的破坏,地球上很多物种在不断消失,而且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未来几十年,我国将会有更多的物种遭遇灭绝。多样性的生物是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和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物种逐渐走向灭绝,将会给地球带来世界性的灾难,这对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1].

  1.2 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

  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等,还有一些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挥发物,导致目前我国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3 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淡水资源存在短缺的问题,我国有很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水污染问题,很多企业为了生产和发展,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向河流中排放,导致河流中的淡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4 土地面积的退化和土地资源荒漠化

  由于一些物理现象如水涝和沉陷、化学现象如污染以及盐化、还有风蚀和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土地面积在不断退化。除此之外,还有土地的沙漠化问题,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上亿人口受到了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土地面积退化和土地资源荒漠化让中国的粮食生产量大大减少,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进行保护

  2.1 实施自然生态保护战略

  自然生态保护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 加大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全国人民生态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全民的自觉性。2. 引入科技技术,加强对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研究[2].3. 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行政规章以及法律法规,并且将这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各个地区的责任部门和组织机构。

  2.2 实施环境污染防护和治理战略

  环境污染防护和治理战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1)改变传统的污染治理方法。我国传统污染治理强调末端治理,这种末端治理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是在我国的污染治理上并不适用,我国使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污染,产生了很多的弊端,例如,在污染物的处理方面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并且还要消耗很多的物料和能源,其次,我国的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根深蒂固,如湖泊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以及土地污染,这些环境污染问题要想彻底解决是不可能的[3].因此,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人员首先的转变治理观点,可以从污染产生的源头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杜绝污染产生,还节约了治理成本。(2)对现存的相关规章和法律进行修订。有效的'规章和法律法规能够推动污染的预防,而错误的规章以及法律发挥会阻碍污染的预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很多与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污染防治,因此,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应当对这些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通过加强国家的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成功治理污染的案例,从中吸取教训,再根据我国当前的污染现状制定出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3)鼓励环保部门参与到污染的预防之中。污染问题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尤其是环保部门,如果污染防治部门能够和环保部门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污染的防治效率,还能降低污染的防治成本。污染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研究和制定离不开环保局,如执法监督、检查许可、制定标准、污染防治指导以及审批等,如果污染防治部门能够和环保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污染防治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实施预防技术的革新计划和预防信息社会化。预防技术的革新能够对污染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是技术援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污染预防信息的社会化推动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污染预防之中,如公共团体、地方当局和地方团体等,既起到了监督作用,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为了世界繁荣、稳定和和平发展做出的一个共同选择,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污染问题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威胁。笔者站在一个高中生的角度,通过本文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仕兵 , 赵定涛 . 环境污染约束条件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内生增长模型 [J]. 预测 . 20xx(01):09-11.

  [2] 刘炳江 , 张轶玲 . 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xx(02):10-13.

  [3] 彭水军 , 包群 . 环境污染、内生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20xx(09):07-10.

环境保护论文10

  针对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农村环境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针对性的整治和优化,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对我们贯彻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几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化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加强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恶劣的影响

  1.水体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水质恶化严重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导致农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导致农作物有毒物质富集,降低农产品质量,甚至完全丧失使用价值;导致渔业受损等。

  2.农村生活垃圾成为新的污染源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范围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新的污染源,这些污染物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和管理不善而大部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而是随意堆放在田边地头、道路两旁、或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其中快餐盒、塑料、废旧电池、玻璃等不可降解物数量多,难分解,且危害周期长,往往会借助自然循环的路径直接威胁着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存环境。

  3.乡镇企业和小家庭作坊污染严重

  近几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它们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对农村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 4.畜禽养殖等农业活动的废弃物污染日益加重且综合利用率低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水以及残留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膜等生产废弃物大量增加却得不到有效地处理,成为我国农村新的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排放污水污染浓度极高,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还会造成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蔓延。另外,许多农民将不经发酵处理的粪便直接施于土壤作肥料,造成许多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对土壤和农作物形成污染,甚至再通过水和农作物危害人身健康。

