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演替及其过程中主要乡土牧草的确定与评价

时间:2023-04-30 01:39:59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演替及其过程中主要乡土牧草的确定与评价

用系统聚类、撂荒年限两种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演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6a,1年生杂草类群落→1年生杂草类+丛生禾草群落→1年生杂草类+根茎禾草群落或多年生草本群落→7~16a,多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小灌木群落→17~42a:根茎丛生型禾草+小灌木群落或小灌木+多年生草本群落→小灌木群落或多年生草本+丛生禾草群落,代表性群落依次为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et kit)群落或猪毛蒿+长芒草(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猪毛蒿+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d.)群落或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群落→铁杆蒿群落→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var.dahurica(Laxm.)Schindl)群落→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达乌里胡枝子群落或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群落或铁杆蒿+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 Trin.et Bge)群落.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将各物种在演替过程中重要值之和按大小排序,对前35位草种经适口性试验初步筛选后进行以粗蛋白、粗纤维等为指标的化学成分及以有效植被盖度为指标的生态效益的分析、评价,并依据两种评价结果对陕北黄土高原主要乡土牧草进行了综合评定,得出黄土高原23种乡土牧草具备较高的改良潜质,分为4类,主要归属于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等,并进一步探讨了黄土高原人工草场改良过程中不同荒地上草种的合理搭配.

作 者: 唐龙 梁宗锁 杜峰 郝文芳 TANG Long LIANG Zong-Suo DU Feng HAO Wen-Fang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 生态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006 26(4)  分类号: X53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撂荒演替   乡土牧草   营养成分   有效植被盖度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演替及其过程中主要乡土牧草的确定与评价】相关文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生态位研究04-27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现状分析04-27

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系列分析04-26

陕北黄土丘陵区新农村植被建设问题分析04-25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分析04-26

陕北黄土丘陵区燕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响应04-25

不确定度及其应用探讨04-26

烤烟醇化过程中主要化合物的变化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04-27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自然演替阶段的识别与量化分析04-25

论评价及其标准04-27