  二、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把农村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和生态文化推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战略内容,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该规划应对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行动纲领、经费筹措、效果评估等作出具体说明。培训工作要首先从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开始。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也要认真组织、主动参与、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理论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生活废物处置和利用技术,发掘典型事例、组织案例讨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2.要让农村居民认识到目前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让城市居民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是与城市利益息息相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政府、科研部门组织更加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大力培育以保护农村环境为目标的非政府组织,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其他国家保护农村环境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地方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农村居民的环境权益,重视农村的环境问题,在对政府城市环境质量考核时,也要考核辖区内的农村环境质量,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政府应当调整资源配置,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加大农村的环境保护投入。

  3.要建立新的污染控制模式

  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更要建立新的污染控制模式,这种模式要适合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特点,并且必须是源头控制模式。在农业环保政策上,要由政府管制性政策向引导性政策转变,而不能像目前管理工业污染那样主要靠管制如排污收费、罚款、审批等措施。应当从宣传上发动、财政上投入、经济上靠市场引导的方式帮助农村改善生产与生活环境,引导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走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

  4.创建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农村环境管理制度

  首先,根据目前农村环境立法现状,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集各界意见,全面建设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应当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机构,依据农村环保基本法和环保管理体制,明确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林业、水利、渔业水产等部门的各自责任,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或者成立一个综合农村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农村环保建设进行统一部署、管理、指挥、协调,各省、市、县级以至乡镇政府设置专门农村环保机构,在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下开展工作。

  5.要持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法制意识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农村面源污染方面没有法律约束或者引导,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农民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无所知,而知道的也只是了解自己有不受工业污染危害权利,多数人将农村面源环境污染视为平常事,认识不到其危害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宣传。各级政府各种媒体应当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宣传活动,使农村环保知识进村、进户、到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农村各级政府、工商企业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应当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充分发挥法律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预防作用、救济作用、惩治作用,使法律成为“绿色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的保护神。

环境保护论文11

  摘要:由于近些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极大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由于高校的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从各个层面着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让高校校园更加美丽。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环境保护;几点思考

  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良好的环保状况。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现在做好环保工作可以为将来我们的子孙谋求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问题应该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我国人民也必须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作用,促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此外,通过环境保护这一国策可以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制度。通过这项国策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得到保障,我国高等院校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用这一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一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前提。环保工作对于建设美好高等院校意义重大。环保意识指的是高校环保工作者对于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保证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与生态规律相符。同时生态规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面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是一种必然要求。根据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自身条件,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非常严重,这对高校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高校环保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比较高,就会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治理和改造工作,这样会使高校校园更加干净,优雅。相对于工厂而言,高校主要从事于科研和教学等工作。虽然高校工作比较“特殊”,但是高校管理者不能忽视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实验室,生活设施和医疗装置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物。这些废弃物会通过大气,水和土壤给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高校环保工作者必须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如果环保工作者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生产劳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教师,领导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一种必须树立的意识。我国的繁荣和昌盛需要依靠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培养人才需要依靠教育的力量。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门的高级人才。时代的进步需要人们站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角度思考问题,防止急功近利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高等院校需要设置环境保护类的课程,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抓起,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可以使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增强,这样我国的环保事业也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保护类型的.专业占据的比重在逐年上升。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加强,环保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此外,高等院校不仅需要设置环保专业,而且在全校范围内应该将环保学科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样就可以使环保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大学生也会更加关注环保类社会人文学科。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人才更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我国各大院校应该制定科学的环保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严格落实环保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环保工作也应该加强重视,从而保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环境更加宜人。

  二通过设立环保机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环保工作

  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可以让高校环保工作更加科学。我国很多理工类高校设立了校办工厂,实验室和生活锅炉房等设施。这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污染源,而文科院校的污染物质和污染源比较少。由于不同高校的性质和规模不同,他们会面临不同的污染问题。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设置的环保机构也不同。如果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那么就会有更大的环保工作任务量,对于这些院校来说,专业环保机构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污染程度较低的高校,由于环保工作量比较小,这一类高校可以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兼职环保管理机构。也就是说不论何种性质和何种规模的院校,环保机构的设立都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设立环保机构必须坚持讲究效率,短小精干和实事求是科学定编的原则。我国高校环保机构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我国各项环保政策和法规落实好环境保护中的各项环节,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和有关机构的配合制定环保工作计划,并有效监督执行这项工作。高校环保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可以做好环保科研,环境监测和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制定系统的污染物治理和调查方案,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使其能够有效运行。同时环保先进经验的推广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高校环保工作的内容决定了环保工作的范围比较广。高校要重视环保工作,通过环境保护可以为高校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这就需要高校环保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环保素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好环保工作,在此基础上会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也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环保工作

  由于环保工作的系统性比较强,高校的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保工作。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学校各个角落的污染源,对这些方方面面的污染源都要关注和处理。因此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在掌握环保工作的内在规律后,才能将环保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环境保护工作。环保工作和行政,生产和卫生等职能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需要各业务部门的分工协作,解决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由于不同的污染治理需要不同的技术,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比较复杂。通过相互配合和协作可以更好的完成治理工作,这种统筹管理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为了达到统筹管理的目标,高校管理者应该树立环保意识,投入较大的环保管理经费。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对环境规则的部署解决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避免出现脱节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只有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能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竣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从而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综合业务管理非常必要。工作人员在实行各项业务管理工作时,可以将环境管理内容渗透其中,从而使环保工作更加全面和系统。我国环保法的颁布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虽然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高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但是处理设施建好后无法实现处理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无法达到国家的控制标准。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有关部门不能调查摸底污水排放情况,无法了解污染物的性质和排放机理,采用的处理方法和流程也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上有些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环保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个部门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在充分调查污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实验和分析,再采用可行性较强的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保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问题。尤其在高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高校环境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应该探究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从而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质量。文章主要从“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设立环保机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环保工作、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环保工作”等方面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高校环保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宋阳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边晓明.对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山西科技,20xx,05:31-32.

  [2]李箫童,魏智勇.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xx,05:110-114.

  [3]成举权,代明,谢东.关于高校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xx,06:92-93.

  [4]徐建平.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xx,05:34-36.

  [5]曹焉艳.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xx,12:254-255.

  [6]包中银.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北方环境,20xx,11:122.

环境保护论文12

  1低碳经济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气温普遍上升,海平面持续上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沿海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经济发展受到威胁,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利于解决全球变暖这一核心环境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同世界整体水平尚存较大差距,同时能源利用率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较大,因此我国探寻低碳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利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化解国际上的减排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在重视“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强调“谋求发展”。但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单纯地限制约束发展,而是探索新技术、新能源,不断创新,激发市场盈利潜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2.1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环保政策,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应急预案,加大对节能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重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高各级政府、公众、企业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环境保护的适应能力。

  2.2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在各区域领域经济中的比重,对第二产业的内部进行调整,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鼓励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减排目标。另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大力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研究推广新型能源,在开发过程中,提升各环节中能源资源的总体利用率,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

  2.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

  目前我国的低碳技术仍不发达,可加强科技投入,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同时加强同发达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社会团体、科学研究院所同国外的合作力度,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国外高端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力度,如生物工程固碳技术、资源再利用技术、减量化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另外,鼓励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使我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特色,为我国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坚实后盾。

  2.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因我国短期内难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因此若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可通过政府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效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相关行业的能源利用情况;实行阶梯能源定价,节约能源等。通过多种途径来节约资源,提高其利用率的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并尽快投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避免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低碳生产,保证能源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若要实现环境保护,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而低碳经济就是最佳的结合剂。但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结合国情,联系实际,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创新低碳技术,减少碳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减排、低污染低排放,使我国真正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低碳经济。

环境保护论文13

  水资源是保障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开发水资源对提高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但是水资源的开发也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深入的分析了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策略,对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事业非常重视,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水资源开发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工程,近些年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引起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并且将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

  一、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一)造成地面沉降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我国的沿海地区每年的降雨量比较充足,浙东地区年降雨量1400-1800mm,属于降雨量较为充足的地区,而我国的淮北地区年降雨量800-900mm,属于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因此,我国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拥有量要明显高于北方地区【1】。再比如,我国的宁波、上海等城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在开发水资源的过程中很好的避免环境破坏,而我国合肥、蚌埠等城市的水资源持有量较少,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对自然环境构成破坏【2】。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主要水资源来源为地下水,有些城市如我国的淮北市,虽然地表水的含量有限,但是淮北市的地下水具备很好的富水性,因此,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充沛。我国的阜阳市地下水的深度在100m以上,在这样的地区进行水资源的开发比较容易对环境构成影响,而过多的开发地下水资源有可能造成地面的沉降。地面的沉降严重威胁城市的建设工程,也会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浙江省宁波市是著名的沿海城市,拥有较为充沛的水资源,在这一地区进行水资源的开发比较容易避免地面沉降的问题。而一些北方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比较容易导致地面沉降我国北方著名景区呼伦贝尔草原,就是因为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造成许多美丽的草原出现坑洞,而这些坑洞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修复,影响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生物多样性

  水资源的开发很容易威胁生物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很多大型河道修建了堤坝,以便实现水资源发电的目的,但是,堤坝的修建对河道的通畅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很多河流中的生物因此不能得到正常的流通,使得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威胁【3】。目前,我国很多河道的自然生物数量急剧减少,例如,我国稀有野生动物中华鲟的生存现状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堤坝的建设使得河道水位与正常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野生动物或是被暴露在水面上影响了正常的呼吸,或是被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影响了正常生长。还有些鱼类被堤坝阻隔无法实现正常的优胜劣汰。一些稀有鱼类因为水资源的开发失去了产卵的理想场地,使得野生鱼类无法正常繁衍,减少了野生鱼类的数量,还有一些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没有对施工地点的野生动植物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使得施工过程影响了当地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

  图一,水资源开发造成地面变化的示意图

  (三)影响河床稳定性

  水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就是修建堤坝,堤坝的修建使得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堤坝不仅能够阻挡水资源,也阻碍了河道内泥沙的正常流通,而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尚且无法人为的实现大型河道泥沙的人工调整。因此,一些河道的泥沙流通规律和洪峰规律被水利工程打破,导致河水洪峰时间与正常的时间存在差异,防洪人员无法根据正常的洪峰规律进行防洪工作,严重影响河道周边公民的生民财产安全。

  二、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改良水资源开发地区环境保护体制,避免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开发机构必须同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合作,对环境保护制度进行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制度进行改良,以便达到避免水资源开发地区地面沉降的目的。制度的制定要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水资源保有量充沛的地区和水资源保有量较少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开发措施,并且保证水资源开发地区的流域管理工作与区域管理工作能够在制度的影响下更加完美的配合,要将避免地面沉降作为制度制定的重点,制度的制定者要尤其关注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权力划分的科学性,促进区域水务一体化建设,并且协调水资源开发团队各个部门的关系,并且提高管理部门的权威性,使制度具备更强的执行力。

  图二,水资源不合理开发造成的问题的检测图

  (二)改良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机制,保证生物多样性

  要将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工作作为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首先,环境保护部门,水资源开发部门与国家防汛减灾部门要在工作中保持密切的配合,共同制定生态调度方案。要加强对区域内大型水电站的统一调度,深入的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保护措施,并且以合理的统一调度保证区域生态平衡,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生态环境的研究工作是调度工作的基础,只有研究人员确定了区域生态健康基准点,生态调度工作才能在正确的信息数据指导下进行。生态调度工作还要完善调度补偿机制,很多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保证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生态调度的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区域生态恢复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调度补偿,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稳定。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水权与水市场的研究,以便改良供水市场价格,节约水资源,还要注意水资源的污染尤其是工业生产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保证水资源开发工作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三)加强环保理念宣传,保证河床稳定性

  各地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地区的重视,并主动与水资源开发部门取得联系,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环境保护部门要对水资源开发机构开展公益课程讲座,详细的宣讲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可能产生的河床稳定性受损导致的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存构成的严重影响,以便提升水资源开发部门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认识,将保证河床稳定性作为工作的重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规划的趋于合理。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要结合水资源开发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开发地区的自然资源科学的进行整合,以便开发工作与防洪工作有机结合。例如,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扩建堤坝的方式,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对河滩进行加固,并且预留足够的洪泛区,避免洪水泛滥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在对规划方案进行改良的过程中,要保证水资源开发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始终保持密切的沟通协调,将环境保护措施作为水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确保水资源的开发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我国很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资源开发工作已经是我国很多城市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工作。但是,不科学的水资源开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生态平衡,最终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深入的分析当前水资源开发工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实现水资源开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论文14

  一、构建环境保护机制的主体及相关责任与义务

  1企业职责

  就环境污染及破坏而言,企业无疑是导致环境逐步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政府针对这种现象出台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与鼓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然而,法律法规的制定终归还是要企业来实施执行,因此企业的自律性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的自律性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公众的参与

  环境遭受破坏带来的危害主要由居民来承担,可以说,环境破坏在很大程度上给居民的生产及生活活动带来诸多不便。此外,环境质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当地政府工作的评价。为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之中,进而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和谐有序发展。

  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1逐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管理体制中,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建立与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在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我们需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调节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制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首先,可以建立相应的环境税,也就是针对一些对环境带来污染及破坏的活动征收的税款,通过环境价格体制的建立及逐步完善,环境资源的成本逐步由外部成本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成本,这无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工作。

  (2)此外,对于一些新型市场,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也应积极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及法规制定特点,通过进一步结合我国新型市场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而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碳排放等新型交易市场规则。尽管目前我国已有相关方案出台,但对于新型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3)最后,法律法规的制定应进一步注重对环境保护惩罚措施的规范与推行,可以说,刑法惩治措施无疑是进一步确保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尽管我国现有刑法中也存在相关的条款及规定,但其推行及可操作性却相对较差,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刑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及成效。

  为此,我们应逐步改善环境保护刑法的实施状况,这些惩治措施及手段无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及破坏的成本,进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与实施。

  2保障公民的环境保护参与权

  在环境保护方面,公民参与权的首要前提与基础是公民的知情权。没有环境知情权的保障,就谈不上公民的环境保护参与权,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公民的环境权。环境资源本身作为一种公共的资源及财产,其保护与相关工作理应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而目前我国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对公众参与权并没有诸多的涉及,一些法律法规即使有所涉及,其对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权的规定也相对较模糊。另外,目前我国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在选择公众代表参与到环境保护决策中时的客观性依旧有待考察。而目前对于阻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及行为并没有对应的`惩罚机制及措施,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降低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为此,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方面,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公民的参与权,并切实加强对公民相关环境权利的保障工作及机制。

  3进一步发挥媒体的监督权

  可以说,媒体是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媒体在环境保护意识及相关工作方面对公众起着一定的引导与指引作用,同时媒体通过对一些环境遭受破坏状况的报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而推动这些环境污染及破坏行为的及时纠正。而要进一步发挥媒体的监督及引导作用,首先需要进一步保障媒体的监督及采访权利。通过媒体的参与及监督,公民的环境板胡参与权也逐步被调动起来,同时公民的环境权利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与维护。对媒体监督及采访权利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一些两个方面:

  (1)首先,媒体正当的采访权利应得到尊重及维护,在媒体进行相关采访及了解过程中,政府部门及人员应积极配合,不应进行阻扰及恶意为难。

  (2)此外,对于相关采访人员的人身安全应给予相应的保障,针对一些对媒体人员人身安全进行威胁的行为应给予相应的惩处措施。

环境保护论文15

  1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1.1水源的保护措施

  第一,衔接问题。这一问题是非常的重要的问题,公路与桥梁的衔接是不可避免的。长期以来这是一个难点,很重要很关键,但是总会遇到问题,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应该加强制度的制定,对于衔接的部位制定详细的责任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追究责任,机械设备油污泄露会流入河流,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辅助工程,这部分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材料问题。由于特殊的特性,材料腐蚀是不可避免的考虑问题,一般的工期都是比较长,一旦下雨等天气就会出现材料流入河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大大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材料放在离河流比较远的地方,与此同时建立临时排水渠,避免水体污染。

  1.2路面周边地表植被的保护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公路横断面。公路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实际的情况,更多的进行现场的勘察,更多的与当前的情况进行结合,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以保护水源为前提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才最后确认公路横断面的尺寸以及位置,避免后续问题的发生。第二,绿化带保护。当前的公路建设为了更好的发挥效果,在中央都会构建绿化分割,这样能够很好的进行车辆进行双向行驶,提供非常明显的标记。这些植被的种类以及搭配一定要科学合理,构建和谐的氛围,对于过往的车辆都是一种很好的欣赏,排解大家的压力与烦闷的情绪。第三,加强周边绿化。为了更好的进行道路的维护,一般的都会在路边进行绿化植被,这一部分能够很好的防治水土流失,与此同时能够很好的进行景色的提升。这一方面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现阶段我们我们已经深深地注意到了这一方面,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维护保养,这样才能够保护长期的绿化健康。

  1.3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当中的环境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对于环境而言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材料的堆放。施工材料对于环境而言都是有一定的污染,这样对于储存的位置而言就是非常的重要,应该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以及水源事物;第二,对业对方的周围一定要进行地面洒水,避免灰尘过大,降低环境污染;第三,针对于运输的车辆一定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对于环境的破坏。

  2公路设计中景观设计

  2.1公路景观设计的前提

  (1)因地制宜:根据公路的实际状况,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的实际的情况进行树种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要关注美观的效果。在很多的地方原来都是有绿化的,一定要最好最大的利用,避免大面的'浪费,这方面绿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做到规划详细。(2)遵守自然:设计人员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来作为理论依据对自然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进行模拟,尽可能的减少人工操作的投入,这样可以保持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良好,而且采用不同的绿化手法进行协调弥补和美化公路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和后果程度也是各不一致的。(3)经济可行:经济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般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多的方面都是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施工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整个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涉及到的初步的投入的费用,以及后期的保养费用,成本问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2.2公路工程中的景观设计

  (1)桥涵:在对桥涵进行建设时,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尽可能的保持河流、农用灌溉以及排水系统等的原始状态,对于不同的地形特征要针对性的进行设计,选择最恰当合理的工程形式,把可能造成的破坏减少到最小。(2)隧道:公路设计中,隧道的施工是常见的中形式,它的出现大都是集中在高挖方地区。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上,按照早入洞、晚出洞的原则进行规划,洞顶部位是零填挖方式;依据隧道所在的地质地形特点合理选择洞门,同时也要对其排水系统有合理设计,把污染水和清洁水的排出相互分开来。(3)平面交叉:在公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的一方面就是居民的正常出行,要把公路建设区域内的公路网和路线相交叉的地方按照既定的间隔设置平交,给附近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平面交叉进行设置时,要尽可能的满足路网和所建公路的有效衔接,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实现通达和集散的功能作用。

  3结语

  公路工程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形势下,公路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兼顾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并在施工建设的过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程.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xx(06).

【环境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环境保护的论文06-10

标记环境保护论文04-27

环境保护的论文15篇11-03

环境保护论文(精选6篇)10-18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03-04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06-08

环境保护论文(通用20篇)11-25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论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